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54000000002

第2章 心无所求,无拘无束(1)

人间事物的真相,就是它们本身都是虚幻的。生命真正的归宿是在生命的最初与最终,那就是:生与死。人的财富、成就、名位、功勋……不过是生命中的灰尘与飞烟。心在尘世烦恼中不乱,在专注禅定中不寂,不断绝也不连续,不来也不去,不在中间也不在内外,不生也不灭。因此,人要有一颗永远不被环境牵绊干扰的心。

世界只在一指之中

金华山俱胝和尚初出家时,一个人在草庵里修行。一天,一位法号叫实际的女尼来到他的庵里,绕着俱胝走了三圈,说:“你说得有道理,我就摘下斗笠。”

女尼问了三遍,俱胝竟是一句也应对不上来。他虽然感到其中定有无限禅机,偏偏一时把握不住。

女尼见状告辞。俱胝说:“天色晚了,还是暂且在这儿住上一宿吧。”

女尼还是那个条件:“说得出我就在这里歇宿。”

然而俱胝仍无言以对。

女尼走后,俱胝大为感叹:“我空有男人的身形,却没有大丈夫的气概,竟连个女尼的问题都回答不出!”于是俱胝准备弃庵到各处游方。

就在俱胝准备下山的时候,庵里又来了一位天龙和尚。天龙见他神色不定,问是何故。俱胝就把前些天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说了。天龙听后,什么都没说,只是竖起了一根指头。俱胝当下大悟。

从此以后,俱胝禅师凡是遇到有人向他请示佛法禅道,他便竖起一根指头,学者都能因此有所契悟,因此“俱胝一指”便流传开来。

数年之后,一个小和尚拜在俱胝门下。这小和尚异常地聪慧伶俐,也异常地顽皮狡黠。他平时很是留心师父的一举一动,私下里经常模仿俱胝那高深莫测的神态。每当师父不在寺里,有人前来寻问佛法,他就越俎代庖,学着师父的样子,也高高竖起一指。

后来有人告诉俱胝说:“你的小徒弟也会佛法,和你一样,也竖起手指向人明示禅要。”一次又一次,小和尚越俎代庖的行为愈加频繁地传到俱胝耳中。

一日,俱胝将小和尚叫进法堂,微笑着问:“徒儿,这些年你在我身边耳濡目染,是不是对佛法有所心得呀?”

小和尚故作谦虚:“我仅仅略知一二。”

俱胝又问道:“怎样是佛?”

小和尚不疑有他,得意忘形地竖起了一根手指。

“卡嚓”一声,白光一闪,小和尚那根竖在二人之间的手指头呼然坠地。原来,俱胝衣袖中早已藏了一把利刃,沙弥的手指刚刚竖起来,就被他刷地一刀削掉了。小和尚负痛大叫,用左手紧紧攥着流血如注的右手腕向门外逃去。他刚刚跑到门口,俱胝又大喊一声:“徒儿”小和尚一怔,站立在了门口。

“什么是佛?”俱胝的狂吼威猛吓人,而他的神情更是咄咄逼人。

小和尚被师父那威严的神色所迫,来不及思索,便下意识地、习惯性地伸出他那早已不复存在的手指。天哪,竟然空无一物,哪里还有手指的踪影?不过是极短的一瞬间,却在小和尚的心灵深处变成了永恒。就在这伸而不见手指的当下,小和尚彻悟了。

禅释生活

女尼的“你说得有道理,我就摘下斗笠”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真理并非是语言所能表达出来的;若有言语,皆非真理。

当然,如果能够根据当下的时机灵活应对,也是可以相互契合的。

天龙禅师举起一指的意思又是什么呢?

天龙禅师举起一指的意思是“万法归一”。

若能了悟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心境无二,一切即一心,心即一切的道理,就能洒洒落落,超然自在。派生万有的“一心”为一,派生出来的万物则是多。千差万别归于平等,一毛端包含大千世界。

永嘉玄觉大师在《证道歌》里说的“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这就是“一指禅”的要义。

小和尚学师父到底对不对呢?

