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24000000007

第7章 长久保持你的低调姿态

人生最优雅的处世态度便是时刻保持低调。因为低调代表着豁达,代表着成熟和理性,它是与含蓄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乃是人类个性中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之一。

无论输赢,都要保持低调,低调是做人的最佳姿态。人生在世,就要长久保持这种低调的处世态度。

第一节低调并非淡泊,有梦方能有所成就

我们强调低调做人,绝不是低标准做人。低调不是弃世厌俗,更非毫无目标,无为而为。大凡掌握低调做人真谛的大师,往往拥有着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且从小就心存高远的梦想,矢志不渝,能在低调中取得非凡成就。

低调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境界。低调不是低眉顺眼,碌碌无为,也并非随遇而安,不思进取,而是一种心怀高远的梦想,却甘愿处低的修养。低调是一种耐得住低就,才可以厚积薄发,达到人生、事业最高点的冲力;拥有处低瞻高的胸襟,才可以更好地展现登高望远的风度与气魄。

关于低调做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的立身之本,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能够以较低的姿态来立身处世,始终把自己的起点放在较低的位置,然后以此为基点向高目标迈进。

当被势态所迫而非自愿处身低处时,更不能因此堕落失志,不知进取。做好应该做的事,处低却心存高远,才是低调做人的境界。

李氏家族乃书香世家,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秉承家训,走的是治学执教之路。他学识渊博,教学有方,深得上司的赏识及当地群众的好评,在乡邻四野颇受尊重。李嘉诚来到人世时,世界已不太平。尽管此时北伐已取得辉煌的胜利,但中国依旧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李云经心底也不时泛起忧国忧民之感,他对儿子的最大期望就是学有所成,报效国家和家乡。

李嘉诚不负父亲厚望,他聪颖好学, 3岁就能咏《三字经》《千家诗》。咏诗诵文,是李嘉诚童稚时代的最佳娱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李嘉诚正是在这些启蒙读物中,最早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从儿时起,深厚的家学培养了李嘉诚许多优秀品德。不可否认,这些优秀品德对他后来的发展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父亲的重义轻利、安贫乐道、热衷于教育事业、视教育为强国利民之本,使李嘉诚深受熏陶。他的一言一行皆按父亲的要求去做,更重要的是他酷爱读书、很有上进心,深得李云经的喜爱。

那时候,李嘉诚的童年梦想是像父亲一样,做一名桃李满天下、博学多识的教师。

年少的他,将父亲奉为自己的楷模。他梦想着自己能够拥有父亲那样广博的学识,也像父亲那样受人尊敬。因而,他读书非常刻苦自觉,经常在书房里点煤油灯读书,常常深夜都不睡觉。

待父亲回家来,他便缠着父亲给他讲解不懂的诗文、历史、人文故事等。

李嘉诚读书的悟性与勤勉,深得父亲的嘉许。伴随小李嘉诚的成长,父亲时常向他讲起日本侵占东三省的暴行。随着父亲娓娓的话语和忧郁的神色,李嘉诚仿佛看到忧国忧民的屈原,仰天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壮怀激烈的岳飞,仰天长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位卑不敢忘忧国的杜甫,在寒冷的秋夜,对着自家的破茅屋,高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少年时代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为李嘉诚后来的发展与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后来虽然没能遵循儿时的志向,走求学治学之路,但小时候所受国学家传的熏陶,却培育了李嘉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志向。在家中的藏书阁中,少年李嘉诚就暗暗发誓要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他常问自己:“你要成为一只苍鹰与天比高,还是要做一条长河为大地抒怀?”

在以后的岁月中,李嘉诚虽历经坎坷,饱尝贫穷之苦,但他自强不息、不甘沉沦的精神,可以说完全得益于他早年立下的远大理想。而他成功后能够做到不骄不躁、谦逊恭俭、乐善好施、为人低调,都与他少年时期立下的志愿和梦想息息相关。有梦才会有梦想,有梦想才会有希望,有希望才会有奋斗的力量,有奋斗的力量才会有远方明亮的曙光。

“最贫穷的人并不是身无分文,而是毫无梦想。”

因此,在人的一生中,立志是最重要的,这等于为自己定下了一个前进的方向。如果没有方向,走哪算哪,很难到达理想境界,而且立志宜高远,这样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自尊自爱,即使身处贫贱也不会自轻自贱,而力求改善不利处境,以获得受人承认的成就和受人尊重的地位。如此有意识地、持之不懈地努力,怎么会没有作为呢?

第二节在人屋檐下,该低头时就低头

社会是个群体,由众人构成,一个人不可能干好所有的事情,也不可能永远都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当身在屋檐下的时候,当遭遇困境的时候,不妨弯弯腰,降低一下姿态,低调一些,兴许就会发现,更多机会就在眼前。

龙困浅滩,暂时放下身段;虎落平川,姑且降低姿态。身处困境能低头,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勇气。不拘于一时的荣辱,最终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步入社会,就无可避免地会遇到大大小小的事情,碰到许许多多的人,无论是高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家资亿万还是一贫如洗,都可能会有身处困境、一筹莫展的时候,而始终保持较低的姿态,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可,也能少走很多弯路。

传说中的藏宝库总是会设置一个很低的门,人们进去时,若昂首挺胸肯定要碰壁,而弯一下腰,低一下头,就能很轻松地走进去。这是一个流传了很久的故事,对于世俗中的每一个人来说,要想在社会这个大藏宝库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财富,就必须要学一些做人的学问。

