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92500000011

第11章 谋术

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

【原文】

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壅,始于古之所从。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同异之分也。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

【译文】

大凡出谋划策都要有一定的规律和法则,也就是必然要得到事情的因果关系,进而才能探索出其实情。能详细得到实情,就要建立三仪。所谓“三仪”,就是上智、中才、下愚。三者相辅相成,才能产生奇计。而奇计并没有什么可以壅蔽的,而是在古代就开始了。郑国人入山采玉,就用装有司南的车子运输,目的是不迷失方向。度才、量能、揣情等等,也是行事的指南。心意相同而关系亲密的人,谋事一定都会成功;有相同的欲望而互相疏远的人,必有一方受到损害;同时受到憎恨而又相亲密的,他们都会受到损害;同时受到憎恨,却又互相疏远的,只会有一方受到损害。所以,相互有好处就亲近,反之,有坏处就疏远,这是很平常的事,也是判断异同分类的方法。墙壁有了裂痕就会造成大祸,树木有了虫毁就会折断,这可以说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事情变化会生出事端,有事端就产生谋略,有谋略就会有计划,计划则是由议论发生,议论则是由游说发生,游说则是由进取发生,进取确立了规章制度,来制约事物。万事万物都遵循这个道理,而同样的道理又遵循一个法度。

智慧典例

将计就计败敌军

魏景元元年,姜维听说司马昭杀了曹髦,立了曹奂,便借机第七次出兵征伐中原。大军刚在祁山下寨,便听说敌将王罾率兵来投降。姜维令军兵阻住降兵,只放降将入帐来见。

王罾对姜维说:“我是魏国尚书王经的侄儿王罾,我叔父一家因曹髦而受牵连被司马昭杀害。今听说将军又出师伐中原,我要借将军之威,为叔父一家报仇雪恨。”姜维一听,高兴地说:“将军来降吾十分高兴,昔日夏侯霸将军降我,被我军重用,卿也同样。现在我军中粮草转运是件大事,你可率本部军马3000人,去川口把几千车粮草运到祁山寨中。我用你2000军马做向导,去攻邓艾营寨。”王罾本来是行诈降计的,知道姜维借魏朝中有变来伐中原。王罾便投其所好,诈称自己是王经的侄子,来投降姜维,企图使姜维像信任夏侯霸那样信任他。现在见姜维这样安排,不答应吧,恐怕姜维会产生疑心;答应吧,带来的5000军兵一下子就分出去近一半。为了大计,只好痛快地答应了。

王罾出营后,夏侯霸入帐对姜维说:“我听说魏将王罾来投降,将军怎么能信任他的话呢?我在朝中多年,未听说过王经有这样一个侄子,其中必然有诈。”姜维大笑说:“我已经看出其中有诈了。司马昭的奸诈不亚于曹操。他既然在朝中杀了王经一家,怎么会让他的亲侄子在边关统兵呢?我之所以允许他投降,是要将计就计而行,你未见我已把他的兵势分开了吗?”夏侯霸知道姜维有了防备,便放心出营了。

姜维在王罾率兵走后,派军兵在途中布暗哨设伏,切断王罾与邓艾之间的联系。果然,不到10天,巡哨的军兵捉到王罾派往邓艾大寨的信使。姜维见王罾在书中约邓艾8月20日运粮到魏营。请他在坛山谷中接应。姜维把情况盘问仔细后,杀了信使。把书中8月20日改为8月15日,另派人扮成魏军把书信送给邓艾,同时做好在坛山谷伏击邓艾的准备。

邓艾得到王罾的书信后,仔细盘问了信使,见信无伪。便如期率5万精兵向坛山谷中进发。到了谷口,邓艾登山一看,果然见远谷中有千余辆粮车,慢慢而来。邓艾见天色已晚,未敢贸然率兵入谷,便在谷口安营,准备在谷口处接应王罾。

姜维见邓艾不率兵入谷,便又遣人扮作魏兵向邓艾报告说:“现在粮车已经过界,被后面蜀军发现,正在追赶,王将军请邓将军速去接应。”邓艾听后,正犹豫不决,这时却听到谷中鼓声阵阵,杀声隐约传来。他以为这必是王罾与后面追兵在厮杀,于是率军入谷去接应。

当邓艾深入谷中后,谷口顿时被截断,谷内草车瞬间燃起,伏兵一齐杀出。邓艾听到蜀军内大喊“捉住邓艾的可封万户侯”的悬赏令后,忙弃马丢盔,混在步兵中,爬山而逃,其余数万军马皆降。

这时王罾在川口还等着准备20日举事呢,突然闻讯邓艾中计大败的消息,已知诈降行间败露,于是趁夜烧了蜀军粮草,见无路可走,便率兵向汉中方向杀去。

姜维正要继续搜寻邓艾,却听说王罾见势不妙,往汉中杀去了。姜维怕汉中有失,立即率兵抄小路截阻王罾。王罾见四面受敌,无路可逃,跳江自尽了。

【评析】

姜维知道了司马昭杀曹髦、立曹奂之事,便决定兵伐中原,这就是“变生事”;王罾以诈降之计到蜀军,却被姜维识破。姜维便将计就计设下圈套,灭掉了邓艾的大军,取得了胜利,这便是“事生谋,谋生计”。

赵匡胤陈桥兵变

后周显德七年,赵普派人散布谣言,上奏朝廷说北汉和契丹会师南下,派兵进犯。

后周宰相范质、王溥等仓促之中不辨真伪,急派赵匡胤率兵从大梁(今河南开封)出发,北上防御。当大军行至开封东北40里的陈桥驿时,赵匡胤便驻足不进。

军中有一个通晓星象的人叫苗训,他指点门官楚昭辅等人观察天象,看见“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似乎两个太阳正在搏斗。古时候,人们认为太阳是皇帝的象征,另外出现一个太阳,就预示要出现一个新的皇帝。谣言于是不胫而走。当晚五更,军中将士们聚集在陈桥驿前,议论纷纷。赵匡胤于是派亲信煽动将士们说:

“现在皇帝年幼,不能亲政,我们冒死为国家抵御外敌,又有谁知道!不如先立将军为天子,然后再北征也不晚。”

这时,一直在幕后策划的赵普、赵光义等出来假言规劝将士们不要这样做。他们名为劝阻,实为激将,这一下果然群情汹汹。赵普等人见时机成熟,就派人连夜赶回通知大梁城内的守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让他们在京城领兵策应。

黎明时分,北征的将士们披甲执刃,团团围住赵匡胤的军帐。此时,赵匡胤正悠闲地卧于帐中饮酒,佯作不知。赵普与赵光义进来禀告外面的情况,赵匡胤这才慢慢起身出来。

将士们一见便高呼:“诸军无主,愿奉将军为天子!”

