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18800000004

第4章 主题:包罗万象的思想

主题是作品的中心思想,也是其他要素展开的连接点,是它们推动力的源泉和导向。一切要素都要围绕主题展开,一切也都是为了说明主题思想。因为主题,其他要素才统一在一起。

所有人生的重大问题都可以构成作品的主题,比如生命与死亡、战争与和平、人与自然、性别平等、种族歧视等。主题是各种要素的综合和互动的结果。主题帮助我们深刻地理解人生,加深对人类境况的透视和对人性的剖析。通过不同主题,领略包罗万象的思想,这是文学带给我们最大的益处。

《红字》揭示了罪与罚的关系,证明了向善的力量和人性转变的可能。《呼啸山庄》讲述了如飓风一般的爱恨情仇。《了不起的盖茨比》说明了爱情、财富与梦想的复杂联姻。一首隽永的小诗《未走之路》则道出了人生抉择的意味深长。

我们小时候读作品或者写作文,老师都要问,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个中心思想就是作品的主题,是作者要传达的思想,以及读者对作品的感想和阅读后的主要收获。故事情节、人物、视角和象征等都是为主题服务的。

主题的设置

主题和内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作品的内容即作品描写的是什么,是故事和问题的展开;主题是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了解、体会到了什么,是思想的提炼和升华。对内容的看法,即作品对这些问题所表达出来的思考,和我们通过阅读作品得出的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就是中心思想或主题。举个例子,从内容上看,《简·爱》是一部爱情小说,《呼啸山庄》也是一部爱情小说。这是指它们的内容。可以说,这两部小说的内容都是关于爱情的。但是这两部作品的主题不一样:《简·爱》描写一个女性的成长,以及她在不同时期对爱情的态度和观念的转变——从朦胧的向往,到一种人生观判断,最后是自觉的回归;《呼啸山庄》则是由爱转到恨,由恨转到复仇,由复仇转到毁灭,再到和解。所以,虽然两部作品内容都是关于爱情的,但主题不同。

主题是对故事内容的看法和观点,是作品表达的中心思想,也是其他要素,比如情节、人物、视角、象征等展开的连接点、推动力的源泉和导向。一切要素都要围绕主题展开,一切也都是为了说明主题,这是一个原则。也就是说,之所以设置这样的人物,之所以有这样的故事情节,之所以从这个人的视角,如第一人称、第三人称、主角或者次要角色的视角来展开叙述,之所以这些事物有不同的象征,是为了服务于主题。因为主题,其他要素才统一起来。

所以,主题的设置或产生是各种要素的综合和互动的结果。很多作品有多重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对主题的理解都是正确的。

主题具有普遍性。只要是我们人生中遇到的问题,比如生老病死、爱恨情仇、自然与社会、文明与野蛮、战争与和平、性别与种族等等,都可以构成文学作品的主题。主题可以帮助我们深刻地理解人生,剖析人性,拓展我们的心理空间,丰富我们的思想容量,同时学习和理解作家的洞察力,反观自身,并透视人类的境况。无论是一篇短的文章,还是一部长篇小说,不管它有三两页,还是几百页,读完之后,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到它的中心思想,就是阅读的主要收获。

《红字》:罪与罚

我们前面讲《红字》的情节设置时说,在故事开始时,高潮已经过去了。在讲人物塑造时说,海斯特的丈夫一开始是个值得同情的对象,因为妻子出轨了;后来他一心复仇,变成了一个邪恶的人。海斯特本来是因罪而受惩罚的女性,后来则变成一个坚强而值得尊敬的人。那么,通过这样的情节设置和人物描写,作者要传达什么思想?《红字》的主题是什么?实际上,它有很多主题。

对《红字》主题的一般的理解是,这是一部探讨罪的作品。但是,通过它的高潮设置,说明它描写的不是罪本身,而是罪的后果、罪的影响,和对罪的反思。它的内容写的是一个女人犯了罪,但作品主题是更为深刻的、关于罪与罚对人性的影响。这一事件影响到了她的丈夫、她的情人、她自己、她的女儿,以及当地人对她的看法。各种人对这件事的不同态度,以及带给每个人的不同影响,是人性的集中展现。所以,这部小说的主题是罪与罚,及其带来的后果与反思。

那么,对于那些没有犯通奸罪,但也许有别的罪行的人,看到了主人公受到的惩罚,会不会同样反思自己的罪行?罪和错误是让人堕落、一蹶不振,还是让人从中吸取教训、变得更加坚强?这种反思能否让人更加纯洁自身,荡涤心灵,更加勇敢、坦诚地面对人生,并且想办法弥补罪责与过失,然后做一个让自己心安理得的人,一个为大家所原谅和被社会接受的人?如果理解到这种程度的话,那么这个罪,就不仅仅是通奸罪,而是任何一种罪,甚至于不只是罪行,而可能是任何一种错误与过失。对于任何一种过错,都可以这样来理解。

这是一种被揭示出来的罪,另外还有没被揭示出来的罪,只有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但是自己内疚得不得了,难以释怀。对于这种情况,是不是也能够从《红字》里边得到启发呢?没有受到惩罚的罪,是不是也会对人的性格、人生态度以及对人性的理解产生一定影响呢?这类人很多,这样的事情就更多了。那么,如果再推而广之,不管有罪还是没有罪,每个人总有一件事会对自己产生负面的影响,昨天的事总会对今天、对明天产生影响。那么,过去做过的不好的事,对今天的影响是什么?是让自己更加消沉还是更加坚强?以往的经历能否让自己认清自己的弱点、缺陷,改过自新,加以弥补,走向一条不断自己完善的道路?这样的思考就不是罪与罚的问题,也不是过失的问题,而是人性的自我觉悟、人生的自我完善。

