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22000000003

第3章 原始瓷器产生与发展(3)

已发现的瓷窑遗址计有龙丫窑、六十头窑、马臀窑、碗窑墩和大松园一号、二号窑六处,分布在南山北麓连绵1500余米的范围内。青瓷碎片和窑具的堆积十分丰富。在瓷窑旁边均发现了汉代釉陶和几何印纹硬陶堆积,而且青瓷盘口壶、泡菜坛、双系罐等造型和装饰也与汉代釉陶的同类型器物相似,瓷窑所用的大型瓷具为筒形、钵形等支坯件的支具,也是承袭汉窑的。

均山窑青瓷品种常见的有钵、碗、盏、洗、壶、罐和泡菜坛。碗,广口浅腹,上腹近直,腹向内聚收;洗,直口宽平唇,平底;罐,多数是双系弦纹罐,也有直口宽平唇、肩安双复系、上腹圆鼓、下腹向内斜收的罐;壶,大盘口、短颈。器物的造型具有矮胖丰满的特点。瓷器的装饰因烧造年代的不同分别为弦纹、水波纹、斜方格网纹、联珠纹和铺首,耳面常常印人字纹。均山窑的造型和装饰具有与越窑相同的风格,所以陶瓷界有将均山窑列入越窑青瓷系统内。

瓯窑在今浙江省温州一带的瓯江两岸,因瓯江而得名,是浙江境内仅次于越窑的制瓷业集中地。瓯窑始烧于汉代,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到元代。

主要烧青瓷,产品有壶、碗、盘、洗、钵、笔筒、盒等。瓷胎呈色较白,白中略带灰白。三国西晋时胎质较粗,坯体没有完全烧结,到了东晋,胎质细腻,工艺有很大提高。唐至宋瓷胎呈灰白或淡灰白。三国两晋时釉色淡青,透明度较高,亦有少量青黄色和青绿色。南朝时釉色普遍泛黄,开冰裂纹,胎釉结合不好,易剥落。产品品种和造型大多与越窑相同,但也有特色产品,例如,东晋时期的牛形灯、褐彩盖罐和五联罐等,而三足洗、狮形烛台、蛙形水盂及随葬的明器极少生产。装饰比较简单,常见的有弦纹、莲瓣纹和褐彩,其中褐彩颇有特色,普遍使用于东晋至南朝的瓷器上,特别是那种绘长条形的纹饰,起笔细,收笔粗,为其它瓷窑所不见。

婺州窑婺州窑在今浙江中部的金华地区。秦汉时属会稽郡,孙吴宝鼎元年分置会稽郡置东阳郡,郡治设在金华山之阳,激水之东,故名东阳。隋平陈,结束南北分裂,将会稽、东阳改置吴州,开皇九年又分吴州置婺州。炀帝初改婺州为东阳郡,直至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改东阳郡为婺州,隶越州。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在金华地区各县三国至隋代的墓葬中出土了大批青瓷器,同时在武义县发现西晋瓷窑遗址。墓葬和瓷窑遗址中所出的瓷器,既与越窑不同,又和瓯窑有别,而与唐宋时期的婺州窑瓷器,在胎釉质地、成型和装饰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应该是婺州窑早期的产品。

三国时期的婺州窑青瓷,胎普遍呈浅灰色,断面比较粗糙,瓷土处理不细,而且没全烧结,玻化程度较差。釉层厚薄不匀,常常凝结成芝麻点状,一般呈淡青色,也有呈青灰或青中泛黄的,裂纹密布,在胎釉结合不紧密和釉面开裂处,往往有奶黄色的晶体析出,这是婺州窑青瓷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这一地区的土层为粉砂岩地带,瓷土散,而且矿层很小很薄,不易开采,因此在西晋晚期,婺州窑的手工业者就创造性地用当地遍地皆是、开采和粉碎都比较容易、并具有很好可塑性的红色粘土做坯料。但粘土中氧化铁和氧化钛的含量都较高,烧成后胎呈深紫色,影响青釉的呈色,所以就在胎的外表上一层质地细腻的白色化妆土,以掩胎色。由于胎外有化妆土衬托,所以釉层滋润柔和,釉色在青灰或青黄中泛出点褐色,但釉面开裂和析晶的情况较用瓷土做胎的瓷器更为严重。南朝时,婺州窑瓷器釉层遍呈青黄色,胎釉结合较差,容易剥落。