赵匡胤未及开口,就有人把象征着皇权的黄袍裹在他身上,高呼万岁。参加兵变的将士们不等他分辩,就簇拥他上马。赵匡胤手揽缰绳对众将士说:

“我有号令,你们能听从吗?”众将士纷纷表示愿听号令。赵匡胤接着说:“太后和皇上,我一直对他们称臣,你们不能冒犯;诸位大臣,都是与我在一起的同僚,你们不能侵凌;朝廷中的普通家庭,你们不能强行掠夺。听从我命令的重赏,违反命令的一律惩处。”

众将士听到这些话,都下马跪拜。于是,赵匡胤就整肃军队进入大梁。

赵匡胤进城后,命令将士们各归营帐。片刻之后,手下将领簇拥着宰相范质等群臣前来。赵匡胤一见之下痛哭流涕,对他们说道:

“我违抗了上天的旨意,当作叛军首领,都是诸位将士们下命令逼迫我的缘故,我不得不这样做啊!”

但还没等范质等开口说话,一个名叫罗彦环的将领随即手按利剑对范质等人厉声怒喝:

“我们诸位将士没有首领,今天我们奉赵匡胤为天子。”

范质等人面面相觑,无计可施,只好承认赵匡胤为皇帝。于是赵匡胤择日登基,是为宋太祖。

【评析】

从散布北汉与契丹进犯的谣言,到观天象、唆使将士拥立赵匡胤为帝,而后里应外合兵不血刃进入都城大梁,赵普等人将整个兵变过程安排得丝丝入扣、细致入微,甚至连加身黄袍和禅代诏书都已事先准备好。赵匡胤对将士们的约法三章,也是赵普等人谋划兵变的既定策略,既有利于稳定局势,巩固统治,也有利于日后北宋的统一事业。可见,谋大事贵在一气呵成,这就是所说的“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

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

【原文】

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不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

【译文】

有仁德之心的人会轻视财货,不能以利益来引诱他们,反而可以让他们捐出财物;勇敢的壮士对危难视而不见,不能用祸患相恐吓,反而可以让他们据守危险之地;有智慧的人通达数术、明晓物理,不能用不诚实的言行相欺骗,反而可以向他们说明道理,让他们去建功立业。这是三种有才干的人。

智慧典例

真君子趋义避利

郑板桥在潍县当县官时,遇到一个大灾之年,为了救济穷苦的老百姓,他不顾个人的身家性命,打开官仓,救济了当地灾民。

事后被皇帝怪罪下来,革了官职,把他放还老家。

郑板桥其实早就厌倦了官场生涯,有归隐之意,当下就雇了一条民船,载着自己的家小和行装,沿着运河向家乡驶去。

有一天,郑板桥见江面上冷冷清清,来往的行船不是停靠在码头,就是搁浅在岸边。后来通过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因为有一条官船要在此经过,于是通知所有的民船都要回避。

郑板桥一向孤傲,哪里管这一套,仍是吩咐船工照常行驶,不必理睬。

前行了一段路程之后,果然看见迎面来了一艘官船,排场甚是豪大。桅杆上挂着“奉旨上任”的旗子,随风摆动。

郑板桥心想,好汉不吃眼前亏,这条官船大,载量大,一旦让它撞上可就太不值了,但是,又不能畏缩地躲避它。

正在紧张地思索如何应付时,他忽然想到了一个办法。让家人赶紧找出一块绸绢,他亲笔写下“奉旨革职”四个字,也让船工高挂到桅杆顶上。

官船的人一见迎面开来的船不仅不回避,还占据江心主道照常行驶,顿生疑虑,抬头一看,只见那只船上也挂着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幡,还以为也是奉旨上任的官船,正好借此机会攀附一番。

于是放慢速度,两船靠近时,官船上出来个大官人,一见是只不起眼的民船,桅杆上挂的是“奉旨革职”的旗帜,便大呼小叫起来。

郑板桥道:“你有什么神气的!你奉旨上任,我奉旨革职,都是‘奉旨’,我为什么要给你让路呢?”

这官人气得无话可说,钻回舱里,几经了解才知对方就是当今名士书画大家郑板桥。他立即改变态度,派手下的人携带一点礼物,登船道歉。其实道歉是假,取郑板桥的字画是真。

郑板桥听说此人刚用钱买了个县令,正要上任,而且这个人名叫姚有财,除了吃喝嫖赌,没有别的本事,于是便想借机羞辱他一番,所以佯装答应,手书一诗相赠。派来的人自是十分高兴,乐得不得了。拿着郑板桥的手迹回到船上交给县官,小心翼翼地展开欣赏,就像什么奇珍异宝似的,但见上面写道:“有钱难买竹一根,财多不得绿花盆,缺枝少叶没多笋,德少休要充斯文。”等到县官把每句诗的首字连起来一读——“有财缺德”,不禁气得昏了过去。

【评析】

你奉旨上任,我奉旨革职,虽然道路相反、目的各异,但二者同为“奉旨”。别看“奉旨革职”,却也冲撞不得。阻碍他人“奉旨革职”,姚某人吃罪得起吗?

“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意思是说仁德君子视钱财利益如粪土,这样的人用好处是无法引诱的,更何况是两袖清风的郑板桥,连当朝权贵尚且不放在眼里,如何又会在乎眼前这个小县令呢?想以小的恩惠收买郑板桥,实在是选错了对象,不但事无所成,还遭到了羞辱,实在得不偿失呀!

投鼠忌器进谏言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景公即位后非常敬重相国晏婴。

有一天,他问晏子:“治理国家最担心的是什么?”

晏子回答说:“治理国家最担心的是社鼠。”

齐景公觉得很奇怪,愣愣地皱着眉头盯着晏子,好半天才说:“这是什么意思呢?”

