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2500000005

第5章 人生面临的困惑(3)

更深层次地分析,杜威所倡导的“做中学”教育理念亦非济世良方。因为教育是综合性的实践过程,在任何课程教学过程中,启发引导的作用通常比单纯的知识学习更重要。如果简单地开展“做中学”,让学生自由地边“做”边“学”,往往需要很长时间,且只有少数天赋较好之人方可自己理解、掌握知识。但如果将“做中学”理念和“启发引导式”方法相结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在某种程度上,整个社会并不具备良好的思考和辨别能力。很多人过于关注某些观点、思想、知识等结果,却缺乏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一旦抓住某个观点,他们似乎抓住了“救命稻草”,有时甚至顾此失彼,排斥其他观点,其背后即是“非对即错”的简单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形实在太多了。为什么会存在这种思维的不足与缺陷呢?还是教育存在缺失所致。

随着社会的专业化分工,新的专业门类不断增多,大学教育不断向更为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进而,很多大学过早地开展专业教育。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无可厚非,但能否如期培养所需的人才却值得商榷。大学传授给学生很多专业知识,学生可能得到很多“鱼”而非“渔”。更为可怕的是,这种目标导向型、专业化的教育方法,被“近亲繁殖”到中学、小学乃至幼儿园,以掌握知识的多少和难易作为衡量标准。以至于我们是不是更为关注“鱼”而非“渔”呢?

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小学、初中通常开设“科学”课程开展科普教育,介绍基础性、综合性的常识,让学生“知其然”,并教学生某些有用的技能。从小学到初中,他们并未过早地开设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直到高中,才在“科学”课程基础上讲授物理、化学等专业性的理论。不同的教育阶段使得学生实现了“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衔接过渡。这种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教育过程,对学生来说,不仅易于理解,而且也容易激发其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还锻炼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思考能力。相对而言,我们的教育则显得过于僵化。从幼儿园到大学,别人已有的教育体系、形式和内容等,我们也都有,但教育过程却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很容易学习、引进别人的最新结果,但却无法引进其“授人以渔”的过程。

在这里,笔者并非指国外的做法即是完美的标准,只是希望能引起我们的分析、思考并加以参考和借鉴,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本质。

第三节 “读书无用论”的困惑

一、一些社会现象

我们常见这样的报道:一个十三岁的黑客成功袭击某著名网站。我们也发现这样的事实:很多创业成功者没有读过大学或者不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有的软件工程师没有读过大学,大学本科并非学计算机专业,甚至还有学法律、医学等专业的软件工程师。还有朋友说道:在华尔街金融公司工作的员工,85%不是学金融的。

古今中外,有的人并非出身一流大学,在大学并不是优秀学生,甚至读大学时就是有名的“劣等生”,还有的人没有完整的大学经历,甚至并未经过大学教育,可他们同样成为著名的专家学者,创业取得成功,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

两千多年前设计建造都江堰的太守李冰并非某大学的水利专业毕业生;计算圆周率的祖冲之也不是哪个大学的数学系毕业生;鲁班也不是哪个大学的建筑专业毕业生;扁鹊、华佗更不是医学院、中医学院的毕业生。据说国外的达·芬奇、牛顿、瓦特等都是有名的“劣等生”。近百年来,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产生了很多高考状元。可这些状元们没有一个成为从政、经商、做学问等方面的翘楚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http:∥wenku.baidu.com/link?url=xF7Y3Po6Ucn_04q1wYWa4O_Qpnu2uIQcZWXyVlFdFwElIUlKe8EM2Z1CGnTM7FV3 aVhzHXA YY5v9Uffqg-vRBJJupnw_E3De677OlSGgC。。各地高考状元们的智力当属一流,可他们的职场表现远低于社会的期望值。很多优秀生的事业发展反而不如学习成绩平平者。因此,有人就感慨:没有读大学的人取得了成功,读了大学的反而失业了,或者给没读过大学的老板“打工”。进而,有人情绪化地说“读书又有什么用”,甚至抱怨“社会不公平”。

说到公平正义,这是人类普遍向往的。然而,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不公。我们应该理性地认识到:公平正义与道德品行、态度习惯、能力等一样,属于抽象范畴的概念,不可能像评判数学、物理试卷那样进行具体量化性的评价,因而,永远无法做到绝对的公平公正,甚至做到相对公平都很难。我们常见有人如此评价其领导:就这种水平,这个家伙还当领导。很多人持有这些观点实属正常,但却缺乏理性。可以说,在任何国家,有很多比领导甚至比总统更聪明之人,但领导的过人之处却不在于小聪明、数学物理成绩比别人好,而在于道德品行、态度习惯、战略性思维等软知识方面。