每一个人都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都想获得成功。也许你知识渊博、文采斐然,或者出口成章、聪敏过人,但在现实中,很多时候,我们都可能是心想事难成,经常处于一种人微言轻的尴尬境遇。在这样的情况下,弯一下腰,低一下头,降低自己的姿态,说谦卑的话、低就的话、礼貌的话或许就可以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

少年李嘉诚因家境贫寒,难以为继,不得已放下学业走入社会,但往往祸福难测,在不幸中却包含着有助他成长和成功的幸运。

1943年父亲病逝后,母亲含辛茹苦地操持着这个家。李嘉诚是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年幼的弟弟和一个妹妹。于是,刚刚料理完父亲的后事,李嘉诚就开始外出找工作。

终于,李嘉诚在一个茶楼找到一份跑堂的工作。茶楼其实也是一个大社会的缩影,三教九流,各种人都有,尤其是生意人居多,李嘉诚感到十分新鲜。

他每天极其勤奋地工作,并且发挥记忆力好的天赋,将常来的客人姓名、习惯、爱好、喝茶品种、财富特征摸了个一清二楚。只要客人一落座,不用开口,他就将茶点送上。同时,还会根据对方的生意类别问候一番。如果是做绸缎生意的,他就问:“近来绸缎生意可好?”如果是做水果生意的,他也会问:“鲜货生意又赚了不少吧?”从业不久,李嘉诚就学会了察言观色的本领,而每天在茶楼里 15个小时,又练就了他的意志与耐力。于是,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受顾客喜欢的小伙计。老板很高兴,多次给他加薪。在茶楼里,他度过了人生当中最艰辛的一年。靠茶楼里赚来的钱,李嘉诚解决了全家人的温饱问题。

虽然在艰辛中李嘉诚靠着自己的勤奋安然度过了人生最困难的日子,但他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跑堂,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也饱受到这个社会诸多不平之事,受过很多白眼和委屈,这一切令他早早地懂得了“在人屋檐下,不妨低低头”的道理。

从李嘉诚的经历中我们会发现,现在风光地站在人生金字塔顶端的这些人,也有过坎坷和屈辱,也有过落于弱势的尴尬,也曾遭遇过无奈时的低头和弯腰,只不过他们不甘于现状,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历经磨难、几经辛苦才走上成功的人生巅峰。如果硬是昂首挺胸不肯低头,也许永远都跨不过成功的门槛。相反如果能适时地弯弯腰,机会也许就在眼前。

在人生中,谁都难免身处矮檐下,看清处境,降低姿态,是勇气和智慧的表现。倘若拘于一时得失,与成功失之交臂,岂不是天大的遗憾?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究竟值与不值,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第三节低调不是懦弱低调的人,显得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这种感觉的背后,是放低姿态、赢得人心的处世之道,是睿智的表现。低调是以柔克刚、保全自己,而不是懦弱。商容是殷商时期的一位贵族,也是当时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老子曾拜他为师。在商容生命垂危的时候,老子来到他的床前,问道:“老师,您还有什么要教诲弟子吗?”商容说:“我的思想你已完全掌握了,现在我问你:人们经过自己的故乡时要下车步行,这是为什么?”老子回答:“这大概表示,人们没有忘记故乡水土的养育之恩吧。 ”商容又问道:“从高大葱翠的古树下走过时,人们总要低头恭谨而行,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老子回答:“也许是大家仰慕它顽强生命。 ”商容张开嘴让老子看,问道:“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大惑不解地说:“当然还在。 ”商容又问道:“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已全部掉光了。 ”商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老子,说:“你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吗?”老子沉思了一会儿,说:“刚强的容易过早衰亡,而柔弱的却能长存。”商容满意地笑了笑,对他这个杰出的学生说:“天下的道理,已全部包含其中了……”这就是柔弱克刚强的道理,其实,做人的最高境界也在于此:地低成海,人低成王。今日的低调,就是为了明天更好地抬头。

潘基文是第二位担任联合国秘书长的亚洲人。西方人认为他很低调,但他本人对此有着不同见解。他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是一名坚决果断的领导者,并告诫那些认为自己低调的人,真正低调的人,是不易被击败的。

潘基文的确是一个低调而勇敢的秘书长。2007年 3月 22日,低调访问伊拉克的潘基文,在巴格达同伊拉克总理马利基举行记者会时,会场附近发生了炮击事件。一枚迫击炮炮弹在离现场仅 50米的地方爆炸,所幸潘基文和联合国官员都没受伤,当时有人建议休会,但潘基文勇敢做出决定,会议照常进行。会后,潘基文并没有被这次恐怖事件所吓倒,反而去了以前在恐怖袭击中牺牲的联合国职员纪念碑前献花。

在外国人眼里,中国政府在联合国议事中常常保持沉默或弃权,其实,他们哪里知道,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智慧——低调。作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正是运用了这一传统智慧,在国际上不露锋芒。当然,低调不是懦弱,而是自保的一种策略。像潘基文那样,在别人的眼里他总是很低调,但在关键时刻他又展现出了自己刚强的一面。

