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43700000003

第3章 低调生存,以忍为先

人生犹如船过大江,有风平浪静的一帆风顺,也有风急浪涌的险滩暗礁。对于成功者而言,站在明处就把自己暴露在外,时时都要提防不知从何处来的明枪暗箭;对于普通人而言,虽无成功者的苦恼,也少不了要遭受些流言蜚语,诋毁中伤。面对这样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隐藏起来,低调做人。让外界感觉不到你的威胁和存在,退可以自保,进可。以自强。历史证明,藏锋露拙从来都是明哲保身的最好手段。

1.藏锋露拙,明哲保身萧何弃名保身居功自傲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有害无益的,除了能导致人际关系不和睦外,还会使自己丧失许多理性的东西。凡是“居功自傲”的人,一般都不懂得吸取失败的教训,其中也包括他人或自己过去失败的教训。他们总是看到成功的经验和荣耀,对别人的意见或建议易持反感态度,很难像过去一样,站在相应对等的位置上能够设身处地地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萧何是西汉初期的大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成阳后,诸将皆争夺金银财宝,他却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并知民间疾苦,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项羽称王后,萧何劝说刘邦接受分封,立足汉中。刘邦为汉王,以萧何为丞相,萧何极力推荐韩信为大将军,东定三秦。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侍太子,为法令约束,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王朝起了重要作用。汉代建立后,以他功最高被封为“赞侯”,位次第一,食邑八千户。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被拜为相国。萧何功高盖主,民间又有极好的口碑,为了避免高祖的诛杀,他小心翼翼,以“自毁其名”的方法逃避了被杀的厄运,寿终正寝。

萧何计诛韩信后,刘邦对他恩宠更加进一步,除对萧何加封外,还派了一名都尉率500名兵士作相国的护卫,真是封邑晋爵,圣眷日隆。众宾客纷纷道贺,喜气盈庭。萧何自是相当高兴。这天,萧何在府中摆酒席庆贺,兴高采烈。突然有一个名叫召平的门客,身着素衣白履,昂然进来吊丧。萧何见状大怒道:“你喝醉了吗?”这位名叫召平的人,原是秦朝的东陵侯。秦亡后隐居长安城外家中种瓜,味极甘美,时人称他为东陵瓜。

萧何入关,闻知他的贤名,招至幕下,每有行事,便找他计议,获益匪浅。今天,他见萧何仍未领会他的意思,便说:“公勿喜乐,从此后患无穷矣!”萧何不解,问道:“我进位丞相,宠眷逾分,且我遏事小心谨慎,未敢稍有疏虞,君何出此言?”召平说道:“主上南征北伐,亲冒矢石。而公安居都中,不与战阵,反得加封食邑,我揣度主上之意,恐怕是在怀疑公。公不见淮阴侯韩信的下场吗?”萧何一听,恍然大悟,猛然惊出一身冷汗。次日早晨,萧何便急匆匆入朝面圣,力辞封邑,并拿出许多家财,充入国库,用作军需。汉帝刘邦果然十分高兴。

第二年秋天,英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征讨。他身在前方,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萧相国爱民如子,除办军需以外,无非是做些安抚、体恤百姓的事。刘邦听后,总是不再说话。来使回报萧何,萧何亦未识汉帝何意。一日,萧何偶尔问及门客,一门客说:“公不久要满门抄斩了。”萧何大骇,忙问原因。那门客接着说:“公位到百官之首,还有什么职位可以再封给你呢?况且您一入关就深得百姓的爱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百姓都拥护您,您还不断地想尽方法为民办事,以此安抚百姓。现在皇上之所以几次问您在做什么,就是害怕您借助关中的民心所向有什么不轨行动啊!试想,一旦您乘虚号召,闭关自守,岂:不是将皇上置于进不能战,退无可归的境地?如今您何不低价强买民间田宅,敌意让百姓骂您、恨您,制造些坏名声,这样皇上一看您也不得民心了,才会对您放心。”萧何听从了门客的建议,刘邦知其后果然变得高兴起来,一场弥天大祸烟销于无形。

萧何何尝不明白,对于一般的小官吏,汉帝并不怕他们有反心。所以,一有贪赃枉法行为,必遭严惩。对于自己这样的大臣,汉帝主要是防止他们有野心,对于贪赃枉法那些小事,反而是无足轻重了。为了释去主上的疑忌,能够明哲保身,萧何不得已违心地做些侵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污名节。不久,萧何的所作所为就被人密报给了刘邦。果然,刘邦听后,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并不查问。当刘邦从前线凯旋时,百姓拦路上书,控告萧相国强夺、贱买民间田宅,价值数千万。刘邦回到长安后,萧何去见他时,刘邦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这样‘利民’吗?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刘邦表面上让萧何向百姓认错,补偿田价,可内心里却暗自高兴,对萧何的怀疑也渐渐消失。

镇国家、抚百姓的萧何,违心地干了侵害百姓利益的事情,心中相当愧疚,总想找机会补偿百姓。不久,萧何看到长安一带耕地很少,百姓缺衣少食,可是天子的上林苑中却有许多闲着的荒地用来放养禽兽。萧何觉得太可惜了,便上奏请皇上把这些荒地分给百姓去耕种,收了庄稼留下禾秸照样可以供养禽兽。汉帝刘邦当时正在病中,见此奏章,一怒之下,下令将萧何逮捕’入