“读书无用”不止是人们讨论的话题,而且直接影响到一些人的行为。2009年,很多学生居然放弃了高考。如果在二十多年前,发生这样的事情简直不可理喻。其中也许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但其直接原因就是“读书无用”。高中毕业的莘莘学子没有非常复杂的想法,只是简单地希望“有用”。

“无用”就是指没有作用。很多人追逐成功,认为成功的标志就是挣大钱、出人头地,他们期望读书就应该对个人的生活、工作产生作用,甚至将实现成功的希望、方式和手段寄托于教育。期望读书直接有用的出发点并无大碍,但并不现实,也不理性。很多人并未理性地思考:读书究竟有什么用?该读什么书、如何读书才会有用?其实,读书肯定有用,但掌握知识并非教育的最终目的,更不能等价于金钱、工作、事业、成功乃至理想。如果一个人只会读书,却缺乏良好的道德、态度、习惯乃至各种能力,甚至不具备任何谋生的本领,导致其自身尚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纵然读了再多的书,又有何用?

二、如何理性地看待读书

(一)为什么有人认为“读书无用”

我们不妨简单地分析一下:究竟是什么样的思维导致了读书无用的观点;又是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了这种思维。

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只看文凭、证书,对人的评价功利性地采用单一性的方法指标:毕业于哪个学校,学什么专业,懂什么技术。社会的用人观念、教师的教育目标、学生的学习目的纠结在一起。社会为了眼前的“有用”而选人,教师为教书而教书,学生为读书而读书,导致很多师生只关注知识和技术,甚至只关注成绩、文凭和证书。就这样,我们几十年培养了大批具有这种思维的学生,他们成为社会人以后,不管他们当老师还是家长,坚持、宣教并进一步“近亲繁殖”这种思维方式,并借以评价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

如果你问现在的学生读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很多人都会回答:找一份好工作。一进大学,学生就非常功利地追逐文凭、获奖和证书。君不见“证书哥”怀揣三十多本证书找工作。于是乎,矛盾就出现了:读书并不能马上派上用场,用人单位觉得学生学得再多也“不可用”,学生则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人们普遍地感慨“读书无用”,甚至包括很多老师和学生。

思维和观念如此“近亲繁殖”,导致教师、学生乃至整个社会普遍功利性地看待教育。生物“近亲繁殖”带来的物种单一化需要很长时间才会有所表现,同样地,我们的教育很早以前就已经走向了岔道,教育观念、目标、方法等经过多年的“近亲繁殖”,以至于已经形成了全社会的功利性思维,今日教育面临的问题也只是多年累积使然。

(二)“怎样读书”才会无用

简单地说,一个人要对社会有用,更为直接地看,他至少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技能。正如俗话所说,拥有幸福不一定需要拥有财富,而拥有万贯家财也不一定会拥有幸福。同样的逻辑,拥有知识和文凭不一定拥有能力和技能。除非具有这样的教育体系,使得经过教育的人在掌握知识、获得文凭的同时,也标志着他具备了相应的能力。可是,很多人习惯于将不可见的能力、技能和水平等同于“可见”的文凭、证书。当下的教育却在这两个方面已经严重脱节,导致“很多人拥有文凭和各种证书,但不一定真正具有能力和水平”。

一方面,很多学生就这样功利性地、纸上谈兵式地学习各种知识,以期得到各种“有形”的文凭和证书,而不在乎是否真正具备“无形”的能力和技能。如此“近亲繁衍”,形成了一种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很多学生(包括大学生、研究生)连保险丝都不会换,那么,他们除了掌握很多“死”的书本知识以外,又能做些什么?

