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94900000005

第5章 警惕!解读孩子的求助信号

爱孩子的方式多种多样,作为家长,爱孩子就应该陪孩子一起成长。然而一些父母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不理解孩子的行为举止所隐含的意义,使问题越来越严重,才想起去找心理咨询师,但此时纠正起来会非常困难,给孩子和家庭带来很大的伤害。所以提醒广大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了解他们的求助信号,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信号1:撕书——帮助他疏导攻击的欲望

孩子开始撕书了!那简直是噩梦的开始。不论廉价的还是精美的图书,只要被孩子抓到手,就会惨遭“肢解”。其实,家长不妨找找孩子撕书的原因,并将这种“破万卷”的行为向好的方向引导。

通常宝宝在满6个月以后,眼睛和手的动作已经基本协调,手指已逐渐分化使用,大拇指和其他四指能分开抓取周围的东西,这标志着宝宝手部动作的重大发展。而当宝宝掌握了对捏的本领后,他就会寻找机会运用自己的本领,撕书就是一个好机会,但是家长也要清楚一点,孩子爱撕书并不只是因为好玩,它也暗示了此时的孩子拥有极强的攻击欲。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通过一系列实验,了解到攻击行为的成因,它是观察学习的结果。如果幼儿在实验室看见成人攻击玩具娃娃,那么成人离开后,幼儿也会学着以同样的方式攻击玩具娃娃。由此可见,孩子之所以产生攻击性行为,主要还是受周围环境影响。归纳起来,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几点:

(1)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当第一次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大多数成人会觉得十分有趣,他们常常通过不断地逗引孩子进一步攻击他人来取乐。这无形中传递给孩子一种错误的信息,那就是攻击别人是一件十分有趣而且能获得成人首肯的游戏。孩子会因此乐此不疲,时间长了,就形成了攻击别人的不良习惯。

还有的父母只要做错事,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他一顿。挨打的孩子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并且将这种情绪“转嫁”到比他弱小的人身上。也有些父母担心孩子在外被别的孩子欺负,他们往往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有人欺负你,你就狠狠揍他。”这种教育方式无疑对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受不良环境影响。由于幼儿模仿性强,辨别是非能力差,所以很容易模仿周围人或是影视镜头里人物的攻击行为。

有研究表明,经常看暴力片的孩子,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也就是说,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是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

(3)孩子情绪恶劣。2~3岁的孩子还不会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一旦他们感觉自己被父母忽略,缺乏安全感,情绪受到压抑或者因为嫉妒别的孩子,也会采取攻击性行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达到吸引父母注意的目的。

如果家中有如此不讨人欢心的小暴君,作为父母的我们难免有一种束手无策的感觉。那么究竟该如何矫治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呢?

1.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与成人相比,孩子的行为更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实践证明,在一个有多种玩具,有充裕的玩耍时间及良好气氛控制的环境中,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会大大减少。因此,家有小暴君的父母应提供足够的空间、玩具、书籍和其他娱乐器具等供孩子选择。在选择玩具与娱乐器具时,父母应尽可能避免选用刀枪等明显有攻击倾向的玩具。

2.父母担当孩子的楷模

父母应控制自己不要怒骂责打孩子,尽量使家庭生活变得更加和谐与惬意,有空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比如外出郊游、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看电影、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等。

3.加强亲子沟通

每天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沟通,通过沟通可以准确地了解孩子的情绪。

此外,也可以通过讲故事、聊天等方式向孩子表明你的立场。如果孩子有进步,应立刻给予鼓励,以增强他的自信心。

4.冷处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如果孩子仅仅为吸引父母的注意而不恰当地做出各种攻击性行为,那么不要理会他。只要没有危险,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让他彻底受到冷落。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明白,他的这一招丝毫没有效果,那么他会考虑放弃。

5.去除攻击性行为的奖励物

孩子做出攻击性行为的目的是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某种“利益”,因此,要遏制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父母一定不能让他得逞。比如孩子抢走小朋友的玩具,父母一定要坚持将玩具还给小朋友。如果让孩子继续拥有他靠暴力获得的玩具,那么这个玩具就成了他攻击性行为的奖励物,这无形中相当于鼓励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家长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处理时态度一定要鲜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孩子意识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6.让孩子体验攻击性行为的不良后果

2~3岁的孩子还缺乏用语言准确表达内心感受的能力。因此,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我们很难询问出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父母可以尝试让孩子参与角色扮演游戏,让他分别扮演父母、老师、受攻击的小朋友等,引导孩子想象受害者在受到攻击后的感觉和心情。在游戏过程中,父母可以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引导,同时也通过游戏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找准孩子攻击性行为的症结所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7.让孩子多参与有固定规则的游戏

带孩子玩一些他喜爱的诸如棋类、打弹子、玩扑克牌、投球等具有竞赛性质和固定规则的游戏,通过游戏提高孩子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如果孩子能遵守游戏规则,父母可以奖励孩子多玩一次他喜爱的游戏,奖励孩子看他最喜爱的动画片或者给予别的奖励。在带孩子参与这些规范游戏时,孩子时常会原形毕露,因此,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逐步减少犯规的次数,直到他学会完全自觉地遵守规则。