晏子说:“大王,您见过土地庙吗?土地庙就是由许多木头排在一起,而后外面涂上泥土做成的。社鼠最喜欢到那里去做窝了,这样便很不容易捕杀它们。如果我们用火去熏,害怕烧坏了里边的木头;如果用水去灌,又恐怕冲坏了泥墙。只好让其逍遥自在地在里边生活了。所以,土地庙里的老鼠是最可怕的。君主左右也常常有类似社鼠的一些人,他们在君主面前夸耀自己,把自己说得天花乱坠,无与伦比,同时又攻击别人,经常说他人的坏话。在百姓那里,他们作威作福,自命不凡,把坏事做尽。如果不除掉他们,就会越来越胆大妄为,乃至祸国殃民。惩罚他们吧,又怕有碍于君主的面子。国君,您看这些人不就与土地庙里的老鼠一样吗?”

晏子说完,见齐景公还是似懂非懂的样子,又继续说:“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卖酒的,他酿的酒味道非常醇美,价钱也很公道。而且,酒店前面是一条小河,后面靠着青山,店旁还有绿水环绕,环境十分幽静。店门口挂着长长的酒幌子,迎风飘扬,招徕顾客。酒店的酒这样好,但生意却非常差,没有一个人来这里品尝他的美酒。店主人非常着急,却又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跑去问村里的人。有一个老者告诉他:‘你门前养的那条狗太凶了,有人拿着酒壶去打酒,你的狗就迎头乱咬,谁还敢再去你的酒店呀?这就是你的酒卖不出去的原因啊!’老板听了,回去后把狗牵走,结果上门买酒的人络绎不绝。一个国家也有这样的恶狗,就是那些不学无术却又野心勃勃,一心想占据高位的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想要晋见国君,提出好的治国方略,他们恐怕这些人被重用后自己被排斥,就像疯狗似的对这些人迎头乱咬。您想那些占据高位的坏人不就像凶狗一样吗?君主左右藏着那么些土地庙的‘老鼠’,又有那些‘凶狗’占据着高位堵在门口,有德有才的人怎么能够得到重用呢?国家怎么能兴旺呢?国君得不到贤能之人的辅佐,怎么能不让天下百姓担心呢?”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谏言,心悦诚服,从此更加敬重晏子。

【评析】

“明于理,不可欺以不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的意思是说对通达事理之人,不能用言行相欺骗,而应该向他们说明道理,以使其建功立业。历史上有很多谏臣,晏子在其中堪称魁首。他的进谏没有一丝不敬,以老鼠和凶狗来比喻那些朝中的庸人和奸臣,把道理讲得极为透彻明白。齐景公既听了故事,又得到了良好的建议,自然心悦诚服,而在政绩上有所作为。

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

【原文】

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

【译文】

所以,愚笨的人容易被蒙蔽,品行不端的人容易被恐吓,贪婪的人容易被利诱,所有这些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裁断。所以,强大是由弱小发展而来的,壮直是由弯曲积累而成的,有余是由不足积累而成的。这就是道术的一种具体表现。

智慧典例

蒙蔽之词驱陈轸

张仪是鬼谷子的得意门生,其性格天生不安分,活泼、开朗、好动。在家闲居了两个月,闲得发慌。这时身体疾病又将养好了,便又琢磨着外出谋事。到哪里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呢?他细想了半天,觉得魏国比较方便,因为父亲曾在魏国任职,现虽去世多时,但总归有些世交可以托庇。但他又听说,魏惠王不怎么重视人才,许多魏国能人都离开魏国而在别的国家成就了大事。

说起魏惠王,张仪想起了他与齐王“论宝”之事。魏王问齐王:“上方大国必有重宝。”威王说:“没有。”魏王得意地说:“我们魏国虽小,却有十枚直径一寸多的大珍珠。这种珍珠能把前后24辆车映照得清清楚楚。你们齐国是万乘大国,怎么会没有宝贝呢?”

齐威王笑了笑说:“对于什么是宝贝,我与你有不同的看法。我有一位大臣叫檀子,我只要派他守南城,楚国人便不敢在边界挑衅惹事;我还有一位大臣叫盼子,我派他守高唐,赵国人连到黄河里捕鱼都不敢来;我有一位官吏叫黔夫,我派他守徐州,燕、赵两国竟有七千多家甘愿随他迁到徐州;我的大臣种首,负责国内治安,结果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些人就是我国的宝贝,能光照千里,岂止24辆车啊!”魏惠王听了,十分惭愧。这消息传开,士人见魏王重财不重人,都各自打算,准备去他国发展。张仪想:如此形势,自己怎能留在魏国呢?

经过反复思量,张仪决定离开魏国,去投奔日益强大的西部大国——秦国。张仪主意已定,极力说服了夫人,只身一人,轻装西行。天色微明,空中还闪烁着几颗零落的星星,仿佛在为这位独行的人做最后的送别。都市渐渐远去,前面不远就是绵延相连的山峦。太阳好像在后面追赶着张仪,等他转过一个山弯,太阳已在东山顶向他招手了。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只有黑苍苍的山和空旷的原野。“我一定要在这苍茫的大地上留下我的不朽业绩!”张仪一边走,一边在心里发誓。

也不知走了多少路,翻了多少座山,张仪风餐露宿,紧走少歇,终于来到了周王朝的都城洛邑。他原想在洛邑稍事停留,拜访几个鬼谷先生的故交亲朋,再继续他的行程。不知怎的,张仪来洛邑的消息被昭文君的一个门客知道了,忙对昭文君通报说:“魏国人张仪,当年鬼谷先生的门生,今已来到洛邑,要西游秦国。此人有治国安邦之才,愿君能以礼相待。”

昭文君赶忙派人去请,热情接见了张仪,很诚恳地对他说:“听说先生要到秦国去,我东周小国,不足以留住先生,可是秦国有赏识您才华的人吗?如果在秦国不如意,就请先生回来帮我恢复天下吧。我国家虽小,但情愿与先生共享。”张仪深为昭文君的诚意所感动,忙拜谢道:“知遇之恩,当永世不忘。”但他未改初衷,还是离开了东周。临走,昭文君又送了他一辆马车并许多财帛、衣物,使张仪好生感激。

张仪在东周受到昭文君礼遇之事,使他人还未到秦国,风声早已传到。当时秦国的外相是陈轸,也曾跟随鬼谷先生学习智谋权术,说起来是张仪的师兄,只是二人从未见过面。那时的游说之士只为个人求取名利,出人头地,并不看重师兄弟关系。陈轸的门客田莘为保住陈轸,预先对秦惠文君做了手脚。