婺州窑所出瓷器种类比越窑瓷少。三国、西晋时以生产盘口壶、罐、盆、碗、碟、簋、笔筒、水盂、唾壶和虎子等日用器皿为主,此外还烧猪圈、鸡笼、鐎斗、谷仓、水井等明器。东晋以后则主要生产罐、壶、碗、碟、水孟和鸡头壶等,明器已经不见。南朝时碗、盏的数量增多,同时出现了盏托。

婺州窑自三国创烧以来,制瓷工艺不断改进提高,产品销售到江苏、福建等地。到唐宋时期婺州窑瓷场广布东阳、金华、兰溪、武义、永康、江山等县,成为我国青瓷较有名的产地之一。

德清窑德清窑在今浙江省德清县,故名。窑址在德清县境内已发现几十处之多,是黑瓷与青瓷兼烧,以青瓷为主而以黑瓷闻名的古窑场。是浙江地区最早黑瓷产地之一。烧造历史较长,上溯商周,历经汉、六朝,直至唐宋才停烧,影响很大。

该窑所烧黑瓷和青瓷,造型大体相同。产品有碗、碟、盘、耳杯、盘口壶、鸡头壶、唾壶、虎子、香炉、罐、盒、灯和盏托等,造型风格与婺州窑、越窑相似。特色产品有直筒形小盖罐、扁圆形盖盒和茶盏、浅盘形盏托配套的新型茶具等。为其它同期瓷窑少见。造型风格与越窑相似。

胎土的特点是:黑瓷胎中铁、钛含量较高,普遍呈砖红、紫色或浅褐色。青瓷胎一般呈深浅不一的灰色或紫红色。胎体外普遍施有化装土。

釉质方面,黑瓷釉色精者色黑如漆、釉层较厚、釉面滋润;粗者釉色呈黑褐或黄褐色。青瓷釉色有青绿、青黄、和豆青色,釉色较深,有较好的光泽。

装饰方面比较简单,黑瓷仅在器物口沿或肩腹部划几道弦纹,青瓷一般只饰几点褐彩。

北方地区

北方的青瓷东汉灭亡之后,中国就进入长期分裂割据的时代。因此,南方与北方在青瓷的发展方面很不平衡,北方青瓷的发展要晚于南方青瓷,在质量上大大不如南方青瓷,因此有“南方青瓷”与“北方青瓷”的区别,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烧瓷状况的主要特征。

南北朝时期北方的青瓷种类比南方少得多,有碗杯、盘、高足盘、长颈瓶、玉壶春瓶、四耳罐、双耳罐、钵、莲花尊等。这些器物在造型上很有特点,与南方青瓷有着明显的不同。南方造型讲究,线条细腻流畅,北方粗犷豪放,胎体厚重,结构简练。有的大盘口径达40厘米。碗类器物腹体较深,底部收得很小,下带一圆饼形足。四耳罐一类作品比较粗短,分上下两部分制作,粘对起来成形,腹中部粘对一周凸起的粗棱,竖耳或横耳结实耐用,有的肩部、中腹或下腹部刻出突起的莲瓣,有的模仿当时的青铜器造型,质朴端庄。

胎体一般是灰胎或浅灰胎,坚硬厚重,有黑点和气孔。原料中铝含量很高,一般在26%以上,最高达33%;三氧化二铁含量比较低,一般在1%左右;氧化钛的含量较高,大都在1%以上。要求烧成温度较高,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的青瓷烧到1200℃时还没有烧成熟,南方青瓷有的不到1200℃就成熟了。

