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11700000008

第8章 为人父母,身教重于言教

有人说:“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收音机,大脑是计算机。”的确,父母的一言一行都通过孩子的眼睛、耳朵传输到了大脑之中,而这种影响和教育对孩子来说也是最早、最持久的。因此,父母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处处想着为孩子做榜样,孩子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正确的为人处事的方式。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父母要上好“无声的教育”这堂课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经常会听到孩子这样的反问:“你管我?你还不是一样?”“你就知道说我,你自己做到了吗?”“你们有做父母的样子吗?”当父母听到这样的反问时,一定会非常气愤。但是冷静下来思考一下,确实是这样。试想,如果自己都没做到,还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呢?

孩子天生模仿能力就比较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其实,他的很多语言、动作和行为习惯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父母不要以为只有对孩子进行说教的时候才是教育。其实,父母怎样和别人说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表示高兴或不爽、怎样对待亲戚朋友、怎样笑、怎样走路……这些小细节都是孩子效仿的对象。

2006年,张庆红被天津市工委授予“市级好妈妈”荣誉称号。她曾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就等于创造了一笔无形的‘财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她始终认为身教重于言教。

张庆红照顾婆婆如同亲生母亲,当婆婆病故后,她又照顾后婆婆16年。婆婆和公公先后瘫痪,大小便失禁,张庆红不分昼夜为他们端屎端尿,洗澡擦身。她的一举一动,孩子们看在眼里,也牢牢地记在了心上。

儿子上高中的时候,中午只休息1个多小时,有时饭吃到一半发现爷爷大小便失禁,不等妈妈起身,他便放下碗筷去给老人擦洗,为老人换上干净床单后,再回来吃饭。

张庆红一生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她深知知识的重要,她总是教育孩子们要努力学习,并带头给他们做榜样,每天坚持看书读报。在她的熏陶下,孩子们自幼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如今他们都已经大学毕业,而且在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今,已经50多岁的张庆红还学会了利用网络学习。

张庆红任劳任怨,用实际行动为孩子演绎孝顺父母的一幕幕,所以孩子们耳濡目染,也懂得主动照顾老人。另外,她主动学习的精神也感染了孩子们,使他们从小养成了热爱学习的习惯。如果妈妈具备这样的德行,那么孩子能不从心底佩服、尊敬她吗?当她说话的时候,哪个孩子又会不服从管教呢?“有其父必有其子”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古今中外,无数优秀的父母用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了榜样,影响着下一代,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也为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王献之自幼随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在书法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与其父并称为“二王”;班固自幼在父亲班彪的影响下,研究史学,著写了《汉书》;受父亲戚景通的影响,戚继光自幼喜欢军事,最后成为一代著名抗倭将领、救国英雄……

但现在的很多父母却忽略了身教的作用,所以常常感到很困惑:“我给孩子讲了很多道理,可是他怎么就不听呢?”原因就是,道理说多了,就变成了唠叨,不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情绪。可见,言教的度不太好把握,而且空洞的说教是难以令孩子心服口服的。

还有一些父母忙于为孩子找早教机构,企图把教育孩子的问题寄托于早教机构。其实,这些都是舍本逐末,而且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对孩子来说,家庭教育是最早的教育,也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可以说,父母的身教往往对孩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父母能时时规范自己的言行时,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对孩子产生了正面的影响。那么,具体来说,父母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建议一:父母的言语一定要谨慎

在生活中,不难发现一些孩子说话时和父母很像,特别是语气、表情。毋庸置疑,父母的言语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如果希望孩子说话有礼貌,父母就要在生活中多说一些礼貌用语,比如“谢谢”、“对不起”、“请”、“您”;希望孩子和同学友好相处,父母在私下就不要谈论别人的是是非非;希望孩子诚实,就不要在电话铃声想起的时候,嘱咐孩子对对方说“我妈妈不在”。

此外,父母对孩子要做到言出必行、信守承诺。如果做不到,就不要轻易许下诺言,即使无意失言,也要勇于向孩子道歉,并寻找机会弥补这次过失。总之,父母要尽量规范自己的言语,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建议二:用好的行为影响孩子

孩子就像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身上有怎样的行为,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行为。所以,父母要谨慎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

