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晏子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
“古句新解”
晏子说:“圣王行为公正无私,所以谗小奸人不能靠前被重用。”
奸佞之人的最大特征就是两面派——对上一套,对下一套;公开一套,暗里一套;表面一套,心里一套,说的一套,做的一套。心地极为自私、卑鄙、贪婪、奸诈,却表现出清廉、光明、公正、坦诚的样子,而且越是在领导面前,在关键时刻,表现得越卖力。结果是仕途顺利、飞黄腾达、不可一世;值得注意的是奸佞之人代代有,永不绝种。要消除奸佞,首先要消除昏庸,尤其要消除好大喜功、喜听吹捧的领导作风。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提起这一句话都知道,这是在魏徵去世后,唐太宗说的。君臣之间的感情可见一斑。最重要的是,唐太宗是一位明君,魏徵是一位贤臣。
唐朝建立后不久,唐高祖李渊的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为争夺皇位继承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魏徵原是李建成的主要谋士,曾献策除掉手握兵权的李世民。李世民获悉后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消灭了李建成的势力,魏徵作为李建成的余党被抓获。按当时的律例,应当把他处死并株连九族。
但太宗李世民并没有这样做。在审问魏徵的时候,太宗问他:“你为何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与我作对?”魏徵并无惧色,答道:“人各为其主,可惜太子不听我劝,否则今日胜负尚未可知!”李世民见他机警刚直,是个难得的人才,便不计前嫌,不仅没有治他的罪,反而任命他为谏议大夫。而魏徵也没有因为感谢不杀之恩而对太宗阿谀奉承,只是一心一意辅佐太宗治理朝政,并尽心尽力直言进谏,对太宗经常提出意见和批评,许多意见尖锐激烈,有时甚至把太宗弄得面红耳赤,在众大臣面前下不来台。太宗虽然有时很生气,但他完全明白魏徵的批评是出于一片忠心,为了维护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因此太宗十分器重魏徵,并在一次酒宴上公开表扬魏徵:“贞观以来,尽心于主,安国利民,犯颜正谏,匡朕之违,唯见魏徵一人。古之名臣,何以如此。”并随即解下佩刀赐予魏徵。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唐太宗执意要攻打高句丽。魏徵对他说:“皇上,何必呢?高丽离我们那么远,而且很会守城,我方补给困难,要战胜他们很难。况且他们每年进贡礼品,又尊称您为天子。”由于魏徵的劝阻,太宗一直没有打,直到魏徵死后,再没人劝得住他,便决定亲征高句丽,结果不出魏徵当年所言,大败而归。唐太宗回到长安之后非常难过,他想如果魏徵还活着,一定不会有今天的败局。并为魏徵新立了一座碑,亲自慰问魏徵的家眷。没想到魏徵的太太却讲了另外一番话:“皇上,您既然提到先夫,就恕我斗胆讲一件事——先夫每天上朝之前,离家的时候都要和我们拉一拉手。我原以为是难舍难分,他却说,拉一下吧,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见到你和儿女们。”唐太宗听后流下了眼泪。魏徵每天上朝时都知道自己说话很尖锐,只要太宗一发火,自己难免一死。但魏徵每天仍然提着脑袋去上朝,坚持直言进谏,这样的大臣真是万里挑一啊!
从上面的事例中可以看出,唐太宗具备了重视人才,虚怀若谷,诚心纳谏、任人唯贤、有度量等优秀品质,是一位贤君。他时刻能够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能够亲贤臣,远佞人,实属难能可贵。这也正是唐太宗能成为一代明君的主要原因。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被奉承得昏了头的管理者,谁对他毕恭毕敬、阿谀奉承,他就对谁恩宠有加。明智的管理者则不会这样做,他不会中这个圈套,反而会对爱好拍马屁、奉承的下属感到十分鄙视和厌恶。
作为管理者,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哪些是实事求是的评价,哪些又是阿谀奉承之辞;在阿谀奉承之中,哪些是出于真心而稍稍过分地赞美几句,哪些又是企图通过奉承而达到某种企图。诸如此类,管理者绝对不可糊涂。
有一种难以识破的奉承是应付事的讨好话语。当管理者在征求下属的意见时,有的下属会说些无关痛痒的话来应付。遇到这样的下属,管理者提出问题征求意见,结果将得不到任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能落个空欢喜。
管理者对付阿谀奉承者,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对待专门奉承领导而无其他能力可言的下属,方法最简单——请君走人。如果他的确是个无能之辈,就该让他走人。况且他还善于阿谀奉承,你的周围有这么一颗不知何时爆炸的“炸弹”,你不会有多少好日子可过。所以,及时让他走人是明智的。
2.对于能力一般而有些爱好奉承的下属,最好给他找个合适的位子。这类人不好简单辞掉,因为他还有一定能力;可也不能委以重任,因为他不仅能力平庸,还爱溜须拍马,若委以重任的话,迟早会坏了你的大事。要做到人尽其才,不光指有效地利用人才,也指恰当地使用这些能力一般而又有某些毛病的人。而且,这类人通常为数不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对于这类人要注意批评教育并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因为毛病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改正起来也一定不容易。在这个时候,你要格外注重策略,注意态度,争取从根本上扭转他们的认识,改正他们的毛病。
3.对于那些有较强能力却喜好溜须拍马的下属,你一定要小心对待,因为这些人可能是些巨型“炸弹”,弄不好会造成极大的麻烦。
对待这种人,首先你要依据他们的实际能力而委以相应的职务。起码在他们的眼中,你不能成为不识人才的管理者。这会影响他们干工作的热情,而且也影响其他有才华之人的干劲。
圣明的君主,历史上极少见,原因是要求广而标准高。举凡内政外交、君臣君民关系、自我道德修养等等,无不对君主寄予社会的高度期盼和人民的完美理想。但秦始皇以后的四百多位帝王,或少能不劬,力不从心;或突出一面,顾不及其他;或本身平庸,从无作为;或耽于享乐,辜负社稷;或荒淫无耻,纵欲废国。能属圣明者,凤毛麟角。但是,法乎上者仅取其中,法乎中者仅取其下,人民与社会的要求期望,永远是最好的,而事实上帝王们做不到。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人民永远盼明君、盼青天的原因。
做一个圣明的君主,就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阿谀奉承之流的恭维冲昏头脑,更不能亲近佞人,远离贤者。对今天的领导者而言,更应该以此为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团队往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