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老一辈革命家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的建立是战场上打出来的,而不是书本上读出来的。很多战斗经验,都来自于实际战斗。如果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整天只攻读各种现代战争的书籍,熟读《孙子兵法》,也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即使兵法和书籍上的经验可以在实际战争中发挥指导作用。

另一方面,当下的教育模式导致学生们读书而不思考。正如高钢所说:“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高钢:《遭遇美国教育》,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3年。古人尚说:“学而不思则罔。”很多知识是在实际生活基础上抽象、总结的结果,脱离实际生活而学习知识,缺乏自主思考,就会“文而不化”。因此,有人说“读书无用”,但从来没人说过“思考无用”。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前提是勤奋加思考,否则,学任何一行都会是“读书无用”的结局,更不可能成为这一行的状元。

(三)读书不能过于功利

下面笔者用两个事例,说明如何理性地看待读书。

事例一:我的一个研究生家庭条件较好,本科毕业即可为他谋得月收入五千以上的工作。他家里认为,硕士毕业以后,其月收入也不过四千元左右。家长和他自己都在困惑:对他来说,攻读硕士学位是否值得,有何用处?我与他讨论分析,并告诉他金钱非常具体,而知识则相对抽象。他不能将抽象的知识和可具体量化的财富比较,并试图进行等价折算。很多人的价值取向常常按照金钱、社会地位等方式进行具体的“量化”。可是,现实生活的很多东西却无法简单地量化评价,生命、知识就是典型的事例,因此,不能按照简单化、功利性的“值多少钱”的方式看待读书。

事例二:曾有学生对我说:“老师,能否直接教我们一些可用的知识?”我同样与学生展开讨论,并给他们分析这种看法的不足,这种观点非常功利,并给他们比喻:如果某人身上缺少一块肌肉或者某块肌肉不够强壮,能否直接吃某种动物的什么肉,即可直接弥补他身上肌肉的不足呢?人能否不吃饭,直接注射身体需要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来维持生命呢?显然,这些做法并不现实。试想一下,身上具体的肌肉、营养尚且难以直接弥补,那么,可以直接传授给学生有用却抽象的东西吗?针对学生的未来,何为有用的东西尚未可知?更何况不同学生在未来所需的有用的东西也不一样。

(四)书到用时方恨少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碰到的实际问题不尽相同,且常常具有不确定性。绝大多数问题很难在书本上找到答案,即使针对非常狭窄的专业问题,往往从书本上也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因而,学生之所学与现实生活之所需还有很大距离。我们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在教育过程中,能力培养难以具体化和规范化,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包括中小学和大学)皆以具体课程作为落脚点,以书本知识作为载体。书本上的知识又分为很多方面和层次:有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性知识,有改变世界的技术性知识,还有启迪思想和思维的人文知识。即便能力培养的经验被编撰为课本,也只会成为空洞的教条或技能。这些东西需要结合实际案例、活动或过程,方能从书本上的技能转化为能力,发挥作用。

反过来说,即使没有接受从幼儿园开始的任何类型的学校教育,一个人的身体同样在发育成长,他也会自主地观察世界、探索方法、总结经验,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方法和知识。那么,教育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呢?一个人如果没有接受任何教育,仅凭个人的自主观察、探索和总结,他所能自主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很有限且缺乏系统性,有时甚至会走很多弯路。系统地接受教育,他就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利用前人的经验,更加快速地学习各种知识,更好地遵循自然规律。

同类推荐
  • 互联课堂引领教学革命: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的研究

    互联课堂引领教学革命: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的研究

    当下,信息化教育已成气候,尤其在上海这样一个领全国教育风气之先的信息化都市。然而,基础教育阶段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仍显不足,且一直以来因平面化、形式化等问题屡受诟病,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本书立足于嘉定区实验小学“互联课堂”项目的成功推进,分学科介绍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案例,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意义,其所授经验,足资借鉴。
  • “闽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上)

    “闽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上)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每种含教育家的生平、教育事迹、教育成就、教育思想评析和经典教育论著选读及注解解读导读两部分。这对于全面深刻和原原本本地了解学习、运用教育家的思想和著作是十分有益的。
  • 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理念与实践

    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理念与实践

    本书内容分三个方面:一是阐明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公共政策、社会管理之间的关系;二是介绍西方国家两种社会福利模式及其理念的来源和演化,以及社会政策的主要实践方面,即社会保障政策;三是在回顾我国1949年以来社会政策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社会政策和社会管理的完善和创新,阐明了追求社会公平和坚持把保障人民生活放在最重要地位的理念,正是我国社会政策、社会管理得以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重要原因。
  • 王家岭的诉说