理解到这种程度,这部小说就更有意思了。按照基督教思想,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这是一种原罪。人之所以有原罪,是因为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偷吃了禁果,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园。既然每个人都是有罪的,那么,故事一开始,海丝特的处境就是人类普遍的状况,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不仅是基督徒需要面对的,也是所有的人都需要面对的。不仅是有罪的人应该有这种自我觉醒、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过程,所有的人都应该反思自己的处境。把这个问题推广到人类的普遍状况,也就是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过去、包括昨天之行为对今天之影响有所反思。这个过程则可能是一个自我的堕落,像海丝特的丈夫一样;可能是自我的惩罚,像那个牧师一样;也可能是自我的救赎,像女主人公一样。

面对过去,人有不同的选择。这是这部作品给我们带来的启发。如果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那么任何一部作品,其实都可以对我们的成长,对我们的觉醒、觉悟和自主行为起到一定的作用。

这部作品还写到欲望与克制、冲动与压抑的冲突,以及改过的决心和向善的力量。只要诚心思过,从善而为,只要不断地改正自己的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管错误多么严重,都有自我救赎的可能。这样,从作品中,我们还可以读到人性的转变,不管过去多么丑恶、多么不堪,都能改正。从小说中的几个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情况,这些不同的情况都基于他们自己的选择。女主人公选择的是一条自我救赎、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道路。她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每个人都有一种可能性,改善人性的可能性,改变自己的可能性。在欲望和克制的角力中,我们可以做得更好。这样一部作品的主题是多层次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

柯尔律治的《老水手谣》在叙事结构上和《红字》相同,都是高潮在作品之前就过去了,后来的故事就是对那件事情的反思。它的主题不是描写航海,也不是描写猎射海鸟,而是通过超自然的力量给人类警示。人不应该轻易犯那样的错误:不假思索、全凭一种莫名其妙的冲动,只因为自己有能力拉弓射箭,就把一只自由飞翔的信天翁给射下来。“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这是电影《蜘蛛侠》里的一句话。一个人如何运用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如何合理、有度地使用,是这部作品的主题。除了对上帝的敬畏、对超自然力量警示的一种反思之外,更现实的启发是:正确使用你的能力,不可滥用。

《呼啸山庄》:爱如飓风

爱也有正反两方面的力量。《呼啸山庄》讲的是两个庄园三代人之间的故事,是一部由爱而引发的一个主题错综复杂的作品。

它的第一个主题是爱。爱有很多种,还有很多不同的层次。按照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可以这样讲:很久以前,呼啸山庄的老庄主恩萧收养了一个流浪儿,名叫希刺克厉夫。老庄主自己有儿有女,却收养了一个流浪儿,他这种行为是一种大爱、慈爱、博爱。

希刺克厉夫的性格比较野,老庄主恩萧家的女儿凯瑟琳的性格也比较野,她自由奔放,喜欢无拘无束。呼啸山庄坐落在狂风呼啸的荒原上,是一座孤零零的庄园,以岩石荒草为邻,周围环境荒凉、粗犷。两个人在荒野上漫天漫地乱跑,情投意合,相互倾慕。这是一种两小无猜的爱恋。

等到凯瑟琳长大了,女孩子有了女孩子的心思。有一天她到了另外一个庄园画眉山庄,听到了美妙的音乐,看到了盛大的舞会,她很羡慕。画眉山庄里的温馨优雅和呼啸山庄里的氛围截然不同。那是一种彬彬有礼、受人尊重的生活。这样,凯瑟琳心中出现了两种情绪,一方面她遵从内心的天性,喜欢希刺克厉夫。按照她的话说,她跟希刺克厉夫就是一个人的两个面,谁也离不了谁,她就是他,他就是她,从他身上能看到她自己,从她自己身上就知道希刺克厉夫是怎么想的。另一方面,她又有对林惇的爱意。下面是凯瑟琳向她的女管家耐莉解释她对希刺克厉夫的爱情:

在这个世界上,我的最大的悲痛就是希刺克厉夫的悲痛,而且我从一开始就注意并且互相感受到了。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最强的思念。如果别的一切都毁灭了,而他还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来,而他却给消灭了,这个世界对于我就将成为一个极陌生的地方。我不会像是它的一部分。我对林惇的爱像树林中的叶子:我完全晓得,在冬天变化树木的时候,时光便会变化叶子。我对希刺克厉夫的爱恰似下面的恒久不变的岩石:虽然看起来它给你的愉快并不多,可是这点愉快却是必需的。耐莉,我就是希刺克厉夫!他永远地在我的心里。他并不是作为一种乐趣,并不见得比我对我自己还更有趣些,却是作为我自己本身而存在。艾米莉·勃朗特著、杨苡译:《呼啸山庄》,66页,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这一段爱的表白真正是刻骨铭心,深入骨髓和灵魂。但是,在她的表白中,我们却看到了凯瑟琳思想的两面性和性格的分裂。从她个人的内心愿望上,她希望嫁给希刺克厉夫。但是,按照社会上一般的看法,画眉山庄代表世俗的荣耀,代表社会地位、财富、教养,能过受人尊重的生活。一般人看重的价值观,在画眉山庄都能够得到体现。不论是因为受世俗观念的影响,还是出于虚荣心,凯瑟琳觉得画眉山庄的年轻男主人林惇很适合做自己的丈夫,因为每个女孩都喜欢他,每个女孩都想嫁给他。他温文尔雅,举止得当。当然,林惇看到凯瑟琳,也一下子就被她吸引住了。在他眼里,这个女孩活力四射,激情洋溢。所以他向她求婚,凯瑟琳也开始动摇。

