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2500000004

第4章 人生面临的困惑(2)

三、中学阶段

初高中阶段的教育,更是小学教育方式“近亲繁殖”的续集,各门功课压得学生喘不过气。学生几乎没有时间读小说,在一起憧憬人生、畅谈理想,参加课外活动。老师也是“黔驴技穷”,因为要拼分数、拼成绩、拼排名,只有出一些很深的难题、怪题、刁钻题目,才能拉开学生考试成绩的差距。

中学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强化了学习目标、思维方式的功利性,使得大多数的学生、家长甚至老师只功利性地关心对考试起作用的知识的学习。针对功利性的学习目标、思维方式是否奏效,作者常用一个通俗的比喻进行说明:如果一个人身上的某块肌肉不够强壮,是否存在这样特殊的肉,吃了就可以直接补上这块不够强壮的肌肉呢?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同样地,只关注理论、技术等知识结果,关注知识是否对考试有用的功利性教育,也不可能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我们都明白这样的道理:人的某一块肌肉,越锻炼越发达,不锻炼则萎缩。同样地,人的某种能力,越锻炼也就越强,不锻炼也就萎缩了。六年的中学是人生中接受教育最重要的阶段,可是,当下的中学教育只注重知识的学习,却完全忽视了高屋建瓴般的思考、自我管理、自我规划、沟通交流、承受挫败感以及其他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一般来说,经过六年的如此中学教育,任何国家的任何人都基本奠定了坚实的“脑残”基础,甚至可能已经“初具规模”了。

四、大学阶段

就这样,很多人幸运地被“近亲繁殖”进了大学。进入大学以前,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进入大学以后,大多数学生又对大学生活充满了茫然和无奈,甚至不知所措,并存在这样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很多大学生不到半年,硕士研究生不超过两个月,博士研究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就对学习生活失望了,这是为什么?

首先,从学习生活角度来说,大学生活本该丰富多彩、五彩斑斓。在中小学阶段,学生以考大学为目标,其生活的全部就是学习,普遍地缺乏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缺乏自我规划、自我管理的能力。进入大学以后,学生在时间、内容、活动等方面的安排,相对于中小学自由得多。他们本可以利用更多的自由时间,全方位地学习更宽广的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可是,大学生们感到的往往并不是轻松和自由,而是茫然不知所措。

其次,从知识内容角度来说,有的知识用于解释现象,有的知识则用于解决问题。不能脱离对知识的思考、对解决问题的应用需求,因为知识本身没有任何内涵且苍白乏力。即使针对解决问题的知识,学生也无法根据未来,哪怕是明天的生活和工作需求,确定需要什么知识和能力,决定今天的学习内容。中小学学生学习了知识,可以用某个公式或定理解题从而获得好成绩,成就感明确而具体。很多大学生已经形成了这种功利性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将个人的成就感维系于某些具体目标,对学习的期望值仍然是找到“独霸天下”、一劳永逸的知识或技能,希望所学的知识能直接服务于他们未来找工作,而不注重提升自身修为、学习方法、治学态度、思考习惯、个人综合能力。因而,他们难以重新树立人生的目标和理想,任何形式的教育都不能带给他们足够的成就感。

再次,更为可悲的是,我们的大学还是普遍地采用那种典型的学徒式、作坊式的“工匠培养”教育模式。大多数的大学老师持有这种“知识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上,继续“近亲繁殖”中小学的填鸭式教育。学生们则普遍地寄希望于一门关键课程、一项关键技术、一个著名的老师,即可找到“武功”天下第一的窍门。如此被不断“近亲繁殖”的教育,为了学技术而学技术、学知识而学知识,甚至被延续到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以至于从大学到博士研究生的教育,普遍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处于次要地位,至于品德修养、治学态度、思考习惯、能力方法,更显得无足轻重,甚至很多大学教师不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很多人就是这样被教育的,他们成为家长以后,同样以这种思维方式教育小孩。经过几代人几十年的“近亲繁殖”,这种方式已经根深蒂固,形成普遍性的世俗教育观。家长们生怕“输在起跑线上”,使得知识的学习逐步低龄化。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习惯于这种教育模式,但却没有了思考。这种细微差别所导致的微不足道的问题被积累了几十年,积重难返。进入大学半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学生们必然对大学生活失望,觉得大学生活无聊以后,进网吧、谈恋爱就是他们较为充实的选择,更无从奢望他们进入“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境界。

很多大学生还习惯于一种世俗“套路”。君不见大学生制作并在网络上播放“宅闻联播”。学生们除了搞笑,也显得有点玩世不恭。一旦大学培养的学生习惯于这些世俗的思维和做法之后,他们的思想也就不再那么单纯,大学何以无法培养“没有功利性的辨别是非的人才”?

