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92500000012

第12章 决术

善其用福,恶其有患

【原文】

凡决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恶其有患。善至于诱也,终无惑偏,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矣,致疏远。故其有使失利者,其有使离害者,此事之失。

【译文】

决断事疑,一定是因为有了疑惑。人大都喜欢得到福祉,厌恶产生祸患。对于有害的事,即使有什么东西引诱,但能明辨是非,诱得实情,自然不会因此而困惑。决断应该产生利益,否则就不会被接受,这就需要制定奇谋。如果有利的决策隐藏在不利的表象下,就不会被接受,从而导致疏远。所以对事物做出决断,有的会使人失去利益,有的会使人遭受损害,这都是行事失败的表现。

智慧典例

平原君舍财救赵

秦军攻打赵国,平原君去楚国求援,虽然楚王答应了出兵救援,但援兵迟迟未到。邯郸的形势迫在眉睫。秦军攻势日甚一日,步步紧逼,赵国军民奋力抵抗,终因寡不敌众,不得不收缩防线。邯郸城外尸横遍野,赵军战死者不计其数,负伤者得不到及时治疗。百姓倾家荡产,涕泣哀告,全城笼罩在一片哀伤、忧郁的气氛中。久战不决,对赵国十分不利。在内乏粮草、外援未到的情况下,不出几日,赵国就得投降。国人忧心如焚,可又无计可施。

危险之际,门客李谈对平原君说:“赵国也是公子之国,赵国将亡,公子不为之忧虑吗?”

平原君说:“赵亡,我也不能独存,就要做秦人的俘虏了,我怎么能不忧虑呢?我曾去楚国搬救兵,可至今援兵未到,我正为此忧心忡忡呢!”

李谈说:“现在邯郸的百姓,易子而食,濒临绝境;而公子的后宫累金积银,嫔妃婢妾衣食有余。前线将士刀剑用钝,削木为矛;而公子府库里钟磬如山,秋毫无损。如果邯郸失守,公子还能拥有这些东西吗?而如果邯郸解围,赵国保全,公子还担心得不到这些东西吗?现在公子若能把家人编入士卒,与百姓共同抗敌,把家中财物拿出来供应血战将士,前线将士定会大受鼓舞,必誓死保卫邯郸,与敌军血战到底,公子以为然否?”

平原君本是慷慨之人,当即对李谈说:“先生所言极是!为救邯郸,我愿尽遣家人为军,尽散家财助战。”

平原君听从李谈的建议,很快组织起3000人的敢死队,李谈也在其中。这支由男女老少组成的队伍在与秦军作战中,不怕牺牲,奋勇拼杀,大乱秦军,使秦军不得不后退30里。秦军后撤,为赵国赢得了喘息的机会。

平原君又数次写信请求魏国援助。魏国公子信陵君率8万精兵侧击秦军。楚国公子春申君也派大将景阳领兵杀到。赵、魏、楚三国联军内外夹击,秦军大败。秦将郑安平被围困数日,最后带两万人投降赵国。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由此而减慢。

邯郸解围,赵王封赏将士。由于平原君功勋卓著,策士虞卿为平原君向赵王请赏。他面见赵王说:“公子平原君于国难之际,出使不辱使命,搬来楚魏援兵,解邯郸之围;又编家人入伍,散私财助战,击退秦军进攻。其心耿耿,其功无量,大王不可用其力而忘其功,请大王为赵公子加封。”

赵王听从虞卿之言,打算封平原君为相,赐给东武城。

平原君的门客公孙龙听说此事,对平原君说:“舍下听说赵王要赐封公子,舍下以为公子不宜受封。”

平原君说:“愿听先生细说。”

公孙龙说:“在保卫邯郸的战役中,赵国将士伤亡惨重,连一些王公大臣都参加了战斗。公子为赵王出使楚魏,不辱使命,当然功不可没。但论功行赏,许多人都应当受封赏,论才能也有像公子这样智勇双全的人。而赵王封公子为相,赐封公子土地,外人则会认为您是沾了王室的光。您若受封,必然损害您在赵国人心中的形象。您不受封,其他人也不好请求加封。这对大战后赵国的复兴有利。所以我认为公子还是不受封为好。”

平原君高兴地说:“先生说得极有道理,就依你之言吧。”

平原君辞功谢赏的仁义之举赢得了国人的尊重,从而使自己的威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评析】

“善其用福,恶其有患”可以看作替人出谋划策的评定标准,因为每个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平原君也不例外。他之所以接纳了李谈的建议,就是看到了赵国被灭自己也不能独活,如果舍财救赵成功,自己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好处,所以才接受了李谈的建议。保卫邯郸成功后,平原君又依公孙龙之言拒绝受封,那是为了更长远的利益,暂时的放弃也使自己赢得了国人的更大的尊重。

利而诱之降众匪

宋仁宗当政时期,朝廷腐败,官员贪婪,群盗并起,百姓苦不堪言,大臣富弼请求宋仁宗惩治匪徒。

仁宗皇帝叹息道:“各地盗匪多如蚁群,一时蜂拥而至,我哪有这么多的财力兵力来对付他们呢?”