第四节低调是大智若愚

老子说:人完全了解大道,却装得好像并不了解,才是最高明的;根本不了解大道,却自炫自耀,表现出好像已经完全了解一样,就是无知。真正的智者都明白,低调是大智若愚,因此他们善于隐匿自己的智慧之光,以“不知”示人。

一位在马路边乞讨的乞丐,围观和施舍的人每天络绎不绝。据说他是位傻子,人们每次施舍给他铜板,他却只要五角一枚的铜板,将一元的铜板追着去还给人家,时间久了,别人都觉得他傻得可爱,于是,很多人都拿出五角一枚和一元一枚的铜板逗他玩。他母亲知道了这件事,回家后问他,你怎么这么傻,外面的人都说你只要五角的铜板不要一元的,他回答说,如果我一开始就要了人家一元的铜板,还会有后来那么多人给我五角的铜板吗?他母亲听后恍然大悟。

乞丐的行为虽不是一种低调,但却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将“大智若愚”这一低调智慧运用得最好的,非刘备莫属。在刘备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家东南角的篱笆边,有一棵五丈高的桑树,遥望像把大伞,往来的人都对此树非凡的姿形感到奇怪,有人就说此地当出贵人。

一天,刘备与小伙伴在树下游戏时说:“将来我必定乘像这棵大树一样的羽葆盖车。 ”羽葆盖车是皇帝才能乘坐的,叔叔刘子敬听到刘备“大不敬”的话,严肃地告诫他说:“你这样胡说,难道要灭我们全家吗?做人要知道把自己的锋芒收敛起来,要做到大智若愚,这样才能保全自己,使自己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刘备觉得叔叔的话很有道理,就将“大智若愚”铭记在心。

成年后的刘备深沉老练,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乡里的少年都依附他。后来,刘备结交了关羽、张飞,在一点点地开创自己事业的过程中,刘备一直不忘大智若愚、低调做人。

下面的这个例子,虽已被大家所熟悉,但温故而知新,重读一下刘备与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对低调的智慧也许会有一种新的认识。刘备被吕布夺去徐州后,曾投奔曹操。曹操欣赏刘备的才华,便极力善待他。刘备非久居人下之人,投靠曹操,实属无奈之举。他深知,曹操虽然善待他,但对他并不信任,因此,便在住处后园种菜,以掩曹操的耳目,逃避可能遭受的迫害。关羽、张飞不能理解,问:“兄长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农之事,是为什么呢?”“这不是二位兄弟所能知道的。”刘备回答。一天,刘备正在后园浇菜,忽有曹操亲随来传“丞相相邀”,刘备心中顿时忐忑起来,暗想:“不知曹操又要耍什么花招。 ”

心中揣度着,刘备随来人到了丞相府。曹操笑着迎他至后园凉亭。亭中已设酒宴,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酣耳热之际,天上忽然阴云密布,眼看骤雨将至。曹操这时突然问道:“玄德久历四方,当今英雄属谁?”刘备说:“我因为您的恩庇,方能在朝中任职。天下的英雄,实在有所不知。”曹操笑着说:“就是没有见过面,至少也该听到他们的名字吧?”

“淮南的袁术,兵粮足备,可称为英雄?”刘备说。

“他像棺材中的枯骨,我早晚一定要生擒他!”

“河北袁绍,是公卿名门出身,如虎踞冀州之地,部下有许多能干的人,可称作英雄?”

“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也不是英雄!”

“那么,威镇九州的刘表,可是英雄?”

“刘表虚名无实,哪算得上是英雄?”

“血气方刚的江东领袖孙策,该算得上英雄吧?”

“孙策靠他的父亲才立命于江东,也不是英雄。”

“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辈怎么样呢?”

“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曹操鼓掌大笑着说。“除了这些之外,我实在不知还有何人?”刘备说。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听了,心中暗惊,手中筷子不觉落于地下。正好此时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雷声,刘备即刻掩饰说:“震耳的雷声使我如此失态,请您原谅。 ”曹操反问道:“大丈夫难道还害怕雷声吗?”刘备答道:“古人说:迅雷烈风,必定会改变容色,我又怎么会不害怕呢?”曹操听了,放心了许多:看来刘备并不是什么英雄豪杰,不由放松了对刘备的戒备之心。刘备的大智若愚,成功地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低调之人应做到外晦而内明:目有所不见,但眼光不会受到蒙蔽;耳有所不听,但耳聪不可受到遮掩;心有所不虑,但明慧之心不可乱。低调是大智若愚,奥妙就在于低调之人看起来木讷糊涂,内心却保持清明。第五节不争是最好的竞争低调,不是一般人心目中“胸有城府”“喜怒不形于色”的处世术,它其实是一种生存智慧,正如老子所说,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之相争。在中国的历史上,舜是第一个低调做人的智者。根据历史记载,舜出生后不久母亲就离开了人世,后母生了一位弟弟,叫“象”。尽管舜总是小心地侍奉后母和弟弟,但还是遭受了无数次毒打,最后他实在无法在家里待下去了,只好离家出走,一个人流落到历山脚下,开荒种地。

在清苦的生活中,舜没有一点怨言。他与当地的农夫和山林中的鸟兽生活在一起,他观察周围的事物,一切都是那么温馨和睦。在这样的环境中,舜触景生情,制作了一首首感人的歌谣。

