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94900000001

第1章 变化的规则,寻觅孩子成长的轨迹

如果你用眼睛看到的是一个生命,并关切这个生命,你就会从孩子的角度看孩子,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生命就会得到理解。不要把孩子当成一个东西或者物件,我们只有陪同孩子走过眼下这一步,而且是快乐地走过,才算是智慧的爱,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孩子未来的疑惑上。

关注幼儿神奇的敏感期

我们知道人的生命非常独特,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因为人类拥有智慧、思想、情感和判断力,会用双脚行走、使用语言交流及使用工具,而这些有别于其他动物的能力大多在人类婴幼儿时期就已经形成。

如此复杂的思想和情感,婴儿是怎样学会的?有些成人花几十年时间也学不会另一种语言,而孩子却可以在生命最早的6年轻轻松松地学会,不用背不用反复地听磁带,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在生命最早的6年里,造物者赋予人类一样宝贵的东西,让人类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所有生存技巧及形成独立健康的人格,这就是敏感期。

起初,“敏感期”一词是荷兰一位生物学家在研究动物成长时使用的名称。后来,蒙台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并将它运用在婴幼儿教育上,对提升婴幼儿的智力有卓越的贡献。根据蒙台梭利对婴幼儿敏感期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下列9种:

1.语言敏感期

孩子在语言敏感期里,表现出对语言的强烈兴趣,通常在0~6岁,我们会时常看到他目不转睛地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很有兴致地开始模仿,说明他的语言敏感期到来了。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一个困难的过程,但幼儿能很容易学会母语,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2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给他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

还要说明的是语言能力分为口头语言能力和文字语言能力,3岁以前是口头语言的敏感期,3岁以后才会出现对书写、阅读等文字语言的兴趣。

2.秩序敏感期

这一时期在2~4岁显现,此时孩子总会对一些秩序很苛刻,如果稍有改变,他们就会大哭大闹,这是孩子秩序敏感期的表现,他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敏感力。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没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所以家长一定不要误解此时孩子的举动,从而使他们惊慌,失去安全感。

3.感官敏感期

和语言敏感期处于同一阶段,即0~6岁也是孩子的感官敏感期,他们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3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地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一些感官教具,比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增强孩子的感官敏锐性,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

我们也可以在家里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时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有危险性或不侵犯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

大人经常会因忙碌而忽略周围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各种奥秘。在孩子眼中,总有一个与成人不一样的世界。因此,如果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我们培养孩子具有巨细无遗、宗理密微的习惯的好时机。

5.动作敏感期

2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正是活泼好动的时期,他们总是闲不住,对什么都很好奇,此时父母不要过分限制,应让孩子充分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开发。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我们也不要忽视孩子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练习,这种练习不仅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促进其智力的发育。

6.社会规范敏感期

2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交朋友、群体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喜好。这时我们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为以后的社会交往奠定基础。

7.书写敏感期

3岁半左右,孩子可能会突然喜欢拿着笔乱画,甚至拿些东西胡乱挥舞,假装在写什么东西。这时候,我们可以开始教宝宝写字或者画画,但是不要过于约束他,任他肆意发挥。

8.阅读敏感期

在4岁半到5岁半的时候,孩子的书写能力与阅读能力开始发展。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就会自然产生。此时,我们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9.文化敏感期

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而到了6~9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我们可在此时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拓展孩子的思维,启发他学习。

敏感期是孩子天赋的学习催化剂,如果能提供适当的环境和学习条件,加上恰如其分的刺激,就可以加快他们的潜能变为现实能力的速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若错过了这个时期,结果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敏感期的教养应注意下面几个重点:

(1)相信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的学习者,他们会循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

(2)观察敏感期的出现。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的时间并不相同,因此父母必须客观、细心地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性特质。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当观察到孩子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当孩子热衷于有兴趣的事物时,父母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不要太多干预,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妈妈有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

孩子都是依恋母亲的,看到妈妈他们就会有安全感。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每天都是伴随着妈妈心脏的搏动声,和那充满憧憬的歌声成长,感受妈妈的温度和抚爱。出生后,妈妈无微不至地关怀,更加促成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妈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深深地印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吃奶要妈妈喂,玩耍要妈妈陪,妈妈悦耳动听的声音时时刻刻在宝宝耳边萦绕。很自然地,孩子认为妈妈的声音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只要听到妈妈的声音,他们就会高兴,感到幸福满足。因此,作为母亲的我们更应在孩子的语言敏感期里多与他沟通,传递期望、爱和教育,给他提供最适宜的成长环境和最有效的教育。

女儿玥玥10个多月大时,我一有空就抱着她出去散步。小家伙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瞪着眼睛东望西看。每每这时我总会借机与她说话,用愉悦的声调将自己的心情和沿路的好风景告诉她:“妈妈很高兴带你出来走走,今天的天气真好!公园里的树真高,还有许多美丽的花。你看!那边有好多大哥哥、大姐姐在玩滑梯,他们玩得多开心啊!”

玥玥听着,尽管不是很明白话中的意思,但嘴里还是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1岁以前的婴儿表面上看似不会沟通,但不能低估他的潜在学习能力。他虽不会说话,也听不懂别人说话的内容,却能够意识到大人说话有着不同的含义,此时与孩子沟通,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发生的事情,来帮助孩子学习。

除了语言沟通外,孩子还需要父母给予非语言的沟通,如注视、拥抱、亲吻、抚摩等表情和动作。

当孩子很乖巧地玩玩具或听音乐看电视时,可以不去打扰他。如果他把目光转向父母,父母可以注视他,告诉他:“宝贝好乖啊!”或“音乐好听吧!”作为回应。又如,当孩子发出“妈妈”的单音,或在地板上努力爬向父母时,可以轻轻拍手鼓掌说:“你好棒哦!加油!”这不但让孩子开心,更容易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同样的,当孩子做出不当的行为时,父母也应该用温和的否定态度和语气来教育孩子。

一天玥玥在地板上玩,突然她发现地上的电源插头,爬过去伸手去摸。这时我有点慌了,急忙跑过去,将玥玥抱起,表情严肃,口吻严厉地说:“不要玩,危险!”玥玥像是受了委屈似的看着我,开始哭闹,还不知轻重地用手打我。

