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33700000006

第6章 谏客篇

说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说服帝王更是难上加难。但是,但凡一个英主都离不开这敢于说出不同声音的人,这便是谏客,敢于反对国主的人。

1、优孟哭马巧谏楚庄王

优孟原本是楚国的艺人,从小便擅长辞辩,常常用玩笑的方式婉言劝谏,也正因为他不像别的臣子那样直来直往,所以他的劝诫常常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卫国有个卫懿公爱鹤,而楚国有个楚庄王爱马。他在宫中养了很多匹马,其中有一匹是他的最爱,不仅每日锦衣玉食地伺候着,而且还给它建造了富丽堂皇的屋子,给它铺上了有帷幕、有丝绸的被子。可惜这匹马福浅命薄,它越长越胖,最后竟然死了。

爱马离世,楚庄王非常伤心。他吩咐下人,一定要用天下最好的棺材,外面还要套上一个好棺材,并且要用大夫的礼仪埋葬它。有的大臣马上提出了反对,大家都认为用大夫的礼仪去埋葬一个畜生实在是个笑话。可是楚王非常严厉地斥责了那些劝诫的大臣,并下令谁要再劝,就立刻处死。于是大臣们一个个都不说话了。

这时,优孟突然痛哭起来。楚王很奇怪地问他:“你哭什么呀?”

优孟哭得更厉害了,回答说:“我是在哭马呀。这匹马是您最喜爱的。这天下有什么事情是我们楚国办不到的呢?我觉得不能只用大夫的礼仪埋葬它,要用君王的礼仪下葬才对。”

庄王接着问道:“那怎样用君王的礼仪葬它?”

优孟答道:“我们要用雕刻着花纹的玉作为棺材,外面套上文梓木做的大棺材。让士兵们挖一个大坑,让百姓们都来运土,然后用最上等的东西来祭奠它。做到这一点还不够,我们还要邀请各国的使者来吊唁它。各诸侯听了这件事,才能知道大王对马比对人还要重视。”

楚庄王到最后才听明白他什么意思,优孟根本不是哭马,而是拐着弯地劝自己呢。楚庄王这次没有生气,而且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接着问优孟,怎样处理这匹马才合适呢?

优孟说:“当然是要把它当做六畜来埋葬。在地上挖个土灶作为棺材的外套,用铜鼎作为棺木,再加上姜、枣、粳米等作为祭品,用大火将其煮熟煮烂,最后埋葬在人的肚子里,这就是最好的处理办法。”

于是,楚庄王叫人将马煮熟分给了大家,从此,楚王再也没有因为牲畜而轻视人了。

楚国的宰相孙叔敖知道优孟是个贤人,因此非常看重他。孙叔敖临死的时候交代他的儿子,日后没有了依靠,定然会混得穷困潦倒,那时候不妨去找优孟,向其表明是孙叔敖的儿子,他就会给予帮助。

几年后,孙叔敖的儿子果然过得很贫困,不得不靠替人背柴度日。有一天他去拜见优孟,并告诉他自己是孙叔敖的儿子,希望优孟能够帮助自己。优孟让他在家中等几天,不要出门。

稍后,优孟便回家命人仿照孙叔敖的衣帽缝制了一套,然后学习孙叔敖的言谈举止。优孟本来就是个演员,因此一年之后,他简直就像活的孙叔敖,就连楚王和大臣都分辨不出来。

有一次,楚庄王举办宴会,优孟就按照孙叔敖的装束打扮了一番,之后上前敬酒。楚王大吃一惊,以为孙叔敖复活了,一个劲地要任命他为宰相。优孟说要回家和妻子商量,三天以后再来就任宰相。

三天后,楚庄王问优孟他的妻子说了什么,优孟答道:“我妻子不愿意我做宰相,她觉得楚国的宰相不值得做。当初孙叔敖忠诚廉洁,扶助楚王称霸中原。现在他死了,他的儿子却无立锥之地,不得不靠背柴为生。做宰相像孙叔敖那样还不如死了算了。”

听他的一番说辞,楚王感到非常惭愧,他立刻召见孙叔敖的儿子,送给他四百户封地,传了十代都没有断绝。

俗话说,忠言逆耳,尤其是对于尊贵的君王来说,更是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指责和批评。其实聪明的人正如优孟,可以将忠言说得君王爱听,也乐于采纳,这才是进谏的艺术。

2、晏婴进谏言讲究技巧

齐景公沉迷于酒色,一连七天不理朝政,和宫女妃嫔们在宫中把酒言欢。大夫弦章刚进王宫,就被一股股浓烈的酒味呛得喘不过气来。待他缓了缓神,发现齐景公正一边喝酒一边看宫女们跳舞,于是非常生气地走上前去。

齐景公见他过来,便招呼他一起喝酒。他满嘴喷着酒气,让宫女给弦章倒了满满一杯。

弦章哪有心思喝酒,他这次来就是因为齐景公一直沉迷于酒色——已经喝了七天七夜。宫女、厨师都累得够呛,可是景公依然没有停手的意思。看到齐景公如此荒废国政,弦章心急如焚。他没有接酒,也没有答谢,而是走到齐景公面前十分沉重地说:“酒能伤人,也能废政。您这种喝法,会毁了齐国的千秋大业呀!”

景公本来兴致挺好,可是冷不丁地碰了这么一个软钉子,心里很不高兴。他趁着酒兴说道:“我身为一国之主,多喝几杯酒又算得了什么?”

弦章是个心直口快的人,说话不拐弯。他见景公不仅不知悔改,反而认为自己做得很对,于是一时怒火冲天,大声喊道:“如果您不听劝告,打算一直这么喝下去,那您就下道命令杀了我吧!”

