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70800000011

第11章 风气(二)

其气之舍深,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著,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作也。

邪气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其明日下一节,故其作也晏。其出于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五日下至骶骨,二十六日入于脊内,注于伏膂之内。其气上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其气日高,故作日益早也。

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疟;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

邪气与卫气客于六府,有时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数日乃作也。

温疟者,得之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则阳气大发,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脑髓烁,肌肉消,腠理发泄。或有所用力,邪气与汗皆出。此病藏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也。如是者,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矣,衰则气复反入,入则阳虚,阳虚则寒矣。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

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气内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脱肉,故命曰瘅疟。

“注释”

①疟论:《素问》第三十五篇篇名。篇中专论疟疾,细致精深,凡包括疟疾的种类、症候、病因、病机、诊断、治则等等,故名。

②(jiē音接)疟:即疟疾,为古代对疟疾的通称。日本·丹波元简注:“《甲乙(经)》、《千金(方)》无‘’字。马(莳)云:‘,音皆,后世从,误也。疟者,疟之总称也。王(冰)以为老疟,不必然。疟皆生于风,则‘皆’之一字,凡寒疟、温疟、瘅疟、不分每日、间日、三日,皆可称为疟也。’简(丹波元简)按:《广雅》云:‘,疟也。’《说文》云:‘,二日一发疟也。’盖疟多二日一发者,因为之总称耳。王以为老疟者,其说盖出于(唐)张文仲,而其原因误读《(难经)五十六难》云:‘咳逆疟,连岁不已尔。’吴(昆)云:‘,亦疟也。夜病者谓之,昼病者谓之疟。’《方言书》:‘夜市谓之市。’本乎此也。张(介宾)云:‘,皆也;疟,残疟之谓。疟证虽多,皆谓之疟,故曰疟。’李(中梓)云:‘凡秋疟,皆名,即其皆生于风。‘皆’字,知诸疟之通称也。’志(清代名医张志聪)与吴(昆)同,而解《生气通天论》则云:‘阴疟也。’高(士宗)云:“阴疟也;疟,阳疟也。”以上数论,俱无稽之言,不可从。(唐)孔颖达《左传正义》云:‘是小疟。’亦非本经之义。”

③畜作:犹今所谓“间歇性发作”。畜,通“蓄”,今传《内经》诸本即作“蓄”,蓄积。此指疟疾患者未发作时的间歇期,可译为“休止”或“间歇”、“歇止”。

④伸欠:伸展肢体,打呵欠。明·张介宾注:“伸者,伸其四体,邪动于经也。欠,呵欠也,阴阳争引而然。”

⑤寒:寒颤。鼓颔:谓下颔犹如击鼓一样不住地上下抖动。形容疟发而冷时下颔连及下唇寒颤的样子。

⑥阴阳上下交争:唐·王冰注:“阳气者,下行极而上;阴气者,上行极而下,故曰阴阳上下交争也。”原注:“阳主上行,阴主下行,邪乘之则争矣。”

⑦“虚实更作”二句:谓由于阴阳交争不已,就会更替盛衰,出现此虚彼实或此实彼虚的变化,从而导致寒热往来等症候。原注:“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邪入于阴,则阴实(盛实)阳虚(气虚);邪入于阳,则阳实而阴虚,故曰更作、曰相移也。”虚实更作,谓内则阴阳虚实更替,外则寒热往来。故“虚实”兼指外现的寒热之象。移,移易,更替。注按:此二句实为互见句,应合为“阴阳虚实相移更作”以解,故注如上。

⑧阳并于阴:谓阳气并入阴分。

⑨“阳明虚”二句:原注:“阳明虚则阳虚而阴实,故寒栗也;脉循颔、颊,故鼓颔也。”阳明,指阳明经脉,参见第六章第一节。下文“巨阳”、“三阳”等,同参。

⑩“巨阳虚”二句:明·张介宾注:“腰、背、头、项,皆太阳经(所行)也。阳虚则寒邪居之,故为痛。”巨阳,即太阳,太阳经脉,此指足太阳膀胱经。参见上节注④。

三阳:指阳明、太阳、少阳三经。本句前《内经》中原少“少阳虚”一节。

中外:指身体内外。

“藏于皮肤之内”三句:明·张介宾注:“其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盖即经脉间耳。荣(营气)行脉中,故曰‘荣(营)气之所舍也’。”营:今传《内经》诸本作“荣”,而“荣”即通“营”。舍:留居,处。

汗空:即汗孔。空,通“孔”。“疏”的异体字,疏松不密。

与卫气并居:谓与卫气混处于本为卫气所处的地方(皮肤之内)。

“昼日行于阳”二句:原注:“卫气之行于身也,一日一周。邪气与卫气并居,与卫气同行,故疟亦一日一作。”

“此气得阳而外出”二句:谓邪气随卫气在白天行于阳分时,就会外出而致发热;在夜晚行于阴分时,则会入里而致寒颤。此气,指致疟的邪气。薄,通“迫”,这里是“向内深入”、“入里”的意思。

