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94800000006

第6章 外科(2)

胆囊炎

胆囊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胆囊炎发病与胆汁淤滞和细菌感染密切相关。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占60%~70%)、克雷伯菌、厌氧杆菌等革兰阴性菌,多由肠道经胆总管逆行进入胆囊,少数经门静脉系统至肝、再随胆汁流入胆囊。慢性胆囊炎一部分为急性胆囊炎迁延而成,但多数既往并无急性发作史。约70%的病人伴有结石。胆囊炎属于中医学胁痛范畴。多因肝胆郁结、气机不畅所致,故临床治疗多以疏肝利胆、理气解郁为主,佐以清热解毒、攻里通下之法。

急性胆囊炎临床表现:约85%的急性胆囊炎病人在发病初期有中上腹和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并有右肩胛下区的放射痛。常伴恶心和呕吐。发热一般在38~39℃,无寒战。10~15%病人可有轻度黄疸。体格检查见右上腹有压痛和肌紧张。墨菲征阳性。在约40%病人的中、右上腹可摸及肿大和触痛的胆囊。白细胞计数常有轻度增高,一般在10,000~15,000/mm3.如病变发展为胆囊坏疽、穿孔,并导致胆汁性腹膜炎时,全身感染症状可明显加重,并可出现寒战高热,脉搏增快和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加(一般超过20,000/mm3)。此时,局部体征有右上腹压痛和肌紧张的范围扩大,程度加重。一般的急性胆囊炎较少影响肝功能,或仅有轻度肝功能损害的表现,如血清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值略有升高等。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和结石性胆囊炎相似,但常不典型。

慢性胆囊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亦不明显。平时可能经常有右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恶心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有的病人则感右肩胛下,右季肋或右腰等处隐痛。在站立、运动及冷水浴后更为明显。病人右上腹肋缘下有轻度压痛,或压之有不适感。B超检查可见胆囊引人注目或增大,排空功能障碍。口服胆囊造影剂发现有结石时,则诊断可以确定。

“方一”冬绿食疗方

“来源”民间。

“组成”冬瓜子25克,绿豆25克

“功用”消炎利胆,清热解毒。

“主治”急性胆囊炎。

“用法”上药共煎一碗,一次服下,一日三次,连用10天。

“按”冬瓜子味甘,性微寒。功能清肺化痰、消痈排脓、利湿。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具有胰蛋白酶抑制剂的作用。

“方二”柴胡二金汤

“来源”罗兴中。中药治疗胆囊炎240例。陕西中医,1994,15(7):305.

“组成”柴胡9克,炒枳壳10克,陈皮、延胡索、川楝子各12克,白芍、赤芍、佛手、郁金、虎杖各15克,金钱草20克,甘草3克

“加减”合并黄疸者,加茵陈、栀子;伴胆结石者,加鸡内金;腹胀者,加厚朴;发呕者,加法半夏;胃酸多者,加乌贼骨;胃酸少者,加乌梅;食欲不振者,加佩兰、焦三仙;大便干燥者,加大黄;慢性胆囊炎者,加当归、生地黄。

“功用”消炎利胆,疏肝解郁。

“主治”胆囊炎。

“方解”方中柴胡、枳壳、佛手、延胡索、郁金疏肝理气,开郁止痛。据药理研究证实,郁金可松弛奥狄氏括约肌;佛手可缓解平滑肌痉挛;陈皮健脾和胃,其中含有右旋宁烯,有溶解结石之功;金钱草、虎杖清热解毒利胆;白芍柔肝止痛;赤芍理气活血;川楝子理气止痛,与延胡索合用相得益彰;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刚柔相济,共奏疏肝利胆、消炎止痛、健脾和胃之效。由于本病久则伤阴,疏肝药中宜配伍当归、生地黄顾护阴血之品,以制约理气药物之燥性。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方三”舒肝利胆汤

“来源”吴盛荣,吴一飘。湖北中医杂志,1995,17(1):11.

“组成”金钱草、赤芍、薏苡仁、茵陈各15克,大黄、白术、川楝子、延胡索各12克,柴胡、蒲黄、五灵脂、黄芩、鸡内金、枳壳、青皮各9克,木香(后下)、玄明粉(另冲)、龙胆草各6克

“加减”若身热口渴者,加金银花、连翘、石膏、天花粉;湿重者,增加薏苡仁、白术之量;腹痛甚者,加重延胡索之量;恶心呕吐者,加法半夏、竹茹、生姜;纳差者,加神曲、山楂;黄疸甚者,加重茵陈、金钱草、生大黄之量;有胆石者,加重鸡内金之量,再加冬葵子、急性子、王不留行;有蛔虫者,加槟榔、使君子。

“功用”利胆退黄,疏肝止痛。

“主治”胆囊炎。

“方解”方中柴胡、枳壳、青皮、木香、川楝子、郁金疏肝理气,解肝胆之郁,最能条畅肝木,推陈致新以生气血,有助于肝胆功能的改善;蒲黄、五灵脂、赤芍理气行血而止痛,可明显缓解平滑肌痉挛,为痛引肩背必用之要药;金钱草、茵陈、黄芩、龙胆草能增加胆汁分泌,为利胆退黄之圣药,尤其是茵陈能消除残存肝胆之病毒,改善消化功能;大黄、玄明粉荡除积秽、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鸡内金消石顾护脾胃;薏苡仁、白术补脾利湿,增进食欲,且能产生肝糖元,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与苦寒之剂配伍,可免害胃之弊。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按”舒肝利胆汤是全国名老中医吴光烈治疗急慢性胆囊炎之经验方。

“方四”利胆调中汤

“来源”李露燕。北京中医,2001,20(1):28.

“组成”金钱草30克,炙批杷叶12克,竹茹、香橼、佛手、香附各10克,炒白芍15克

“加减”胁肋胀闷疼痛随情绪变化加重者,加舒肝理气药柴胡、炒枳壳、延胡索;胁肋胀闷疼痛牵及胃脘部不适、气短、善太息、大便不调者,加益气健脾和胃药太子参(党参)、炒白术、茯苓;胁肋胀闷疼痛合并口干、舌红少苔、夜寐不佳者,加养阴柔肝药北沙参、麦冬、合欢花、何首乌藤;胁肋胀闷疼痛伴有中、重度脂肪肝,大便偏干者,加草决明、山楂。

“功用”清解中焦湿热。

“主治”胆囊炎。

“方解”取金钱草能清肝胆湿热;炙枇杷叶清胃热止呕逆;竹茹能开胃土之郁,治痰热互结烦闷逆;香附乃血中气药,通行十二经脉气分,乃气病之总司,能调气机,行气止痛;白芍能养血柔肝,缓急止痛,能于土中泻木,理中泻肝;香橼气芳香,味辛而行散,苦能降逆;佛手气清香而不烈,性温而不峻;香橼、佛手共有疏肝理气、和中止痛之效。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方五”清胆化痰汤

“来源”顾家咸。湖北中医杂志,1995,17(6):52.

“组成”柴胡、瓜蒌皮、法半夏、木香各10克,黄连3~6克,大黄3~10克,金钱草30克,白芍20克

“加减”热甚者,加金银花、黄芩;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腹满者,加枳壳;湿重者,加苍术、薏苡仁;气虚者,加党参;血虚者,加当归;伴结石者,加鸡内金、丹参、枳实,重用金钱草。

“功用”疏肝利胆,清热利湿,化痰散结,理气止痛。

“主治”急性胆囊炎。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按”方中柴胡、黄连、大黄疏肝清热、利胆通腑降浊,金钱草清热利湿,瓜蒌皮、法半夏化痰散结,白芍、木香利胆和营止痛。“方六”疏利化痰汤

“来源”顾家咸。江苏中医,1998,19(7):22.

“组成”柴胡、法半夏各12克,大黄6克,枳壳、竹茹、郁金、木香各10克,金钱草30克

“加减”湿热重者,加黄连、金银花;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白芍,木香加至15克;脾虚者,加白术;伴有结石者,增加金钱草、大黄用量。

“功用”疏肝利胆,化痰散结,理气止痛。

“主治”急性胆囊炎患者属气郁夹痰证

“方解”方中柴胡入肝胆二经,既能疏肝解郁,又能疏泄少阳胆经之邪,肝气调达,则胆的疏泄功能正常;胆禀春木之气,易生火化热,故用竹茹清胆化痰;腑以通为用,故用大黄通腑利胆;法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枳壳行气消痰,郁金利胆祛瘀,木香行气止痛,金钱草清利湿热,利胆排石。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方七”清肝利胆汤

“来源”陈锡刚。山东中医杂志,1996,15(7):300.