北朝青瓷施玻璃质釉,比南方青瓷釉厚,光泽更强,呈灰绿色或黄绿色。多数只在肩部或中腹以上施釉,成蜡泪状的流釉现象比较普遍。用线刻莲瓣、联珠、禽鸟、兽头、神仙人物作装饰,如河北景县封子绘和祖氏墓中出土的仰覆莲花尊,颈的上端堆贴6个姿态不同的飞天,中部为宝相花图,下端是四个兽头和两组蟠龙,肩部六个直系,腹部凸塑成上覆下仰的莲花,上段3层,每层依次递长,第3层莲瓣最长,瓣尖向外微卷,每瓣还加饰一片下垂的菩提叶,下段仰莲两层,丰满肥壮。器腹以下收缩为向外微撇的高足,堆塑加刻划作出两层覆莲。器上有盖,与器身协调,也作出莲花装饰,与南方青瓷莲花尊相比,更显得宏伟气魄,并有金银捶揲的效果。经化学测试分析,北朝青瓷原料与南方根本不同,属北方瓷土。青瓷工艺虽不如南方成熟,但独具风格,为隋唐时期北方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山东淄博寨里窑位于淄川区寨里镇寨里村和大张村之间的高地上,是全国唯一已知的北方青瓷产地。窑址长宽均为480米左右,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1957年文物普查中发现,窑址表面是农田耕土,耕土层之下是40至100厘米厚的瓷片堆积层。1973年又进一步发现窑炉遗址,还有暴露在断崖处的大量瓷片。出土器类简单,多数是生活用具,主要有碗、罐、高足盘等,均为不纯正的青釉,造型厚重,制作工艺原始,窑具多用三角支钉,具有早期烧制工艺特点。碗的造型深腹、直口,与南方青瓷略同,外腹下部无釉,有些碗壁上饰有莲瓣划纹,粗壮质朴。罐为四系,曲腹平底灰胎,外腹下部无釉。高足盘呈豆形,下部无釉。寨里窑青瓷一般胎骨较薄,带灰白色,火候高,没有黑斑现象。釉面厚薄不一,釉色深浅不一,还原气氛控制比较差。窑址中还发现许多深浅不同的黄色铅釉陶片,为我国北朝铅釉陶器产地的认定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佐证。从造型、釉色和烧制工艺来看,寨里窑址年代上限可达北朝(公元420~589年),下限延续到隋唐时期。

这一时期也有一些造型优美、装饰美观、釉色比较好的瓷器,代表了山东地区北朝晚期制瓷工艺的高水平。1982年,在寨里窑南面不到10公里的和庄发现一座北朝晚期石墓室,出土一件青瓷莲花尊,形体高大,釉色青中泛黄,造型新颖别致。口径13.1厘米,高59厘米,长颈,椭圆腹高圈足,喇叭口,颈饰八周弦纹,肩部四系之间饰四组模印宝相花纹,腹上部、下部和圈足外壁各堆塑一周仰腹莲瓣,腹部中间堆塑两周花草图案。这件青瓷莲花尊融实用器物与雕塑艺术为一体,华缛精美,堂皇庄重,是南北朝时期的艺术珍品。距寨里窑30余公里的临淄区大武北朝晚期崔氏墓出土的青瓷器,在造型、胎质和釉色上与寨里窑出土标本类同,可以断定崔氏墓中瓷器出自寨里窑。崔氏墓地中的几块墓志,明确记载为东魏元象元年(公元538年)、北齐天统元年(公元565年)、北齐武平四年(公元573年)。这更加使我们确信,寨里窑的制瓷手工业,早在东魏、北齐时期已经颇具规模。

同类推荐
  • 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共10册),即《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等,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十五少年漂流记

    十五少年漂流记

    《十五少年漂流记》描述了一艘载着十五个少年的帆船在暴风雨中遇难,漂流到荒岛上,坚强的十五个少年团结一心,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勇敢地面对并战胜残酷的自然环境,打垮凶狠的敌人,经历两年的时间,终于回到了故乡的故事。这套世界少年文学名著按照语文新课标指定阅读书目进行了精选,集中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精神。
  • 现代公司管理(第四版)

    现代公司管理(第四版)

    本书介绍了公司的产生与发展,现代公司的特征、功能及类型,现代公司的组建,现代公司的产权制度,现代公司人事管理,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现代公司跨国经营管理等。
  • 数学教学的趣味之谜设计

    数学教学的趣味之谜设计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且非常抽象的学科,要让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感受学习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与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愉快轻松地接受数学知识,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运动与安全常识手册(校园安全常识手册)