以知识为核心的评价体系、考核方式被“近亲繁殖”或“近亲繁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公务员考试、各种量化考评。有网络文章说,很多公务员考题很怪很难。也难怪,百里挑一的公务员选拔,“难、怪、刁、钻”是拉开考试成绩差距的唯一办法。其实,针对公务员选拔,道德、态度、习惯、价值观以及高屋建瓴的思考、自我管理、自我规划、沟通交流、思辨、判断、知识运用等方面的能力,才是最为重要、最值得关注的方面。这些方面的优劣往往体现在过程中,不可能通过卷面考试来量化评价。可是,出题人的思维也是如此教育培养的,他们也许不知道如何考评这些方面,甚至可能根本不会认为这些方面对公务员来说有多么重要。即使考评这些方面,由于难以量化,考官的个人评判标准可能存在很大差异,腐败和“潜规则”又成了必然的产物。

五、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阶段

大学毕业后,很多人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很多研究生还是沿用中学、大学的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他们主要关注书本知识,了解文献中的新技术、新理论和国际发展前沿,希望从中直接得到“绝世武功”,找到研究的问题和答案。大量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文献阅读过程中,只关注理论、技术,缺少了独立的思考和想象,只是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借助于网络,很多硕士研究生可以很轻松地找到文献资料,围绕前沿技术的应用完成论文研究;而有的学生实在缺思路,只得模仿甚至抄袭。攻读博士则更难,需要理论、思想的创新,还需要发表高水平的文章。以至于有人用了8年的时间也找不着北,无法完成博士论文的研究,通过论文答辩。

笔者常对硕士、博士研究生说,查阅文献资料时,始终要认识到,理论是别人创立的,技术也是别人发明的。任何理论、技术都只是结果,结果并不体现智慧,过程才体现智慧。因此,他们不仅要了解别人的理论、技术的最新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要学会“跳出书本看书本”本书以下所指的“跳出书本看书本”不仅指某本书,也许是某篇文章、某门课程、某种结果、某个知识点,甚至可能是某个事物的发生过程等。亦可说成“跳出知识看知识”、“跳出技术看技术”、“跳出结果看过程”。,了解、分析、思考和总结别人如何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论文组织撰写的方法、过程中所表现的态度习惯等。这种研究式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方法,正是我们从小学教育到博士培养最为欠缺的东西。

六、走向工作以后

不管是大学毕业,还是博士毕业,每个人走向工作时都会准备不足。因为书本知识是离散的、非即时可用的,而现实生活是连续的,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可能在书本中找到完美的答案。然而,有人抱怨:大学四年白读了;还有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其实,这些看法、观念都是结果导向的功利性思维。一旦某个人形成了这种思维习惯,假如他工作以后当教师,那么他就会进一步“近亲繁殖”这种思维、观念;即便他没有当教师,当他成为家长后,他对小孩的期望和教育又陷入他自身曾经走过的路。

一个人出现这种情形并不可怕,可如果大多数人都持有这种观念、认识,就会形成教育认识的风气、惯性。“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课外辅导班、奥数班就出现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教育的希望、出路、前途在哪里?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希望又在哪里?如果杨振宁博士看到这一点,他可能会预测:中国五十年内都可能难以获得科技方面的诺贝尔奖!