8.让孩子多接触些比较宁静的活动

涂鸦是每个孩子都喜爱的游戏。如果2~3岁的孩子不习惯用笔画画,没关系,让他用手指画好了。一开始,孩子可能乱涂乱抹,动作幅度越来越大,最终一发不可收拾,以至失去控制,孩子可能又要开始他的攻击性行为了。每当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时,父母可以抓住他的双臂,使他平静下来。等到孩子学会用手指画画就可以训练他用手掌涂色了。

9.给孩子一些良性的心理暗示

当孩子开始他的攻击性行为的时候,父母可及时提醒孩子:“宝宝能管住自己!让我们看看宝宝怎么管住自己。”父母的信任与提醒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10.教给孩子宣泄情绪的正确方式

烦恼、挫折、愤怒这些易于引起攻击性行为的情感,对自控力弱的孩子来说,是点燃攻击性行为的导火索。让孩子向父母哭诉一番,给孩子一个可以发泄内心不满的玩具,或者让孩子在适当的场合与时间大哭大叫一番,在父母的帮助下,孩子一定能找到不至于伤害他人而又能有效地宣泄自己不良情绪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从而将攻击性行为降到最低限度。

信号2:吮吸大拇指——关注孩子的另类饥渴

我们园里小班有个叫胖胖的小男孩,他有个坏习惯,就是每次睡觉前都要将手放进嘴里,一边“吃着”手指,一边入睡,看他快乐的样子,就仿佛在吃人间美味。这个习惯不仅仅出现在睡觉时,有时候在面对陌生的环境,或接触陌生人时,他还会不自觉地咬指甲。甚至他在没事干的时候也会自顾自地吃手指,胖胖的父母说了很多次,可就是一点作用不起,他们为此伤透了脑筋。

对胖胖吸手指的情况,我做了研究,其实孩子这种习惯多半是从小养成的,但较大孩子也会突然出现这种现象,通常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1.口腔期的生理需要

我们经常听见老人说小孩的手指头上有蜜,手吃得特别起劲儿,而且还吸得啧啧作响,这是因为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喜欢用手与嘴巴接触外物,以此来探索和学习。宝宝在6个月以后,仍然会把东西放进嘴里尝一尝,也属正常现象。原因是宝宝用吃手指的方式来发泄或者补偿口腔的不满足。

对策一:让孩子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如果发觉孩子吃手指是因为满足其生理需要,就不必多虑,要做的是清洁干净孩子的玩具和手指,以免被细菌侵袭而引发疾病。所以,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一旦发现不良习惯要随时提醒及纠正。

对策二:给孩子提供多元化的感官刺激。父母要尽早地注意孩子的发展,如果在孩子出生后母乳哺育时,就能使孩子得到很好的口腔经验,提供一些吮吸替代品让他去“吃”,以至丰富孩子的口腔经验,对宝宝是大有裨益的。此外,还要提供多种不同的玩具或教具,让宝宝用手玩,用感官的接触来丰富孩子的生活视野。

2.对陌生环境或陌生人的恐惧

除了生理原因外,还可能是因为孩子对周围环境的不确定而产生了恐惧。婴幼儿时期,孩子情绪的发展尚在确立中,他们往往对环境的改变十分敏感,如果对环境或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陌生,还不能用语言表达得很完整,这时孩子就会通过吃手指的方式来缓解由陌生带来的恐慌。

对策一:给予孩子健康温馨的环境。理想的成长环境应该是单纯安定的,使孩子情绪安定、容易专心的环境。经常搬家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定感,所以父母最好不要经常搬家,变动环境,这样才能使孩子得到安定健康的环境。

对策二:家长要多抽时间陪孩子。孩子恐惧是因为缺乏安全感,而孩子的安全感主要来自父母,所以尽管现在很多父母都必须上班,也要尽量多抽时间陪陪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相信孩子会健康成长的。

因为缺少亲人的关爱和心灵上慰藉不够的孩子易养成吃手、吮手的习惯,若长期得不到正确引导则会影响孩子将来个性的发展。家长应该利用下班或假日多与孩子沟通,和他一起玩玩具或是陪孩子聊聊天、讲讲故事,适当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给孩子更多的爱。多搂抱、多接触能带给孩子安全感、幸福感和满足感,帮助孩子逐渐建立自信,消除敏感心理。

对策三:教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孩子吃手指是因为恐惧而无法说出来,如果我们教他将心中的恐惧说出来,也许他就不会“吃”手指了。所以,父母要教会孩子说完整的话语,让他学会把心中的恐惧用语言表达出来。

3.无聊时的消遣

有些孩子吃手指是因为无事可干,把这当成了一种游戏,不自觉地将手指放到嘴里吮吸。如此说明孩子已经养成了“吃”手指的坏毛病,要及时纠正。

对策:让孩子双手不空,有事可做。要想让孩子改掉“吃”手指的坏毛病,最好的办法是让他双手不空,充分发挥他的创造性,让他有事可做。这样就能在不知不觉中,让他淡忘这个习惯,改掉这个毛病。