看到玥玥哭闹的表现,我不禁反省自己的行为。其实孩子和大人一样也喜欢听好话,而不想被呵斥。所以在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注意谈话的方式和语调。蹲下身子,放下身价,以亲和的口吻和商量的语气交流,给他一个温柔、和蔼、信任的目光,让他知道妈妈在关心他。当孩子感觉得到了关爱和重视时,才会听话,才会愿意和父母亲近、交流,从而更好地展开适合他的家庭教育。

有时,孩子会以哭闹的方式争取他们的权益,父母若要拒绝,可以使用反映式倾听的方法。除了能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外,也显示自己坚定的态度。如:“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因为我不给你买这个玩具。我的理由是家里已经有类似的玩具了(或太贵、不安全等)。”听到这样的话,孩子就会以哭闹迫使父母给他买。此时,越保持心平气和越能帮助孩子了解无理取闹是行不通的。千万别上他的当,也许过去的经验让他学到,在公众场合哭闹,父母通常会让步。如果想以后减少这种烦恼,并且帮助孩子学习一些规矩,父母就不要顾忌面子问题。

针对孩子不同年龄、性别、性格,不同的家庭背景及当时面临的不同情况,沟通的方式和途径也不一样。采取什么方法与孩子沟通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都要本着合理有效的原则。需特别注意的是,沟通时父母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暗示自己:我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我们要一起成长,一起面对问题,让他更幸福快乐。

爸爸,不要你来开门

我们园里有个2岁8个月的孩子,名叫乐乐,入园已经4个月了。自入园以来她情绪一直很稳定,但最近开始,她总因为一些小事哭闹不停。

一天,乐乐的爸爸妈妈开车来接她回家,妈妈抱着乐乐,爸爸顺手将车门打开,乐乐忽然大哭起来,嚷着:“让妈妈开车门。”爸爸赶紧把车门关上,乐乐妈妈重新打开了车门,可乐乐就是不上车,在妈妈怀里挣扎着:“不要现在打开车门,要妈妈刚才打开车门!”爸爸妈妈无奈地等着,直到乐乐情绪稳定了,才上车回家。

爸爸早晨送乐乐来幼儿园,我正在为其他孩子脱衣服,她爸爸自己推开了教室的门,乐乐哭着不进来:“要冯老师开门。”她爸爸关上门退出去,我在里面重新把门打开。可是已经晚了,乐乐叫嚷着:“要刚才冯老师开门。”

与乐乐一样,可欣也有类似的问题。

星期一早晨,可欣在幼儿园门口号啕大哭,老师和她阿姨怎么哄劝都不行。我问她阿姨怎么回事,她说:“不知道,本来都好好的,刚才出楼门的时候,邻居叔叔看见我们,让我们上他的车,把我们捎过来。一上车可欣就开始哭。叔叔是好心,我们这孩子真不给人家面子。”

我跟她阿姨说:“你把可欣再带回你们居住的8号楼,从那儿走过来,她就好了。”

阿姨和其他老师莫名其妙地看着我,不明白我在说什么。但看看不停号哭的可欣实在无计可施,阿姨只好按照我的提议回去重新走了一遍。果真,可欣破涕为笑,平静下来。

阿姨悄悄问我这是为什么。我告诉她,这就是儿童的秩序感。可欣每天早晨跟着阿姨从自己居住的8号楼走到幼儿园所在的5号楼,这是她生活的正常秩序。今天早晨邻居用车带她过来,打破了这个秩序,才使可欣大哭大闹。

以上都是儿童处于秩序敏感期的表现,儿童在出生几个月一直到6岁,秩序的敏感期是呈螺旋状的。他们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按一定的规则和习惯整理环境、把环境秩序化。

这说明儿童已有了内在的秩序,这个内在秩序反过来检测环境、修正环境,要求环境符合他的内在秩序。

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表现得非常“固执”,他们的秩序感来源于对环境的控制欲望,这种控制欲望的根源在于对未知的恐惧。如果生活是有序的,孩子感到安全。一旦这个秩序有所变动,孩子感到未卜,就会产生焦虑和恐惧。只有一遍遍重复原有秩序,不断巩固安全感,直到孩子把握了这个秩序的恒定,内化了守恒概念,知道在一定范围内的改变不会影响后果,顺利地度过这个阶段,他才能进一步发展。

秩序感也是道德意识的起源之一。当一个小孩为了没有摆整齐的木头块儿焦急、为了掰成两半的饼干大哭时,那是因为他认为整齐、完整是“对”的,凌乱、两半儿是“错”的。这时,在他们意识里事物有了“对错”之分,行为自然也有“好坏”“正误”之分,孩子的自律感应运而生。孩子开始意识到什么是“标准”“正当”了,开始把行为和后果联系到一起。

如果父母不了解儿童秩序敏感期的特殊心理和行为,误以为孩子“小气”“惯坏了”“成心较劲儿”,就会批评、斥责甚至镇压孩子的情绪反应,从而逐渐破坏孩子的秩序感,阻挠孩子对标准和完美的追求,也扼杀他们的自律感萌芽,导致孩子将来在遵守规则和发展道德感方面出现各种障碍与问题。

因此,秩序的敏感期到来时,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理解并尊重儿童的特殊要求,尽量满足孩子对事物固定秩序与完美无缺的追求。不强求孩子分享自己的物品,保护孩子的物权意识。

(2)给孩子安排规律的生活,固定时间吃饭、外出、洗漱、讲故事、睡觉,等等。如此规律的生活能给孩子安全感,有助于他们遵守规则。

(3)当孩子因为某样“秩序”被破坏而哭闹时,平静地陪伴他、倾听他,而后协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孩子要求“重新来一遍”,不妨花费几分钟时间按照他的设计重新来一遍,否则我们可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平息他的不安情绪。别担心孩子会因此变得“小气”“浪费”“任性”,这只是儿童发展的必经阶段,不会一成不变。

