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63800000002

第2章 有一门学问叫隐忍——卧倒不是跌倒,忍耐方显能耐(1)

隐忍力是一门人生的大学问,是一门让你在各种场合应付自如,以退为进,不动声色却可以成功,成功了又不致遭人嫉妒的学问。

1.如果有人夸你是“性情中人”,你就要小心了

“性情中人”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但是,生活中我们常见到当事人因不能克制自己,而引发争吵、咒骂、打架,甚至流血冲突的情况。有时仅仅是谁踩了谁的脚,一句话说得不当,在地铁里抢座位,在公交车上挨了一下挤,都可能成为引爆一场口舌大战或拳脚演练的导火索。

可怕的不在于这些行为,而在于这些人对自己的行为并没有引起深刻的认识,甚至还会得意地四处宣扬,标榜“我多能”,而倾听者为了不伤害他们,只好说上一句:“你真是性情中人!”

所以,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都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如果有人因你的一些夸张行为,夸你是什么“性情中人”,你就要小心了,那是在变相地指责你无知、幼稚。换句话说,也是在说你不够隐忍。

是的,人皆有七情六欲,遇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时,难免会激动、发火、愤怒,这都是人的本能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但这种过激的情绪不可放纵,因为它可能使你丧失冷静和理智,从而不计后果地行事。

因此,当你遇到事情时,面对人际矛盾时,要学会克制,学会忍耐,不要像炮捻子,一点就着。这就要求我们学习隐忍的智慧,掌握隐忍的一些法门。

首先,隐忍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而表现出来的克制人性中的卑劣行为和欲望的思想。

一次,在公共汽车上一个男青年往地上吐了一口痰,被售票员看到了,对他说:“同志,为了保持车内的清洁卫生,请不要随地吐痰。”

没想到那男青年听后不仅没有道歉,反而破口大骂,说出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然后又狠狠地向地上连吐三口痰。

那位售票员是个年轻的姑娘,此时气得面色涨红,眼泪在眼圈里直转。车上的乘客议论纷纷,有为售票员抱不平的,有帮着那个男青年起哄的,也有挤过来看热闹的。大家都关心事态如何发展,有人悄悄说快告诉司机把车开到公安局去,免得一会在车上打起来。没想到那位女售票员定了定神,平静地看了看那位男青年,对大伙说:“没什么事,请大家回座位坐好,以免摔倒。”她一面说,一面从衣袋里拿出手纸,弯腰将地上的痰迹擦掉,扔到了垃圾筒里,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售票。

看到这个举动,大家愣住了。车上鸦雀无声,那位男青年的舌头像是突然短了半截,脸色也不自然起来,车到站还没有停稳,就急忙跳下车,刚走了两步,又跑了回来,对售票员喊了一声:“大姐!我服你了。”车上的人都笑了,七嘴八舌地夸奖这位售票员不简单,真能忍,虽然骂不还口,却将那个浑小子制服了。

这位女售票员面对辱骂,如果忍不住与那位男青年争辩,只能扩大事态;与之对骂,又损害了自己的形象;默不做声,又显得太亏。她请大家回座位坐好,既对大伙儿表示了关心,又淡化了眼前这件事,缓解了紧张的氛围;她弯腰若无其事地将痰迹擦掉,此举动无声胜有声,比任何语言表达的道理都有说服力,不仅感动了那位男青年,也教育了大家。

其次,隐忍是为了实现崇高的目标,而表现出的高度自我牺牲精神。

大理石雕像大卫像是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最伟大的作品。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如果当年在雕像完成以后,不是米开朗基罗在关键的时候果断地低头,相信那个伟大的作品就永远没有了面世的机会。

当年,米开朗基罗刚刚完成了大卫的雕像,主管那次雕刻任务的官员去看大卫像时,深感不满意。“有什么地方不对吗?”米开朗基罗问。“鼻子太大了。”那位官员说。“是吗?”米开朗基罗站在雕像前看了看,大叫一声:“可不是吗?鼻子是大了一点,我马上改。”说着就拿起工具爬上架子,叮叮当当地修饰起来。随着米开朗基罗的凿刀,掉下好多大理石粉,那官员不得不躲开了。隔一会儿,米开朗基罗爬下架子,请那位官员再去检查:“您看,现在可以了吧!”

官员看了看,高兴地说:“是啊!好极了!这样才对啊!”送走了官员,米开朗基罗直接到洗手间洗手,原来他刚才只是偷偷抓了一小块大理石和一把石粉,到上面做做样子而已。从头到尾,他根本没有改动过原来雕像的一丝一毫。

我们不得不佩服米开朗基罗的聪明机智,当时如果米开朗基罗不这样做,而是执著于自己的想法,拘泥于形式,不肯在适当的时候退一步,而跟那位官员争执起来,不愿修改,恐怕就没有这个伟大的作品了。

再次,隐忍是为了某种利益的获取而主动退让。

春秋时,公孙仪任鲁国的宰相,他很喜欢吃鱼,国内的人都争着买鱼献给他,公孙仪一概不接受。他弟弟问他:“你既喜欢吃鱼,为什么又不要呢?”