他对秦君说:“今秦国业已强大,能与秦国抗衡的是楚国。楚国深知秦国有善于用兵的公孙衍和善于用智的陈轸,因此故意向其他国家抬高张仪。张仪此来,必说二人坏话,请君上不要听他胡说八道。”秦惠文君点了点头。

却说张仪来到咸阳,见这里市井繁华,人丁兴旺,宫殿盖得比周王宫还气派,越发觉得自己到这里寻发展是正确的。他先向人们打听一个人,这人名叫寒泉子,是鬼谷先生的好友,现在是秦国的重要谋臣。

见到寒泉子,张仪先行弟子之礼,后送上老家特产。老先生谢了,同张仪谈起与鬼谷先生的友情。张仪的谈吐深得老先生好感。寒泉子问明张仪的来意,对他说:“你的师兄陈轸现在是秦国的外相,他可不见得欢迎你来呀。他也很有才华,君上很信任他。但你们两个的思路不合,君上只能用一个,你看怎么办呢?”张仪道:“还请老先生指教。”寒泉子略想一想,便把陈轸亲楚的事告诉了张仪。张仪心领神会。自此,张仪暂且在寒府住了下来。

这一天,寒泉子归来,告诉张仪:“君上近日兴致很高,接连几日外出打猎。此时觐见再好不过。”

第二天一早,张仪沐浴更衣,求见秦惠文君。秦惠文君漫不经心地问道:“先生千里迢迢来到敝国,有何见教啊?”张仪拜复道:“微臣张仪只慕君上圣名而来,愿为君上效犬马之劳。我来咸阳已有数日,今日求见,只禀报君上一件机密事,此事路人皆知,只瞒得君上一个。为君上计,微臣不敢不报。”惠文君一听,问道:“何等机密事,但说无妨。”张仪顾左右而不语,惠文君会意,令左右退下。张仪近前一步道:“臣闻陈轸是楚国间谍。”惠文君想起田莘语,非常生气,不等张仪再言,就把他逐出宫去。

张仪不肯善罢甘休,隔了几日又对惠文君说:“臣明察暗访,得知陈轸早有离秦事楚之意,早在前年陈轸出使楚国时即已动心。此后,他暗中奔走于秦楚之间,做着双重间谍的勾当。难道君上没发现楚国对秦国很不友好,而对陈轸却非常友善吗?陈轸这个人非常聪明,但也非常自私,只为个人,不为国家。若君上不信,可亲自问他本人。”惠文君将信将疑,待张仪一走,即召陈轸入宫,问陈轸:“寡人听说你有意去楚做事,可有此事?”陈轸矢口否认。秦惠文君说:“寡人素知楚王对你友善,秦国地小,你还是到楚国去施展才华吧。”陈轸见惠文君对自己生了疑心,再待下去也没什么好结果,也就没再争辩。起身离秦去楚,成为“朝秦暮楚”第一人。

张仪逼走陈轸的同时,也赢得了秦惠文君的信任。此后,他在秦国施展出了自己的才华,为秦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评析】

“愚者易蔽也”的意思就是对偏听偏信、不善辨别真伪的愚钝之人要使用欺骗的手段。张仪想投奔秦国,首先要逐走师兄陈轸,因为其才华不在自己之下。否则,自己就不会得到秦惠文君的信任,无用武之地。其采用的办法便是以陈轸是楚国的暗探来蒙蔽秦惠文王,并最终达到目的。运用欺骗手段,首先要了解到对象是轻信于人、没有主见的人。

张仪连横魏襄王

张仪“连横”的首选对象便是魏国,他只身前往魏国去游说。当见到魏襄王时,他先是轻松地聊了一段家常:“启禀大王,先王在世时,微臣曾竭力促成秦魏联合,先王不愧是圣明的君主,对我本人也是恩重如山,我从不敢忘怀。”

只这几句,已让襄王觉得张仪倒是个知恩重义的君子。

张仪继续说道:“正因先王听从微臣所言,魏国不曾受强秦攻伐,其他诸国也不敢随意袭扰魏国。若坚持与秦合作,哪会有今日之祸!如今,魏国面积不过方圆千里,士卒也只有30来万,粮草刚刚够用,这些条件与韩国相差无几。可是魏国的地理位置却不如韩国有山河凭据。魏国无险可守,说起来就像一个大战场,四面受敌,极易被各国四分五裂。诸侯相约为纵,不都是指望能安社稷、尊君主、富国强兵而名扬天下吗?可是所谓合纵,是想让天下皆为兄弟,于是杀白马在洹水之滨歃血为盟。这看上去像亲兄弟一般团结了,而事实上呢,就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还为钱财而互相争夺甚至互相残杀呢,何况这么多利害不同的国家杂聚在一起!所以,微臣向来不主张搞什么多国合纵。合纵都是暂时的,长不了,也靠不住,这是显而易见、不言自明的道理。事实不也证明了这一点吗?公孙衍放弃与秦联合,而与其他国家约纵,魏国不是照样遭攻伐、受侵扰吗?若大王不事秦国,秦兵就会越过黄河,拔取衍、燕,攻占晋阳。这样的话,就把赵国与魏国分割开了。赵不能南下,魏不能北上;赵不南,魏不北,合纵也就断了;合纵既已名存实亡,那么大王之国想求无危无患则是不可能的了!如今韩国已事秦,假如秦人扶持韩国而进攻魏国,韩国有太子在秦国做人质,不敢不听。秦韩连横,魏国的灭亡只在眨眼之间!这正是微臣为大王所忧虑的事呵!因而,为大王着想,不如顺事秦国,有秦国做后盾,楚国和韩国必不敢轻举妄动。与秦和好,又无楚、韩之患,大王您就可以高枕无忧、睡个安稳觉了,您的国家也没什么后患了!”

