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16300000029

第29章 论证的前提正确吗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一个三段论的论证,或者任何一个论证,如果想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必须达到两个基本的要求:一是必须有正确的内容,二是必须有合理的结构。正确的内容取决于作为前提的命题真实与否。

无疑,前提必须是真实的,只有有心欺骗的人才会刻意给出虚假的前提。但是要警惕,不是所有的时候正确与错误都可以一眼看穿。一个前提或许是恰好正确,却不是完全正确。如果你对论证中要使用的证据有任何怀疑,在使用前,请重新检查它。这对得到事实真相有很大的影响。单个命题中包含的几个主张必须都是真实的,不能仅仅是部分真实。

如果你在自己的演讲中提到“去年中国的商品出口总额达到了三十亿”,然后有个具有强烈实证精神的记者去查数据发现,去年中国的商品出口总额根本不是三十亿,那么你的整个演讲都将受到质疑。如果结构合理,但是内容不合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每只猫都有三条腿。

所有折耳猫都是猫。

所以,所有折耳猫都有三条腿。

如果我们从一个错误的前提出发,一个有效的论证也只能给我们带来错误的结论,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再合理的结构也不能带给具有错误前提的论证新生。这就好像是一辆做工完美但是汽油箱内却注满了水的汽车。没有汽油,再好的汽车也别想发动。所以,仅靠结构合理还不足以得到正确的结论。音乐家是演奏音乐的人。

老刘是个音乐家。

所以,老刘是演奏音乐的人。

“音乐家是演奏音乐的人”,这是个千真万确的命题。用这样的命题做前提,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的论证。

音乐家都是杰出的人。

老刘是音乐家。

所以,老刘是位杰出的人。

这个命题不是关于事实而是关于价值的,它反映了提出命题的人的观点,这样的命题同样可以作为论证的前提。但是,我们能给上例中以价值命题为前提的论证多少可信度呢?不会很多,我想大家都会同意。注意“杰出的”这个词语的模糊性,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以价值命题为前提的论断,永远不能像以事实为前提的论断那样,有确定的评判标准,因为价值的评估永远会受到挑战。

但是,也并非所有的价值命题都不稳定。评判价值命题稳定性的标准,是要看它与建立起它的客观事物的关联程度。价值命题所依附的客观事物越是广阔坚固,它本身就越可靠。例如,大家都会很期待某个领域内的专家做出的判断,当然,这些判断必须是他们所擅长的领域之内的。

罗素认为,从一个错误的前提出发,一定会推导出一个荒唐的结论。别人问他:“既然如此,你就从‘3=2’这个错误的前提出发,证明你就是教皇吧。”于是罗素证明道:“假如‘3=2’这个前提是正确的话,那么这个等式两边各减去1,等式仍然成立,即变成2=1.如果把2=1这个等式两边的数字符号,置换成人的话,就变成了这样的结果:我 教皇=一体。我和教皇是一体的,因此我就是教皇。”

以上的逻辑推导过程可以说是无懈可击的,但这个结论显然是错误的。那么错在哪呢?毫无疑问,错在前提。如果一个结论的逻辑前提是错误的,它的推导过程无论多么的精细,其结果都必错无疑。

前提错误,能推导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吗?在逻辑推理中,前提的真实性对结论有直接影响。如果前提是真实的,那么任何一个被有效推导出来的结论也必然是真实的。这是演绎论证的基本特征。不过,我们也有可能从一个错误的前提中推出正确的结论来。

所有的哺乳动物都不会飞,猪是哺乳动物,所以猪也不会飞。

我们看到,“猪不会飞”这个结论显然与我们观察到的情况是一致的。但是“所有的哺乳动物都不会飞”这个前提却不够准确,因为蝙蝠就是会飞的哺乳动物。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假设现在的时间是“上午九点整”,那么说现在的时间是“晚上九点整”就是错的。但是,从这个错误的说法出发,我们却可以得到“现在不是下午”、“现在可能是上班时间”等许多正确的结论。由此可见,正确的结论不一定表明各个前提的正确,正确的结论有可能来自错误的前提。总之,前提不正确的论证,其结论可能是真也可能是假,没有任何逻辑说服力。

今天我们来翻历史的旧账,经常会发现由于错误的前提而推导出来的荒谬结论。比如希特勒法西斯主义认为:凡是犹太人都是种姓败劣的民族,凡是雅利安人都是种姓优越的民族。结果导致德国法西斯主义对犹太人的灭绝性屠杀。试想,有哪个民族、哪一部分人是绝对地、全方位地、永恒地占据优势的?再者说,又有谁能够以一部分人的名义剥夺另一部分人的生存权利?