她在解释为什么要嫁给林惇时,对耐莉说:

如果那边那个恶毒的人不把希刺克厉夫贬得那么低,我还不会想到这个。现在,嫁给希刺克厉夫就会降低我的身份……你难道从来没想到,如果希刺克厉夫和我结婚了,我们就得做乞丐吗?而如果我嫁给林惇,我就能帮助希刺克厉夫高升,并且把他安置在我哥哥无权过问的地位。艾米莉·勃朗特著、杨苡译:《呼啸山庄》,64~65页。

隔墙有耳。希刺克厉夫偷听到了“嫁给希刺克厉夫就会降低我的身份”这句话。的确,从社会地位、名声教养等这些角度来考虑,希刺克厉夫只是一个流浪儿,没有家世背景,没有财富,没有声望,可谓一无所有。他当时的处境很糟糕。老恩萧死后,他儿子辛德雷·恩萧继承了山庄。他不再像父亲那样善待希刺克厉夫,而是把他当做仆人,让他养马,睡马厩。但是,有凯瑟琳的爱,希刺克厉夫觉得生活虽苦,哪怕在别人眼里受辱,他都能忍受。现在,他忍受这一切的理由背叛了他,或者说他生活的唯一支柱被拿掉了,于是,他伤心欲绝,不辞而别。等到他三年后再回来,他做的很多事都和提升他的社会地位有关。

从希刺克厉夫的角度来讲,爱是一种梦想,他从小的梦想就是跟自己主人家的女儿结婚。等到她决定嫁给别人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梦想的主动权根本不在自己手里,而完全取决于这个女孩。他之所以感到撕心裂肺的痛苦,是因为这个他曾经寄予那么大希望的梦,那么轻易就被毁掉,而自己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那个时候的他感觉束手无策,无能为力。所以他后来的占有欲特别强,喜欢把一切都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他经历了很多变故,性格有了很大变化。

凯瑟琳顺理成章地嫁给了林惇。那么,她跟林惇之间是什么样的爱?是夫妻之爱,家庭伦常之爱,正当合理的爱。林惇很爱她,她也喜欢林惇,但是这和对希刺克厉夫的爱显然不在一个层次。两个人过着非常安稳的日子,各尽所能,各守其位,相敬如宾。这种爱一方面与社会地位有关,另一方面,和许多女孩一样,凯瑟琳从心里喜欢这种稳定、舒服的生活,这也是人之常情。过了几年之后,希刺克厉夫又回来了。这时,凯瑟琳和她丈夫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她是个称职的妻子和主妇,从对丈夫的妹妹伊莎贝拉的教导来看,也是个合格的嫂子。可以说,她尽职尽责,完全担当了自己作为一个女人、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当她看到希刺克厉夫别有用心地向伊莎贝拉求婚时,她尽力劝阻:

可惜你不懂他的性格,孩子,没有别的原因,就是这种可悲的糊涂,才会让那个梦钻进你的头脑里。求求你别妄想他在一副严峻的外表下深深埋藏着善心和恋情!他不是一块粗糙的钻石——乡下人当中的一个含珠之蚌,而是一个凶恶的,无情的,像狼一样残忍的人。我从来不对他说,“放开这个或那个敌人吧,因为伤害他们是不光明正大的。”伊莎贝拉,如果他发现你是一个麻烦的负担,他会把你当作麻雀蛋似的捏碎。艾米丽·勃朗特著、杨苡译:《呼啸山庄》,85页。

她很了解希刺克厉夫会给这个家带来的严重后果。首先他会把她毁掉,然后把她的整个家庭毁掉。所以,她对伊莎贝拉说,你不要嫁给他,他娶你绝不是他的目的,他是为了报复才来向你求婚的。“我知道他不会爱上林惇家的人。但是他也很可能跟你的财产和继承财产的希望结婚的。贪婪跟着他成长起来,成了易犯的罪恶。”不谙世事的伊莎贝拉当然不会听她的。因为这个时候,希刺克厉夫有钱也有地位,他通过赌博把呼啸山庄买到了自己名下,所以也算当地的乡绅阶层。伊莎贝拉接受了他的求婚。

这时,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凯瑟琳思想的分裂,就像她当初做出和林惇结婚的决定时一样,她内心深处对希刺克厉夫的感情又不可遏制地被唤起,因为那一部分从来也没有死掉,只是被压抑住了。曾经,当这个人淡出她的生活之后,她似乎把他忘掉了,平心静气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但是,他的出现一下子又唤醒了她昔日的情感,看到希刺克厉夫,她想跟他一块奔跑,去干点什么,同时又知道自己不能那么做。她一方面想回到少女时代的那种生活,两人在荒野里,拉着手,光着脚,在乱石中间建立自己的城堡和想象中的王宫。另一方面,她又爱惜自己的家庭、丈夫和孩子,这个家需要她很稳定地维持下去。

在凯瑟琳和林惇夫妻之间的这种关系中,有爱的责任、爱的义务、爱的承担,里面包含了很多值得珍重的美好的东西。这种对家庭的爱,我们可以说是一种义务,也可以说是一种世俗人伦之爱。然而她只是在压抑着自己野性的一面,尽量做一个寻常的妻子和母亲。这一部分主动压抑下去的情感和那种野性的内心风暴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力量,早晚有一天,会把她撕毁。她就这样承受着巨大的内心折磨——两种相反的力量都在往各自的方向死命拉她,一个是内心深处的天性,一个是外在社会的要求。那种原初的、飓风狂飙般的爱变成了难以解脱的纠结与折磨。结果,她死掉了。