说到这里,张仪举杯呷了口茶,润了润口唇,清了清嗓子,偷眼看了看魏王。见魏王不知是太专注了,还是被唬住了,总之有些发呆。

他一转话锋继续说道:“其实,秦国一门心思只想削弱楚国,楚国强大起来,对秦国不利,对魏国威胁更大。若大王愿与秦‘连横’,秦乃泱泱大国,将归还所占魏国土地。关于这一点,我已得秦王授权,敢拿性命担保。损楚而益魏,攻楚而从秦,既可嫁祸于别人,又可安邦保国,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善事!若大王不听臣言,秦兵将跨过黄河,向东进犯,魏国又如何阻挡得了?到那时,秦王已恼,魏国就是再想与秦和好,恐怕也不可能了!大王周围那些主张合纵的人,都脱离了现实,多说些意气用事的奋激之词,实不可信,更不可用。愿大王深思。”

听张仪说完,襄王心动。但为慎重起见,并未马上答复张仪,只约期相告。张仪没得到魏王明确表态,就先回秦国禀报去了。

待张仪走后,襄王召集群臣入宫议事。面对当前秦兵长驱直入的形势,群臣也大都苦无良策:打又打不过,事秦又不甘心,陷入两难境地。

魏相公孙衍打破沉闷,仍然坚持己见,老调重弹:“启禀大王,张仪之言不可信,我们上他的当、吃他的亏还少吗?他名义上说,秦不想攻魏,只想弱楚。可秦国向来就有吞并天下的野心。常言道:‘贪心不足蛇吞象。’况秦国本就是猛虎恶狼,贪天下之心永无止境。若一味忍让,委曲求全,只会助长秦人势力。秦取楚国后,必吞魏国,正好似‘累石之下,安有完卵’?秦国虽强,也并非神兵天将。依臣之计,不如一面派使臣前往齐国,陈明利害,以求外援;一面举国动员,倾力抗秦。只有抗秦,才有出路。愿大王慎思之。”

襄王再看看其他大臣,皆愁眉紧锁,大眼瞪小眼,不置可否,只好先依公孙衍之计下令备战,实在不行再贿赂秦国以求和。

却说张仪回来以后,只等魏国派人传来佳讯。不想到了约定日期,仍不见魏人来报,料到是公孙衍等人从中作梗,便请秦王下令出兵伐魏,迫其就范。两军交战,魏军大败,被斩首数万。秦自此按兵不动,只等魏国主动前来求和。

张仪所言纵约之不可靠,的确不无道理。旧年刚过,新年伊始,齐国就只顾扩张,不顾约誓,出兵伐魏,在观津这个地方大败魏军。这一闹,对魏国来说,犹如落井下石,雪上加霜;对魏襄王来说,犹如当头一盆冷水,从头凉到脚,更加坚定了事秦的决心。公孙衍等人再说,也苍白无力、于事无补了。

看到这般情况,张仪再次入魏,大模大样地去见魏王。魏王这次见张仪,惭愧至极,诚惶诚恐,就像落水人捞到一根稻草,不等张仪开言,就惭愧地说:“寡人实在是愚蠢之极,悔不该当初不听先生之言,轻信了公孙衍等人之计,这是寡人是非不辨,用人不当啊!是寡人的过失啊!请先生代告秦王,魏国愿西向事秦,自称东藩。”

张仪窃喜,却依然若无其事地说:“微臣都是为大王着想,为魏国着想!毕竟秦强魏弱,不如此,也实在没有别的办法!”

魏王表示十分感谢,张仪就告辞回到了秦国。公元前313年,秦惠王与魏襄王相会于临晋,襄王依秦王言,立亲秦派公子政为太子,两国“连横”成功。

【评析】

“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主要说到的是利用恐吓与引诱的手段。而张仪在“连横”游说魏襄王时就把这两种方法灵活地结合到了一起。先把魏国与秦国的实力作了一下对比,如果与秦为敌,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其恐吓之意溢于言表。接着又以利诱之,说到连横只为弱楚,而弱楚便可使魏得到秦国的庇护,否则,就可能会有亡国之患。最后,又以兵伐魏使其就范,再次恐吓威慑,加上齐国攻魏之机,魏国终于答应了“连横”之事。

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

【原文】

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比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

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既用,见可,否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道理达于此义,则可与言。由能得此,则可与?远近之义。

【译文】

表面亲密而实际疏远的人就从内心着手进行游说,表面疏远而实际亲密的人就从外表入手游说。所以,对内心和表面无所亲近而有所疑惑时,要根据对方的疑惑来改变说辞,根据对方的表现予以肯定,根据对方的观点予以总结,根据对方的形势予以成就,根据对方的缺点予以谋划,根据对方的忧患予以排斥。运用揣摩之法加以恐吓,用高远之论加以策动;采取一些微小行动以证实说辞,用内符术而验证,有意制造障碍予以堵塞,骚乱之后加以迷惑,这些都属于运用计谋。计谋的运用,公开不如保密,保密不如同心相结,同心相结就可以做到无隙可乘。正规策略不如奇策,而奇策实行起来就很难罢休。所以,向人君游说,必须先跟他谈论奇策;向人臣游说,必须先跟他谈私交,关注他的切身利益。

身处亲密地位但说话却虚伪而见外的人,就会逐渐被疏远;身处疏远地位但说话却深切内情的人,就会非常危险。不要把别人所不愿接受的事情强加于人,不要用别人所不知道的事情去教诲别人。别人有所喜爱,就可以学习并迎合顺从;别人有所厌恶,就可以加以回避以免引起不快。所以,通过隐秘的方式进行,而公开地获取效果。因此,要想去除,就先放纵,放纵之后再乘机采取行动。通过考察人的形貌以知其真情,如果其人中和平淡,见善不美,见恶不非,就可以深情相托。可以知心的人,就可以重用;不可以知心的人,善于谋划的人是不会重用他的。

所以说:“行事贵在控制别人,而不是被别人所控制。”控制住别人,你就掌握了主动权。被别人控制,你的命运就掌握在别人手中。由此而论,圣智之人做事总是暗中密谋,愚蠢的人则在明处咋咋呼呼。因而,圣智之人做起事来就容易,愚蠢的人做起事来就难。由此可见,那些愚人做的注定要灭亡的事物是无法挽回失败而很难复兴图存的,他们造成的危急局势也无法使之转危为安,然而圣智之人做事表面上好似没有什么道道,实际上暗中早已使足了智谋。用智,就要用在一般人不能知道的地方,就要用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计谋运用时,如果可行就去做,这是为自己去做;如果不可行选择去做,这是为别人去做。所以,圣贤君王做事贵在隐秘。有人说:“天地万物的造化,在高与深;圣人运用道术,在于隐秘藏匿。处世绝不仅仅是忠、信、仁、义,而是力求于事理的中庸之道罢了。”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就可以与人交谈。得到这些道理,就可培养远近的关系。