面对这么执拗的臣子,景公正要斥责他放肆,这时晏婴走了进来。于是景公让晏婴出主意惩治这个放肆的人。可是晏婴没理会这茬,他满脸笑容地向弦章道喜,这一举动让大家都很迷惑。

晏婴说:“你能遇到国君这样贤明大度的人是交了好运了,如果换成夏桀、商纣那样的昏君,恐怕现在你的人头早就落地了。”

晏婴的这一席话表面上是对着弦章说的,可是景公却有点不自然了。为了掩饰自己的窘态,他说:“相国说得对,我就是应该听听你们的劝告,下决心把酒戒掉。”

晏婴见齐景公已经转变态度了,便十分诚恳地对他说:“你这样做正是大家所期盼的。饮酒是为了交流感情,如果过量就要伤身误事。我建议您不如制定个礼法,规定不论男女,喝酒不得超过五巡,违规的话就要受到惩罚。如果实行这样的礼法,在外就不会出现酒醉闹事的,在内就没有胡作非为的,如此国家就太平了。可是如今国君如此贪杯,竟然畅饮七天七夜,您身边的大臣就会跟着一起狂欢滥饮,从而也就无心关心国事。长久下去,我们齐国岂不是岌岌可危吗?”

晏婴的一番话,令景公很惭愧,他当即传下命令,撤掉酒席,并向弦章道歉。从那以后,景公便再也不会无节制地喝酒了。他把心思都放在了处理朝政上面,群臣看到国君振作起来,于是都尽心尽力地为国家出力,齐国百姓也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面子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碰不得的东西,尤其是君王的面子更是伤不得。弦章和晏婴都有着相同的目的,可是劝说的方法不一样,由此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其实不管对什么人提意见或者批评,都要给对方一个台阶下,把人逼得太紧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

3、晏婴一日三谏显忠心

有一天,齐景公和很多大臣到郊外去游玩。

早上的空气十分新鲜,草地辽阔,各色鲜花点缀其中。鸟语花香的景象让齐景公的心情非常好。他不禁感叹道:“如果我可以长生不老就好了。这么好的山水,能够永远享用多好呀!”

晏婴听到国君的这番话,心中暗想:如果国君就此沉迷于长生不老之术,肯定会荒废国政,不求进取,那样的话国家就完了。于是他接过齐景公的话头说:“生死都是自然而然的事,不是凭借人力就可以改变的。况且长生不老也未必是件好事。”

“何出此言?”景公十分不解晏婴的言论。

“如果历朝的君主都可以长生不老,可么齐国的开国君主太公和丁公就会活到现在,他们还是一国之主。那么接下来的桓公、文公、武公就只能做他们的助手,而您也只能成为扛一把锄头在田间劳作的农民了。哪还有心情四处游玩呢?”

齐景公听完晏婴的话觉得很扫兴,于是不再理睬他。

中午的时候,梁丘据赶着一辆六七匹马拉的大车滚滚而来。齐景公对着晏婴说:“这是梁丘据接我来了,朝中只有他最了解我的脾气。”

可是晏婴没有顺着他的话,而是很不满地说:“身为臣子,就不能事事都顺着国君,随声附和的臣子并不是好臣子。国君认为对的也不一定对,国君认为不对的,也不一定不对。这个人只会察言观色、溜须拍马,根本不考虑对错,一味地迎合。您或许觉得他的话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可是对于国家又有什么好处呢?”

景公很不高兴,转身拂袖而去。

晚上的时候,景公看到一颗流星从天际滑落。他顿时觉得这不是什么吉祥的兆头,连忙让主管祀祷的官员设香案祷告,保佑齐国国泰民安。

晏婴听闻马上赶过来劝阻,他对景公说:“只不过是一颗流星,何必这么兴师动众呢?流星只会扫除邪恶的事情,您又没有做什么丑事,何必提心吊胆呢?如果您做过一些不该做的事,那也让流星扫过了,岂不是很好吗?”

景公越听越生气,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可是晏婴完全没有闭嘴的意思,他接着批评景公:“流星出现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我最担心的是您沉迷酒色、亲近小人、喜听谗言、远离贤臣,长此下去,齐国的灾难就要来临了。这都是您的过失,单单靠祈祷是帮不了什么忙的。”

听完晏婴一顿训斥,齐景公再也没有兴致继续游玩了,于是下令立即回宫。

齐景公回到宫中非常生气,他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一直想着怎么整整这个相国的气焰。可是,当他仔细品味晏婴的话后,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又钦佩起这位臣子的忠心来。晏婴去世后,景公感到非常痛心,他感叹再也找不到一日劝谏自己三次的忠臣了。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朝历代,一个耿直的谏臣能够遇到一个明君都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也是这个国家值得庆幸的事。有忠臣名君的国家,自然是无坚不摧的。

4、晏婴借下棋巧进谏言

晏婴听说齐庄公正在和自己的妃子们下棋,便连忙赶去求见庄公。晏婴是位下棋的高手,他一来,庄公便撇下了妃子,和晏婴对弈起来。

晏婴这次求见庄王是有目的的。没料到国君急于下棋,他只得先把话收回来,专心下棋。不一会工夫,晏婴便吃掉了庄公不少棋子,庄公仍然很冷静,慢慢转败为胜,最后赢下一局。

庄公知道晏婴是棋坛高手,可没想到今天这么快就输了,他不禁问晏婴:“早就听说相国满腹才学,更是一位下棋高手,今日为何这么快就输给我了?”

晏婴答道:“臣有勇无谋,输给您是情理中的事。”

晏婴接着说:“下棋如此,管理国事亦是如此。臣恐怕已经不能承担相国的重担了。”

庄公没想到晏婴会这么说,自从他担任齐国相国以来,协助自己将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他的才能是有目共睹的,为何今日说出这般泄气的话呢?猛然间,他突然意识到晏婴这是委婉地批评自己崇尚勇力而忽视仁义呀。

原来,庄公几年来一直很看重勇武有力的人,因此一些武夫便骄横得无法无天,经常欺压百姓。而且一些有学识的文臣一直得不到重用,官风民风越来越坏。曾经有不少大臣劝过庄公,可是他根本听不进去。如今晏婴的一席话说得庄公心里警觉起来,他想知道晏婴对于重用武夫的看法。于是他直接问道:“你能不能告诉我,之前有没有一个国家凭借勇力而达到国家的强盛安定呢?”

晏婴答道:“夏朝有大力士推侈、大戏,商朝有勇士弗仲、恶束,他们都是力大无穷、用力无比的人,可是夏商依然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由此看来,一个国家光靠勇力是不能实现长治久安的。”

庄公仔细地想了想晏婴的话,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十分恭敬地向晏婴表示感谢,并表示一定改正自己的错误,不再偏袒有勇力的人。

待到两人重新下起棋来,晏婴精心布局,进退有致,不一会庄公就招架不住败下阵来。庄公感到很奇怪,怎么突然他的棋艺又好了起来,最后他终于想明白了,原来晏婴是借机向自己进谏,真是用心良苦啊!