近来,各大报纸都在讨论城市里出现的乞丐问题,这的确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你想啊,繁华的城市闹市区横倒着几个乞丐,那形象从何谈起?政绩汇报中罗列了那么多的财富数字,而治下的子民竟然食不果腹,岂不是很大的讽刺?我们现代化的城市本来是充满阳光的,怎么能容忍这角落里的阴暗与肮脏?于是,有人想出了禁讨策略,在城市里划出了禁讨范围。还有一些人,在报纸上撰文,义正词严地告诫路人,不要向乞讨者施舍,因为这会惯坏了他们,让他们只知道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并宣称:其实那些乞丐中的不少人是职业乞丐,已经富得很了。

以上说辞类似罗素列举的“错误的前提”,即“乞讨者是另类的人,是不配与其他境遇良好的社会成员共享社会权益的人”,由此错误前提推导出的所谓“结论”就是“对于他们,我们除了蔑视之外还要加以限制”。没有人会否认,乞讨者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构成乞讨者队伍的不外乎两种人:农民和城市流浪者。而立法者当中,不会有来自他们阶层的人。因此对乞讨者制定的所谓制度,我们应当做必要的分析。

另外,可能一个命题完全正确,但是由于表达方式导致不能被听众轻易地接受,也就是说,合适清晰的语言非常重要。例如你想告诉一个老奶奶你是自由职业者,你说:“我是soho一族。”很可能她根本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如果某物的正确性不经过推理就可以确定,那么它本身无可厚非。为了推理过程的进行,我们必须假设一些事情是真的。如果推理成功,往往可以证明我们事先假设为真的事物确实为真。

评判假设的一个基本标准:命题不能违反矛盾律。换句话说,它不能自相矛盾。但是,假设必须要小心谨慎,虚假假设被证明是假的是因为事实完全与之对立。如果一个论证以一个错误的假设开始,那么它可能以一个错误的结论结束。

还有另外一种对论证起反作用的虚假假设,只是其作用方式不是那么直接。在论证中,如果你假设听众在某方面具备相应的知识,但实际上没有,那么他们接受你结论的能力将明显地降低了。因此,尽量少用假设的手法。

像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公司,如果没有强硬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

这是一种以未知的可怕将来作为恫吓的宣传手法。它以人们目前无法得知未来会发生的结果,来论证自己现在的做法是正确的。

“歪理”是不真的话语,是虚假的。假话有三种不同的颜色:“黑”、“白”、“灰”。黑色假话是一种编造颠倒黑白的谎言;白色提供确实的信息来源,不过,它的目的仍然是故意混淆问题的实质;灰色是介于白和黑之间的宣传,它是一种“半真话”的谎话,它说的一小部分可能是真的,但故意不说或不让说的那一大半部分才是真正重要的内容。说黑色假话的已经不多见了,但不说黑色假话并不就等于说真话。事实上,假话者的精明和辩才往往表现在既不直接说谎,也不说真话,也就是说介于“白”或“灰”之间的假话。有心的读者不妨对这些例子自行增减、灵活调整、重新组合整理,只要举一反三,就会对认识歪理有所助益。

假如你遇到某人说出一个荒谬的论题,正面否定又似乎缺少反驳力,这时你不妨先假装肯定它,然后沿着他的错误论调推下去,推出一个连对方自己也不能接受的荒谬结论,那么对方的那个谬论就不攻自破了,这种方法属于幽默的将错就错法,即用对方的错误前提推导出一个荒唐的结论。

有一个穷人找到阿凡提说:“咱们穷人真难啊!昨天我在巴依开的一家饭馆门口站了一会儿,巴依说我闻了他饭馆里饭菜的香味,叫我付钱,我当然不给。他就到法官前告了我。法官决定今天判决,你能帮我说几句公道话吗?”

