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79100000011

第11章 生命的呼唤与祈愿——诞生礼(10)

娘又说:“除了今天有这规矩,到明个儿你再来,只要和婆家说好,想住到啥时候住到啥时候。”

女人出了卧室,男人正和爹在唠嗑,看她出来,说:“早着哩,咋不多歇会儿?”

女人回到了娘家,男人又宠自己,说话就没了顾忌,“早点回吧,省得瞎了你娘的眼!”

“别乱讲!女婿,这都是老说法,再说,太阳落了也怕吓着孩子。”

听了丈母娘的解释,男人忙不迭地起身:“爹、娘,那我们就走了。”

女人笑着剜了男人一眼,“怕啥!怕吓着孩子还是怕你娘瞎?”

男人尴尬地笑笑:“都怕,都怕,咱赶紧走。”

这个镜头中的满月剃头、挪骚窝习俗仍是河南开封的,至今还流行。与其他各地的满月礼重头戏是宴请宾客吃满月酒不同,开封的习俗是把这番喜庆大宴挪到了孩子出生九天或十二天之时。当地也有做满月的,但如镜头十所写,原因是担心产妇及婴儿身体弱,想等其身体硬朗些时再经历这番大热闹。在请客吃饭及亲友送礼道贺这几项重大节目上,做九天(借“九”、“久”之吉祥意)、做十二天(十二同样是一吉利数,似与一年十二个月、十二生肖的循环有关,取其圆满之意)与做满月没有任何区别,而且,开封习俗利用日期的细微差别来区别男女,男孩做满月在出生后第29天,女孩则是出生后第30天。但名称一致,都叫做满月。由此看来,认为满月礼(又称“弥月礼”)统一在婴儿出生整满一个月时举办的说法是有些失于绝对了。

开封的满月礼俗中,喝满月酒并不被特别看重,最有特点的还是带孩子挪骚窝。

虎头造型的童帽寄托着家长对孩子身体层面——虎头虎脑、虎气十足——的祈愿;绣上“状元及第”字样的围嘴则突出了精神层面的祈愿。身体棒,是孩子立身和自己养老的基础;学问高,是孩子出息和家族荣誉的根本。在儒家思想主导的传统社会,这样的想法俨然成为全社会成员的共同追求。挪骚窝可能是开封特有的叫法,一般都叫挪窝,或叫“搬满月”,《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即有此俗,称为“移窠”,但当时只是“抱牙儿入他人房”,似乎只是为了将住了一个月的产房打扫一番,通风换气,使产妇和婴儿住得更舒服些,并没有特别提出回娘家去住。其实我们都明白,没有一定的信仰(哪怕是错误的信仰)因素,“移窠”恐怕很难流行成为一种习俗。

作为诞生礼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满月礼除了显见的祝福新生儿健康成长、长命百岁的浅层世俗内涵外,还存在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满月意味着产妇月子的结束,加在她身上的诸多禁忌(有些是保护性禁忌,如月子里忌食生冷、忌用凉水洗衣等)基本可以解除,她又可以回复生活的常态。这不仅意味着她身体的机能已经基本康复,可以承担全身心哺育婴儿的任务,也意味着由于她生养孩子带来的污秽之气的最终消除。

挪骚窝对产妇而言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的仪式,她从此可以摆脱那个充满污秽、禁忌的环境,被中断的社会交往和联系也恢复了正常。而对婴儿来说,满月意味着他开始正式成为家庭、家族、社会的一分子被大家接纳,贺礼中多有祝吉辟邪的物品(包括红包也有此意,不过渗进了后世以财为贵的世俗心理)。挪骚窝是他第一次有真正面对外部世界的机会,母亲在抱着回娘家一路上呼喊“宝宝别怕”也是在为他的这个第一次挡灾驱邪,当然目的还是为孩子祈求幸福和吉祥。有人把婴儿满月出门称作“游行”,叫法虽不确切,但藉此传达希望孩子见世面、不怕生人、将来有出息的心愿还是很恰当的。至于回娘家,显然与满月礼(甚至整个诞生礼)中娘家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是一脉相连的。