我们常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某个人到了不惑之年,并非指他什么都懂了,而是对人生的一种无奈。五十岁时,人应该“知天命”,人生就这样了,无所谓了。所以,很少有人在四十岁以后尚能积极思考、奋斗。可思想的沉淀恰恰需要大量生活阅历的积累,善于独处,享受寂寞,深入地理解和感悟,方有所得,方能成器。故而我们不难理解,当下的社会是一个缺乏思想家和大师的时代。

七、一些看法和分析

任何人,不管他接受多少教育,最终总要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人。教育正是为个人成为“社会人”做准备。因此,在人生前二十年最重要的教育过程中,总要经历“从家庭到学校”、“从学习到工作”的跨越。

人的知识结构,理想地说,应该是“金字塔”形的结构。家庭教育、幼儿园和小学所学是“金字塔”的底部,应该结合生活常识,重在培养道德、态度、习惯等方面,宽泛而扎实,形成认知的基础。从小学到中学,知识教育逐步从常识教育拓展到相对专业的知识教育,开设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课程。大学教育重在培养逻辑思维、专业理论基础、专业技能。研究生教育阶段开展更为专业的理论、技术和应用的研究,培养研究能力、思维和方法。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所接受的教育、培养的能力逐步专业化,因而,知识面和思维视角也就越来越窄。

人的教育和培养,不管是家庭教育、幼儿园、中小学,还是大学阶段,都应该注重两方面:一是书本知识、专业技能;二是书本知识之外的道德、价值观、态度、习惯、思维方式、思考能力、通用能力等。前者所涉及的内容相对固定,尤其是课本、教材上的知识,我们不妨称之为“硬知识”。相对于硬知识而言,第二个方面概念抽象、内涵丰富、外延难以固化,我们不妨称之为“软知识”。

不同阶段往往会开设不同的课程,即使相同课程,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亦不相同。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不同教育阶段,硬知识的教学是不连续的,具有离散性;但软知识的教育培养应该具有共性,因而是连续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过早强化专业教育必然会过早地形成思维定式,约束人的思维,影响软知识的培养。

当下的教育越来越弱化软知识的教育和培养,以至于学生甚至老师变得很功利,他们只关心知识学习,甚至只关心对考试有用的东西。很多家长只要求学生好好学习,其他事务全部由家长负责。这种越俎代庖带来的是学生能力的畸形发展。另一方面,即使针对本该紧密结合客观世界、现实生活的理论技术、思想方法等知识,却因为功利性的思维观念,导致很多人只关心获得知识的结果并未真正理解知识的含义和本质,知识教学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

我们学习知识,尤其是工程应用型学科方面的理论和技术,主要是更好地遵循规律、发明技术、改造世界,更好地利用前人的经验,尽量少走弯路。至于现代教育的思想、理论、技术、方法、经验和教训,也不例外。西方古典的教育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很多国家近现代的教育思想,都是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可迄今为止,我们很容易引进别人的现代教育思想,却难以引进别人获得结果的过程;很容易学习别人“做什么”,却很难学会别人“如何做”。

近年来,某些领导人说教育要“做中学”,很多学校就大力倡导“做中学”。他们重视嘴上说的“做中学”,但实施过程却变味了,并未真正践行“做中学”的理念。早在两千多年前,在道德培养方面,古罗马教育就常常采用“做中学”的方法,并认为“知识的学习并不占主要地位”。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也提出:“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开展“做中学”。其实,“做中学”只是被总结提炼的概念,可很多人一旦抓住国外某些教育家的某几个类似观点之后,就开始引经据典,片面且浅表化地理解这些概念,甚至自认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的教师,中小学教师姑且不说,大学教师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做中学”理念?没有结合实践,再好的理论也不能拯救我们的教育。

同类推荐
  • 守护教育的良心

    守护教育的良心

    《守护教育的良心》这是一本有痛感又饱含温情的书。作者厉佳旭,从青春勃发的大学生,变成双鬓染霜的老教师,一晃二十年。他在多所学校工作过,一直保持着多年来养成的自我批判的习惯。本书记录的,是他最真诚的教育反思。如何理解教师这份职业?如何认识学生?好学校长什么样?如何看待生命和自我?如何理解今天的中国教育?如果对一切熟视无睹,便不会进步。作为校长,更作为一名教师,作者用自己的思考呼吁教育良心,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教育良心。本书献给所有热爱教育的人。
  • 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20几岁,是决定整个人生格局的关键时期。对20几岁这一时期把握得好与坏,未来的人生境遇会有天壤之别。20几岁要懂的2000个社会常识,精彩揭示了做人与做事的深刻道理。2000个社会常识,荟萃名人经典,浓缩前人精华,让你的人生与众不同。一本改变你一生的智慧书,二十几岁不懂,三十岁后要悔。
  • 文化人类学专题研究:关于母系社会及其他