舜的低调影响了周围所有的人:农夫相互谦让已开垦好的田地,渔民相互谦让打鱼的场地,等等。舜成为众人仰慕的对象,人们从四面八方扶老携幼搬迁过来,为的是和舜成为邻居。仅仅用了一年时间,舜住地的周围就变成了村落,继而扩大为城镇、都市。后来,甚至连当时的天子尧都对舜十分青睐,并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许配给了舜。这两位聪明美丽的妻子给了舜无穷的力量,他顺利地通过了尧对他进行的能力考试,最后,尧将天子之位禅让给舜。

舜用低调的方式成为天子,可谓有“大智慧”。舜的“大智慧”,是基于低调的:他从未有意识地获取人心,也没有主动显示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而是因为其淳朴、坚强和虚心,最终赢得了胜利。

儒家的低调是一种手段,低调的主要内涵是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对其中不善和有过错的言论给予低调的处理。对于对立的观点、看法,知道最恰当的度量在哪里,然后利用最恰当之点——折中来处理问题。

老子的基本观点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道“不可道”,所以,人只能够以“无为”的态度对待“道”,张扬、高调与“道”是不相干的,低调者才更容易与“道”达到浑然合一。

低调做人,是一种品格,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智慧,一种谋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态。欲成大事者必要宽容于人,才能为人们所悦纳、所赞赏、所钦佩。根基既固,才有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倘若根基浅薄,便难免枝衰叶弱,不禁风雨。而低调做人就是在社会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绝好方式。低调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与人们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露水中成就事业。

低调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修炼到此种境界,为人便能善始善终,既可以让人在卑微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也可以让人在显赫时持盈若亏,不骄不狂。

第六节像蘑菇一样生存

在大森林里,生长着一种蘑菇,没有人关注它们成长所需的所有水分和养料,它们都需要自己去努力争取。蘑菇在无人注意的角落悄悄长大,一点点变得茁壮。许多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凭着自己在书本上学到的一些专业知识,就显得十分恃才傲物,一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就牢骚满腹,满以为自己付出了就应得到认可和嘉奖,却不知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是两回事。故常常受到同事与上司的排斥和挤兑,自己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因此,年轻人就需要学会像蘑菇那样默默无闻,低头生长、低调生存。

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开始被人关注,可此时它自己已经能接受阳光了。

对年轻人来说,“蘑菇的经历”是成长必经的一步。在人生的很多时刻,成长是默默实现的。没有人会注意,没有人帮助,完全靠自己逐渐成长每个人都是那样走过的。

一个年轻人常常抱怨公司领导对自己不公,自己有那么新鲜的创意却得不到领导的赏识。一次次的会议,自己作为普通职员没有参加的机会,而那些衣着光鲜的高级经理们,只是动动嘴便定了他们的生死。

年轻人找到一位智者,讲出了自己的烦恼。智者听后无言,领他到了海边。智者随手捡起一块鹅卵石,又把它抛进一堆鹅卵石中。智者问道:“你能把我刚才扔出去的鹅卵石捡回来吗?”

“我不能。”年轻人回答。

“如果我扔出去的是一粒珍珠呢?”智者再问。

年轻人恍然大悟:如果自己只是一枚平淡无奇的鹅卵石,就没有权利抱怨不被注意,因为自己没有被注意的价值;要想引起注意,要想有自己的立场和声音,就先要站起来去为自己争取,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成为珍珠后自然能引人注意。

无论多么优秀的人才,初次工作都只能也必须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比如,惠普公司董事长卡莉·费奥利娜,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地产投资经纪公司做接线生,她的工作就是接电话、打字、复印……但卡莉发现,任何事情都能让人学到不少东西,关键在于是否选择了低调——没有资格表现的时候,就埋头做事好了。

刚刚进入一个等级分明的机构工作,你要从最细微的琐碎小事做起,没有人帮助你,人人都在忙自己的事,你得不到关注,也没有表现的机会。从平常的接电话、发传真到待人接物,你都要自己留心注意,一点点学习。你没有自己的声音,因为你的话不被注意,这时候,怨天尤人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你唯一的选择就是埋头努力,低调做人。首先,磨去棱角,适应社会。学校的高材生,未必能成为商场的风云人物。综观商界,那些办事能力强、工作积极的成功人士,都有某些共同的行为标准和思考模式。人们把这种成功的模式,称为“商界适应行为”。如果年轻人能够迅速学习和掌握这种商界适应行为,就能迅速适应自己工作,职位的提升也就指日可待了。

第七节放下尊贵的身份

放下“尊贵的身份”,能赢得更多 ——放下自己的“身份”,会让我们的思考更富有弹性,不会有刻板的观念,从而能吸收各种新鲜的事物,丰富自己的头脑。可以说,放下架子能比别人早一步抓到好机会,而且抓住的机会或许会更多。

有一位博士,在校时成绩很好,老师、同学和家长对他的期望也很高,认为他必能做出一番成就。事实证明,人们没有看错,他的确取得了成就,但不是在仕途上,也不是在跨国公司里,而是他开餐厅开出了成就。

毕业后,当他得知家乡的夜市有一个摊子要转让时,他仔细考虑了以后,就向家人借钱,把它买了下来。因为他对烹饪很有兴趣,便自己当老板,开起了饭店。他的博士身份曾招来很多人诧异的目光,但由于人们的好奇,也为他招来了不少生意。而他自己也从未对自己学非所用及高学低用产生过怀疑,依然认真地做了下去。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把餐厅经营得红红火火,同时还搞起了投资,收入比一般人不知高多少倍。