这件肚兜上绣着的莲蓬、童子组合图案是极为普遍的吉祥图案——连(莲)生贵子。在信奉多子多福的传统社会,给新降临人世的婴儿穿戴这种肚兜,显然有希望他(她)带来更多弟(妹)的意味。剃头是满月礼的一项大事,旧俗对此是极为重视和讲究的,关于剃发的时间、发式的选择、仪式的郑重、胎发的保存都有不少规矩,有些地方,剃发要由婴儿的舅舅主持,还反映了人际关系方面的注意和强调。

剃头礼的种种讲究,一般被认为是出于对婴儿胎发的禁忌心理。原始人极为重视头发、胡须等身体上的毛发,认为其中藏有人的灵魂。这当然建立在当时人们灵魂、肉体分离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慎重处理胎发,一方面是要留,正头顶呼歇顶儿被认为是灵魂出入的孔道,留下头发保护有让小儿灵魂不要跑出体外、要长留发间的深意;脑后留发,从起名中即可看出,八十毛儿、小鳖尾儿,是取其长寿之象。一方面是剃,在满月这个祛除污秽的紧要关头,污染有母体血污和秽气的胎发要在婴儿出来见世面前剃掉,以免招惹邪祟。

留下的胎发意味着重视,剃掉的胎发也意味着重视。像镜头中孩子奶奶将胎发供在祖神(当然其他各路神均可)面前求庇佑是一种办法,也有拴在婴儿手上求护佑的,还有将胎发用线穿起拴在堂屋最高处寓意孩子以后能登高、有胆量的,这都是受胎发与婴儿灵魂密切相关的观念影响而成的习俗。而有些地方即使不保存胎发,也不失是一种重视,人们会在这时念道:“(胎发)随风走,活到九十九;(胎发)随风刮,活到八十八。”

旧俗还讲究在孩子满月时给他取个乳名,古人讲究“以名正体”,有了名字,婴儿就有了被确切指认的身份。有取贱名图好养活的,也有取美名寄托希望的,但现在取名已经基本失去了礼仪意义,在很多地方的满月礼中,也变得可有可无了。

镜头十三:百天百岁

孩子过了满月,按说家里该消停一阵子了。女人除了哺育孩子,也开始干点家务。

婆婆几乎天天都要出门,回家来没事儿就会摊开她收在衣柜顶的一个小包袱,翻过来翻过去,嘴里不时咕哝些什么。

女人看见了很多回,里面不过是些各种颜色的碎布头,能做啥用?

终于在又一次看到婆婆又在翻捡这些碎花布头时,女人的疑惑问出了口。

婆婆的回答让女人吃了一惊:“给小宝儿做衣裳用。”

“咱光人家送的新衣裳都穿不过来,这些碎布头咋做衣裳?再说,补补丁丁的,也不好看哪。”

“你知道这些布头哪儿来的吗?”

女人摇了摇头。心里说:“还不是不舍得扔的破烂儿。”

“这可是我一家一家去要来的。”

看到女人不解,婆婆接着说:“再往前,孩子就该过百天了。这要是能用一百家的碎布给孩子做件衣裳穿上,能保佑孩子长命百岁哩!”

“真的吗?那回头我回娘家时也到四邻去要,中不中?”

“那感情好。可有一点,这啥色儿的布都好要,就紫色的现在还配不着,我正为这犯愁哩!”

“不就是点碎布头吗?为啥紫色儿的就难要?谁家还用不着紫布?”

“这还不明摆着?只要你去要布头,人家都知道干啥用,这紫色儿布人家就是有也不肯给。给了你不就等于把人家的子给了你?谁肯?”

“那咋办?”

“法儿是有,就是不好碰。你得找那号儿没儿没女的孤寡老人,他们没忌讳,兴许能要来。”

女人的脑海中已经开始将娘家的亲戚、朋友、邻里一一滤过,搜索着符合婆婆说的这种标准的人。很快,她就锁定了目标。

“娘,明个儿我回趟门。”

婆婆也看出了意思,不由喜道:“有门?”