富弼说道:“难道就任他们在各个州郡横行霸道、涂炭生灵吗?百姓本来就难以生存,现在又遭此厄运,天理何在啊?皇上您尊贵,岂能任他们胡作非为?应该替天行道啊!”

宋仁宗满脸愁容地对富弼说:“我的臣民受苦,我怎么能不心痛呢!你有什么好的计策,不妨告诉我,替我分担忧愁啊!”

富弼想了想回答道:

“世间的凶恶险诈之徒,并不是天生如此。起初他们也是寒窗苦读,胸中有一番抱负的。他们期待参加科举考试,大展宏图。怎奈长大后,却发现自己并未学业有成,最后名落孙山,仕途之路原来是南柯一梦!于是他们开始眼中厌世,胸中嫉俗,郁郁不得志,彻底毁了自己。这种人往往学富五车,经史子集兵书无所不通,无所不融。他们略微知道一些朝代兴亡的缘由,于是便转而习武,潜心钻研兵法,由此寻找出路。于是他们结党成群,煽动民众,扯起大旗,占山为王,行事狡诈。这些人虽然成不了什么气候,但给朝廷带来了危害。”

仁宗皇帝见富弼分析得非常有道理,便试探地问道:

“你既然分析得如此透彻,一定有平定他们的好办法吧?”

富弼摇头道:

“对待这样逆天而行的人,不能强行消灭他们,只能采取亲和的办法。”

“什么是亲和的办法?”

“所谓以柔克刚。水乃天下之至柔,看似无力,却可以冲刷万物,遇山绕山,逢石避石,而山石都作为它的陪衬存在。所以,臣请求皇上命令有关官员以朝廷的名义拜访这些人,把他们当作被朝廷遗忘的草泽英雄,重新推荐给朝廷。然后根据这些人的能力,适当地给予官职任用。”

宋仁宗半信半疑道:

“他们肯为朝廷效力吗?”

富弼笑道:

“他们之所以落草为寇,还不是为了让自己有权有势!既然给他们封官,哪有不效力的道理?”

于是宋仁宗依照富弼的办法通令全国。

不久,朝廷里散发了数千份招降的书信。不到半年,盗寇竟消失了大半。

【评析】

“善至于诱也,终无惑。”人人都喜欢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更何况是匪徒呢。由此可知,朝政腐败,吏路不畅,有才能的人无用武之地,只得聚众生事,另谋出路。这些人多半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并没有什么报国爱民的理想,只要有当官发财的机会,他们就会放下“替天行道”的大旗。富弼建议采用招安的方法,以利诱之,可谓对症下药。

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

【原文】

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

【译文】

圣人之所以能成就大业,手段大致有五种:有用正面的道德感化的,有用暗地里的手段来对付的,有作出诚信的姿态与对方结成真诚的联盟以借用对方力量的,有的用蒙蔽手段迷惑对方,有的却用一般化的手段按平常程式解决问题。

智慧典例

修身习德赢民心

原始社会末期,夏启率先破坏禅让制,通过父亲的权威夺得帝位,子继父业,天下共愤。其中有一个部族首领叫有扈氏,他首先站出来指责夏启不应当抢夺伯益的王位,并要求夏启把王位立即还给伯益。

夏启不肯,有扈氏一怒之下征讨夏启,双方在甘泽举行决战。决战之后,夏启的军队被有扈氏打得七零八落,几乎全军覆没。

夏启的下属大臣建议赶快补充人员,重整军队,准备第二次战斗。可是夏启没有这样做,他知道很多人不赞成父死子继的规矩,所以才不肯拥护他。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没有人来参加他的军队,打败对手简直是妄想。要想取得胜利,首先必须把人心拉向自己这一边,让人们知道夏启是一个贤能的人,由他来继承王位是符合实际的。

于是夏启严格要求自己,以博得人们对他的信任。吃饭时他只吃一碗清淡的蔬菜,睡觉只铺一张很薄且又粗糙的旧褥子,除了祭神和祭祖以外,他从不演奏音乐作为娱乐。他还爱护孩子,尊敬老人。并且提拔贤能:谁有本领,就请来加以重用;谁懂得武艺,就请来让他带兵打仗。

夏启这样坚持了几年,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他的声誉大大提高了。人们常常说:“夏启真不愧是夏禹的好儿子!你看他要求自己多么严格,对待别人又多么热情、有礼貌。天下就应当交给像他这样的人来治理!以后要是有谁再来和他争王位,我们应当全力保护他才对。”