采用直谏的方法的臣子古来也有不少人,幸运地遇到了圣明的君主,即使意见没有被采纳也不至于惹来杀身之祸,不幸的是遇到了昏庸的君王,报效国家的心愿完不成,还会不小心搭上性命。采用旁敲侧击的方法劝解别人是很多聪慧的人常用的招数,采用这种委婉的谈话技巧既不得罪人又能产生良效,何乐而不为呢?

5、邹忌论美劝齐王纳谏

公元前378年,齐威王继位,可是他竟然一连九年都不理国事。这一天,他召见邹忌去给自己弹琴。可是邹忌到了王宫只是不停地向齐威王讲述乐理,就是不开始弹奏。

过了好长时间,齐威王终于不耐烦了,他很不高兴地说:“你跟我说半天乐理却不弹奏,我怎么知道你演奏得怎么样呢?”

邹忌答道:“我是以弹琴为生的人,自然要苦心钻研弹琴的技法。正如您要做的事就是治理国家,当然也要好好研究治国计策。我光说乐理而不弹琴你就不愿意了,那么你身为国君九年都没有处理过朝政,百姓会愿意吗?”

齐威王听他分析得头头是道,因此很看重他,便封他为相国,协助自己处理朝政。

邹忌身高八尺有余,相貌俊朗,是个名副其实的美男子。有一天,他梳洗完毕,穿戴好衣帽,走到镜子面前问妻子:“你觉得我和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

妻子答道:“徐公哪有您美呢?”

徐公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自己有什么地方可以比得过他呢?于是邹忌又问妾:“我比城北的徐公美吗?”

妾回答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那天正好又来了客人,邹忌便问客人这个问题,客人恭敬地说:“徐公确实没有你美啊!”

第二天,徐公上门拜访,邹忌对他左看右看,怎么看都觉得徐公比自己美。后来他终于想明白了。妻子说自己美那是因为偏袒;妾说自己美是因为怕自己;客人上门有求于自己,自然也会趁机迎合。

想到这里,邹忌便去找齐王说:“我自然知道自己不如徐公长得美,可是我的妻子偏袒我,我的妾畏惧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所以他们都说了谎话。通过这件事使我想到了您。我们齐国拥有广博的国土,人丁无数。宫女们没有不畏惧您的,朝里的大臣没有不偏袒您的,四境之内的人没有不对大王有要求的。试想,这些人平日里所说的话有多少虚假在里面呀!”

齐威王听了邹忌巧妙的劝谏,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下令:从今以后,但凡当面指责君王过失的,可以得到最上等的赏赐;用书面语言批评我的错误的,给予中等的赏赐;敢在众人面前说我不对的人,给予下等的赏赐。

齐威王这道命令颁出不久,便有很多人来向其提意见。齐威王接纳了其中合理的部分,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等到最后人们再也挑不出毛病来了,齐国也渐渐强大了起来。

虚怀纳谏是一个圣明的君主最应该做到的事情。齐威王广开言路、奖励进谏的做法,使得内政修明,不需要用兵就在朝廷上战胜了别国。

6、甘茂立盟约制止谣言

秦武王心怀天下,希望能够尽早实现统一大业。他召集了左右丞相甘茂、樗里疾商讨攻打韩国的事,商议由谁率领军队出征。

樗里疾不同意秦武王的提议。

甘茂觉得,要攻打韩国必须联合魏国的力量。他自告奋勇要去魏国劝说魏王发兵,秦武王同意了甘茂的请求。

甘茂的好口才是出了名的,他到魏国便说服了魏王出兵伐韩。可是他非常担心自己走后,樗里疾会在秦武王面前说自己的坏话,弄不好,韩国攻不下来自己反倒送了命。于是,他派人向秦王汇报:“魏国那边已经同意出兵了,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不要出兵为好。”

秦武王搞不明白甘茂是什么意思,便亲自赶到甘茂所在的地方,当面问他为什么要改变主意。甘茂说道:“想要攻下韩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仅耗费大量的物力财力,而且作战时间也短不了。如果在攻打韩国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变故,那岂不是前功尽弃了吗?”

秦武王很疑惑地问道:“由你亲自带兵出征,还有什么事情值得担心呢?”

甘茂没有回答他,而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曾参是孔子的门生,据说有个和他同名同姓的人闯祸杀人了。于是有人连忙跑到曾参母亲面前说:“你的儿子杀人了。”

曾参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后很镇定,她一边织着布一边说:“我的儿子是不会杀人的。”

没过多久,又有人过来跟她说:“你的儿子杀人了。”

曾母仍然不为所动,她依然相信自己的儿子不会杀人。可是第二个人刚走,又一个人跑来告诉她同样的消息。这次曾母相信了这个消息,连忙扔下织布机躲了起来。

听完甘茂的故事,秦武王越来越糊涂了,不知道这个故事和取消出兵的计划有什么关系呢?于是甘茂解释道:“我带领那么多兵马去攻打韩国,等我走后说我坏话的人肯定不在少数。如果您向曾母一样听信了小人的谗言,那么我的下场先不必说,灭掉韩国的大业就会付诸东流了。”

秦武王笑着对他说:“原来你是在担心这个啊!你放心吧,我是不会听别人的闲言碎语的。如果你还不放心,我们就定个盟约。”

于是,秦武王和甘茂就地订立了盟约,然后将它藏在了息让这个地方。之后,甘茂被封为大将,领兵五万攻打宜阳城。可是时间过了快半年了,这座城依然没有攻下来。

这时,樗里疾趁机对秦武王说:“甘茂领兵出征用了这么长的时间,是不是打算向敌人投降啊?”

