登陆注册
10542700000007

第7章 6、沙柳、男人、土

走进陕北,我时时能感到迎面扑来皇天后土般的厚重和空气里处处鼓动的阳刚之气。半山腰建在阳坡的石窑、草地里挥杆拦羊的半桩子后生、树荫下昂首嘶鸣的叫驴,就连沟岔里道旁田边那一株株随处可见的杨柳树也是粗壮的枝干和隆起的骨节,并不见书本上通常描绘的那种随风依依、婀娜多姿的身影。我曾向陕北的许多学者朋友谈到自己的这种感受,他们认为男人是广袤的大地和厚重的黄土,是承载生灵的脊梁,而这里的女人虽然有一对惹人的“毛眼眼”,但始终是“冬天的雪、夏天的雨”,最终要渗入泥土之中。走进陕北我还时时问自己:为什么这里矫健奔放的腰鼓队员多男士?为什么画家来这里采风写生的模特儿,不是白羊肚儿头巾下饱经风霜的老者,就是满脸稚气的男童?为什么这里男人的歌喉,在茫茫宇宙人寰空旷处最能表达信天游的无尽韵味?为什么历史上有那么多的英雄豪杰,在这块土地上演绎过“真男子大丈夫”的历史不朽和豪情?这里有秦始皇建造的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产生过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还有率领中央红军走进这片土地的毛泽东。我曾在黄河岸边请教过一位满面沧桑的牧羊老人,他要我向沙丘深处林木的身躯上去询问,从陕北汉子的面部骨骼肌肉上去寻找答案,从天地神形的似与不似中去化解心中的谜团。

提起陕北黄沙中的沙柳,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个这样的景象:毛乌素沙漠南缘陕北境内大片沙地上,一座座形态各异的沙丘,一道道变幻交错的沙梁曲线,像是沙海里涌起褐黄色波浪,显得那样宏大、宁静、深邃,如同路人突然走进森林的绿,跃入大海的蓝,给人心灵强烈的震撼。如果再加上地质学那道没有破解的“沙丘坍落度一致性”的千古之谜,陕北沙地的自然美和几何美相互亲密地融合在一起。其间也散落点缀着一簇簇粉色的沙打旺,绿色的柠条草,红白相间的毛苕子,生意盎然的沙柳丛。可能是这里风疾沙猛的缘故,沙漠里的沙柳个头不高,像是从地心深处突然发力在沙地表面直接抽绽出千枝万叶,并不见树木常有的树干,以灌木紧凑簇拥的形体散落在沙地上,顽强地表达着生命的完整含义。对它很多人有过不同的描述。有人说它像黄色写意背景中舞动纤肢的仙子,代表着美学视觉上的浪漫和飘忽不定。有人把它与黄沙为伴的习性比喻成生物学适者生存定律的例证。还有人把它比喻成生命现象在荒漠里的港湾,是生态学关于沙漠生命食物链理论梦寐以求的庇护所。我虽绞尽脑汁地思索,但视觉上却很难与威武雄壮的男人挂起钩来。

随意走进陕北的沟沟岔岔,举足步入沙地深处低凹湿地上的片片绿洲,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株株成排成行由清一色的粗壮的树干和笔直的枝条组成,形似一把把端插在沙地里的绿色蒲扇的杨柳。由于干旱缺雨的缘故,陕北高原缺少植被,更缺少房舍建筑用的木材,于是陕北人把目光盯在了生命力极强的杨柳树身上。当树干长到约碗口粗的时候,春天里的一天清晨,男人们用砍柴的镰刀梳稀大部分枝条,第一年只留十几根在树干上,而后逐年增加,使树根从土壤中吸取的营养通过茎干集中输送到有限的枝条上,几年功夫柳枝就长成了盖房用的木椽檩条。如此几番下来,树干壮硕了,每次从砍去的成材的地方又长出了新的嫩芽,同时也在枝条外围形成一圈由营养堆积而成的黑色粗糙骨节,直到岁月掏空了树干,根系再也无力吸收水分供机体消耗时,树便枯萎死去,散落在茫茫的沙土中。特殊的生存环境积蓄了特殊的生命力量,造就了陕北特殊的杨柳,它少了几分娇柔,多了几分苍劲,少了几分眉叶低垂的妩媚,多了几分昂首挺胸的男子气概,成为黄土地上人工创造的最为亮丽的自然景观。