“组成”柴胡、延胡索各12克,法半夏、枳实各9克,黄芩、白芍、金银花、蒲公英、川楝子各15克,黄连、青皮各10克,熟大黄6克,甘草3克

“加减”如伴有黄疸者,去川楝子,加茵陈、萹蓄各15克,栀子9克,以加强利湿退黄之力;如右上腹剧痛,有黄疸或无黄疸,B超证实伴有胆系结石者,加茵陈20克,金钱草、鸡内金、牡蛎各15克。

“功用”清肝利胆,清热解毒。

“主治”急性胆囊炎。

“方解”方中柴胡、白芍、枳实、法半夏疏肝导滞,行气解郁;黄芩、黄连、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祛腐消肿,实为治痈之法;大黄清肝利胆,通腑泻热;川楝子、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甘草清热解毒,其甘缓之性又可防止清热解毒药苦寒直折伤及正气。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柴胡、金银花、黄连、黄芩、蒲公英皆有广谱抗菌作用,能较好的消除胆囊炎症;大黄、枳实、法半夏具有增加排胆频率作用,可使胆汁流量增加;法半夏、柴胡还具有松弛奥狄氏括约肌的作用。

“方八”金钱郁金利胆汤

“来源”赵壮,崔艳娟。中医药学报,2000,28(3):39.

“组成”金钱草30~60克,郁金、柴胡各10~15克,鸡内金10~20克,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0~30克

“加减”久病体弱气虚者,加黄芪;脾胃虚弱者,加白术、茯苓;胁痛重者,加延胡索;恶心呕吐者,加法半夏、竹茹;胸闷者,加瓜蒌皮;便秘者加酒大黄;自汗者,加浮小麦、麻黄根;以右胁刺痛为主者,加桃仁、红花;湿热重者,加龙胆草、黄芩、茵陈、川楝子。

“功用”疏肝利胆。

“主治”急性胆囊炎。

“方解”方中金钱草、郁金、柴胡疏肝利胆;鸡内金消食;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利湿健胃。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按”据现代药理实验研究:金钱草煎剂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郁金可使胆汁分泌和排泄,并有轻度的镇痛作用;柴胡有镇静、镇痛、抗菌的作用;鸡内金能使胃液分泌量及酸度增加,胃运动机能加强,排空加速;蒲公英、紫花地丁具有抗菌、健胃的作用。

“方九”利胆和胃汤

“来源”胡剑秋,周映华。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0,21(4):19.

“组成”炒柴胡、枳实、白芍各15克,苍术、厚朴、金钱草各10克,黄芩、虎杖各20克,陈皮、炙甘草各6克

“功用”调和肝胃。

“主治”慢性胆囊炎。

“方解”方中柴胡透邪升阳以舒郁,枳实下气破结,与柴胡合而升降调气;白芍益阴养血,与柴胡合而疏肝理脾;炙甘草甘缓和中,甘温益气以健脾。此四药互配,使邪去郁解,气血调畅,清阳得升。苍术苦温性燥,最善除湿运脾;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陈皮理气化滞。加黄芩、虎杖、金钱草以清利肝胆经湿热。全方合用,使湿浊得化,肝气得疏,气机调畅,脾胃复健,胃气和降,则诸症状自除。配合药物局部敷贴能清热利湿,行气止痛,与内服药配合,内外同治,产生协同作用,疗效更佳。

“用法”每日1剂,取水600毫升,泡上药20分钟,文火煎煮30分钟,取液150毫升,共煎3次,合取450毫升,分早、午、晚3次温服。配合中药外敷:以大黄、虎杖、延胡索研末备用,以3:3:1比例用醋调匀,做成直径为2厘米大小的药饼,敷于右胁下胆囊所在部位,用关节止痛膏固定,每次敷贴4~6小时,每天换药1次。

“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黄芩、虎杖、大黄、金钱草分别有抗菌、消炎、镇痛的作用,能促进胆汁的分泌及排泄,其中大黄的力量最强,从而达到了消炎利胆的作用。

“方十”三金复胆汤

“来源”郭新农。三金复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46例。湖北中医杂志,1997,19(1):36.

“组成”夏枯草、连翘、蒲公英、茵陈各30克,金钱草30~120克,海金砂20~30克,吴茱萸、槟榔、乌梅、柴胡、郁金各15克,鸡内金10克,青皮、陈皮各12克

“加减”伴发热者,加金银花20克,黄连10克;疼痛较重者,加川楝子15克,延胡索、枳壳各20克;伴恶心呕吐者,加竹茹30克;纳呆腹胀者,加炒谷芽、炒麦芽各30克,莱菔子15克;厌油甚者,加山楂15克;伴有结石者,重用金钱草至120克,加生大黄和玄明粉冲服。

“功用”清热解毒,利胆消炎。

“主治”慢性胆囊炎。

“方解”方中柴胡、郁金、青皮、陈皮疏肝利胆,理气止痛;夏枯草、连翘、蒲公英清热利湿,消炎利胆,夏枯草、连翘还能软坚散结,对增厚的胆囊壁有恢复作用。加入吴茱萸暖肝和胃,以防寒从中生;茵陈、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为利胆要药,药理研究表明,上药有稀释胆汁、增加胆汁分泌量、松弛奥狄氏括约肌的作用;槟榔;乌梅、有收缩胆囊、促进胆囊排空作用;乌梅生津,可避免苦寒伤阴;生大黄、玄明粉具有利胆排石之功。诸药合用,具有消炎利胆、恢复胆囊功能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胆石症

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与胆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在我国胆囊结石比胆管结石少见。胆石症属于中医“胁痛”、“黄疸”、“胆胀”、“结胸”、“腹痛”的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情志抑郁,肝胆郁结,疏泄失常;或过食肥腻,内蕴湿热,阻于肝胆,胆汁排泄不畅;或因蛔虫上扰,致胆气不通,胆汁外溢肌肤。胆汁久蕴,则凝结而成砂石。临床多表现为实证、热证。

胆石症可反复发作,有时可持续数十年。胆囊结石可无症状或间断性右上腹闷重钝痛感。当结石阻塞胆囊管时即发生疼痛并向右肩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可诱发急性胆囊炎。胆囊肿大常可扪及并有触痛。胆总管结石除有上述症状外,还因结石阻塞胆总管而发生黄疸、疼痛、寒战和发热,并可发生化脓性胆管炎,还可并发急性胰腺炎。肝细胞严重损害时可影响凝血因子的制造,可有出血倾向,甚至发生纤维性变导致胆汁性肝硬变。胆道造影可见胆总管增粗或透亮区。

辅助检查:X线检查可现结石。B超检查:胆囊结石病可发现胆囊内有结石阴影;胆管结石发现胆管内有结石阴影。胆管结石静脉胆道造影可显示胆总管扩大或胆石阴影。

“方一”玉金方

“来源”民间。

“组成”玉米须25克,鸡内金10克

“功用”利胆排石。

“主治”胆石症、肾结石等多种结石。

“用法”上药共煎一碗,一次服下,一日2~3次,连服20天。

“按”鸡内金有化坚消石之功,可用于泌尿系结石及胆结石。玉米须味甘、淡,性平,入膀胱、胆经。有利尿、泄热、平肝、利胆的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玉米须含脂肪油、皂甙、苦味糖甙、生物碱、黄酮类、硝酸钾、维生素K3、抗坏血酸、有机酸等,具有利尿、降血压、降血糖、利胆、止血、抑菌及增强免疫、抗癌等多种功效。服药期间,忌吃肝脏、肥肉、蛋黄。

“方二”白蜜散

“来源”熊泽文。光明中医,1994,(1):28.

“组成”五味子10克,蜂蜜、醋各150毫升

“功用”软坚散结,消瘀通腑。

“主治”胆石症、慢性胆囊炎。

“方解”本方为熊厚敏医师验方。蜂蜜缓急止痛,益气润肠通便;醋能软坚散结,五味子与醋同用,能“散瘀血,治黄疸”(《本草纲目》)。三药相须为用,攻中有补,通中有敛,对胆石症有独特的疗效。

“用法”五味子炒黄研末。蜜、醋分别煎沸。口服,每次取五味子10克,以煎沸后的蜜、醋冲服,每日2次(病情轻者每日1次),连服10~20天为1疗程(急性患者10天,慢性患者20天)。一般服1~2个疗程。

“按”本方蜂蜜用量较大,药后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腹泻,便次过多者,临床可酌情减量。

“方三”消石效灵散

“来源”任明。中药药理与临床,1992,(3):42.