内外相薄:谓邪气夜伤阴分而昼伤阳分,阴阳之气在一日之内分头与邪气相搏。薄,亦通“迫”,这里是“侵袭”、“伤害”的意思。

舍深:谓侵入体内深部。

独发:谓独行如常。原注:“卫阳之行犹故也。”

内著:附着在内。著,同“着”。

间日而作:隔一天发作一次。原注:“邪之所居者,深入于脏,是内薄于阴分矣。阳气独发者,卫阳之行犹故(如常)也,而邪之薄于阴者,迟而难出,故间日而作。”

客:侵入。风府:穴位名,在脑后项上入发际一寸处。

膂(lǚ音吕):脊骨。

其明日下一节:今传《内经》诸本作“其明日日下一节”。谓邪气沿着脊骨向下发展时,是从侵入风府后的次日开始,每天下移一个脊椎椎节。明日,次日。节,指脊椎骨的骨节。

作也晏:发作的时间逐日推迟。原注:“卫气之行也,每日一会于风府。若邪客风府,必循膂而下。其气渐深,则日下一节,自阳就阴,其会渐迟,故作渐晏也。”晏,迟,晚。

二十五日下至骶(dǐ音底)骨:原注:“项骨三节,脊骨二十一节,共二十四节。邪自风府日下一节,故二十五日下至尾骶。”骶骨,尾骶骨。

伏膂之内:今传《内经》诸本作“伏膂之脉”。将“脉”作“内”,系李中梓之误。伏膂之脉,即付冲之脉,为冲脉伏行于脊内的部分。明·张介宾注:“盖冲脉之循于背部、伏行于脊膂之间,故又曰伏膂也。”

缺盆:锁骨上窝。日本·丹波元简注:“缺盆,非谓阳明胃经之缺盆。《本输篇》云:“缺盆之中,任脉也,名曰天突。’乃指任脉天突穴而言耳。”

寒疟:因寒气内伏、秋凉时又感疟邪所致的疟病。症见先寒后热、寒多热少或只寒不热、腰背头项痛、定时发作等。

温疟:因感风寒之邪所致,症以先发热、继之寒热往来、定时发作等为特点。唐·王冰注:“以其先热,故谓之温(疟)。”

但:只。

烦冤:烦闷,烦郁。冤:郁闷,苦闷,有苦难言如被冤枉的样子。

瘅(dān音丹)疟:因平素心肺阳盛、又感受风寒所致的一种疟疾,症以只寒不热、肌肉消铄等为主。瘅,唐·王冰注:“热也,热极为之也。”

客:明·张介宾注:“犹会也。”六府:日本·丹波元简注:“考上文并无‘客于六府’之说,疑(六府)是‘风府’之讹。”当是,译文据改为“风府”。

相失:彼此错失不遇。谓邪气与卫气到达风府的时候彼此不一,或前或后。

休数日乃作:间歇数天方才发作。原注:“此即三日疟也。邪气深重,病在三阴(经脉),邪气不能与卫(气)并出,故休数日乃发。”

阳气大发:谓天地万物与人体的阳气都极大地得以焕发。

烁:通“铄”,消铄,谓受到损伤而使头中昏闷不清。

腠理发泄:谓腠理大开而汗泄。

其气:指邪气。

气盛:谓肺气充盛。

中气实:中焦之气盛实壅满。

其气不及于阴:谓邪气独盛于阳分而不入阴分。明·张介宾注:“肺素有热者,热盛气实之人也。故邪中于外,亦但在阳分而不及于阴,则但热不寒也。”

“译文”

《素问·疟论》中说:黄帝向岐伯问道:疟疾都是由于人受了风邪之后发生的,而且发作与间歇都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其中的道理各是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人患上疟疾而发病的时候,一般来说,起初为毫毛发冷,接着便感到全身不适而伸展肢体、连打呵欠,这时,疟疾便真正开始发作了。发作后,患者首先寒颤不已,下颔犹如击鼓一样不住地上下抖动,腰脊部整个感到痛楚难当;寒颤过后,则是身体内外全都发热,头痛异常如已破裂,口中热渴而只想饮用冷水等。