还是在二十几年前我刚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的初秋时节,曾偶发奇想地只身到陕北定靖一带牧场去寻找“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情画意。那时公路上运营的豪华客车是盖有帆布雨篷的解放卡车,路面也是砂石铺成,坑洼坎坷,有些路面时速能达到二十几公里,已经是现代人眼中的高速公路了。我蜷曲在车厢的一角,随着车体不规则的摇摆昏昏欲睡,突然被司机一脚刹车惊醒,接着听到一位妇女的惊叫声。我掀起雨篷的一角向外望去,汽车正艰难地行驶在一段漫长的谷底道路上,狭窄处一匹因汽车鸣笛而受惊的大青叫驴正扬起前蹄嘶叫着挣扎着想摆脱一位中年妇女手中的缰绳,骑在驴背上的那位姑娘还显得不怎么样惊慌,她身着红衣红裤红袜红鞋,头上的两根辫子还扎着鲜艳的红头绳,周身红装巧妙地掩饰了她显得有些窘迫羞涩的红脸蛋,从当地的民俗和她们的衣着看,是位待嫁的新娘随媒婆正赶往认亲的路上。牵驴的大嫂一边咒骂汽车一边安抚叫驴,冷不防叫驴挣脱了缰绳,沿着公路向前疾奔。媒婆大嫂不依不饶地一屁股坐在汽车前号啕大哭,司机“大姐”“大嫂”地赔不是,连拉带扶地请她进了驾驶室,开始了一场汽车叫驴的追逐赛。大约追赶了三公里路程,汽车在一转弯处接近了叫驴,就在车尾刚巧超过叫驴的一刹那,从车后货厢里飞身跃出一青年男子,落地时就势在地上打了个滚,同时牢牢地抓起了缰绳,驴儿停了下来。驴背上的姑娘哭得像个泪人似的,煞白的脸全被泪水浸透了。车停稳后,跳下一位五十多岁的壮年汉子,不由分说抽了刚才飞身救美人的青年两巴掌,厉声训斥:“天底下就你能!咋就不惜性命?”小伙子一手捂着脸,笑嘻嘻地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有什么好怕的!爸别瞎操心。”小伙子不经意的一句话,却引起我的沉思:“尊天之意、得天之命”的情结是中国老百姓广泛认同的一种世俗化的道德观念,它不像宗教那样常常以人格化的经典故事解释世界,而像是人们世代流传的一种情感力量、行为规范和道德守则,是性情浮躁的清凉剂,是心灵空虚的五味药,是人们从天地良心的发现和父辈们的教诲中传承下来的。在那位飞身救助受惊女子的男青年面前,我顿时显得矮小了许多,平日里自我感觉良好的学识和一整套理论都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天道真纯、与善为邻”,陕北汉子们对“天”的认识令人极为叹赏。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备足供品送灶王爷回“天宫”言好事,大年三十再恭敬地迎回家里降吉祥。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很多地方都燃起炭火摆布成九曲连环阵,祈望来年风调雨顺,但第一个扭动秧歌走进方阵的一定是男子,并且要求人们在行进中不要误入旁门左道,否则很难走出“迷宫”似的炭火阵。午夜时分,刚刚走出炭火迷宫的村民们又扶妻携子来到村落的最高处。孩子们手提盛有五谷杂粮的瓦罐,领头的汉子提着一个水桶,不时地用高粱糜子秆儿做成的短把小扫帚蘸满清水四处淋洒。当熊熊柴火在高处燃起时,孩子们把罐中的五谷围着火堆撒在地上。男人们则来到高地的一侧,挖开土层观察惊蛰的虫、湿润的土,确定一年种什么谷、防什么虫,预计当年的收成。祭天祈雨是最能体现陕北男子汉旺盛生命力和不屈意志的盛典,当持续干旱看不到尽头的时候,当人们在河道中央再也掘不出一滴水的时候,当人工降雨的飞机冲进云层仍然听不到雨水喜讯的时候,由清一色成年男人组成的祈雨队伍从村子里出发了。他们有的袒露着胸膛,被太阳晒得沁出汗水的臂膀肌肉隆起,有的套着件无袖白布衫高高挽起裤脚,热情奔放动作夸张地跳跃着,有的鼓起双腮吹奏着唢呐,有的昂首挺胸抬着猪头米酒等祭品,载歌载舞地高声颂唱着:“……杨柳梢,水上漂,清风细雨洒青苗,龙王老爷哟,降甘霖……”双脚踏得扬起了尘土,雄赳赳地向离“龙王爷”最近的地方走去。我的心被眼前的这支队伍征服了!这哪里像是祭天请神?分明是铁打铜铸的勇猛斗士在向天地展示男性的雄风,表达生存的意志!陕北的汉子们就像沙洲里一丛丛沙柳那样懂得与天地顽强抗争,明白与环境和谐共处,知道生命的天赋权利,了解庇护生命的责任。