有利了狱。满朝文武以为萧何一定是犯了大逆不道之罪,怕连累自己,都不敢替他申辩。幸好一个名叫王卫尉的人,平日肃敬萧何的为人,在侍卫刘邦时顺便向刘邦探问:

“萧相国犯了什么大罪?”刘邦余怒未消.道:“休要提他?提起他朕就生气。当年李斯为秦相时,做了好事都归君主,出了差错就揽在自己身上。现在萧何受了商人的许多贿赂,竞要求我开放上林苑给百姓耕种,这分明是想取悦于民,自己得个好名声吗?不知道把我看成是什么样的君主了!”王卫尉闻言奏道:“陛下未免错怪丞相了。臣闻百姓丰衣足食,君上的欲望也不会得不到满足,相国为民兴利,化无益为有益,正是丞相调和鼎鼐应做的职务。民间百姓感激,断不会感激丞相一人,因为有这样的良相,必是贤明之君主选用的。还有一层,丞相如有野心,当年陛下在外征战数年,他那时候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坐拥关中,何至反以区区御苑示好百姓,而去收买人心呢?”王卫尉见汉帝认真在听,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前秦灭亡,正因君臣猜忌,才给了陛下机会。陛下若疑忌萧丞相,不但浅视了萧何,也看轻了陛下自己呀。”刘邦听了,心里虽然很不高兴,但想想王卫尉的话毕竞有道理,于是挥挥手,当天就命人放了萧何。

萧何当时年纪已经很大了,见刘邦开恩释放了他,更是诚惶诚恐,谨慎恭敬。就光着脚徒步上殿谢恩。刘邦见萧何如此狼狈,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便

安抚萧何道:“相国不必多礼!这次的事,原是相国为民请愿,我不允许。我不过是夏桀、商纣那样的无道天子罢了,而你却是个贤德的丞相。我之所以关押相国,就是要让百姓知道你的贤能和我的过失啊!”刘邦的这段话虽然言不由衷,但终于还是承认了萧何的廉政为民,从此以后,萧何对刘邦更是诚惶诚恐,恭谨有加。刘邦也照例以礼相待,但萧何为了一家人的安危,也只能从此对国事保持沉默了。

萧何一生谨慎,谦恭自守,不居功自傲,对汉高祖忠心耿耿,尚且遭到皇帝的猜忌,只能以自污其行免其祸,臣下侍奉君主的险恶处境由此可见一斑,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可真正能自毁其名于天下的又有几人能有此胸怀。

纵观古代,那种由于居功自傲而最终招来杀身之祸的将领有很多。他们认为自己为了帝王立了天大的功,受了天大的苦,享受一些特权,放肆一点儿,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就算犯了错误,皇帝也会容忍自己,而他们却不明白,帝王之家哪有仁慈可言,狡兔死,走狗烹,从来都是历史上比比皆是的教训。事实上,他们并没有战死在战场上,反而断魂于自己人的刀下,令人惋惜,:更使人深思。

因此,如何正对待自己所获取的“功”,不单单是一个涵养问题,也是一个事关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殊的情况下,甚至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人们常说“夹着尾巴做人”,藏锋露拙,明哲保身,很多时候是不无道理的。

权势过高,物极必反历史中,从来不乏侍功而骄,不懂得隐藏锋芒的权贵显赫,时局已变,今时早已不是往日,犹自矜自伐,横行无忌,结果授人把柄,不仅自己丢了性命,连带家族也灰飞烟灭。

霍光字子孟,是汉武帝时骠骑将军霍去病同父异母弟,早年历任郎、曹、侍中,后升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武帝临终榻前托孤,赐霍光《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图》,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是四辅政大臣之一。霍光忠于汉室,历四帝,辅昭帝、废刘贺、立宣帝,平定上官桀等人的政变,排斥异己,政由己出,权倾朝野,显赫一时。

他前后执政20年,老成持重,果敢善断,深谋远略,轻徭薄赋,国泰民安,四夷宾服,为汉室的安定和中兴建立了功勋,是西汉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政治人物,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

武帝时期,霍光“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时人对他评价极高。武帝晚期发起巫蛊之祸的清洗运动,霍光因深得武帝依赖而没受牵连。霍光为人“沉静详审”,“止进有常处,不失尺寸”。武帝病笃,光涕泣问日:“如有不讳,谁当嗣者?”能这样问,说明霍光已成为武帝最宠信的大臣。昭帝刘弗陵继位,霍光辅政之初,有人曾向他进言:应注意当初吕氏家族覆亡的教训。吕氏身处伊尹、周公的地位,主持朝政,专擅大权,但却极权极欲,疏远皇族,最终导致灭亡。如今大将军身居高位,应一反吕氏家族的所作所为。霍光认真听之,并作为借鉴,实行了内结宗室,外联群臣的为政尚宽的方针,把报先帝知遇之恩放在首位。

