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73600000020

第20章 一言为重,千言无用(2)

遇谤不辩,遇事不怨。焦急的辩解源于内心的虚弱和浮动;无休止的抱怨来自内心的贪求和悸动。当这些失真之语统统化作心灵天窗上厚厚的尘垢时,灿烂的阳光又怎能照进我们的心田呢?

沉默之人,不会被埋没

云作袈裟石作身,岩前独立几经春。

有人若问西来意,默默无言总是真。

——宋·汤思退《咏石僧》

佛门禅宗经常会提到这个“西来意”,即达摩祖师西来东土传教的真意。这是学者初参佛法时,心、口、意不知如何修、不知如何断,茫然无绪,便勉为其难地提一句话参问。禅师们往往因为看穿参问的人所提的问题并非修行上的实际问题,便会随意拿一句话堵住学僧的嘴和心,不让他们再继续妄想下去。所以关于这个“西来意”的回答,往往千奇百怪。有学僧问香林远禅师:“什么是祖师西来意?”他的回答是:“唉,坐久了,真感到疲劳啊!”由此可见一斑。

而汤思退在这里借“石僧”之口的回答则是:默默无言。既然高僧禅师们的目的只是堵住学僧们的无端妄想,倒不如用沉默的方式来回答,省得学僧又被禅师的随意之语误导,陷入另一种妄想之中。因此,只有默默无言,才能体现禅佛的真味。

有人也许会问,倘若不说,我们又如何知道这些禅师是否真的有水平呢?就像现代人总是抓住一切机会表现自己,让自己“冒出头来”,生怕偶然间失去了自我推销的机会。但沉默不是指不说话、不表达,有时候,沉默是一种最好的表达,一种隐藏在众人之中,不高声宣扬自己的表达。沉默着蓄力、精进,等水到渠成,我们要做的就只是顺流而下,平波万里。而那些还没完善自己就急着要说话的人,虽能很早“冒头”,但往往因为过于轻浮,而轻易被浪潮掀翻,在翻涌中渐渐沉沦,消失无踪。

急着说话的人,不妨学学雪窦禅师的做法。

曾经有一个叫曾会的学士,与珊禅师是多年的好朋友。一次学士外出,偶然遇到了雪窦禅师,于是他就写了封介绍信给雪窦禅师,让他到灵隐寺去找珊禅师。雪窦禅师欣然接受,然后拜别,继续云游去了。

这一别就是三年,一次,曾会学士因为公事,来到了灵隐寺。他突然想起了三年前曾介绍过雪窦禅师来这里,于是便问珊禅师:“雪窦禅师现在怎么样了?”

珊禅师疑惑地说:“没有这个人呀!是不是搞错了?”

曾会学士说:“怎么会搞错呢?我亲自介绍他来的!”

珊禅师十分为难,派人在寺中的上千僧众中寻找了个遍,可是找了一上午,也没有找到这个人。

曾会学士说:“你还记得拿我写的介绍信的那个人吗?”

珊禅师摇摇头说:“没有啊!我从来没有收到过你写的介绍信呀!”

珊禅师看学士那么着急想找到这个人,便和学士一起去找,可是找遍了寺中每个地方,就是不见雪窦禅师的踪影。直到天快黑的时候,才在一个很破的屋子里找到了正在打坐的雪窦禅师。

曾会学士高兴地喊道:“雪窦禅师!”

雪窦禅师见是曾会学士,也感到十分惊喜,他与珊禅师各自作礼。

各自寒暄了一阵,曾会学士问道:“三年前我亲笔写的介绍信你丢了吗?为什么不给珊禅师看呢?害得你住这样的房子!”

雪窦禅师从衣袖里取出原封未动的介绍信还给曾会学士,说道:“我只是一个云游的和尚,没有什么渴求,为什么要请人介绍呢?”

付出了,自然会有回报。参佛之人要的不是信徒称颂、万众敬仰,而是内心觉悟、智慧圆满,因此,何必要急着请人介绍,位列上宾呢?不如安下心来默默参禅问道,日益精进,这样的清净,反而是成佛的助力。倘若一开始就引人注目,那雪窦禅师还能有多少独自安心修行的时间呢?