“我尽量争取。”

到第二天下半晌,女人提着装着各色布头的小包袱回来了。

婆婆把小包袱打开,几大块鲜亮的紫布一下子就吸引了她的目光。

“好家伙!还怪新哩!咋弄来的?”

“我一个老姑奶,七十多了,才做了寿衣,这是剩下的布。我一口一口地求她,咱这娃儿也争气,不光瞅着她笑,还腻着让她抱,听说老人们就喜欢孩子亲她,证明她能长寿。老姑奶一高兴,把这些布头都给我了,够不够用?”

“够,够!有了这紫布,咱就是少用几家别样颜色的布都值当哩!媳妇,这是立了一大功!”

“娘,这是咋说哩,孩儿不是我自个儿的吗?”

“对!咱都是为了孩子好。”

“娘,我回娘家说起这百天,我妈说到时候要给孩子送个长命锁。”

“是哩,现在这长命锁都是孩子姥娘送了。以前听说也跟咱这攒布头一样,要集百家的金银一块去打制,意思跟咱给孩子做件百家衣一样,都是保佑孩子长命百岁的。”

时间过得飞快,孩子一天天长大,转眼就到了百天。婆婆给孩子做的百家衣已经完活儿,前胸后背都掇着紫布。女人把这件衣服给孩子罩好。

看惯了儿子穿单色新衣的女人怎么也觉不出这百家衣有啥好看,甚至觉得有些寒碜,“这抱出去见人,人家说不?”

“说啥?保准是净夸奖、眼气的!”婆婆信心十足。

“来,小宝儿,把姥娘给的长命锁挂上,跟娘出去见客了。”

果然如婆婆所说,来道喜的亲友们看到孩子身穿的缀有大块紫布的百家衣,都羡慕不已。“有福气,有福气啊。”

得到了肯定,女人再看儿子这件花里胡哨的罩衣,也觉得舒服、顺眼多了。

婆婆端过来一碗稀饭,一边用勺舀着吹凉,一边对女人说:“喂他吃,能吃多少吃多少。”

女人心有所悟。婆婆笑了:“对了,这米、面,也是从百家要来的,让孩儿吃百家饭,好养活。说远了,有一百家托着他,他能享一百家的福哩!”

“哎。”女人高兴地接过碗。

在一勺一勺喂儿子喝稀饭的时候,女人仿佛觉得,来自这一百家的好运气好福气,被儿子一口一口地吸收进他小小的身体里。

在诞生礼中,百日礼可能是最不讲究仪式的,它只是人们利用“百”这个象征圆满的数字表示对新生儿祝福的各种活动的集中表演罢了。

百日礼至少可以追溯至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日卒”,又被俗称为“百岁”,相沿至今,中原一带仍然称“过百天”为“过百岁”。

传统中国人的需求(包括实际和心理两个层面)常被概括为福、禄、寿,说是信仰也好,说是追求也罢,这种对现世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说历时千年而不衰。婴儿出生百天,是他作为社会个体成员第一次面临这种天赐的吉日,祝福他长命百岁是最恰当也最实际的。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让人们的祈望有个切切实实的载体,穿百家衣、戴百家锁、吃百家饭这些象征意味明显的行为便普遍实行并大大流行起来。这些仪俗都有着各自的讲究,清代儿童使用的长命锁。锁的造型一如当时家常所用。百家衣最重紫色,取其谐音“子”,有对生子之家再生贵子、多子多福的祈祝之意。百家锁多用金银制作,两面镌字,比如一面镌“百家宝锁”,一面镌“长命富贵”等等。除了讲究百家锁由百家凑钱制成外,有些地方还有更严的要求,百家之内,必须要有谐音长、命、富、贵的四姓人家才算真正取吉。关于百家锁的佩带时间,有的到周岁,还有的到十二岁,届时还要举行开锁的仪式,人们多以为是对子女娇惯的表示,其实,在一定意义上,十二岁开锁已经有了成人礼的某些义项。吃百家饭则如镜头中婆婆所言,有依靠众人养护婴儿的意思。人多力量大,能给身体柔弱、魂魄不稳的婴儿创造更为宽松、舒适的生活环境。