人们互相传颂着夏启的好处和优点,于是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夏启是夏禹的唯一继承人,对于父死子继的制度,再没有人觉得不合理了。

夏启看到人心已经倒向他这一边,又发动了对有扈氏的战争。这一次,有了人们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他的力量大大增强。最后,夏启终于把有扈氏打得大败。有扈氏本人做了俘虏,被放逐到草原地区。夏启成功地解除了有扈氏对自己的威胁,他的地位也得到了最终的确认和巩固。

【评析】

以德服人,以德治国,是帝王成其事的上上策,与其他策略相比,德行能够使事业保持得更为长远持久。正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夏启在这里的智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自知之明。他知道人心得失是战争胜负的关键,自己暂时不得人心。二是从长计议。为得天下人心,他没有自吹自擂,而是严格要求自己,从实际做起,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巧出奇计弱楚国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宰相管仲深谋远虑,富有远见。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获得了军事上的巨大胜利,陆续消灭了散布在各个地方的割据势力,只有强硬的楚国还没有臣服齐桓公。

连战皆捷的几位大将建议齐桓公:“您为什么不一鼓作气,出兵讨伐楚国,一统江山呢?我们随时为您效劳!”

这番话说到了桓公的心上。他看着手下将领主动请战,心中甚是欢喜,于是决定出兵。管仲得知齐王出兵,马上前去阻止,劝道:“现在不是攻打楚国的好时机,大王你千万不要草率行事!”

“为什么?你没有看到现在士气大振吗?而且我国粮草充足,我实在找不出时机不成熟的理由!”齐桓公有些不解。

“我们连续征战数次,兵马早已疲惫不堪。再说楚国和其他诸侯国不一样,它实力雄厚,国力强盛,现在进攻实在很危险!”

“那我们就眼看楚国继续强盛下去吗?难道等着它把我消灭了不成!”齐桓公急了。

管仲笑着说:“我自有办法,而且保证你一年之内不动一刀一枪,不伤一兵一卒,就让它降服!”

齐桓公半信半疑,但看着管仲胸有成竹的样子,就放手让他实施既定的计划。于是管仲命人铸造不计其数的铜币,然后派100名商人去楚国买鹿,临走时嘱咐他们说:“齐桓公特别喜欢观赏鹿,愿以重金购买活鹿。”

商人们到了楚国后,四处悬赏购买活鹿。梅花鹿在楚国很普遍,不值钱,两枚铜币就能买到一头,人们大都把它们宰杀了吃肉。楚国人一听有人重金购买活鹿,于是纷纷到山上捕获。随着猎鹿人的增多,鹿越来越少,而鹿的价格也一涨再涨,从开始的5枚铜币到10枚铜币。几个月之后,商人又抬高了价格,40枚铜币一头。在当时,40枚铜币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能买2000斤粮食。楚国上下见有利可图,都放弃自己的行当去寻找野鹿。农民变成了猎人,战士也不顾纪律,上山捕鹿。

不知不觉,一年就快到了。管仲对齐桓公说:“您现在可以召集人马,出兵楚国了。现在楚国只有数之不尽的铜币!农民因为猎鹿荒废了田地,没有充足的粮草供应;士兵因为猎鹿无心操练,丧失了作战的技巧和能力。时机已经到了!”

齐桓公听从管仲的意见,放出发兵的消息。楚王见粮源断缺,人民因为饥荒四处逃亡,士兵也都无心恋战,如果自己勉强打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他连忙派使臣向桓公求和,心甘情愿地归顺了齐国。

【评析】

齐桓公在成其霸业中,征服楚国的方式就是利用的“阴贼术”。他采用管仲的诡计,以“买鹿之谋”让楚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削弱。楚国人多势众,楚王绝不会料到,一年后竟没有人愿意种粮,使曾经号称铁甲雄狮的军队变成了病猫。

代人受过收人心

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秦穆公趁晋文公病逝、晋国上下无暇他顾之机,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出兵伐郑,结果在崤山遭到伏击,全军覆没,三将均被生擒。晋襄公的嫡母文嬴是秦穆公的同宗之女,后来她为之说情,三人才幸免一死,逃回秦国。

孟明视三人逃回国内的消息一传出,立即有人向秦穆公进谏:“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身为秦将,作战不力,丧师辱国,应立即杀掉以平民愤。”

还有的大臣说:“他们三人统率秦国子弟出关,只有他们三人生还,其余全部抛尸崤山,实在可恶。理应斩杀以慰国人。”

更有人说:“当年城濮之战,楚军战败,楚国国君杀元帅以儆三军,您也应当效法此举。”