从地图册上看陕西,像是一尊秦代威武英俊的跪姿兵马俑,而它的头部,恰巧覆盖了今日陕北的大部分面积。无论你用什么样的眼光去审视,都会觉得白龙山像是陕北汉子宽阔隆起的眉骨,无定河像是额头几缕飘逸的鬈发,厚重平坦的黄土细沙像是棱角分明的长面颊,自南向北微微隆起的地壳像是高挑的鼻梁,而陕北南部厚重的黄土高原更是陕北汉子厚实的肩、隆起的胸、坚挺的肌肉。与其说陕北的男人健硕是由于历史上曾产生过像吕布这样一代人杰猛男沙场骁将,倒不如说是这里蔚蓝的天、厚重的黄土地以及流淌在黄沙下的桃花水给了陕北男儿清晰坦诚的脸、硕长结实的颈、健美的身躯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

十几年前,我在吴堡县黄河沿岸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结识了一位小学教师朋友陈老师。当时他刚四十岁出头,身穿合体的蓝色中山服,正在窑洞教室里给学生们讲授“黄河”的有关知识。他吟唱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描绘了风雪高原的冰川地貌,借助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出母亲河的身姿。讲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话题时,他形象地举起手中盛有大半杯黄土的玻璃杯,仔细地加满清水,用一根木棍轻轻搅拌均匀。看着他比划有度的文明举止,望着他深邃凝重的眼神,听着他娓娓动听的讲解,窑洞里静寂的空气和孩子们睁大的眼睛一时间凝结得纹丝不动,我仿佛也走进了既神秘又神圣的科学殿堂。我曾把自己的这种感受讲给许多朋友听,朋友们旁征博引地论述了陕北大地上最有学问的群体是小学教师的结论,从那时起我与陈老师成了好朋友。我这次来吴堡是由于前些天陈老师的一个电话,说暑期在北京工作的儿子和在美国留学的女儿都要回家,要我如约前往,两家人聚个喜庆团圆。陈老师的这对儿女大约是在十年前先后进入北京音乐学院和北京大学读书的。儿子毕业后去了一家著名音乐创作室,把信天游的高亢激荡和流行歌曲的白描利口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如今事业小有成就,白净的脸上也飘起了长发。陈老师认为男儿就像是黄河岸边的酸枣树可以用脚踢出家门,他迟早是会长大的。女儿家就不同了,虽然女儿大学毕业后出国读研一口气念了八年书,学业也从地球物理发展到了生物化学,学术地位、收入报酬、公众形象都站在了美国主流社会的前沿,但在陈老师的眼里女儿仍像自家田里的荞麦苗苗,天干了怕旱、雨多了怕淹。那天坐在陈老师家窑洞前的崖畔上,乘着肉饱酒酣的兴致,两家人一直谈到深夜,其中有关陕北男子体态英俊的一些话题,有些至今依稀沉淀在我的脑海中:

“几千年间,陕北一直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塞外游牧文化争夺拉锯的中心地带,中原无数男儿来到陕北屯田戍边,用血肉之躯捍卫民族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国外一些专家的研究指出,当时北方的许多游牧民族在岁月的大迁流中,进入神州的被同化为汉人,留在当地的成为蒙古人,挥戈东进的成为欧洲人,来到半岛的演变为高丽人,徒步走上高原的部落成为藏族的先民。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往往激烈的竞争会带来高品质的文明,在长期血与火的交融中,我们陕北男人的遗传基因里应该有匈奴人的曲卷的头发,党项人的隆眉骨,高丽人的大眼睛,中原汉族戍边男儿的匀称身材。”从北京回来的儿子说。

“看一个人的脸蛋当然是重要的,但用人类学家的标准看,还应当包括形体对称,四肢伸展,肤色纯正,思维敏捷,骨骼力学结构合理承载力强,肌肉组织张弛自如耐久性好等等,国际公认的极少数优秀人种中就有我国西藏的康巴族人。我看陕北人的身体条件有很多与康巴人相似的地方,应当确立科学的研究方向。”从美国回来的女儿的假设命题和科学思维更有说服力。她的谈话还提到了陕北的女性,曾多次提问:没有兰花花,那来亲哥哥?

“我看陕北的男人英俊还是因为咱们的水土好……”

说起陕北的黄土地,很容易使人想起那里连绵不绝的千沟万壑,想起那里冬天西风裹起的黄沙和夏日里干渴难耐的土地,联想到“贫困”两个字。但陕北人对黄土地却有一份难以割舍的亲情,他们深爱黄土地,与黄土地共生。崖畔上打孔窑洞栖身安命,沟底里修筑土坝种谷点豆度光景。有些人对黄土地爱恋更深刻,秋收后在地头随意挖个窖,把收获的粮食与一年的劳作和企盼一同交给黄土地收藏保管。

前年初春我曾到陕北,走了一上午乡间小路。当我正准备翻过一道土梁向前赶路时,耳边飘来了一阵苍劲浑厚的信天游歌声:

白格生生的馍馍哟绿格盈盈的蒜,

滚一锅米酒心头暖。

酒曲曲本是那个顺口溜,

天是我的脸面地是我的胆!

信天游的歌声像天上飘浮的云,像沟底流动的水,像流淌在陕北汉子额头的汗,表达出人与自然的绝妙关系。我迎着歌声走去,半坡里有位身材魁伟的老者正一边唱歌一边扶犁赶牛翻地。老人一身陕北正宗传统农民打扮,白羊肚子毛巾下紫铜色的脸,上身罩着件反穿的半截子老羊皮袄。老人的青布衣裤与在春风中微微抖动的白色羊毛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使老人在沟壑纵横的黄土地大背景下显得愈加威武。我站在地边与老人拉起话来,知道老人已经七十多岁了,一辈子厮守着这片土地,去年村里开始退耕还林,现在过完年了,想最后再把地深翻一次,让土地也晒晒太阳,开春后好撒草籽。在交谈中,老人一再告诉我:“地是好地,土地就像男人家干活不惜气力。是天不好,总不下雨;是人不好,爱瞎折腾!”老人用极其简朴的语言道出了对土地的最亲最爱的感情,深深表达了“人与天地相应”的道理和“身土不二”的信念。