“组成”青礞石250克,海浮石150克,硝石(煅)25克,皂矾(煅)25克,王不留行250克,穿山甲(炮)150克,三棱150克,莪术150克,大黄150克,木香150克,枳实150克,鸡内金150克,透骨草250克

“加减”痛甚加芍药、粟壳、延胡索,毒炽加半枝莲、黄芩、蚤休,黄疸加茵陈、金钱草、田基黄,呕恶加半夏、竹茹、代赭石。

“功用”降火蠲痰,调气畅血,化石排石。

“主治”胆石症。

“方解”青礞石、海浮石、硝石、皂矾、王不留行降火蠲痰;穿山甲、三棱、莪术、透骨草调气畅血;大黄、木香、枳实泻下排毒;鸡内金化石排石。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口服,每次10克,每天3~4次,温开水送服,连服3个月为1疗程。

“方四”排石散

“来源”张瑞样等。中国中医急诊,1994,(2):61.

“组成”郁金、黄芩、鸡内金、龙胆草各1500克,三棱、蓬莪术、延胡索、柴胡、青皮各1000克,海金砂、大黄各3000克

“功用”清热除湿,舒肝利胆,活血理气。

“主治”胆石症。

“方解”黄芩、龙胆草、大黄清热除湿;郁金、鸡内金、海金沙化石排石;三棱、蓬莪术、延胡索、柴胡、青皮舒肝利胆;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口服,每次6克,每晚服1次,用热开水300毫升,冲服,35天为1疗程。同时配合耳穴按压(将王不留行固定在耳穴胃、十二指肠、肝、胆、胆管等处,每餐后自行按压20分钟,隔日换耳穴1次)。治疗期间若出现胆绞痛持续状态,立即加服1次或2次,以加快排石过程。“方五”黄香饮

“来源”民间。

“组成”大黄10~20克,木香10克

“功用”理气散瘀止痛。

“主治”胆石症。

“用法”上药泡水代茶饮。

“按”木香性味性温,味辛、苦。功能主治疏肝理气,健胃止痛。体外试验木香的粉剂对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及伤寒杆菌有抗菌作用;木香煎剂对福氏疾疾杆菌Ⅲ型有强烈的抗菌作用。大黄苦寒,既可活血,又可泻下以减轻胆囊压力。

“方六”二金煎

“来源”民间。

“组成”生大黄10克,郁金、枳壳各12克,金钱草30~60克

“功用”疏肝利胆散瘀。

“主治”胆道残余结石。

“方解”大黄苦寒,既可活血,又可泻下以减轻胆囊压力。枳壳疏肝利胆止痛;金钱草、郁金化石排石。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按”现代研究发现,郁金之所以可利胆排石,可能与其收缩胆囊平滑肌,抑制奥狄氏括约肌的收缩活动有关。“方七”肝胆宁汤

“来源”易新平。河南中医,2006,26(1):56.

“组成”柴胡15克,栀子12克,海金砂20克,鸡内金15克,山楂15克,虎杖15克,大黄12克,黄芩12克,青皮12克,木香10克,枳壳12克,郁金10克

“加减”肝气郁结证,加川楝子20克;肝胆湿热证,加延胡索20克、茵陈45克;热毒壅积证,加金银花、生地黄各30克、黄连12克,大黄用量增至20克;肝郁脾虚证,去大黄,加茯苓30克,白术、焦三仙各20克,黄芪50克,当归12克。

“功用”软坚散结,溶石化坚。

“主治”胆石症。

“方解”方中柴胡、栀子疏肝清热,海金砂甘淡气寒而滑利,善泻小肠湿热,通淋膀胱,泻下结石,鸡内金、山楂、虎杖健脾消食积,除湿利胆,消坚磨积,化石通淋,大黄、黄芩凉血解毒,通腑泄热,抗菌消炎;枳壳理气宽中行滞与柴胡相配以升清降浊,兼下滞气,郁金、青皮、木香辛开苦降,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诸药合用,可促进胆汁分泌与排泄,以利溶石化石,并促使结石排出体外。

“用法”上药先用冷水1000毫升,浸泡30分钟,再用文火煎30分钟,得药汁约400毫升,待冷却后装瓶服用。日2次口服,每次200毫升,日1剂,15天为1个疗程。

“方八”胆石散

“来源”苑世英,李清明。山东中医杂志,2006,25(2):84

“组成”茵陈20克,柴胡12克,郁金10克,丹参15克,广木香6克,枳壳15克,鸡内金10克,硫酸镁5克

“功用”理气活络,调和气血,荡涤湿热。

“主治”胆石症。

“方解”方中的柴胡、郁金、木香、枳壳疏肝理气解郁,金钱草、茵陈清除肝胆湿热,鸡内金、白芍软坚化瘀,柔肝敛阴,硫酸镁攻下通腑,丹参活血通经,载药直达病所,诸药协同起到理气活络、调和气血、涤荡湿热、利胆排石的作用。

“用法”将上药混合均匀加工成细末,过100目筛,制成散剂。临床根据患者体质取胆石散5~8克,每日2次,早晚饭前开水冲服。1月为1疗程。疗程后复查1次,若结石尚未排净,开始第2疗程。

“方九”清胆排石汤

“来源”宋易华,韩燕,冯婷。河北中医,2006,28(3):189.

“组成”金钱草15克,威灵仙10克,茵陈10克,栀子6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白芍药10克,柴胡9克,陈皮10克,半夏6克,焦三仙10克,川厚朴10克

“功用”清热利胆,疏肝理气。

“主治”胆石症。

“方解”发热加石膏、板蓝根;疼痛甚加延胡索、川楝子,重用白芍药30~45克,甘草10~15克;腹胀加枳实,甚者加大黄;病程长、年老体虚可加适量黄芪;便秘加生大黄、玄明粉;苔厚腻、纳差加苍术、炒鸡内金;呕吐加生姜、竹茹。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阑尾炎

阑尾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阑尾的化脓性炎症。患病后如果炎症进一步发展,则可形成阑尾化脓、坏疽并穿孔。本病相当于中医的“肠痈”。病因多由饮食不节、食后剧烈运动、劳累过度、寒温不适、虫积等因素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肠道传导失职、糟粕积滞肠中、酿湿生热、蕴聚成痈。临床有急性和慢性两种。初起治宜通降导滞、理气行瘀;酿脓期宜通腑泻热、解毒排脓,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常有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右下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或发热,有下腹部麦氏点压痛。合并腹膜炎时,可出现不同程度腹肌紧张,反跳痛。阑尾脓肿时,局部有压痛性包块。急性者起病较急,初起常先有上腹痛或脐周痛,随后疼痛转至右下腹,伴发热、恶心呕吐、右下腹压痛明显、有反跳痛、腹肌紧张、平卧右腿不敢伸直。如发病剧烈或处理不当、可发生阑尾穿孔,产生腹膜炎;慢性者,可无典型急性发病史,仅表现为右下腹经常或反复发作性隐痛。急性阑尾炎如经非手术治疗,有的则转为慢性阑尾炎。阑尾炎患者一般均需切除阑尾才可治愈。

辅助检查: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白细胞升高。

“方一”大黄牡丹皮汤加减

“来源”《中医外科学》

“组成”大黄20克,丹皮15克,薏苡仁50克,公英20克,冬瓜仁50克,败酱草30克,桃仁15克,地丁30克

“功用”通里攻下,祛瘀导滞。

“主治”用于瘀滞型阑尾炎。

“方解”薏苡仁、冬瓜仁、败酱草、公英、地丁解毒排脓;大黄通里攻下;丹皮、桃仁祛瘀导滞。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二黄丹皮汤

“来源”何云洲。福建中医药,1966,11(1):17

“组成”黄连9克,黄芩9克,丹皮9克,白芍12克,当归尾9克,银花30克,连翘12克,薏苡仁15克,甘草6克

“功用”清热解毒,利湿化脓。

“主治”用于湿热型阑尾炎。

“方解”本方用黄连黄芩之苦寒以泻火解毒,兼能清大肠之湿热,佐丹皮以凉血散血,更兼当归白芍能去瘀生新,排脓止痛之功,金银花莲翘为消炎解毒之良药,同时有抗菌作用,能治多种热性传染病,薏苡仁味淡甘,性微寒,擅消炎利湿排脓通滞之功,甘草缓和诸药,亦有清热镇痛解毒作用。因此本方具有治疗肠痈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解毒消痈汤

“来源”董建华经验

“组成”银花12克,连翘12克,公英30克,败酱草30克,丹参22克,元胡12克,生大黄4克

“加减”腹胀,上方减丹参、桃仁、元胡、生大黄,加乌药9克,青陈皮各9克,枳壳9克。

“功用”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主治”用于湿热型阑尾炎。

“方解”银花、连翘、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丹参、元胡、生大黄活血祛瘀导滞。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薏苡附子败酱散

