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32800000004

第4章 公交车开进了青春期

老得掉牙的公交中巴,终于退休了。

接班的是空调大巴。崭新的座椅,崭新的气息,一切都像它碧绿的外衣一样,进入了青春期。

车头不再喘着白气,车尾不再喷着黑气。我看到乘车的人,也不再摇头叹气。

车子不再喝醉酒,于是乘车人也不用浑身发抖,心也不再发抖。

还是那位老司机,年纪仍在逐日递增,面孔却日见年轻。连脾气也年轻起来。

报站的女声悦耳动听,跟唱歌一样。

一路陪伴的歌声很轻快,让一车的心情也变得轻快。

青春的大巴,改变了车的形象,改变了城市的形象,也改变了一车人的形象。

只不过,它长大了的身躯挤不进狭窄的小街。让绕道的我与绕道的车一起分享小小的遗憾。

总是有怀念的。不再怀念拥挤与磕绊,不免怀念往时的方便……

那一趟公车变得可爱

这里下车的人很多,48路公共汽车本应在这里设一个站。

可是却把站拐到一条里街去了。

在这个中途站停3分钟,让司机签到,抽烟与方便。

不方便的乘客们下车后,也就被列队进行3分钟游行。

不知48路车,能否听到这3分钟议论纷飞的批判?

有一次下着雨,趁车子还未拐弯,我试探问:“能不能在这停车呀?”

车子意外地停下,许多脚步走下车来,比雨声还响。

雨在伞上欢跳,呼应着我的心的欢跳。

其实,我的探问是不讲规矩的。

司机的停车也不讲规矩。

那么多不规矩的脚步声,在不讲规矩的司机的支持下,欢天喜地踏歌而行。

我就纳闷,规矩为什么要拐一个弯?

让我们与那位可爱的司机,成了不守规矩的人……

那位为劳动节劳动的人

五一劳动节这天,许多人都不劳动了。

而他还在坚守。

早上5:20,城市还在沉睡。不睡觉的打卡机记下了他的头班公交车开出的时间。

早醒的行道树,借他的车灯倒退着跑步。

赶路的脚步声,在他到来时放缓了心情。

把消费欲运到商场,把求知的愿望运到书店博物馆,把爱美之心运到美容院,把牵着孩子笑声的家长运到公园,把常回家看看的思念运到老人身边……

把如花朵一样开放的节日的快乐,运到四面八方。

我与其他坐车的人们一样,平时只关注车子本身,没有人关注他的存在。

不关注他姓甚名谁,高矮胖瘦,是男是女。

似乎他并不存在。

也许他知道,被忽略的存在,更是有效的存在。

就如球赛中不可或缺的裁判,最好不要被人关注。

这一天,我终于关注了他,明白他在劳动节的劳动,是为了更多劳动者在这天不用劳动。

塞车现场即景

城市在这里打了一个结。

本来就在缓慢地涌动的车流,在这里索性停止了流淌。

告诉着堰塞湖如何形成。

各式各样的车,多姿多彩的车,大大小小的车,名车与不知名的车,拥挤着在大街摆起了展览。

我无心参观这个车展。我正坐在公交车上,堵在堰塞湖的一潭死水中,动弹不得。

在时针焦急的赶路声中训练自己的耐心。

看着街边的人群,用脚步演释走路比车子快。

满车的手机奏鸣曲此起彼落,传来一些催促,回答一些无奈。

不知是谁给城市打了这个结。也不知谁能打开这个结。

红绿灯急红了眼睛,交通警吹爆了哨声,这个结也不见松动。

车上的音响还在播送新闻:源源不断地出厂的汽车,正拉动城市的GDP快速飞奔……

目击肠梗阻在大英路习惯性发作

担心的事情,终于担心地出现。13路公交车,又在大英路上搁浅了。

同往日没有什么两样。每次公交车路过此地,几乎都要习惯性肃立,默哀十分钟。

同往日不同的是,这次的默哀已进行半个钟头,还没有结束的迹象。

两车道的小街,并没有缩小。

两条长长的车流,也没有增多。

习惯性肠梗阻,在大英路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街两旁都有自由停放的车辆,这些无法割除或说无人去割的毒瘤,多年来一直肆无忌惮。