希刺克厉夫和伊莎贝拉结婚之后,伊莎贝拉根本感觉不到他的爱,换句话说,她受尽了感情的摧残。那么,希刺克厉夫对她的爱是一种什么爱?占有,利用,折磨,毁灭。他把她当成一件物品,一种显示自己力量的象征,为了表明自己的地位而占有她,并且利用一切手段摧残她。后来两个人生了一个儿子,身体孱弱,好不容易长大,希刺克厉夫又强迫凯瑟琳和林惇的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这种婚姻的好处是能够把画眉山庄的继承权也归属在他的名下,这样两个庄园都成为他自己的财产。于是,爱转化成了报复的理由,转化成了仇恨的手段。这种爱是自私的、狭隘的,带有复仇和毁灭的性质。

凯瑟琳死了很久以后,希刺克厉夫对她的爱还一直深深地藏在心底,像火焰一样燃烧、吞噬着他的心。他买通人,在她的棺材旁开了一个口子,钻到她的棺材里边抱着她,不管她是尸体还是游魂,他想拉着她的手,在荒原上走在一起,超越生死的界限,跨越时空的隔断。

如果这也算是爱,真算得上是惊天地、泣鬼神,同时让人战栗、让人恐惧。这个人已经没有现实感了,他把自己完全锁在过去的岁月里,不计生死,用他自己的话讲,他的现实生活已经被抽干了。爱改变了人。到老年之后,希刺克厉夫变成一个阴沉古怪的人。这就是所谓爱对他的影响。他是个被爱折磨的人。

这个家庭的第三代有三个人物:凯瑟琳和林惇的女儿小凯瑟琳,性格坚韧;希刺克厉夫和伊莎贝拉的儿子,整天病恹恹的(他和小凯瑟琳在希刺克厉夫的安排下结了婚);凯瑟琳的哥哥亨德利的儿子哈里顿,也就是凯瑟琳的外甥,没有受过教育,在呼啸山庄受希刺克厉夫的控制,他性格木讷,头脑不灵光,但是老实可靠。希刺克厉夫像当年亨德利对待自己一样,把亨德利的儿子当成仆人,指派他干粗活。

小凯瑟琳跟她的爸爸一样有教养,又和她的母亲一样性格坚强,也就是说,她成为文明教化和坚强个性的结合体,所以她敢于面对自己的命运,能够从自己的现有环境出发改变自己的处境。在丈夫死后,她关心着哈里顿,教他识字读书,两个人培养起了感情。

小凯瑟琳和哈里顿之间这种感情和上一代人不一样。这也是一种爱,是一种在重压之下的脉脉温情。这种爱与激情不同,它是探视性的,由相互好奇、关心而生发的深沉的体贴与爱恋。这是一种健全的正常的相互关心,能够开启心智,驯化鲁莽,弥合冲突,和解矛盾,达成野性与文明之间以及各方面关系的平衡。爱是不容易的,达成这样一种正常的爱的关系,经过了三代人,而且历经磨难。

总结一下,小说描写的爱有很多种:慈爱,青梅竹马的爱,夫妻之爱,占有式的爱,摧毁一切的爱,隐忍坚毅的爱。所以,这个作品的一个主题是爱,是爱的发展、爱的转变,也是爱的进化、爱的教育。

这个作品的另一个主题是恨。希刺克厉夫有很多怨恨、愤恨和仇恨。他和老恩萧的儿子亨德利之间有恨。故事开始,亨德利看到他父亲从外边带回一个男孩,他不能像父亲那样慈爱,把他当成自己的兄弟,而自己的妹妹偏偏又很喜欢他。他有的是一个男孩的嫉妒。所以父亲去世之后,等到他掌管家业的时候,他马上把他降为佣人,而且把对他的厌恶表现得淋漓尽致。希刺克厉夫再次回来之后,就引诱亨德利赌博酗酒,并因此得到他的家产。两人的处境反过来了。此时希刺克厉夫对亨德利不只是厌恶,不只是虐待,而是一种恨的升级。

恨的主题还体现在复杂的人物关系上,以及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人的命运转折中。凯瑟琳和伊莎贝拉对希刺克厉夫一开始都是一种爱,然后转变成一种恨。这种恨和亨德利与希刺克厉夫之间的恨是不一样的。

希刺克厉夫与亨德利之间、与凯瑟琳之间、与伊莎贝拉之间都有性质不同、程度不同的恨。还有,小凯瑟琳、哈里顿对希刺克厉夫也都有不同的恨。或水火不容、恨之入骨,或由爱而恨、由怨生恨,不一而足。

除了爱与恨,小说展示了两种生活的对比。首先,两个庄园具有不同的象征。一个是荒凉、粗犷的呼啸山庄,给人狂风呼啸一样的感觉;另一个是优雅、和谐的画眉山庄。两个山庄的名字都特别传神,代表了两种迥异的风格和氛围。

到了最后,小凯瑟琳和哈里顿两个人的关系,代表了一种和解之美、和解之爱。这两个人跨越了障碍、克服了偏见,最后实现相互包容。哈里顿天生木讷,不识字,也没见过世面,从小就在家里,像牲口一样被养大,像牲口一样被使唤,除了干粗活,什么也不想,头脑很简单。而小凯瑟琳冰雪聪明,懂得很多。两个人从家庭背景、智力才情等各方面的差距可谓天壤之别。这样,两个人要相互接受,就需要一种和解、体谅、宽容和包涵。当然最打动人的是两颗诚实的心灵在一起,这比什么都重要,它是跨越一切恩怨情仇的基础。这是一种不一样的力量、不一样的爱。