樗里疾说了一次又一次,秦武王终于禁不住樗里疾的挑唆,就下令甘茂撤兵。甘茂派人给秦武王一封书信,里面只写上两个字“息让”。秦武王知道自己轻易听信了谗言,觉得很过意不去。于是他亲自带领五万援兵去支援甘茂,终于打下了宜阳城。

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句假话说的人多了,人们自然也就相信了。谣言的杀伤力向来是无穷的,古往今来,多少良臣被奸佞之人的谗言所害。因此,不得不说甘茂是聪明机智的,息让之盟不仅保全了自己,而且也顺利地取得了伐韩战争的胜利。

7、魏王攻赵国南辕北辙

战国后期,魏国的国君想出兵攻打赵国。很多大臣都反对魏王的这个决定,可是却无法劝动他改变主意。

当时,大臣季梁正奉命出使邻邦,他一听到这个消息连忙往回返。路上他不敢停留一刻,告诫自己一定要在魏国发兵之前阻止这件事的发生。

他赶到魏国都城,一打听情况才知道,许多大臣都反对攻赵这件事,只是无法阻止魏王,都在摇头叹气。人们劝季梁还是不要再去碰钉子了,那么多人都说服不了魏王,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又怎能做到呢?

此时的季梁早就把个人的安危抛之脑后了,他不顾一切地冲向魏国王宫。

魏王见到去而复返的季梁,询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

季梁没有马上劝解魏王,而是故作神秘地讲了一个见闻。他说:“我在途中遇见了一个非常奇怪的人。”

魏王一听,来了兴致,急忙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季梁说:“我在路上碰到一个人,他说要驾着马车去楚国,可是他却一直在向北方赶路。我告诉他楚国在南方,可是他竟对我说:‘你不用担心,你看我的马跑得非常快,很快就能到楚国。’我以为他没有听清楚,又对他说:‘你方向走反了,马跑得快又有什么用呢?’可是那个人仍然很固执,他依然很自信地说:‘你懂什么?我有一批精良的马,有一个技术娴熟的车夫,而且我有充足的路费,怎么就到不了楚国呢?’我知道怎么劝都没有用了,于是很无奈地对他说:‘你有好车好马,可惜没有用对,像你这样走下去只能会离楚国越来越远。’那个人不再理我,驾着马车向北方走了。”

“这个人真是奇怪。”魏王听完故事感慨地说。

季梁话锋一转,接着说:“至于这个人能不能到楚国,我们不用担心。我担心的是大王如今发兵要攻打赵国,这是关系到我们魏国成败的大事啊!魏国有着辽阔的疆域,兵强马壮,可是,如果您借此攻打赵国以扩张魏国的领土,成就您的霸业,必然会引起赵国乃至我国人民的反对!如此,何时才能够成就天下霸业呢?您这样的事情做得越多,离您的目标就越远。这和那个反道而行的人有什么区别呢?”

魏王这才明白季梁的真实意图,但是他没有生气,反而夸奖季梁说得很有道理,因此取消了攻打赵国的计划。

南辕北辙的故事常常被人们耻笑,可是当人们自己也这么做的时候,却丝毫察觉不到。有时候越想达到一个目标,却离那个目标越来越远,到最后才发现其实是自己走错方向了。

8、荀息叠蛋谏晋王戒奢

晋文帝继位以来,晋国逐渐强盛起来,可是当晋国成为春秋时期的强国以后,晋灵公却不思进取,贪图享乐,喜欢穿华服,沉迷酒色,终日不理国事,使得强盛的国力渐渐衰弱。

有一次,他要建造一座九层的楼台。由于工程浩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是他不惜花费巨资,征用无数人力去修建。三年过去了,楼台依然没有建成。人们的怨声四起,晋灵公则下令,但凡听到反对批评的意见,便将那个人斩首,所以人们敢怒不敢言。

有一天,晋灵公正在宫内和妃子们饮酒作乐,旬息前来求见。晋灵公正玩在兴头上,非常不愿意被打扰,于是谎称自己生病了。过了一会,侍者又来禀报,说旬息要给大王表演杂技。晋灵公一听来了兴致,便吩咐卫士,只要旬息开口谈及建造楼台的事情就将他射死。

旬息拜见晋灵公的时候,做出一副很轻松的样子。晋灵公问他到底玩什么把戏,旬息说:“我可以将十二个棋子堆起来,上面再加几个鸡蛋。”晋灵公一听觉得很有趣,于是命他马上开始表演。

荀息认真地把十二个棋子堆了起来,然后又把鸡蛋一个一个地加上去。旁边观看的人都十分紧张地看着他表演,晋灵公十分紧张地喊道:“危险,危险。”

旬息却慢条斯理地说:“这有什么危险的,还有比这还危险的事情呢!”

晋灵公问道:“那到底是什么事?”

旬息见时机成熟,便停止手上的表演,适时地向晋灵公进谏:“为了建成九层高台,三年的时间里已经耗费了太多的人力和财力。现在男人们不耕地,女人们不织布。国库已经空虚,邻近的国家时刻准备要攻打我们。如果长此以往,我们国家总有一天要灭亡的。如今修建高台,就如叠鸡蛋那样危险。所以还是请您三思而后行。”

晋灵公想了想,觉得他说得有一定的道理,最后终于下令不修建楼台了。

修建楼台亭阁似乎是很多君王都有的嗜好,可是每一个富丽堂皇的建筑物背后都是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所以一个圣明的君王必定要有戒奢从简的决心,因为如果失去了民心,多豪华的建筑都会倒塌。

9、秦王追李斯广纳谏言

秦王嬴政继位时年纪尚小,当时的朝政掌握在相国吕不韦的手里。

吕不韦因为当年帮助庄襄王取得王位而获得了相国的位置。随后,吕不韦收留了大批来自列国的门客,并集合众人的力量编成了一部书叫做《吕氏春秋》。书写完后,吕不韦派人将书简挂在咸阳城门上,发表言论说:“谁能对这本书提出意见,不管添字还是减字,都有千金的奖赏。”消息传开后,诸侯各国的文人都蜂拥前去,却没有一个人能对书上文字加以改动。如此一来,吕不韦的名气越发大了起来。

秦王嬴政二十二岁那年,宫里发生了叛乱,吕不韦被牵涉其中。秦王抓住这个机会将吕不韦铲除掉。吕不韦一倒台,一些官员便开始议论纷纷,说吕不韦收留的那些来自列国的政客都是为其本国打算的,说不定是来秦国做间谍的。于是,秦王便下了一道逐客令,不管大小官员,只要不是秦国人就必须离开秦国。