“行,行!”阿凡提一口答应下来,就陪着穷人去见法官。

巴依早就到了,正和喀孜法官谈得高兴。法官一看见穷人来了,不由分说地骂道:“真不要脸!你闻了巴依饭菜的香气,怎么敢不付钱!快把饭钱算给巴依!”

“慢着,法官!”阿凡提走上前来,行了个礼,说道,“这人是我的兄长,他没有钱,饭钱由我付给巴依好了。”

阿凡提一边说一边从腰里掏出一个装铜钱的小口袋,举到巴依耳朵旁边摇了几摇,一边问巴依:“巴依,你听见口袋里响亮的声音了吗?”

“什么?哦,听到了!听到了!”巴依说。

“好,他闻了你饭菜的香气,你听到了我的钱的声音,咱们的账算清了。”

阿凡提说完,拉着穷人的手,大摇大摆地走了。

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就等于吃了饭菜,因而要付钱,这就是巴依敲诈穷人的诡辩术。诡辩手法是故意把客观事物和事物的某一方面属性混为一谈。从概念上看,就是把“闻”和“吃”混为一谈,用“闻”的概念偷换了“吃”的概念。阿凡提不是正面地去辩解事物和它的属性以及“闻”和“吃”的不同,而是先让对方听到他口袋里铜钱的声音,然后说明已经付清了饭钱,这叫以毒攻毒。既然你认为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就等于吃了饭菜,那么也必须承认听到了钱的声音就等于拿到了钱。这就巧妙地揭穿了对方的诡辩术,使之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宋朝时有一位假道学家,整天到处宣扬不可杀生论,要求人们凡事忍耐,慈悲为怀。他的理由是:人杀了什么,下辈子就会投胎成什么,比如杀了一只牛或者一只猪,来世就会变成牛或猪。

一位旁观者对他说道:“你说的真是千真万确,的确如此。所以我们为了让自己的来生再变成人,最好是生前杀死一个人。”

这位假道学家听了后哑口无言,狼狈而去。

上例中的那位旁观者对假道学家的错误结论并没有从正面辩驳,而是避开锋芒,沿着错误的前提推出了“为了让自己来生再变成人,最好是生前杀死一个人”的荒谬推论,从而迫使对方逃之夭夭。

三国时,刘备入主蜀地。为整顿社会治安,严肃法纪,下令禁止私自酿酒、喝酒,并且规定凡带有酒具者皆杀。百姓对前者尚能接受,但对后者颇有微词。一日,大臣简雍陪伴刘备登楼巡视时,看到一个少年与妇人同行,便对刘备说:“那两人想要行奸事,何不将他们抓起来呢?”

刘备一时不解,问:“你凭啥知道?”

简雍回答说:“彼有淫具,何故不知?”

刘备这才明白他的真实意图,乃大笑。不久之后,禁酒的法令有了明显的减缓。

故事中的简雍可谓聪明至极,面对刘备过于严苛的禁酒令,他没有从正面去争论是非,而是有意避其锋芒,将错就错,以幽默方法令刘备明白自己禁酒过于苛刻是错误做法,这便是简雍的聪明之处。

这种引申出来的谬论,要求越荒谬越好,越荒谬幽默色彩越强烈。

一场可怕的暴风雨过去后,一位大腹便便的暴发户对旁边的哲学家阿里斯庇普说道:“刚才我一点也没害怕,而你却吓得脸色苍白。你还是个哲学家呢,真不可思议。”

阿里斯庇普回答道:“这并不奇怪,我害怕,是因为想到希腊即将失去一位像我这样的哲学家。但是,你有什么可担忧的呢?你如果淹死了,希腊最多也不过是损失了一个白痴!”