有一个男孩走起路来眼睛就像长在了头顶上,晃动着肩膀,一副不可一世的傲慢姿态,让人看了很不舒服。如果观察这个孩子的父亲,就会知道他为什么走路是这个样子了。他们父子俩走路简直一模一样,“一招一式”就像经过训练一样。

孩子连走路的样子都会模仿父亲,可见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一个勤劳的母亲恐怕很难教育出一个懒惰的孩子,一个乐观开朗的父亲,他的孩子必定也会积极向上、乐于助人。因此,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把健全的人格传授给孩子。

建议三:努力做一个学习型的父母

父母仔细回想一下,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一边要求孩子去学习,自己却在一旁看电视、上网,甚至打麻将?如果有,那么即使孩子当时委曲求全,但是心里肯定会很不服气:“凭什么要我学习,你却在一旁玩?”

因此,如果父母希望孩子热爱学习,自己就要为他做好榜样。比如,孩子学习的时候,父母可以在一旁看书,为他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要注意的是,父母尽量不要选择读报纸、杂志,因为这些在孩子看来是消遣,而不是学习。

一位父亲有一个兴趣爱好——看书,每个周末他都会去逛书店,选择好看的书来看。他的儿子同样继承了他的这个优点,从小就喜欢逛书店,熟读史书、科普类的书籍,懂得很多同龄孩子不知道的知识。

父母也可以借鉴这位父亲的方法,带孩子多逛逛书店、图书馆,借助这种学习氛围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建议四:虚心接受孩子的批评建议

虽说父母身正,孩子不令而行。但是父母也不是圣人,偶尔也会犯一些错误。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很可能会疑惑地问:“妈妈,你没有做到……”“你都没做到,为什么要我做到?”

面对孩子这样的质疑,父母千万不要发怒,也不要辩解,而是要温和地对孩子说:“孩子,你说得对,妈妈以前做得不好,但是希望你能做得更好,我们一起努力,互相监督,好吗?”父母这样的一番话,不仅不会丧失在孩子心中的权威,反而会迎来孩子敬佩的眼神。

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别让孩子这张“白纸”染上“污点”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起点,是他成长的摇篮,也是他智力生成和道德形成的基础环境。在孩子成长阶段,家庭对他性格以及道德品质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很多父母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盲目地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自己只要满足孩子的吃、穿、住、行就好了。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尤其在孩子处于幼儿阶段时,其认知模式、行为模式和是非标准都处于初步形成时期。而模仿是他主要的学习方式,无论是好的、坏的,他都会模仿,在这一阶段形成的观念和习惯将决定孩子一生的发展。

孩子大多数的行为习惯来源于父母,父母有什么样的习惯,孩子身上也会有。当然,父母的一些问题也会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

有一个上小学4年级的男孩从父母的抽屉里偷拿了100元钱买玩具。妈妈发现钱少了后,盘问儿子,可是儿子却否认是自己拿了钱。妈妈便相信了他的话,但以后几天内家中三番两次“丢”钱,妈妈都觉得很奇怪,但也没有再怀疑儿子。

可是,男孩花钱大手大脚的行为却被老师发现了。后来,老师对男孩进行了家访,这时妈妈才知道钱是儿子拿了。但是妈妈却很不解:“我们平时一直教孩子诚实守信,可是他怎么学会了撒谎,还骗我们呢?”

后来,还是男孩的一番回答解开了谜底。曾有几次,妈妈带着儿子逛商场,看到一些漂亮的衣服,妈妈忍不住买给儿子,但又怕丈夫责怪自己乱花钱,所以和儿子订下“君子协定”,即这些衣服不是妈妈买的,是妈妈的好朋友李阿姨送的。

妈妈无意中的一些善意的谎言使儿子学会了撒谎,导致他犯了错误不敢承认。不过,还好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有句老话:“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句话强调的是父母行为示范的作用,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其言外之意就是如果长辈、父母做得不好,晚辈、孩子也必然不会做得好。这就要求父母行得正,时刻严于律己,孩子才会做得好。但是一些父母往往容易忽略生活中的小细节,结果给孩子造成错误的诱导。