在这部小说里,根据人物性格和命运的不断推进,小说展示了不断丰富的主题。我们读到了令人发指的恨、催魂夺命的爱,善与恶的交织、文明与荒蛮的对垒、温情与专横的矛盾,控制与反叛、占有与逃脱之间的冲突,还有对爱的边界、爱的层次的不同理解,以及对人性的同情和悲悯等等。如果我们单纯理解它的爱的主题,则这种爱如飓风,似狂飙,肆意升腾,捉摸不定。

把这个故事讲清楚并不容易,它的叙事结构非常复杂,我们将在“视角”一章再说明这个故事是怎么讲出来的,人物关系是怎样的,小说如何一层一层拨开迷雾把故事叙述清楚。在这部相对来说篇幅不太长的小说里,讲述这么长的家族历史,刻画这么多的人物,表达这么错综复杂的主题,小说一定有一个非常灵活的、能够让我们接受的叙述角度,这就是视角,也是我们下一章的内容。

《了不起的盖茨比》:爱情、财富与梦想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小说,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美国经济繁荣时期。

这部小说首先讲了一个爱情故事。主人公盖茨比喜欢的女孩叫黛西。她出身高贵,美丽且富有,盖茨比对她一见倾心,幸运的是,黛西也喜欢他。盖茨比仪表堂堂,精力过人,充满理想,对人生满怀希望。他在黛西的身上,找到了自己完美的理想化身。可是,由于盖茨比缺乏黛西看重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而且没有金钱保障,所以他失去了她。五年之后,等他发财回来,黛西已经嫁作他人妻。

小说没有写明他是怎么发财的。那是美国颁发禁酒令的年代,也是个黑帮横行的年代,一夜暴富的神话到处都有。不管怎么说,盖茨比从默默无闻的穷小子一下变成了大富翁。他的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他特别选择与黛西家相邻的海湾购置房子。然后,大摆筵宴,广纳宾客,遍请纽约著名的艺术家上门表演,一流的乐队配乐伴舞,家中一派歌舞升平。他家谁都可以去,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吸引黛西哪天能够回眸一望。终于有一天,黛西真的去了。两人旧情复燃。随即,事情被黛西的丈夫发现了,要求跟她谈判,谈判的地点在市里的一家旅馆。谈判之后,黛西又一次面临选择。

黛西的第一次选择是在她年轻的时候,她因为盖茨比贫穷而抛弃了他。第二次选择是在盖茨比发财后,她决定跟他重修旧好。这第三次选择是致命的。她丈夫让她选择,是跟盖茨比还是跟自己。黛西再次选择了她的丈夫。结果,她丈夫看似宽宏大量地允许盖茨比和黛西同车回家。黛西开着车,路上她丈夫的情人看到车,还以为她丈夫在里面,便出来拦截。黛西把她丈夫的情人撞死了。盖茨比替她承担了车祸的后果,让别人以为是他开的车,黛西也默认了。于是,黛西的丈夫的情人的丈夫(这样说有点拗口)认为是盖茨比把他的妻子给撞死了,就拿枪到盖茨比家把盖茨比打死了。

盖茨比的故事是个悲剧。它一方面讲的是爱情,另一方面讲的是对爱情的背叛。这种爱情被赋予了太多的色彩。对于盖茨比,这不仅是爱情,还是梦想。盖茨比把他的梦想集中在黛西身上。所以,他的梦想实际上是通过黛西体现出来的。那么,黛西是什么样的人,能否代表盖茨比的梦想?这是问题的关键。

黛西是个物质女郎,她的声音很有魅力,也让人很困惑。盖茨比一语道破了其中的奥秘:

“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他忽然说。

正是这样。我以前从来没有领悟过。它是充满了金钱——这正是她声音里抑扬起伏的无穷无尽的魅力的源泉,金钱叮当的声音,铙钹齐鸣的歌声……黄金女郎……菲茨杰拉德著、巫宁坤译:《了不起的盖茨比》,101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盖茨比在黛西身上寄予了自己所有的梦想。因为黛西喜欢钱,他就挣了很多钱;她出身上流社会,他就想方设法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黛西各方面都非常符合“大家闺秀”的标准。这个梦想虽然看似辉煌灿烂,实际上,他要被他的梦想抛弃也很简单。当黛西的丈夫让她做出选择,她还是选择跟她丈夫继续过下去。

盖茨比又一次发现自己非常孤立、无助。不是他爱黛西就够了,不是他自己表现得多么有信心就够了,也不是满足她所有的要求就够了;黛西说不要他了,就不要他了。黛西做出这种选择的依据在什么地方呢?盖茨比是新贵,一夜暴富,财富来历不明,也许是因为违法贩卖私酒。当黛西的丈夫向她指出这一点时,黛西选择放弃了他。这个梦想非常瑰丽,同时也非常容易破灭,像个肥皂泡一样。盖茨比找到了梦想,但是,把梦想寄托于黛西所代表的物质之上,也说明这种梦想的不可靠。这个梦想的根基不是他想的那样,不足以寄托他真正的向往。

盖茨比的悲剧在于黛西对他的背叛,在于他被自己理想的化身所遗弃,而最终死于自己孜孜以求的梦想。他被射死在自己家里那个大游泳池里,这个游泳池一次也没有使用过。人死在游泳池里,水一冲,一点痕迹都留不下。水流无痕,逝者无踪,死得非常彻底。

他了不起在什么地方呢?其实,他的一生很简单,真心喜欢一个女孩,在那个女孩背叛了他的情况下,他替她死了。在一个物质的社会中,大家都喜欢财富。他喜欢财富吗?也许喜欢,但是财富不是他的目的。他将财富作为一种手段,来追求更高的、精神层面的目标。所以小说的作者说:

这个人身上就有一种瑰丽的异彩,他对于人生的希望具有一种高度的敏感……它是一种异乎寻常的永葆希望的天赋,一种富于浪漫色彩的敏捷,这是我在别人身上从未发现过的,也是我今后不大可能再发现的。菲茨杰拉德著、巫宁坤译:《了不起的盖茨比》,4页。

这就是小说叙述人对盖茨比的印象。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喧嚣中,在对香槟、汽车、爵士乐如醉如痴的沉溺和迷恋当中,能够夜夜守望着情人的灯光,痴情地执著于自己超乎物欲之上的爱情的梦想,这样的盖茨比,具有一种非常真挚的、单纯的品质。这一点是他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所以小说的最后,作者把痴心守望自己梦想的盖茨比比作是当初发现了新世界的荷兰水手,把盖茨比的梦想提升到人类最后也是最伟大的梦想的高度。

……当明月上升的时候,那些微不足道的房屋慢慢消逝,直到我逐渐意识到当年为荷兰水手的眼睛放出异彩的这个古岛——新世界的一片清新碧绿的地方。它那些消失了的树木,那些为盖茨比的别墅让路而被砍伐的树木,曾经一度迎风飘拂,低声响应人类最后的也是最伟大的梦想……

当我坐在那里缅怀那个古老的、未知的世界时,我也想到了盖茨比第一次认出来黛西的码头尽头的那盏绿灯时所感到的惊奇。他经历了漫长的道路才来到这片蓝色的草坪上,他的梦一定似乎近在眼前,他几乎不可能抓不住的。他不知道那个梦已经丢在他背后了,丢在这个城市那边那一片无垠的混沌之中不知什么地方了。菲茨杰拉德著、巫宁坤译:《了不起的盖茨比》,152页。

这样,作者把盖茨比个人的悲剧、他对梦想的追求,提升到了一个高度,和当初到美国的那些荷兰水手对新世界的向往一样,把个人境遇和对美国梦的追求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盖茨比的了不起在于他心里有一个梦想,然后孜孜以求,向着梦想奋斗,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是《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另一个主题:梦想。主人公小时候的梦想是要出人头地,他的信念在于:只要按照自己相信的美国梦的教诲来做,他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人人机会均等,都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这就是美国梦,是美国的精神传统。一旦确立了梦想,他就会为这种梦想努力。长大之后该恋爱了,他找到一个能够体现他所有梦想的女孩。他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得到这个女孩。小说作者把盖茨比的理想和美国梦联系在一起。为了实现这种梦想而孜孜以求的年轻人很多,所以,作者认为盖茨比受到由一代代美国人传下来的梦想的鼓励,他的成功也同样能鼓励许多年轻人。

我们每个人是否也都有自己的梦想呢?这个梦想也许是对爱情的追求,也许是对一份好工作的向往、对美好人生的热望。梦想人人都有,它如何显得了不起呢?不管这个社会如何物欲横流、金钱至上,不管这个世界如何喧嚣浮躁,在自己心中,保有那一份梦想,而且能够为那份梦想锲而不舍,就是一个人极为可贵的品质。无论盖茨比还是我们每个人,无论在喧嚣的20世纪二十年代还是在眼下的生活中,相信自己的梦想,坚守自己最初的执著与爱,都是一种难得的品质。这是作者赞赏盖茨比的地方,也是认为盖茨比了不起的地方。

这里也有我们可以吸取的教训。那就是,梦想一方面要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值得我们为之奋斗,全力付出。盖茨比为了追求一个女孩,做了那么多的努力,最后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而寄托他梦想的对象可能不值得他投入那么大的力量,乃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所以,要保有梦想,同时这个梦想又要值得追求,值得投入。找到这样一种梦想,一个人的努力才有意义。

这就是盖茨比给我们的启发。人要有梦想,要有一种宏大的、不管可不可以实现,但是能够让你有所寄托,而且有所收获的事业,或者生活的方式。盖茨比是一个非常单纯的人,这是说他的性格,不是说他做事的手段。他的性格中有一种对事情的坚持,单纯而执著,愿意不计代价地投入,这是他可贵的地方,也是人应该有的一种操守和品质。

这部小说的主题是爱的追求与爱的背叛,也是梦想的追求与梦想的幻灭。小说一方面要读者相信爱和梦想,推崇为之而努力;另一方面也写出了爱与梦想的脆弱和不可避免的破碎。

这个故事是由谁讲的?不是盖茨比自己,而是通过他的一个邻居尼克讲出来的。作者通过这个讲故事的人,讲出了爱情的主题、美国梦的主题,也讲出了一个财富的主题。财富给人的影响是什么?为什么财富影响了盖茨比的一生,也影响了黛西的判断与选择?财富也影响了黛西的丈夫,他在关键时刻那么有底气,因为财富的来源不同。黛西的丈夫是世家,财富是祖辈留下来的。盖茨比是新贵。在两个人的对比中,用一句通俗的话讲,是老钱战胜了新钱。对于黛西,财富是她判断人的标准,是选择爱情和婚姻的主导,是她价值观的基石。对于黛西的丈夫,财富是他骄傲的资本,可以让他傲慢无礼,目空一切。对于盖茨比,财富是一种途径和手段,财富之上,是他的梦想。财富和梦想的关系过于密切,甚至等同,就会是财富和梦想的双重堕落。

除了爱情、财富与梦想,小说还有另外一个主题,就是青年人的成长,尤其是财富观的养成,和在恋爱方面经验的增长。这个成长主要体现在讲故事的那个人身上,他一边看着盖茨比的故事,一边反省自己的人生,反省自己的恋爱,反省自己对财富的态度,以及对梦想的追求。所以,讲故事的这个人也一定能从中受益。人的成长是小说的主题之一,这与故事的叙述视角有关。我们下一章专门讨论它。

《未走之路》:路如人生

罗伯特·弗罗斯特有一首短诗《未走之路》,大家都很熟悉。

金色的树林中有两条岔路,

可惜我不能沿着两条路行走;

我久久地站在那分岔的地方,

极目眺望其中一条路的尽头,

直到它转弯,消失在树林深处。

然后我毅然踏上了另一条路,

这条路也许更值得我向往,

因为它荒草丛生,人迹罕至;

不过说到其冷清与荒凉,

两条路几乎是一模一样。

那天早晨两条路都铺满落叶,

落叶上都没有被踩踏的痕迹。

唉,我把第一条路留给将来!