“来源”唐祖宣,等。北京中医,1987,(5):32

“组成”薏苡仁100克,败酱草30克,炮附子30克

“加减”若脉数便干,加大黄15克(后下);兼有发热者,加金银花30克(后下);腹痛甚者加白芍30克。

“功用”利湿止痛,通腑排脓。

“主治”阑尾炎。

“用法”以水1000毫升,先煎附子30分钟,再下薏仁败酱草,煎约500毫升,过滤;再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过滤;三煎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过滤;三次药液兑于一起混匀,每次服200毫升,间歇2小时服1次。

“按”薏苡仁利湿排脓,炮附子温肠止痛,败酱草可加强排脓功能。

“方五”红藤丹皮大黄汤

“来源”《余无言医案》

“组成”红藤30克,丹皮15克,大黄15克,桃仁泥12克,元明粉12克(冲)、瓜蒌仁12克,赤芍9克

“加减”可酌加地丁、银花藤

“功用”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主治”阑尾炎。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红藤味苦性平,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有显著的抗微生物感染、消肿止痛功效。近代广泛用于治疗肠痈、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关节红肿疼痛。大黄、元明粉泻下导滞;丹皮、桃仁泥、赤芍凉血活血;瓜蒌仁排脓。

“方六”红白合剂

“来源”谢志豪。浙江中医药,1979,5(6):213.

“组成”红藤、白花蛇舌草各30克,丹皮、制大黄各10克,桃仁12克,红花6克

“加减”热高者,加金银花、蒲公英、川柏;阑尾脓肿,加乳香、没药;腹胀甚者,加广木香、枳壳;大便干燥秘结者,用生大黄。

“功用”活血化瘀,排脓清肠。

“主治”阑尾炎。

“方解”红藤、白花蛇舌草活血化瘀,专治肠痈,为本方主药;丹参、桃仁、红花加强化瘀排脓功能;大黄泻热清肠。

“用法”水煎服,早晚分服。急性肾盂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是由多种细菌感染,直接引起肾盂或肾实质的炎症,病理研究证实为双肾充血水肿。中医学认为急性肾盂肾炎隶属于淋病范畴。究其原因多责之于湿热蕴郁,气化不利。

急性肾盂肾炎可发生于各年龄组,但以育龄妇女最为多见。本病起病急骤,患者常主诉腰痛,肾区有压痛及叩击痛,沿输尿管区和膀胱区亦有压痛。多数患者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并伴随有高热、寒战、全身酸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全身症状。血行感染者以全身表现为主,上行性感染者则出现泌尿系症状。

辅助检查:白细胞增高,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加快。一般无高血压及氮质血症。

“方一”寒通二丁半汤

“来源”周宁。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11(11)

“组成”滑石30克(包),白芍15~30克,知母12~24克,黄柏10~15克,半枝莲15~30克,紫花地丁30克,蒲公英30克

“加减”发热较高者,加柴胡10~15克,连翘9~12克;腰痛明显者,加桑寄生、续断各15克;兼血尿者,加白茅根30克,大蓟、小蓟各15~30克;兼肾阴虚者,加生地黄、黄精各15克;兼肾阳虚者,加淫羊藿10~15克,仙茅5~10克。

“功用”清热利湿,凉血通淋。

“主治”急性肾盂肾炎。

“方解”方中知母能泻膀胱、肾经之火,滋益肾水,利两便;黄柏能补肾水不足,清利下焦之火;滑石利水渗湿,和白芍相配,能增强利水通淋之效,唯白芍用量需大;蒲公英、紫花地丁、半枝莲三药,均具清热泻火、解毒通淋之功。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进水量保持在1500毫升以上,保持尿路通畅。

“按”寒通二丁半汤由《医学衷中参西录寒通汤(滑石、生白芍、知母、黄柏)加“二丁半”(紫花地丁、蒲公英、半枝莲)组成。此方对湿热郁结所引起之小便淋涩不利诸症效用甚宏。

“方二”小柴胡汤

“来源”陈亦工,陈强,陈萌。国医论坛,2000,15(3):9.

“组成”柴胡、法半夏、白茅根各30克,黄芩、党参、甘草各12克,大枣4枚。

“加减”尿路刺激征明显或伴尿血者,加滑石10克,蒲黄14克(包);伴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者,加白芍24克,鸡内金15克,米醋50毫升。

“功用”祛湿为要,兼以清热。

“主治”急性肾盂肾炎。

“方解”小柴胡汤中柴胡苦平,透泄、清解少阳之邪;黄芩苦寒,清热燥湿;法半夏辛苦温燥,辛散苦降,温燥化湿;加入白茅根增强清热利尿之效;佐以党参、甘草、大枣益气健脾,扶正以祛邪。

“用法”水煎服,日1剂。7天为个疗程。

“方三”公英石韦汤

“来源”李长华。山东中医杂志,2000年,19(10):599.

“组成”蒲公英、石韦、马齿苋各30克,败酱草、萹蓄各12克,柴胡15克,黄柏、苦参各9克

“加减”湿热内蕴型者,加瞿麦12克,车前子15克(包煎),栀子、竹叶各9克,滑石24克,以清热利湿;脾失健运型者,加黄芪15克,升麻9克,陈皮6克,茯苓12克,以补气健脾和胃;肾虚不固型者,加熟地黄、枸杞子、山药各15克,菟丝子12克,杜仲9克,以补肾固涩;腰痛明显者,加怀牛膝18克,以补益肝肾,散瘀止痛;伴大便干者,加大黄6~9克(后入),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者,加女贞子、小蓟各15克,旱莲草30克,兼扁桃体炎者,加山豆根12克,升麻9克,金银花30克

“功用”清热解毒,清泄湿热,通淋利尿。

“主治”急性肾盂肾炎。

“方解”蒲公英清热解毒通淋;石韦上清肺热,下利膀胱,现代医学认为该药有抑菌作用;萹蓄利尿通淋;柴胡清热疏肝解郁、通调气机;败酱草、马齿苋、黄柏、苦参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现代药理认为有抑菌和杀菌作用。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连服6剂为1个疗程。最多4个疗程。

“方四”车前茅根饮

“来源”民间。

“组成”车前草30克,白茅根30克,生甘草6克

“功用”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主治”用于湿热型肾盂肾炎轻证。

“方解”车前草、生甘草、白茅根利尿通淋。

“用法”以水1000毫升,煎取600毫升,如饮茶一般,频频饮用。每日1剂。

“方五”马齿苋煎剂

“来源”民间。

“组成”马齿苋干品120~150克(鲜品300克),红糖90克

“功用”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主治”急性肾盂肾炎。

“方解”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红糖养血。

“用法”马齿苋如系鲜品,洗净切碎和红糖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煎,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度,煎沸半小时则去渣取汁约400毫升,起热服下,服完药即盖被出汗。如属干品则需加水浸泡2小时后再煎。每日1剂,分3次服。

“方六”银蒲合剂

“来源”《肾病金方666》

“组成”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萹蓄15克,车前子(包)12克,滑石12克,瞿麦12克,大黄6克,木通5克,栀子10克,生甘草5克

“功用”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主治”急性肾盂肾炎。

“方解”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萹蓄、车前子(包)、滑石、瞿麦、大黄、木通、栀子、生甘草利尿通淋。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由于外伤、劳损及风寒湿邪等所致的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及椎间盘、小关节等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刺激或压迫了周围的血管、神经、脊髓等而出现肩臂麻木、疼痛、眩晕,甚至瘫痪等症状的综合症候群。属中医学的“痹证”、“痿证”、“颈筋急”等范畴。中医学认为颈椎病的颈痛多在肝肾亏损、气血虚弱的状态下,复感风寒或日积劳损而损伤气血,导致风寒痹阻、经脉不畅和气滞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所在。

临床表现:

1.颈型: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特征是颈部僵硬、不舒服、疼痛,以及活动不灵活,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2.神经根型:病人的手掌或手臂麻木、疼痛、握力减弱,有时连拿杯都觉得没有力,病情严重时,整夜疼痛难于入睡。

3.椎动脉型:病人的症状是偏头痛、头晕,或者胸闷、胸痛。每次眩晕发作都和颈项转动有关。

4.交感神经型: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

5.脊髓型颈椎病:为慢性进行性四肢瘫痪,以下肢症状早于上肢为特征。早期双侧或单侧下肢发紧、发麻、疼痛、僵硬、发抖、沉重无力,打软腿或易跌倒、步态笨拙,有踩棉感。继而双侧或单侧下肢发麻、疼痛、有烧灼感,手部肌力减弱,发抖,欠灵活,持物落地,肌肉萎缩,甚至四肢瘫痪。起初以尿急、排空不良、尿频及便秘为多见,渐而出现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

“方一”紫贝磁石煎

“来源”民间。

“组成”紫贝齿3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粉葛根15克,炒白芍15克,丝瓜络15克,炙甘草9克

“功效”缓急舒筋,平肝通络。

“主治”颈椎病脊髓型,临床表现为四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活动牵强、两侧锥体束征为主。

“用法”日1剂,先将紫贝齿、磁石煮半小时,再纳入诸药共煎。日服二次。

“方解”方中芍药、甘草甘能缓急,配合葛根解肌松筋,可以缓和肌肉紧张;重用丝瓜络以引经通络;紫贝齿、磁石是平肝重镇,和上药同用能起到加强药效的功能。

“方二”痹痛消

“来源”李金学,向昌菊,刘秀芹,等。中国骨伤,1999,12(6):45.