疟疾发病后之所以是这样的情况,是由于邪气侵袭人体之后,阴阳的运行就会逆乱而发生交争。阴阳逆乱而交争不已,就会更替盛衰,出现此虚彼实或此实彼虚的变化,从而导致寒热往来等症候。如果阳气并于阴分,阴气就会盛实而阳分自然气虚:其中阳明经脉气虚时,患者就会出现寒颤不已、下颔犹如击鼓一样不住地上下抖动等寒象;太阳经脉气虚时,患者的腰、背、头、项这些该经循行的地方就会无不疼痛;三阳经脉全都气虚时,阴气就会过盛。阴气过盛之下,就会使骨骼发冷而痛。疟疾患者的寒邪因为是由体内产生的,所以发冷颤栗时会深感内外俱寒。阳气盛实时,人的体表就会发热;阴气虚衰时,人的体内就会发热。疟疾患者寒颤过后,由于阴阳交争不已,阳气转盛而阴气转衰,所以发热时又深感内外俱热,表现出气喘、口渴并只想饮用冷水等症。这种疟疾及其寒热诸症,都是由于在夏天被暑气所伤而种下了病根,然后又遇到一定的诱因而引发的。在夏天,热气炽盛,所以容易侵袭人体并滞留在皮肤之内和肠胃之外的地方,也就是脉内,而脉内本是营气所处的地方。热气侵入并滞留在脉内之后,便成为热邪,让人汗孔疏松不固、肌腠开而易泄。到了秋天,一遇秋凉之气,或汗出而受风邪,或浴后伤于水气,就会使风邪、水气侵入并滞留在皮肤之内,与卫气混处于本为卫气所处的地方,从而引发疟疾。卫气在人体的运行规律,是白天行于阳分,夜晚行于阴分,一日一夜而运行一周。由于风邪、水气等与卫气混在一处,所以随卫气在白天行于阳分时,就会外出而致发热;在夜晚行于阴分时,则会入里而致寒颤。邪气在一日之内昼伤阳分而夜伤阴分,阴阳之气则分头与之相搏,所以这种疟疾每天发作。

邪气如果侵入人体深部,就会内伤阴分,使得卫阳之气独行如常,而伤阴之邪附着在内,同时又使阴阳逆乱而相互交争,伤阴之邪不能很快外出,所以疟疾就会隔一天才发作一次。

邪气侵入并滞留风府以后,就会沿着脊骨向下发展。卫气的运行,是一日一夜在风府大会一次。所以,邪气沿着脊骨向下发展时,是从侵入风府后的次日开始,每天下移一个脊椎椎节。也因为这样,其所导致的疟疾发作的时间就会逐日推迟。侵入风府并从中出来后沿着脊骨向下发展而引发疟疾的邪气,每天下移一个脊椎椎节,在第二十五天就会下移到尾骶骨处,第二十六天又会返回脊骨之内,侵入伏冲脉中,之后沿该脉上行,第九天就上到了颈前两侧的缺盆之中。邪气在返而上行中,由于日益升高,因而所致疟疾的发作也就一天比一天早了。

寒邪属于阴邪,风邪属于阳邪。人若先被寒邪所伤而后被风邪所伤,就会先寒颤而后发热。这种症候如果定时发作,其病即可称为“寒疟”;先被风邪所伤而后被寒邪所伤,则会先发热而后寒颤。这种症候如果也定时发作,其病便可称作“温疟”;至于只热不寒的疟疾,是由于患者的阴气本已不足、使得卫阳之气独行如常所致。因此,除只热不寒的特点之外,又有少气、烦闷、手足发热而时时欲吐等症候,这种疟疾称作“瘅疟”。

一般情况下,邪气与卫气是同时会于风府的。但有时由于出现交错,此前彼后而两不相遇,就不能同时会于风府。这样,疟疾便会每隔数天才发作一次。

温疟产生的根由及其机理,是人在冬天被风邪所伤之后,随其侵入体内的寒邪就会藏在骨髓之中。到了春天,天地万物与人体的阳气虽极大地得以焕发,可是风寒之邪却因为潜入体内太深而不能自行外出;这样,到了夏天,遇到大暑之气,人的脑髓就会受到损伤而使头中昏闷不清,肌肉就会消瘦,腠理则会大开而常常汗流不止。这时如因劳作活动而使用体力,邪气就会随汗俱出。温疟病邪在脏则藏于肾中,发作的时候是由肾中外出而到达体表的。正因为这样,就会使人体阴气先虚而后阳气偏盛。当阳气偏盛时,就会出现发热的症候;而当热象转衰时,邪气又会由外返内而进入阴分,进入阴分后则阳气由盛转虚,阳气转虚后,则会出现寒颤的症候。所以说,先发热而后寒颤的疟疾,称作“温疟”。

瘅疟产生的原因及其机理,是肺中较早以来就有热邪,使得体内肺气充盛、逆乱上冲,造成中焦之气盛实壅满又不能外泄的情况。这时,人若劳作活动而使用体力,腠理就会开泄而汗出,风寒之邪则会乘机侵入并留滞于皮肤之内、肌肉之间而发作致病。风寒之邪发作以后,体内的阳气就会转盛;阳气盛而不衰,就会导致瘅症。由于其邪仅在阳分而不入阴分,所以症候特点为只热不寒;又由于其邪内藏于心而外出时留连于肌肉之间,留连于肌肉之间时则使人肌肉受损而日益消瘦,所以称作“瘅疟”。

“理解应用”

本节内容,为疟疾的专论,凡包括疟疾的病因、种类、症候与详细机理。

对此内容,我们应当注意两点:一是虽然随着科学的发展,今人早已知道疟疾乃是由于疟原虫所引起的,但《素问·疟论》所论外邪(后世又有论称“疟气”者)袭人、阴阳交争而致疟疾及相应治法,对认识和治疗疟疾仍有一定的意义,甚至时有很好的疗效,所以不能轻视,且应予以研讨;二是“温疟”与“瘅疟”乃系症候类同疟疾而归入疟疾的,实则属于假性疟疾,所以原注也说:“温疟、瘅疟者,皆非真疟也。”实践中宜仔细分辨,以免出错而误治。