那个博士如果不去开餐厅,或许也会很有成就,但无论如何,他能放下博士的架子,还是很令人佩服的。我们常常固执于自己的身份,认为自己很“尊贵”,不肯放下自己的“架子”,不去做很多事情,结果让成功与自己擦肩而过。

发生在美国费城的一个普通店员与一位老妇人之间的“一把椅子”的故事,也很有意思。

那是在一个下着倾盆大雨的下午,街上的行人纷纷进入附近的商店躲避,有一位老妇人也慌忙进了一家大商店。

由于她衣着简朴,当时又很狼狈,所以售货员们都对她视而不见。只有一个年轻人走过来,礼貌而且很诚恳地说:“夫人,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老妇人莞尔一笑:“不用了,我在这躲一会儿雨,马上就走。”老妇人说完,又很快不自然起来,觉得借人家的屋子躲雨,就应该买点什么,哪怕是买个头上的小饰物呢,才算心安理得呀!于是开始到货架前面转起来。

小伙子很明白她的心思,当老妇人正犹豫地想挑选点什么时,他又走了过来,用礼貌而非常温和的语气说:“夫人,您不必为难,我给您搬来把椅子,您坐着休息就是了。 ”

两个小时过后,雨过天晴了,老妇人道了谢,并向那年轻人要了张名片,就颤巍巍地走了。

几个月过去了,这家大百货公司的总经理收到一封信,信中指名要求派这位年轻人前去苏格兰收取一份装潢整个城堡的订单,并让他承包自己家族所属的几个大公司下一季办公用品的采购订单。总经理惊喜不已,因为这封信所带来的利益,相当于他们公司两年的利润总和。原来,这封信就是出于那位避雨的老妇人之手。

老妇人的身份是美国亿万富翁“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母亲。这位让老妇人感动的年轻人叫菲利,当年才 22岁,他马上被总经理推荐到公司董事会上,成了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在后来的几年里,菲利以他的忠诚和诚恳,被“钢铁大王”视为左膀右臂,成为美国钢铁行业中仅次于卡内基的富可敌国的重量级人物。

人的“身份”是一种“自我认同”的感觉,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但这种“自我认同”也是一种人为的“自我限制”。换一句话说,可以理解为:因为我是这样的人,所以我不能去做那样的事。一般来说,自我认同越强的人,自我限制也越牢固。比如,富贵的小姐不愿意和侍女共同用餐,名硕士不愿意当基层业务员,知识分子不愿意去做体力劳动的工作……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如果那样做,就降低了自己的身份。

事实上,放不下“身份”的人,路只会越走越窄。这并不是说有“身份”的人就不能取得成就,但这个普通店员不经意的举动,换得了梦想不到的辉煌前程。有一点是需要考虑的,那就是在非常时刻,如果还顾及自己所谓的身份,那么你就有可能进入死胡同。如果你能放下架子,那么路会越走越宽,生活也会因此而改变。

你如果想在社会上走出一条路,活出从容快乐的人生,那么你就要放下自己的架子,不要再背着你的学历、你的家庭背景,让自己回归“普通人”。另外,也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批评,做你认为有意义的事,追求你所爱的东西。

放下自己的“身份”,会让我们的思考更富有弹性,不会有刻板的观念,从而能吸收各种新鲜的事物,丰富自己的头脑。可以说,放下架子能比别人早一步抓到好机会,而且抓住的机会也会更多。

第八节高处立志,低处修身

曾国藩说:“煌煌先哲,彼不犹人?藐焉小子,亦父母之身。聪明福禄,予我者厚哉!

悖天而佚,是及凶灾。积悔累干,其终也已……一息尚活,永矢弗谖!”

曾国藩 20岁的时候,曾经到衡阳去读书一年,然后又回到本县的涟滨书院就读。这使他得以遇到汪觉庵、刘元堂这两位当时的湖南名儒,并得到了他们的悉心教导。在两位先生的栽培下,曾国藩窥见了圣贤的奥秘,探到了学问的本源,对儒家思想的信念也更加坚定。从这时起,他立下了终身践行儒家学说,誓做天地完人的宏伟志愿。他希望自己像深山中的巨木一样,终究会成为国家的栋梁;像云中翱翔的凤凰一样,终究会一鸣惊人,给天下带来祥和与康宁。

他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这样表述自己的志愿(为了方便读者,本书所引用的多翻为白话文。后面不再赘述):

君子立志,要为百姓谋幸福,要成就内圣外王的事业,这才无愧于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愧为天地间一个完人。所以,君子忧虑的是什么?是因为自己不如尧舜和周公而忧虑,是因为自己的道德没进步、学问没长进而忧虑。这样,他也会为小民固执不知改变而忧虑,为野蛮的夷族扰乱华夏而忧虑,为小人封闭了才德之士上进的道路而忧虑,为普通百姓得不到自己的关注而忧虑,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这才是君子所应当忧虑的。至于个人的得失、家人的温饱、世俗的荣辱贵贱、流言蜚语,君子是没有工夫想到这些的。六弟科举不顺,就抱怨命苦,我私下里以为,他所忧虑的事情太小了!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曾国藩胸怀之广阔,有民胞物与之量,立志之高远,以天下为己任,是那些只看到一己得失的人所无法比拟的。

