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经常迟到会让老师非常恼火。在评比班级的纪律时,这个项目往往最刺眼,每天都无所遁形。学生如果经常迟到,老师就会有很大的压力,在处理这种事时头脑就会不太冷静:容易发火,容易对学生进行体罚,容易让学生叫家长,容易把矛盾激化。迟到这事本不太大,可是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教师可能会把这事看得很重。
由于教师把经常性迟到看得很重,所以常常会孤立地对待迟到现象。他们往往不是从学生的整体精神状态来看待迟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是出了问题临时应付,不寻求根本解决的方法,又急功近利,这样肯定会失败,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要知道学生为什么会经常迟到,然后再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常见原因可以分为下列几种:
(1)对教师恐惧,对学校恐惧。
对这种学生来说,迟到不是主要问题,根本原因是他们不想来学校,但在家长的催逼下又不得不来,心里非常反感,所以尽量推迟上学的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学校少待一会儿。
有些学生虽然上课迟到了,但是坐在教室里还能用心学习,最起码在课下会玩得高高兴兴。而这种情况的学生就不同了,他们每天都提不起精神来,高兴的时候很少,临下课时精神头最高。
他们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有的可能是对教师心存恐惧。这种学生一见老师就惊恐,赶忙躲起来,他们可能经常被老师批评,基本没被老师表扬过,也可能曾经被某个老师伤害得不轻,因此对老师心存恐惧。如果我们发现某个经常迟到的学生和同学在一起时有说有笑,可是一看见老师就蔫了,那就说明他是这种学生。只要老师和他搞好关系,就能使这种孩子的迟到问题得到解决。如果他觉得有一个老师从心里关心他、喜欢他,能发现他的长处,他可能对上学就不再恐惧了,因而就会很少迟到了。
有的可能是对学校心存恐惧。也许是,一来学校就会碰到让他特别害怕的人或事情。可能是因为在学校总是被人欺负,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被同学戏弄、孤立等,还可能是按时到校时会有高年级的学生跟他要钱,他也不敢告诉家长、老师,为了避开麻烦,只能迟到了。当这种孩子被批评时,他一般是沉默不语、不加申辩,可能是他有话不敢说,或者无话可说。如果碰到这种情况的话,教师要尽量耐心地向他询问原因,而不要粗暴地加以指责。教师可以告诉他:“我相信,你迟到一定有难言之隐,你也是不愿意迟到的。如果你把原因告诉我的话,我会尽量帮你解决问题的。如果你总是迟到,而又不让我知道原因,那么你就会受到处分的,那样做就不太值得了吧?”
很多老师在处理学生迟到的问题时,常常愤愤不平,告诉学生迟到怎么怎么不好,不迟到怎么怎么好。这些话说了也是白说,实际上,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将学生迟到的真正原因找出来,只有解决了学生的具体问题,才能杜绝迟到的现象。
(2)家长的纵容使迟到成为习惯。
有些学生已经养成了迟到的习惯。在上幼儿园时他们就总是迟到。稍微有点身体不适,家长就不让他们去上课了。旷课都不当回事,迟到就更不在乎了。每天按时上幼儿园可以初步培养孩子的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可以为孩子未来正式上学做好准备,而家长却把这些都不放在心上。他们只知溺爱孩子,目光短浅,观念滞后,这样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极为不利。拿幼儿园和家相比,孩子当然更愿意在家了,家长不上心,孩子自然就赖在家里了,时间长了,就不在乎迟到了。有些小学生甚至中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一点也不放在心上,被老师批评时还一脸无辜,一般就是这种孩子。平常他们经常迟到,认为迟到很正常,觉得因此被批评是很不可思议的,家长总是一再纵容他们,他们迟到时,家长既不着急,也不生气。这种家长后来也不得不转变态度。等孩子上小学时,学校对纪律要求严格了,迟到几次后家长就能接到教师打来的电话,如果再迟到的话,学生就要因违反纪律而被处分了。家长这时终于沉不住气了,态度大变,每天唠叨、催逼,甚至对孩子拳脚相加。家长转变肯定挺快,因为毕竟是成年人嘛,孩子已经懒散惯了,哪能转变那么快呢?因此孩子心中就会产生对家长的不满、反抗情绪,从而使亲子战争开始萌芽。孩子变成这样,家长责无旁贷,需要认真反思反思。如果以前让孩子养成按时上幼儿园的习惯,现在就不会上学总迟到了。所以说,现在有些中小学生天天迟到,老师不得不天天给家长打电话,这种现象其实是家长自己造成的。
也有些孩子起初还挺守纪律的,上幼儿园时从不迟到。突然得病了,因为要养病在家待了一段时间,家长体贴备至,孩子觉得在家养病也挺好的,痊愈后,家长总是心疼孩子,于是孩子去不去上学、迟到不迟到都觉得无所谓,孩子也挺可怜嘛。因此,孩子也就越来越懒散,倚病卖病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些恶果都是由于家长“心软”造成的。
