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与风铃
—读吴昌铨《理想的家园》
林万春
吴昌铨是大山的儿子,来自多山的岩城,有着山里人的淳朴、韧劲和上进心,在人民银行基层跋涉二十余载,一步一个脚印,孜孜不倦地学习、研讨,认认真真地做事、做人,曾获团省委“青年突击手”的荣誉称号。难能可贵的是,结合本职工作,他还写了诸多杂文、通讯和研讨文章,洋洋洒洒,林林总总,计二三十万字。本书分四辑,他从“理想的心声”中撞出“思想的火花”,带给大家“耕耘的秋曲”和“信使的风铃”,其间拳拳之心可以触摸,常常让我领略了金融工作一种内在的诗意。
作为一种职业习惯,他站在山的制高点,俯视世间风云,善于用挑剔的“逆反”目光,观察纷繁事物的内涵和多面性,探讨金融的改革与发展,积极评点金融经济的热点与焦点,夹叙夹议,行文舒畅,侃侃道来,常有独到的发现和见解,不少文字,令人口服心服。
我挺喜欢《解读:政治文明》和《解读:权力与制衡》这两篇姊妹篇。在这里,作者摆事实、讲道理,愤慨地抨击了“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桎梏,秦始皇惨无人道的“焚书坑儒”,以及康雍乾王朝血淋淋的“文字狱”,并联系到“文革”中的“以言治罪”,指出这些都是政治不文明的具体表现。微言之,眼下偶有发生的处女卖淫案、超市搜身案、屈打成招案,以及买官卖官等等,面虽小,却都是政治上的恶癣,侵害人们的灵魂,涣散民心,误国殃民,需要下重药以治;从而又提出“公权、私权、监督权三权如何达到制衡,也已经成为政治文明建设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作者一针见血地提出“民主说到底,是人民当家作主,如果忽视、忘记个人的价值和意义,一味用‘人民’这个大概念去否定个人,那么,人民当家作主就成了一句空话,民主就会堕落为暴政。”
《理想的家园》虽是文论,但作者善于推敲文字,字里行间不乏形象美。如形容人类破坏制度为自身牟取利益的本能,是“烧掉大家的房子来煮自己的鸡蛋”。又如“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这是人的本性,历史上君主能够统治,全靠他的权势地位,失去了权势地位,就像虎狼失去了爪牙一样,必然受制于其他动物,甚至成为其他动物的牺牲品。”“金钟辞旧岁,盛典迎新年,当天安门的钟声响彻北京城,荡漾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时,我们踏着自豪而坚实的步伐,迈向入世后的第一年。”都颇有抒情的意味。我以为,即使文论,其实也需要斐然的文采。
昌铨嘱我作序,欣然命笔,其实是一篇粗糙的读后感。我一生很少接触经济,尤其是金融界,读后挺受教育,所以,便愉快地写下一些文字,不成体统,姑且为序。
2004年11月于绿岩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