据《重庆商报》报道:有一个上小学5年级的孩子,以前从来没有过偷盗的行为,可是最近却从妈妈包中偷了500元现金。后来经过调查才发现,原来这个孩子的爸爸妈妈最近迷恋网上“偷菜”的游戏,两个人时常交流“偷菜心得”。而儿子耳濡目染,为了体验父母“偷窃”的满足感,所以从妈妈包中偷拿了500元钱,准备放学后请客。

网络游戏中的“偷窃”行为既可以避免犯法的风险,也能体验到“偷”的刺激和不劳而获的“乐趣”。这对父母来说是一种放松的方式,但是对于思想如同白纸一张的孩子来说,很容易将网络虚拟世界和现实混淆,其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可见,如果父母沉迷于此,还拿它当心得体验来交流、分享的话,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有人曾说:“如果你想教出一个逆子来,最好的方法就是放纵自己品行中的劣行因子。然后,不用费心,孩子自然会踩着你的脚印跟着你走。”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的话,教出一个好孩子也并非那么难,只要父母从细节着手,纠正自身的一些坏行为,时时想着孩子的模仿无处不在,处处为他做好榜样,那么,在修炼自己品行的过程中,孩子的心灵也会一直保持纯洁。

可见,教子需要先修正自己。那么,父母应该从哪些方面修正自己的行为呢?

建议一:改变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

8岁的小宇周末和小伙伴去打球。在路上他会遇到两次红灯,通常情况下,遇到红灯时,如果车流量较少,他便会迅速冲到对面。

但这一次,他却被一辆摩托车撞倒了,还好伤得不重。当伙伴们问他为什么要闯红灯时,他说:“平时和爸爸一起过马路时,他都是这样走的,可是从来没有出过问题。”

爸爸可能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不经意的行为会对孩子造成如此可怕的影响。因此,在生活中,父母一定要改变自身的一些坏习惯,除了不乱穿马路外,像说脏话、睡懒觉、赌博、迷恋网络的坏习惯都要改掉,尽量为孩子做好榜样,净化他的生活环境。

建议二:勿忘模仿无处不在

著名儿童教育家孙敬修曾形象地比喻:“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孩子的头脑是计算机。”的确,孩子的模仿无处不在,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刻在了孩子的脑海里。

试想,在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墨汁,墨汁很快就会渗透到整杯水中。但是,想再把那滴墨汁取出来,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孩子的思想也是如此,不管是言语,还是行为,父母第一次要做对、说对,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小到饮食起居、大到为人处事,父母要时刻想着背后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自己,并督促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调整。

此外,父母也要养成作风严谨的习惯,尤其在道德滑坡、拜金主义盛行的今天,要抵制住诱惑,坚持做到不随波逐流,并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传递给孩子。

建议三: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

当孩子身上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尤其是一些顽固性的错误屡教不改时,父母先不要急着训斥孩子,应该先自我反省,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审视自己身上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有,父母就要先从改变自身的行为习惯做起,以身示范,才能从根本上纠正孩子身上的问题。这也正是儒家经典《论语》中所提到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

当然,当父母在孩子面前做错事时,也要肯放下架子,勇于承认错误。这样不仅利于父母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也利于孩子辨别是非,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

建议四:做了好事要让孩子看到

如果父母只是口头上一味地向孩子强调要有爱心,要善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又或者自己一直是这么做的,可是孩子却没有看到,恐怕这样的言传身教效果不会很好。如果既能让孩子明白这些道理,又让他看到父母好的行为,他自然会效仿。

一位妈妈从小就注重培养儿子乐于助人的品质。在一次为灾区人们捐款的活动中,妈妈鼓励8岁的儿子把200元的零花钱捐献出来,并主动报出自己和丈夫捐款的数目。为此,妈妈还制作了一个“爱心存折”,上面记录着全家每个人的捐款数目、捐款日期。每次当儿子看到自己的名字后面那个累积的数字时,都很有成就感。

如果妈妈单纯地让儿子捐款,自己却没有以身示范,恐怕说服力没有那么强,孩子的积极性也不会很高。而一本“爱心存折”恰恰清晰地展示出了全家人做的好事,进而激励孩子做出更多的好事。当然,好的言行一定要是父母发自内心做出来的,而不是“演”给孩子看的。否则,这种假装也会被孩子完完全全学会。