4.体内缺锌

缺锌会引起异食现象,也会造成孩子吃手的现象。如果孩子过了口欲期吃手现象还是很严重,甚至出现把手咬伤的现象,父母就要注意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是否因缺锌引起了异食癖。

对策:培养宝宝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保证摄入丰富而均衡的营养,食谱安排上注意多样化,多吃富含锌的食物,如动物类食物牡蛎、瘦肉、猪肝、鱼类、鸡蛋等。此外,植物类中的黄豆、玉米、小米、扁豆、土豆、南瓜、白菜、萝卜、蘑菇、茄子、橙子、柠檬等,也含有较多的锌。要提醒家长的是在补锌的同时,莫忘补充钙与铁,可促进锌的吸收与利用,这三种元素有协同作用。

我还要补充一点,年龄段不同吃手指的利弊也不同,2周岁以下的孩子有吃手的行为,没有必要去阻止它。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发展阶段和心理需求,大部分是一种一贯性的行为,长大后也不大会养成吃手的习惯。父母除了采取不干预和不鼓励的态度外,更应留意孩子的心理需要,了解他吸吮手指的动机。2周岁以上的孩子若已经将吃手作为一种习惯,则易造成孩子的手指脱皮、肿胀、甚至感染。同时,也会引起孩子出牙时牙齿排列不整齐,牙齿闭合不良等情况。而且孩子一旦吃上手指,就满足于吃手指的乐趣,不愿参加其他活动,对智力和心理也有影响。因此,父母要及时纠正孩子吃手指的坏习惯。

信号3:怕生——帮助孩子缓解社交恐惧

生活中经常发现一些孩子怕见生人,不愿意与别的小朋友接触,无法融入孩子群中。甚至说话时会口齿不清、口吃、不敢抬头看人。面对怕生的孩子,父母应先调整自己的态度,接纳孩子怕生的情绪和给予完全的信赖,并引导他走出封闭的世界。当孩子获得父母的尊重与肯定时,会将原本紧闭的心敞开,迎接外面的世界。

玥玥2岁多时很怕生,起初我经常利用和亲友相聚的机会,用尽各种哄骗、胁迫的方式,要求女儿向亲友打招呼或表演。可玥玥每次都闭口不说话,甚至大哭表示抗议,如此使玥玥更加封闭,无法表现最自然的自己。

后来我认真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并和相关专家进行沟通,了解了一些案例,尽早地纠正了不恰当的教育行为,给予孩子更多的爱护、表扬和鼓励。

大多数父母可能会犯和我同样的错误,面对家中比较怕生的孩子,往往感到焦虑不安,总觉得有义务鼓励孩子如何与别人相处。但这种急于打开孩子心灵的方法,却经常会使怕生的孩子更加缺乏安全感而封闭自己,情况反而更严重。其实,在幼儿阶段,孩子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中,会寻求本身最喜爱的生活方式,假如与陌生人接触使他们感到不安,自然会表现出反抗或厌恶的情绪。

社交恐惧症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自信,孩子主要特征是自我价值感较低,缺乏自信常造成他们无法发挥潜能或有恐惧表现。

怕生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父母不注意正确引导而任其自然发展,那么将来就有可能影响孩子的社会化进程。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呢?

1.细心的观察和引导

父母全心的付出与接纳,不论孩子的表现是成功或是失败,都能无条件地给予认同时,孩子自然勇于表现自我,不再担心面对新的环境或人物。

有研究报告认为:婴儿时期父母常对其说话的孩子,比父母安静照顾的孩子更会说话。孩子即使听不懂,但通过父母说话的愉悦表情,仍有助于建立他情绪的正常发展。婴幼儿时期的身心需求,主要是在肌肤上的接触,拥抱等,能够给予他们最强烈的安全感。父母可以习惯性地在睡前搂抱孩子,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早晨起床时和孩子在床上玩耍一番,这种亲密关系将在他们的内心建立最深的安全感,使他们充满爱和喜乐。

2.提供表现机会

3岁的多多刚上幼儿园时,不敢和朋友或老师打招呼,也很少和其他小朋友交谈,她总是表现得非常安静、乖巧。在一次小朋友背诵童谣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多多记忆力非常好,能够在短时间内记住完整的童谣,我称赞并鼓励她背诵给全班的小朋友听,多多很有自信地站在台上表现,获得小朋友热烈的鼓掌。因为有了这一次愉快的表现经验,多多从此在老师或亲友面前能侃侃而谈,摆脱了害羞、怕生的行为。

倘若发现孩子在某一方面,例如唱歌、背诵、舞蹈或绘画等有特别的天赋,可以适时地称赞和询问孩子是否愿意表现。如果孩子不愿意,千万不要勉强;当孩子决定表演,父母也无需过度夸奖,只要简单自然地告诉亲友,自己的孩子将要开始表演,更好的方式是让孩子自行宣布,当孩子表演结束时,不论表演好坏都给予最热烈的掌声,一次愉快的表现机会能够引导孩子走出怕生的情绪。