而霍光迎立宣帝,其权力登上了顶峰。朝中各项事项由霍光先行决断,然后再上奏皇帝。为了进一步削弱早已式微的外朝官的权力,霍光先后以杨敞、蔡义、韦贤三人为丞相,其中杨敞曾为霍光的属吏,“素谨畏事”;蔡义为相时年逾八十,韦贤也是七十余岁的老翁。霍光任用亲属,建立私党,他的儿子霍禹、侄孙霍云是统率宫卫郎官的中郎将;霍光的兄弟、子女、女婿、内外孙.甚至兄弟的女婿、外甥、同族的子弟、远亲近邻都得了官,霍党遍及朝野,结为一体,盘根错节,极为牢固,占据了朝廷的半壁江山。霍光的权势和声望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登峰造极的地步。

霍光为政严酷,在翦除了上官氏集团及燕王刘旦之后,他为了确保权力的独立运作,“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公元前78年,在距上官桀等谋反已经平定两年之后,霍光竞借朝臣审治侯史吴藏匿桑迁的事发难,廷尉王平、少府徐仁及左冯翊贾胜胡因“坐纵反者”被诛杀,并险些祸及丞相田千秋,在朝中引起强烈震撼。霍光过分集权,多置私党及为政严酷,已经严重削弱了霍氏集团的统治基础。

宣帝即位时,霍光大概有六十上下,在那时已是长寿之人了,但已开始老病,有了不久人世的征兆。其妻霍显为了继续保持富贵,谋划长治久安的举措:让女儿成君做皇后,再生下太子。于是利令智昏的她仗着霍光有天下大权的庇护,和宫廷女医淳于衍勾结,用药害死了妊娠中的许皇后。宣帝闻知许皇后猝死,十分悲痛,当即命有司拿问诸医。“显恐急,即以状具语光,因日:‘既失计为之,无令吏急衍!’光大惊,欲自发举,不忍,犹与。会奏上,光署衍勿论。”霍光的权力来自武帝的托管,内心以伊尹周公自许,汉代外戚虽权势显赫,然在官场和民间舆论中却一直饱受讥贬,不被尊重。霍光与另一位托孤重臣上官桀是儿女亲家,霍光的外孙女做了昭帝皇后,上官父子以此炫耀,但霍光并没有与有荣焉的表示,可见他对做国丈并不热衷。但事已至此,霍光还是采取了得过且过,瞒多久算多久的策略,说皇后的崩逝是命中注定,若加罪于诸医,未免有伤仁德,况且诸医也无胆敢害皇后,宣帝遂不再坚持。

霍光晚年竞被悍妇摆布,做如此乱礼法之事,霍家之败已见端倪。

霍成君被册立为皇后后,奢侈绝伦,不可一世。霍显为了摆阔气,耍威风,擅自变更了霍光生前自己设计的坟茔规格,违制建起三道阙门,筑有宽阔的神道,并修饰有祠堂、阁道,规模庞大,并把一批官奴婢妾幽闭其中,为其守墓。其气势规格可与皇陵媲美。霍显又为自己大兴土木,营造宅第,墙面上都绘有五彩之图,并用黄金、锦绣加以装饰,极尽奢侈之能事。单是她的辇车就非同一般,用熟牛皮包裹车轮,中间实以棉絮,车内外饰以精美的锦绣,外壳饰以黄金,出引时命令侍女挽着五彩丝绦,悠哉游哉,四处游玩,宛若天仙。她的子侄也学她样,大造园林宅第,极尽犬马声色之娱。霍云每当朝见时,就称病不出,实际上却带领众多手下四处张围打猎。

霍家的后代子弟,因失去霍光的管束,更加肆无忌惮。他们会不以为然地得罪新势力,引起霍光生前众多政敌的不满。霍家家奴总管冯子都张扬跋扈。

有次他带一批家奴出门,路上碰到御史大夫魏相的家奴,为了争道,双方互不相让,冯子都下令众家奴大打出手,把魏家奴打得落荒而逃。霍家奴犹不解十艮,竞打上门去,吓得魏相亲自出门,低声下气向霍家奴叩头谢罪,方才悻悻离去。以御史大夫之尊尚且忍气吞声自认倒霉,更何况平民百姓呢!

古语有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富贵不过三代。霍光殁后,宣帝又有了新的宠幸圈子,霍光后代被排除在核心之外。宣帝诏命御史大夫魏相兼任给事中一职,参与朝中的机密决策,不久又任命为丞相,任命邴吉为御史大夫,“同心辅政,上皆重之”,又封太子的外祖父许广汉为平恩侯,重用祖母史良娣和许皇后两家的人才,形成了自己的核心,并逐步将霍家集团的一个个重要成员进行异地分散为官或流放边郡。此时霍家面临的问题就是保护自己的权势及财富,不要被新生贵族势力替代和夺取。西汉第一任丞相萧何早就认识到这一点,他不愿为儿孙留有更多的权势及财富,“勿为势家所夺”,韬光晦迹,以保全自身及后裔。和霍光同朝多年的张安世深知世态炎凉,低调行事,主动让权,这是华族生存的唯一办法,也使他保存了自己的家族。而长期处于霍光权势荫庇之下的霍禹诸人,缺乏必要的政治才干,以贵胄子弟的奢侈妄为加速了自身的灭亡。当霍家认识到宣帝对他们日益不满和怀疑,权势被日益削夺时,霍氏诸人除了“缮治宅第,走马驰逐”,骄恣享乐,就是相对涕泣,自怨