十六、“原文”

《素问·咳论》曰①:皮毛者②,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③。其寒饮食入胃④,从胃脉上至于肺则肺寒⑤,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⑥,则为肺咳。五藏各以其时受病⑦,非其时,各传以与之。

人与天地相参⑧,故五藏各以时治时感于寒则受病⑨,微则为咳,甚则为泄⑩、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五藏之久咳,乃移于六府。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矢;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注释”

①咳论:《素问》第三十八篇篇名。“内言五脏六腑之咳,各有形状(症状)治法,故名篇”(明·马莳注)。咳,今传《内经》版本或作,为“咳”的异体字。

②“皮毛者”二句:谓在表的皮毛,是与在里的肺脏相配合的。合,配合者。

③从其合,谓由皮毛进入体内而侵害皮毛所配合的肺脏。从,这里是“由……进入并侵害”的意思。合,此指皮毛所配合的肺脏。

④其寒饮食入胃:明·张介宾注:“肺脉起于中焦,循胃口上鬲属肺,故胃中饮食之寒,从肺脉上于肺也。所谓形寒寒饮则伤肺,正此节之谓。”其,如果。

⑤胃脉:今传《内经》诸本作“肺脉”。作“胃脉”,系李中梓录时之误,其意或谓为“行经胃中之肺脉”,或谓为即“胃脉”。译文据“肺脉”。参上注④。

⑥客:这里是“留滞并伤害”之意。之:指肺脏。

⑦“五藏各以其时受病”三句:应解作“非其时,五藏各以其时,各传以与之”。意谓肺脏如果不是在它相应的时令(秋)发生了咳嗽,就是由于五脏在各自相应的时令中受邪发病以后,分别传给肺脏造成的。非其时,谓不是肺脏相应的时令,即不是秋季。肺应于秋。注按:五脏与时令的对应关系为:肝应春,心应夏,脾应长夏,肺应秋,肾应冬。

⑧相参:相应,相合。

⑨以时治时:今传《内经》诸本无前“时”。是。故“以时治时”宜为“以治时”,意为“在当旺的时令中”。以,在。治,谓“当旺”。清·高士宗注:“犹主也。”

⑩泄:通“泻”,指泻泄。

乘:在,在……的时候。

至阴:指长夏。日本·丹波元简注:“谓戊己月及土寄月也。”又清,高士宗注:“脾为阴中之至阴,寄旺四时。乘至阴,即其旺时也。”

介介:明·吴昆注:“坚硬而有妨碍之意。”

喉痹:参见本章第三节注。

(qū音区):腋下胁上的部位。

右:今传《内经》诸本作“右胁”。译文据此。

阴阴:即“隐隐”。阴,通“隐”。

咳涎:咳唾痰涎。涎,日本·丹波元简:“即今之稠痰也。”

长虫:指蛔虫。明·张介宾注:“虫也。居肠胃中,咳甚则随气而上出。”

遗矢:即“遗屎”,大便失禁。矢,通“屎”。

失气:即“放屁”。气,指屁。下句“气与咳俱失”的“气”,同此。

溺(niào音尿):“尿”的异体字。

“此皆聚于胃”三句:明·马莳注:“夫五脏六腑之咳如此,然皆聚于胃,以胃为五脏六腑之主也;关之于肺,以肺先受邪,而后传之于别脏别腑也;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皆以气逆于上故耳。此乃脏腑咳痰之总语也。”清·高士宗注:“六腑以胃为本,五脏以肺为先。”

“译文”

《素问·咳论》中说:在表的皮毛,是与在里的肺脏相配合的。皮毛首先感受了邪气以后,邪气就会进而侵袭皮毛所配合的肺脏。人如果进用了寒冷的饮食,其寒气就会随着肺脉而上行到肺脏,导致肺脏受寒。肺肾受寒以后,这由内而生的寒气就会与自外侵入的邪气两相结合,从而留滞并伤害肺脏,造成肺咳。肺脏如果不是在其相应的时令中发生了咳嗽,就是由于五脏在各自相应的时令中受邪发病以后,分别传给肺脏而造成的。

人体与天地万物相应,所以五脏在各自当旺的时令中感受了寒邪之后,就都会发病。如果受寒较轻,就会发为咳嗽;如果受寒严重,则会导致泻泄与疼痛等症。一般说来,人体在四季中感受邪气而发为咳嗽的情况为:在秋天,是肺脏首先受邪而直接发为咳嗽;在春天,是肝脏首先受邪,之后传到肺脏而发为咳嗽;在夏天,是脾脏首先受邪,之后传到肺脏而发为咳嗽;在冬天,是肾脏首先受邪,然后传到肺脏而发为咳嗽。