小和尚依样画葫芦,妄竖一指,使禅落于无知的形相,而俱胝禅师的一刀,斩断了他的形相,从有形到无形,从有相到无相,以此便会归于禅心。

小和尚究竟悟到了什么呢?

根据大乘之义,一相即是实相,实相即是空相。万法归一,但我们不能执著于这个“一”。任何执著都是悟道的障碍。所以,禅门在说‘万法归一’之后,往往又追问:“一归何处?”

举起一指,足以涵盖整个乾坤;一指空去,十方世界宛然全显。不见指头而大悟,所悟者即“空相”。

什么是佛?

空、空!那不过是极短的一瞬,却在小和尚的心灵深处变成了永恒。就在这伸而不见手指的当下,他体悟到了宇宙间最根本的真理——缘起性空。

禅就是生活

看着手中的干柴被一截一截烧断,崇信不禁叹了口气。崇信心想:自己每天只是打柴烧火,挑水做饭,默默地劳作和参学,却从来没有得到师父一句半语的指教。一天到晚忙个不停,难道自己出家就是为了干这些粗活么?想到这儿,他又抓起一把干柴使劲扔到灶炉里。

吃完饭,他照例给师父倒上一杯茶水,然后端到师父面前。师父端起茶水,慢慢地品尝着,却一句话也没有。崇信多么希望师父能开口说上一句话啊!然而,师傅依旧沉默不语,四周也是一片沉寂。一杯茶喝完了,师父慢慢闭上了眼睛,崇信心里极其失望。他想问师父,但是却有些紧张,但最终他还是鼓起了勇气,颤颤地说道:“师父,自从我跟随您出家以来,您还从来没有为我指示过禅的心法要点呢。”

师父的神情并没有发生变化,依旧是一脸沉稳,只是慢慢睁开了眼睛,缓缓地说:“自从你到我身边这些年来,我时时都在向你指示心要。”

这样的回答不禁让崇信惊诧万分,崇信张着大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然而,师父并没有理会他的诧异,只是淡淡地问:“吃过早粥了吗?”

崇信:“吃过了。”

师父又问:“钵盂洗干净了吧?”

崇信:“洗干净了。”

师父:“去扫地吧。”

崇信疑惑地问:“难道除了洗碗扫地以外,师父就没有别的禅法教我吗?”

师父厉声说:“我不知道除了洗碗扫地以外,还有什么禅法!”

师父的一喝,让崇信心头一震,在那一瞬间,似乎有一种无形的东西从师父心灵中涌出,滋润着他饥渴的心田,巨大的喜悦像水面的漪涟,在他心中一波又一波地绽放开来,平日的疑虑也荡然无存了。

禅释生活

“我时时都在向你指示心要”中的“心要”到底指什么呢?

在日常的生活细节中,师傅其实就是在给徒弟传递种种禅机。比如,当崇信向师父合掌时,师父向崇信点头,是在提示崇信做人要有德行;师父慢慢品尝崇信的茶,是在暗示崇信学禅不要心急,要心平气和;粥要一口一口地吃,是在告诉崇信学禅要一点一点地领悟,要日积月累,不能一口吃个胖子……

“不知道除了洗碗扫地以外,还有什么禅法!”这个禅法又是什么意思呢?

吃了粥就去洗钵盂,这不是很平常而又自然的事吗?这样的事情你会去很自然地做,一到学起佛法,就千般思虑,万般计较,妄以为佛法是超人的什么天外之物,须知以自然心处平常事,其中就有佛在。相同,殿里的佛是泥胎,真正的佛不也是肉胎,是凡人之身吗?这也须我们以自然平易之心处之。这就叫平常心是道。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日常生活之中,处处都有道,时时都蕴藏奇妙的禅机,事事都是自性的神通妙用。

心在何处安

神光来到嵩山,向达摩求法。然而,达摩整日面壁而坐,不言不语,不动不摇,任神光百般乞求,他始终连眼皮都不曾抬一抬。神光为了求得无上大道,下定决心:你不答应我的请求,我就站在山洞外,永远不离去!