一时间大臣议论纷纷,众口一词,要求秦穆公杀掉三人。

秦穆公听了,对大家说:“这次出兵,是因为我不听蹇叔、百里奚的劝告,才导致失败。所有后果都由我一个人引起,所有责任都应由我一人承担,同其他人毫无关系。”

众大臣听后都瞠目结舌,说不出话来,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秦穆公深深知道,孟明视三人是秦国不可多得的勇将。秦、晋争霸中原的战争刚刚开始,自己正在用人之际,杀掉三人,肯定有百害而无一利。况且晋襄公放回三将,显然是借刀杀人,既要除掉仇人,又要获得秦国的好感。胜败乃兵家常事,凭三人的本领,将来总有一天能打败晋国,洗雪耻辱。

于是,他不顾群臣的反对,身穿白衣,到郊外迎接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一见面就哭着向他们表示安慰,并对死去的将士表示悼念。孟明视三人非常感激,发誓要忠心效命秦穆公。

不久,秦穆公又任命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人为将,统率军队。三人都感激国君宽宏大量,纷纷竭尽所能,辅佐秦穆公整顿军备,加强军队的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三人后来再次攻打晋国,并大败晋军。不仅报了被俘之仇,而且使秦穆公成为中原霸主。

【评析】

秦穆公在此以“信诚术”使孟明视三人深受感动,他代将受过,取人以信,示人以诚,表现出明智之举。其高明之处有三:一是勇于承担责任,不诿过于人;二是能分清形势,让有用之人不能随便错过;三是用笼络人才的最高手段,以自己无人敢降之罪来顶替三人的罪行,既保全了自己,又获得了将心,并最终成就霸业。

深藏不露杀逆臣

五代时期,后蜀国国君孟昶于公元934年即位。他在危机四伏、烽烟迭起的混乱年代里做了30多年的“偏安之王”,实属不易。

孟昶即位时才16岁,将相大臣都是老臣旧将。这些人自恃资历深厚,并不把这个年幼的皇帝放在眼里。他们骄恣放肆,为所欲为,公然逾越国家制定的法律,建造豪华房舍,规模巨大,靡费钱财,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其中以李仁罕、李肇、张业、赵廷隐最为过分。

孟昶刚继帝位,大将李仁罕便提出主管六军的要求,他的言辞充满了威胁。他不但派人到枢密院提出明确的要求,还到学士院让人按照他的要求起草命令,根本就不通过孟昶,这不仅是目无幼主,实际是犯上作乱。

这一咄咄逼人的举动深深地刺激了孟昶,他知道这样下去的后果是什么。他当然不愿意就此受到别人的摆布,可是他怕张扬出去会引起叛乱,无法控制局面。

于是,他隐忍不发,请李仁罕吃饭,表面上接受了他的条件,任命李仁罕为中书令,主管六军。然后,等李仁罕进宫朝见时,孟昶命令武士将他捉住,当场处死。

李仁罕一死,曾假称有病不跪的侍中李肇才知道新君的厉害。他吓得魂不附体,当再次见孟昶时,他扔掉拐杖便跪了下去。孟昶因为他过去对自己十分倨傲,勒令他退官隐居,李肇便由此徙居邛州(今四川省邛崃县)。

李仁罕的外甥张业在李仁罕被杀时,正执掌禁军。禁军的军队虽然不多,但直接掌管皇帝宫廷的守卫,如果他以替舅报仇为名而造反,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孟昶怕他反叛,当时不敢动手处置他,而是千方百计加以笼络。他甚至把这个武夫任用为宰相,又兼判度支。

张业在家里私设监狱,关押欠债的人。他滥施酷刑,制定了一种“盗税法”,规定税官吞没赋税的,照吞没的数目十倍罚款。税官受了罚,无处筹钱,自然如数从百姓身上勒索。这种酷苛的税法使得百姓难以承受,怨声载道。身为一国之君的孟昶闻知后,当即废除此法。

到了后蜀广政十一年(公元948年),孟昶觉得自己已经积聚了一定的势力,认为诛杀奸臣的时机已到,就与禁军将领官思廉密谋,用诛灭李仁罕的办法,把张业在都堂上捉住处死。

卫圣都指挥使兼中书令赵廷隐见势不妙,急忙以老为由还乡。至此,故将旧臣基本上被除尽,剩下的也都不敢藐视这位新主,孟昶这才真正掌握了蜀国的大权。

居皇位达30年之久,虽奢侈无度,但必有他可取之处。孟昶新主立于朝堂,旧臣自然不服,“擒贼先擒王”,如果惩治了当头鸟,自然树倒猢狲散了。

他杀李仁罕,而导致李肇的扔拐跪拜,又诛张业,令赵廷隐趁势而退,都是大智谋。时机不到,便隐忍不发。时机成熟,定要主动出击,斩草除根。

【评析】

孟昶在稳固自己政权的过程中运用的多是“蔽匿术”。先以请李仁罕吃饭将其铲除,对其他大臣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后来又笼络张业,当时机成熟时,再故技重施,在都堂上将其处死。所有这一切,都施展得滴水不漏,让人防不胜防,这也正是“蔽匿术”的独到之处。