千万别说一套做一套——坚决不做“两面派”,否则孩子会很失望

有一段时间,网上曾广为流传某小学生写给父母的一封信,信的名字叫《告家长书》。这封信曾引起一阵轩然大波,同时也不得不使父母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信中这样写道:

你常常教育我要有爱心,要爱护小动物,但在上学的路上,看到流浪猫、流浪狗,你却冷漠地一脚把它们踢开;你常常教育我要爱护公共卫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乱丢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可是乘坐公交车的时候,你却顺手把吃完的苹果核扔到窗外;你常常教育我要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可是你送我上学的时候,怎么见缝就插,不遵守规则呢?你常常教育我要尊敬老人,可是你平时对奶奶说话的时候却那么凶……

在这封信中,这个孩子还列举了父母很多言行不一致、自相矛盾的例子。比如,父母一边教育孩子要诚实,自己却不断地食言;教育孩子要有爱心,多帮助那些需要关心的人,可是自己却在救助失学儿童时不慷慨解囊;教育孩子要节俭,可是自己却花钱大手大脚;教育孩子要热爱学习,自己却泡在麻将桌前“砌长城”……

信中的内容揭露了一部分事实,可以说句句都戳到了父母的心坎儿里。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言行不一致、表里不一的现象很常见。大道理谁都懂,可是父母如果总是说一套做一套,便会让不谙世事的孩子无所适从,也会引起他的反感情绪。所以,孩子才会想出这种办法,“控诉”父母的表里不一。尤其是在信的最后,这个孩子还呼吁道:“为了你们,还有你们的孩子,请你们注意言行一致吧!”

面对孩子这样的质问,每位父母都应该深深地反思。父母在每个孩子心中的形象都是高大的,是孩子崇拜、模仿的对象。但如果父母总是说一套,做又是另外一套,这样只会令父母的形象越来越差,甚至使孩子对父母的教育产生怀疑,令他不知所措。时间久了,还会让孩子养成说话、做事随随便便、不认真负责的习惯。

某市曾开展“给父母写一封交通安全信”征文比赛。曾有一名小学生在文章中写道:

“你们平时教育我要遵守交通规则,可是你们却不听我的劝说,非要从护栏上翻过去,你们还说:‘每天都有那么多人翻,没事。’可是,爸爸,你知道吗?晚上,我梦见你翻栏杆时被汽车撞倒了,我一直哭,醒来发现枕巾湿了一大片。爸爸妈妈,我害怕失去你们,为了爱你们的我,请你们注意遵守交通规则,好吗?”

听了这个孩子的肺腑之言,我们便会知道,父母的言行不一致不仅会令孩子失望,还会引起孩子的担忧。如果孩子长期承受着这样大的压力,他会很没有安全感,也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长。可是,有些父母却没能体会孩子的心理,甚至还在为自己的言行不一致狡辩。

有这样一则广告:

爸爸训诫儿子,说:“乖儿子,每天只吃一支××雪糕。”可是他自己却一连吃了好几支。

这时候,母子俩同时以质疑的目光望着爸爸,可是爸爸却辩解道:“爸爸长大了。”

这只是一则广告,但这个爸爸的一番话无疑透露了讯息,即成人和孩子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着两个标准。可是父母要知道,在做人方面,成人和孩子是不应该存在“双重标准”的。

因此,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道德的人,父母就先要从诚信做起,不能做“双面人”,不能人前一套,背后一套,不要说是一个样儿,做又是另外一个样儿,而是要统一言行,做一个让孩子心服口服的好爸爸、好妈妈。

建议一: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先要做到

父母的言行一致,除了体现在答应孩子的要求要做到外,其他言行也要达到一致,也就是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长大了孝顺自己,那么自己就先要孝顺老人,尊敬老人,多为老人着想,常回家看看;希望孩子诚实,父母就先要说话算话,履行对孩子许下的诺言;希望孩子热爱学习,自己就要做个学习型的父母;希望孩子遵守交通规则,自己就要做到过马路看红绿灯,走斑马线,不翻越护栏……只要父母处处想着为孩子做榜样,相信孩子也一定会向父母学习,时时规范自己的言行。