李斯是从楚国来的政客,这次他也受到驱逐,心里很不服气。就要离开秦国的时候,他给秦王上了一道奏折,列举了历代君王任用别的国家的人才而使国家变得强盛的例子——秦穆公任用百里奚、蹇叔,当了霸主;秦孝公任用商鞅,通过变法使得秦国变得强盛;惠文王用了张仪,拆散了六国联盟;昭襄王任用范雎,提高了朝廷的威望。

秦王觉得李斯说得有道理,连忙亲自去追回了李斯,恢复了李斯的官职,撤消了逐客令。

秦王任用李斯之后,一面加强对各国的进攻,一面派人去离间各国的关系,配合着武力的进攻。韩王见形势对自己非常不利,便派公子韩非去秦国求和,表面上愿意成为秦国的属国。

韩非和李斯是一个老师的学生,他见韩国一天天衰弱下去,内心十分着急。他三番五次向韩王进言,可是韩王根本不理睬他的建议。韩非将自己满腹的才华写成了一部书——《韩非子》。他在书中主张国君要集中全力,加强法治。这部书后来被秦王嬴政看到了,他对此非常赞赏。

韩非接到韩王的命令来到秦国,当他看到秦王的强盛之后,便上书秦王,希望能够帮助秦王完成统一大业。这份奏章使得李斯非常紧张,他十分担心韩非来了会影响他的地位。他便在秦王面前说:“韩非是韩国的公子,如果您想要灭掉韩国,韩非当然会为韩国考虑;如果让他回国,也是后患,趁他现在在这儿,不如找个罪名把他杀了算了。”

秦王听了李斯的话觉得有点道理,就犹豫要不要任用韩非,并下令将韩非关了起来。韩非进了监狱,连为自己辩解的机会都没有。李斯趁机送来了毒药,韩非无奈之下只得服药自杀了。

秦王嬴政扣押韩非之后觉得后悔,想把他放出来,可是已经晚了。秦王感到非常懊悔。这时候魏国人缭来到秦国,秦王觉得他是个非常难得的人才,于是任命他为秦国尉,后来人们称他为尉缭。

嫉贤妒能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贤才,不能否认的是,李斯确实有一定的才华,使秦王取消了“逐客令”,协助秦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可是他嫉妒韩非并将其迫害致死的做法确实是小人行径,令人不得不对其褒贬参半。

10、士会冒死谏言救统帅

荀林父是晋国的将军,他在一次战争中战败,回国的时候被晋景公责罚。晋景公下令要将荀林父处斩。

荀林父对景公说:“这次我被楚国的军队打败,您惩罚我是应该的。只是希望我死后,后人能够吸取这次的教训,让晋国变得强大起来。”

众臣都觉得荀林父罪不至死,他曾经打过那么多的胜仗,也算是晋国的功臣,如果因为一次战败就被处死,似乎太不近情理了。可是此时晋景公正在气头上,谁也不敢替荀林父多说几句好话。

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一个声音:“您不应该杀他!”大家顺着声音看去,原来是大夫士会在为荀林父说话。

“败军之帅,罪大当诛。”晋景公的语气十分坚决,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

可是士会仍然没有放弃,他继续说:“荀林父是我们晋国的栋梁之材,屡建奇功,尽责尽忠,如果您因为一次战败就把他杀了,那么我们的敌人不知道要有多高兴,他们又少了一个对手了!您一定还记得城濮之战吧?当时我们战胜了楚国,抓到许许多多的俘虏,缴到了难以计数的武器和粮食。可是即便是这样,晋文公也不敢掉以轻心。他常对臣子们说:‘楚国的成得臣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只要他还活着,楚国的力量就不能小觑,我们万万不可放松戒备啊!’可是后来,楚国的国君杀了成得臣,这时,晋文公高兴得载歌载舞,说:‘这下子,楚国再也没有人可以进攻晋国了,我可以安心了。’从那以后,楚国两代都一蹶不振。由此,您还看不出来一个有才能的臣子对国家的重要性吗?”士会慷慨激昂地说。

晋景公静静地听他说完,脸上的怒气渐渐褪去了。

“您现在要将荀林父杀死,无疑就是帮着敌人除掉他们的心腹之患呀!我们的敌人恨不得这样的能臣早点消失,以此来消灭我国的力量。如果您一定要杀死这样的有功之臣,就是在间接地帮助敌人,让晋国承受无法估量的损失啊!况且,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不过是一次偶然的失误,这和他之前立下的功劳相比也就微不足道了。”士会接着劝诫晋景公。

最后,景公终于被他说动,当场赦免了荀林父,并恢复了他的职位。

11、胥臣推荐人才不存偏见

晋国大夫胥臣向晋襄公推荐郤缺,可是遭到了晋襄公和很多大臣的反对,原因就是郤缺是罪臣郤芮的儿子。

面对朝堂上的一片唏嘘声,胥臣正色道:“难道父亲有罪,儿子就不能任用了吗?当初舜任用大禹,成功地治理了水患,而大禹的父亲鲧就是有罪之人。如果舜因为鲧有罪就拒绝任用大禹,那么岂不是埋没了人才?”

晋襄公说道:“郤芮有罪,我惩罚了他,他的儿子怎会善罢甘休?如果郤缺一直对国家耿耿于怀,又怎能诚心报效国家呢?”

胥臣说:“士为知己者死。郤芮有罪受到了制裁,这是他罪有应得。可是如果您现在重用郤缺,不正表明您选贤授能、不拘一格吗?连罪臣的儿子都能受到重用,天下贤士怎能不策马扬鞭、踊跃前来投奔您呢!管仲曾经用箭射伤齐桓公,可是齐桓公仍然重用了他,最后使得齐国称霸诸侯,由此您还不明白吗?”

晋襄公说:“管仲是天下奇才,郤缺能够和管仲相提并论吗?”

胥臣说:“那天我从鲁国回来,在路上看见一对夫妇在田里劳作。妻子将饭菜高高举过头顶,十分恭敬地给丈夫用餐,而那个丈夫也以同样的礼节回敬妻子。后来我才得知,那个人就是郤缺。夫妻间相敬如宾,不正是显示了郤缺的德行吗?能有这样人帮助您治理国家,管理百姓,百姓自然就会讲仁义,尊君王,如此何愁国家不强盛呢?”