这些习俗祝吉意义明显,但正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有祝吉就会相应伴随着辟邪,二者一正一反,配合无间。或者说,正因为辟邪行为的时时施行,祝吉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更具装饰性的长命锁。比起上述模仿实物的长命锁而言,这样的造型更为普及。毕竟,挂锁的意义是保佑长命。在达成这一目的的前提下,造型小巧、精致美观是人们自然的追求。利用“百”圆满、完全的象征意义祝福婴儿长命百岁,是祝吉的一面。古人又认为百天是婴儿成长的一个关口(有些地方甚至把百天称为大月,相对于满月的小月而言),婴儿如果能顺利活过百天,就意味着摆脱了一个困厄(这或许有过去医疗卫生条件差,婴儿死亡率高的现实背景),从此以后就可以健健康康了。正因为人生之路并非平坦,尤其是刚出世的婴儿,身体器官功能还不健全,抵御外界侵扰的能力差,更要小心防备,所以,只有祈福显然是不太能让人放心的,那就要行辟邪之事,扫除孩子生活中的各种邪祟。

用铜钱编串的宝剑,辟邪的功能显而易见。小儿肚兜,兜兜上绣有五毒图案。河北唐山农村有给小孩过百岁穿五毒兜兜的习俗。所谓五毒兜兜,就是在婴儿贴身穿的小兜兜上用彩线绣上蝎子、蜈蚣、壁虎、长虫(蛇)、癞蛤蟆五种毒虫,在兜兜的左上角或右上角,还要绣上一个小葫芦,葫芦嘴儿朝着五种毒虫。当地传说这幅图像是为了纪念八仙中的铁拐李用葫芦收服五种毒虫,保佑孩子平安度过百天。

绣有老虎图案的小儿肚兜五毒的信仰不限于唐山一带,西北、中原不少地方都有,而五毒集中展示的载体大多是婴儿穿的兜兜。唐山是以葫芦为辟除五毒的法物,有些地方是用老虎,大概是虎崇拜的遗存,更多的地方是只绣五种毒虫,人们认为只要穿上五毒兜兜,就可以辟除外界的邪祟了,这叫“以毒攻毒”。老虎镇五毒马褂有学者认为五毒的“毒”有化育之意,儿童穿戴绣有蕴含化育意义动物的兜兜,也能获得保佑顺利成长。这种解释似嫌曲折,不大符合民间百姓直观取譬、同类相感的思维习惯。毒解作本义,作毒虫讲,又直观又形象,人人都能理解。也许这五种毒虫原本是神圣的图腾动物,但对于早已不明本义的民众而言,只要知道用五毒能辟邪就足够他们在需要的时候从容应对了。

同类推荐
  • 孟子一日一谈

    孟子一日一谈

    孟子用儒家“仁”与“智”的大手笔,为后世勾勒了整套的道德理念与人生规范,这种终极的人文关怀,对于我们现代人修身、处世、施政、生存等诸多方面,都极具有精神意义的指引作用。本书以原文、注释、译文、述评解读孟子的言行的形式,让读者感悟这位智者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以祓除我们自身的人性弱点。孟子的思想是精神世界的一座高山,他充满思辨的语言为我们廓清了人性中混沌的迷雾,他睿智的思想为我们洞开了和谐的生存之门。走进孟子的世界里,体悟生活中的真谛和乐趣。
  • 先进文化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历程

    先进文化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历程

    本书考察了面向现代化的中国文化进程与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内在统一关系,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文化前进的三大历史进程,即:以文化主体和主体文化转变为主要标志的政治文化变革,以商品经济和市场改革为导向的价值重建以及正在进行的以培育大众文化为重要任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以此对中国共产党关于文化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的历史和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作简要论析。
  • 汉民族发展史