我们需要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这个阶段,以便建立健康的人格,为未来打好基础。

0~1岁,信任的桥梁在此搭建

女儿的降生给我们这个家增添了巨大的喜悦。我和她爸爸在每天细心的照料中发现,这个小小的、软软的孩子是很有个性的,时而吵闹,时而乖巧,情绪总是起伏不定,特别容易激动。经过和我们一段时间的相处,玥玥渐渐地变乖了,吃饱时会开心得手舞足蹈,即使饿了也只是轻轻啼哭,似乎怕吵着爸爸妈妈似的。

1岁以内的婴儿最需要的是信任感。刚刚降生的玥玥对这个新奇的世界是陌生的,她的眼睛还不适应周围的明亮,她还听不懂爸爸妈妈的语言,她会时时感到不安。这时的玥玥只能用哭来表达她的需要,比如饿了,不舒服等。遇到这些情况,我们都会及时满足玥玥的需要,玥玥就很自然地对爸爸妈妈产生了信任感,这种信任感将使玥玥成长为一个乐观、开朗的孩子。倘若爸爸妈妈总是不理解孩子的需要,慢慢地,孩子就会变得不安、烦躁、闷闷不乐。这种早期的经历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成年。

为人父母就意味着我们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在这个地位上,我们的天然职责就是要扮演孩子学习环境中的信任同盟者。我们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比其他任何人都要多,也就拥有发现和开发他学习能力的最佳机会。在教育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暗含期待效应”实验,其实质就是信任孩子。这种效应被广泛运用于现代教育中,教育工作者从对孩子的信任出发,培养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别人的鼓励和信任中不断地改掉逆反、任性、不听话等不良行为。

培养孩子的信任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孩子通过自己的需求与社会发生联系。他用哭声、表情、姿态以及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孩子的需求,既包括吃、喝、睡等生理方面的需求,也包括社会方面的关注、抚抱的需求。所以我们对孩子的需求要有敏感而准确的回应,满足孩子基本的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使孩子拥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2)宽容对待孩子的错误。当孩子不听话时,不要用偏激的言辞去斥责,而要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和孩子一起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找出孩子不听话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危害,然后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人生观和道德观正在形成中的孩子,有缺点、错误的可能性很大,我们要充分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错误。

(3)把握好对孩子的宽严尺度。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一切切忌热心包办和冷淡蔑视。凡是孩子能做的事,只要是有益的,我们就要支持他们去做。孩子缺乏经验和技术,有时失败了,或者有什么失误,这是正常现象。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我们应多进行安慰和鼓励,帮助他们找出原因,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充分的保护。

父母要与孩子建立信任的桥梁,做孩子的朋友,激发孩子内心的动力,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快乐。他们会在父母充满信任和友谊的目光与言语中,变得听话起来,变得自信起来,从而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面对自己的人生。

谁偷走了孩子3岁前的记忆

谈到3岁前的经历,就仿佛进入了人类记忆的盲区,哪怕一些片段也很难有人能在脑海里重现。这引起了大家的好奇,那么3岁前的记忆究竟去了哪里?

我读过一些相关资料,了解到人类的大脑分为旧皮质和新皮质,旧皮质在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就已经形成,它是记忆的储藏库,主要用来装载潜意识。新皮质在出生后逐渐增长,用来装载人类的显意识。人类之所以“丢失”3岁前的记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幼年健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3岁前皮质的各个区域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识记的材料促使了大脑的发育,后发育的脑区结构又控制了先发育的脑区,妨碍了原先记忆的东西,使人类无法回忆起更早发生的事情。另一个原因则是人类婴儿时期还没有掌握语言能力,而早期记忆是通过非语言的形式得以记录的,所以没法用语言来描述。

那么,是不是说3岁前的记忆对我们来说是可有可无的呢?答案是否定的,3岁前获取的信息都储存在旧皮质里,以潜意识的形式表现出来。

法国女作家尚达尔·莎娃芙的经历足以说明这一点。她是在1943年1月15日二战中的一次轰炸中出生的,她来到人间时,轰炸夺去了她的父母和其他亲人的生命,幸运的是,她被一个好心人收养。

但是很奇怪,从8岁起她开始唠叨两件事,一是毫不留情地对养母说:“你不是我母亲,不是!”因为“我觉得你有许多地方与她不一致”,这使她的养母痛苦万分。另一件事是:“我从死神那里来,我被杀害过,我见过死神”。每两三年便重复一次这样的话,并且令她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她曾梦见过生母去世前的情景,梦见人们许多年后才告诉她的情况,因此她一直怀念着生母。养父母常喃喃自语:“‘她怎么会爱她生母呢?’”是啊,这种爱从何处而来?而她对此的解释是:“在我降生前,这种爱的种子已播种在潜意识、肉体与记忆之中。现在,胚胎和胎儿生命的研究被世人瞩目。我对生母虽了解不多,但也可以起曝光作用。”

所以,3岁前那些看起来被“丢失”了的记忆实际上还存留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而且,这时的记忆对我们的影响无可替代。

如果将潜意识和显意识对人的一生素质发挥的作用功能相比较,潜意识的功能比显意识的功能强50倍以上,也就是人生的最初岁月很重要。有专家还表示,记忆力是可以锻炼的。科学研究表明,胆碱是促进、参与记忆力形成的重要神经递质,使信息传递加速、人的思维活跃,帮助提升记忆力。

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报道:在海伦·凯勒《我的一生》出版时,绝大多数评论家都认为这本书写得很好,但也有一些评论家却对此大加怀疑:“她的所有知识都是道听途说的不可靠知识,她的那些感觉大都是别人的感觉,她写的事情超出了她的认识能力,并需要由已证实了每个字的正确性的人来做保证。”

对此,凯勒是这样回答的:“我始终感到我在使用身体的五种感官,这就是我的生活如此充实和完整的缘由。”她说她使用“看”“听见”“看见”这些词时很自然,仿佛她正用身体的所有感官来看和听。