因此,碰到有学生经常迟到时,教师不要立刻就加以指责,应该先把他的“迟到史”了解清楚,他这样老爱迟到始于何时,那时候孩子的家长是什么态度。如果孩子的习惯性迟到确实缘于家长的纵容,那么把家长请来就在所难免了,要给家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使他们了解自己错在何处,从而使孩子以后不再迟到。注意,家里要是有隔辈人(爷爷、奶奶、老爷、姥姥)的话,只把父母的工作做好还不够,要使所有家长都意见一致才行。但在具体行动时,要告诉家长不要着急,要坚信这个问题一定能解决。当孩子稍微有点身体不舒服时,别太在意,如果不太影响上课的话,家长们最好是让孩子去上学。这时最好请一位家长陪送孩子去上学,但这位家长要试着逐渐撤出来,从而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因为迟到而教训孩子时,只要不采用过火的做法,家长最好保持沉默。教师也别太着急,要想使一种新的习惯得以养成,一般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而要想使一种旧习惯得以克服,可能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了。由于学校评比而变得焦虑的教师,如果对家长、学生过分施压,奢望学生迟到的现象一下子得到改观,可能会事与愿违,甚至会引发冲突。
(3)因为家长过多包办而导致学生习惯性迟到。
也有一些学生,其迟到的原因既不是对于学校心存恐惧、对于教师心存恐惧,也不是由家长的纵容而导致的习惯性迟到。家长可能从不纵容他们,并且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一直因为迟到、旷课问题而与孩子打“持久战”。打骂、赏罚都用过了,道理还是说不通,家长实在没办法了,可是孩子依然经常迟到。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要看是谁在扯后腿。父亲挺严厉,母亲却护着孩子;父母都要求挺严的,隔辈人却总给孩子说好话,缺乏凝聚力,这样的话,要求再严格也无济于事。孩子觉得有替他撑腰的,就会懒懒散散的。情况如果是这样的话,家长们要先达成共识,然后再想对策。
其次,可能是家长会大包大揽。有很多家长从早上叫孩子起床,亲自将衣服穿在孩子身上,把孩子拉进厕所里,甚至刷牙洗脸都帮孩子做,孩子基本上什么都不用做。在家长如此的包办之下,即使你说话再严厉,他都拖拖拉拉的,因为他底气足蔼—反正我没有你那么着急,反正这都是你要做的事情,反正我的一切你得替我做好。有的孩子在这方面的经验相当丰富,他知道什么时候可以不理会,什么时候就不得不起床了,我妈真急了,这些都是他从母亲喊他起床的声调中准确判断出来的。起床上学原本是孩子应该做的,却变成了“给妈妈起床,给妈妈上学”,主动竟然成为了被动。一般来说,人们都会用心地去做自己的事情,对别人的事情就会一再敷衍,因此,孩子迟到也就情有可原了。这种孩子在迟到时也会后悔、害怕、不知所措,但是他们不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会埋怨家长:“就赖您!干吗不早点叫我?”而被这种孩子数落的家长,居然不加申辩,默认了。如果孩子迟到让家长负责的话,那么迟到的现象就无法从根本上杜绝。
教师需要对这种家长加以指导。要让他们知道,家长可以在孩子起床上学前帮一些忙,但不要过多包办,不要替孩子承担责任,因为迟到不迟到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比如早晨把孩子叫起来,就不一定要家长亲力亲为,可以让闹钟叫,可以让手机叫,家长为啥要叫呢?难道孩子在将来成为大学生时,家长也要每天准时把孩子叫起来吗?难道孩子以后参加工作了,家长还要每天把孩子叫起来吗?如果这些事情家长在将来都不能做到的话,那现在就不要把孩子惯出毛病来,从而为以后去去烦恼,减轻痛苦。“我现在每天叫他他还迟到呢,要是不叫,不是更要迟到吗?”有的家长可能会这么说,但结果可能会出乎意料。如果家长把事情和孩子讲明白,让孩子来打理自己的事情,也许他可能会有进步。还可以用另一个办法,家长可以故意装作疲倦状或懒惰的样子,和孩子“互换位置”,那意思也就是说,早晨我也起不来,我是弱者,我也需要照顾,你早晨来叫我起床,可以吗?这种方法对有的孩子而言是比较管用的。但要注意,倘若孩子怎么都不愿起床,家长一定不要唠叨,即便提醒也不要超过三次,然后自己收拾利索上班去,不要过多地管他,你管他越多他的毛病就会越多。除此之外,也不要总是对孩子说“爱迟到”这样的话,因为这样说多了,孩子有可能会认定自己是一个爱迟到的人,而这种角色认定会强化孩子的迟到现象。
总而言之,要解决学生经常迟到的问题,还需要家长的帮助,教师必须学会指导家长,给他提出适当的建议,这样才能借得家长的“东风”。倘若一味埋怨家长,问题是没法解决的,因为家长也不愿意孩子迟到,他只是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又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
十、巧用多媒体
十、巧用多媒体
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已成为具有辅助性的教学手段,同时它还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也越来越普遍。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应该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让其真正发挥多媒体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