不少人在春风得意时都极易喜形于色,夸耀自己;身处高位乃至认识一个身处高位的朋友,都易颐指气使、妄自尊大、目中无人,这种唯恐天下人不知的彰显心理不知害了多少人。保持低调行事作风的人却恰恰相反,他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显山露水,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高出于人的那一面,这样既给了自己更多的学习、提高的机会,也更容易创造出辉煌。在不显不露中出头,才是最高明的表达,最智慧的选择。

伤人之语,如覆水难收

赠人以言,重于珠玉;

伤人以言,甚于剑戟。

——古代谚语

中国人历来讲究说话的智慧,各种警醒人们说话要留“口德”的谚语、俗语比比皆是:“伤人以言,甚于剑戟”、“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的都是要小心批评别人,因为伤人之语,如覆水难收,一旦把这“甚于剑戟”的覆水泼了出去,两人之间的裂痕就永远形成了,因为你在别人心头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恶劣的言语在佛教的教义中是不被容许的,口出恶言被佛教当做是第六大恶行。证严法师曾说:“心地再好,嘴巴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弘一法师也常劝导信徒要忌恶语,他说:“恶口,常闻恶声、言多诤讼。”历史上的得道高僧虽然有的放浪形骸,有的狂妄恣意,甚至喝禅骂佛,但他们甚少讽刺、挖苦别人,因为前者是证悟证道后的无碍境界,后者却是嗔心未泯的可笑表现。

佛陀在只园精舍的时候,六群比丘吵起架来,并且举出十点,嘲骂那些正直的比丘。佛陀知道此事后,便召集六群比丘开示道:

过去,健驮逻王在得叉尸罗城治国的时候,有一头母牛生下一只小牛。有一婆罗门就从养牛人家讨回那只小牛,并为它取名叫欢喜满。婆罗门把小牛放在儿女的住处,每天拿乳粥饭食等喂养它,爱护有加。

过了几个月,小牛长大了。它想:“这婆罗门曾费了许多心血来养我,现在我是全阎浮提牵引力最大的牛,正好让我来显一下本领,报答他养育我的恩情吧。”

有一天,欢喜满对婆罗门说道:“婆罗门!请你到养牛的长者家,告诉他说:‘我所养的雄牛能拖一百辆货车。’你就以千金跟他打赌吧!”

婆罗门就到那长者的家里,问长者道:“这城中谁养的牛最有力啊?”

长者先举别家的牛来回答,最后说:“全城中没有一头牛能及得上我所养的。”

“我有一只牛,能拖一百辆货车。”婆罗门道。

“哪里有这样的牛?”长者不相信。

“我家里就有。”婆罗门得意地回答道。

长者不服气,便以千金和他打赌。

婆罗门回去后,便在百辆车中装满沙石,顺次排列起来,用绳子从车轴上前后结住,为欢喜满洗浴,喂它香饭,将它装饰一番,驾在第一辆车的车轭上,自己坐上车,举起皮鞭叱道:“走呀!欺瞒者!拉呀!欺瞒者!”

这时,牛听到这话,觉得自己并非欺瞒者,为何今天受这种称呼呢?它不知所以,四只脚就如柱子般立着不动。长者看到这情形,就叫婆罗门交出千金。

婆罗门损失了千金,解下牛,回到家里忧郁地卧着。欢喜满回来后看见婆罗门忧郁地卧在那里,便走上前去问道:“婆罗门啊!你为什么躺在这里呢?”

婆罗门很不高兴地回答道:“千金输去了,还能睡觉吗?”

欢喜满再问:“我在你家这么久,曾经踏破或打碎过碗没有?曾经在别处撒过粪尿没有?”

“都没有。”婆罗门否定道。

“那么,你为什么要叫我欺瞒者呢?”欢喜满问道,“你这样称呼我,是你自己的错而不是我的错。现在你可以再去和那长者赌两千金,但这次你可不要再叫我欺瞒者。”

婆罗门听了牛的话,再去和长者相约打赌两千金。

依照上回的方法,把百辆货车前后系起来,并将装饰好的欢喜满驾在第一辆车子的前面。婆罗门坐在车上,用手轻轻地拍着牛背说道:“贤者啊!前进呀!贤者啊!往前拉吧!”果然,欢喜满把系着的百辆货车拉着前行,很快到达了目的地。