这一天是腊月初九。正是全年最冷的时候,哈气凝霜,滴水成冰。朔风似快刀,一下又一下,在神光脸颊上划出了一道道小裂口;寒气像冰蛇,从他脚底钻入骨缝,啮咬着他的神经……但他也像达摩面壁那样,一动不动。

入夜,鹅毛大雪从天而降。风卷雪糁,摔打在神光脸上,落进他衣领里,神光被冻得瑟瑟直抖。但他任严寒刺骨,风雪狂虐,坚持站立在山洞之外。夜,越来越深;雪,愈下愈大;风,愈加凛冽……

一夜北风紧,天亮雪尚飘。在太古洞外站立了整整一夜的神光,浑身披满了雪糁,落满了霜花,挂满了冰坠,犹如冰雕雪砌一般。

达摩大师从禅定中回过神来,向洞外看了一眼。他不仅看到了漫天的洁白,也将雪人一样的神光看进了眼里。他不动声色地问道:“你在雪中站立了一夜,想求个什么?”

“和尚慈悲,请为我开甘露法门。”

达摩祖师乜斜了他一眼,缓缓说道:“诸佛的无上妙法,是天长地久,行难行之事,忍难忍之情,累世勤奋,旷劫精进而修得的。你凭着这么一点小小的恭敬和殷勤就想得到?哼!你站在膝盖深的白雪中算得了什么?若想得我的心法,除非天降红雪!”

神光为了表明自己誓死求法的决心,为了表示自己发自灵魂的诚恳,他抽出戒刀,猛然砍向自己的左臂。神光断下一条胳膊,疼得浑身哆嗦,但他并不说自己身上疼痛,而是说:“师父,我心痛难安,请你为我安心。”

达摩祖师听神光说自己心痛难安,怪目圆瞪,倏地将一只大手伸到他的面前,大声喝道:“拿心来,我为你安!”

神光怔了半天,喃喃说道:“师父,你叫我拿心来,可是,心在哪里呀?我找不到啊!”

达摩大吼一声。“已经为你安好啦!”

他这一吼,如同晴天霹雳,在神光面门前轰然炸响,陡然震断了他的胡思乱想。神光顿觉心中迷雾散尽,慧日当空,艳阳高照,寂照万方,神光大悟。

禅释生活

为什么一开始神光找不到心呢?

因为他的心被妄见妄念遮住了。

人的确能看,能听,能想,可这些都是心的本能的表象。将这些见识之类的东西剔除掉,剩下来的那个能识、能见的“能”就是心。我们能见到阳光,能听到雷声等等,若我们把这些所见所闻还回去,把阳光还给太阳,把雷声还给天空,还剩什么呢?不就剩下你能见能闻的本体心性了吗?

禅宗的“明心见性”,明的不就是那个本体的心性吗?有心就有念,心是念之体,念是心之用。念是现象,心是本质。念的现象中可以看到心的本质,正是禅宗宗旨的核心。

找不到心,是现代人的悲哀,也是这个世界的毒瘤。身心不得安住,是人生苦恼的根源。

心又何以不安呢?

因为亏欠了本性,蒙昧了自觉,所以人的心才不能安定。

本性清净,才知道自家真面目,一旦有所亏欠,便有烦恼风自四面八方吹动妄心,推波助澜而生出迷境。好比一个没进过城的人,一旦来到百货公司橱窗前,驻足观赏华丽的衣饰,不觉目眩神迷,大为动心,恨不能据为己有,逢人炫耀……外欲炽盛,失去本性清净,内心自不免空虚。

自觉清明,是一种“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觉妄穷而真独露”的自觉,一旦妄念不断,心便蒙昧不觉了。妄念又有两种:见惑、思惑——好比暴饮暴食于健康有害,人人都知道,可是面对着佳肴美馔,食欲大动,不能自己。将健康置于脑后,这是见惑。也有人深知暴饮暴食危害生命,想要克己节制,感情上却又往往难以决绝。不能了断,这是思惑。

因为没有清净的本性,所以众苦煎迫。因为没有清明的自觉,所以不能“见惑顿断如破石,思惑如同斩断藕丝”。心即落入执著缠缚的迷境,自然不能安了。

怎么样才能安住身心呢?