但我知道人世间阡陌纵横,

我不知将来能否再回到那里。

我将会一边叹息一边叙说,

在某个地方,在很久很久以后:

曾有两条小路在树林中分手,

我选了一条人迹稀少的行走,

结果后来的一切都截然不同。弗罗斯特著、曹明伦译:《未走之路》,见《弗罗斯特集》(上),142页,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诗人回忆自己的一次林中漫步,描写他来到一个岔路口,只能选择其一而舍弃另一个。他遗憾不能同时踏上两条路,在良久伫立、极目远眺之后,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这就是诗的内容。在说到自己的选择时,诗人说,自己的选择是,走一条“荒草丛生、人迹罕至”的路。但是,在作出选择的同时,他布了一个迷魂阵,他是完全自由的,两条路在他脚下,他走哪一条路都可以。然后,他就想到,在未来,很久以后,他会一边叹息,一边诉说自己当年的选择,因为“我选了一条人迹稀少的行走,结果后来的一切都截然不同”。也就是说,年轻的时候有两条路,自己走了其中一条。他说也许,我老年的时候会想到,我走了这条路,结果我的人生很不一样。

这首诗到底是写他自己对现有人生道路的选择及其后果,还是写他没有选择的那条道路呢?诗的标题是《未走之路》,不是说他走的这条路,而是讲他没有选择的那条路,是对那条路的反思、想象和留恋。已经走着的路,和没有选择的路,哪一个意义更大呢?从文学的角度来讲,作品有更大的思想容量、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大的可能性、更大的启发,这样才更有意义。所以,这首诗的题目《未走之路》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思和可能性。

我们看一看诗人自己的人生选择。弗罗斯特把这首诗放在他在美国出版的第一本诗集的首篇,也就是题诗的位置。他认为,这首诗应该在他自己祖国出版的诗集中占据首要位置,说明他非常看重这一首诗。

写这首诗之前,他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弗罗斯特上大学之后,得了家族遗传的肺病。医生说他住在乡间对他的身体有好处,于是他大学没上完就回到了乡下,经营自家的农场,同时写诗不倦。他写了很多著名的诗篇,一直到八十岁高龄,还应邀在肯尼迪总统就职典礼上朗诵诗篇。弗罗斯特的创作持续那么久,勤奋高产,精品不断,非常难得。

从他整个人生看,他的人生道路是选择对了。他如何选择他的人生呢?先从大学回到农场,经营了十年,写了很多诗,但全部被出版商退回来,没有出版过一本诗集。他觉得,在美国他不可能被人承认了。当时,他的妻子也抱怨他,家庭压力很大,内外交困,他甚至还想过告别尘世。万般无奈之下,他大胆决定,举家搬到英国伦敦,看看那里有没有人能够承认他的诗。到了伦敦之后,他的诗集顺利出版,好评如潮。很多批评家,包括大诗人庞德都特别喜欢,觉得他为大都市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他的诗质朴、自然,清晰如画,而且富于哲理。他接连出版了两本诗集,可谓名满英伦。

这时候,他面临两种选择。第一,在英国继续待下去,一劳永逸,因为大家非常认可他的创作,他已经功成名就,在伦敦留下来顺理成章。另外一个选择是,回到他的农场去。面对一片赞扬声,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写作素材、灵感来源都出自故乡的农场。如果他在大都市里住得太久,会觉得自己是一个背井离乡的漂泊者,作为诗人,他将失去属于自己创作天地的新英格兰农场。回去是为了寻找自己,守住写诗的灵感源泉。

回农场去是一个重大抉择。当初之所以离开美国,是因为他觉得花了十年的时间,他的美国同胞都不承认他的创作,没有出版过他的诗集。所以,作为一个成名的诗人,放弃自己的名声,回到不接受自己的祖国重新开始,是一个很大的冒险。

《未走之路》讲的就是这个选择带来的可能性。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回来之后会怎么样。这首诗出现在他回国之后的第一本诗集,也就是他创作生涯的第三本诗集中,是诗集的第一首诗。通过这首诗,他要表达一种多重选择的可能性,以及对选择后果的思考。

这首诗言辞朴素,清新隽永,如一幅饱含哲理的风景画,越读越觉其意味深长,特别能够体现弗罗斯特诗作的特点:始于情趣,终于智慧。始于情趣,就是开头很有情致:一个人早上到了森林里,脚下有两条路要走,常见却也有趣;终于智慧,就是两条路我走了其中一条,但是我不知道如果当年走了那条没走的路,现在会怎么样。就是这样一种感悟,掩卷深思,让人有很多体会;仔细回味,能够生发出很多感慨。比如对一个人来说,读小学、升初中、上高中、考大学、参加工作,按部就班,这是现在很多人的道路。另外一条道路是,我从小喜欢写作,想当作家,我宁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所有想读的书,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可是我没有那样做。心里是不是会想:如果我那样做了,那样的人生是不是也很值得向往?再比如,有两个结婚人选都很不错,看起来没什么差别,都一样有前途,跟哪一位都合得来。但我选择了和其中一个人结婚生子,拒绝了另一个人。过了多少年之后,我会不会想:如果当初选择了另一个人,我的人生和现在会不会有所不同?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这首诗带给我们的回味。