陈说利弊救楚国

春申君,姓黄名歇,楚国人。自幼饱读诗书,四处游历,见多识广,能言善辩,门下收养宾客上千人。楚顷襄王时,便在朝中做官。因其才智过人,楚王很赏识他,常派他出使各国。

楚怀王时,秦昭王派特使召怀王来武关相会。秦王却使人假扮自己,将怀王绑架到秦国做了人质,以要挟楚割地。楚怀王不从,最后死在秦国。怀王死,顷襄王即立。秦国趁楚王新立,拉拢韩、魏,大举进攻楚国。秦将白起率精锐之师,以少胜多,连战连捷,一举攻克鄢、郢、夷陵等数十座城池。楚王只好迁都于陈县。

秦国趁楚都立足未稳,加紧了对楚国的进攻,想一举灭亡楚国。楚王害怕,立即派春申君出使秦国,议和求安。

春申君赶到秦国后,立即求见秦王,遭到拒绝。春申君见秦王不理,便给秦王写了一封信。信中说:“纵观天下,秦国最强,其次是楚。秦楚开战,如两虎相斗,得利的将是驽犬笨鸡。虽说现在秦国占了上风,得到一点好处,但楚国毕竟是拥有沃野千里、雄兵百万的泱泱大国。再战下去,秦军疲惫,孤立难支,且战线过长,后援难继,即使取胜,也难以持久。俗话说:‘秋去冬来,物极必反。’今日秦国已占有半个天下,其势力之强,疆域之广,自开天辟地以来,世所罕见,大王之雄风可谓至盛之极!以臣之见,大王若适时停止攻伐,厚施仁义之道,则天下崇拜,万民敬仰,而省去后顾之忧,三王、五伯也不足与大王相比。若大王自恃兵强势众,以武力征服诸侯,恐怕后患将至。万事万物无不有始,但难有善终。小狐狸不能过大河,游到河心,就会乏力而沉。大王大力攻楚,是因为有韩、魏协从。事实上,韩、魏最不可信,说不定会联合楚国从背后突袭秦军。那样的话,秦军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了。大王可曾记得当年智伯联合韩、魏伐赵,就在智伯胜利在望的时候,韩、魏却反戈一击,灭了智伯。还有,吴王轻信越人,空国伐齐,却被越夺国杀头。这些前车之鉴,可为后事之师。秦亲韩、魏,韩、魏未必亲秦。韩、魏屡受秦军攻伐,世代战死者不计其数,岂能不生怨恨?别看表面上顺服大王,骨子里巴不得秦、楚开战,以便收复失地,坐收渔利。因此,以臣之见,韩、魏才是大王的隐患。秦国应与楚国修好亲善,合力对付韩、魏。秦、楚和善,韩、魏必竭力事秦。赵国慑于大王威势,又岂能不服?那时,大王挟五国之兵,号令诸侯,谁敢不从?四海之内,莫非王土,万国之民,莫非王臣。大王的霸业不就大功告成了吗?”

秦昭王看罢春申君的书信,甚为叹服,召见了春申君,并下令撤回军队,停止攻楚,与楚国签订了和约。秦楚关系得到缓和。

秦、楚签约,春申君回国,楚王大喜。按和约规定,楚国须派太子入秦做人质,以防楚国毁约变卦。楚太子在秦国期间,先与魏冉交接,后与范雎友善,秦、楚两国保持着和睦友好关系。

【评析】

此处运用的是“平素术”的游说方法。春申君在此以书信陈说利弊说服秦王,可以看出其中的言辞都是平实的话语,没有任何的修饰与虚假,而且句句都是站在秦王的立场之上,从而使其认识到攻打楚国给秦国带来的不利后果,决定撤回军队,与楚国签订了和约。

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机

【原文】

阳励于一言,阴励于二言,平素、枢机以用。四者,微而施之。于是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公王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则决之;不用费力而易成者,可则决之;用力犯勤苦,然不得已而为之者,可则决之;去患者,可则决之;从福者,可则决之。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基,以正治乱,决成败,难为者。故先王乃用蓍龟者,以自决也。