“组成”全蝎5克,蜈蚣5克,当归12克,黄芪15克,姜黄12克,桂枝12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川芎12克,白芷10克

“功用”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主治”颈椎病神经根型。

“方解”黄芪补气;全蝎、蜈蚣、当归、姜黄、桂枝、赤芍、白芍、川芎、白芷活血通络。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痹痛消方以较强的活血破血、化瘀通络、解痉镇痛的中药组成,对气滞血瘀型效果较好,这可能与微循环和血液流变状态的改善有关。

“方三”桂枝芍药汤加味

“来源”《颈肩腰腿痛独特秘方绝招》

“组成”桂枝9克,葛根15克,白芍10克,黄芪20克,生地1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片姜黄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5枚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活血止痛,祛除寒湿。

“主治”颈椎综合症。

“方解”方中桂枝、芍药调和营血,解肌散寒,地归芍苇芪活血益气通络,羌活、防风祛风胜湿,姜黄活血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姜枣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按”本方所治之证,多系汗出当风,或久居潮湿之地,风寒湿之邪着于肌表,风寒湿三邪相搏,郁于太阳经,出现项背强痛等症。治疗不当或迁延失治,进而影响气血运行,出现颈项强硬难以转侧,甚至牵涉双肩疼痛。

“方四”鹿仙四虫汤

“来源”易绵中。四川中医,1991,(2):3.

“组成”鹿角50克,威灵仙100克,地龙、地鳖虫、全蝎各30克,蜈蚣10条,白花蛇3条,三七20克

“功用”补肾通督,祛风通络,化瘀止痛。

“主治”颈椎病。

“方解”鹿角、威灵仙补肝肾,通督脉;地龙、地鳖虫、全蝎、蜈蚣、白花蛇、三七活血通络。

“用法”诸药共研细末备用。内服,每服3克,前10天每日3次,后20天每日2次,30天为1疗程。

“按”本方治颈椎病不仅仅致力于用虫类药祛风散结,通络止痛,且着眼于补肝肾,通督脉,以治其筋骨衰退之本,故用鹿角为君,乃本方之特点。“方五”葛根四虫散

“来源”周世杰。黑龙江中医药,1993,(4):24.

“组成”葛根、全蝎、僵蚕、地龙、炙鳖甲各60克,蜈蚣30条,丹参、白芍、牛膝各30克,姜黄15克,羌活、独活、桂枝、桔梗各10克

“加减”眩晕耳鸣严重者,用天麻、钩藤煎汤送服;上肢疼痛为主者,用桑枝、延胡索煎汤送服;上肢麻木无力者、用黄芪、当归煎汤送服。

“功用”补益肝肾,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主治”颈椎病。

“方解”葛根四虫散之要药,当推葛根、全蝎、蜈蚣、僵蚕、地龙、鳖甲、牛膝。葛根能解项强,“四虫”性善搜剔,解痉散结,鳖甲滋肾软坚,牛膝补肝肾,强筋骨,余药当属佐使。全方攻补兼施,标本兼顾,既能解项强、止痛、消除诸多不适以治标,又可补益肝肾、坚骨强筋而治其本。

“用法”共研细末,以上量为1料,分装成45包。口服,每次1包,每日3次,15天为1疗程,休息3天,可服第2个疗程。

“方六”颈椎散

“来源”齐彦文等。四川中医,1989,(8):41.

“组成”当归、红花、三七粉各等量。

“功用”活血,散瘀,止痛。

“主治”颈椎病。

“方解”当归、红花、三七粉活血通络。

“用法”共研细末。口服,每次3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9天为1疗程。

“按”颈椎散以活血化瘀见长,故用于颈椎病有明显瘀血阻络者为宜。

“方七”颈愈汤

“来源”郭抡彬,宋明邦。山东中医杂志,1997,16(11):502.

“组成”何首乌20克,枸杞子、威灵仙、当归各15克,川芎、白芍、葛根各30克,山茱萸、桂枝、防风、柴胡、羌活各10克,白芥子6克、川续断12克

“加减”头痛严重者,重用川芎,加蔓荆子20克,牛膝15克,或加天麻10克,全蝎6克;头晕严重者,重用葛根、白芍,加僵蚕10克,钩藤20克(后下);肩背疼痛、沉重或伴上肢酸麻痛者,重用葛根,加姜黄10克,桑枝、伸筋草各30克。

“功用”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养血活血,祛风通络,除湿化痰,解肌止痛。

“主治”颈椎病。

“方解”颈愈汤是由左归丸、川芎茶调散和柴葛解肌汤等加减化裁而成。方中何首乌、枸杞子、山茱萸、当归、白芍、川芎补益肝肾,养血和血;羌活、续断、威灵仙除湿活络,通利关节;柴胡、葛根、桂枝、防风、白芥子温经宣透,祛风化痰。

“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12天为1个疗程。

“按”服药同时配合推拿,采用按、揉、分、点、扳及转动颈部,点、拍、打、拔头部、颈肩部、大椎至肾俞之脊椎、上肢、十指等综合手法。按摩仅实施于疼痛难忍,或头晕欲倾,恶心呕吐,不能坚持活动的重症患者。较轻者教其家属实施。

“方八”白花蛇酒

“来源”王琦,邸晶。山东中医杂志,1996,15(12):568.

“组成”小白花蛇1条(约10克),羌活、独活、威灵仙、鸡血藤各20克,当归、川芎、白芍、桂枝各10克

“功用”祛风胜湿,通络止痛。

“主治”颈椎病。

“方解”方中白花蛇搜风胜湿,定搐搦,强腰壮骨;当归、川芎、白芍活血化瘀;羌活、独活、威灵仙、桂枝、鸡血藤祛风胜湿通络;白酒可使药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并有活络之效。

“用法”取白酒2.5千克浸泡上药。3天后服用,每次30~60毫升,每天2~3次。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广泛的炎症反应。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年老体弱,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筋骨失于濡养,感受风寒湿邪而致。

临床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患,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左侧较右侧多见,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早期表现,仅以疼痛为主,或仅有轻微隐痛或肩关节不适和束缚感;继则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尤甚,常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也逐渐完全受限;最后形成“冻结状态”。本病在中医学属“痹证”范围,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

肩周炎的发生与发展大致可分为三期:即急性期(开始期)、慢性或(冻结期)、恢复期(解冻期),各期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

“方一”粗盐外敷方

“来源”民间。

“组成”食用粗盐500克,生姜片3钱、小茴香25克

“功用”消炎止痛,温经散寒。

“主治”肩周炎,各种关节炎。

“用法”炒热(不要太烫),用棉布包好,每晚睡前敷患处至盐凉,三日后调换用料,连用9天。

“按”粗盐具有消炎、镇痛、发汗的作用,可以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并且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排除体内废物。生姜片辛温行气,小茴香温经散寒。“方二”活血通络药酒

“来源”宋禄法。东方药膳,2006,(1):26.

“组成”黄芪10克,白术10克,川木瓜9克,青皮6克,广木香6克,龙眼肉15克,丁香6克,白蔻仁6克,茯苓6克,当归10克,川芎9克,白芍6克,秦艽8克,羌活5克,川牛膝9克

“加减”若肩肿加防己20克,以利湿消肿;疼痛甚加姜黄10克,以通络止痛;头昏者加天麻10克,钩藤10克,以熄风邪。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和血,通络止痛。

“主治”肩周炎。

“方解”黄芪、白术、龙眼肉补气;川木瓜、羌活、秦艽、白蔻仁、茯苓祛湿;青皮、广木香、当归、川芎、白芍行气活血;丁香、川牛膝补肾强壮。

“用法”上药制成粗末,放入玻璃容器中,加入冰糖180克,白酒500毫升,夏天密闭浸泡5日,冬天浸泡10日,滤去渣,取上清液备用。每次服用10毫升,1日2次,饭后温服,连服15天为1疗程。一般服用2~3疗程即可获愈。

“方三”健肾蠲痹汤

“来源”陈彦,刘鸿宾。湖南中医药导报,2000,6(1):42.