路如人生,路的选择如同挑选我们的学业、职业、人生伴侣和生活方式。路连着路,一个选择接着一个选择,做出一种选择,必然意味着舍弃另一种选择。哪一条路更值得选择?哪一种选择更值得留恋?是专心走已经选定的道路,还是不断感慨没有选择的那一条路呢?这是《未走之路》引发的思考。

从对作品主题的不同理解中,我们能够领略包罗万象的思想。

同类推荐
  • 生肖文化:神虎镇邪

    生肖文化:神虎镇邪

    本书研讨生肖虎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每天读一点国学常识

    每天读一点国学常识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到目前为止,严格来讲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作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国学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对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这本书就像一部入门级的国学大辞典,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把每一个问题压缩在数百字之中,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让读者可以更轻松、更快速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不仅对整个国学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更从中撷取精华,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完美呈现。
  • 古朴遗风:西安碑林与城墙(文化之美)

    古朴遗风:西安碑林与城墙(文化之美)

    中华文化浩浩五千年,哪怕是遗留下来的一砖一瓦都弥足珍贵,因为他们的存在就代表了历史的诉说。西安碑林及城墙由来已久,碑林所展现的建筑风格及碑上的篆刻文字讲述了哪段历史?城墙与护城河、吊桥、箭楼、角楼等又有何关系?碑林与城墙的现状又如何?在本书中读者都可以找到答案。
  • 中华茶道(第三册)

    中华茶道(第三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上海人的市民精神

    上海人的市民精神

    本书从人文、经商、生活、理财、处世等方面解读上海人的生活处世哲学。
热门推荐
  • 陋石

    陋石

    烈坤本来是一个青龙观的小弟子,一次意外的相遇,神秘老人托付给他一样东西。从此,他的命运被一点一点改变了。为了完成自己的诺言他要行走险恶的江湖,深陷情感的泥沼。在经历了重重艰难险阻,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使命。究竟是接受自己的心声,勇敢面对自己的宿敌,还是选择逃避,从此归隐山林。铁剑红颜,一切,只在他一念之间。
  • 新婚知识读本

    新婚知识读本

    本书从婚前的准备、新婚的性生活、计划生育与避孕、优生优育与胎教、常见的性病防治等几个方面,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婚姻与家庭的有关问题。这本《新婚知识读本》,与其说是科普书籍,倒不如说是婚姻和家庭的顾问,她的光顾,会带来幸福和温馨的福音,使你的新婚生活幸福美满。
  • 龙虎兵团之前世大将军

    龙虎兵团之前世大将军

    传说,有一个组织,他们没有任何国籍,也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来历,只知道有一句话:龙虎出动,世界崩塌。
  • 我丑你就得让着我

    我丑你就得让着我

    如果还能遇见,那我再也不要遇见你了,耽误你那么长的时间,对不起
  • 星空学院:冰山校草遇见狂拽校花

    星空学院:冰山校草遇见狂拽校花

    sky是座美丽的贵族学校,赫连洺雪作为赫连家优异成绩的千金成功考取sky,她的字典里从来没有低调,从来没有输!可是,慕容夜却意外的闯进了她的世界,让一向镇定的她,常常失去理智!sky的好戏即将上演!
  • 异能者:腹黑公主闯天下

    异能者:腹黑公主闯天下

    她,是皇室中最小的公主,天性好动贪玩,为了逃避父皇的追捕来到了人才济济的异能学院……
  • 四大王者寻忆计

    四大王者寻忆计

    在探索自己的身世之谜时,遇见自己一身中最重要的几个人,..‘你们四个不要在跟着我,我已经受够了,你们抹杀不了我。。。。。。。话未说完,便被某吸血鬼霸道的吻了上去,混蛋,上午刚被某僵尸吃豆腐,中午被某狼调戏,刚刚被某冥王捉弄,现在,竟又被你吻啦、这日子叫人怎么活。何况我的话还没说完、、、、、、、可到最后还是要做出抉择,是回还是留?看向身后默默守候我的4人,我笑了,这也许只是历程的开端,这里还会出现新的故事,我们绝不会在这里止步,前进是我唯一的道路....
  • 我们曾向往的那片天

    我们曾向往的那片天

    邻家开朗大哥哥+高冷学霸优质男+单蠢卖萌小可爱。这些加在一起会产生什么化学分应呢?来点美女+rock如何?
  • 到云上躲雨

    到云上躲雨

    当乡下美女来到都市,是傲立还是沉沦?不过是演过几部卖座的电影,李青就完全融入知名女星这个角色的生活中。举手投足架子排场都浑然天成地刻划在她的灵魂里,似乎自她出生……不……是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她就是这个模样。
  • 天际袅袅一盏灯

    天际袅袅一盏灯

    二十年前的一次神秘之旅,由盗墓者、风水师、阴阳家、茅山术士以及罕见身份的百度人,组成了一个强大的寻宝阵容。然而他们此行甚险,几乎全军覆没,最终只走出了寥寥数人,又皆数身残。二十年后的一次机缘巧合下,六枚神秘的残片接连频现,再次掀起一波寻宝浪潮。是什么让得无数之人如此痴狂?里面到底又是充满了多少的危险?他们能否在百度人的带领下安全的走出困境?迷雾重重,黑暗的面纱一层层被揭开,最终的结局又会是什么?且看百度人这个不为人知的神秘职业,如何书写一段独属于他们的历史篇章。天际袅袅一盏灯:百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