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问题关乎民生,危机环境下保住百姓的饭碗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发展经济终究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为求职者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向来被认为是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中国,解决就业问题是一条符合国情的政策底线。从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印证,不到2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专门论述就业问题的文字量就达到了1千多字。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从财政、税收和金融三方面促进就业。政府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缓和就业压力,保障社会稳定。政府还应投入大量资金为失业者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失业者的就业心态,有利于再就业。
从金融来看,据有关监管部门预计:未来10年到20年时间,整个中国银行业贷款结构中50%左右将会是贷给个人消费者。消费作为经济链条的末端,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拉动作用。在很多国家,消费开支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消费萎缩、内需乏力,势必影响各国经济刺激措施的实际执行效果。因此从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复苏着眼,保护就业是重要的治本之策。
危机中促进和保护就业光有政府的动作还不够,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细胞,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一些企业在经济不景气时动辄大幅裁员,期望通过精简人员和节省开支来渡过危机。但是,如果国家整体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企业作为市场中的个体恐怕也难以生存。因此,暂时放弃利润最大化的诉求,与员工“共患难”不失为更明智的选择。
对于当前全球经济危机,中国要维护社会稳定和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支持就业是底线的话,那么稳定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却是关键。
对于房地产市场,在所有救市政策中,最令投资者关注的是政府推出七大举措鼓励住房消费。市场人士认为,此次出台的组合政策的力度,在此前任何一次房地产市场调整中是前所未有的,中央政策试探性出台,释放全面救市“信号”。选择提振楼市作为扩大内需的突破口,在情理之中。房地产业的发展可以拉动四五十个行业的发展,只要楼市活了,建材、水泥、家具、家电等很多相关行业才可以被激活,并带来新的就业岗位等等。对此,业界解读为:救楼市也是救股市,救股市也是救消费,救消费也是救经济,“它是启动内需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增长“保八”的关键,是中国经济的命根子和“通灵宝玉”,可以说,它是中国各产业中影响最大、产业链最长的一个部门,牵一发而动全局。
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在进行之中,时间将会很漫长。按照美国3亿多人口中只有2.8%的农村人口来看,中国现有的7亿农民,至少会有6亿农民进城,按每年1000万农民工、500万大学生进城就业的数据,中国城市化进程至少需要40年。这对城市房地产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刚性需求。
中国房价目前在深圳、上海已经跌了20~35%,绝大多数城市房地产成交量很小,似乎还有下跌的趋势,可能还需要一个完全市场化的调节,让房地产有一个自然到位的过程。
其实政府出台的一些措施是希望房地产稳定,不希望房价涨也不希望大跌,地方政府更不希望跌,并用购房入户政策托房价,相当一部分开发商硬扛房价。所以,房价在潜在买房人看跌声中却跌不动。各地政府托市要小心,越托房地产的调整时间可能就越长、越慢,房地产和经济的全面复苏可能也越长越慢。
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不出现大跌也是中国银行业金融安全的底线。鉴于房地产市场对国内经济有很强的拉动作用,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及行业组织要求政府改变房地产政策,如放开第二套住房信贷优惠政策的限制等。但是,这一政策一旦调整或放松,非但无法托住国内楼市,反而会导致银行体系积累巨大风险。因此,这一政策不宜放开,这是保证国内商业银行金融安全的基本底线。当前,国内房价全面理性回归是大趋势,这将有助于释放房地产市场的巨大需求,对刺激国内经济也有积极作用。
新华时评《楼市调控不是保高房价》中指出,保持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稳定经济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已开始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保持房地产业稳步发展更显得重要。促进房地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国家将着力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目的是“支持居民购房”,而不是维护高房价。房地产业要健康发展,需要在房价和交易量的合理平衡上做文章。新华社的评论文章道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关键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