“组成”狗脊30克,骨碎补、活血藤、威灵仙各20克,续断、淫羊藿、秦艽、木瓜、乌梢蛇、桑枝、当归各15克,防风12克,甘草5克

“功用”补肾强筋,祛风胜湿,通络止痛。

“主治”肩周炎。

“方解”方中骨碎补、淫羊藿、续断、狗脊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筋络;木瓜、威灵仙、秦艽祛风散寒除湿、宣痹通络;桑枝、乌梢蛇、当归活血祛瘀,消肿散结。配合中药外敷,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活血祛瘀止痛之功。

“用法”水煎服,日1剂。同时配合消炎治血散外敷:金银花50克,连翘、防风、白芷、续断、红花、透骨草各20克,樟脑10克,细辛6克诸药研末,用水拌湿装入纱布袋,放火锅内用中火蒸煮1小时,取出后加入食醋外敷(每次蒸热后可加醋外用)肩关节周围,纱布袋上再加压热水袋,应用时先将局部皮肤洗净,将准备好的药末贴在压痛最明显处。每天1次,7天为1疗程。

“按”外用药末先用水蒸煮,再用醋调和,目的是使中药有效成分能够充分浸出,并起到疏通、祛毒和有利于药性发挥的作用。采用热水袋加压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毛孔开放,增进皮肤对药液的吸收,直达病所,且减轻组织粘连,加速炎性物的消除和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方四”加味芍药甘草汤

“来源”吴晓,张徐德,韩启锁,等。陕西中医,2000,21(11):491.

“组成”白芍、黄芪各30克,炙甘草20克,当归15克,川芎、羌活各10克,桂枝9克

“加减”肾虚者,加山茱萸、淫羊藿各10克

“功用”养血止痛,疏风通络,调和营卫。

“主治”肩周炎。

“方解”芍药为君,入肝经,补肝血,敛肝阴,合甘草治疗阴血不足、筋脉失养、四肢挛急作痛;羌活辛甘温,具有补血活血、散寒止痛之功,可除血虚血寒诸痛;羌活辛散祛风,味苦燥湿,善治肩背肢节湿痛;桂枝合芍药以调和营卫、通阳解肌、宣痹止痛。

“用法”每天1剂,加水300毫升,水煎25分钟,取液;药渣加水200毫升,水煎30分钟,去渣留液,合并2次药液,分早晚服。10剂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

“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有抑制末梢神经兴奋,配伍白芍对中枢性和脊髓性的疼痛均具有抑制作用。

“方五”肩凝方

“来源”杨火莲。新中医,2000,32(增刊):325.

“组成”羌活10克,桑枝、葛根、生薏苡仁、千年健、豨莶草、鸡血藤、宽筋藤各30克,延胡索、白芍、白花蛇(先煎)、威灵仙各15克

“加减”风湿热型者,用肩凝方基本方;风寒型者,去薏苡仁,加桂枝、细辛、制川乌;气虚痰阻型者,去薏苡仁加黄芪30克,白术、地龙各15克,党参25克;血虚型者,去羌活、延胡索、薏苡仁,加黄精、当归、川芎、熟地黄;寒热夹杂型者,加制川乌(先煎)、桂枝、姜黄。偏阴虚型,去羌活、薏苡仁,加玉竹、秦艽、鳖甲(先煎);瘀阻脉络型者,加桃仁、三七(先煎)、制乳香、制没药、地鳖虫。

“功用”温经通络,活血化瘀。

“主治”肩周炎。

“方解”方中羌活祛风散寒,胜湿止痛,尤以上半身关节疼痛更为有效,白花蛇、桑枝、豨莶草、葛根、千年健、宽筋藤、威灵仙等均有祛风通络止痛作用,白芍、鸡血藤养血活血,且延胡索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薏苡仁能缓解肌肉紧张疼痛。全方共奏祛风通络止痛之效。据临床药理报道:羌活、延胡索、薏苡仁、威灵仙、豨莶草、千年健、白芍、白花蛇等均有缓解疼痛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方六”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

“来源”杨润兰。新中医,1998,30(7):42.

“组成”桂枝、麻黄、熟附子各8克,白芍20克,白术、知母、地龙各15克,防风、羌活、姜黄各10克,白花蛇1条(约30克),蜈蚣2条,全蝎6克,葛根30克

“加减”病程较长,痛有定处,舌质瘀黯者,加苏木10克,炮穿山甲15克;血虚者,加当归、川芎各10克,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各20克,阴虚者,加山茱萸10克,熟地黄15克;阳虚者,加肉桂6克,干姜10克;前伸受限明显者,加白芷10克;后伸受限者加柴胡10克。

“功用”活血化瘀,温经通络。

“主治”肩周炎。

“方解”方中桂枝、生姜、麻黄、防风温通经脉,驱散寒湿;白术、熟附子益气通阳,逐湿;白芍、知母、甘草养阴清热,缓急止痛又可制阳药之温燥;痹痛日久入络,痰瘀深伏,故酌加白花蛇、全蝎、蜈蚣、地龙等虫类药,以其性善走窜,搜剔以祛伏痰,逐瘀滞,蠲痹痛。

“用法”每天1剂,水煎温服,复渣药液适温外洗患部。同时嘱适当配合功能锻炼。

“按”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由桂枝、知母、防风、白术、生姜、白芍、麻黄、炮附子、甘草味药组成。主治风湿痹证,郁而化火,肢节肿痛灼热诸症。

“方七”辛芥桂枝汤

“来源”陈振隆。新中医,1998,30(4):35.

“组成”细辛、姜黄各10克,桂枝、甘草各6克,白芥子12克,白芍30克,蜈蚣3条,茯苓20克

“加减”寒痛者,加制川乌、麻黄,甚者,加重细辛至20克;背痛者,加羌活、吴茱萸;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血虚者,加何首乌;筋挛者,加木瓜;阴虚者,去细辛,加女贞子;湿湿者,加制半夏;气滞者,加香附;血瘀者,加丹参、桃仁、川芎、三棱;阴虚有热象者,去桂枝、细辛、加桑枝、地龙、葛根。

“功用”温阳益气。

“主治”肩周炎。

“方解”加细辛以温阳散寒止痛;姜黄活血通络;蜈蚣驱风通络治痹;桂枝合羌活引诸药至肩臂部;白芥子善除腠理膜内之痰,对治疗肌膜、筋膜粘连有独到之妙用。方中重用细辛有祛寒止痛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治疗10天为1疗程。

“按”凡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者配合推拿、按摩、拔火罐,或作自我功能锻炼:摇肩、伸臂、旋转肩关节、爬墙、搭肩或引体向上等运动。

“方八”葛根汤

“来源”梁丰。江苏中医,1998,19(11):30.

“组成”葛根20克,麻黄、甘草各9克,桂枝6克,白芍30克,生姜2片、大枣3枚

“功用”解肌发汗,生津舒筋,舒柔筋脉,活血定痛。

“主治”肩周炎。

“方解”方中葛根味甘辛凉,重用之有显著的解肌舒柔筋脉作用;麻黄辛温,具温通发散之力,有温通血脉、活血通络、祛瘀定痛的作用,其气味轻清,外可疏通肌肤经络,内可消解积痰凝血,是活血化瘀之佳品,其虽有较强的发汗作用,然临床应用于此症时多不发汗,亦未见明显副作用;桂枝辛温通阳,助麻黄以通行气血;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助葛根柔筋缓急止痛,又可制麻黄、桂枝之辛散太过;姜枣调和营卫,补益气血。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共取药液400毫升,分3次服,2周为1疗程。同时配合外敷。取兰香草,打成粉末,每次50克,以米醋炒热敷患处,每天1次。

“按”兰香草味辛,气香,性微温,具有祛风除湿、行气止痛、散瘀消肿之功效。用米醋炒热后,散寒温通作用更强,外敷患处疼痛明显减轻。“方九”温经活络汤

“来源”秦泗明。陕西中医,1996,17(9):414.