    汉民族发展史

    本书以研究汉民族发展源流为对象,对汉民族的起源、形成、发展、特征、文化进行了全方位审视,综合了几十年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材料翔实,并有不少创见,填补了民族学研究的一项空白。可供学者、大学生和关心改革与民族前途的读者研究、参考。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风俗礼仪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风俗礼仪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习惯的传统,丰富的风俗礼仪或由历代统治者制定,或由百姓约定俗成,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俗文化,成为了老百姓彼此沟通情感的纽带和彼此认同的标志。书稿精选收录了八大类280个经典风俗礼仪,涵盖面较广,兼顾了知识性、趣味性,又辅以相关知识链接和精美图片,更增加了它的可读性。尤其对于青少年了解传统习俗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这是一本雅俗共赏的明间文化大典。
  • 事说石嘴山

    事说石嘴山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热门推荐
  • 恶魔校草霸道爱:丫头别想逃

    恶魔校草霸道爱:丫头别想逃

    “喂,前面那谁,挡路了,麻烦让让”某女低着头在手机上打着字,眼睛也不抬的就一直走着,然而“彭”的一声,是的,悲剧发生了,某女撞在了一个人的背上,还好死不死的撞到了学校里脾气差还花心的校草……两人命运就此展开……最后的最后,她的归来,使他和她又该何去何从……
  • 她的戒

    她的戒

    九个毫不相干的仙人!一个神秘莫测的空间!现实与虚幻的叠加!这一切的谜底究竟是什么?
  • 校草的一辈子恋人

    校草的一辈子恋人

    她内柔外刚,却在一次的意外中得罪了恶魔般的男人,从此他们便水火不容。她从小就喜欢着一个小男孩,长大后发誓要找到他。当两个人相遇了却不相知。直到她爱上了那个与她水火不容的男人,两个人过着幸福的日子,但好景不长,她的青梅竹马出现了,在两种感情之中,她无比的挣扎着。最后她还是选择了自己的所爱,当他们以为从此就会幸福的在一起的时候,劫难却总是降临在他们的身边,第一次的误会,让两个人分开了两年,但并没有将两个相爱的人分开。第二次在订婚当天被绑架,另一个女人取代了她。第三次她和儿子一起被绑架,结果失忆了,她再也不记得他了。
  • 卓别林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卓别林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卓别林是二十世纪最引人注目的文化偶像之一。1975年3月9日,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授予卓别林不列颠帝国勋章,从此人们开始称呼卓别林为爵士。本书作为卓别林的亲笔自传,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他的一生,包括辉煌的事业历程,也包括被某些人诟病的私生活;既有具体事务的记录,也有内心的喜怒哀乐和深层思考。阅读人物传记,其实也就是对自身的一次检阅,希望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地认识自己,并获得进步的力量。"
  • EXO终究还是不能在一起

    EXO终究还是不能在一起

    那天,他们就此别过,以诺留给伯贤的只有一句话:“我不会再回来了!”伯贤没有说什么,头也不回的离开他们分开的公园。几年过去了,伯贤没有忘记以诺,他后悔当初没有挽留她。现在,以诺回来了,她有一个新的名字,林冉亦。
  • 城市发展学

    城市发展学

    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头等重大问题,也是城市的根本问题。城市的一切问题,既是在发展中产生,又是在发展中求得解决。城市发展学是城市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城市学也可以说是城市发展学。因为城市学的本质所在就是研究城市方方面面发展的学问。当然,相对而言,城市学的研究范围应当更加广泛和深入,其内涵和内容也会更加丰富。城市发展学的形成和建立,应当说是为城市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理财真经:上班族的理财之道

    理财真经:上班族的理财之道

    本书针对上班族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从个人理财观念、居家理财技巧、银行储蓄、购买保险、养育子女、多方投资、购置房车、投资藏品等方面人手,采取案例与论述相结合的手法,详细阐释了各种理财方法和技巧。
  • 阿莱曼之战

    阿莱曼之战

    本书介绍了二战时欧洲战场、大西洋战场、亚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等。内容包括东南欧沦陷、列宁格勒战役、保卫莫斯科等。
  • 环溪惟一禅师语录

    环溪惟一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轨附苾刍习学略法

    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轨附苾刍习学略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