建议二:不轻易对孩子许下诺言

一个上小学4年级的男孩,奥数学得非常好,可是有一段时间,男孩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玩起来就把学习给忘了。父母为了激励他好好学习,就对他许下诺言:“你要是考了奥数第一名,我就给你买一个手提电脑。”

结果,男孩真的考了第一名。可是,父母思量一下,担心儿子因为有了手提电脑就更肆无忌惮地玩了,所以只用一个MP4敷衍过去了。父母的话没有兑现,男孩很懊恼,于是不仅上课听MP4,有时还跟着“哼哼”,从此学习一落千丈。

现在,很多父母喜欢用物质奖励激励孩子上进,提前对孩子许下承诺:“你要是考××分,我就给你买××。”结果呢?孩子做到了,可是父母却食言了。其实,物质奖励本身的合理性就有待商榷,再加上父母说话不算数,孩子小的时候可能还不会有明显的反映,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负面影响就会慢慢凸显出来。

“曾子杀猪示信”的故事很多父母都听说过,这就要求父母以身作则,说到做到,要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不要随意许下诺言。

建议三:教育孩子前后要一致,切忌反复无常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态度要前后一致,不能“此一时彼一时”,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也不能“朝令夕改”,反复无常,忽严忽松。

一位妈妈给女儿订立了一个规矩,要求她每天玩电脑和看电视的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可是第一天,女儿上网的时间就超过了1个小时,所以没有时间再看电视了。于是,她向妈妈撒娇,软磨硬泡,最后赢得了20分钟看电视的时间。第二天,女儿故伎重演,但这次妈妈说什么也不纵容她了。最后女儿竟然质问道:“为什么昨天可以,今天就不可以了呢?”妈妈被问得哑口无言。

教育孩子要“慎于始”,讲求原则,不能一味地迁就。尤其是订立规矩的时候,父母不能随意妥协,而是要照规矩办事,否则一次破例很可能就使规矩失去原本的效力了。

建议四:夫妻双方要达成一致

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遵循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原则,两个人相互配合,软硬兼施,真正做到“严父慈母”。乍一听好像很有道理,其实这种方式也存在弊端。

一位妈妈在控制女儿零花钱方面比较严格,若是她乱花钱,妈妈坚决不同意。可是,爸爸却很迁就女儿,她要什么就买什么。结果女儿养成了一个习惯,想要什么就找爸爸,瞒着妈妈。有时,女儿在家里犯错误了,妈妈批评她,可是爸爸却“护短”,说:“有话好好说,不要大声嚷嚷。”久而久之,女儿摸透了爸爸妈妈的脾气,经常讨好爸爸,欺骗妈妈。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性格很可能会蛮横,不讲理,还可能带有双面性格。因此,夫妻双方的教育态度一定要一致,即使某些问题夫妻双方存在不同的观点,也不能在孩子面前辩论,甚至在孩子面前相互指责,而是要私下商量一下,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孩子明白是非。

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学圣贤,给孩子做有道德的好榜样

看到这个标题,很多父母可能会质疑:传统文化?那些古文很死板啊!古人的东西、那些旧的东西不过是些糟粕、腐朽的东西,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其实,那是人们曲解了真正的传统文化。

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传统文化呢?

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天人合一”是我们祖先的宇宙观,“善恶有报”是社会常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善的标准,“忠孝节义”是人生处世的标准,“仁义礼智信”是规范人和社会的道德基础。其敬重天地、忠于君主、重视家庭、尊崇师道的文化内涵才是真正的传统文化。

试问这里面哪一条是糟粕的东西呢?如果是,它怎么会传承5000年,又为什么在5000年中一直是各朝各代立国的根本呢?纵观历史,我们就会明白,社会安定的维系都有赖于这些圣贤遗留下来的智慧和经验。哪怕我们能谨记其中的一条原则,将其作为人生的信条,指导我们的为人处事,相信我们的人生便会有很大变化。

可是,如今的人们早就丢弃了圣贤文化,庸庸碌碌,盲目追求利益,总感觉人与人之间缺少一点儿人情味儿。社会上的一些怪相也越来越多,利益纷争也越来越凸显出来,可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好人。其实,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人们丧失了做人最根本的标准。那么,做人最根本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古语曰:“百善孝为先。”也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虽然社会体制在改变,但是“孝”这个做人的根本是不变的。其实,“孝”就是传统文化经典最根本的东西,也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础。

在一节学习《弟子规》的分享交流会上,一个7岁的孩子站起来,第一句话就是:“我学了《弟子规》后,才知道做人原来要孝顺。”听听这个孩子的话,做人“原来”要孝顺,真是“人不学不知道”啊!