3.接纳他的情绪

面对怕生的孩子,父母应该耐心帮助孩子缓解社交恐惧,孩子不是家长个人的展示品或成绩单,而是独立的个体。因此,接纳孩子怕生的情绪和给予完全的信赖,是带领他们走出封闭心境的最佳方式。当孩子独自玩耍时,父母也无需惶恐,独处并不是孤僻,而是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快乐满足。

当孩子一个人喃喃自语或独自面对布偶说话时,也并不是发育出现问题,而是他运用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时刻,他正以最舒适的方式享受自己的内在世界。倘若孩子获得父母的尊重,在内心完全满足的时候,他就像原来紧闭在壳内的珍珠,终有一天会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信号4:恋物症——给孩子的情感找个寄托

有的孩子每天晚上都要跟玩具一起睡觉,平时吃饭、看电视都要和玩具黏在一起,没有那件玩具,他就睡不着。孩子分房睡以后特别容易出现这个问题。

玥玥3岁多时,每天形影不离的不是我们父母,而是她的一块白色小毛巾。毛巾的白色已经被漂洗得没有光泽了,而且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已有些破旧。玥玥没事的时候,就咬着她的小毛巾。

我的一位同事也遇到了类似情况:“我女儿都已经10岁了,却还每天抱着一个破旧的洋娃娃睡觉,这个娃娃很旧了,她却一直当个宝,不仅每天抱着睡,而且一拿开还要闹情绪,是不是不正常啊,我怕她会有什么心理问题。”

还有我们园里的然然是一个4岁多大的小女孩,刚进幼儿园托班。每天来上学时,书包里都放着一只小小的婴儿枕,上面绣着一头象。一到午睡时间,她就向老师要:“我的象姐姐呢?”然后把象枕头抱在胸口甜甜地睡了。偶尔翻身的时候,小手又开始到处乱摸,摸到“象姐姐”就放在鼻子前用力闻一闻,再接着睡。万一摸不到,那就要“大闹天宫”了。

这些孩子是不是得了恋物癖呢?当然不是,因为“恋物癖”和我们一般说的对某样东西比较依恋不是一回事。“恋物癖”是变态心理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恋物癖患者通过抚弄、嗅、咬或玩弄某物来获取快感。还没有达到“癖”的程度,可以称之为“恋物症”,指儿童对某种特定物品的依恋,在这种特定物品的陪伴下,儿童能获得安全感和慰藉,而一旦离开它,儿童容易哭闹、焦躁不安、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儿童失眠、拒食。恋物行为在婴幼儿中比较常见,婴儿一般依恋毯子比较多;而稍大些的孩子大多会依恋比较柔软的玩具,如毛巾、毛毯、布娃娃、毛绒玩具等。

那么儿童为什么会有恋物行为呢?一般是因为儿童的心理需要无法得到满足而导致。

我们知道亲子之间存在着一种依恋,孩子会依恋一直照顾他的人,通常这个依恋对象是妈妈。孩子对父母的依恋,能保护他们不受外界环境中有害因素的影响,比如孩子对妈妈的依恋,使他不会因独自一人而磕破弄破;也能在害怕时,从妈妈那儿找到安全感。但是,由于父母平时工作繁忙,孩子无法从他们那里找到安全感,得到依恋。于是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会转移注意力,既然不能时时刻刻恋“人”,那只能转而求其次,即“恋物”。因此,有专家认为:当孩子在需要妈妈而得不到满足时,把某些物品作为妈妈的象征或替代品,从中获得安慰。

“恋物”本身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消极影响,而“恋物”的源头——安全感的缺失才是父母必须时刻关注的。当孩子突然对一件物品产生了特别的兴趣,甚至须臾不可分离,这时父母应注意两个方面:

(1)要把对孩子“恋物”的烦恼转化为生活的乐趣,并以此为亲近了解孩子的契机,让孩子与家庭成员之间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

(2)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寻找安全感缺失的原因,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

对孩子的恋物情结,家长显得很着急。有的家长坚决不让孩子把这些东西带到幼儿园,觉得让孩子哭两天说不定就好了。不要采取这样绝对的措施。一般成人看不起眼的东西,却常常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舒适感,还会有效缓解他们离开父母、在陌生环境中的紧张焦虑情绪。

一旦孩子开始长期对一件物品爱不释手、形影不离时,父母需要给予一定的重视,但不要大惊小怪,要仔细分析情况,比如这种癖好对他平时的生活、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性格的健康发展有没有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没有不良影响,不必太担忧。这不一定是病态的,他们恋物的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逝,有的只是需要长一点时间。对有此倾向的孩子,家长要增加感情投入,除了用亲情沟通外,还可以多准备几个“迁移载体”。