“组成”桂枝、白芍、黄芪、葛根、当归、川芎、桑枝各20克,姜黄、制乳香、制没药、防风、地龙、全蝎各10克

“功用”舒筋活血,搜风止痛。

“主治”肩周炎。

“方解”黄芪补气;桂枝、桑枝温经通络;葛根、白芍、当归、川芎、姜黄、制乳香、制没药、地龙、全蝎舒筋活血;防风祛风散寒。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服药10天为1疗程。

“方十”祛寒化湿散

“来源”宫卫东。江苏中医,1997,18(8):24.

“组成”麻黄、樟脑、高良姜各10克,桂枝20克,红花、细辛、白芷、制没药、赤芍、羌活、独活各6克,威灵仙、薏苡仁、苍术各12克

“功用”温经通络,散寒除湿。

“主治”肩周炎。

“方解”本药散为麻桂温经汤和薏苡仁汤的合方。其中麻桂温经汤温经散寒解痉,薏苡仁汤化湿通络,樟脑、高良姜祛邪止痛。重用桂枝既能温经散寒,又能引药上行,直达病所。本组药物外敷,能使局部皮肤温度上升,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保证了组织所需的氧和营养物供给,使机体在风寒湿刺激下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得到改善。樟脑、细辛则具有麻醉样镇痛作用,这使该方镇痛作用更强。

“用法”上药共研末,加蜜调匀如糊状,以不流动为度。用时将上药于睡前一次性外敷于患肩部,外盖塑料薄膜,再加热水袋熨之。每次5~10小时,连续5天更换敷药。患肩配合功能锻炼。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为一种常见病,临床上有时称“闪腰”、“岔气”,多由姿势不正,用力过猛,超限活动及外力碰撞等,引起腰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急性腰扭伤属中医“伤筋”范畴,其主要病机是血瘀气滞,气血运行受限,不通则痛。

本病常发生突然,有明显的腰部扭伤史,严重者在受伤当时腰部有撕裂感和响声。伤后立即出现腰部疼痛,呈持续性剧痛,次日可因局部出血、肿胀、腰痛更为严重;也有的只是轻微扭转一下腰部,当时并无明显痛感,但休息后次日感到腰部疼痛。腰部活动受限。不能挺直,俯、仰、扭转感困难、咳嗽、喷嚏、大小便时可使疼痛加剧。站立时往往用手扶住腰部,坐位时用双手撑于椅子,以减轻疼痛。腰肌扭伤后一侧或两侧当即发生疼痛;有时可以受伤后半天或隔夜才出现疼痛、腰部活动受阻,静止时疼痛稍轻、活动或咳嗽时疼痛较甚。检查时局部肌肉紧张、压痛及牵引痛明显,但无青紫等瘀血表现(外力撞击者例外)。

“方一”蛰虫散

“来源”陈友宏。四川中医,1987,(5):26.

“组成”蜇虫10克

“功用”逐瘀理伤,通络止痛。

“主治”急性腰扭伤。

“用法”研末备用。口服,每次1.5克,每日1次,用红花酒或白酒25~50克送服。

“按”蜇虫“治跌仆损伤,续筋骨有奇效”(《本草经疏》)。“善化瘀血,最补损伤”(《长沙药解》),故能治伤筋有瘀之腰扭伤。

“方二”芎香散

“来源”胡荣。新疆中医药,1989,(3):35.

“组成”木香、川芎各等份

“功用”行气活血。

“主治”腰扭伤。

“方解”芎香散川芎活血行气,木香行气止痛,使气行瘀散,血活络通而达通则不痛之效。

“用法”共研细末,贮瓶备用。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早晚用黄酒冲服,无黄酒亦可用开水冲服。

“方三”腰扭伤单方

“来源”南昌医林结石专科医院,曾珍德供方。

“组成”漆树根15~60克

“功用”祛瘀止痛。

“主治”腰扭伤。

“用法”轻者只用15克,重者60克先用武火煎沸,再用文火煎1小时,后配鸡汤1碗同服,1次服完。

“按”漆树根辛温,功能活血消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方四”急腰活血止痛汤

“来源”武宁县人民医院,叶存瑞供方。

“组成”地龙12克,川断12克,红花8克,桃仁9克,泽兰12克,肉桂2克,乌药12克,玄胡9克,甘草6克

“功用”活血祛瘀,舒筋止痛。

“主治”急性腰扭伤。

“方解”乌药、玄胡理气止痛;地龙、红花、桃仁、泽兰活血祛瘀;川断、肉桂温阳补肾。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方五”刀土方

“来源”景德镇市中医院,罗裕民供方。

“组成”干刀豆壳15克,土鳖虫8克

“功用”活血化瘀。

“主治”用于腰扭伤。

“方解”干刀豆壳可理气止痛;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方六”南星碎补膏

“来源”《中国民间敷药疗法》

“组成”马钱子12克,骨碎补20克,生南星10克,三七20克,威灵仙12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乳香12克

“功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腰部急性扭挫伤。

“方解”生南星、羌活、独活、乳香理气消肿止痛;马钱子、骨碎补、三七、威灵仙活血化瘀。

“用法”将药物研细末,调拌凡士林。再配合针灸、推拿施术后,敷贴患处。

“按”一旦腰伤,防止感冒和外寒入里,忌房事,配合内服中成药。

“方七”散瘀消肿膏

“来源”《实用中医外敷验方精选》

“组成”生栀子90克,白芷30克,生半夏、生川乌、生草乌、细辛、土鳖虫、制乳没、红花、当归尾各9克

“功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急性腰扭伤。

“方解”白芷、生半夏、制乳没理气止痛;生川乌、生草乌、细辛温经通脉;土鳖虫、红花、当归尾活血化瘀。

“用法”按上药比例配伍,烘干后研成细末,用饴糖加开水拌匀后,置瓷钵中备用。外敷患部,每隔3天换药1次。腰腿痛

腰腿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候群,指下腰、腰骶和骶髂部的阵发性或连续性疼痛,有时伴有下肢部的放射痛或麻木感;多见于体力劳动者,病因复杂,包括脊柱、脊神经、脊椎旁软组织和内脏等疾病。

根据起病急缓大致可分为急性腰腿痛和慢性腰腿痛。急性腰腿痛时疼痛突然发生,多较剧烈;慢性腰腿痛时疼痛持续发生,多是程度较轻或时重时轻。依据疼痛的性质可分为钝痛、酸痛、胀痛、麻痛、放射痛、牵涉痛、扩散痛、关联痛、持续性痛、间歇性痛、阵发性痛等。

“方一”干姜苍术散

“来源”陈兆新。江苏中医,1989,(4):27.

“组成”干姜50克,苍术10克,当归15克

“功用”逐寒燥湿,活血通络。

“主治”寒湿性腰腿痛。

“用法”以此比例配方,研成细末,过筛备用。先将药末用95%酒精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疼痛最明显处,并用敷料、纱布固定。然后在装有2只60~100W白炽灯泡的烤箱外烤约20~40分钟,每日1次,一般以1~2周为1疗程。如治疗中疼痛明显减轻,则隔2~3日治疗1次,直到疼痛完全消失。

“按”在治疗过程中,如局部出现水泡,应停止敷药,待水泡消失后继续治疗。

“方二”地龙汤

“来源”肖朝曦。江西中医药,1990,21(5):350.

“组成”地龙15克,桃仁、泽兰各12克,当归、苏木各10克,桂枝7克,大小茴香、乌药各10克,麻黄6克,甘草9克

“加减”急性腰扭伤初期,加酒大黄6~15克、沉香1~2克;腰部挫伤,加三棱、莪术各10克;肾挫伤,去桂枝、桃仁,加黄柏、丹皮各10克,白茅根30克,田七3~6克,梨状肌损伤或臀上皮神经损伤加牛膝12克、白芍30克、甘草20克;腰椎骨错缝加酒大黄6~12克;急性腰臀部疼痛失治而兼寒湿去桃仁,加独活10克,寄生12克,鸡血藤10~15克;肾虚夹瘀,去麻黄、桃仁、苏木、大茴香,以官桂易桂枝,加杜仲、肉苁蓉各10克,白术15克,黄芪10克。

“功用”理气活血止痛

“主治”腰臀部痛症。

“方解”本方以地龙活血,善行下达,通络解痉,用量宜大;佐以走肝肾经之桃仁、泽兰、当归、苏木、甘草等活血养血,散瘀止痛;理血当以“理气为先”,故加入大小茴香、乌药等芳香透络之品,理气止痛;以桂枝易官桂者,盖桂枝善达表通经,桂麻合用可以达表通里,宣通太阳经气。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方三”地鳖虫散

“来源”曹众毅。浙江中医杂志,1987,22(3):109.