肺咳的症状,是咳嗽的同时,伴见气喘有声。其严重者,为并见咯血;心咳的症状,是一咳嗽就心痛,喉咙像硬物卡着一样。其严重者,为并见咽肿、喉痹等;肝咳的症状,是一咳嗽就引起两胁下部疼痛。其严重者,会导致腰身不能转侧,如果转侧,就会使两腋之下感到满胀;脾咳的症状,是一咳嗽,右胁下部就会隐隐作痛,同时牵引肩背也随之疼痛。其严重者,是使得患者不能活动,如果活动,就会使咳嗽加剧;肾咳的症状,是一咳嗽,腰背就会互相牵引作痛。其严重者,为咳唾痰涎。

五脏之咳日久不愈,其邪就会分别传到六腑而导致六腑之咳。表现为:脾咳日久不愈,其邪就会传到胃中而导致胃咳。胃咳的症状,是咳嗽的同时,伴见呕吐。若呕吐严重,胃中的蛔虫就会随咳吐而出。肝咳日久不愈,其邪就会传到胆中而导致胆咳。胆咳的症状,是又咳又吐并吐出胆汁;肺咳日久不愈,其邪就会传到大肠而导致大肠咳。大肠咳的症状,是一咳嗽就遗屎。心咳日久不愈,其邪就会传到小肠而导致小肠咳。小肠咳的症状,是一咳嗽就放屁,咳嗽一停则放屁亦止。肾咳日久不愈,其邪就会传到膀胱而导致膀胱咳。膀胱咳的症状,是一咳嗽就遗尿。脏腑之咳日久不愈,其邪就会传到三焦而导致三焦咳。三焦咳的症状,是一咳嗽就感到胀满而不思饮食。

总而言之,五脏六腑之咳,都与肺、胃这一脏一腑有着十分密切而非常重要的关系。因为肺脏主管一身之气,而胃为五脏六腑之海。无论哪一脏器受邪发病,其邪都会聚于胃中,然后沿着行经胃腑的肺脉而向上侵入肺脏,使肺气受到伤害而发为咳嗽。也因为这样,才会使人在咳嗽的同时,出现多泪、多痰、面目浮肿及气逆等并发症状。

“理解应用”

本节所论,为咳嗽的病因、种类、症状、传变、机理等。其中应特别留意者,一是“五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三句,二是“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二句。前者在于说明了咳嗽虽主要是肺病的问题,但却不能只从肺病的角度去认识与处理它,因为他脏与六腑有病,都能传邪到肺而致咳嗽。也正因为如此,本篇才以大量文字一一论述五脏六腑之咳。历来中医治咳而收效甚佳,就是以此为指导而注重兼症之辨之治的结果;后者则在于指出了认识并治咳的重点与道理。清代名医陈念祖在其《医学三字经·咳嗽》一章中“肺最重、胃非轻”二句之下自注说:“《内经》虽分五脏诸咳,而尤所重者,在于‘聚于胃、关于肺’六字。盖胃中水谷之气不能如雾上蒸于肺而转溉诸脏,只是留积于胃中,随热气而化为痰,随寒气而化为饮。胃中既为痰饮所滞,则诸肺之气亦必不清而为诸咳之患矣。”这正足以说明“聚于胃、关于肺”的意义。

十七、“原文”

《素问·经脉别论》曰①:夜行则喘出于肾②,淫气病肺③;有所堕恐④,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跌仆⑤,喘出于肾与骨。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⑥,怯者著而为病也⑦。

“注释”

①经脉别论:见第五章第七节注①。

②喘:清·孙鼎宜注:“当作‘惴’,形误。”是。惴,义为“恐惧”。下同,一说:指喘息病,气喘。此不取。

③淫气:指过盛而为害之气。明·张介宾注:“淫气者,阴伤则阳胜,气逆为患也。”

④恐:郭霭春校注:“‘恐’字误,似应作‘坠’。《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有所堕坠则伤肝。’”译文据改。

⑤度:同“渡”。

⑥已:痊愈。这里是“恢复正常”的意思。

⑦著:同“着”,指“气着”,谓气行不畅。

“译文”

《素问·经脉别论》中说:人在夜晚行路的时候,肾脏会受到影响而使人感到恐惧。肾脏如果由此受损而产生过盛的为害之气,则会使肺脏受损而出现疾患;从高处坠落的时候,肝脏会受到影响而使人感到恐惧。肝脏如果由此受损而产生过盛的为害之气,则会使脾脏受损而出现疾患;突然被惊吓的时候,肺脏会受到影响而使人感到恐惧。肺脏如果受损而产生过盛的为害之气,则会使心脏受损而出现疾患;渡水或不慎跌倒的时候,肾及骨骼会受到影响而使人感到恐惧。在这时,身体强壮的人很快就能气机通畅,气机一旦通畅,身体便随之恢复正常;而身体虚弱的人则会因于恐惧而导致气行不畅,使邪气侵入体内而产生疾患。

“理解应用”

本节所论,为部分常见因素所致恐惧对五脏的影响与损害。

十八、“原文”