胥臣的一番话说得大家都动了心。晋襄公也羞赧地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差点因为世俗的偏见而损失了贤才。”于是马上召见郤缺,任命他为下军大夫。

郤缺果然很有才能,协助晋襄公料理国政,使得晋国越来越强盛。而胥臣推荐人才有功,晋襄公将“先茅”之地赏给了他。

12、孟轲谏齐王实行王道

齐宣王有着称霸天下的野心,有一天他问身边的孟子:“你觉得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完成统一大业吗?”

当时,齐国的百姓生活得非常艰难,孟子很想狠狠地批评他,可是他知道齐宣王是个喜欢听奉承话的人,如果当面这么不讲情面地批评他不关心百姓,肯定会激怒他。于是孟子委婉地说:“我先给你讲一件事吧!”

齐宣王示意孟子说下去,孟子便接着说:“我听说有一次因为祭祀要杀掉一头牛,可是您因为可怜那头牛无罪而被杀,就没有将它杀掉,是有这么一件事吧?”

齐宣王心里很高兴,觉得自己做的这么点善事也被人记住了。于是忙回答道:“是的,的确有这么回事。”

孟子接着说:“从这件事上就可以说明,您是个有着菩萨心肠的善人呀。如果您能够行王道,自然就能实现统一天下的愿望。”

听孟子这么说,齐宣王更高兴了:“您接着说下去。”

孟子说:“问题就在于您肯不肯干了。有人说:‘我能举起千斤重的东西,但却举不起一根羽毛;我的眼睛能看得清毫毛,但却看不见满车的柴火。’您觉得,他说的是真的吗?”

齐宣王不禁笑道:“这种话怎么能相信呢!”

孟子也笑道:“所以如果有人说,大王您能用好心对待牛,却不能如此好心地爱护百姓,这样的话也同样不会被人信服啊。这就和不肯举一根羽毛和看不见一车柴火一个样。现如今齐国的百姓流离失所,其实这就是您不去关心的缘故,而不是您有没有能力去做。我觉得,如果您实行王道,就一定能实现统一大业,问题就在于您不做,而不是不能!”

孟子这种奉承捎带批评的说话方式,使得齐宣王不仅没有生气,而且对孟子有了好感,欣然接受了他的批评。

孟子想向齐宣王讲述施行仁义的主张,但是他知道齐宣王不仅喜爱音乐、崇尚武力,而且贪财好色,如果一下子向其提出这样的建议,他很难接受孟子的主张,所以孟子觉得对待齐宣王只能因势利导。

有一天,孟子谒见齐宣王,问道:“我听说您非常喜欢音乐,有这么回事吗?”

齐宣王承认说:“是的,可是我喜欢流行的乐曲,并不喜欢古代音乐。”

盂子说:“只要您非常爱好音乐,那齐国便会变得很强盛。无论现在流行的音乐,还是古代的音乐都是一样的。”

齐宣王见孟子不是来批评自己的,反而和自己一起探讨音乐,就对他的话产生了兴趣。他问孟子:“你能把这个道理讲给我听吗?”

孟子说:“在我说道理之前,我想先问您一个问题:一个人独自欣赏音乐快乐,还是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呢?”

齐宣王不禁脱口而出:“自然跟别人一起欣赏更快乐些。”

“那么,跟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还是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呢?”孟子接着问道。

齐宣王虽然不明白他的意图,依然答道:“当然是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那么,就让我对大王您谈谈音乐和娱乐的道理吧。”孟子见时机已经成熟,就巧妙地把音乐过渡到政治上来。“如果君王独自奏乐感到很快乐,可是百姓听到鸣钟击鼓、吹箫奏笛的声音却感到很头痛,那都是因为国君没有和百姓一同快乐的缘故啊!”

齐宣王不由得一惊,又听孟子继续说道:“假使国君在这儿奏乐。百姓听到了这样的声音全都感到很开心,那么就是因为国君同百姓一同娱乐罢了。所以我得出这么一个道理:如果您能同百姓一同娱乐,那么就可以使天下归服了。”

孟子的一番话使齐宣王心服口服。

有一次,齐宣王问孟子,如果和邻国交往,有什么样的原则和方法。

盂子说道:“仁爱的人常以大国的身份来服事小国,聪明的人能够以小国的身份服事大国。以大国身份服事小国的是快乐的人,这样的人足以安定天下,谨慎畏惧的人足以保护自己的国家。”

齐宣王说:“您的话很有道理。可我是尚武之人,恐怕不能服事别国。”

孟子说:“那么您就不要喜好小勇,推崇大勇吧!”

齐宣王问:“什么叫小勇,什么是大勇呢?”

孟子解释说:“有一种人只会拿着兵器吓唬别人,这就是匹夫之勇。只能敌得住一个人。您要做的就是把这种小勇扩大,使之成为像文王和武王一样的大勇。”

齐宣王问:“那么文王和武王的大勇又是什么样的呢?”

孟子说道:“《书经》上说:‘上天创造了一般的人,同时也为他们降生了君主和师傅。而君主和师傅的唯一责任,就是帮助上天来爱护人民。因此,四方之大,有罪和无罪之人都由我负责,那么普天之下还有谁敢胡作非为呢?’当时,纣王在天下横行霸道,弄得民怨沸腾的时候,周武王便认为除掉纣王使得天下百姓获得安定是自己的责任,这便是武王的勇。如今,您如果能使天下的百姓都得到安定,那么,天下的百姓还会生您不喜好勇武的气呢。”

听到孟子这么说,齐宣王开心地笑了。

有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便去询问孟子:“你说要不要拆毁明堂?”孟子答道:“明堂是能够奉行仁义、统一天下的人的殿堂。如果您要实行王政,就不要毁掉它。”

齐宣王说:“那怎样做才能实行王政呢?”

孟子答道:“当初,周文王治理岐周的时候,对农民实行九分抽一的税率;对做官的人给予世代承袭的俸禄;不阻拦人们到江河湖海捕鱼,惩罚罪犯,不株连他的亲属;对待老无所依的人、失去丈夫的女人等需要得到救助的人,文王都是最先考虑的。”

齐宣王连连称道:“这话说得不错!”