曾国藩能够树立这样的志愿,是以他对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的理解为前提的。他认为,读书首先应该治“大人之学”,而所谓“大人之学”,就是像周公和孔子那样,“使耳、目、口、鼻、心,四肢百体皆得职”“行为合乎仁义之则”,就是通过进德修业来“尽己之性”,通过“尽己之性”来“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达到既成就自己也成就外物的目的。成就自己,达到学探本原、思通造化的境界,就是所谓“内圣”;成就外物,就是通过经天纬地,济民利物,也就是“外王”。“内圣”是内在修养,是根本,是“外王”的前提;“外王”是外在功业,是“内圣”的展开和运用。曾国藩认为,一个人必须树立誓做“内圣外王”的完人的志愿,才能成就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才能无愧于天地,无愧于父母,无愧于先贤往哲、子孙后代。

曾国藩的志愿,也是和他关于治学目的的思想紧密联系着的。每个有志于学问的人都有自己的治学目的,比如高官显爵、发家致富、著书立说、陶冶性情,等等。传统的读书人,还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说法,而曾国藩对这些却不屑一顾。他反对为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而读书,认为这样即使有所成就,也只会很小;为报国为民而读书者,虽路途远,但必将成其大、立其功。所以他治学的目的非常明确,这就是进德修业,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一方面提高自己的知识和道德修养,成为圣人或者贤人;另一方面经世致用,澄清天下,从而达到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

与此相联系,曾国藩还根据《论语·宪问》中“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的说法,针对当时为别人做学问的人多,为自己做学问的人少的现象,重新提出了治学为人还是为己的问题。

所说的为己,就是抓住道理自己坚守,执著而不存他念,虽然功效不明显,但是在日益长进。所说的为人,就是曲就学问而阿谈世故,追逐大家都好,虽然看似明确,而实际上每天都有损失。因此,有志于治学的人,就不可不先求得自立自达。他在《送别刘君椒南归序》中说:

为人而学者,不去实践圣人的做法,而总是追逐大众的喜好,他疲于奔命的一生只不过是为了一些庸人的毁誉,竟然为此死而不悔,这种人可称得上是最愚蠢和没有灵气的人!

由于学问探到了本源,曾国藩立志不凡;由于立志不凡,他对当时几乎人人热衷的科举仕宦之路很不以为然。他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说:

功名富贵,都由天来决定,丝毫不能勉强。科名有无迟早,都要坦然处之。靠得住的只有进德修业,这两件事由我作主,得一尺是我的一尺,得一寸是我的一寸。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道德和事业同时增长,家私也就日益积累起来了。

立志是人一生的根本。是成就惊天动地的伟业,还是平庸一世,流于俗人,首先决定于有志还是无志。曾国藩认为,立志必须高远,否则便难以超越芸芸众生,达到出类拔萃;但是立志之后,如果只是夸夸其谈,而不肯虚心实做,那也是没有意义的。高处立志,必须低处修身,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真履实践,理想和志愿才能变成现实。所以,他分别写下了自己的《立志箴》和《座右铭》。

《立志箴》写道:

煌煌先哲,彼不犹人?藐焉小子,亦父母之身。

聪明福禄,予我者厚哉!悖天而佚,是及凶灾。

积悔累千,其终也已。一息尚活,永矢弗谖!

《座右铭》写道: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

曾国藩还毅然将原字伯涵改为涤生,后来又改名“国藩”。按照他自己的解释,“涤”是“涤其旧污之染”,“生”是“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亦即告别旧我,走向新生之意;“国藩”,则是为国藩篱之意。前者体现道德志愿即内圣之旨,后者体现事业志愿即外王之旨。可见曾国藩的决心之大。

曾国藩的《立志箴》和《座右铭》,体现了他的一个重要观点,即绝大学问,在生活日用当中。他认为圣贤之道并非高不可及的天外之物,不应束之高阁,而必须体现到自己身上来,落实到生活日用中。他说: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都是我们分内的事。若读书不能体现到身上去,以为这三项与自己毫不相涉,那么读书还有什么用处?

我的志愿所在,从大的方面说,是要行仁义于天下,使所有的人和事物各得其分;从小的方面说,则是要把圣贤之道体现于自身的一言一行,推行于妻子儿女之间,用符合义理的言论来教育宗族和乡党。这个志愿有所成就,我会毕生躬行;即使无所成就,也同样毕生躬行。

曾国藩的低处修身,还体现在虚心拜师求教方面,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进入翰林院以后与唐鉴和倭仁的交往。

唐鉴,字镜海,湖南善化人,是曾国藩的湖南同乡,也是当时著名的理学家。唐鉴在从江宁藩司调京任太常寺卿的时候,道光皇帝曾经在乾清门接见他,当时身为翰林院检讨的曾国藩,就侍奉在道光皇帝的旁边。道光皇帝对唐鉴治朱子之学的成就极为赞赏,对他能按“圣学”的教导努力躬行尤其称道,说他是朝廷官员的楷模。什么样的人才能得到皇帝这样的当面称赞呢?曾国藩对唐鉴感到非常羡慕和好奇,于是以弟子的身份主动到唐鉴的家去拜访,恭恭敬敬地当面向他请教读书修身之道。