《素问·腹中论》曰①:心腹满②,旦食则暮不能食,名为鼓胀③。

治之以鸡矢醴④,一剂知⑤,二剂已⑥。

“注释”

①腹中论:《素问》第四十篇篇名。篇中主要讨论了鼓胀、血枯、伏梁、热中、消中、厥逆等病的病因、症候及其治法。由于所论疾病均在腹中,故名。

②心腹满:指腹部胀大。心,指心口处的胃部。

③鼓胀:明·张介宾注:“鼓胀,内伤脾胃,留滞于中,则心腹胀满,不能再实;其胀如鼓,故名鼓胀。”清·张志聪注:“鼓胀者,如鼓革之空胀也。”又《灵枢·水胀》:“(黄帝曰)鼓胀如何?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④鸡矢醴(lǐ音里):药酒名。明·张介宾注:“鸡矢醴法,按《正传》云:用羯鸡矢一升,研细,炒焦色,地上出火毒,以百沸汤淋汁。每服一大盏,调木香、槟榔各一钱,日三服,以平为度。又按《医鉴》等书云:用羯羊矢八合,炒微焦,入无灰好酒三碗,共煎。干至一半许,用布滤取汁,五更热饮,则腹鸣,辰已时行二、三次,皆黑水也,次日觉足面渐有皱纹;又饮一次,则渐皱至膝上而病愈矣。此二法,似以后者为便。又曰:鸡矢之性,能消积下气、通利大小二便,盖攻伐实邪之剂也。一剂可知其效,二剂可已其病。凡鼓胀由于停积及温热有余者,皆亦服之。若脾肾虚寒发胀及气虚中满等症,最所忌也,误服则死。”原注:“鸡胃能消金石,其矢之性,等于巴硇,通利二便,消积下气,但(只)宜于壮实之人。虚者服之,祸不旋踵(立即致祸)。即《经》云一剂便知其效,二剂便已其病,亦状其猛利也。”矢,通“屎”。

⑤知:谓奏效,取得一定疗效。

⑥已:痊愈。

“译文”

《素问·腹中论》中说:症状表现为腹部胀满、早上能够进食而傍晚不能进食的病,名为“鼓胀”。

治疗“鼓胀”的时候,可依照其法服用人称“鸡矢醴”的药剂,一剂就能奏效,两剂即可使之痊愈。

“理解应用”

本节所讲为“鼓胀”的症候特点与治疗所用的方剂。

鼓胀,今或作“鼓胀”,或称“蛊胀”、“单腹胀”、“蜘蛛鼓”等。其病因复杂不一,其病情留连难愈。晋唐以前的医书中多认为气、血、水有病均可导致,脾胃不和是其关键;晋唐以后的医书则多强调其病因系外邪之感染,尤以寄生虫的感染使肝脾发生病变者为主。外邪感染又有中于蛊毒之论(此亦称作“蛊胀”的来由),而蛊毒也有诸说:一说指寄生虫(如血吸虫),一说指传染性病气(如肺结核病气、结核性腹膜炎病气)。今则原则上认为,任何原因引起的肝脾肿大及腹水、肿瘤等病变,均可症见鼓胀,治以健运脾胃、行气活血、利湿杀虫为主;绵延日久者,因会伤阳耗阴,又或者温脾肾之阳,或者补肝肾之阴等。至于“鸡矢醴”,今已很少用了。

十九、“原文”

《灵枢·胀论》曰①:夫心胀者②,烦心短气、卧不安;肺胀者,虚满而喘咳③;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脾胀者,善哕④、四肢烦⑤、体重不能胜衣⑥、卧不安;肾胀,腹满引背央央然⑦、腰髀痛⑧。

胃胀者⑨,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⑩、妨于食、大便难;大肠胀者,肠鸣而痛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飧泄不化;小肠胀者,小腹胀引腰而痛;膀胱胀者,少腹满而气癃;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中,轻轻然而不坚;胆胀者,肋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

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也。

“注释”

①胀论:《灵枢》第三十五篇篇名。篇中专论胀病,包括胀病的概念、病因、病机、种类、脏腑分证及其治法等,故名。

②“夫心胀者”三句:谓心胀患者的症状,有心烦、气短、睡卧不安等。隋·杨上善注:“气在脏腑之外,排脏腑,胀皮肤,时烦心、短气、卧不安者,以为心胀。知此,五脏六腑皆伤此,各从其脏腑,由胀状有异耳。”

③虚满:谓胸中虚空而外见胀满。

④善哕(yuě音月上声):常常呃逆。哕,呃逆。

⑤四肢烦(mán音蛮):谓四肢因胀而烦动不适,不住地躁动。烦闷。

⑥体重不能胜衣:谓肢体胀重而穿不成衣服。胜,承受起;胜任。这里是“穿(衣)”的意思。

⑦央央然:困苦不适的样子。明·张介宾注:“困苦貌。”央央,通“怏怏”。西晋·皇甫谧《甲乙经》引作“怏怏”。

⑧髀(bì音必):大腿上部及髋关节部,此指胯部。

⑨胃胀者:此下至“善太息”,论六腑之胀。

⑩臭(xiù音秀):气味。

濯濯(zhuó音灼):原注:“肠鸣水声也。”