故事中,阿里斯庇普没有否认自己的害怕,他的聪明之处是在暴发户结论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为暴发户的结论做出了一个更加幽默的解释,从而将暴发户推上了不打自败的境地。这种方法从表面上来看是荒谬的,但实际上是智慧的转化,往往能够谬中求胜。从这一点来看,它一点也不荒谬,而且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灵光。

有一个人特爱吹牛,一天他说:“我见过一面大鼓,正月初一敲一槌,能一直响到八月十五,你们猜猜,这鼓有多大?”

另一个人也喜欢吹牛,就说道:“你这不算什么。我见过一大木盆,黄河水流到里面,流了九九八十一天,只流了半盆。据说曹操的80万大军在里面洗澡,谁也没碰到谁。”

旁边一白胡子老汉听后说道:“你俩这都不算大。我养过一头牛,牛嘴在长江喝水,尾巴在蒙古乘凉,一口啃了300亩庄稼。我拿着根竹竿赶牛,不小心把天戳了个大窟窿。玉皇大帝很不高兴,派天兵天将来捉我呢。”

前面吹牛的两个人都说不相信,白胡子老汉笑道:“你们不相信?那么,哪有这么大的牛皮来做你的大鼓,这么长的竹子破成长长的篾子做成大箍,箍你那么大的盆呢?”

这也是一个以谬对谬的幽默,面对他人的言论不加反驳,而是增加了荒谬的程度,等到对方质疑时,再运用模拟推理否定对方。生活中,面对侃侃而谈、漫无边际的人,我们也不妨以谬对谬,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笑”果。

同类推荐
  • 杂著:(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杂著:(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本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老子的生命智慧

    老子的生命智慧

    《老子的生命智慧》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重要的哲学思想,潜移默化了中国人生活的方式。虽然西风东渐,西方思想成了主流,但老子的许多思维方式仍深深埋藏在中国人生命的底层。西方文明科技带来的繁花盛世,却相对使现代人的心灵更形枯竭,不知所为何来?这样的反应都因缺乏生命指引,瞬时迷失自我。《老子的生命智慧》以现代语言、贴近现代人的经验说解《老子》,浅显易懂,却蕴含至理,直探人心底层,追索生命的智慧,让老子这门探究生命底蕴的生命哲学能够帮助现代人走出心灵的桎梏,生命得以开展,寻求更豁然大度的天空。书中收录《老子》八十一篇全文,让我们藉此机会从头认识老子这位大师,在字里行间有自己的领悟。
  • 孟子全书

    孟子全书

    孟子被誉为亚圣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构建了完整的体系,并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创见。其著作《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许多激励人心、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亦源于《孟子》。古代学问大家韩愈有言:“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也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可见,不学习《孟子》将会蒙受无以弥补的损失。
  • 柏拉图的智慧

    柏拉图的智慧

    柏拉图的哲学世界博大精深,穷其毕生之力所钻研的理念论是他一切哲学的核心。这是他从巴门尼德的逻辑、毕达哥拉斯的数形玄学理论、赫拉克利物的热情及苏格拉底的人生哲学出发,创造出的一种具有极大诱惑力又能满足宗教情操的哲学。柏拉图有力地发展了世界可知论,这对自在自为的认知行为是一个极大的鼓励,从而使之达到了一个明确的高度,他认为知识是可以得到的。这是他为人类文明史做出的最大贡献。
  • 鬼谷子(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鬼谷子(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可以心安的礁石

    可以心安的礁石

    在一座平静的城市里,有一个群体,为了追求爱情的美好,为了找到生活的意义,一次次的被残酷无情的现实打败。但是他们没有放弃,最终找到了真爱,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 抱歉,学长,我可以吻你吗