智慧典例

朱棣秘密图皇位

朱元璋死后,将帝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

这个年轻皇帝接到手的不是什么好权杖,而是一根利刺攒集的权杖。这些利刺不是别人,而是他的二十几个权尊位高的皇叔,他们个个都被封为藩王,划地而踞,坐拥强权。朱允炆要想保住自己的帝位,必须削夺这些藩王的权位。这二十多个藩王中,最使朱允炆感到棘手的是燕王朱棣。

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生性坚毅沉稳,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又能以诚待人,在创建大明王朝的事业中屡立战功,颇为朝廷所推崇,连朱元璋也对他另眼相看。由于前面的三位兄长均已死去,诸王之中以他为长,若能先将这根利刺拔掉,其他诸王自然会乖乖听命。于是,一道削藩的诏书下到了北平。

朱棣接到诏书后不以为然。他11岁被封为燕王,21岁便封藩北平,至今已近20年。北平是元朝的故都,由于朱元璋建国之后把国都定在南京,这里便成了偏远的边陲。而被朱元璋打败的元蒙残部仍不断地前来侵袭骚扰,朱元璋把他封到这里,就是将保国安民的重任交给了他。朱棣果然不孚所望,不但击退了元蒙残部的侵犯,还多次率部出征,深入沙漠腹地,将蒙古人赶到大漠之北,他的实力也因此而大大得到加强。

他本以为朱元璋会将帝位传给他,没想到却传给了朱允炆。平时他根本看不上这个年轻人,他只知舞文弄墨,一点魄力也没有,可最后朱元璋却把皇位传给了他。朱棣不得不对侄子称臣,他深感耻辱,一直耿耿于怀。

而新皇帝上任的第一个削藩对象竟是自己!他没有想到他竟会下如此狠招。可是朱棣明白,他现在还不能公开同朱允炆翻脸,于是便借口有病不出,留在王府内,暗中却不停地训练士卒。不料此事被人告发,朝廷便派使臣前来查问。

使臣来到北平,却见街上有一疯汉,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在大闹街市。那人边走边狂呼乱叫,走到酒楼饭铺门前便闯了进去,夺了客人的酒肉饭食就吃,同时还颠三倒四地胡说八道。吃饱了,喝足了,便倒在街头呼呼大睡,一睡就是一天。使臣派人打听,方知此疯汉竟是朱棣,他深感惊讶。

使臣命人将他护送回王府,并亲自前去探视。那时正值6月盛夏,酷热难熬,人们赤膊摇扇,还是挥汗如雨。他却围炉而坐,一边烤火,一边哆嗦叫:“太冷了,太冷了!”

朱棣就这样装疯卖傻,骗过了朝廷的使臣。他准备妥当,于公元1399年7月7日,突然发动军事政变,逮捕了朝廷的使臣,接着举兵南下。经过三年叔侄之战,朱棣最终推翻了朱允炆,登基称帝,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明成祖。

【评析】

“计谋之用,公不如私”,意思是说计谋的运用在公开场合下不如私下密谋。朱棣不甘心让朱允炆统治自己,但他深知自己还不足以与皇上分庭抗礼,于是秘密训练士兵,增强军事力量。而在被发现的情况下,他又装疯卖傻,欺骗前来调查的使臣。使臣见此情景,哪还相信这个“疯子”可以训练士兵呢?等到实力大增、时机成熟时,便突然发难,挟持朝廷使臣,直取南京。足见韬光养晦是朱棣成就大业的制胜法宝。

结盟解燃眉之急

公元756年,安禄山反唐肆虐华北。颜真卿举兵抗击,把义军队伍集中起来,正准备训练时,清河人李萼代表本郡前来借兵。

他对颜真卿说:“您首先倡导大义,号召大家来反抗叛军,河北地区的郡县都把您当作长城依靠。清河是您的西邻,国家平常把江、淮以及河南的金钱布帛都集中在那里供给北方的军队,被人们称为‘天下北仓库’。现在那里有布300余万匹,帛80余万匹,钱30余万缗,粮30余万斛。过去征讨突厥默啜可汗时,把兵器盔甲都储藏在清河郡的武库中,现在还有50余万件。清河郡有户数7万,人口10余万。我估计它的财物可以顶三个平原郡,兵马足可以顶两个平原郡。您如果能够借兵给清河郡,以平原、清河二郡为腹心,那么周围的州郡就会如四肢一样,无不听您的指挥。”

颜真卿说:“平原郡的兵是新近才集结的,没有经过训练,自保还恐怕兵力不够,哪里还顾得上邻郡呢!如果我答应了您的请求,那又将怎么样呢?”李萼说:“清河郡派我来向您借兵,并不是兵力不足,而是想看一看您这位大贤士是否深明大义。现在看您还没有下定决心,我怎么敢随便说出下一步的计划呢?”颜真卿听后很惊奇,就想把兵借给他。但其他人都认为李萼年轻轻敌,借兵分散兵力,将会一事无成,颜真卿不得已只好拒绝。

李萼住到馆舍后,又给颜真卿写信,认为:“清河郡脱离叛军,归顺朝廷,奉献粮食、布帛和武器来资助官军,您不但拒绝接受,而且还心存怀疑。清河郡不能孤立,必定要有所依靠,我回去复命说您不肯借兵后,如果投向叛军,就会成为您西面的强敌,您不后悔吗?”颜真卿大为震惊,立刻到馆舍去见李萼,答应借给他6000兵卒,一直把他送到边境,握手而别。颜真卿又问:“所借给的兵已经出发,你可以告诉我你下一步的计划吗?”李萼说:“听说朝廷派程千里率精兵10万出崞口讨伐叛军,敌人占据险要抵抗使之不能前进。现在应当先率兵攻打魏郡,抓住安禄山所任命的太守袁知泰,恢复原太守司马垂的职位,让他做西南的主将,分兵打开崞口,让程千里的军队出来,共同讨伐汲郡、邺郡以北,一直到幽陵我方未攻下的郡县。平原与清河二郡率其他同盟郡兵,合兵10万向南进逼孟津,然后分兵沿着黄河占领战略要地,控制叛军北逃退路。估计官军向东讨伐的军队不少于20万,河南地区忠于朝廷的义兵不少于10万。您只要上表朝廷请求东征的军队坚守不出战,用不了一个月,叛军必然会发生内乱而互相攻击。”