要能认识自己,了知世相。

认识自己,是“定”,舍脱贪嗔痴妄,心里面有一方安稳不动的磐石,不受一切诱惑欺骗,任何时候我都站在合情合理合法的定位上,我自明心见性。

了知世相,是“慧”,在生死流转的苦海里,我当见事清明,见物究竟,不随境转,不随物转,我自如如不动。

茶道即禅道

有两个云水僧同时来到了观音院,院主领着他俩拜见师父赵州。

赵州问:“曾经来过这里吗?”

一人说:“我曾来过。”

赵州说:“那好,请你吃茶去吧。”

另一个道:“师父,我没来过。”

赵州还是一样说道:“好好,请你也吃茶去。”

古代丛林接待前来挂单的云游禅人,有吃茶的惯例。但是,对于新来与旧客是有所区别的。赵州破例都让他们吃茶去,不但令两个学僧疑窦丛生,连站在一旁的院主也疑情顿起,不禁追问道:“老和尚呀,来过咱们这儿的您叫他吃茶去,没来过的也叫他去吃茶,为什么呢?”

赵州冷不防大喝一声:“院主!”

院主一激灵,下意识应道:“师父,我在这儿。”

“你也吃茶去!”

三个禅僧突然有所醒悟。

禅释生活

赵州为什么对三人皆言“吃茶去”?

不管学僧曾经到没到过,赵州皆言“吃茶去”。这本来是一句平常的应酬话,因从赵州口中说出,禅僧们就费了一番心思品咂。赵州一连三次说“吃茶去”,意在消除僧人的妄想分别,只要随缘任运,平常自然就足矣。

俗世的生活,一样可以找到道的存在。人人自性具足,只不过被尘世污染得太重,来不及抹去心灵的蒙尘。修行就是用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来完成对自己心灵和行为的改造。利益在你自己,何不再“吃茶去”?

“赵州茶”为什么会被列为禅宗的四大门风呢?

“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是禅宗著名的四大门风。而上面那则故事就是“赵州茶”的来历,这个公案在当时就引起了巨大反响。

赵州“吃茶去”与当时的茶道风行也有关系。自唐建中元年被誉为“茶圣”的陆羽《茶经》刊行后,禅僧皎然又吟出“三饮便得道”的茶道诗,后来卢仝的《饮茶歌》又风行天下,饮茶风尚普及权贵黎民。寺院僧尼更是无一例外。他们崇尚茶道的同时,又将佛家清规、饮茶读经与禅门妙义融为一体,“茶禅一体”由此诞生。

同类推荐
  • 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本书从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居家交游、求学问道、气节名利、建功立业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菜根谭》的深刻人生哲学。
  •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包括:正确判断人的自然状态、奴隶制和权力、政治社会的建立和流弊、财产权的问题、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公益与众意之间、人民与政府等内容。
  •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老子开创了道家的价值观,以自然主义为基本取向,注重天然的真朴之性和内心的宁静和谐,主张超越世俗,因任自然。本书就介绍了老子思想体系中所包含的精妙的智慧和妙语箴言。
  • 旷野呼告

    旷野呼告

    俄罗斯思想家列夫·舍斯托夫毕生规避理性,倡导神明启示,远离思辨,崇尚信仰。在本书中,作者尤其以独特的感悟理论向人们阐释了西方思想界与文化界巨擘克尔凯郭尔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神明启示下所显露出来的思维的魅力。同时,作者更深刻地向人性的深处拷问理性,在思想旷野发出在他认为没有回音的无声的呼告。
  • 梁启超其人其书

    梁启超其人其书

    作者系中国近代史、中国经学史研究名家,长期收集、整理近代思想家文献,对于戊戌变法研究尤为深入,此书系作者近三十年研究梁启超的心得,对梁氏生平与论著的重要侧面进行探索,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热门推荐
  • 仁王般若经陀罗尼念诵仪轨