一般来说,小孩的注意力和兴趣是不大稳定的,很容易转移,只要循循善诱,完全可以纠正。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类似的物件,丰富孩子玩耍的对象,扩展孩子的视野,诱导孩子把注意力和兴趣对象朝着更广泛的方向发展。孩子特别喜欢的东西如果不是有害的,一般不要采取粗暴的态度和强制的方式强迫他放弃这个东西,因为那样会给孩子一种“暗示”,促使其和家长“较劲”,结果适得其反。

信号5:不敢迈出的脚——鼓励孩子建立自信

经常看到孩子胆怯不自信,怕事情做不好,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会出现迈出的“脚”又缩回来的情况。所以,鼓励孩子建立自信就显得尤为重要。自信心是孩子积极主动参加一切活动的内动力,良好的自信心也是孩子能够顺利完成活动,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有力保障。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自信的,珍视自己所具有的才能。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能为他将来学习、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他将来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成功,扫除障碍。父母需要给孩子加油助威,还需要对孩子进行引导。

1.称赞孩子的努力,庆祝孩子获得的成功

我的一位朋友说:“我女儿2岁半了,她学会做某件事情,表现得好,我都会和孩子一起办个“女孩的夜晚”来一起庆祝她取得的成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然后我们一起看有趣的电影。女儿非常喜欢这样的晚上——我和孩子这样在一起就变得更亲密了,而且我也分享了孩子所取得的成绩。”

2.从运动中获得源源不断的能量

我同事的儿子小强8岁的时候参加了学校的游泳队。游泳队的竞争常常很激烈,但是,同事只希望孩子能够提高游泳技巧,享受运动的快乐,而不是能不能赢得比赛。如果孩子得了第二或者第三名,同事也会为他感到自豪。小强从来没得过第一名,但是只要孩子努力了,同事就称赞他,小强就在这种充实而快乐的气氛中轻装前行。

3.以艺术家的方式教育孩子

一天,女儿玥玥哭着跑回家。原来小家伙和一个朋友一起画画,朋友说女儿树木画得不对。我和孩子一起坐下来,然后我告诉她,艺术家是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的,也正是因为如此,艺术家的作品才会与众不同。我告诉孩子,她认为树是这样的所以才这样画,而且她画的树很漂亮。现在,女儿喜欢上画画了。对自己的作品更加自信,小家伙在生活中作其他选择和决定的时候也变得更加自信。

为了让儿童从小就摆脱自卑感,家长需要从小就对孩子进行“鼓励式教育”。在我国,家长往往从小就教孩子谦虚是一种美德,但这种教育的一个负面效应就是让人不自信,导致人在表达自己时不够勇敢、害怕被孤立,一旦与人意见不合或没有知己,就容易感到孤独。

因此建议家长一定要对孩子进行鼓励式教育,经常对孩子说“你是最棒的”在孩子的成长期,他需要被肯定的信号所围绕:微笑、鼓励的手势和语言。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从小建立自信。

信号6:大声尖叫——给孩子一个倾诉的平台

不少父母为了孩子爱尖叫的习惯头疼不已。有时,安静的家里,突然传来孩子的一声尖叫,父母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急忙地跑过去一看,孩子仍自得其乐地玩着玩具,安然无恙,弄的父母哭笑不得。也许,一次两次还没什么,但次数一多,父母不仅为这些噪音感到心烦,也不免有些担心:孩子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孩子尖叫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有的情况下是很正常的,根本不需要担心;有的情况下是有些问题的,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或者是需要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大多数孩子尖叫是因为他们需要一个倾诉的平台。

孩子和大人一样,不但需要赏识和理解,还需要可以倾诉的对象。倾听是理解的方法之一。成长中的孩子由于思想不成熟,常常会出现违背正常逻辑的思维,家长应该帮助他们,但是要注意不能用喋喋不休的方式对他们讲话,否则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由于工作忙、家务多,经常会不理解孩子的心声,常常对孩子的诉说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孩子也会有不顺心的事,也有感到委屈的时候。如果家长能仔细聆听孩子的倾诉,并能正确地疏导,让孩子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去做,这种做法对促进孩子的成熟是非常有帮助的。赏识孩子,有时候要用爱的耳朵去倾听,从而理解孩子的心声。所以,家长最好每天拿出点时间,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这是一个赏识和理解孩子的好方法。

一个孩子有段时间上学总迟到,老师为此找孩子的母亲谈话。母亲知道后,并没有打骂孩子,而是在临睡前问儿子:“告诉我,为什么你那么早出去,上学却总迟到?”孩子先是愣了愣,见母亲没有责怪的意思,就说:“我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母亲听后笑了。第二天一早,母亲跟儿子一起去河边看日出。面对眼前的景色,她感慨万分:“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儿子没有迟到。放学回家,儿子发现书桌上放着一块精致的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的机会,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从此,这个孩子再也没有迟到过。

看完这个故事,我不禁被那位懂得爱的母亲所打动。她没有粗暴地责问,没有无情地惩罚,而是选择了倾听。倾听之中,融入了对孩子的赏识、宽容、耐心和激励,给孩子创造了幸福、温暖的成长环境。

试想,如果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后,不问青红皂白地将孩子打骂一顿,结果会是怎样呢?孩子那颗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欣赏美的纯洁心灵可能就从此消失了。

每天都要留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们倾诉,而这时,父母要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那么,怎样倾听孩子的诉说,让孩子找到发泄的渠道呢?