长者终于拿出两千金来,其他的人看到这情形也都拿出很多钱来赏赐欢喜满。

佛陀接着开示:“比丘们啊!恶语是谁也不喜欢的,就是畜生也不喜欢。”

佛陀斥责六群比丘以后,就制定戒律,指示弟子们应该说柔软语、真实语、慈悲语、爱语,不可说恶语,因为恶语不仅伤害别人,更伤害自己。

人的话语就如同一把利刃,可以伐木也可以伤人。古人常说:“人的嘴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也是世界上最坏的东西。”嘴能够说出世界上最好的话来,能润人心田、暖人心扉,给人以希望和信心;然而,它也能敞开地狱的大门,用怨毒、诅咒和挑拨使人伤心气愤、痛苦不已。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想伤害我们身边的人,但是我们往往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而对人恶语相向。实际上,恶语虽是一句,却十分伤人。一句或许在自己看来无关紧要的话,却可能会在听者心田划开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所以,请管好自己的嘴,不要随意起了嗔心,口出恶言。我们的嘴,应该用来言出友善、说出温暖,宽慰自己和所有的生灵。

说与不说,都是为了心的快活

百结鹑衣倒挂肩,饥来吃饭倦时眠。

蒲团稳坐浑忘世,一任尘中岁月迁。

——明·行刚《孟夏关中咏》

柴米油盐,皆是禅机;鸟语花香,尽是佛语。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蕴涵着佛香禅趣,开悟之法也仅仅是“饥来吃饭倦时眠”,自然而然、快快乐乐地生活,并无更多的玄机和妙法。但就算是这简简单单的自然和快乐,也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

有四个和尚为了修行,结伴去参加禅宗的“不说话的修炼”。

四个人当中,有三个道行较高,剩下那个道行较浅。由于该修炼必须点灯,所以点灯的工作就由道行最浅的和尚负责。

“不说话的修炼”开始后,四个和尚就盘腿打坐,围绕着那盏灯,进行修炼。几个小时过去了,四个人都默不做声。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油灯中的油越燃越少,眼看就要枯竭了,负责管灯的那个和尚,见状大为着急。此时,突然吹来一阵风,灯火被风吹得左摇右晃,几乎就要灭了,管灯的和尚实在忍不住了,他大叫说:“糟糕!火快熄灭了。”

其他三个和尚,原来都闭目打坐,始终没说话,听到管灯和尚的喊叫声,道行在他上面的第二个和尚立刻斥责他说:“你叫什么!我们在做‘不说话修炼’,不能开口说话。”

第三个和尚闻声大怒,他骂第二个和尚说:“你不也说话了吗?太不像话了!”

第四个道行最高的和尚,始终沉默静坐。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就睁眼傲视其他三个和尚说:“只有我没说话。”

为了一盏灯,四个人先后都开口说话了。最好笑的是,三个得道的和尚在指责别人“说话”时,都不知道自己也在犯下“说话”的错误。

其实,“不说话的修炼”只是一种修习内心清静的方便法门,完全无须拘泥于形式。内心清净并不是真的要一言不发,心中不起纷争,才是真的清净。相较而言,那个道行浅的和尚是因为灯火要灭才本能地发声,另外三个道行较高的和尚却是为了指责别人、抬高自己才说话,他们究竟孰高孰低,已经不言而喻。

这种“不说话的修炼”源自佛陀“拈花微笑”,不言而教的传说,虽令人心驰神往,但我们不必因此就强迫自己用不说话的方式来悟道。说与不说,都应该依随自己的内心,因快乐而说,也因快乐而不说,这才是佛陀的真正教化。所以,迦叶那会心一笑,不仅是智慧的一笑,更是快乐的一笑。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言语污蔑他。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禅师的智慧令人佩服。在面对羞辱、误解、背叛的时候,选择沉默其实就是选择自心的清净和快乐。只是对于一个世俗人来说,这种沉默是一种煎熬,会让自己憋得很难受。但对于悟道的人来说,这种沉默是一种快乐,因为他的沉默是真的不关心、不接受,而不是世人那种耳朵接收到了,但心里接受不了。

同时,禅师的沉默也是对那个人的一种不言之教。沉默,不予还击,就是对那个人的宽容,这种无言的宽容要比苦口婆心的劝诫有时更加有效。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宽容、教化都应该无言地进行。我们说与不说,是为了自心的快乐,也是为了别人的快乐。具体如何选择,要灵活地视情况而定。