飧(sūn音孙)泄不化:谓患飧泄,症为完谷不化。飧泄,即完谷不化的泻泄。

(chēn音琛)胀:胀满。明·张介宾注:“胀,胸膈满也。”,胀,胀满。

气癃(lónɡ音龙):因气机闭寒而小便不通。明·张介宾注:“气癃,膀胱气闭、小水不通也。”

轻轻然而不坚:谓满于皮下之气轻飘飘的,按之虚弱,无坚劲有力之感。

厥气:厥逆不和之气。

营卫留止:谓营气与卫气涩滞而运行不畅。

真邪:正气与寒邪。邪,指上句的“寒气”,即寒邪。

两气:指体内的正气与邪气。邪气既指寒邪,并指厥逆之气。

“译文”

《灵枢·胀论》中说:心胀患者的症状,有心烦、短气、睡卧不安等;肺胀患者的症状,有胸中虚空胀满、气喘、咳嗽等;肝胀患者的症状,有胁下胀满而痛并痛连小腹等;脾胀患者的症状,有常常呃逆、四肢烦动不适、身体胀重而不能穿衣、睡卧不安等;肾胀患者的症状,有腹部胀满并牵引背部困苦不适、腰胯疼痛等。

胃胀患者的症状,有腹部胀满、胃脘疼痛、自感鼻闻焦味、饮食出现障碍、大便困难等;大肠胀患者的症状,有肠鸣而痛、咕咕发出水声等。若在冬天又受寒邪,就会并发飧泄,症见完谷不化;小肠胀患者的症状,有小腹胀满并牵引腰部疼痛等;膀胱胀患者的症状,有少腹胀满、膀胱气闭所致的小便不通等;三焦胀患者的症状,有气满于皮肤所致的皮肤肿胀、皮下之气轻虚而浮、按之虚弱无力等;胆胀患者的症状,有肋下痛胀、口中发苦、常常太息等。

人体若有厥逆之气在下,营卫之气就会涩滞不畅;若有寒气上逆,正气与寒邪就会互相攻伐。当正气与邪气交争不已的时候,就会聚结不散而导致胀病。

“理解应用”

本节所论,为五脏六腑之胀的症状与胀病产生的原因与病机。

认识本节内容,应注意四点:其一,所谓五脏六腑之胀,乃是脏腑功能失常、使得气机失调所导致的,其起因在脏腑本身而部位在脏腑之外、皮肤之下,并非脏腑本身各自胀大,所以《素问》本篇中说:“黄帝曰:夫气之令人胀也,在于血脉之中耶?藏府之内乎?岐伯曰:三者皆存焉,然非胀之舍(部位)也。黄帝曰:愿闻胀之舍。岐伯曰:夫胀者,皆在于藏府之外,排藏府而郭(廓)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其二,五脏六腑之胀,是胀病的脏腑分证,这对认识并治疗具体而不同的胀病具有实在的应用价值,宜予重视;其三,胀病的病因,本节只提到“厥气在下”的内因和“寒气逆上”的外因这两点,其实风、寒、湿、热诸邪和饮食起居失常、脏腑失调等均可导致胀病,这在《内经》中有不少散见论述,应予留心;其四,胀病的类别,除脏腑之胀外,还有脉胀、肤胀等。——全面认识以上几点,此类胀病可以尽知矣。

二十、“原文”

《灵枢·水胀篇》曰①:“目窠上微肿②,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③、时咳、阴股间寒④、足胫肿⑤、腹乃大,其水已成矣⑥。用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⑦。

肤胀者⑧,寒气客于皮肤之间⑨,然不坚⑩、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

鼓胀者,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夫肠覃者,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肉乃生。此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

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写不写,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注释”

同类推荐
  • 全科医师速查手册

    全科医师速查手册

    本书主要讲述临床常见病的诊断要点,简明扼要,易于查阅、记忆、掌握。治疗要点中具体治疗方法比较详尽,用药具体到剂量、用法、疗程等,充分体现了《全科医师速查手册》内容的实用、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 验光28忌

    验光28忌

    从介绍眼球的基本结构入手,让您了解验光,走出验光误区,学会判别验光正确与否,并教您检影验光方法和“验光28忌”。全书篇幅不长,但却是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工作感悟。《验光独行侠谈验光28忌》语言朴实、深入浅出,是验光专业人员的良师,是远视、近视患者的益友。
  • 古方新用:临床一通百通的奥秘

    古方新用:临床一通百通的奥秘

    本书共选编古方近百首、治疗病证150余种、病案举例60余例,按脏腑经络表里、由上而下的次序编写,对中医,临床有比较切实的指导作用。本书适合临床中医师、在校中医专业学生参考学习。
  • 神医华佗秘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神医华佗秘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本书从上百种古医典籍中撷取了华佗的一些秘方,记载了华佗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耳科、鼻科、齿科、喉科、皮肤科、伤科、急救科、解毒科、治奇症法等领域的1100余种,对祖国医学和指导中医临床有着重要参考价值的方例。
  • 生育调节与流产