今日更有一块在河中酣睡的礁石,谁都无法把它叫醒。

这辆霸王车的司机,不知跑到哪儿去了。

只能让带着全国各地方言的骂声,从车顶暴雨般砸落。

车喇叭忍气吞声,它不敢开骂,怕罚款的人听见。

车门大开,让乘客们自由选择,也许步行比坐车还快。

无奈我的目的地尚远,被选择留车察看。

对策不外两条:或者不许停车,或者公交改道。

很想把我的发现报告给正在征集意见的交警、交通局官员或市政府公仆。

其实只需他们坐车到大英路跑一趟,就会找到答案。

不过小轿车只习惯于跑鲜花盛开的大道,不会因肠梗阻影响愉快的心情。

老站牌的无奈

这一路公共汽车,不声不响就改道了

它不再走老路。但老路上的站牌,已作废三天,仍没有随之拆除。

这位没有接到撤退命令的士兵,依然忠于职守,老实地在街边站着。

许多候车的人,也在站牌下站着。

一个个把脖子伸成了长颈鹿。

我好心去告知车子改道的信息。一两个候车人离开了,但多数人不相信。

有路牌站在这里作证,何必去听信我,他们眼中陌生的过路人?

他们只好等。一个个抬起的手腕,认证了光阴似箭。

我不能责怪坚守岗位的站牌。

它无法开口,一如既往地站在这里,只不过是尚未接到撤退的命令。

可是,那个忘了发出命令的长官,跑哪去了?

有一些号码,与站牌同在

在公交候车亭,除了川流不息潮涨潮落的候车的人之外,还有一些数字在候等。

候车的人乘车走了,它们不走,不想走也不愿走。

把这当作一块阵地,死死地坚守。

涂在站牌上,贴在广告画上,用白漆印在站前黑色的马路上。

11个数字,显示一个手机号码,特意标着:“办证”。

你要什么证,它就可办什么证。当然是假证。

我每次候车时,都不得不跟它碰面。那么刺目地亮在面前,想不见都不行。

对于这位熟悉的陌生人,即使反感,也只能无奈。

它是那么顽固。有时刚被清洁工或志愿者清除,一转眼又闪亮登场。

比原先更清晰,更耀眼。

它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地坚守,夜以继日,风雨不改。

那么多年了,它已积累了足够的经验。

它知道,总会有心照不宣的人,让它等到。

它也知道,不会有人抓得到它。

甚至不会有人去抓它。

公交站候车不遇

一路一路的公交车川流而过。

把一些人带走,只留下我。

公交站的冷清与热闹反复换景,只有我原封不动。

身边的面孔,刚由陌生变熟。又一次次由熟变生。

不要的车一辆辆来了,有的甚至来了三四次。

该来的却总是不到。

其实也可以换乘另一路车,但既然久等了,又不想改变初衷。

有一次,我坚持71分钟,为的是等一个原因,或说结果。

我见证了一次新的纪录,答案据说是车子坏了。

要等谁谁就不来?几乎从来如此。

说不清这是一条规律,还是一种错觉?

这一天,又一次遭遇久等时,我招手叫来一辆“的士”。

才明白,有时花钱可以买到时间。

而好的心情,是买一送一的馈赠。

一次多管闲事的体验

奔驰的公共汽车上,当一位女客对司机破口大骂时,终于忍不住的我,站到了司机一边。

她泼出的脏水,污染了一车的空气。

不得不让我改变了,其实也想保持的微笑的表情。

泼妇把矛头调转过来,我成了矢箭之的。

还说:“蚊子死得最快,就因嘴巴太长。”

一只手悄悄扯住我,那是妻子的劝告。

我不是蚊子,既不乱叮人,也不怕拍打。

把好心的手轻轻一拨,又用平淡的活轻轻一拨,让排污口悄然关闸了。

即使沉默是金,一车的目光也是一种投票。

不是我会说话,这时只需有人开口说话。

不仅为了公理的尊严,其实也为了我自己的尊严。

我只不过想自证:在需要开口的时候,愿不愿、肯不肯、敢不敢——

发出自己的声音?