“组成”地鳖虫(原方未注明药量)。

“加减”瘀血腰腿痛,加地龙;寒湿腰痛,加苍术等;湿热腰腿痛加黄柏等;肾虚腰痛,加杜仲等。

“功用”祛瘀活血。

“主治”腰腿痛。

“用法”水煎内服或研细末吞服。

“方解”地鳖虫咸寒,可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按”本品有小毒,一般用量以6~10克为宜,中病即止。年老体弱及妇女怀孕期、月经期应慎用、忌用。

“方四”薏米汤

“来源”秦宗昌。江苏中医,1989,(3):22.

“组成”薏苡仁45~90克,牛膝、独活、当归各10克,桑寄生18克,威灵仙15克,地龙10克,炙甘草6克

“功用”舒筋除痹,活血通络。

“主治”各类腰腿痛。

“方解”薏苡仁、独活、牛膝祛湿除弊;桑寄生、威灵仙补肝肾强筋骨;当归、地龙活血通络;炙甘草调和诸药,保护胃气。

“用法”水煎服,日1剂。10天为1疗程,共3个疗程。

“按”据现代药理研究,薏苡仁主要含有薏苡仁油,而薏苡仁油对于离体的心脏、肠管、子宫、骨骼肌及运动神经末梢等,低浓度呈兴奋作用,高浓度呈麻痹作用。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是一种骨关节结构广泛的慢性、退行性改变,包括关节软骨的剥脱、骨质增生、半月板损伤、滑膜炎等一系列改变。这是引起中、老年人膝关节疼痛、变形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的别名很多,如骨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炎、退化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等。

骨关节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病缓

同类推荐
  • 实用土单验方

    实用土单验方

    在崇尚自然、尊重传统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纯天然的中草药防病治病,土单验方治病自然受到广泛的重视。历史上由于受文字记载的限制,或传统保守观念的束缚,人们所发现和积累的经效验方,靠口传心授,子承父业得以流传下来。有不少行之有效的医术、土法,并未列于经传,却长期为一些穷乡僻俚沿用,救人于难。本书对十四种常见的病症对症下药,并对各个药方的用法、功能主治、疗效都有相应的说明,是您居家的必备工具书。
  • 肝脏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

    肝脏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肝脏的结构、功能和特点,介绍了有关肝脏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知识。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肝脏血管瘤、肝吸虫病以及肝脏疾病与其他疾病的关系及各种肝病的传统和现代治疗方法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对肝脏病人的饮食、休息、日常生活方式、用药注意事项等作了尽可能详细的介绍,为肝脏病人的康复,为保护你的肝脏提出了详细的计划和建议。
  • 女性保养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女性保养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生命的曲线掀动追求的颤音,《女性保养最佳方案》为广大女性展露塑造健康的风景线。做健康女人,美丽、年轻、快乐、自信会永远相伴,让女人的一生保持特有的魅力。人类已经跨入了21世纪,新世纪的健康理念将更加充满社会化、新颖化,这就要求有更多的此类实用书籍问世。一部《女性保养最佳方案》在手,千万健康女性快乐拥有。这是编写《女性保养最佳方案》的初衷,也是我们每一位热衷于人类健康事业,关心人类健康发展趋势者的衷心希望。
  • 高血压保健大全

    高血压保健大全

    本书从生活的各个方面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一种全面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调养方法,能够对减少高血压的发生和危害、提高公众生活质量产生较好的指导作用。
  • 李军红说新妇科千金方

    李军红说新妇科千金方

    1条轴决定女人体质:肾—天癸—冲任—胞宫,掌握轴心,身体不虚;2大液体判断女人健康:月经、白带……
热门推荐
  • 经验良方全集

    经验良方全集

    本书是清代医家姚俊所辑的著名方书。作者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荟萃前贤效方、民间单偏方以及王公内府秘方共2 000余首,辑成4卷80余门,涉及内、外、妇、儿及五官各科,选方精粹、立法严谨、论证精妙,言简意赅。
  • 终极之旅生命之星在殒落

    终极之旅生命之星在殒落

    举目星空,多少星体在自由遨游。一些星体在新生;一些星体在殒落;一起沿着宇宙演化的轨迹在自然运行。耐人寻味的,有那么一些珍稀的生命之星上,一群不安分的生命体却给自己制造着种种的“麻烦”。一群不安分的人们,正大肆消耗与挥霍着我们星球上有限的自然资源,又无节制地生产与排放大量的废物......也许,就在近几个世纪里,这颗生命之星将再也无法如此“超负荷”地正常运转。本文主人公,林下客、林菁等人目睹了那晚西下黄昏中的片片“废墟”;更有今朝,漫天风沙、阴霾笼罩下的城乡;以及正在地下、水下、等处构建着明日的“新居”。还有幸接触那些来去匆匆的男女、孩子和老人;大雁、海豚和狗;“蝙蝠人”、电脑人、和UFO;……作为一次短暂的“终极之旅”,有必要记述这颗生命之星在殒落“瞬间”的种种迹象。----它将会走多久?还能否作一番最后的拯救?!
  • 龙之魇

    龙之魇

    武林九大神兵之首的天机盒重现江湖,引起了不少武林人士垂涎。天机盒是神界至尊天机尊者的镇山之宝,却不料被人盗走。可天机盒流落武林的消息却已经被传出,武林为此动荡了起来。一个看着不起眼的市井小混混居然与一切他所不关心的武林有着如此巨大的关联。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即将开始,他将走出深山探寻自己的身世。一次又一次的死里逃生将让他逐渐发现自己不可思议的潜力,不断出现的新线索将指引他一步步的找到真相。
  • 锥心绝恋

    锥心绝恋

    这是《竹海迷情》《错后承诺》之后,作者第三部自传言情小说,主要讲述了慕云与宋敏那段三角锥心之恋。
  • 敢碰我妈,剁了你!

    敢碰我妈,剁了你!

    他不过是不小心弄丢了老婆,再见面时,却凭空多了个聪明绝顶、恶贯满盈的儿子,时不时跳出来,教唆他纯洁的老婆跟他决裂。讨好他,不屑;威胁他,不理;揍他,不敢……还给他的亲亲老婆找些破男人!他发誓,追回老婆后,再也不生孩子了!
  • 守护大神传

    守护大神传

    她是走了大运吗?竟然让她一块破石头去守护上神这一世的凡人,只是刚刚见面大神怎么就撞车、住院、破产、情人跑,她明明是个仙灵啊,不是倒霉星!白帝你给我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 重山烟雨诺

    重山烟雨诺

    苏伊诺一个什么都懂的逗B女,季曜沂一个一根筋的大好青年。携手经历了一些不敢想象的人生,出现了各种不忍直视的狗血桥段。从一个武功高强的高手,变成一个打架除了看就只能跑的逗B女,从一个天赋异禀的大好青年,变成快当配角的小男子。请看小女子和大,大,大豆腐的爱情和不同常人的人生。
  • 归道本记

    归道本记

    亲爱而悲哀的配角,你还在因那所谓的主角定律,而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吗?可怜而悲哀的配角,你还在因那所谓的主角光环,而被千夫所指吗?孤独而悲哀的配角,你还因那所谓的万人迷气质,而被人肆意愚弄吗?华丽而悲哀的配角,你还在因那所谓的废柴逆袭,而被害的一无所有吗?悲哀而悲哀的配角,你还在因那所谓的主角重生,而被算计的体无完肤吗?汝若愿倾汝所有,祝吾化羽成神,吾便以汝之身,宿吾之魂,完汝心愿。【注:耽美,耽美快穿文。主角已定,不改。以及,我儿子盛世美颜,万夫莫敌,谢谢。【雷点:这个作者是个辣鸡,不仅是修文狂魔,而且年更玩家,随缘更新。
  • 天使与恶魔的恋情

    天使与恶魔的恋情

    她,是一个美丽活泼俱全的天使,由于到人间去完成任务,因此遇见他,而她、是天使,则他是一个恶魔,因为不知道他是真的恶魔,便和他一起交往起来,而上帝交给她的任务到底是什么呢想看全集吗,那就请敬请观看《天使与恶魔的恋情》
  • 真龙强少

    真龙强少

    阴阳封印者,沟通阴阳两界。阴届,虚无缥缈,传闻由五千年来所有煞气凝聚的平行世界。阴阳封印者,继承先祖血脉,觉醒阴阳封印之力,修补阴阳世界缺口。龙脉封印者,镇压神州动荡龙脉。龙脉之力,凝聚大地力脉。于三千七百年前开始动荡。龙脉封印者,继承先祖龙力,觉醒先天龙气,镇压龙脉动荡。萧辰,嬴姓萧族之后。从小被人收养,被赶出古家之后,觉醒先天龙力,阴阳封印之力。在内江湖贤妻腥风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