颜真卿说:“好!”他把这些军队交与平原县令范冬馥,会同清河兵4000及博平兵1000,驻军在堂邑县西南。袁知泰派部将白嗣恭等率兵2万余人来迎战,三郡兵与魏郡兵苦战一天,魏郡兵被打得大败,被杀l万多人,被俘1000多人,缴获战马1000匹,缴获的军用物资也非常多。袁知泰逃往汲郡,于是官军攻克魏郡,军威大振。

【评析】

“私不如结,结,比而无隙者也”,意为同心相结,之后便可亲密无间,从而做到无懈可击。李萼在此便是运用了“私不如结”的方法。由于身处劣势,独木难支,他便在分析双方情势的情况下,以软硬兼施的方法说服颜真卿与之联合作战,才使自己的势力保全并壮大起来,其眼光高远又切合实际,从而把计谋运用得恰到好处。

巧出奇计降米价

唐宪宗时期,令狐楚被任命为兖州太守。

在他上任的时候,兖州正遭受一场严重的旱灾,百姓颗粒无收,民不聊生。兖州到处都是一片凄凉破败的景象:干枯的禾苗,乞讨的百姓,整个兖州没有一丝生机。令狐楚看着,心情十分沉重。

到了兖州城,他看到街市上的粮店却照样挂着招牌,价格畸高,穷人们哪能买得起呢!令狐楚不禁恼怒,心想原来是这帮粮商趁机发不义之财,涨高物价啊!难怪当地百姓背井离乡,乞讨逃荒。他决心降低粮价,让百姓吃上廉价的粮食,同时严厉惩处奸商。

远远的,他还没有走到州府,那些官吏就前来迎接,争先恐后地和他打招呼,套近乎,令狐楚便趁机同他们寒暄起来。他把话题引到旱灾上,不慌不忙地问:

“现在兖州城内有多少粮库?大约存了多少粮食?”

一旁的官吏大献殷勤,为了表明自己对州内事务的熟悉,他们毕恭毕敬地回答:

“粮仓一共有20个,平均一个存粮5万石,应该没有后顾之忧。”

“那粮价多少?”

这次大家都绝口不提,陷入了沉默之中。令狐楚已经明白了几分,其中肯定有鬼,一定是他们和奸商勾结起来,从中作梗,牟取暴利。

令狐楚仍然不紧不慢地说:

“现在旱灾把百姓害苦了,这些粮食本来就是取之于民,也应该用之于民。明天就把粮仓打开以最低价出卖,救济百姓,你们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

众官吏见新太守主意已定,都附和着点头,说:

“大人仁慈,这样不仅可以救灾,还能树立朝廷爱民的形象。好主意!好主意啊!”

令狐楚立即命令随从张贴告示,安抚民心。这个消息一传出,百姓都欢呼雀跃,奔走相告,而那帮趁火打劫的奸商却开始愁肠百结了。如果州里的粮食价格低廉,自己囤积的粮食就会无人问津,时间一长,就会受潮霉烂,岂不是要赔钱?他们索性清仓处理自己的粮食,而且价格比州里定得还低。百姓看到粮价一个比一个低,拍手称快。令狐楚只几句话,一个告示,就轻而易举地安定了民心,稳定了形势,手段可谓高矣!

【评析】

“正不如奇。”用“奇”贵在出人意料,使人防不胜防,其优点是经常以微小的投入换来巨大的收获。令狐楚在此以小手段惩罚了贪官奸商,拯救了一方百姓。可见,善意的谎言可以结出善意的果子,但这需要靠智慧和正直的浇灌。

田忌赛马赢威王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

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

孙膑摇摇头说:“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得输!”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扬扬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

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了1000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

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开始吧!”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

孙膑让田忌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

齐威王站起来说:“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

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让田忌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第三局比赛,孙膑让田忌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评析】

“奇,流而不止者也”的意思是以奇计制胜可以使对手无法预测,实施起来就像流水一样奔腾,让人无法阻拦。田忌赛马的故事一时传为美谈,其转败为胜的原因便是以奇招制胜。可见,善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智慧总结】

“谋”与“权”相连,意思是施展谋略计策,其主旨是如何针对不同的人或事去设立和使用计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即通常所说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权篇更多地停留在分析总结阶段,可以说是事前的思考与准备,而本篇谋术则是计谋的实施阶段,讲述了有关计谋的产生、使用和特点,说明如何献计献策和利用他人交友的问题。

文中首先说到“谋”产生的前提与规律。了解了事物的真相,明白了事情发展变化的趋势,就会促使对方产生能够诱使事物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的意图,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得知对方的内心体验是“谋”的前提,之后就要构思“谋”的策略,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最后便是付诸实施的阶段。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外界环境的具体变化合理调整策略,以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所以文中说道:“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这几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

计策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问题。一是要按对方的意图或想法去制定策略。如果一味固执己见,不能投其所好,决策再完美也是徒劳,因为对方不感兴趣。二是把握好亲疏关系决策的原则。切不可亲近人说见外话,关系远者却说些知心话。否则,至亲者就会变得陌生,而远者可能危害到自己。三是根据游说对象的品行来制定决策。能够顺从对方的优点,避免触及对方的缺点,而且还要在不知不觉中抓住对方的弱点来帮助自己制定策略。只有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才能制定有效的策略,才能在实施阶段顺利进行。

总之,在谋略的运用中,除了掌握技巧方法外,还应懂得公开运用不如暗中实施、遵循常理不如出奇制胜,因为谋的目的在于控制游说对象,而不是受制于人,使人在出乎意料、不知不觉中便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才是运用智谋的高明之处。

同类推荐
  • 行走中的言说:一个思想背包客的心路历程

    行走中的言说:一个思想背包客的心路历程

    科学人文系列。本书为一个哲学工作者对于科学、哲学与文化的全方位思考,主要集中在科学哲学、语言哲学、心灵哲学、科技与社会以及科技政策等。观点新颖、视野开阔、语言流畅,适合爱好哲学的大学生及其他科技工作者阅读。
  • 老子(中华国学经典)