还有一个女孩学习经典后,变化很大。

这个女孩是独生女,备受长辈宠爱,什么都是妈妈准备好了,享受现成的。可是自从学了《弟子规》之后,她的变化很大。

一次,她和妈妈一起吃饭。平时都是妈妈先给女儿盛饭,可是这次女儿却坚持要给妈妈盛。妈妈疑惑地问:“为什么啊?”女儿的回答令妈妈一脸惊诧,她说:“因为您是长辈,我应该先让您吃。”

妈妈听了,顿时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然后老老实实地让女儿把碗盛满了。

看到孩子的变化,父母一定会很欣慰。但是只要求孩子学还不行,父母也要学习,将真正的孝演绎给孩子看,他的心灵才会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孝顺。

一位母亲在学习了传统文化后,在生日之际去看望父母。为了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她搬来3把椅子,郑重地请外婆、爸爸、妈妈坐在上面,然后跪在他们面前,说:“爸妈,女儿如今34岁了,这30多年来让你们操了很多心,但是这份养育之恩我会铭记在心。如今女儿已经开始学习圣贤教诲,从今以后,我要当个孝顺女儿,不再让你们操心。今天刚好是我的生日,我要向你们行三跪九叩礼,以感谢你们的养育之恩。”

话音刚落,这位母亲便跪下去,开始行礼。这时候,这位母亲的儿子走了过来,看到了这感人的一幕。回到家后,儿子对爸爸和妈妈说:“爸爸妈妈,明年我过生日的时候也要拜你们两个。”

这位母亲跪拜父母的情景被孩子看在眼里,所以,他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当然,这不是要求所有的父母都跪拜自己的父母,而是要把孝落实在生活中,哪怕回家多看看老人,吃饭的时候让老人先吃,给老人夹一口菜,孩子都会从中受到“孝”的熏陶。

此外,将“孝”延伸开来就是对领导的“忠”、兄弟之间的“悌”、朋友之间的“义”,也就讲到了五伦关系“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只有一个家族的传统得以保持,社会伦理得以维系,一个人才能真正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可见,传统文化是一套完整的做人处事标准,其中蕴含着古圣先贤无限的智慧经验。因此,父母留给孩子再多的财产,也不如留给他真正的德行,将真正的做人处事的标准演绎给孩子看,这才是他立身处世的根本。

建议一:从背诵经典开始,主动学习传统文化

传统经典中讲的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道理,相反都是一些日常行为规范,它能指导我们的言语、行为。父母不必为成篇的文言文感到头疼,刚开始接触时,可以从《弟子规》开始学起。里面的规范具体到生活细节,教导人们如何为人处事。学习的方式主要以诵读为主,另外,父母也可以参考一些老师的讲座,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

建议二:用行动将传统文化落在实处

有些父母在学习了传统经典后,满口道德仁义、之乎者也,大道理脱口而出,教育孩子也是句句在理。可是要问传统经典中做到了哪一条,可能一下就被问住了。

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是教我们对一切人、事、物有一个至诚恭敬的态度,但是如果学习传统文化不落实在生活中,只会长养一个人的傲慢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不会得到根本性的解决,那么学习传统文化就等于白学了,甚至还不如不学。

因此,既然学习了,父母就一定要时刻反省,是否依照古圣先贤的教诲做了。

一位母亲在学习《弟子规》后,时刻用《弟子规》要求自己。她每天早上诵读一遍,提醒自己一天要按照上面的内容做。晚上她会再认真诵读一遍,对照每一条内容反省自己是不是做到了。就这样,她坚持了3个月,最后不仅自己的坏脾气没有了,和丈夫、孩子的关系也得到了彻底的改善,而且,在单位里也得到了领导的赏识。