一天晚上,一位老禅师在禅院里散步,忽然发现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就知道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这位老禅师也不声张,他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着。一会儿,果然有一位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落地的时候,才发觉自己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老师。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呆若木鸡般地僵立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老师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老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小和尚一定会知错明过,所以用一句关心代替了训斥。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夜里越墙出去闲逛了。

这就是老禅师“说”的智慧,他没有选择大声呵斥,让弟子羞愧,也没有选择沉默,让弟子惶恐,而是用一句温暖的关怀,让弟子在感动中翻然悔悟,从此自律自戒。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也会碰到类似的情况,有时是别人讥谤我们,有时是我们教训别人,究竟怎么回应、如何表达,一直是一个困扰我们的问题。我们不妨学学这些得道禅师,每种选择都以自心的清净快乐不被打扰,他人的尊严人格不被践踏为标准,那样我们就会一路走得更加快乐而从容。

同类推荐
  • 道德经释义

    道德经释义

    《道德经》是我国古老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一个知识的宝库。它不仅包含着宏奥的哲理,而且蕴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诸多方面的基本素材,犹如汪洋大海,内容包罗万象。它以罕见的深度、广度和精度而著称於世。不仅驱使着古代万千的学问家为之作注,探其玄秘,释其奥义,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西方科学家步入这一古老殿堂,探索其中的重大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 道教

    道教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讲到宗教时,曾说:“大凡人类奉拜相同的神和信仰相同的祖宗,也可以结合成一个民族”,根据这个道理来看我们中华民族,我们中国固有的宗教是道教,道教崇奉的是“虚无自然元始天尊(王)”,相当于一般人通常所称的上帝,这就是中国人所奉拜的相同的神。而我们信仰相同的祖宗就是黄帝,大家都知道我们都是黄帝的子孙,因此道教是我们大部份中国人所信奉的宗教。
  • 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做人需要佛的慈悲心肠,与人相处需要佛的博大胸襟,做事需要佛的无上智慧。以佛的思想和理念来出世入世,我们就能使人生圆满。 我们并非一定要成佛得道,但我们有必要领悟佛的大智慧,体味佛带给我们的澄清心境,以一颗佛心待人接物。如此,我们则能获得心灵上的真正解脱,享受人生的美好与欢愉。本书以佛家思想为核心,融合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精华,对人生进行了反省与解析。通过一个个教人向善的、安抚心灵的、启迪智慧的故事,阐述了诸多为人处事的人生哲理,全方位展现了佛学的博大与精深。仔细阅读本书,你能在佛的感召下平和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修为,增长自己的智慧。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热门推荐
  • 和谐团队

    和谐团队

    宇宙的发展,是从本质到现象、从有限到无限、从简单到复杂;人的认识,是从现象到本质、从无限到有限、从复杂到简单。这是一个对称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介于上述对称的两极之间,本身也是一个对称的过程:一方面是有序化、共性化、法制化,另一方面是无序化、个性化、自由化;社会的调节机制也越来越简单:从超经济强制(暴力、战争、计划安排)到市场,市场从价格机制到价值机制,从人治经法治到法制。和谐社会就是民主与法制对称的社会,和谐经济就是公平与效益对称的经济,和谐经济学就是在自由与法制、价格与价值、公平与效益、理性与非理性的碰撞中,用有序去整合无序、用无序去填补有序、使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对称的经济理论体系。
  • 极品宅男轩哥

    极品宅男轩哥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宅男没有金钱美女权利却每天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或者是命运的玩笑他得到了旁人没有的能力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幻想生活
  • 我的蜗牛壳王子

    我的蜗牛壳王子

    蜗牛无论做什么都比别人慢,但无论别人怎么嘲笑,它总会一步一步执着的、坚强的往上爬。因为它知道只要不放弃,就一定可以去到想去的地方。可就算是这样的它,也会有受伤的时候。每当这时它总会躲到壳里疗伤,再重新努力的爬。但若蜗牛没了壳呢?云尚学院的乐灵儿就是这样的一只无壳蜗牛。那这只灵儿蜗牛是会就这样勇往直前,还是找个壳再前进?而现下壳似乎又有两个。是安着天使翅膀,刻着楚陌泽三大字的美型外壳。还是长着恶魔羽翼,雕着墨谨轩大名的酷气外壳呢?
  • 替罪情人:我曾爱你比恨深