孟子问:“您既然认为这话有道理,那为什么不去实行呢?”

齐宣王说:“我非常喜爱钱财,恐怕实行王政有一定的困难。”

孟子说:“从前,公刘也喜爱钱财。可是他能够和百姓一道,使得留在家中的人有余粮,行军的人有干粮,这样,军队才能奋勇前进。如果您也能和百姓一道,那么对于实行王政统一天下,又有什么困难呢?”

齐宣王接着说:“我还有个毛病,就是很喜爱女人,这样对于实行王政怕有困难吧?”

孟子答道:“喜爱女人并没有错,如果您能和百姓一道,使得天下的男人都能娶到女人,天下的女子都能嫁得出去,那么对于实行王政统一天下,有什么困难呢?”

齐宣王无话可说了。

齐宣王出兵攻占了燕国,他对孟子说:“对于吞并燕国这件事,有些人劝我不要这样做,有些人却劝我吞并它。我觉得一个拥有兵车万辆的大国去攻打与之匹敌的大国,并且只用了五十天时间便将其占领了,这样的结果仅仅是凭人力促成的吗?恐怕是天意吧。如果我们不去吞并它,是否就会违背上天的旨意呢?”

孟子回答说:“如果您做这件事能够使得燕国的百姓高兴,那么您就这样做。如果燕国的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这样做了。如果齐国吞并了燕国,燕国的百姓愿意拿着美食、琼浆来迎接齐国的军队,那么就是愿意您吞并燕国;如果齐国的军队使得百姓的灾难更加深了,那么吞并燕国对于百姓来说不过是换了一个统治者而已。”

过了一些日子,别的国家都在商议着救燕的事。齐宣王虚心地向孟子讨教对策。

孟子答道:“齐国拥有纵横一千里的土地,怎么还害怕别的国家呢?当初商汤征伐,天下的人都盼望他早日取得成功,因为他的征伐一点都没有打扰到百姓。百姓的买卖照常往来,庄稼照常耕种、收割。商汤只会诛杀暴虐的君王,用来拯救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他们的军队对于百姓来说是及时雨,因此才会受到百姓的拥护。如今,燕王虽然被您打败了,可是您对欢迎您的燕国百姓又做了什么呢?您杀害了他们的父兄,掠夺了他们的子弟,毁坏了他们的祠堂,抢走了他们的宝器。天下各国本来就惧怕齐国的强大,可是现在齐国的领土又扩张了一倍,而且暴虐无道,别的国家自然会联合起来讨伐您。所以我觉得您现在最应该做的事,就是赶快发布命令,释放那些俘虏,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替燕国人拥立一位新国君,之后,您撤兵回到齐国。目前只有这样,才能停止各国联合起来对付您。”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他主张君王应该仁义治国。面对齐宣王问的问题,聪明的孟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采用迂回委婉的方式,不仅没有伤害君王的尊严,而且有效的令其采纳了自己的建议。孟子的这种旁征博引的劝谏方法,使得齐宣王不得不为之折服。

1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春秋时期,渐渐强盛起来的吴国想要称霸天下。

吴王想要出兵攻打楚国,此时楚国也是一方强国,因此有很多大臣反对吴王的这个决定。可是吴王一心想要成为霸主,根本听不进去那些劝诫的话。他拔出宝剑威吓群臣:“谁要再劝一句,我就将他碎尸万段。”因此大家都不敢再进言。

吴王的王宫里有一个侍卫,他觉得吴王这次出兵并不是正义之举,很难取得胜利。可是他又不敢直接向吴王进谏。经过反复思考,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有一天,这个侍卫一大早便走进后花园闲逛。他拿着弓箭,左转右转,衣服被露水打湿了也毫不在意。他就这样在花园里转了三天。吴王见了觉得很奇怪,便将他叫到面前,问道:“你总是这样在花园中走来走去,是想做什么呀?”

侍卫恭敬地答道:“我正在观察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这个花园中有一棵树,树上有两只蝉。它们只知道站在高处喝露水很愉快地叫,却不知道有一只螳螂躲在后面,正准备扑上去捉它们呢。其实那只螳螂也没有觉察到,有一只黄雀正在它的身后,悄悄地伸着脖子准备去捉它。其实黄雀也不是最聪明的,它不知道树下面的我正拿着弹弓对准它呢!”

吴王听他说完,觉得很有趣。

侍卫继续说道:“蝉、螳螂和黄雀都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潜在的危险啊!”

吴王突然恍然大悟,原来他是在打比方来劝说我呢!于是他笑着称赞了侍卫,并取消了攻打楚国的计划。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做事情必须三思而后行,考虑周全再采取行动也不迟。侍卫人微言轻,但是这个比喻运用得极妙,将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形容得生动形象,于是便在不知不觉中劝说成功了。

14、晏婴讲故事劝齐王仁政

有一次,齐景公问晏婴:“你住在街道的附近,知道什么东西最贵吗?”

晏婴答道:“踊贵,鞋比踊便宜。”

踊是专门为受过足刑的人特制的鞋子。当时,齐景公喜欢滥用刑法,听了晏婴的回答后,便减少了这种行为。

齐景公令士兵制作陶坯。那时正值寒冬,天气寒冷,民工们吃不饱穿不暖,因此没有按时完工。景公十分生气,他要杀掉两名士兵,以示惩戒。

晏婴应诺,过了一会回来对景公说:“当初跟随庄公攻打晋国,那时杀了四名士兵,现在您命令杀掉两名,只有那次所杀士兵的一半啊!”

景公听晏婴说完,便马上醒悟过来,遂停止制造陶坯。

景公问晏婴:“忠臣是怎样侍奉他的君主的?”

晏婴回答道:“君主遇到灾难,不为他而死;君主逃亡出国,不为他送行。”

景公说:“君主将土地和爵位赐给臣子,让他拥有尊贵显赫的地位,等到君主有了灾难,他却不肯为君主去死;君主出逃,他也不肯为其送行。这样的臣子还能算得上忠臣吗?”