土壤是构成土地的核心要素。土壤作为气候、植被、地形、人为活动等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产物,是土地环境的一种反映,对人们的形体发育和思想观念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陕北的黄土地土层深厚,吸水性好,耐冲刷,坍落度小。千百年的地表水土流失虽造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和贫瘠的团粒结构,但它饱经风霜却默默承载生灵,知恩图报且无私奉献。陕北汉子为了生存,世代与黄沙南侵和干旱的土地抗争,造就了刚直不阿的性格。长年戍边的铁血环境,铸就了陕北汉子的钢铁意志。五谷杂粮养育了陕北汉子强健的体魄。陕北厚重的黄土地反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传统大融合。陕北的男人们处处表现出的豁达、宽厚、包容、开放的精神风貌,无疑是自然和历史的必然选择。

黄土高原的形成,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是地壳岩石风化的结果,而是几百万年间土壤的原始颗粒从欧洲一带随风飘移的访客。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则是千百年来地表植被遭受极度破坏的结果。而今陕北汉子们关注自然与人类的亲密关系,希望用生命的绿色再一次装扮这些已经在这里扎根落户的到访客。

2002年11月于西安

同类推荐
  • 官场风云:左右班子

    官场风云:左右班子

    做研究出身的喻格言刚到省纪委熟悉工作,汉沙市政府各办公室里小道消息就传播开了。大家说,雀纪委来了新书记,是二十多年前从国立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后被保荐到人民大学读研究生,以后就在北京生了根,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谒见大学的老师。而市里前不久刚以涉嫌贪污受贿为由,对国立大学的两名领导进行了“双规”。市政府与国立大学在城建中的矛盾已经公开化,这个时候,省纪委来了一个国立大学出去的纪委副书记,汉沙市府的空气立刻紧张起来。
  • 摩合罗传3

    摩合罗传3

    由摩合罗引发的三段惊世之恋,天上人间的分分合合,八部众的内忧外患。前世今生,命运轮回,终究逃不过为天下的悲剧。
  • 北海道:旅日华人中篇小说集

    北海道:旅日华人中篇小说集

    内容介绍哈南编著的《北海道(旅日华人中篇小说集)》是一部旅日华人的中篇小说集。作者以海外的视角来观察世界,叙说了在日华人的生活,同时也描述了怎么也离不了的乡土和故国。《北海道》题材广泛,时空的跨度较大。比如写留学生,不写漫长东瀛路的艰辛,写他们站稳了脚跟之后所面对的茫然,以及与他们在日本出生的、日化了的孩子之间的“代沟”。比如写嫁给了日本人的她们,自以为把曾经有过的情感留在了国内,生活已经有了重中之重,可是没想到有时候那轻盈的一缕也会漂洋过海,成为不速之客。有时候是回国和在日本的生活穿插进行的,有时候则被国内变革的大潮所吸引,留连忘返。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从来都是小说诞生的重要因素!
  • 大漠谣

    大漠谣

    一曲华美飞扬的西汉英雄乐章,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汉武帝时期,一个在狼群中长大的女孩被一名寄身匈奴帐下的汉人所救,取名玉瑾,并跟随他学习诗书武艺,不料匈奴政变,玉瑾最终流亡到了长安,改名金玉,并在流亡途中结识了年轻的霍去病和儒商孟九,深谙谋略的金玉很快在长安立足,却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对孟九的痴恋,更跳到了诡谲难测的政治漩涡中。随着玉瑾与他们的一次次偶遇和不得不遇,所有幕后纠结跃然纸上。有情窦初开的初恋之怀,有畅快淋漓的爱情长歌,更有宫廷斗争的漩涡搅扰!孟九的一再拒绝,霍去病的痴心守护,让精明的金玉也左右为难,最终的选择又是谁的心伤,谁又能最终抱得美人归?
  • 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

