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54000000007

第7章 佛法真味,用心印证(3)

鼻头向下是事实,以此暗喻人都有自性,它就摆在人们的面前。然而,能真切地感悟到它的人却为数甚少。对“鼻头向下”这一事实,倘不经历一段勤苦的修行,是不会有真切感受,无法体验其庄严一面的。

古德常以“春来草自青”、“柳绿花红真面目”等禅语来开示人们,这也和“鼻头向下”有异曲同工之妙。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是没有任何隐瞒地把它们的本来面目充分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只是因为我们蒙昧了双眼,所以才无法看清摆在眼前的事实。

动真静亦真静

有位禅者拿出一大笔赏金,准备奖给能画出最能代表平静祥和意义的画家。很多画家将自己的作品送到禅院,有的画了黄昏森林;有的画了宁静的河流,小孩在沙地上玩耍,彩虹高挂天上,沾了几滴露水的玫瑰花瓣。

禅者亲自看过每件作品,最后只选出两件。

第一件作品画了一池清幽的湖水,周围的高山和蓝天白云都倒映在湖面上,天空点缀了几抹白云,仔细看的话,还可以看到湖的左边角落有座小屋,打开一扇窗户,烟囱有炊烟袅袅升起,表示有人在准备晚餐。

第二幅画也画了几座山,山形阴暗嶙峋,山峰尖锐孤傲,山上的天空漆黑一片,闪电从乌云中落下,降下了冰雹和暴雨。这幅画和其他作品格格不入,不过如果仔细一看,可以看到险峻的岩石堆中有个小缝,里面有个鸟窝,尽管身旁风狂雨暴,小燕子还是蹲在窝里,表情怡然。

最后,禅者将首奖颁发给了第二幅画的画家。

禅释生活

禅者为何把首奖发给第二幅画的画家呢?

画固然可以被画得十分美丽,但真正能影响人心的却是画中的意境。第二幅画虽然画的是狂风暴雨,但是画中的小燕子却怡然自乐,这与只是单纯地描写平静更胜一筹,因为这样的平静不是物的平静,而是心的平静,所以说它的意境更为深远,更胜其他画家一筹。

小燕子的悠然自得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看到这样的画,难道对我们就没有什么启示么?生活中,也不全是阳光明媚,一样会有狂风暴雨的来临。

有一个十几岁的花季少女被确诊为骨癌,为了防止癌细胞扩散,她的腿被锯掉了。她生病以前是个活泼好动的女孩,小喜欢游泳、溜冰、打羽毛球。然而患病以后,她让人看到的却依然是她那灿烂的笑容。

女孩说,我有腿的时候,很少做梦,现在经常做的梦就是飞翔。我梦见自己长了一双美丽而透明的翅膀,自由自在地在天上飞翔。患病以后,她顽强地和疾病作斗争,她忍受着常人难以想像的疼痛。她在疼痛中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能保住生命,再苦我也要治疗。”

她和所有的女孩子一样爱美。有一次她和母亲一起到医院小卖部买洗发水,她们讨论着哪种洗发水更能护理头发时,她才忽然想起自己的秀发因为化疗早已脱尽了……光头的她看上去依然还是那么美丽,当她戴上母亲用两条手绢做成的小帽子时更显得纯真可爱,她说自己像个小兔子。

因为病痛的原因,所以她没有上大学,然而她并没有放弃上大学的愿望,她的病床上摆着各种参考书,她打算自学。在北京治疗时,同病房住院的一位记者为圆她的梦想,用轮椅推她去了清华、北大,并在校门前留影……女孩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因此她更加珍惜每一天。

她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让自己站得很高很高,从高处看看美丽多姿的世界,看看充满阳光和生气的人间。终于有一天,当她站在三十层的阳台上俯瞰整个城市时,她自言自语道:“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这个女孩就像是画中的那个小燕子,虽然身处恶境,却依旧心情愉快,高声歌唱着……

宁静的真谛就是:即使身处逆境也能维持心中的一片清澄。

芥子纳须弥

智常禅师在马祖大师门下得法后,住持庐山归宗寺,大扬禅风。一日,江州刺史李渤来访。他疑惑地问智常禅师:“佛经上说:须弥山能容纳芥菜子。那么大的山当然放得下成千上万的芥菜子,这一点,我是完全信服的。不过,说一个小小芥菜籽也能容纳一座高旷无边的须弥山,恐怕也太夸张了吧?”