晏婴回答道:“如果君主能够采纳忠臣的建议,那么一生都不会有灾难,臣子就不需要为君主去死。如果君主能够听得进忠臣的劝谏,君主一生也不会逃亡,臣子又怎会为他送行呢?如果君主不采纳忠臣的意见,君主逃亡,臣子却为他送行,这是失职的行为。所以身为忠臣就要尽心尽力辅佐君王,不要让君王陷入灾难之中。”

景公听完便不说话了。

景公在位时赋税重,冤狱多。交不起税的人都被抓进了监狱。晏婴向景公进谏,景公却听不进去。景公说:“监狱是国家的重要部门,这件事就由你去办吧。”

晏婴答道:“您是要我治理监狱吗?我家中有一个能识文断字的小妾,她就可以治理监狱。您想让我勉强别人去纳税吗?可是百姓们都不想把粮食送给暴君手下的恶吏,使自己的亲人饿死。所以,您还是直接下令将监狱中的犯人杀掉算了。”

景公很高兴,说道:“我让你去管理监狱,你却推荐你的小妾,我问你向百姓们纳税,你却让我将其都杀掉。由此可见,你也没有什么治国的好方法呀。”

晏婴说:“夺取百姓们的财物让他们挨饿,让百姓们服劳役使他们疲惫不堪,他们已经受了那么多的苦,还要他们服从监狱的管理,这样我实在是做不到。”

还有一次,景公问晏婴治理国家最大的祸患是什么。晏婴答道:“神庙中的老鼠。”

景公很奇怪,晏婴接着说道:“神庙是木房泥墙,老鼠如果躲在里面,用烟熏怕把木头烧着,用水浇又怕把泥墙冲坏。老鼠之所以可以这么逍遥,就是因为它们藏在神庙里。就好比一些人,在朝中欺瞒君主,使得君主善恶不分;在外面仗着自己的权势,欺压百姓。倘若不除掉这些人,国家就会出乱子;倘若除掉他们,这些人又都是国君的近臣,国君下不了手。这些人就是国家的老鼠。”

晏婴又接着说道:“从前有个卖酒的人,他的招牌做得非常大,可是他的酒却总是卖不出去。他便问别人为什么不买他的酒,乡里人便说:‘你养的狗太厉害了,人家刚要走进你的店,却被你的狗给吓跑,谁还敢买你的酒啊。’国家也有这样的‘恶狗’,有些有识之士想要亲近君主,这些人就会像恶狗一样扑上来咬人,如此一来君主怎能不被人欺骗,国家怎能太平呢?”

同类推荐
  • 如果这是宋史1

    如果这是宋史1

    本书从宋太祖赵匡胤充满传奇和争议的一生说起,全程解析大宋王朝的建立以及帝国初期的历史迷局;把中国五代十(十一)国各个朝代的更替,每一次政权纷争,一个个历史疑案,一一罗织在轻松幽默的解说之中。使一部长达三百年的煌煌宋史,在侃侃而谈中,尽解一切真相,尽得其中真味。
  • 明末畅想

    明末畅想

    明末清初,诸般角色粉墨登场,时代存在着许多可能性,如果按照历史,清朝上台,如果稍有差错,大顺上台,譬如张献忠等人,也可以触摸那花花江山、天子之位。当然,也可能是......
  • 三国之群星召唤

    三国之群星召唤

    二十一世纪一小宅男贾良稀里糊涂穿越到东汉末年,看着熟悉与陌生的世界,他高呼:“能给哥开个外挂吗?五星好评喔!”于是乎,他便拥有了召唤系统。什么?历史名人太熟悉了,不好玩。没事,分分钟给你召唤宇宙的名人,服没?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做不到!
  • 秦汉史考订文集

    秦汉史考订文集

    本书共收录论文17篇。包括《颛顼历表新编》、《两汉时期数学发展概略》、《两汉市卖风俗琐议》、《后汉洛阳东观考》等。
  •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本书为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沥血巨作,从1848年鸦片战争爆发,一直写到抗战的结束,举凡近代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社会制度、世态风貌无不细致入微,丝丝入扣,是历史爱好者和史学研究者了解和剖析中国近代史的最佳范例作品。
热门推荐
  • 玩转爱恋ABC

    玩转爱恋ABC

    她遇上了邪魅花心的他,既然是自己先动的心,那就不要犹豫,想尽一切办法将这棵帅草揽入怀中。帅哥,你是喜欢A计划还是B计划,实在不喜欢,咱们还有C计划!
  • 惟我独仙

    惟我独仙

    【小三新书《阴阳冕》已经注册】将会在本周日,斗罗大陆结束的同时开始上传更新,麻烦大家先收藏、推荐一下,谢谢。阴阳冕书号:1436015下面的直通车也可以直接点过去。【小三出品,必属精品,全新设定,酬谢书友】
  • 远见:管理决窍

    远见:管理决窍

    所谓“全方位”,在时间主要“竖穷三际”,在空间上要“横遍十方”。对宇宙人生有“全方位”的了解,对世道人情有“全方位”的认识,如此做人处事,方能“全方位”的面面俱到。
  • 屌丝道士

    屌丝道士

    看一个运气差到极点屌丝男,如何变身为一个运气好到极点的道士!他遇到鬼的时候会惹出怎样爆笑的事端?
  • 九山王

    九山王

    一个小鱼贩因为一次偶然帮助了一个大鱼完成渡劫,故事从此展开
  • 异界诛仙

    异界诛仙

    诛仙利,戮仙亡,陷仙四处起红光;绝仙变化无穷妙,大罗神仙血染裳。华夏小子误入神山古洞,得到诛仙四剑并穿越到了异界,且看他拿着诛仙四剑如何掀起腥风血雨,诛仙斩妖。
  • 穿越红楼

    穿越红楼

    穿越时空,四大名著,情有独钟!给你看最好看的红楼梦!
  • 巅峰对决

    巅峰对决

    美国华人帮会的林天来到慕尼黑,遇到漂亮的单身母亲馨雨,又遇到留学女孩秦琴……然而,敌人接踵而至……
  • 小小保安

    小小保安

    退伍军人当保安!且看他、除黑帮。演绎精彩的保安生涯……
  • 裂星记

    裂星记

    “星空的尽头在哪里?”“在人心里。”-------------------------------灵犀少年一步一步顺着心意,踏上星空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