    王家岭的诉说

    “这是一起造成38人死亡、115人受伤的极其严重的责任事故”。这是一部直赴灾难现场,用事实的真实追踪描述还原灾难的内情文学报告,是超越了新闻报道的直观表层描述之后的事实和理性思考与追问。《王家岭的诉说》是一部典型的灾难文学作品。赵瑜率队,五作家察访祸灾真相;矿工诉说,众难友揭秘国字煤田。深度解答网民疑团,王家岭上生死实录;严格拷问矿主良知,黄河赤子气贯全书。
  •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本书是对伟人写作艺术的分析和鉴赏,《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概述了毛泽东一生的写作实践;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从立意、结构、语言、修辞、逻辑、思维等六个方面分析毛泽东的写作艺术,并结合现代写作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第八章撷取了毛泽东的精彩篇章,进行了全文赏析。《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对毛泽东的写作艺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对于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战略分析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傲剑重天

    傲剑重天

    一代天骄无天剑神!一次意外事故中竟然转世重生!且看一代剑神如何成为虐天骄,收霸宠,战大帝,破苍穹!
  • 千金农门妇

    千金农门妇

    一朝穿越变成乡村的小孤女,芸娘只想摆脱劳碌命过个平淡生活。种种田,数数钱,赶赶鸭,摸摸鱼这样的日子挺恣意的,芸娘表示她很喜欢。只是……这个四皇子您跑着我们这山旮旯里干啥?“找媳妇?”“对不起,您媳妇儿在太子府里。”咦,邻国五皇子,你怎么也来凑热闹了!“找儿子!”“啥?”“儿子快跑,你那个穷鬼爹来了!”
  • 芳馨雅名许

    芳馨雅名许

    第一次牵手的对象是她,第一次拥抱的对象是她,第一次接吻的对象也是她,甚至余生的所有第一次他都想和她一起经历。只因为爱上她,便虔诚的想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她。为了她多次眉头紧皱;为了她不惜低头求助于人;为了她甚至甘愿放下所有,即便是自己那份炙热的爱。是的,就只是因为爱她。奈何,努力的不一定就有收获,期望的永远不是人生。踏过了脚下荆棘丛生的小道,面对着前方无尽的阻隔,早已心力交瘁的他们,最后会有情人终成眷属,还是落得个各奔东西?开怀愁苦,悲欢离合。或者,人生就只是一出早已注定的戏。聪明的你,不小心入戏了吗?
  • 护花王者在都市

    护花王者在都市

    秦川被猥琐的师父骗到段海市,负责保护一位企业财团的大小姐,两人见面后便水火不容,之后陪同入校园,踩富少,斗权霸大展身手。不明来历的杀手凶猛来袭,与周围众女的情感纠缠,阴谋手段的层层呈现,他势必要以绝世武功闯出一条王者之路。
  • 江邻幾杂志

    江邻幾杂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有没有一个人,他是你记忆里那抹最难忘,却也是你生命中那抹最不能奢想;有没有一个人,他是你青春里那抹最惊艳,却也成了你生命中那抹最细水流长;有没有一个人,他是你的最爱,你却一辈子都没说出那句:想和你一起,地老天荒。
  • 思路决定出路(大全集)

    思路决定出路(大全集)

    成功没有定式,优秀可以复制,从思维入手,你可以获得改变自己人生和命运的终极力量!这本《思路决定出路大全集(超值金版)》由牧之编著,立足现代人苦于没有出路、存在思维定势这一现状,着重分析有好思路就有好出路这一哲理,并列举了大量浅显易懂而又意义深刻的故事,以期读者阅读《思路决定出路大全集(超值金版)》时有豁然开朗之感,帮助大家开拓思路,走出潇洒人生路!
  • 得失寸心知

    得失寸心知

    本书内含八辑:真正修行、自己就是罗汉、掬一捧清凉的水、心中有棵菩提树、感受道的真谛、寻找感动、菩提在自心等。
  • 传奇无双

    传奇无双

    一个神奇的世界,一个普通的穿越众,没有一帆风顺,没有轻松完虐,有的只是心中的热血,以及穿越重生的凭仗,试看主角如何在这冒险者的世界中一步一步成为强者,成为传奇!
  • 王二狗修仙记

    王二狗修仙记

    二狗子修仙记,虽然啰里吧嗦的,二狗子无意间吃掉了一个人参果的后代,他听到了一个声音,那是镇元大仙(那个五庄观,曾经将孙悟空制服,最后和孙悟空结拜为兄弟的镇元子)在人参果树下悟道的一段玄奥的话,虽然只是开头的一小段话,那已经是足够大的甜头了,天大的好处,二狗子修仙,但是不知道自己在修仙,后来知道自己在修仙,做职业拳手,成就朋友的商业大亨,那叫一个爽呀。总之应该叫啰里吧嗦二狗子修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