这位母亲用《弟子规》时时反省自己的做法值得每一位父母借鉴。只要父母能坚持3个月,每天用《弟子规》的标准要求自己,自己的修养不仅会有很大的提升,和家人的关系、生活及工作中的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建议三:鼓励孩子诵读经典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孩子的天性还没有受到坏的影响之前,好的思想先入为主,长大后也不容易改变。可见,孩子的善心、善行和优秀的品质都应该在小时候就培养起来。父母除了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演绎出好的言行外,也要鼓励孩子诵读传统经典,让他明白因果道理、伦理本分,这也是提升他道德修养不错的方法。

一个8岁的女孩最近学习了《弟子规》。一次,女孩正在房间里玩,爸爸有事叫她。女儿心不在焉地应了一句“哎,等会儿。”爸爸又喊:“快过来,我有急事。”女儿没好气地说:“等会儿,正忙着呢!”这时,爸爸只说了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只见女儿老老实实地走过来了,歉疚地说:“请问什么事?爸爸。”

看到这对父女的故事,父母可能会惊讶于这句话怎么能像咒语一样灵验呢?其实这句话就出自于《弟子规》,《弟子规》全书只有1080字,但是这些字可以让孩子明白道理,教他和父母主动配合,也能让他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样,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只要父母拿出一句提醒他,他就会主动意识到错误。当然,父母也都要尽量做到,教育孩子的时候他才会更配合。

此外,孩子还可以诵读《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三字经》、《孝经》、《老子》、《庄子》、《诗经》、《易经》、《唐诗三百首》等。这些都代表着人类的最高智慧,具有永恒的价值。

父母在指导孩子诵读的过程中要秉承“只求熟读,不求甚解”的原则,只要将善的种子种在孩子心田里,早晚有一天它们会生根发芽,在孩子以后的发展中起到好的作用。

建议四:学习经典也要通权达变

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是指导我们更好地做人,而不是束缚住我们的言行,使我们和这个社会脱节。比如,《弟子规》言:“路遇长,疾趋揖。”意思是说,遇到长辈,要主动作揖问好。作揖是古代重要的礼仪,可是如今却很少有人使用这项礼仪了,所以父母在教孩子读经典的时候要学会通权达变,不一定要作揖,只要时时用恭敬的态度对待长辈就可以了。

此外,学习传统文化时,男士不一定要穿长衫,女士也不一定要穿旗袍,只要领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就可以了。还有一些人学习传统文化后,自视清高,有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反而与其他人渐渐疏远了,这也违背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初衷。所以,我们要学会随机应变、灵活变通,才能更好地将这些智慧运用到生活中。

同类推荐
  • 好妈妈穷养男孩全书

    好妈妈穷养男孩全书

    本书告诉妈妈:和女孩相比,男孩将来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面临的竞争也许会更激烈。因此,无论男孩的家庭多富足,男孩也要穷着养。男孩只有经历过磨砺,才能激发出无限潜能,变得自信、自强、自立,从而担当重任。穷养不是吝啬、打骂以及惩罚,而是给他足够的磨砺以及发展空间。可以说,穷养的着眼点,是给儿子一个成功的人生。《好妈妈穷养男孩全书》是给妈妈一些教育上的建议,要根据男孩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从而让儿子在习惯、品格、情商、社交能力等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
  • 青少年营养食谱

    青少年营养食谱

    《吃出聪明智慧丛书》针对不同年龄婴幼儿生理特点,系统地介绍了成长发育期婴幼儿食谱的制作方法和营养搭配知识,科学地解决了婴幼儿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等营养进食的问题。
  • 爸爸妈妈最难回答的问题

    爸爸妈妈最难回答的问题

    好奇是成长的原动力。在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的发明发现都与科学家小时候好奇心强密切相关。 愿意思考、喜欢探索是孩子的一种天性。每个健康的孩子都会这么做的。对许多家长来说,孩子的问题是许多欢乐和烦恼的源头。那么,如何面对对什么都充满好奇的孩子?善意的谎言或者是支支吾吾的解释?其实都不必要。本书作者辑纳了孩子最常提出的一百多个问题,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生长发育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回答,并请专家进行了分析和点评,无疑是一本父母必备的“问题宝典”。
  • 宝宝饮食配餐一本通