自艾。霍显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只得将毒死许后的经过一五一十告诉霍禹、霍云及霍山等人。霍家众人听罢大为惊恐,决定鱼死网破孤注一掷,举行叛乱,但在策划阴谋时,便被人告发。宣帝以静制动,下诏先不必抓人,将霍云及霍山免职回家,而不动霍禹官职,以图稳住霍氏家族。而霍家更为恐慌,认为这是看在上官太后的面子才不得如此,灭门之祸随时会降临霍家,于是加快了准备反叛的步伐,定下釜底抽薪之计:以为宣帝外祖母祝寿为名,设宴诱杀大臣.废黜宣帝,拥戴霍禹为帝。但因计划并不周密,被严阵以待的宣帝很快瓦解了。霍云、霍山自杀,霍禹被腰斩,霍显及霍氏兄弟姐妹全被处死,与霍家有牵连的十余家被斩尽杀绝,霍皇后被废,12年后亦死。

霍光在汉朝皇帝孤立无援之际,拥昭帝,立宣帝,可与古时贤臣伊尹周公相比,为汉延辛劳监国20年,功勋卓著。但霍光长期专擅大权,不知自动引退,反在朝中广植私党,致使君王积蓄怨愤于上,官民增长不满于下,咬牙切齿,侧目而视,都在等待时机,准备将其置于死地。霍光自己能够幸免,己然是十分侥幸了,何况子孙更加骄横奢侈,怎能不加速灾祸的降临呢?而且还纵容妻子霍显耍权术,搞阴谋,而他的宗族又多不奉公守法,这些都为霍氏家族埋下祸根。霍家终被宣帝灭族,身败名裂,霍光积累的一世基业也毁于一旦。

历史告诉我们,满招损,谦受益,太过锋芒毕露,必然招惹他人嫉恨,留下隐患。富贵之家更应该隐藏锋芒,才能使家族之树常青不衰。

谨小慎微得富贵历史上位极人臣、得享富贵的人并不都是才华横溢,为国为民的能臣干吏,更多的是谨小慎微之人,他们小心翼翼,无大的作为,但有一颗忠正谨慎的心,惟恐犯一点儿错误,从而获得皇帝的信任,荣任权职。历史上父子五人都是二千石官员的万石君就是其中的代表。

万石君姓石,名奋。当时15岁,做小官吏,侍候高祖。高祖和他谈话,喜欢他的恭谦,问他说:“你还有什么人?”回答说:“我有母亲,不幸失明。家里贫苦。还有一个姐姐。”高祖说:“你能跟随我吗?”他说:“愿意为您效劳。”于是高祖召他姐姐来封为美人,让石奋任中涓,把他家迁到长安城里的中戚里,这是因为姐姐做了美人的缘故。他官靠积累政绩当上了太中大夫。

他虽然没有什么学识文化,但恭敬谨严没人能比。到孝景帝即位,石奋的长子石建,二子甲某,三子乙某,四子石庆,都因为品行端正,孝敬父母,办事谨严,做官做到了二千石。景帝称赞说:“石君和四个儿子都是二千石官员,作为臣子的尊贵光宠竟然集中在他一家。”称呼石奋为万石君.、孝景帝晚年,万石君回家养老,每年定期作为大臣参加朝会。经过皇宫的门楼,万石君一定下车疾走,看见皇帝的车驾,一定俯身按着车前横木表示敬意。他的子孙做小官,回家来见他,万石君一定穿着朝服出来,不称呼名字。

子孙有错误,不是谴责,而是用不坐正座,上了饭桌不吃饭等方式来表达他的不满情绪;然后儿子们互相责备,通过长辈的帮助说情,光着上身坚决地请罪、认错,改正了错误,他才答应。皇上时常给他家赏赐食物,他一定跪下叩拜俯伏着吃,好像就在皇上眼前,子孙遵循他的教导,像他一样跪拜下来吃。

万石君一家凭着孝敬谨严而闻名于各郡各国,即使齐、鲁地方那些儒生的虔诚庄重的行为,都自叹不如!

万石君的长子石建任郎中令,小儿子石庆任内史。石建有事向皇帝说,总是避开别人,畅所欲言,说得恳切,到了朝廷上进见就好像什么都忘记了,说不出来了,因此连皇帝也尊重他。上书奏事,奏章经皇帝阅后发回。石建重读它,说:“写错了‘马’字下面脚连尾应该五笔,现只有四笔,少一笔。皇帝会谴责我,我活不成了,”十分害怕。在别的小事上,他也是如此这般的谨小慎微。万石君的小儿子石庆喝醉了回家,进入外门没有下车。万石君听说了,就不吃饭。石庆害怕,光着上身去请罪,万石君没有理会他。全族的人和石庆的哥哥石建都去衣露体请罪,万石君责备说:“内史是显贵的人,进入乡里,乡里的长辈都走开回避,而内史坐在车中很自在,真是理所当然!”于是让石庆走开。石庆任太仆,随皇帝驾车外出,皇上问驾车的马有几匹,石庆用鞭子一匹一匹地把马数完,举起手说:“六匹马”。石庆在万石君的儿子中是最简略随便的了,尚且这般谨慎。他任齐国相,举国上下都仰慕石庆家的好品德。