    运动与安全常识手册(校园安全常识手册)

    中小学生的人身安全是关系家庭、学校和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中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的健康成长涉及千家万户, 保护中小学生的安全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热门推荐
  • 暗影魔皇

    暗影魔皇

    死亡属性的一个废物体内的能量纯度竟然百分之百。偶然的一次机会让一位仙人收为了徒弟。因为,他们两个是同一个属性。偶然与一个血属性的帅哥同一宿舍,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 聪明女人要读男人心理学:男人那些不想让你知道的秘密

    聪明女人要读男人心理学:男人那些不想让你知道的秘密

    这是一本为女人量身定做的男性心理书,它不仅对男人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最全面、最深刻的挖掘,而且总结了最实用、最有效的应对男人的技巧。有了它,即使不会读心术,你也可以轻松掌握男人的所思所想,并在交往中赢得主动。
  • 神域王者

    神域王者

    晴天霹雳风,万道金雷光。宁可乾坤转,不负人心荒。一颗灵珠分善恶,一刀斩邪恶!少年赵岩手握凝魂珠,脚踏断魂闪,斩妖除魔。一步一步踏上王者之路!
  • 花倾落红尘

    花倾落红尘

    桃花翻飞,一片的粉红,却也挡不住那诛仙台上的苍白。红白相对,如今早已是物是人非,可唯独只有他还是那样的清冷,无情。她冷笑着,她当年是有多傻,明明知道他的无情,却依然不悔的为他付出一切,只为换来他的关切,可悲的是,直到现在,她所做的一切,还是为了他,为了让他后悔,愧疚……恋他,痴他,爱他,许他,谅他……到头来得到是他那替天行道的白刃,无止尽的痛……再也不用留恋,毅然跳入这承载多少红尘的诛仙台。花香枝落枝,绯色舞飞思;诛仙遗尘泪,万念轻弄风;无花颤苦果,千叶勾异魂;瑶影不知谁,清梦醉中醉。
  • 婚婚欲醉:竹马老公带回家

    婚婚欲醉:竹马老公带回家

    五年前她被心爱的人在婚宴中丢下,从此她成为众人眼中的笑话。五年后她从国外归来,依旧狼狈不堪,他却佳人在怀,功成名就。这让她意识到,自己和他的差别就连时间都无法拯救。站在他设好的围城里,她几乎哀求他:“许江城,放过我好吗?”他居高临下,冰凉的手指挑着她的下巴,一双眼睛半开半磕间透着寒意:“阿宁,我说了,你只能是我的……”她再也不愿低声下气。
  • 醉红楼:黛玉新传

    醉红楼:黛玉新传

    此文与曹公文有相差,此文是一个冷性高傲的黛玉,那一日,守护灵河的小白龙舍掉龙珠护住绛珠的肉身,便注定了她要将真心付于君心。红楼之黛玉,灵性女儿,一身高傲,冷然面对大观园里的算计,她是林家的女儿,爹爹的掌中宝,她要替林家争光,不屈于人下。人不负我,我不负人,人若负我,我必负人。
  •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之妹妹太爱财

    穿越之妹妹太爱财

    她,欧阳贝贝,自认为自己是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青春活力美女,可是,该死的!她只不过是与朋友旅游时,看见了一个湖泊,并且捡到了一条项链而已。可是,却穿越到了一个她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朝代,姻缘巧合,认了将军一家为亲人,自此在哥哥的宠爱下过着“无法无天”的生活:收敛无数钱财,当然还有她的美男哥哥!
  • 至尊漠少

    至尊漠少

    本书围绕凌言漠帅哥,开启了一次又一次超越极限的冒险,请看他如何斗苍穹,斩真神,救红颜,杀巨龙的传奇事迹……
  •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故事(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故事(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才子与佳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多见诸中国古代小说,寄托着从古至今中国人的爱情乌托邦。两千年前的《诗经》,在开篇就为我们描述了男女相恋。中国古代最为人称道的爱情故事,莫过于那些才子佳人的相知与相守的感人轶事!其中: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坚守,陆游与唐婉的凄美,无不深深感动着一代代的人!古人读书的最好境遇或许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而茫茫凡尘能有一位红颜知己可谓人生之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