凯勒自己的感受极有意义,为什么她1岁半以后盲、聋、哑了,但她还能如此自然地用身体的所有感官来看和听呢?原因正在于她1岁半之前是一个正常的孩子,那时她看到、听到的信息都贮存在她的大脑中,是这1年半的经验拯救了凯勒的一生。正因为是以后成为盲人的,凯勒才有可能将过去的经验与身体的其他器官协调起来,从而突破这种对自己的限制。

另外,在其他一些条件下也可以再现3岁前的记忆,例如在催眠状态下,催眠师暗示此时被试者现在是1岁,被试者就会用1岁时的语言讲话,做出1岁孩子的举动。而在服用迷幻剂的人中,有很多也能再现婴幼儿时的情景……

关于儿时记忆的例子很多,尤其是杰出人物都有极生动的感受,例如冯·卡门由于父亲不让他做乘法游戏,等他长大后,别的运算形式都可以用其他语言表示,但是唯有乘法则必须用母语匈牙利语……

因此,3岁之前的记忆应该是人生的基础,而绝不是无用的信息,记忆伴随人的一生,它的重要是我们有目共睹的。那么,提升孩子记忆力的妙招是什么呢?

(1)让孩子从小养成随时记住重要事物和知识的习惯。

(2)慢慢帮助孩子建立记忆“仓库”的“货架”,让孩子把重要材料有序地存放起来,使记忆条理化。

(3)记忆需要常常重复,让孩子通过复述来加强记忆。

别忽视孩子“潮湿的水泥期”

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人的很多性情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初见端倪的。3~6岁是孩子性格塑形最重要的阶段,通常被称为“潮湿的水泥”期,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快乐、自信、受欢迎的人,只不过这些特质不会因为父母的“希望”就会形成,更多情况下,是需要家长关注和培养的。

培养孩子健康的性格是每位妈妈的必备功课,不同性格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下面以我们园里的小朋友为例进行说明和讲解。

1.容易受挫的孩子

丫丫从幼儿园回家后一直撅着小嘴,她妈妈不明原因,询问丫丫后,才知道在幼儿园画画比赛中,其他小朋友都拿到了小红花,唯独她没有。面对孩子失败的心情,妈妈应该怎样引导呢?

建议:先耐心听孩子倾诉,然后鼓励孩子:“没关系,你上次在唱歌比赛时不是得奖了吗?没有人总是得第一的,只要努力过就是成功了。”告诉孩子在挫折面前应有的态度,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生活中可能会有许多不顺心的事,只要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就有实现梦想的希望。

2.有孤独感的孩子

贝贝上幼儿园小班半年了,还是不太适应集体生活,平时内向少语,不合群,还常常不把老师的要求放在心上。他虽然偶尔也会接受小朋友的邀请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但都表现得十分勉强。

建议:父母除了创造机会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外,还应帮助孩子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果一味地怕自己的孩子会在集体生活中“吃亏”,孩子就无法得到锻炼。可以帮助孩子走出自己的狭隘空间,与同学建立友谊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当然,孩子之间经常会发生摩擦,要让孩子在与伙伴的接触中明白,朋友在一起是件很有趣的事,使他们更加珍惜同伴间的友谊。

3.消极的孩子

青青已经4岁半了,可还是那么害羞,上课的时候从来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老师问她为什么不举手发言,她回答:“万一答错了怎么办?”此外,她做事情常常虎头蛇尾,刚刚还在饶有兴趣地搭积木,不一会儿又跑去看电视了。

建议:个性不积极进取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鼓励。父母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做完她该做的事情,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培养孩子自信、执著、专注的品质。做事过程中要营造一种温暖、乐观、坚定的氛围,这样就可以培养孩子做事善始善终的习惯,最终成就他的愿望。

4.胆怯的孩子

嘟嘟说她最害怕天黑,到了晚上她会觉得有许多不知道从哪里跑出来的怪影子粘在窗户上,并且好像到处是怪声,听起来让人很害怕。所以,每逢吃完晚饭,她总是黏着父母,寸步不离。

建议:当孩子感到害怕时,不要责备他嘲笑他的胆怯表现。如果父母总是用批评、生气等方式对待,只会使孩子的恐惧心理加剧。不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譬如为她讲个童话来缓解孩子的胆怯心理。6岁以下的孩子难以分清真实与幻想之间的区别,如果单纯地告诉孩子:“妖怪是幻想出来的,事实上根本不存在,不用害怕!”并不能让孩子安心。用讲故事的方式来驱赶孩子内心的恐惧不失为好办法。因为在听故事的时候,孩子很容易“进入状态”,同时深知自己是局外人,不会受到威胁,所以一般能比较轻松地对待他比较害怕的故事,而当他真正了解实情后,恐惧的心理也就不复存在了。

5.自私的孩子

晚饭后,强强看见隔壁的毛毛在啃甘蔗,便吵着也要吃,毛毛妈妈便给了强强一小段。强强妈妈为了替他剥皮,就在甘蔗头上咬了一口,强强看见后,便大哭起来。

建议:孩子的自私性格通常是在父母的过度宽容和娇宠下形成的。有些父母常会毫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而这些没有生活常规和行为准则的做法,正是孩子自私、任性的根源。要教会孩子与人分享,做个快乐的人。

除了上述对孩子的弱点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外,我们也不能忽视孩子其他好性格的养成,首先要知道良好性格体现在哪几方面:

(1)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2)诚实、勤劳、正直、勇敢、热情、开朗的性格。

(3)善于独立思考,善于观察,勤奋好学,具有自信心和独立性。

家长应积极利用有利因素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1.教会孩子如何做人

在孩子认识世界的时候,在他的眼中最常见到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正表达着他们自己的人生态度。父母总是最先被孩子无条件认定的,因此,作为家长必须事事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堂堂正正的形象留在孩子心中。

2.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在家庭中,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与孩子性格品质的形成有很大关系。因此,父母必须尊重、孝敬老人,对待兄弟姐妹要宽容和帮助,夫妻之间要理解和信任,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孩子才可能获得稳定、温暖的家庭幸福,形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并从中学习到关心与信任。

3.教育目标要一致

家庭中对孩子成长的目标需要一个统一的“定位”,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而全家人的意见有可能会有偏差。所以,有必要研究社会的需要,综合自己的成长经验,在全家人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给孩子一个“定位”,要真正做到步调一致。