    生育调节与流产

    本书结合临床具体情况重点介绍常见的各种避孕方法的适应证、禁忌证、作用机制、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避孕失败后早期妊娠的终止方法;自然流产和反复自然流产的病因;官腔镜、腹腔镜在计划生育中的应用。本书内容精练,通俗易懂,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适合广大医务人员、妇幼保健人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阅读参考。
热门推荐
  • 崩坏维度

    崩坏维度

    维度遭到崩塌,平行遇到扭曲。邪恶感染了世界,崩坏了维度。两个来自同一个世界不同领域的人,摧毁了他的灵魂。我,杀死了他!活在他的身体中。我,也杀了他!和另一个灵魂共存在他的身体中。人类遭受灭绝之灾,最后一位人类灵魂被灭,躯壳被占!崩坏维度……
  • 凡人异变

    凡人异变

    衣布打工回到家乡,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老鼠后只好蜗居在野外委屈求全。之间遇到花斑蛇和黄鼠狼不断挑战自己,并阻挠自己回家……衣布回家见到自己的心上人后因为异变被情人追打,心中充满理解和委屈……衣布回家后见到父母被村官逼迫,而与之斗争被捉住执行火刑,后被老鼠救走……小说以卡夫卡式的荒谬和现实的真实巧妙融合,以魔幻现实主义和细腻的传统文学的描写功底展现上世纪农民、农民工的生活真实和压抑无奈的生存感受!其中又穿插以凄美的爱情故事。其中蕴含的社会深层寓意只有了解农村现实且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才能读懂个中深意……
  • 说好难说的话

    说好难说的话

    本书总结了50多种人们在工作、生活、社交中经常遇到的说话困境和窘境,深入分析了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探讨应对这种问题的方法,提供在这种情况下把话说好的各种对策,帮助读者提高说话能力和技巧,在困难时用语言化解矛盾,避免误会,实现目的,走向成功人生。
  • 言灵书

    言灵书

    一个能看见鬼的少年,是什么让他走上了通灵之路?一路的艰辛又是什么让他支撑到最后?什么是真正的伙伴?怎样才能称之为恋人?尽在《言灵书》...................................................本想起名《灵王》,没想到被哪位哥们用过了。这是木木起点第一本书,望大家支持。在鬼节之夜,将通灵之火燃起!
  • 平民大亨

    平民大亨

    一个被开除的民工,一个昏迷不醒的少女,一场惨烈的车祸,一段跌宕起伏的爱恨情仇。书友群:433313030
  • 灵鬼成仙

    灵鬼成仙

    前世他是地球上坑爹一族,今世他是冥界的一个小鬼,但他不再坑了,一个传奇将在他手中创建
  • 净世狂主

    净世狂主

    落叶纷飞,战士奔赴沙场。一坛烈酒,显我男儿本色。手提三尺青锋,踏歌而行。夕阳如雪,染红万里河山。一道孤影,印出万千战魂神弃大陆修炼等级,凡之境,人之境,将之境,帅之境,王之境,皇之境,灵之境,地之境,天之境,圣之境和神之境。灵魂境界为后天境、先天境,灵婴境和神婴境。意念微动,杀人于无形。
  • 烈火天涯

    烈火天涯

    武道世界,纷争不断,五名少男少女,不争虚名,不畏强权,不欺弱小,无拘无束,结伴闯天涯。邪恶势力,祸乱人间,天下岌岌可危,五人舍身与魔斗。
  • 巾帼红颜:悍妃太嚣张

    巾帼红颜:悍妃太嚣张

    曾经有那么三年,李昊天恨不得将萧遥扒皮拆骨;后来,智多近妖、性狡如狐的萧遥降入他的麾下,伴他南征北战,助他称王……都说共过命的交情更牢固,李昊天果然不再想把萧遥扒皮拆骨了,他现在更想的是……解下萧遥的战甲,将她拆吃入腹……(亲兵安和:“将军与萧将军连夜商议战事,现在还未起身……”有JQ?众将莫测高深:“恩,如此,我等还是勿要打扰为好……”)
  • 嚣张狂妃:邪尊,来单挑!

    嚣张狂妃:邪尊,来单挑!

    铁血女少将一朝穿越,却成了女扮男装还被害死的假太子!左有摄政王一手遮天,右有邻邦伪质子步步紧逼,内有权臣奸佞肆意妄为,外有三国鼎立虎视眈眈……后宫还有一群庸脂俗粉垂涎三尺!见过坑,没见过这么大的天坑!凰锦黎表示,有什么事情不能坐下来互砍两刀来解决!灭了摄政王,玩残邻国太子,富国强兵横扫万敌,十七岁的凰锦黎凤临天下,剑指苍穹,“来呀,相互伤害呀!”然,有人矫若游龙翩若惊鸿万兽来朝,对她邪肆而笑,“今晚,在凤榻等着!本尊,定然让陛下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