对国事不发表什么意见,齐国因为他家的感化而很太平,老百姓还给石庆建立生祠。

太史公司马迁评论万石君石奋说:“孔子有句话说‘君子言语要迟钝,行动要迅速’,说的大概是石奋吧?因此他的教化不急而成功,不苛刻而安定。这可以说是行为忠厚的君子了。”因为忠厚、谨慎,知道自己的能力,从来都是低调行事,惟恐犯一点儿错误,不搞拉帮结派的政治斗争,只是一门心思帮朝廷做事,皇帝自然放心这样的人在身边,所以虽然没有大才能,可是依旧能够享受富贵。

锋芒毕露半路折中国有很多名言警句告诉我们,为人处事不要锋芒太露。例如,“出头的椽子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等。保护我们自己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多数人保持一致,否则,你就会遭遇到危险。

锋芒是刀剑等的尖端,引申为人的才干显露在外表。在生活中,寒光森森的锐器往往会使人感到威胁和震慑,一个人的才智过高,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也会使人产生如上的感觉,会使人生出一种距离感,或产生回避、逃遁的心理意识,甚至成为你的阻力,成为你的破坏者。因为人从根本上讲是趋弱去强的,所以当人处在少壮年轻的时候,如果锋芒太露,就会丧失掉一些机会和朋友,就会延长成功的距离。等到你明白这种道理时,已经事过境迁,悔之晚矣。这正应了“万事古难全”、“盈则损,直则折”的古话。

汉代贾谊以诵诗通经在郡中非常出名。吴廷尉做河南太守的时候,听说他的锦绣文采,召至门下,甚是喜欢。

汉文帝初立,听说河南太守吴公政绩为天下第一,而且此人原来与李斯同邑,曾从师李斯,于是征召他为廷尉。延尉就趁机推荐贾谊年少有为,又博闻强识,通晓诸子百家的学问,文帝召用他做了博士。

这时贾谊才20刚出头,在众大臣中年龄最小。每次皇帝召集大臣议事,一些老先生不知道怎么表达的话语,贾谊都耐心地帮他们把话讲出来。诸生都认为能力不及贾谊。汉文帝非常喜欢他,便越级提拔他,一年之内就做到了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汉朝立朝已二十多年,已达到天下大治,因而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他还自作主张,草撰了新的仪规法礼,认为汉代的颜色以黄为上,黄即土色,土在五行位第五,故数应用五。还自行设定官名,把由秦传下来的法律全部废除了,换成新的制度,虽然汉文帝刚即位,不敢一下子都按贾谊的意见去办,但却以为贾谊可以担任公卿。大臣周勃、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等贵族都因此而嫉恨贾谊,常常在文帝面前说贾谊的不是:“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文帝不再重用亲近他,不再采纳他的建议,就让贾谊去做了长沙王的陪读太傅。过了一年多,文帝召见贾谊,与贾谊长谈至夜半,但是“不问苍生问鬼神”,贾谊不能自陈政见。后又让贾谊当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文帝非常疼爱的小儿子,而且喜欢读书,文帝后来封淮南厉王的儿子四人皆为列侯。贾谊数上疏谏,以为祸患从此起矣。说诸侯封地有的大到覆盖数个郡县,不是古代的制度,可以稍稍减少一点。文帝不听。过了几年,梁怀王学骑,坠马而死。贾谊痛恨自己没有尽到老师的责任,又政治主张得不到实施,心怀抑郁,哭泣岁余,也死了,年仅33岁。如此才学,半路而折,实在令人惋惜。

《老子·洪德》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思是,最聪明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虽然满腹才华,但他们平时像个傻子,不自作聪明;虽然能言善辩,但好像不会讲话一样。而年少才子贾谊虽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聪慧能干,得到皇帝的赏识,但是,贾谊毕竟太年轻,他锋芒毕露,不懂得自我保护,看不到身边的危险,致使自己力尽而寡助,落得少年悲哀。今天的人学习历史,就是从中吸取教训,得到一些受益终身的处世法则。藏锋露拙,谨小慎微乃是千百年来历史用无数事实昭示的明哲保身之道。

2.人在屋檐下,该低头时且低头勾践卧薪尝胆“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我们通常用来赞美一个人坚忍不拔的意志。而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人在屋檐下,该低头时且低头,只有委曲求全,才能保得青山再起的资本。

勾践是春秋末期越国的君主,越王允常之子。当时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Ax-L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听说越国刚刚遭到丧事,乘机发兵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携李(今浙江嘉兴西南)发生一场大战。

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大败而归。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死了。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阁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夫差记住这个遗嘱,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越王勾践知道吴王每天厉兵秣马要报杀父之仇,就要先发制人,率军与吴王决战。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

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勾践不同意,两国的军队在太湖一带打了一仗。不出人所料,越军大败,夫差终于报得杀父之仇。

越王勾践带领5000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

勾践一败涂地,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讲给了他。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于是私下里给他送去许多金银珠宝还有许多美女,请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好话。

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条件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勾践把国家大事交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了吴国。

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闺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做马夫,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到了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惟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们传诵的“卧薪尝胆”的故事。

勾践终于消灭了吴国,但20年的“卧薪尝胆”既成就了勾践,也彻底磨灭了他的人性。他几乎成了一个冷血的君王,精明的范蠡在功成名就后适时地离开了他,以求自保。而文种却“执迷不悟”,不到一年,即被勾践赐死!