【译文】

使用“阳德”手段时要前后如一,要讲信誉。使用“阴贼”手段时却要真真假假,令人摸不着真意。平常手段再加上关键时刻运用的“信诚”、“蔽匿”手段和阴、阳两手,这四种手段暗地里交互运用,一般问题都可以解决。解决问题时,要参验历史,参验将来,参验现今,若可实施,就作出决断。王公大人的事情,虽然有危险因素,但我们可以用来博取美名的,若可实施,就作出决断。不用耗费大的气力精力就容易获得成功的,若可实施,就作出决断。用精力气力太大,需要作出艰苦努力,但又非做不行的,若可实施,就作出决断。能除去祸患的,若可实施,就作出决断。追求幸福可行就作出决断。所以,决情定疑,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起点,用它可以来整顿朝纲,治理百姓,可以来决定成败、断定疑难。所以,自古王侯们就用蓍草筮和龟甲卜来指导自己决疑断难,若可实施,就作出决断。

智慧典例

密谋图变成帝业

隋朝末年,李渊起兵反隋,终于推翻了隋炀帝的统治。随着战争的结束,李渊之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他的地位已不同往日,而李建成则利用太子的优越地位,频频向李世民发难。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五月一日晚,李世民应邀到太子府赴宴,饮酒数杯,突然感到心口剧痛,连连吐血,他连忙命人把自己扶回府中,总算保住了性命。还有一次皇家打猎时,太子让部下给秦王备马,结果,秦王坠马差点被摔死。

秦王频频遇险,王府上下极为震骇。房玄龄觉察到事态发展的严重,他认为,太子与秦王的嫌隙已经形成,公开的较量势所难免。一旦两人兵戎相见,刚刚统一的国家又要陷于战祸之中,这与他治国安民的理想是相违背的。他希望李世民能先发制人,力挽狂澜,从而达到天下的长治久安。于是他劝李世民:

“事势如此,不如向周公学习,对外安抚周遭各国,对内安抚社稷,先下手为强。否则国家沦亡,身名俱灭,您应早做决断,绝不能再迟疑!”

此时的朝中,太子与秦王两派已是剑拔弩张。为了打击李世民,李建成想方设法瓦解他的谋士勇将。他告诉李元吉,秦府中最有谋略的人是房玄龄和杜如晦。因此,他们在李渊面前极力中伤房、杜二人,并最终通过李渊的圣旨把他俩逐出了秦王府。接着,他们又利用调兵遣将的机会,设法调动秦王的部将。程咬金原是秦王府统军,是秦王的得力干将,李建成奏请父皇让他出任康州刺史,程咬金却借故拖延,滞留长安。

李世民看到这种情况,知道再等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他决定按房玄龄的计谋,先下手为强,发动政变,杀掉太子,逼父禅位。于是,他派长孙无忌秘密召见房玄龄、杜如晦。房、杜二人不清楚秦王究竟是否下定决心,他俩故意激将秦王,对长孙无忌说道:

“皇上敕旨命令我们不再为大王办事,我们如果私自见大王,就是死罪,不敢奉召。”

李世民得知后大怒:“怎么连你们都不愿忠诚于我!”当即取下佩刀,对尉迟敬德说:“你再去一次,如果他们无心见我,就拿他俩的人头来见我!”

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又秘密召见房、杜二人,对他俩说:“秦王决心已下,你们快来谋划大事吧。”

房玄龄和杜如晦便穿上道袍,乔装打扮,秘密进入秦王府,同秦王密谋对策。

武德九年六月三日,李世民进宫密奏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淫乱后宫以及试图谋害自己的事情。李渊听了,便命令他们明日一同进宫对质。次日清晨,李世民率领尉迟敬德等人在宫城北门玄武门事先设下埋伏,趁李建成、李元吉入朝没有防备的时候,将他们射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

政变后,李渊被迫立秦王李世民为太子,并交出大权,李世民成为实际上的皇帝。两个月后,全国局势稳定,李渊便把皇位传给了李世民,退为太上皇。李世民终于登上皇帝的宝座,改年号为贞观,从此翻开了唐朝历史新的一页。

【评析】

“决情定疑万事之机”,意思是说判断实情、解决疑难是成就万事的关键,直接关系着事业的兴衰与成败。正所谓当断则断,否则就会反受其乱。李世民抓住时机,当断则断,才成功登上了帝王的宝座。

鸿门宴当断未断

刘邦的军队驻扎在上,没能跟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派人去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占领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他的国相,珍珠宝器都归为自己所有。”项羽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打败刘邦的军队。”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40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刘邦的军队有10万人,驻扎在上。范增劝告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图财物,喜爱美女。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亲近,这表明他的志向不小。我叫人去看过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你赶快攻打他,不要失掉时机!”