智常禅师悠悠微笑道:“人们传说刺史大人您读书破万卷,是真的吗?”

“我读过万卷以上的书籍,是真的。”

“您的头也不过像椰子一般大,那万卷书籍装在哪儿呢?”

李渤一怔,俯首折服了。

几天后,李渤又来参访。他又提出一个疑问:“大藏经典的教理如此庞大,到底说了些什么,能使人明白哪些事?”

智常禅师知道李渤好谈空洞的理论,却不能将佛经与禅理融入生活之中,便自微笑举起一只拳头,问:“知道我这个意思吗?”

李渤瞠目结舌了半天,才回答:“不懂。”

智常禅师伸开拳头,一挥手:“你这个呆书生,连拳头也不认识,还妄谈什么大藏经典教理?”

李渤低下头,知道自己太好高骛远了,便躬身问:“请师父指示我一点道理。”

大殿的钟声此时乍然停歇,天寂地静中,归宗智常禅师闭上眼睛,说:“大藏教理,百千佛法,都要安放在心灵上领会,装进生活里实践运用,如同芥子纳须弥,须弥生芥子一般,遇到能领会实践的人,就立刻在人生旅途上传授给他;遇到不能悟解的智者,就当作世俗道理传布,普渡天下苦难苍生。”

禅释生活

芥子真的可纳须弥吗?

一切诸法,有时从事上去说,有时从理上去解。要知宇宙世间,事上有理,理中有事。须弥藏芥子是事,芥子纳须弥是理,若能明白理事无碍,此即圆融诸法了。

一头奶牛能产多少公斤牛奶?我们虽然不是养牛专家,却也能猜个大概。若是问你,一公斤牛奶能生产多少头奶牛,你能回答上来吗?从牛奶里生产出奶牛,并非异想天开,更不是痴人说梦。在克隆羊多利诞生当天,日本科学家就宣布,他们要用牛奶中的细胞来克隆奶牛。由此看来,一滴牛奶中就有成千上万个细胞,一公斤牛奶中的细胞多得不计其数,自然能克隆出无数头奶牛。

日益成熟的克隆技术告诉我们,不仅牛奶中有奶牛,就连我们的头发尖里都包含着无数个我们自己,我们身上的皮屑都能检测出我们自己的DNA信息。由此可见,孙悟空采一把毫毛变出一群孙悟空并非仅仅是神话。由此可以推断出:宇宙中的每一粒最微小的尘土,都包含着整个宇宙无穷的信息。

因此,我们便不难理解“芥子纳须弥”的境界。芥子纳须弥是禅者独特的思维方式之一,我们更可以看出禅者可纳天地的胸襟与气魄。

心地时常扫

天空已经发白了,那突兀高大的山峰的轮廓也就显得更加清晰了……。晨星开始稀疏起来,远处灰蒙蒙的山谷中,不知从哪座屋子里传来了一声长长的鸡叫。

一位老禅师总是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开始扫地,从寺院扫到寺外,从大街扫到城外,一直扫到离城十几里地的地方。他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小城里的年轻人,从小就看见老禅师在扫地,那些做了爷爷的,小时候也看见这个老禅师在扫地。老禅师虽然很老很老了,却像一株古老的松树,不见它再抽枝发芽,可也不见衰老。

有一位军官看到老禅师这样日复一日地扫地,不禁对自己终日与人争斗的生活产生了厌倦。于是,他恳求老禅师收他为佛门弟子。这位军官丢下他的兵丁,拿着扫把,跟在老禅师身后扫地。

老禅师心中自是了然,向他唱了一首歌:“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人人都把心地扫,世上无处不净地。”

听了这首歌,军官的心也仿佛被扫过了一般变得极为干净……

禅释生活

老禅师是在扫地还是扫心呢?

