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术修炼到最高境界,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也是对我们这个小节题目的解释。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说话不能一成不变,更不能照搬教科书,你要因时因地而异,灵活运用语言。
《霸州民间故事集》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财主的三个短工非常要好,于是结拜成兄弟。他们干活的地方离住处比较远,财主怕他们中午回去吃饭,耽误时间少干活,就派人把饭送到地里。
一天,兄弟三人正锄着地,累得大汗淋漓,这时送饭的来了。送饭的把盛豆粥的罐子放到地上。大哥把锄头往地上一戳,招呼兄弟吃饭。谁知锄头倒了,砸坏了罐子,豆粥流了一地。没有别的东西可吃,就这么一点粥还淌了,大家就捡了点豆吃。三人越想越气,决定不干了。
几年之后,大哥当了官,另外两个兄弟却穷困潦倒,于是两个穷兄弟打算投奔大哥。
老三来到大哥府上,被护院拦下。老三求护院把当年锄地打短工砸罐子捡豆吃的事通报一遍。大哥说想不起这件事,直接把人赶了出去。老三到老二那里述说一遍,很是生气。老二说:“当着大哥手下这么多人说这事,你不是扫大哥的面子吗?咱们再去一趟,你听我的。”
于是老二和老三去找大哥。一见面,老二抱拳拱手,连称大哥。大哥说一时想不起你们是谁。老二道:“大哥难道忘了那年我们手使钩镰枪,杀了草兵百万,推倒了锄头塔,打破了罐州城,跑了粥将军,拿住了豆英雄……”大哥忙拱手说道:“原来是二位贤弟到了,我终于想起来了!”于是三兄弟相认,老二、老三也谋得了生计。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接触各种不同的人。他们的性格、脾气、语言和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因而对语言的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面对不同人,你要考虑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一般来说,男人比较理性,喜欢直截了当地说话;女人的感情比较细腻,需要委婉地表达。小孩要哄着说,青年人要富有激情地说话,成年人要实事求是地说话,老年人要心平气和地顺着说。同样,地域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说话的方式也不同。
在读大学的时候,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天南地北。我明显感觉到北方人比较直爽,有什么说什么;南方人心思细腻,说话比较温柔。我在和北方同学说话的时候,可能就不太注意语气,说话声音很大,而且喜欢开玩笑。但如果我对南方人说话声音特别大,语气很重,对方就会以为我生气了,或者对他(或她)有意见。
同样的道理,你在和别人谈话的时候,最好谈对方擅长的。你不可能和一个数学老师谈写作心得,更不可能和一位做建材生意的人谈期货。
但不论面对什么人,你谈话的时候都要注意,态度要谦虚,绝不可高谈阔论、夸夸其谈,给对方留下不厚道的印象。在面对学识经验比你丰富的人时,你要学会认真倾听,说话时注意自己的措辞造句。如果是大家都喜欢的话题,可以与对方聊到尽兴。
我一直认为,能把“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发挥到极致的人,就是《红楼梦》中的语言天才王熙凤。对待老妈子和下人,她懂得恩威并施,在府中树立威信;对待老祖宗和夫人小姐们身边的丫鬟,她知道如何施恩布德,说些贴心体己的话,让大家买她的好;在老祖宗面前,她更懂得何时讲俏皮话,哄得老祖宗开心;在王夫人面前,她知道什么时候该说真话,什么时候该说假话,取得王夫人的信任。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初入荣国府时,王熙凤一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给人热情如火的感觉。在看见林黛玉之后,她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一席话明着是夸黛玉,暗着还是在奉承老祖宗。接着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并连忙吩咐下人赶早打扫房间,这一方面是为了表现待客之道,另一方面是为了在老祖宗面前,表现出对黛玉的关怀备至,讨老祖宗的欢心。短短的几句话却包含了许多智慧在其中。正是凭借自己的巧舌如簧和八面玲珑,她才能一直稳坐在贾府管家的位置上。
年轻的你或许认为,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的行为很虚伪,甚至给人一种圆滑世故的感觉。但你要明白,这是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基本技巧,更是现代社会的生存法则。你就算文韬武略、才高八斗,如果没人赏识,也没有发挥的机会。英雄无用武之地,同样是一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