如果勾践不能认清形势,不懂得人在屋檐下,就是要低头,而是在夫差兵临城下时,妄图拼个鱼死网破,最终只能是国破家亡。卧薪尝胆20年,勾践忍人所不能忍之辱,受人所不能受之苦,以一国之君做最下等的差事,忍受吴国最残酷的羞辱!但是他狠下心来,将仇恨藏在心底最深处,用伪装的臣服获得了夫差的信任而得以回国,他苦心励志,发愤强国,最终以弱胜强,以小败大,终成春秋霸主,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个懂得形势比人强时,为了成功忍辱负重的楷模。

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人在矮檐下,怎得不低头”,在职场中摸爬滚打的人都深明这个道理。

当你无权或没有能力改变现状的时候,低头会让你面对的强大上司或对手不再以你为靶子,至少你们之间可以相安无事,而你在低头之时也找到了上升的窍门,那就是先服软,再借力上爬。

清末黎元洪在湖北时,一直位于张彪之下。张彪是张之洞的心腹,娶了一个张之洞心爱的婢女,但张彪嫉贤妒能,对黎元洪十分反感,加之当时报纸大肆赞扬黎元洪而贬低张彪,张彪不满,常在张之洞面前谗言诋毁黎元洪。

张彪在进谗言的同时,还以上级的职位之便百般羞辱黎元洪,想让黎元洪不能忍受耻辱而离开军队。张彪的手法非常恶劣,曾经在军中让黎元洪罚跪,并当着士卒的面,将黎元洪的帽子扔在地上。黎元洪忍受着百般欺辱,不动声色,脸上毫无怒容,张彪也对他无可奈何。

黎元洪绝不是一个甘心居于人下的人。他貌似忠厚而实有权术,他明知张彪欺侮自己,却不与争锋,而是收敛锋芒,小心应对,以防有人借机找自己的麻烦。

张之洞任命张彪为镇统制官,但军事编制和部署训练却要黎元洪协助张彪。张彪不懂军事,黎元洪呕心沥血训练了一支精兵。成军之日,张之洞前往检查,见军队进退自如,就当面称赞黎元洪,黎元洪却称谢说:“这都是张统制交代的,我只不过是听他的命令行事而已,哪里有什么功劳呢?”张彪听了黎元洪这话,心中十分感激,从此二人关系逐渐融洽。1907年9月,张之洞任军机大臣,东三省将军赵尔龚补授湖广总督。赵尔龚看不起张彪.要以黎元洪取代张彪,一般人都会以为这是个代替张彪的好机会。不料,黎元洪坚辞不同意。同时,黎元洪又面见张彪,告之此事,建议他致电张之洞.让张之洞为其设法渡过难关。张彪一听,心中大惊,立即让其夫人进京运动,张之洞来函,才保全了他的职位。经过这件事,张彪对黎元洪十分感激,连老奸巨猾的张之洞也认为黎元洪颇有诚心。

张之洞极看重黎元洪的“笃厚”,曾经发出慨叹说:“黎元洪这个人.恭敬慎重,可以托付大事啊!”实际上,黎元洪考虑得比较远,虽然张之洞已离开了湖北,但在北京当军机大臣,仍可影响到湖广总督的态度。如果黎元洪在张之洞离鄂之后,就代替张彪的位子,则不但有忘恩负义的嫌疑,甚至会影响自己的前途。

黎元洪通过帮助张彪,使张彪改变了对自己的态度,这样,等于在湖北又有一个助手,有利于增强自己的实力,在关键时刻能够帮自己的忙。

1908年3月,陈美龙继赵尔龚为湖广总督,他贪赃枉法,声名狼藉。

1911年10月上旬,瑞平出任湖广总督,他对黎元洪极不信任,但凭着与张彪的关系,并未影响到黎元洪的官职。如果黎元洪此时与张彪关系恶化.

他的官职必被拿掉。黎元洪上次的战术终于见了成效。黎元洪表面温驯,忍耐上司的刻薄与无能,不与上司争功夺利,不表现出任何政治野心,但在这种厚道之下却是深深的权术之心。

他是凭借“忠厚”而爬上高位,稳居高位的高人。

黎元洪身在矮檐之下,低头做人,为自己赢得了实惠,而小伙子徐亮则是勇于自我低头,在犯了错误时躲过了一劫。

某公司财务科的职员徐亮一时粗心,错误地给一位请过几天病假的员工发了整月的工资。他发现之后,匆匆找到那位员工,求她悄悄退回多发的薪金,但遭到断然拒绝。

双方争执不下,徐亮平静地对那位员工说:“好吧,既然这样,我只有告诉老板了,我知道这样做一定会使老板大为不满,但这一切都是我的错,我只有在老板面前坦白承认。”就在那位员工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徐亮已大步走进了老板的办公室,把前因后果都告诉了他,并请原谅和处罚。

老板听后十分恼火地说,这应该是人事部门的原因,徐亮重复地说这是他自己的错误.老板于是又大声地指责会计部门,徐亮又解释说不怪他们,实在是他自己的错,接着老板又责怪起与徐亮同一个办公室的两个同事来,可徐亮还是固执地一再说是自己的错,并请求处罚。最后老板看着他说:“好吧,这是你的错,可他(那位错领全薪的员工)也太差劲了!”这个错误并没给任何人带来麻烦,很轻易地纠正了以后,老板更加看重徐亮了。

敢于低头认错,不但会避免所有争执,而且还可以使对方跟你一样宽容大度,并且还会使他承认他也可能弄错。不少人在工作中遭到批评时,不管那些批评正确与否,许多人都会感到很不舒服,有些人甚至一怒而去,连表面的礼貌也不顾及了,结果令批评的人十分尴尬和恼怒。你下一次再犯更大的失误上司还会放过你吗?除非你早就决心要跳槽了,不然的话,还是好好想想“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这句古训吧!