4.严格但不缺少爱

严格的最终目的是增强教育效果,所以在实施“严格”的过程中,目标要求明确,落实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对孩子提出的力所能及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尤其是一些需要在长时间内形成的习惯,更要坚持。对孩子要求严格是爱的明智表达,也是培养孩子的忍耐力,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以及果敢性格的重要途径。

5.真心与孩子交流

父母让孩子通过语言把所有的感情——积极的和消极的都表达出来,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其实这也是父母和孩子交朋友的第一个要求——坐下来听孩子倾诉,跟孩子交流,有时只要静静地听孩子把话讲完,让孩子觉得父母真正理解了他的想法,体味出父母对他是尊重的,孩子也就满足了。这也是孩子形成大胆、自信,既不屈服权威、又尊重别人的良好性格的重要因素。

总之,家庭教育在孩子性格培养方面乃至一生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亲子观,必定会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凝固“水泥期”的成长记录

我在前面提到了“水泥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既然有潮湿的“水泥期”,就必然有“水泥”的凝固期,通常我们认为7~12岁的孩子正处于“水泥”的凝固时期。此时,孩子85%~90%的性格都已经形成了,但仍然需要成人的监督和帮助。父母应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来巩固和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使孩子能从容应对即将来临的青春期的各种冲击。

这是个脆弱又重要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由于学业压力日益繁重,学习习惯正在养成,孩子又急于尝试独立,试图从思想上逐渐挣脱父母的束缚,也从更大程度上容易受到媒体和同伴的影响。因此,特别需要父母的关注。从女儿身上,我总结了这个时期孩子经常出现的三种现象。

1.情绪差

7~12岁的孩子正在尝试独立,他们时常会考验自己的极限,因此很容易在家里或学校发生争执。在遭遇挫败时,他们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发脾气。其实孩子需要知道的是:如果不用尖叫等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还能怎样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与压抑?

2.不勤奋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写作业往往磨蹭、边写边玩,他们耗得精疲力竭,家长也陪得耐心全失。从儿童发展心理学来看,7~12岁是保护和发展“勤奋感”的关键时期。学习管理自己的作业任务,就是孩子培养“勤奋感”主要的渠道。而如果孩子在完成作业上有困难,除了智力因素、认知、读写障碍以外,更普遍的情况是孩子没有养成好的写作业的行为习惯。

3.不合群

7~12岁的孩子开始渴望友谊了,学校和同学对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强化自己自信心所需要得到的认可,更多是来自于同学。如果一个孩子只是因为成绩差,他还不至于讨厌学校。但是如果这个孩子在学校里没有朋友,或者冲突不断,受人排挤,就很可能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不合群”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家长特别需要警惕的信号。

孩子的性格都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形成的,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尽己所能地帮助和引导孩子,使其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一个高情商的人。依我个人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把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儿童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我们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儿童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他们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儿童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2.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德育的发展

家庭教育是儿童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授,父母的人格力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通过各种感官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通过让孩子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等辅助手段及时进行德育渗透教育,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他们分清道德标准,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

4.学校环境创设能培养孩子道德情操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学校通过环境的创设与美化、设计来创造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利用环境与儿童的关系,来诱发和调整儿童的行为。

5.要做好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联系

做到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工作一致性,如果学校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而家庭则相反,孩子就会迷失方向,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德育教育要全面,正确实施必须要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同时要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家长、教师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社区做好调节工作,使孩子好的道德修养更加稳固发展。

12岁前,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我们园里的孩子青青的妈妈跟我说,2岁半的峰峰不知道为什么特别不听话,嘴里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不”。看见大人拿刀削苹果,一下抢过去,大人问他要,他大声说:“不!”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经常发生,他常常打开厨房门,直接触摸煤气灶、热水瓶;勇敢地把小手伸向电源开关;把书柜里的书搬到地上,然后沾沾自喜……为什么会这样?2岁之前的他很听话、很顺从,他的妈妈不明白现在孩子怎么变成了执拗、任性的小犟牛?

我告诉峰峰妈妈,不要急着给孩子扣上“任性”的帽子。这是儿童的心理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儿童在2~5岁和12~15岁分别有两次特殊的发育时期,表现为性情急躁,不听话,不愿让别人干涉他的事。这种以逆反为突出特点的现象,心理学家称之为反抗期。

2岁半的峰峰正处于第一反抗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主要表现出什么事都要自己做,历来温顺听话的他这时变得急躁、不听话。孩子的自我意识也随之增强,要求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如自己倒水,自己爬到高处去,非要到水坑里玩,都属于反抗期的行为。尽管这种反抗在不同的孩子身上表现程度不同,却是一种普遍现象。

“反抗期”是孩子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如果顺利度过,对心理健康和成才都大有益处。总结多年的育儿经验我发现,在反抗期,呈高反抗性的孩子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而丝毫没有反抗表现的孩子则往往在性格上比较软弱和寡断。父母应首先认清这一点。而且父母一旦了解了孩子反抗的原因,也许就更容易对孩子的反抗行为以一种尊重的态度来看待了。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儿童反抗的原因是什么。

(1)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在最早的时候孩子还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而在孩子2岁后,他们可以渐渐分清哪些事情是别人让我做的,哪些是我自己想做的。因此在他们刚形成这样的思维时,表现自我的态度也变得异常强烈。但这种表现往往与成年人的规范相抵触,进而让孩子产生了挫折感,最终导致孩子的反抗行为。

(2)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随着孩子体格的快速发展,身体活动能力也逐渐成熟,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因此他们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独立的活动空间,不断地去独立尝试做新的事情。但很多家长由于害怕孩子受伤等原因,都会加以阻拦和限制,于是孩子就会产生反抗情绪。

(3)孩子自我情绪控制尚未成熟。对没有经历过很多事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感到不满,就会毫无掩饰地表现出来。吵嚷、哭闹通常是他们主要的宣泄方式。而父母就认为这是孩子在无理取闹,是他反叛的表现,于是便去制止和反对他,从而导致了孩子的反抗行为。