父母或老师在听到孩子倾诉后的反应对保护孩子十分重要。首先,家长不要恐慌或做出过度反应。如果成年人表现出特别震惊、鄙视或其他消极反应时,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利的,这将给孩子的心灵带来进一步的创伤。若大人一听就暴跳如雷,马上斥责甚至打骂他们就如雪上加霜,也使大人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丧失了,更会使孩子的话半截打住,拒绝提供更多信息。正确的做法是:

1.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

有时候,孩子要讲的话题也许是大人非常不感兴趣的,当孩子讲起校门口的小摊儿,讲起同桌的口头禅或者是最近看的动画片的时候,即使家长对这样的话题不感兴趣,也最好静静地看着孩子,认真地去倾听孩子的话。因为这对孩子来说正是他倾诉的机会,如果打断孩子的倾诉或显得不耐烦,就会打消孩子倾诉的积极性。

2.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与孩子交流

比如,在饭桌上,散步的时候,旅途中,选择比较轻松的环境与孩子交流,交流的话题可以是多样性的。不要一味地跟孩子谈学习成绩,因为这样会打消孩子表达的欲望。

3.鼓励孩子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孩子说话的时候要表现出好奇、兴趣和热情,可以用眼神、手势、抚摸等方法,营造一个宽松的气氛。

信号7:异食癖——经常咀嚼吞食异物

我们园里的小朋友欣欣的妈妈说,欣欣从小与父母分住,由奶奶带大,4岁时,他们发现欣欣长期不自主地拔自己的头发咬,却不吃,但家长并没有引起注意,大约两年后此现象逐渐消失。但就在这个现象消失后不久,孩子说腹痛,他们才急忙带她到医院就诊。

欣欣的这种病叫“异食癖”,也叫“嗜异症”。这是孩子在摄食过程中逐渐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嗜好,对通常不应取食的异物进行难以控制的咀嚼与吞食,如吃自己的鼻涕痂、纸、破布、树叶、毛发、煤渣、墙皮等,甚至达到不可遏制的地步。吞食的异物不同,造成的后果也不一样,如吞食污物可引发肠寄生虫病;大量吞食灰土、泥沙可造成铅中毒;吞食不能被机体消化的东西如头发、布头还可能造成异物团块,形成肠梗阻。

异食癖多发生于孩子2~5岁时,一般孩子只是常常咬玩具、衣襟、书本,啃指甲等,但极少吞食。产生吞食并形成习惯后,即形成异食癖。如不让吞食异物,孩子就会情绪忧郁,焦躁不安。致病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由于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尤多见于脑与植物神经发育不全者。

(2)某些儿童患有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钩虫等寄生虫寄生于肠道,引起感染等一系列症状。如蛔虫分泌的毒素直接刺激肠管,或钩虫寄生引起贫血,也会有喜食泥土、生米、煤渣等异食癖现象。

(3)某些儿童患有贫血,特别是缺铁性贫血由于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贫血时血液中含氧量减少,而呈低氧血症,从而引起组织和器官功能的减退,也可以引起异食癖。

(4)部分儿童的体内缺乏锌,锌是一种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含量甚少,但它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锌参与体内很多种酶的代谢活动,如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的分裂、生长及再生,味觉的形成。缺锌可引起很多器官和组织的生理功能异常。如厌食症、异食癖、生长发育迟缓、伤口不愈、味觉嗅觉及视觉减退、反复感染、口腔溃疡、痤疮等。经血、发化验检查可确诊。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有人研究发现,有些儿童对食品需要的满足与否不是以是否吃饱为标准,而是以嘴的运动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来衡量。患儿较多受到家庭破裂、父母分离、缺少情感关怀、受虐待、缺乏伙伴等心因性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医生认为,异食癖主要由心理因素引起。

如果说嗜异现象是一种心理失常的强迫行为,那么往往与父母疏忽对孩子的照料或环境不正常有关。刚开始时,孩子可能因为缺乏照顾,擅自拿取异物吃,日久成为习惯,变成不易解除的条件反射。因此,发现孩子有嗜异现象时,父母要多给孩子些关心,切忌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的异常表现,更不要对孩子施以责罚,甚至捆缚孩子的手足,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改掉嗜异习惯,反而会使他暗中偷吃不洁之物,后果更严重。

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经常注意孩子身心健康所需的基本条件,如提供全面营养,教会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同时,还要注意精神食粮的供给,每天下班后,要有足够的时间和孩子亲昵、玩耍,以满足他情感及心理上的要求,避免孩子向不正常的方面去寻求刺激和安慰。对年龄较大的孩子可进行心理疏导,调整家庭环境及进行行为矫正治疗。严重者要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并服用适量改善情绪的药物。

信号8:躲避检查——小男孩的“阉割忧虑”