暂时低头是韬光养晦的休整暂时的低头,不是一味的低姿态,而是韬光养晦、蓄势待发的休整,是为了出击的必要手段。众所周知,拳头只有先缩回来才有可能更有力地回击出去,为人也是一样,表面上可能是吃了一点儿亏,但是从长远利益看来,这种牺牲却是十分值得的。所谓低头才有抬头日,便是说今日的低头会造就明日的扬眉吐气。人的眼光应当放得长远一点,不争蝇头小利,也不争一时之气,能屈能伸方是大丈夫所为,这样的人才是能够做大事的人。凡事斤斤计较,逞一时之勇,终会落于人后,没有出息。卧薪尝胆,虽不是常人能够做到,也在妨以此为楷模,大将之风由此得之。

西方中世纪的神权高于王权,最高权威是教皇,他凌驾于各国国王之上,具有无限的权力。

107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与教皇格里高利争权夺利,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亨利早想摆脱罗马教延的控制,获得更多的独立性;教皇则想加强控制,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权都剥夺殆尽。亨利召集德国境内各教区的主教们开了一个宗教会议,宣布废除格里高利的教皇职位;而格里高利则在罗马的拉特兰诺宫召开了一个全基督教会的会议,宣布驱逐亨利出教。“开除出教”是一种最令人害怕的惩罚,它等于宣布剥夺了一个人的一切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甚至生命。当时亨利四世的国内基础并不稳固,教皇的号召力非常之大,一时间德国内外反亨利力量声势震天,特别是德国境内的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都兴兵造反,向亨利的王位发起了挑战。

亨利面对危局,被迫妥协。1077年1月,亨利身穿破衣,只带着两个随从,骑着毛驴,冒着严寒,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前往罗马,向教皇请罪忏悔。

格里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达之前躲到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亨利没有办法,只好又前往卡诺莎拜见教皇。到了卡诺莎后,教皇紧闭城堡大门,不让亨利进入。当时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身为帝王之尊的亨利屈膝脱帽,一直在雪地上跪了三天三夜,教皇才开门相迎,饶恕了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卡诺莎之行”。

表面上看,是教皇格里高利赢得了胜利,但实际上,恰恰是他自己救了摇摇欲坠的亨利四世。他使得众多追随者大为失望,而亨利恢复了教籍。亨利保住帝位返回德国后,集中精力整治内部,然后派兵把封建主各个击破,并剥夺了他们的爵位和封邑,曾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内部反抗势力被逐一消灭。

在阵脚稳固之后,亨利立即发兵进攻罗马,以报跪求之辱。格里高利再施“撒手锏”——开除教籍,但这回却完全失策了。原来的支持者已被除灭,中间派在“卡诺莎之行”后已不敢信任教皇,纷纷投靠亨利四世。亨利四世强兵压迫,所向披靡,格里高利弃城而逃,最后客死他乡。

亨利四世就是典型的先低头后抬头的智者。低头不是永远比别人弱下去,而是在此期间集聚力量,准备再一次出击。低头才有抬头日,就是这个道理。

同类推荐
  • 识人的智慧:透过表象读懂对方的心

    识人的智慧:透过表象读懂对方的心

    《孙子兵法》告诉我们: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一个人要想在交际场上游刃有余,要想在事业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就必须拥有快速读懂他人内心的敏锐洞察力。然而世事纷繁,人心不古,要想迅速看透他人实为一件难事。《识人的智慧--透过表象读懂对方的心》,就是为了帮你解决这个问题而产生的。
  • 办公室懂点读心术

    办公室懂点读心术

    本书内容包括:读透面试官,你才能轻松过关办公室新人要学会的技巧如何既不惹人嫉厌,又能凸显自己读懂自己的上司,让自己值得信赖学会与同事和谐相处互动沟通反映心理活动等。
  • 每天读点职场心理学

    每天读点职场心理学

    本书有针对性地提出、分析和解决了职场中客观存在的重点问题。通过大量生动的事例,帮助读者了解人性的复杂及其根源,学会如何洞察人的心理,懂得如何建立威信、施加影响,进而掌控你周围的人等。
  • 舍得放下,就是智慧

    舍得放下,就是智慧

    “舍得放下,就是智慧。”人生在世,岂能事事如意,放下该放的,做好该做的,心无旁骛,只管一路前行,正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18岁以后要上的人生觉醒课

    18岁以后要上的人生觉醒课

    《18岁以后要上的人生觉醒课》通过一节节生动有趣的心灵瑜伽课,帮助18岁后的读者明白活在当下,必须掌握的人生道理,从而实现彻底的觉醒。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找回内心的平静,找到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情绪,重新认识工作的意义,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是一本适应当下生活,不可多得的心理自助、个人修养读本。
热门推荐
  • 重生为纸