面对孩子的反抗,家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不问原因地一味反对和抵制,常导致孩子更强烈的反抗行为,形成逆反、退缩、孤僻等不良性格。但若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尽量避免与孩子硬碰硬的发生冲突,然后抓住机会说服、教育才是行之有效的做法。

1.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在孩子开始喜欢跟父母说“不”的时候就是他们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孩子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得到和大人一样的平等地位,此时父母对孩子的行动不要轻易地加以干涉,要以平等的姿态来征询孩子的意见,给孩子留有选择的余地。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尊重他,维护了他的自尊,也就不会轻易跟父母唱反调。

2.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合情合理

对孩子必须做而且完全能够做到的事,父母应该严格要求孩子执行,而对那些不必要的且孩子不愿意去做的事就不要强行要求他们。在孩子玩得开心的时候,父母千万别打扰他们的兴致。如果孩子确实做得不对,父母在制止他们的反抗行为时,在不危及健康和道德的情况下,也要适当地放孩子一马。这么做也许会给大人带来一些麻烦,但相对于孩子人格健康发展的回报来说,这点让步是非常值得的。

3.相信孩子,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

对于孩子的好奇心,父母应该给予支持,千万不要对孩子过度保护或是包办代替,这样会使孩子失去很多自我探索的机会,也会引起他们的抵触心理。对于孩子的能力,父母要给予充分的相信和肯定。当孩子遇到自己能力范围可以解决的困难时,父母要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这样他在体会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能减少和父母的对抗。

4.满足孩子独立与渴望保护的需求

孩子之所以表现出顽强的“反抗性”根本原因是想独立。表面上看起来是在与父母作对,但孩子的内心仍然需要父母的情感支持和适时的鼓励。在放手让孩子独立做一件事时,父母可以首先判断一下他能多大程度上完成这件事和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然后在没有危险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去做。如果孩子正准备做的事情可能会危害到健康,父母必须果断地制止,并用其他一些没有危险性的活动来代替。让孩子在享受到独立感的同时也享受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这样也会减少孩子反抗情绪的产生。

5.与孩子有足够的交流

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由乖巧向淘气转变的时候,在心理上不应该有担忧和烦恼,这些都是孩子成长的一个过程。但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不管不问,父母要给孩子更多的宽容、关爱以及交流,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了解他们的需要。问问孩子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才可以降低孩子对父母的逆反心理和排斥心理。

6.不能娇惯、放纵孩子

孩子喜欢跟父母说“不”,本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如果听之任之或百依百顺,就会让孩子形成任性、骄横的性格。因此父母对待那些总是用说反话来达到自己不合理要求的任性孩子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心平气和地讲道理,介绍有关知识,说明不能满足他的要求的原因,抑制任性、执拗行为的发生。

(2)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另一种使他更感兴趣的事来吸引他,从而使他放弃那个不正当的要求。

(3)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明确表示父母的态度:不合理的要求,再闹也不能满足,然后立即走开,用冷处理的方法来终止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心理断乳期,谨防精神肥胖儿

一次,一位朋友对我讲述了她的烦恼:“女儿是在我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中逐渐长大的,可自她上中学后,与我的交流逐渐少了,问她学校的事,只一句‘你不知道’就打发了我。有一天,我发现女儿的抽屉上了锁,难道年仅13岁的女儿就有了隐私?后来有一次,我趁她不在家砸开了抽屉,发现里面只有一本记着学校生活的日记,几张明星照片,一本爱情小说和一些小玩意儿,并没有什么出格的秘密。为此,女儿却与我大吵了一架。望着抽屉上那无言的锁,那个乖巧听话的女儿似乎飘然离我远去了,我的心隐隐作痛……”

其实这正是孩子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征兆。孩子在小学阶段,往往需要依从父母,以父母为典范,步入青春期以后,孩子的独立意识、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内心世界变得异常丰富,虽然有了独特的想法,但又担心被人视为“幼稚”“可笑”,于是这些想法便成为深藏在他们心中的“隐私”。这是孩子心理日趋成熟的一个标志。

究竟该如何正确教育“心理断乳期”的孩子,使其走出“精神肥胖”的泥潭呢?

1.父母与长辈的关注

(1)对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从行为和心理上进行引导,教育的方式要多样化。宜采用平等对话的方式,让他把心里话说出来,然后家长把自己的观点、经历讲给他听,让孩子自己进行比较。家长切不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要因势利导。

(2)要理解信任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事情。这时就要充分利用孩子这一想法,把家里的一些事情和孩子一起商量处理,听取、征求孩子的意见,对孩子生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尽可能让他自己去解决。当然,家长也要提出自己的意见,告诫孩子。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应多鼓励和安慰,成功了要及时给予表扬。家长自己有缺点和错误,应勇于承认,尽量改正,使孩子从中得到启迪。

(3)家长应尽量避免与孩子发生正面冲突,在孩子发火时,家长应保持冷静。争论激烈时,家长应转移话题或采取冷处理方式,以免孩子萌发对立情绪,使逆反心理更强烈。事后在适当的时候,家长应心平气和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和不当之处,使孩子积极克服爱冲动的毛病。

(4)鼓励孩子多参加有益于身心的集体活动。让孩子广泛结交朋友,在集体活动中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发展自我意识,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以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真诚待人的品德。

(5)适当进行放养教育,就是尽量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在组织放养教育的过程中,要有激励、有制约、有示范、有提示。比如在孩子活动时,给予正面准确的鼓励,就是认定教育。认定教育是人生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认定的好坏会影响孩子以后的行为取向,甚至可以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老师、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认定时,不要急于下一个硬性结论,应该让孩子从结论里进行选择和思考。

(6)家长要真诚做孩子的大朋友,与他们同欢乐,不要居高临下地说教,而应和风细雨启人心智;又不能过于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和不良行为,以防孩子以后总是用反抗的方式来要挟父母,达到自己的目的。对比较严重的反抗行为,家长可以采取奖赏训练的方法,强化孩子的理智依从行为。