楚国的左尹项伯这个人,平时和留侯张良友好。张良这时候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把事情详细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说:“不跟我走将会一起被项羽所杀。”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沛公现在有急难,我逃跑离开是不讲道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

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怎样应付这件事呢?”张良说:“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刘邦回答说:“浅陋无知的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能够抵挡住项王的军队吗?”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不如人家,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情况,所以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与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立即进来见刘邦。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为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跟刘邦说:“明天你能不能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项羽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趁机说:“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仁义的。不如就趁机友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带领100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秦,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破秦,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戴的玉佩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的心肠太软,不忍下手。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始终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于是张良到军门外去见樊哙。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样?”张良说:“非常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樊哙说:“这太紧迫了!请让我进去,和他们拼命。”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入军门。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让他进去。樊哙侧举盾牌一撞,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揭开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着项羽,头发直竖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这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卫士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立起,站着一口气把酒喝了。项羽说:“赏给他一只猪腿。”左右的人就给了他一只半生的猪腿。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切着吃起来。项羽说:“壮士!能再喝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秦王有像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怀王曾经和诸将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一丝一毫都不敢占有动用,封闭了宫室,退军驻扎在上,以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发生意外的事变。像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要杀有功劳的人,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我自己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项羽无话可答,说:“坐吧。”樊哙便挨着张良坐下。

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顺便招呼樊哙一道出去。刘邦已经出去,项羽派都尉陈平去招呼刘邦回来。刘邦对樊哙说:“刚才出来没有告辞,这怎么办呢?”樊哙说:“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像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于是就走了,叫张良留下向项羽辞谢。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些什么礼物?”刘邦说:“我拿一对白玉璧,准备献给项王,一对玉酒杯,要送给范增。正赶上他们发怒,不敢献上去,你替我献上吧。”张良说:“遵命。”在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扎在上,相隔40里。刘邦丢下随从的车辆、人马,离开这儿,独自一人骑马,同持剑拿盾徒步跑着的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一起,顺着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逃走。刘邦行前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军营不过20里罢了。请你估计我到了军营,你再进去见项王。”

刘邦走后,估计抄小道已经回到军中,张良进去辞谢,说:“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经醉了,不能前来亲自向大王告辞。谨叫我奉上白玉璧一对,敬献给大王;玉杯一对,敬献给大将军。”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他脱身独自离开鸿门,已经回到了军中。”项羽就接受了白玉璧,放到座位上。范增接受玉杯,丢在地上,拔出剑砍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刘邦回到军营,立即杀掉曹无伤,以解心头之恨。

【评析】

项羽鸿门宴错失除掉刘邦的最佳时机,可以说是当断未断,以致最终让刘邦逃走,而自己最后却落得个四面楚歌、垓下自杀的结果。刘邦逃回之后,首先便是杀掉了曹无伤,与项羽形成了鲜明对比。纵观鸿门宴的整个过程,项羽有许多杀掉刘邦的机会,但都一一错过,这与他的优柔寡断是分不开的;刘邦回营立即杀掉曹无伤,展现了其果敢决断的作风,这可能也是他们各自成败的原因之一吧。

【智慧总结】

“决”就是做决定、下决断,所以本篇讲述的是关于决策事物的原则、方法以及决策的意义等问题。古语有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文中也强调了“决”的重要性,认为善于判断情况,作出决断是万事成败的关键。

文中首先说到决的前提条件——获得实情。只有在知晓游说对象实情的条件下,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否则,就会因困惑而制定不出有益于自己的决策来,不但自己的建议得不到对方的接纳,还会导致关系的疏远,甚至给自己带来祸害。决策过程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趋利避害,如想让别人采纳自己的建议,就得从对方的立场出发。在探知实情后,做出使对方觉得有利可图的决策,才可易于被对方采纳。

决策前目标的选择十分重要,最佳的选择便是名利双收的目标;或者是选择有把握的,使决策的事物能够上下紧密联系;或者是选择当务之急需要解决且棘手的问题;或者是选择轻而易举便能解决的;或者是选择对自己利益最大的,等等。但所有的选择都需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而且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完成目标。

文中还说到圣人成功的五种决策方式:“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阳德”重在肯定、鼓励对方,以德服人;“阴贼”重在暗地中阴谋诡计的使用;“信诚”重在与对方坦诚相交,真心相待;“蔽匿”重在以仁爱包容他人的弱点与错误,以调动对方的积极性;“平素”重在遵循常理的规范性决策。从总体上分析,这五种方法就是指所做的决策是光明正大还是阴谋诡计,而且两者还可相互转化,需要运用时灵活把握,所以说这五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同类推荐
  • 活着是一种修行(MBook随身读)

    活着是一种修行(MBook随身读)

    这是一本让当下社会中的人们转换心念、远离烦恼的幸福顿悟书和心灵安顿书。本书从生命、信仰、抉择、自我、挫折、欲望等最受人们关注的人生关键问题着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精彩分析和诚恳而深入的解读,让读者收获心灵的宁静,在繁华纷乱的世间拥有一个圆满的人生。
  • 在历史与伦理之间:中西方德育比较研究