有人觉得老禅师除了扫地、扫地,还是扫地,生活过得太平淡,太清苦,太寂寞。其实这位老和尚就是在这种平淡中,为自己的心扫出了一片清净,也为小城扫出了一片净土。

心地需要经常清扫,才会保持内心的一份平静与和谐。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门下首座弟子神秀,曾经写过一首见道偈: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勘拂拭,勿使染尘埃。

人世间的一切是非烦恼像尘埃一样,常常掩盖了我们清净善良的身心,要时时刻刻勤加拂拭,才能一尘不染地得到大自在、大快活。

神秀这种“时时勤拂拭”的观点作法,是一种“渐修”功夫,形成后来的禅门北宗,与南方主张以“顿悟”修行的六祖慧能大师的禅门南宗合称“南能北秀”。

我们又该如何打扫自己的心地呢?

也许是生活的压力太大,有些人说:“活着,真累”;也许是遇到不顺的事太多,有些人说:“活着,真烦”;也许是厌倦了柴米油盐的平凡生活,有些人说:“活着,真没劲”。然而,生活就是生活,它像泥土一样真实而粗糙,如果你对它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你就难免会失望。

有一个人,天天烦闷而倍感无趣,他要去找那些活得快乐的人,问问快乐的秘诀。他想:国王尊贵而富足,一定快乐。他见到了国王。国王却说:“我一天要面对那么多要处理的事,还时时要操心王位是否牢固,晚上连觉都睡不安稳,哪有快乐可言?”他又想:流浪汉一天无忧无虑的,一定快乐。但流浪汉却说:“我连今天晚上到哪儿睡觉都没着落,我哪会快乐?”这个人搞不懂了,世界上真没有快乐的人了吗?我上哪里能找到快乐的秘诀?

这时一个老者告诉他:“国王也可以快乐,只要他不被权力和金钱迷住心灵;流浪汉也可以快乐,只要他不被贫困压倒。快乐不快乐,就在于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就看自己的选择了。把心地中的烦闷像扫地一样扫走,就会找回心中的那份洁静与安详。”

同类推荐
  • 旷野呼告

    旷野呼告

    俄罗斯思想家列夫·舍斯托夫毕生规避理性,倡导神明启示,远离思辨,崇尚信仰。在本书中,作者尤其以独特的感悟理论向人们阐释了西方思想界与文化界巨擘克尔凯郭尔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神明启示下所显露出来的思维的魅力。同时,作者更深刻地向人性的深处拷问理性,在思想旷野发出在他认为没有回音的无声的呼告。
  •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问世后就不断被人们以打造的精神加以解读。《〈大学〉〈中庸〉意释致用》旨在继承前人的打造精神,以现时代的生活为起点,突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求对人们的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发。
  • 荀子的辩说

    荀子的辩说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的时代。在这种战争的背后,有一种更隐秘的“战争”,即诸子之间的激烈论争。从战国儒家的角度来看,论争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其它学说的批驳。而荀子对诸子的批评更加广泛。由于其批评更具体且富于理性,因而更像是论辩(尤其对墨家)。在论辩中,他建立了一个低于儒家立场的价值平台,试图从这个非独断性的平台出发,通过一种更为对等的“讨论”,最终达成在观念上维护日渐衰落的传统生活方式(礼)的目的。
  • 忏悔录

    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迄今为止对罪恶、神的显现以及拯救探索最为深入的著作之一,它激扬地宣告:信仰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本书对我们思想的影响至今未衰。
  • 浙东学术(第二辑)