公交车上的惊险一幕

一只白皙的手把一只小巧的挎包抓得很紧。就像紧紧抓着自己的命运。

像小学生背的书包一样,小包斜挎在她的肩上,尽管她的脸上挂的已是高中毕业的年龄。

已经是很保险的了。但她只用一只手抓紧平衡,另一只手要抓紧双保险。

用淡定包装着慌张,只是眼角的余光暴露了她的警醒。

目标如此明显。一双手随同目光游移过来,不知不觉间一个黑影紧紧贴近。

包里的神秘诱惑着贼眼,包口的手却拒绝了贼手。

无从下手呀!贼眼中无奈流露出叹息。

此时,我也正在拥挤的车厢里,用眼光摄下了全部隐秘。

准备当贼手有所动作时,喊出我的提醒。

幸好小挎包适时地走下车去,让我也松了一口气。

引人注目的小挎包,到底装着什么宝贝?

或许,真的有贼眼中的连城价值。或许在别人眼中只视同一张废纸。

或许,就是有关她的命运的一张纸?

在这趟车上,我到底看见了什么?

或许,是一场未遂的窃案。

或许,是惊魂未定的我,瞬间的幻觉,或说猜想……

骤雨似乎要追杀一个无辜的人

眼见着一片乌云压低了广场的空旷,正在赶路的那个人,连忙跑了起来。

骤雨跑得比他快。一块雨的方阵把他包围,把他笼罩,把他封锁。

一条条雨箭,在他的面前身后射落。

他不是孔明的草船,他不用借箭。可是那些雨箭似乎要追杀他,没有讨论的余地。

他从来没跑过那么快。他用疑似刘翔的速度,快得飞一样。

雨阵并不追击别人,也不追击别处,只严密地追踪他,袭击他。雨阵是如来佛的大掌,连孙悟空都跑不出,他别想跑得出。

只是两分钟,骤雨逃窜了。广场别处干爽着,只有他跑的一路,留下水战的后遗症。

淋漓尽致的他,抬头仰望低头思忖,不明白老天为何只跟他过不去。

坐在公交车上穿过广场的我,是这一现场的目击者。

车上的人惊讶地议论这罕见的现象。我不作声。

仗着强悍的势力去欺负一个无辜的人,我又不是没见过。

乘风破浪的车

我坐在车上,乘风破浪。

是的,不是巨轮,是公共汽车。

大雨滂沱。大街成了河流,广场是汪洋大海。

在暴雨的侵袭中,各式各样的轿车花容失色。

搁浅,瘫痪,或者漂浮。

只有威武雄壮的大车,犁开波浪,卷起巨澜,高歌猛进。

此时坐在车上的我,百感交集,喜与忧混为一谈。

不知是该喜,为破浪前进的壮观而欢欣鼓舞?

还是叹,为平日的骄子们的无奈与无能?

还是怨,为从天而降的暴行的横蛮霸道?

还是怪,为地下的水道被堵得哑口无言……

同类推荐
  • 玫瑰念珠

    玫瑰念珠

    本书是旅奥美术史学者李述鸿的随笔集,主要为美术评论。内容包括艺术杂谈、咀嚼文化、看画说话、看电影四大部分。作者李述鸿纵谈古今,既有美术经典作品赏析,又有对国内外美术界状况的独特评论。读者可以看图说话,直接面对大师经典,详细了解这些作品的来龙去脉和美术史地位。
  • 一块玻璃值多少钱

    一块玻璃值多少钱

    《一块玻璃值多少钱》分为一路的爱、最美天使、美丽城市、锋利的刀口、唢呐声声、旧时碎片六辑,主要收录了一块玻璃值多少钱、光头美丽、受伤的白鹭、黄老师、董平柏老师等作品。《一块玻璃值多少钱》是作者的第四本小小说集,收录了作者最新的小小说作品和作者创作以来的最经典小小说篇目。
  • 风雨人生