2.学校与教师的教育引导

(1)给学生的身心减负减压。学校不能以分数和升学率来衡量学生的素质和教师教学质量,而应切实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拓宽人才的培养领域,丰富培养各类人才的有效手段,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区域创新,减少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作业量,重质轻量,因人制宜。

(2)开展快乐教学。以活泼开放,有声有色的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公益活动、体育活动和节假日出游为载体,以学校广播、班级电视、多媒体等为阵地,以班级和学校黑板报为自我实现与检验的窗口,把快乐的种子播种在学生心田。

(3)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课程因无考核指标体系要求,大多流于形式,因而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缺乏,心理疏导和救治不足,造成一些青少年胆怯、自卑、承受力不强,当他们的心理素质解决不了现实的矛盾冲突时,就易产生心理问题。可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访谈,把培养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作为这个时期的重要一课落到实处。

3.学生个人的调节与适应

(1)多征求、听取父母与长辈的意见。父母与长辈的知识、经验毕竟较多,生活阅历也很丰富,看问题一般来说也比较全面。因此,孩子在遇到了诸如升学、恋爱、就业等重大问题时,要相信父母,要襟怀坦白,勇敢地说出心中的矛盾、困惑与痛苦,请父母帮助分析事情、明辨是非。要多征求、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作为自己选择生活道路、选择朋友、解决重大问题的参考,这样做是大有裨益的。

(2)要自尊、自信,不要气馁。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出现一些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不要因此而自暴自弃,丧失信心。一个人的独立生活能力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吃一堑,长一智”,经历的事情多了,就会使翅膀慢慢丰满起来,从而翱翔于社会。

踢开孩子的三个不快乐时期

我们往往认为孩子生活得很轻松,他们所担心的无非是哪天出去玩,妈妈会不会给自己买好吃的等。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孩子也有不快乐的时候。尤其在6岁、12岁和16岁这三个阶段,常被称作是孩子的三个不快乐时期。

一般孩子会在这三个关键年龄面对巨大的压力,因为这都是他们刚入学或跃入另一个学习阶段的时期,所以家长应该多留意孩子是否发出了承受压力的求救讯号,并帮助他们克服压力。

虽然孩子的情绪备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但大多数孩子却不懂得如何开口向父母或老师求助,或者甚至可能是孩子把问题提出来了,却被父母误解为懒惰、撒谎,从而导致孩子陷入不被了解的困境。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孩子不快乐的原因有哪些:

1.家庭暴力

“我父亲打我,我恨他!”这种现象就是家庭暴力可能导致的后果之一,孩子经受家庭暴力后,会产生逆反、自暴自弃的心理,直接危害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

还有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会想:“他打我,我就要学出个样给他看看!”表面上,孩子学习更用功了,但凭一股怒气支撑的努力学习能维持多久?效率能有多高?值得怀疑。像这样的孩子,早年就遭受到虐待,长大会在学习、人际交往等各方面遇到困难。

2.缺乏沟通

12岁是孩子的青春期,此时的孩子正在经历坦率与闭锁的心理矛盾,他们希望有人能理解他们,却不愿主动把心里话说给家长听。这个时候,需要家庭有一种平等交流的气氛,让孩子说出心里话后不会不舒服,让孩子能感到家庭的支持。如果孩子愿意,父母可以拿出一些时间来跟孩子谈心,帮孩子解决他们实际遇到的困难,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当然,不要把这种谈心变成教育或训话,而是在一种尽可能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3.过分呵护

不打骂孩子,对孩子和气,当然好,但孩子的袜子都让家长来洗,就有点爱过头了。过分呵护孩子,容易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社会适应力差,从而引发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无助于孩子成长。

我们经常看见那些平时考分很高,但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平平的孩子,他们遇到死记硬背的知识题答得还可以,但是遇到真正考素质考能力的活题就不会了。这虽然是学习上的反映,但和家庭教育方式是直接相关的。

4.控制与反抗

“都什么时候了,你还看电视!”于是电视就这样被强势的妈妈关上了。

其实,孩子看电视也可以放松大脑,缓冲疲劳的神经,有的孩子就是在一边看电视的过程中,反思着平时的学习生活。孩子本来只打算看一会儿,家长如果不许孩子看电视,孩子就会反抗。家长面对这种反抗又想去控制局面,激起孩子更大的反抗,局面就变得不可收拾。

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励孩子努力向上,没有压力会使人疲乏、懒散,但压力太大会使孩子身心无法承受而出现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厌学、考试焦虑和作弊以及青春期烦恼的问题,有不少学生还有性格狭隘、孤僻、懒惰和任性等问题。作为父母、老师,有责任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要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专心地看着孩子,认真地听他说话。只有父母肯把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父母才能了解孩子心理压力的真实情况,才能够针对问题帮助他们。

2.帮助孩子面对恐惧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比如不跟别人一起逃学、不跟着别人作弊、抄作业等,就因此受到嘲笑,从而感到恐惧、不知所措。这时,父母应当教导孩子要坚持原则,不对的事一定不能做,让孩子知道,能够做到不随波逐流是很不容易的,这正是一个人成熟勇敢的表现,也是有主见、有头脑的表现。

3.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经验

父母小时候一定也曾经遇到过和孩子类似的情况,当时是怎样处理的或现在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样处理的,这些都可以用孩子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孩子分享。当孩子知道父母原来也常常会面对压力和烦恼的时候,他们对父母所说的话就比较容易听进去了。

4.培养孩子的自尊

培养孩子的自尊可以加强他们抗拒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比如让孩子发表一些建议,把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事情交给他自己去做,并且重视孩子的想法和言行。这些是培养孩子自尊的好方法。孩子有较强的自尊就会有勇气、胆量和辨别力,不会同流合污。

5.关心孩子的成长

鼓励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这对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大有裨益的。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去学这个学那个,应该多听听孩子自己的意愿。

