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用嘴说话,聪明人用心说话,大智者用思想说话。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去面试,主考官问他:“你的缺点是什么?”那位年轻人立刻按照事先准备好的答案作答。可是主考官没有说话。他怕冷场,又讲了一个缺点,主考官还是没有说话,年轻人又讲了一个缺点。主考官还是没有说话,于是这个年轻人就接着讲自己的缺点,最后讲出自己一堆的缺点。这时,主考官直接告诉他:“你的这些缺点不适合我们的工作。”
这位年轻人就是用嘴说话的典型,他根本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更不明白如何为自己引话题,打圆场。
说话的水平反映了一个人为人处世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说话往往影响着一个人社交关系的好坏。
“巧说”能帮助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所谓“巧说”,就是同样的话,往好的方面说。比如,看见胖女孩,你可以夸对方丰满,并举出唐朝以胖为美的例证;见到瘦女孩,可以赞扬其身材苗条,有骨感美。其实,任何人都喜欢听好话和恭维话。每个人都有优点,你只要能挖掘出这些闪光点,进行评价,自然会引起对方的好感。
宴会上,几个记者围着一个事业有成的老板采访。一位年轻的记者说:“您这么成功,能不能告诉我们成功的经验呢?”每天都要面对各路记者,每天都要对下属发号施令,老板不以为然,继续同其他人说笑。另一个记者问:“听说您当年接手这家公司的时候,已经濒临倒闭。可短短五年,您就把发展成全市规模最大的橱窗加工厂,真是令人敬佩啊。是什么让您想要接手这家企业呢?您又是怎样带领全公司的人走出困境的?”听了记者这番话,老板开始高兴地讲自己的成功史。
同样是提问,第二个记者知道,对于这些成功人士,要先恭维再提问。虽然一个企业能转亏为盈并不是靠一人之力实现的,但“千人走路,一人带头”,这样赞扬老板的能力和魄力也不为过。
我经常给杂志社投稿,也经常遭遇退稿。一般退稿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退稿,上面只简单地写着“你的故事平淡无奇,不适合我们杂志”或“你的故事不够新颖,无法录用”。而另一种回复是:“通过你的小说,我们可以看出你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故事也很新颖,但似乎不太符合我们杂志的风格。请再多关注我们的杂志,揣摩一下其他作者的作品。欢迎您继续投稿,支持我们的杂志。”
收到第一种退稿信,我的心情会很糟糕,从此没有勇气继续给这家杂志社投稿。但当我看到第二种退稿信时,鼓励中带着批评,就会萌生继续写作的信心,自然,我会继续关注这本杂志。
话有三说,巧说为妙,这“巧说”当中的“巧”,就在于让听者喜欢听,愿意听。即使是逼不得已地批评,也可以说得义正严词,让对方心存感激。
我和小张共同做一个项目,因为小张的失误,无法定期交货。我对外解释说因为我这个组长没有严格把关,造成了今天的损失,我负一半的责任。我这样做,小张肯定明白自己有错误,也一定会站出来承担责任。
同样的意思,表达方式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就不同。尤其在当今这个社会,说话不当很容易引发对方不必要的仇视,造成人际关系的破裂。
对方来找我帮忙,但是我并不想帮,如果直接拒绝,必然影响两个人的关系。但如果我说:“忙倒是可以帮,但我这个月都很忙。如果不出意外,你的文案我要排在下个月了。”当然,你知道这个策划案很急,她不能一直等到下个月,也就识趣地离开了。
有人做生意向我借钱,如果我直接说“没钱”或者“不借”,一定会被认为小气或者不近人情,但我说:“你提的计划很好,对我们双方都有利,可惜我最近刚把钱投给一个朋友开的店了。他生意才刚做起来,估计短时间内还不了钱,要么你再等等。”至于对方等还是不等,就是他的事情了。
巧说体现了说话者的智慧。把话说得幽默,说得婉转,听者一样受用。
一批进步青年想办报纸,希望鲁迅先生给创刊号撰稿。鲁迅先生想拒绝,于是就对他们说:“文章还是你们自己先写比较好,我以后再写,免得别人说鲁迅刚来广州就找青年给自己捧场。”但这些青年都是穷学生,担心刊物销量不好以后就无法继续办了。于是,鲁迅风趣地说:“要刊物销路好也很容易,你们可以写文章骂我,骂我的刊物销量都会好的。”一句幽默的自嘲,就很轻松地拒绝了对方。
说话是一门技巧,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一句好话可以化敌为友,一句错话可能功败垂成,甚至影响人的一生。你只有会说话,巧说话,才能在社交场合如鱼得水、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