唐鉴当时已经年过花甲,很高兴曾国藩这位同乡后辈这样谦恭好学,所以对曾国藩一见如故,悉心指教。

曾国藩向唐鉴请教读书、修身的要诀,唐鉴告诉他,读书应当以《朱子全集》为正宗。这本书是修身的重要典籍,万不可看作八股文章之类的进身之阶,必须悉心体会,融会贯通,尤其必须努力躬行。关于修身,唐鉴提出了“整齐严肃,主一无适”八个字,让曾国藩作为要诀,并做到整齐于外,主一于内。至于读书的方法,唐鉴认为不在于读得多,而在于读得精,尤其是在开始的时候。所以要专攻一经。一经精通之后,再旁及其他经典。唐鉴还指点曾国藩说,学问只有三个门类,即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词章之学,而三者之中,义理之学最,是带有根本性的,其他两种学问都要靠义理来统率。

第九节把困难视为对胜利的挑战

挑战未来的勇气和能力,是生活唯一的保障。

明宇和叶子同时考入同一所知名高校。在校期间,两个人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毕业时,两人又被同一家国际知名大企业聘用。

因为是校友,两人自然成了好朋友。从普通大学生一下子跨入白领阶层,这让他们身边的人艳羡不已。叶子对这份待遇优厚的工作非常满意。现代社会竞争非常激烈,为了保住这个“金饭碗”,叶子总是小心翼翼地工作,生怕出一点差错。

与叶子相比,明宇则完全不同。虽然到公司以后,工作也非常出色,并且博得了上司的赏识,但明宇觉得这家公司不太适合自己。于是在工作了一段时间、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明宇毅然决定辞去这份工作,下海拼。临行前,明宇跟叶子打了个招呼,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她。

“你简直是疯啦!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做,却要下海。你以为生意就那么好做?要是破产了怎么办?”叶子对明宇的想法非常不理解。

“我们年轻,年轻就是资本。我觉得这份工作不太适合我,我要出去闯一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相信,我有足够的能力做出一番事业,我完全可以自己当老板! ”明宇充满信心地说。

“我们刚工作没有多久,不要有那么大野心。对我们来说,稳定是最重要的,并且我们的工作不错,待遇已经非常好了,别人想找这样的工作还找不到呢! ”叶子善意地规劝明宇。

“叶子,现代社会竞争非常惨烈,我们不能总安于现状,进取心是非常重要的。我要向自己发起挑战,你也一样,别老安于现状。你要自己衡量这家公司到底适不适合你。不管是走,是留,你都要有进取心才行。”明宇反过来劝叶子。

最后,明宇离开公司自己下海闯荡去了;叶子依旧悉心呵护着她那份稳定而待遇优厚的工作。

明宇离开后不久他就有些后悔当初的决定了,外面的世界并不像他想像的那么美好,没有好的项目和起步资金,他真是寸步难行啊,而想找份像样的工作,看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许多公司都要求有几年工作经验,明宇陷入了深深的怅惘中。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一个难得的商机,这使他兴奋不已,他开始四处奔走融集资金,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筹到了第一批货款,接下来的事情越来越顺,他的第一笔生意就这样成功了。明宇继续研究业务,不断地提出富有创意的思路,2年后,他的公司已经有上百万的资产了。

人生下来注定要同困难打交道的,或是困难吞没懦夫,或是强者征服困难。我们每走一步都会遇到困难,我们应该振作起来,勇敢而理智地面对各种困难,尽量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苦难,向着未来一步一个脚印前进。

同类推荐
  • 北大周末智慧课

    北大周末智慧课

    关于爱与恨,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千百年来谁也说不清,爱里含着恨,恨中又有爱,爱恨交织,爱与恨是一对冤家。没有绝对的爱与恨;也没有无缘由的爱与恨。在人生的长河里,爱与恨各是两个支流,沿着哪条河流都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故事也只是能让人明白一些道理,无法让你明白爱与恨的真谛,智者也只是能给你一些经验,也无法教你判断爱与恨的是非。爱了,恨了。快意人生,敢爱敢恨,只有这样,才不会在人生的长河中迷失自己。爱与恨只有自己用心去体会。
  • 一生应知的格言

    一生应知的格言

    本书共15章,包括真理·目标·希望、理想·信仰·志向、奋斗·拼搏·毅力、改革·斗争·创新等。
  • 心比天高:太空英雄启示录

    心比天高:太空英雄启示录

    随着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发展,世界上出现了载人宇宙飞船、航天站和航天飞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航天员开始到太空活动。人类在征服太空的道路上,已经并正在继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太空探险者,不仅体现出人类所做的非凡的、前所未有的、经常要冒很大风险的技术研究与开发,而且代表了整个人类的梦想和希望。本书不仅反映了这些太空探险者们充满神奇的太空生活,而且展现了他们不畏艰险、勇了献身的精神风貌。他们所建立的伟大功绩,将永远光荣地载人人类的航天史册!
  • 成大事的九大方略

    成大事的九大方略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梦想着自己可以成大事,并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不断地努力拼搏着。本书全面阐述了九种成大事方略,告诉你如何取得成功,也许它不是你取得成功的必要书籍,但是阅读它一定可以使你感到受益匪浅,身体力行的话,将与成功的距离越来越小。
  • 我最想要的幸福书