    替罪情人:我曾爱你比恨深

    十年前他一句为什么死的人不是你。让她心如死灰,从此画地为牢。十年后再遇,那人却抓着她不肯放。苏澈:你不是要我死么,何苦再来纠缠?隋益:不,我改主意了。这次,我要你跟我一起万劫不复……
  • 穿越时空之血泪

    穿越时空之血泪

    泪——它是凝结的固体透着妖娆的红艳,犹如水晶般的晶莹剔透。承载三人三世的爱恨缠绵,传说它能够起死回生,是真实还是虚幻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星际剑皇

    星际剑皇

    岳铭,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高中生,因自幼丧失双亲,所以一直都寄宿在叔伯家中,并且和青梅竹马——历晓灵十分交好。后来由于他“已死”的爷爷岳凌峰的出现,让他踏上了一条旖旎而奇特的逆天之路!!本书感谢墨星免费小说封面支持,百度搜索“墨星封面”第一个就是!
  • 死者请说话

    死者请说话

    贝克是一名受人尊敬的巴黎儿科医生。他与他心爱的妻子在定情纪念日那天来到初吻的老地方约会,贝克被人打昏,妻子伊丽莎白被带走。几天后,伊丽莎白的尸体被寻获,警方认为她被一名变态杀手残酷杀害的。妻子的惨死使他内心深受折磨。八年后,贝克在定情纪念日那天收到一封令他十分震惊的神秘电子邮件,是个现场拍摄的实时画面,他的亡妻对着镜头说:“对不起。”随后,他又收到了第二封电子邮件,妻子要求他到巴黎公园见面。与此同时,在湖底挖出了两具尸体,引起警察重新调查伊丽莎白被杀的案件——贝克成了最主要的嫌疑人。律师通知贝克警察即将去逮捕他,贝克匆忙逃离去与伊丽莎白赴约。然而当贝克赶到公园的时候,发现自己正在被一个杀人团伙追踪……
  • 云上主宰

    云上主宰

    【热血奇幻,冒险探宝】远在边陲小岛的武翔踏出生活了十几年的故土,开始了一段奇幻的冒险之旅。在他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的同时,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战斗和挑战。七座漂浮在天空的大陆,和无数块岛屿。上面充满了未知的事物和风土人情。
  • 谪仙相公:娘子来也

    谪仙相公:娘子来也

    一朝穿越,风卷云起。大宋皇朝里,凡尘走一遭。"如若此去,还有回程之路,我便娶你为妻。"盈盈一水,花前月下,宋澜逸蓝衣翩翩,墨发飞扬,亮如繁星的双眸如痴的望着眼前俏丽的女子。犹记得初见时,娇俏的她,视他为‘蝗虫’,相逢时,都是冤家路窄;而如今,他也不记得是从何时起,他们彼此相依,携手走过艰辛之路,只是,这一次,沿途凶险,他只愿她安好。"不,夫妻本是同林鸟,怎能大难临头各自飞呢?我不在乎那些繁琐的礼节,你在我心中,早已是我的夫了。"程依依拥住他,就像一生,穿越几百年,只为遇见你,那我为何不紧紧抓着你的手,走过一世,哪怕是短暂的一世。璀璨星辉为他们照亮前程的黑暗,只要你在,便是一切。
  • 回到固城

    回到固城

    固城至今仍是一个人、神、自然矛盾交织又和谐共存的世界。赵殷尚写作《回到固城/中国新锐作家当代文学典藏》是建立在乡村宗教文化之上的;其次源于土地上的繁花果实以及养育村民生存的粮食作物;我的记忆是每一个固城人的记忆,而且都是从村庄的神性开始的。因此,我对《回到固城》存有幻想,那些柳絮飞花、田间小路的尽头都去了哪里?动物、植物、土地、庄稼是否都有自己的道路与历史?逝去的老人是否还活在我们中间?我们家的大柳树底下,是否真的还有一个固城村?那个固城村里是否还有另一个我?但是,童年的梦已经告诉我,不管时光怎样飞转流逝,时代如何变化莫测,固城村始终坐落在大柳树的根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