    宝宝饮食配餐一本通

    本书根据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婴幼儿成长各阶段为顺序,介绍了婴幼儿喂养的基础知识、健康食谱、疾病食疗、关键营养素等内容。
  • 不是孩子的错

    不是孩子的错

    本书分为7课,内容包括好父母不该有的10种坏想法、好父母不该有的10种恶言语、好父母不该有的10种差榜样、好父母不该有的10种糟习惯、好父母学会与孩子交朋友的10个秘诀等。
热门推荐
  • 源纪元之异能觉醒

    源纪元之异能觉醒

    人类的科技总是以一种无法估计的速度发展。20世纪末期,人类开始研究DNA,21世纪中期,基因计划秘密实行,22世纪初期,六次工业革命,曾经残酷的历史将会同童话般美好。
  • 英雄联盟之异界穿越

    英雄联盟之异界穿越

    主人公杨辉被一个不知名的人带入了另一个空间,瓦罗兰大陆,从此开始了一段精彩的异界穿越......
  • 许我一个奇迹:港大诗影

    许我一个奇迹:港大诗影

    本书为作者十多年来以港大为创作重心的诗歌精选集。这部诗集着眼于游历东西地域空间的感验,寻求传统和现代转化、东方和西方汇通的可能。以杭州、香港、纽约、北京、台北、泉州、新加坡等名城为主线,记录了作者对于历史时空和人情世事的文化思考。
  • 灵宝归空诀

    灵宝归空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千大千

    三千大千

    千寻庄严、悲悯的感知着,这个她创建的世界。她知道,那些顶礼膜拜的众生是那样无助。聆听着,小女孩虔诚的不停呼唤。她想到了无量劫前的自己,那个在湖边单纯而美丽的少女。
  • 赤子忠心

    赤子忠心

    航天科技研究所遭到不明匪徒袭击,民警韩重卷入其中。秘密特种部队“蓝狐”奉命出动。为了给同事和同胞复仇,历经千辛万苦,韩重加入“蓝狐”。匪徒大张旗鼓的袭击,目的到底是什么?韩重能不能成功复仇?穷凶极恶的匪徒一个个浮出水面,事件却越发的扑朔迷离。忠诚与背叛,信仰与抉择。究竟谁才是幕后黑手?大幕缓缓拉开。一个邪恶的阴谋正在酝酿。
  • 盛世不祥人

    盛世不祥人

    江湖之大,容不下一颗心,文坛之盛,存不下一张嘴,庙堂之高,站不下一缕魂……繁华盛世,百花争鸣,英才如过江之鲫层出不穷,谁还记得,江湖之上那泛起过一点浪花的人?他是不祥人,他远走江湖,走近庙堂,点缀文坛,最终何处是归宿?
  • 窈窕秦末:乱世虞姬

    窈窕秦末:乱世虞姬

    望着自己仿若千年女鬼的模样,她睁开了媚骨乱世的双眼,遇见了,那个眼神清澈、狠绝噬杀的男人。那年,龙泉剑下的邂逅;那场,颠覆秦末的玩笑;那夜,入骨的相思与缠绵;那些,不能辜负青春的绮丽。风起云卷,俯仰天下,他握着她的手千般荣耀与悲欢;翻云覆雨,风华绝代,她倚着他的肩万种风情与离合;冷冷的月光,上古的诅咒,爱上他偏要辜负他;弹指的繁华,乱世的疯狂,遇见她不能失去她;红尘里的一丝情动,时光交错中的万劫不复。命运,是否能够停止在没有伤痛的地方?在来得及的时候,用力好好地相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魔法师在古代

    魔法师在古代

    某天,魔法天才雪霏儿像往常一样走在回家的街道上。不知为什么走的好好的穿越到了架空时代莫名其妙的回到叫做东陵大陆的国家面对这个陌生的连历史记载都几乎没有的朝代,凤千九凭借着自身的魔法、随身带的高科技产物,将这个落后的世界搞的是鸡飞狗跳古代有神马好怕的,看我的魔法!
  • 爱恋的四叶

    爱恋的四叶

    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源源,我真的爱你,想佣你入怀中坐看满天星雨!小凯,多笑笑,我最喜欢你笑时露出的小虎牙!?屋里一片黑暗,透不进阳光,那怕时间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