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对自己的身体拥有强烈的好奇心。表现为观察自己与父母或其他小朋友的身体的区别,并对父母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当他们在把玩自己的生殖器时,总会遭到成人们严肃的批评和呵责,如此就导致了阉割情结的产生。佐佐3岁半的时候,用手摸他的阴茎,他妈妈就威胁他:“如果你那样做,我把你送到医生那割掉你的小东西,到时看你用什么来撒尿?”佐佐说:“用我的屁股”。

尽管在这时佐佐回答的时候没有任何罪恶感,但却证明了佐佐获得了“阉割情结”。下面还有一个同样的案例。

同事的孩子嘟嘟5岁了,在妈妈的带领下,又蹦又跳地来到诊疗室。妈妈带他来这里,是想让医生检查一下,嘟嘟的“小鸡鸡”是否有问题。但没想到,医生刚想脱下嘟嘟的裤子,刚才还活蹦乱跳的他,竟然一边大喊大叫起来,一边用手紧紧捂住自己的“私处”,生怕被医生看见。这时,任由妈妈不停地解释、劝说,甚至用他最爱吃的巧克力哄骗,仍然无济于事。最终,妈妈不得不采取了强制手段让医生完成了检查。

一般,小男孩在生长发育早期,尤其是3~5岁,他们或多或少在思想上有一种担心和害怕,唯恐失去“小鸡鸡”,儿童心理学称这种现象为“阉割忧虑”。这是种特殊的,并与年龄有关的不健康心理。究其原因,有些是男孩在与女孩对比后产生的,但更多的则是由于孩子受父母威吓而造成的。

我们要清楚孩子总会有任性、哭闹或不听话的时候,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听话,经常用“不听话就把你的小鸡鸡割掉”“再哭,大灰狼会来咬掉你的小鸡鸡”,甚至有少数父母用“把小鸡鸡割掉换可乐”等话来逗引孩子。殊不知这类恐吓、玩笑话,虽然能获得暂时的效果,但父母却绝对想不到,就是这些看似无碍的言语,给他们留下了不健康的心理隐患。

“阉割忧虑”的心理障碍如不能及时克服,会使孩子对涉及“小鸡鸡”乃至生殖器的话题、事物产生退缩,他们不能正确面对这一类事物,进而引发进一步的心理障碍,甚至影响他们身体的生长发育。

倘若小男孩对自己的“小鸡鸡”表现出明显的担心、忧虑,甚至出现不许他人脱自己的裤子、不愿在别人面前脱衣服、不许别人碰甚至看自己的“小鸡鸡”等“阉割忧虑”心理障碍的表现,家长千万不可不当一回事,一笑了之,应该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疏导的方式可用简单浅显的道理进行教育,并用小游戏、画册等有趣的高兴的事情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告诉孩子“小鸡鸡”是天生的,是不会丢掉的。

同时在幼儿园里,应让孩子与小伙伴们尽情地玩耍,在家里则要去除不科学的教育方式,不要用“割掉小鸡鸡”之类的语言来吓唬孩子。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阉割忧虑”的阴影就可以抹去,孩子的忧虑和不安也会消除。

同类推荐
  • 培养高情商高智商高财商的孩子

    培养高情商高智商高财商的孩子

    本书是一套家庭教育类图书,它是从多个角度全方位打造教育新理念,为广大父母排忧解难,以中外历史上的优秀家庭教育实例来引导读者,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
  • 培养孩子成功个性的66种方法

    培养孩子成功个性的66种方法

    本书由小故事入手,将富有哲理的故事与睿智的理论结合,向父母们翔实地诠释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将形成的种种良好个性及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变不良个性以及培养成功个性的最有效的方法,从而帮助父母引导孩子,锻造优秀的自我,由平凡走向卓越人生。
  • 这样培养孩子最有竞争力

    这样培养孩子最有竞争力

    作者精心挑选自己工作、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40多个案例,以轻松智慧的语言道出现代家庭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帮助家长在轻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书中有丰富的案例,又有深入的思考,是一本有思想、有智慧、颇具指导性的实证类家教读本。
  • 花季女孩儿阳光成长必读

    花季女孩儿阳光成长必读

    青春期是女孩一生中最重要的时间段,花季一般的青春让人向往。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你的生理会迅速发育,心理世界也会逐渐成熟起来,大致的世界观、人生观开始形成,同时又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思考和困惑。青春期的你经历了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环境改变,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对各方面知识的求知欲也越来越强。女孩子天生的细心和敏感让你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容易注意到这些变化。你对自己身体出现的种种变化感到焦虑,对异性同学感到害羞和好奇,对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无措和渴望,你有很多问题想去了解又羞于去请教别人。而这本书就是教你怎么处理这些疑虑和困惑的,帮助你从一个懵懂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位成熟的大姑娘。
  • 玩出宝宝高智商