    我最想要的幸福书

    幸福,是古往今来的人们追求的目标,然而,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人们脚步匆匆,幸福似乎已经越来越远,越来越多的人找不到幸福感。其实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心灵瑜伽 我最想要的幸福书》是一本旨在帮助读者找到幸福感的书籍,它从理想、生活、工作、心态、修养、处世等多个方面选取了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用平实的语言讲述平凡的故事,阐述简单的道理,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幸福其实并不遥远。 相信读者在读过《心灵瑜伽 我最想要的幸福书》后,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幸福,原来这么近;幸福,原来这么简单。
热门推荐
  • 恶魔总裁的霸爱

    恶魔总裁的霸爱

    为你,我愿放下江山,甚至,我的生命……只求,与你长相厮守……
  • 杀手之王的盘中餐

    杀手之王的盘中餐

    她,是杀手界的王者;她,是懦弱无能的欧阳家族的二小姐。当她穿到她身上,那么她又会如何呢!炼丹药、收神兽、捕灵宠。当她强大起来时,竟有千百美男为她而黯然失色。
  • 纯青春

    纯青春

    关于过去的种种,现在想想不过云烟,感动过我的也许是那些小事,但却给我人生划下了一道美丽的颜色
  • 一纸烟梦

    一纸烟梦

    是梦是幻?少年离陌离奇流落玄天大陆,一介平凡之身,毫无天赋,他能否逆天改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武道巅峰呢?
  • 六芒天尊

    六芒天尊

    没有简介,头一次写,文笔不好,只想写爽文,也非现在流行的主流玄幻,写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一个自己幻想的故事,并非东方玄幻,也非西方奇幻,二者结合,八成扑街之作,只不过不死心,想给自己一个希望,仅此而已。
  • 首席前妻不下堂

    首席前妻不下堂

    三年的婚姻生活磨掉了她千金小姐的骄纵,面对婆婆的刁难,丈夫的冷漠。她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一次意外,她得知女人的另一身份,让她忍无可忍。她咬牙切齿道:“叶思凡,我会让你付出代价。”【片段一】她让那女人害的流产,她的丈夫却冷冷的看着她,发狠的问:“你把我的孩子怎么了?”她淡笑看着眼前这个她深爱的男人,打掉他握在她肩头的大手,笑容里尽是讥讽:“我们离婚。”那语气不是商量而是决定,她要离开他潇洒的活。男人一惊,他以为只要他不提,她永远都会乖得像小绵羊,绝不会开口说出“离婚”两个字。【片段二】带着狠劲的她却意外吸引前夫的眼光,他霸上她的床,冷冷的,一字一句道:“女人,你只能是我的。”“我们已经离婚了!”她忍不住的提醒他这个事实。“离婚?还可以再婚。”他用和她讨论下顿该吃什么的语气随口说道,眼底的强势不容许她有半分闪躲。【片段三】她的脸上带着讽刺的笑容站起了身:“邵临尝,恭喜你,你的孽种死了。”他心里一惊,当她看到她染血的裙子,他知道,他伤害的不止是她的身体,还有她的心。她讥讽的看着眼前的男人一步一步踏上了楼,他不在乎她,可为什么看到她绝望的表情他的心会那么疼!【片段四】她花上浓妆,对每个人顾盼巧笑,唯独对他冷若冰霜。他看着眼前冷淡的女子,火大拉住她抵在墙上:“你不是想要新片女主角的位置吗?陪我,我给你!”她冷笑着推来男人,眼底尽是恨意:“谁我都可以陪,唯独你,不可以。”他阴冷着拉过女人,强吻了上去,霸道的对她宣誓:“你只能是我的女人,就算死,你的魂也只能是我的!”“……”推荐新文《报告长官,夫人嫁到》:http://www.*****.com/?info/528941.html求收,求包养O(∩_∩)O~~
  • 群魔

    群魔

    日落大陆,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曾经发生在这里的两次末日浩劫,并未将它彻底毁灭。劫后重生的人类,反而变得愈发强大!然而数百年后,原本风平浪静的大陆再次陷入了危机中。冥神教、修罗殿、异世魔界......这数股涌动的暗流,为了达成各自的夙愿,不惜犯下任何滔天之罪。与此同时,一个体内隐藏着远古恶魔的青年斗者,从异世界坠入了日落大陆......风起云涌,危机四伏的大陆,会因为他的降临而改变吗?
  • 渣男复活记

    渣男复活记

    网络可真是个好东西,哥们我想跟谁聊就跟谁聊,呵,你以为我看上你了嘛?这女的也真够傻的,约你出来你就出来啊?也是,我太帅了,景天自恋的笑开了花。。。
  • 魔影神踪

    魔影神踪

    凌隐风本不信神魔之说,然而却无意中遇到一条修仙的小蛇,从此便一步步被带入那个修仙的世界。本以为修仙不过如此,天下间再也没有对手,却继续遇大劫,是继续还是放弃?劫该如何破······
  • 六界:逝封

    六界:逝封

    那个记忆中赠你莫邪剑的少年,多次舍命相救与你共患难的人,最后与你拔剑相向;那个幼年回忆中救你于血河的师父,其实就是杀害你父母的人,甚至让你代替他的女儿远嫁;那个一心一意保护你的大哥哥,最后在你面前痛苦地死去;忠心于你的赤霄剑灵,最终落到残破不堪的地步。“我真是天下第一的无能,甚至连自己的剑都保护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