    风雨人生

    我出生在河北农村一个贫寒的家庭,自四岁起就一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我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母亲一起承担着生活的重负。虽然家境贫寒,但我一直感受着母亲给予我们兄妹的关怀和爱护,母亲的爱是我童年最温暖的回忆。
  • 埋在花盆里的真情

    埋在花盆里的真情

    《温暖的故事:埋在花盆里的真情》是从全国著名通俗文学作家叶雪松先生已发表的温暖故事作品中精心筛选出来的,《温暖的故事:埋在花盆里的真情》里这25篇故事,有数万字的中篇,有数千字的短篇,多角度,多侧面描绘了让人落泪的人间真情,读之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或掩卷深思,或催人泪下,无疑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大餐。
  • 亲爱的我们都将这样长大

    亲爱的我们都将这样长大

    从14岁便开始写文的潘云贵,经过十年的成长蜕变,他对于当下的生活和世界有了更多别样的想法和感悟,诉诸于纸上是他的行动。他说:“面对一张空白的纸页时,总像面对自己年少时那颗真实的心,我说不了谎。”《亲爱的,我们都将这样长大》不是心灵鸡汤,也非说教手册,近40个篇章记录着作者的青春、成长、生活的个人经验,追求清新诗意语言的同时摒弃空洞的情绪,给予人向着下一站走去的勇气,充满真情,绝非滥情。
热门推荐
  • A Belated Guest

    A Belated Gues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民间风情 三百六十行(文化之美)

    民间风情 三百六十行(文化之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我们再耳熟能详不过的话。社会百业,就是我们俗称的三百六十行。所谓三百六十行的行,最早似乎是指街巷所设的贩卖摊和商店的行列,这点可以在唐人小说文献中得以证明。传统的三百六十行,是我国农耕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特别是指人们赖以为生产、生活,即与衣食住行用等紧密相联的手工业、商业的泛称。
  • 潘依

    潘依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颜倾天下:嫡女惑君心

    颜倾天下:嫡女惑君心

    你是我一生的执着。你是我一世的追求。“王爷,不好了,王妃放火烧了相府。”“嗯,叫些人去给王妃帮忙,别让她累着自己。”“王爷,不好了,王妃进宫打了贵妃娘娘。”“嗯,去跟父皇说本王要了贵妃,让王妃好好玩。”他倾尽自己全部去宠她爱她,为她抗下一方天地!她用毕生之力,为他打下一片疆土。男强女强。
  • 泪无声

    泪无声

    短篇,生活中遇到的,看到的,悟到的,随感而发!
  • 墨色倾天

    墨色倾天

    十年家破,为护家国,她脱红妆,变儿郎。白虎为宠,雪鹰为信,她身着黑衣,游走于亦正亦邪间。直到遇到了他......他:“楼主,我们来打个赌如何?”他:“楼主,今夜月色正好,我们小酌一杯如何?”她无奈扶额,对月轻叹,手中却拿着碧玉杯轻摇:“你是神经病吗?”他一笑,如三月兰花盛开,低语:“我只对你一人神经而已~”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朕的无敌美后

    朕的无敌美后

    她,倾国倾城,武功高强,一派之首!他,一代君王,无国敢犯,帅气逼人!当他遇到她,他为她,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她,赢得无数英雄心,他们的命运坎坷,究竟谁是谁非,谁终与谁俯瞰天下?
  • 逝去的烟火

    逝去的烟火

    她只不过是想在周末睡个懒觉,结果正与周公约会,门铃就不断的响起,想要假装听不见,可是这个该死的家伙却不肯停止他那按门铃的猪蹄,忍无可忍冲出门外想要发飙,却发现这货厚脸皮的就这样私闯民宅,她还完全搞不清楚状况,接到老妈的电话得知这厮居然是来跟她相亲的,还有这么不靠谱的相亲吗?叫她情何以堪?
  • 玄萌

    玄萌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又岂能看个透彻,长生为何,只为脱离苦海。画中画,人外人,山外山,楼外楼......
  • 明伦汇编家范典妻族部

    明伦汇编家范典妻族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