    文化人类学专题研究:关于母系社会及其他

    本集所收拙作,寥寥数篇,所涉及者只是文化人类学领域中有限问题。自知质量不高,却多据亲自调查搜集之新资料,提出自己一得之见,或可忝列于“采山之铜”。人类婚姻家庭史是否仍能按国内流行的看法,划分成几个相继的发展阶段?母系社会必然先于父系社会吗?游牧社会必然与父系嗣继制度相联系吗?族群关系及相互转化是当代文化人类学的热点问题。族群认同的改变取决于哪些因素?是否[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所征服的较高文明所征服?少数民族原来是如何保护自己的生态环境的?为什么少数民族普遍喜欢饮酒?《文化人类学专题研究:关于母系社会及其他》一一告诉你!
  •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融合度研究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融合度研究

    本书对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融合的重大意义、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工作与职业融合、农民工的收入与消费、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与分析,发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融合还有较大差距。为此,提出了在城市化进程中推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融合的对策与建议。
  • 传媒管理学

    传媒管理学

    当前及未来,加强管理是中国传媒组织的首要任务。进入21世纪,中国传媒业的发展遇到了新的瓶颈,跑马圈地、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已经没有了初期制度解放所提供的市场空间,传媒组织的运作重心必须转型。本书一是深入结合传媒组织管理实践,二是努力用专业的管理学视角进行解析,三是论述了传媒组织运作流程中的生产、销售、广告、人力资源、财务、战略等所有环节,它既是传媒管理理论的系统梳理,也是传媒综合评判;既为研究者提供认识论,也可为业界提供决策依据。
热门推荐
  • 虚空零纪年

    虚空零纪年

    虚空那片混沌被这么称呼像一个深渊传说曾经的虚空是耀眼的不过,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在这样的时代里还有一个小小的灵魂散发着光芒那是怎样的东西很难看清但据说那是一个虽然有些迟钝但的确闪闪发亮的东西
  • 祖始记

    祖始记

    元始纪年,九大光明星域相通,诸地辉煌,天骄盛世....==========================================无尽封土,蛮荒之域,一个少年背负骨戟走出...
  • 葫芦谷里的小农民

    葫芦谷里的小农民

    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抱负,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活法,大人物志在四方,而我只是个小农民,我只在乎家乡。他只是一个辍学回家的小农民,他的家乡在一个小山谷,名字叫葫芦谷,那里贫穷、落后。在那里他将获得怎样的际遇,将怎样发展他的家乡?这里没有阴谋阳谋,有的只是琐碎的家长里短以及淡淡的温情。
  •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 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 夜凰

    夜凰

    一切的罪恶,都有始有终,源于本性,灭于因果。世间百态,人们又有多么渺小,错乱的轨迹线,纷扰的因果律,没有人可以逃脱。终有一天,会发现,世间并不是想象中的那般美好。错的,不是世界,是只会默默不语的人类本身。
  • 许你一世温柔

    许你一世温柔

    家人因超能力被害,哥哥生死不明,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下许璎珞遇到了他,然而还有更大的阴谋在等着许璎珞,他们这些外来者又将何去何从?她和他的爱是否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 玄古之巅

    玄古之巅

    玄古世界,大千皆变;位面之难,谁与知晓;斩天破地,为赎苍生。无知少年的使命,该如何完成?
  • 全能系统记

    全能系统记

    有人托付神秘老者让其萧洒得到了系统另加三个愿望,然后潇洒开启穿越历练之旅。(故事纯属虚构,新人新书求收藏)
  • 夏若茶花,清纯如云

    夏若茶花,清纯如云

    黎纯,仿佛是上天派来的笑天使,好像永远没有烦恼。除了笑就是吃,她的笑温暖了不良少女苏夏的心,融化了学霸慕泽的高冷,抹去闺蜜李星的烦恼。她笑如夏花地走近,可顾晨风的心不为她绽放。他冷淡的外表里包裹着一颗炙热的心,只为她温暖。时间不会去定论谁的心先贴近,只会在流年里将那些美好回忆收藏。还好,她转身回头,她的高冷少年俊美如斯,未曾远离。
  • 恶狗

    恶狗

    代表人类的聚云帝国,与代表兽灵的天月帝国千百年来不断交战。弱小的人类为了与身体能力优异的兽灵抗衡,激发了自身的潜能,学会使用了称为真元的能量,继而发展出武技。拥有真元并能使出武技的人,是为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