    重生为纸

    人类与吸血鬼短暂和平相处了50年,然而吸血鬼猎人与圣器的突然猛增威胁到了吸血鬼的生存。大修道士的当初定下永世和平的契约就此打破。野心勃勃的吸血鬼背叛领主逃亡到人类世界并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迫不得已之下使用禁咒召唤出..一张纸。吸血鬼,人类,谁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野心,私心,走向荆棘的道路。飘忽不定的灵魂何以安放?逃避了那么久的现实你也该醒醒了——摇桃。————————————————第一卷写的实在是。。大家可以从第二卷看也无妨,应该没有什么大影响。。真心话【咳咳】
  • 穿越生生世世的旅途

    穿越生生世世的旅途

    一次又一次的穿越,本来本不该是这样----吗?师父---师兄---我们……我骗不了自己,骗不了自己的心。当集齐一瓶眉心血时,一切将会……一次次相聚,一次次离别换来的是再一次痛苦,最终,,,不了了之
  • 恨残痕

    恨残痕

    爱是什么?恨又是什么?爱到深处是恨;恨到极致是爱;由爱生恨,由恨生爱......到底.....谁对谁错?--------------------------------------------其实,没有孰对孰错。其实,一直都是我自己在骗自己.....爱上了他,不早就知道了么......这——注定是一段逆天之孽缘!可是......我从未后悔过!
  • 倾尘叶帝

    倾尘叶帝

    带着滔天仇恨穿越,逆着命运峥嵘。前世她惨遭背叛,今朝光芒焕发,强势出击,狂战天下,横推四方,脚踩伪君子,拳轰心机男,怒整白莲花。自穿越以来,还没有什么奇葩到能让她栽跟头的,却不幸喜欢上了一个不能以奇葩理喻的面瘫。这年头,追一个人不容易,让一个情商为负数的人开窍也不容易。什么时候能把男神睡到手啊!【小剧场】“我喜欢你。”某面瘫从后面轻轻环住某女。“噫~你什么时候这么坦(不)率(要)了(脸)?”“……我看到你括号里的字了。”“嗯哼那又怎样雾草你要干嘛!”
  • 游戏竞赛趣味百科(趣味智力测验百科)

    游戏竞赛趣味百科(趣味智力测验百科)

    本套丛书最大的特点是,标题提问简单明了,正文讲述精炼扼要,一问一答,相得益彰,详略得当,通俗易懂。正文还有趣味小版块,是对主要内容的适当补充、引申、扩展、点评、启发和引导等,用以开拓思维和引导知识,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本套丛书涉及到少年儿童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一套小小的百科全书,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和收藏。
  • 天下无妖:唐僧的秘密日记

    天下无妖:唐僧的秘密日记

    我的家乡有一座山,叫大唐山,山上有一个洞,叫藏经洞。听说那是一个无底洞,一直走一直走,可以走进东海龙王的宫殿。小时候,我不敢进洞,举着蜡烛、别着匕首都不敢。实际上,谁都不敢进去。
  • 羽飘摇

    羽飘摇

    他与她,本是两个不相干的平行线,却因为前世种下的种种恶果,他们两个相交了。江湖上,他们历尽艰难险阻,度过了多少危急时刻。她,本就不属于这个时代,因为对世界的好奇,一个又一个的谜团向她袭来,一个又一个诡异的人,一个又一个诡异的地方,让她招架不住,她只是粗来玩的而已啊!谁知道会陷入这场以爱为名的悲剧?他,身居高位,本应是继承大统的太子,却一意孤行跑到江湖上去历练,却没想到这一去,丰收了爱情,身世之谜也随之浮出水面,有木有比这更桑心的?为了她,他登上那个位子,却丢了她。终于,所有真相被那个一直扮猪吃老虎的人说出来,原来,我们那么早就认识,还爱的那么深。不是我不爱你,而是我身不由己。
  • 新婚姻时代

    新婚姻时代

    那森编著的《新婚姻时代》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都市情感小说。讲述了一个开“等吧”的女人—黎果,辗转离奇的爱情经历。她知性优雅,充满魅力,可她的私人世界却是孤绝的。一年前,她用一个男人的钱开了间“等吧”。这一年,她在橱窗外捡回了一个失业无靠的小伙子,从此他便成了对她忠心不二的服务生;她还结识了几位像余成一样兢兢业业铸造灵魂的新锐作家;她的身边也不乏像房产大亨方总那样身名显赫的爱慕者。 可只有黎果自己明白自己是谁。她曾经痴傻天真地爱过一个为功名而背信弃义的男人—高远,又寂寥麻木地维持过一段荒唐的“无证婚姻”,还毫无廉耻地充当了背叛者,转而成为一个为人所不齿的高官情妇。再后来……
  • 最强真神

    最强真神

    天才易轩,遭人暗算,元宫被毁,沉寂十八年,一朝得造化,独臂撑苍穹。一柄青铜锈剑,带来无尽功法;一道撑天门户,开启永恒战局。纵横万千神域,问道天下苍生,成就无上真神,一切,只为接回妻子儿女!
  • 奥特之战

    奥特之战

    王浩思和他的伙伴们因被命运选中,变身成了奥特曼,担任保护地球的重任!加油吧,浩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