    玩出宝宝高智商

    “玩出好宝宝”丛书,涵盖了当今家长最关心的五大话题:培养听话的宝宝、培养宝宝健康成长、培养宝宝高智商、培养宝宝高情商、培养宝宝社交能力。丛书针对宝宝爱玩的天性,在游戏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宝宝的各种能力,寓教于乐,让宝宝在玩乐中学习并提高,健康快乐地成长。
热门推荐
  • 我的闺蜜校花

    我的闺蜜校花

    一个长相还算可以的男孩,在刚读初一的时候就有一位美女要他做闺蜜,之后又得高人相助,浑身被改造。成了世界霸主······
  • 温柔少东霸道爱

    温柔少东霸道爱

    他,柳子夏,温文尔雅,乃是拥有二十几家分号的用来商号的东家,她,采香行,妩媚风情,却是嗜饮人血的冥幽宫的宫主,他们幼时相识,霸道的她要做他的姐姐,七年前,他中毒,她却离他而去,七年后,一块红玉的出现使二人再入纠葛。当一切明了时,一场风波,二人却又卷入另一场纷争,一夜悲白发。恨入愁肠。夕阳斜倚云端,无视这尘世间擦身而过。烟云望断,浮云聚散,莫怨失约花前,黄昏已去,孤影徘徊,不忘梦中轻诺,叹缘分如纸薄,只问一声:谁,来承担这错。
  • 战族传说系列(十)

    战族传说系列(十)

    他竟直呼贾政之名,显然可见贾政在风宫之人面前已是曲颜卑膝。对于穆豆的直呼其名,贾政根本毫不在意,他在白辰要见关东之时,就将求生的希望寄托于穆豆等三人身上,所以毫不犹豫地将白辰引到了这里……
  • 从前有一个情感论坛

    从前有一个情感论坛

    从前有一个情感论坛,里面常驻一群奇葩。论坛体,含BG/BL/GL,一个故事一对CP。
  • 入骨相思知不知:醉倒在中国古代的情诗里

    入骨相思知不知:醉倒在中国古代的情诗里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以诗为食粮果腹,以诗为空气呼吸,以诗下酒,以诗会友,以诗传情,最后以诗殒命,以诗殉葬。作者以文字传递一种温柔的、唯美的、无际涯的细微知觉。深信:每个人内心的曲折宛转,如若不断,终会触及那些遥远的相同的灵魂深处。
  • 乱世之为我狂傲

    乱世之为我狂傲

    战!战!战!以杀止杀以战养战神耶魔耶人耶人界的奇异少年,坎坷的复仇之路,隐秘的身世,魔功的来历,傲人的修为,杀戮与战火,铁血与柔情,妩媚与杀机。神、人、魔、三族并出,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遁去其一,茫茫世人都在争夺那一线生机,乱世将出,乱战将起,人魔神皆是一念之间,看那奇异少年如何找到最终的身世之谜,平了那心中复仇之念,颠覆了那迷乱的世间。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功成白骨枯,手执杀人剑。为这纷乱的世间杀出一道属于自己的狂傲之旅。
  • 剑舞九重

    剑舞九重

    大喜之日,惨遭悔婚,苦逼少年励志修仙,谁知路途坎坷,入门不到一个月就被灭了满门,一次好心竟然被坑了,荒野沙漠,吃草饮露……弹指一瞬间,浊酒对皓月,一剑斩妖魔,大笑吃念贪,坐拥于苍穹,快意断恩仇,逍遥九重天!
  • 压寨夫人有脾气

    压寨夫人有脾气

    半路被人被劫来当压寨夫人,完全不给后路,再说寨主大人高傲冷艳,心狠手辣,长的就一脸性冷淡,特别让她受不了的是他嘴毒!真是一说话跌三观,刀刀插心口,没朋友!他们都认为和对方呆在一起就是折磨,若分离的那刻,会觉得是解脱?殊不知一种情感在萌生,蔓延,扎根,到了真分离的那时才知道这才是折磨。其实早已习惯身边有那个她/他陪自己打情骂俏。
  • 霸道总裁妖孽妻

    霸道总裁妖孽妻

    她活泼可爱却不天真,他成熟稳重又腹黑,当活泼可爱的小公主遇上职场的腹黑总裁时,两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她不天真,工作时她是一个认真力求完美的女强人,一脱离工作则完全变成生活白痴,做黑暗料理、水淹厨房都是小事,一不小心顺便炸了厨房,也不是大事,有他,万事没意外,绝对搞定。“不会厨艺没关系,我煮给你吃,你只要开开心心的就好。“某腹黑这样说,”你只要答应做我的女朋友就好。”“好。”没意外的,某小白就这样拜倒在了腹黑男的厨艺下,但是腹黑总裁真的有那么容易就虏获小女友娇妻吗?请好好观看《霸道总裁妖孽妻》
  •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大全集)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大全集)

    “穷养儿子富养女”是中国家庭几千年来的育儿传统,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人生智慧,其道理可以很容易地从中国传统上男孩和女孩将来要在社会上承担的角色来解释。现代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研究也表明,男孩和女孩天生就是不同的,在教育上必须区别对待,而“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教育方法正契合了男孩与女孩的先天差异,有利于他们的后天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