    抱歉,学长,我可以吻你吗

    “我们分手吧。”“什么?为什么?”“嗯...没感觉了”“你是说....不喜欢我了?”“对,就这样吧,再见。”
  • 绝世妖童

    绝世妖童

    曾经有一个伟大的国家,谦逊忍让,却被国际社会讥讽为邪恶的小白兔,五千年的文明与智慧,蕴育出了一个奇才,还未展露锋芒,便追随传奇的乔布斯嗝屁。遥远的星空彼岸,穿越的亲们,可曾想念地球与祖国,恭祝你们的组织,又多了一个成员:姚桐。既已穿越,又何须遮掩,人生再世求一个风光与精彩,珍惜每一天,叱咤风云指点天下,谁知道明天的太阳,能否照常升起!本书极度舒爽,看后既知,不看便是错过,错过便是遗憾,遗憾那便是一生滴呐!小小一根黄瓜,只要瓜农够多,勤浇水与肥,也会成长为不周山一样的存在,纵然碎裂,也无撼,至少顶天立地过,瓜农火热募集中,群号:47679848.
  • 红楼之玉落谁家

    红楼之玉落谁家

    一时的悲愤交集,让她选择了和老公同归于尽。意外的穿越时空,让她走进了红楼的世界。报恩吗?不,银河龙王已经代替绛珠仙子还了滴水之恩,而她,只为能在这异世中活出自己。原来,林如海将小小年纪的黛玉送进贾府,身边只陪了一老一小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但贾敏究竟有没有做出对不起林如海的事情?原来,龄官也并不是单纯的龄官,黛玉因她和湘云的误会确是黛玉故意为之,这又是为了什么?红楼,有说不完的故事,解不尽的谜团,她的到来,能否改变些什么吗?宝钗、迎春、探春、惜春、熙凤、李纨又该有着怎样的结局?两位皇子、北静王爷、江湖义士,谁才是她的真命天子,黛玉,又将花落谁家?带着这重重的谜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故事,看一看不一样的红楼吧!小玉是第一次写文,收到lbq89413、泪语潇湘的鲜花,以及lina368的钻石,真是太激动了,万分感谢。另外,也感谢一直支持着玉的读者们,是你们的票票和留言支持着玉继续写下去。谢谢,衷心感谢!玉人的小窝尘醉红楼群(118952776),欢迎喜欢红楼的,喜欢玉人文的朋友来和玉人、蓝月一起共同读书、研讨红楼。另:推荐好友的文文:红楼第三世http://www.*****.com/?info/262662.html作者:慕容蓝月红楼之巧姐篇http://www.*****.com/?info/246791.html作者:梦泣蝶红楼梦断之大漠潇湘http://www.*****.com/?info/277875.html作者:长河晨日红楼一梦之千古情痴http://www.*****.com/?info/283222.html作者:心随碧草穿越之我非迎春http://www.*****.com/?info/238618.html作者:烟茫血王奴妃》http://www.*****.com/?info/266967.html作者:四海残梦
  • 轮回之九道弄人

    轮回之九道弄人

    人们认为世间分为三界,三界有六道,而他们就在这三界六道之中一直轮回。一直到,灾难的爆发,三界的贯通,才知道万物皆有灵,世上所有的一切都是轮回的一部分。生与死,轮回不止。——内瑟斯
  • 尘倾天下

    尘倾天下

    生是女儿身,奈何帝王命。几年前的初见到如今还能够记得?千百年来的宫斗何时能够停止?拂轻尘的一身究竟是谁在修改?“我们不过是上天的提线木偶,说什么身不由己,太可笑了!”是谁在最后了无生忘的说着……
  • 树杞林志

    树杞林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笨丫头的霸道少年

    笨丫头的霸道少年

    在A市的时光小镇,有点小糊涂的沐子瞳遇上了家里有权有势又有点霸道的南宫瑾。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又会如何呢?敬请期待。。。
  • 太古行

    太古行

    200万年前的古石碑,为何会刻有现代的汉字?到底是什么样的灾劫能够覆灭三万年前武者横行的大威天朝?传说中在一夜之间沉没的失落文明亚特兰蒂斯,究竟因何而毁灭?九星连珠之日,真的能够穿越时空吗?身为中国考古界最有资历的青年教授华盘,在九星连珠之日,被一名神秘人到底带去了什么地方?如果这片大陆真的是远古九州,华盘能否找寻出那段被埋没的历史真相?而那些所谓的神,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 情诀

    情诀

    本文短篇古风合集。爱:多了是恨,少了是怨。有心就会痛,有情就会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