    浙东学术(第二辑)

    本书收录论文10篇,包括:古代政治哲学研究文《<唐虞之道>与王权转移的多重因素》,系统论述朱熹《家礼》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儒教仪礼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主张摆脱从“心性论”的视域来研究孟子的《孟子性善论刍议》,何善蒙副教授所著的《荒谬:在加缪和庄子之间》,四篇以浙江学术为主的地域研究文和两篇与佛教有关的作品。
热门推荐
  • 老俞无沙

    老俞无沙

    人与人之间,要么,是灵魂的住客,要么,是生命的过客。一个执着于爱的故事,一段用青春去流浪的经历。两个有着共同心意的人,彼此相互理解,相互走过漫长的6年。他是老俞,来自北京的大学教授,熟悉中、英、日三国语言,却在工地上做着苦工,她是无沙,她在一无所有时遇见了他,与他一同在工地上做苦工,在街头上弹唱谋生,他与她之间既是知己,也是相互的依靠。这是一段关于他与她6年的故事。
  • 真是笑死人

    真是笑死人

    城市的公园里,经常聚着一堆人,他们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文化不同、天南地北哪都有。这些人又经常讲一些好玩好笑的故事,因而我便经常去听。我想,这些故事也许会发生在你的身边,但你却从没听到过。我相信,如果你耐心地看完第一个故事,你肯定还会想看第二个故事。因为这些故事个个精彩,个个爆笑,能让你把把一天的劳累和烦恼抛到九霄云外去。
  • 惹上豪门冷少

    惹上豪门冷少

    他是年轻富有的官三代,也是跨国公司的总裁,俊雅而高贵。她是没有父母的小孤女,过早进入社会,顽强而美丽。三年前的一段恋情,因她的背叛而告终。再重逢时,她却沦为待宰的羔羊,只能任他蹂躏。如此相逢,对二人来说究竟是福是祸?
  • 太玄说之临界外传

    太玄说之临界外传

    以高中同学为主要角色原型创建的一本玄幻校园小说,讲述因异世界入侵感染而获得异能的“奥术师”为了世界的存续不懈努力。纪念我的可爱的高中同学们……
  • 昊之天宇之我爱逆袭

    昊之天宇之我爱逆袭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星宇瑰丽,举世无双。这世界太大,那宇宙太苍,辛秘无数,奇异尽藏,使你好奇难当。这里有纠葛缠绵的爱情,亲如手足的友情,煽人泪下的亲情,亦有不共戴天的仇情,恩重如山的师徒情,更有作者巧妙构思,大胆想象,合理猜测,惊人书写的才情。随少年宇昊踏遍天宇,伴着他笑历天宇的故事一起成长,这将开拓你的视野,满足你的求知,让你受益颇良。
  • 求得浅欢风日好

    求得浅欢风日好

    一个倔强单纯的女主,一个表面温柔实际上狠戾的男主,一段跨越六年的生死之恋。阿修,你若敢死,我就立刻忘了你,带着嘟嘟改嫁!阿修,你不是说此生有我足矣么?为什么我要死了,你救的却是别人。我知道,这个世界什么都不吝啬,只是吝啬给你的幸福罢了。但求日日浅欢,风和日好。
  • 都城记胜

    都城记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后宫天下:仙妃为皇

    后宫天下:仙妃为皇

    绝美的普通女子,被迫嫁入皇室。明明如此不甘,却因为自身渺小而无法反抗。那个手掌天下的帝王万分宠她,她应承。且看她,一步一步的走向巅峰,狠狠地报复那些恶人!
  • 恶魔冷少别乱来

    恶魔冷少别乱来

    前有傲娇校草说:“我爸就是王道,我在这里就是王子,就是天。”她说:“你是天,那我就是玉皇大帝,你—管不到我。”后有高冷学长让她滚出自己的家门。滚?先把房子还来。
  • 大唐传载

    大唐传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