    本书是狄更斯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被称为“作者心中最宠爱的孩子”。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在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孤儿,由姨奶奶抚养长大。他的童年生活充满了坎坷与不幸,继父对他百般虐待,以至于他只得逃走。但是,他有保姆皮果提和姨奶奶的疼爱、有特拉德尔和米考伯先生的友情。在经历了朋友的背叛和丧妻之痛后,他依然坚强地走了下去,最终找到了真正的幸福,而所有的善与恶也都得到了报偿或惩罚。
热门推荐
  • 地狱驱魔师

    地狱驱魔师

    一个背负着世界上所有最邪恶的无尽的罪业人,他的威名随便说出来就可以震撼无数个位面,今天一个人类的身体出现在地球,身份是神父。一个不一样的神父,好吃懒做,好色贪玩。日本神话的八歧大蛇,欧洲流传的吸血鬼始祖,埃及文明的法老王,东方的上古僵尸王。每次坏人出现总会有一个一脸贱嘻嘻的胖子出现。这么猥琐的一个胖子,日本天皇唯一的姑娘菊田公主确非他不嫁,美国好莱坞顶级女星对他一见钟情,非洲部落的女酋长也对他念念不忘。
  • 一路美丽更年期:40岁后女人的健康美丽全书

    一路美丽更年期:40岁后女人的健康美丽全书

    悉心调养捍卫身体健康,精心保养留住美丽风采,宁静心灵造就幸福人生。
  • 神奇宝贝之终极传奇

    神奇宝贝之终极传奇

    神奇宝贝传奇的番外之作,大家可以搜索《神奇宝贝:传奇》。前作更加注重剧情,而本作将为大家带来酣畅淋漓的极爽战斗!既是力量与技巧的比拼,邪恶与正义的战斗,也是智慧和诡计的轮回!
  • 她城旧梦

    她城旧梦

    如你们所愿,新书《她城旧梦》11月12日正式刊载腾讯文学。故事叙述了一段真实的大学生活,旅行和远方,陌生的城市,酸甜苦辣汤,尝的我有点心累咯,完稿半年,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和大家一起继续努力。旅行路上的安然同学,一直在她的城,我的梦之间来回打转,兜兜转转,后来,安然同学才明白,所谓远方的她城,不过是自己的一场旧梦。
  • 梦境之夕雪狼

    梦境之夕雪狼

    初见时,她一抹素纱,在夕阳的余辉下,蒙了一层淡淡的橙粉,回眸一笑,就那般,倾了心...再见时,她一袭红纱,一抹朱砂,倚栏红袖卷轻纱。却,让人心痛..........她,只是来寻找答案。却,不小心被狼盯上了。是他抓住了她,还是她算计了他.........
  • 冷酷的他和开朗的她

    冷酷的他和开朗的她

    谢小斛是个表面坚强开朗的人,心里却是很脆弱的,栎叶是个阳光少年邻家哥哥,锦均玦是一个花心冷酷少年,灵颖昕是个心狠手辣的少女,她们和他们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敬请期待
  • 只求一世安宁

    只求一世安宁

    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你眉间的笑意,是我此生最想守护的东西。——秦君宁原以为你只是生命中的过客,不曾想今生今世非你莫属。——尹念安
  • 从零开始读懂领导学

    从零开始读懂领导学

    生活中大多数的成功者都是各行各业中担当重任的人,他们独特而又迷人,可以兢兢业业又能一呼百应。他们也许没有过人的技术,也许没有庞大的资源,但他们有着神奇的令所有人为之倾倒、让所有人愿意追随的魅力、素质和能力。正是这种魅力、素质和能力,注定了他是一位成功者!
  • 夏日里的秘密春天

    夏日里的秘密春天

    我本善良,可为毛无聊的测试就偏偏给我搞出个秘密情人?我本清纯,可为毛却偏偏有个令人吐血的娃娃亲?为了清白,我忍!为了名节,我跑!我本无良,我本好吃,我本性懒,可如果偏偏有人要潜规则我,我....我....我看情况....
  • 唐宋八大家(第三卷)

    唐宋八大家(第三卷)

    韩柳三苏王曾欧阳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明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给予后人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