    老子(中华国学经典)

    《老子》一书文约义丰,人誉为哲学诗,可谓博大精深。它涉及面很广,有时讲到政治经济,有时又讲到教育,还有时讲军事等,不过都体现着它的哲学思想。当然不仅包含哲学,还涉及美学、历史、文学、宇宙学、人体科学等,就总体上讲是“道家哲学思想”。本书采取“化整为零”分章简介,以便读者理解原著。
  •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思维决定成败。思维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了人的视野和成就。正确的思维方式,让你事半功倍,青云直上;错误的思维方式,让你茫无头绪,劳而无功。然而正确的思维方式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提高。本书概括总结了12种思维方式、精选了54道思维名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你如何正确地思考和选择,让你在一筹莫展中找到突破,在乱七八糟中理出头绪,在山穷水尽时峰回路转,从而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激发你的大脑潜能,在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
  •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哲学史大纲

    是胡适先生于20世纪初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期写成的著作。被誉为“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虽然只有上卷,但是它的成就和特色足以为后世哲学史家开出全新的境界。”写法上摒弃了中国哲学史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开始写起的传统,直接从《诗经》、老子、孔子讲起。考证先哲生存年代,辩识古人著作真伪,还原先秦诸子本来面目。既不随意藏否,也不轻薄评议古人,言必有据,不作无谓的意气之争,显出作者平和的大家风范。此外,本书考证先秦各家流派的师承、变迁痕迹及递次演进的脉络,可谓“一本书读懂诸子百家”之作。
  • 心灵鸡汤(小学版)

    心灵鸡汤(小学版)

    《心灵鸡汤(小学版)》收录了上百则故事,选文出新。很多选文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从不同角度给同学们带来精神上、思想上的启迪。这些选文,丰富人文内涵,且文章生动有趣,无论是单纯的阅读,还是积累写作素材,同学们都可以在书中找到一份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满足。
热门推荐
  • 来自冥界的公主

    来自冥界的公主

    一个来自21世纪的天才,在南极探险中不幸身亡,带着黑白无常的奇怪暗示,转生到了古代,却因身为女子,转生之时就被狸猫换太子,并弃于崖底,幸运的是她被一只狼叼走了,并被其抚养长大。在狼窝里,她寻得一件密室,并习得了一身好武艺,一直到了她15岁之时,才下了山,开始了她的今生旅程。绝色的容颜,潇洒不拘的行事风格,超凡的武艺,精湛的琴艺,她的江湖名声鹊起。她的命中缺了三魂,为了寻找着三魂,她与那些命定的男子周旋,看似没用的书生,酷似前男友的萧帝,温文尔雅的隶国皇帝……一切到头来才发现都是阴谋、利用!当这个时空出现了危机,天地已经趋于毁灭,她到底是谁,难道仅仅是一个过客?殊不知,她的到来就是为了结束千百年前的遗留下来的债!三神创世,这个世间,谁也无法逃脱天命的束缚……
  • 剽悍王妃复仇记

    剽悍王妃复仇记

    被该死的男人骗光了钱,骗走了房子,自己又身患绝症不幸身亡,做为一个怨气冲天的枉死鬼,孟清儿做梦都想回去虐死那个渣男。可老天却没让她重生,竟让她穿越了?几个意思?竟然还配备一打渣男来激发她的小宇宙,这是要她痛快复仇的意思?
  • 蜀山剑侠传1

    蜀山剑侠传1

    小说以峨眉弟子“三英二云”、“七矮”等的修真学艺、斩妖除魔为故事核心。“三英”之一的李英琼是整套小说的主角,小说详细描述了她从一个普通女子,经过无数次的机缘巧合,得到了长眉真人的紫郢剑以及白眉和尚的定珠,获得了圣姑的一甲子功力,最终成长为峨嵋派后辈中最杰出的人物……
  • 绝世狂妃:神医邪妻太难追

    绝世狂妃:神医邪妻太难追

    她,21世纪绝顶美女王牌杀手,闻名全世的名医却无意间死亡,穿越到人尽皆知的废柴三小姐身上,玄气消失?很好,无敌丑女?不错,废柴一个?正解,且看我如何颠覆你们的世界观!他,传说中的冷酷冰块脸,淡然一世,唯独为她所折腰,狂傲酷炫拽的经典化身,幽冥国三皇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城中众人说她,他不管,不过是灭城之事;众人仰望她,他笑笑,毕竟自己之选押对宝了笑看王者对王者,强敌对强敌,一主一被动的史歌大戏!
  • 佛为心王菩萨说投陀经

    佛为心王菩萨说投陀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还是欠你一个答案

    我还是欠你一个答案

    每一个时间段的我们,总有不同的心情,其实只是还没有完全看懂世界而已,看懂之后,我们每个人其实都能无所谓的面对,然后品味世界的幸福
  • 盛世芳华:嫡女不吃素

    盛世芳华:嫡女不吃素

    他是凤子龙孙,雍容尔雅,手段不凡,虽无太子之名,却有太子之权。她是世族贵女,聪慧狡黠,从容优雅,大齐世家之首秦家的嫡女,身世显赫,皇子求娶。相识于幼年,她在懵懂的年纪无意中看到了他荣华下面的万劫不复。
  • exo我和你我和他

    exo我和你我和他

    张雅萱生活在小康家庭里的一名平凡女子,从小与朴灿烈青梅竹马,在高中时谈得第一次恋爱就是和苏俊辰,但交往了三年后,他突然要走了,她便与他说好,等她高中毕业便去找他,而他在韩国。然而在到达韩国后,她认识了和苏俊辰长得一模一样的鹿晗,又通过自己的青梅竹马朴灿烈,认识了exo的其他人而在exo这十二个花美男中,我们的女主张雅萱会选择谁呢?
  • 职场博弈

    职场博弈

    本书以一个新人的视角阐述了如何做一名优秀的职员并更好地发展自己,包括工作上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何与同事和上司相处、如何处理与同事间的竞争关系、如何在工作中谋求发展等等,旨在帮助职场新人尽快地适应新的生活,使职场新人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 乌克兰翎大陆

    乌克兰翎大陆

    女主沐灵兮因黑衣人的阵法来到乌克兰翎大陆,在这陌生的大陆上寻找父亲,遇到了生命中的人。想知道会发生什么吗?点开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