同类推荐
  • 用爱发现你的孩子

    用爱发现你的孩子

    现在家长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但很多孩子却并不快乐,甚至越教孩子问题越多。孩子和家长在教育当中都面临迷失的危机,特别是家长对孩子不恰当的指导,使其承担过多的责任,而对责任不能胜任则加深了家长的自我评价的降低和教养焦虑的增加,陷入恶性循环。问题出现在哪里?本书作者认为,养育孩子的过程,同时也是父母发现自我、发现孩子的过程,但有些父母却忽略了这一点,总是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结果自己焦虑,孩子也得不到健康的成长。作者结合自己多年幼教经验和心理咨询的经验,向年轻父母们讲解一些新时代中国儿童成长阶段的特点,以及“孩子们最重要,父母却不知道”的问题。
  • 灵性塑造

    灵性塑造

    本书从日常生活及生活细节的各个方面介绍如何培养幼儿的智商、情商、财商;如何培养孩子的天赋,启迪孩子的心灵,及早发现孩子天生具有的优势。
  • 怀孕前后必备宝典

    怀孕前后必备宝典

    怀孕前后必备宝典详细介绍了怀孕前后需要注意的事项,科学阐述了孕前孕期的必要步骤,是现代女性产后恢复的指导性书籍。
  • 哈佛家训大全集

    哈佛家训大全集

    《哈佛家训大全集》汇集了近四百年哈佛顶尖的教育理念、哈佛家训的成功案例、哈佛家训的精华训言,并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妙语连珠地进行了全方位的诠释。书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本书一共分为七篇,分别从正确的人生观、优秀的品质、杰出的本领、克服人性弱点、激发灵活思维、成为社会财富、能力培养七个角度解释了哈佛教育的精髓,并挖掘了丰富的人性内涵。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人们对社会、人生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还可以帮助人们取得新的突破,使他们见微知著,不断超越自我,为将来成为栋梁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 培养你的完美女孩

    培养你的完美女孩

    本书通过众多的教育事例,向渴望将女儿培养成为完美女孩的父母们全面介绍了教育策略、培养方法,并针对女孩独特的个性特征、心理特征、性别特征、成长过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育建议和指导。《培养你的完美女孩》中数十种教育技巧和培养方法的提供让父母们对女儿的培养水到渠成,帮助父母们将女儿培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完美女孩。
热门推荐
  • 梦尽三生无缘曲

    梦尽三生无缘曲

    一觉到天明,梦里的风花雪月可能变成现实;钱晴常常会在梦中见到一个男人,她的生活因为这些梦过的一团糟。在阿穆龙的帮助下,她重新整理自己的梦境,希望能够找到这三世情缘。梦中的第一任丈夫恨她入骨,几次想要取他的性命;第二任丈夫爱她如痴如醉,爱到伤的她体无完肤;第三任一直都没有出现,等到出现的时候,钱晴才发觉他们之间有着天壤之别
  • 超级杀戮大冒险

    超级杀戮大冒险

    这是一个杀戮游戏,杀与被杀之间,你别无选择!在杀戮者联盟,每个人来自不同的星球,如果无法完成指定任务,本人和所属的星球,将会就此毁灭……是生存?还是死亡?唯一能做的,只有不断变强!丁磊倒霉的签下了恶魔契约,作为地球代理人,将要展开一个个充满杀戮的挑战。幸运的是,他居然获得了暗黑系超级异能……可以吞噬一切的神秘力量!PS:完本作品《绝世相师》,220万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 阴婚不散:冥夫缠上我

    阴婚不散:冥夫缠上我

    被家里逼婚,苏苏被迫在网上租了一个男友应付家人。然而,这个“男友”为何如此似曾相识?为何,这个“男友”口口声声叫她老婆?为何,这个“男友”竟然告诉自己,他们早已成婚?
  • 百变公主的守护使者

    百变公主的守护使者

    一个百变公主来到宣宇学院,不仅把仇恨变成了友谊,闹翻了学院,还融化了一座座冰山的心……而我们的百变公主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有没有改变呢???
  • 梦回古代恋上君:零落夭脂

    梦回古代恋上君:零落夭脂

    一滴血泪,朱雀凤劫天下倾;一抹红妆,女儿名节任人论;一丝执念,倾尽生死只为君。风陌无言,花易落。放灯清波上,情至荼蘼,生死苍茫。
  • 藏龙图

    藏龙图

    一张神秘的藏龙图,牵引出一系列的恩怨情仇。
  • 万域魔尊

    万域魔尊

    【免费火爆玄幻新书】少年江小凡打开千古封印释放妖魂,获得通天神境,踏天称尊,看谁不爽就要杀,我命如魔,不随天道,一剑斩魔,一吼震神,一念之间万物灭。
  • 忠于老板忠于自己

    忠于老板忠于自己

    纵览现在的图书市场,成功学的书籍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什么心态决定命运,性格决定命运,观念决定命运,甚至细节也可以决定命运。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为了宏扬人的主体性,摒弃人的惰性、依赖性,突出强调人的主体性的某个要素、环节是必要的,而且这些环节和要素也确实是人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并不等于这些要素和环节就能决定人的命运。能决定人的命运的,只能是人的整体素质。
  • 我家尊上萌哒哒

    我家尊上萌哒哒

    云殇殿特大新闻:身中剧毒,昏迷三个月之久的尊主终于醒了!只是!尊主大人失忆了!而且,谁能告诉大家那个平易近人、很好相处的二货是谁吗?曾经那个冷傲孤僻、性子多疑的尊上去哪了呐!!不过——这样的尊上我喜欢~众人如是说。
  • 网游之虐杀神话

    网游之虐杀神话

    近战法师?塞巴斯,你去把他切片做成凉菜!超级盗贼?小飒,你去把他追回来调戏了!超级红名?那个谁,你去杀了他爆装备!无敌黑枪?十六夜,你去让他知道什么叫弹幕!百炼成妖?这个么,我就自己上了吧=V=!BOSS,有一帮神级玩家和11C杀过来了!喵的,知不知道浪费时间是天底下最可耻的事,特别是浪费我的时间!所以,你们忏悔吧!恐惧吧!拼命的反抗吧!然后一点点品尝被我虐杀的快感吧!=v=很重口味的快感哦!——————————————————PS:简介是什么,可以吃吗?你说是上面这个啊,不用在意细节的说,认真你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