    在历史与伦理之间:中西方德育比较研究

    从特征看,中国的社会和教育充满了激情、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追求集体利益的英雄),表现为伟大、理想、超越和神圣;西方的社会和教育表现为理性、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追求“个体”自由的英雄),特点是平凡、现实、适应和世俗。在中国,道德义愤常常是正当的,比如劫富济贫;在西方,法制理性衡量一切,尽管“市场失效”会造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比如,曾经的中国退休工人的工资比科学家高的现象,虽不合理却合乎人情;西方的科学家工资比工人高十倍,不合人情但是合理(合法)。
  •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

    作者史华兹教授为欧美中国研究界的一代宗师。他既渊博、敏锐又灵动,从不随波追逐任何成见和时髦,被学界誉为柏林式的“反潮流”人物。《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是他集晚年功力之大成的著作,作者从中西比较的视角,对先秦的思想世界进行了分析性重建。
  • 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选取了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的精华,内容有:人格的力量、财产与人的关系、幸福是什么、人生痛苦论、生存的本质等。
  • 浩劫之书

    浩劫之书

    《浩劫之书:马雷沙尔无神论著作选择》的读者对象主要为哲学、历史学、宗教学研究者和爱好者,以及对欧洲近代哲学和法国大革命史、法国大革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以及有一定文化程度,希望整束精神的读者。马雷沙尔,法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哲学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投入巴贝夫阵营,也是雅各宾派党人,是《平等派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的著作以揭露专制主义,批判社会不公平现象为主,用唯物主义观点反驳上帝和教会。
热门推荐
  • TF流年时光

    TF流年时光

    她们穿越到了古代,遇到了王俊凯他们,经过各种困难,他们终于在一起了
  • 像守护甜心一样守护你

    像守护甜心一样守护你

    沉重的身体托着曾经对你的爱,把你一切都放在这里,因为我害怕不会整理的你会把那些记忆弄乱,找不到时又在那里撒娇,我害怕你哭,我喜欢看你笑,静静地在没有你的世界。也许有那么一次我曾进入过你的世界,那是我的幻想,原来我只是在你的门外,挡住了你的悲伤,放走了你的快乐。你笑,静静地笑,一切都那么言不由衷。——夏彤
  • 论如何驯服霸道总裁

    论如何驯服霸道总裁

    她本是一国公主,却在迎亲的队伍中被未婚夫暗杀!却从天而降砸中了他,从此在未知的世界中有了归属!他本是公司总裁,走在路上却被从天而降的她砸中。从此,那颗冰封的心渐渐住进一个小小的她。当她遇上他,是命运的安排?还是人为的阴谋?
  • 桉树叶下透过的阳光

    桉树叶下透过的阳光

    穿越穿越~千万别看这是什么叛逆成长,因为我家狗就够叛逆的...无奈ing。当时因为手一抖点了这个,米娜桑不好意思撒~接下来才是传说中的内容简介。好吧,我是FFF团部下的一只F女,所以我们可爱的吸血鬼葬异就和他亲爱的双胞胎哥哥gay喽~而这种前生今世的东西吗、、、乱乱的,大家发现错误记得在评论区说出来哦,凌酱会很认真的修改的,ありがとう御ざいます。【敬礼】
  • 封神小兵

    封神小兵

    李凡一奔三普通八零后穿越至殷商本以为是正史之中不想是封神演义,成为了商纣一小兵,即不会舞枪弄棒,也不通神仙道法,但怎么说也受过新时代教育;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知道历史走向的李凡本想平平安安遁入市野荒度余生,奈何逃跑时出现一小兵系统……“逃离阵营……抹杀……是/否”一句机械化的声音在李凡脑海中响起…………新书《踏天之战》希望大家支持!!!
  • 火影之天下霸图

    火影之天下霸图

    五个高中还没毕业就出社会合伙开公司,不停的努力着做生意,却是遇到了人生的低谷,因为一张五百万的彩票,五人意外的穿越到火影忍者的世界。出生在火影世界不同国家的几人,秉承着兄弟情,又聚集在一起。经历着生存的特大考验,续写着前世的因缘。
  • 网游之雷厉风行

    网游之雷厉风行

    英雄救美救了便宜小姨子,便宜小姨子居然帮我和她姐姐假戏真做?是酷毙还是苦B?
  • 潇风

    潇风

    偌大苍穹,安知你我,以我之血,荐我轩辕
  • 荀子(中华国学经典)

    荀子(中华国学经典)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荀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此外,荀子还是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 钻石野拳

    钻石野拳

    拳头的怒火和坚强的心是他最致命的武器!财富与权色,欲望与磨难,只需一拳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