    仁王般若经陀罗尼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圣宗

    圣宗

    打怪捡宝必须有的,吃人没有,太重口味了......萌妹子和女皇也是有的,11没有,太重口味了......为兄弟两肋插刀也是有的,11没有,嗯,还是太重口味了......如果传统武侠世界里多了妖魔鬼怪、丹药阵法会是怎样的?梦里非梦断肠魂,黄梁犹却武林途;豪情一朝风云起,英雄血洒江湖路。
  • 名侦探柯南之凉宫版

    名侦探柯南之凉宫版

    伊灵雪,莫名其妙的来到柯南世界,因为一个短信告诉她在那里的身世,同时也告诉她的任务,只是没想到任务竟然是……………在那同时也开启凉宫积雪之路……………
  • 乱魔起舞

    乱魔起舞

    远古时期本就一块大陆,后来六道魔君带领魔族进攻,导致人族和四大神兽联合对抗,后因诸多原因,导致大陆分裂形成东洲大陆,西州大陆,蛮荒大陆和神州大陆及中州大陆,魔族为夺天下之权一直进攻各个大陆,,最后六道魔君被其封印,但是四大神兽及其人类的先祖也死伤殆尽。但有魔族并未没杀,想要重启战火。起点就从蛮荒大陆先行开始。传说中蛮荒之地是开启魔族的大门,要想开启必须要有其钥匙。但是钥匙一直散落在不同的地方,想要得到就必须攻占不同的种族。
  • 校花的异能同桌

    校花的异能同桌

    神秘莫测的老头给予林峰绝世秘籍“九天轩龙决”,让一个高2学生变身绝世高手。林峰所在的高2九班卧虎藏龙,同桌是飞天魔女唐月,后桌是神风怪盗二代张宁宁,前桌飞虎忍者萧怡。天梦高中3位校花的追求者太多,就让唐月的爷爷唐老寻求一位保镖。林老头是唐老的老友,阴差阳错的林峰就成了三位校花的贴身保镖。四个人每天其乐融融,林峰每天都是3位校花的贴身护卫。揭秘超自然现象,探索神秘领域。在探索古墓的时候,奇遇得到修罗神剑。众人最后来到未知领域天界,开始了新的历险。
  • 此致,爱情

    此致,爱情

    一桩军婚外加一位高深莫测的中校先生,随之而来的,是一场跨越婚姻的攻坚战;2012特别珍藏军旅文;一部教你降服冷酷兵哥哥的驯夫宝典;最甜蜜温馨的情感励志喜剧情。有人说,婚姻就是一座围城。若真是如此,那嫁给一个军人,就是给这座围城多筑了一道墙。梁和生命中最晦暗的时候,顾淮宁走进她的生命。顾淮宁,职业军人,持重沉稳,拥有简单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婚后,两人别别扭扭地相处,自认为相处和谐,却都有隐藏很深的秘密。
  • 腹黑总裁的娇妻太撩人

    腹黑总裁的娇妻太撩人

    (片段一):她开玩笑的开口了“唉~可惜了这鼻血,你等我一下,我去拿个碗”“你拿碗干嘛”“当然是接着啊,不然多浪费啊,趁着这血还热乎,赶紧捐医院,说不定还能被夸奖几句呢?”不得不说,他被她这句话雷得不轻,哼哼,接下来就是我们女主被惩罚的时间了……
  • 绝世灵武

    绝世灵武

    ‘’修炼一途,困难重重,传说只要掌控阴阳五行,方能成为天地间真正的强者??!!
  • 芝麻绿豆经济学

    芝麻绿豆经济学

    作者从事经济学相关的项目研究,专业知识丰富,且对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有独特的见解。所以,作者避开了传统灌输式的内容呈现方式,选择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恋爱、买房、赚钱、消费、销售等进行生活化的讲解,让大家明白经济学如芝麻绿豆一样简单并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我的眼睛能够看到鬼

    我的眼睛能够看到鬼

    我叫白灵从棺材里出生,母亲被人称作是小三,还有半个月我就要出生了,可是母亲却被一群混混乱棍打死。胎死腹中,母亲失血过度,不治之亡。然而,就在母亲即将下葬之际,棺材里传出了婴儿的哭声,那个人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