公孙仪回答:“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接受别人送的鱼。如果接受了别人的鱼,必然要按别人的意愿办事,那就可能触犯法律;触犯法律,就会被免去宰相一职;免去宰相一职,虽然喜欢吃鱼可还会有谁送给你呢?不接受鱼而不被免去宰相一职,这样,虽然没有要人家的鱼,但却能长久地自己买鱼吃。”

即使身居宰相高位,公孙仪的头脑仍十分清醒。他能辩证地意识到只有不吃别人的鱼,才能真正长远地吃自己的鱼的道理。世上不知有多少人没有公孙仪这份智谋。

这是在现代高度竞争社会中,看似平庸,却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的一种方式。在小利面前,贪心过盛,结果被别人牵住了鼻子。特别是对于一些已取得一定地位和成就的人,由于他们有大的影响力,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心当然会对其曲意逢迎,投其所好。如果因为贪图小利,成了别人的工具,那么违法乱纪之事就在所难免了,最后的结果必将丧失以前所拥有的一切。

最后,隐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特定人物身上表现为计谋的运用。

战国时代,三家分晋是段有名的历史。当时晋国最有势力的大夫实际有四家,最强大的是智伯瑶,他想独吞晋国,常显得非常跋扈。当时,赵襄子刚继父位,立足未稳,在宴请智伯瑶时,智伯瑶当着其手下的面打了赵襄子,赵襄子隐忍不发。后来当智伯瑶胁逼三家大夫臣服于他时,赵襄子却首先反对,在使智伯瑶的野心暴露之后,他联合其他两家大夫,灭掉了智伯瑶。

这则故事说明智伯瑶的刚强招致了失败,而赵襄子的忍让却奠定了取胜的基础。对于领导者而言,为了长远的利益,为了时势、情理的转换,必要的退让不是坏事。以退为进,常常是屡用屡胜的。

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只有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对细微的小事隐忍不计、不怨不怒、不躁不忧,方能成就大事业。

综上所述:隐忍是人生智慧中必不可少的,忍并不是弱者的借口,而是强者的胸襟;只有忍才能积蓄力量,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只有忍才能顾全大局,使得事业顺利;只有忍才能与人为善,化解、消除各种矛盾和不利因素。纵观历史,凡成就大事者,凡功留千古,名誉久传者,无不看重并努力实践着一个“忍”字。

所以说,隐忍学,其实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而要想学会并运用它,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只要你善于观察,用心去体验生活中与人交往的点点滴滴,然后努力地去实行,也未必不能做到!

2.锋芒毕露,在人生的战场上不是好筹码

锋芒毕露,在人生的战场上来说,不是一个很好的筹码,当我们在过度暴露自己优点的同时,缺点也会被别人看得一清二楚。只有隐藏自己的实力,才能在战场上出其不意,获得成功。

隋唐著名才子薛道衡,13岁时就能讲《左氏春秋传》,隋高祖时,做内史侍郎。大业五年,被召进京,当时已是自负才气的隋炀帝杨广在位,薛道衡为了显示自己文章水平,呈上了《高祖颂》,炀帝看了很不高兴,说这只是文词漂亮而已。

有一次,炀帝与下臣聊天,说自己才高八斗,傲视天下文士,御史大夫乘机说薛道衡自负才气,不听训示,有无君之心。于是炀帝便下令把薛绞死了。

看来,薛道衡由于不懂得深藏不露、明哲保身,得罪了不少人,不但有隋炀帝,也有那个进谗言的御史大夫,甚至可能还有其余的那些大臣,否则怎会没人替他求情于炀帝呢?

因为锋芒太露而把人得罪光了,薛道衡算得上是一个典型,韩信也算是一个。

韩信是汉朝的第一大功臣:在汉中献计出兵陈仓,平定三秦;率军破魏,俘获魏王豹;攻下代,活捉夏说;破赵,斩成安君,捉住赵王歇;收降燕;扫荡齐;历挫楚军。连最后垓下消灭项羽,也主要靠他率军前来合围。司马迁说:汉朝的天下,三分之二是韩信打下来的;项羽,是靠韩信才被消灭的。

但是,功高震主,本来就犯了大忌,加上他又不能谦退自处,看到曾经是他的部下的曹参、灌婴、张苍、傅宽等都分土封侯,与自己平起平坐,心中难免矜功不平。樊哙是一员勇将,又是刘邦的姨夫,每次韩信到访,他都是“拜迎送”,但韩信一出门就说:“我今天倒与这样的人为伍!”最终,韩信一步步走上了绝路。

不矜功自夸,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正如英国19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对他的儿子所说的:要比别人聪明,却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

著名的游侠郭解就是一个很能藏锋露拙、大智若愚的人。在洛阳有一位男子因与人结怨而处境困难,许多人出面当和事佬,但对方一句话也听不进去,最后只好请郭解出面为他们排解这场纠纷。郭解晚上悄悄造访对方,热心地进行劝说,对方最终逐渐让步了。

这时候如果是一般人,一定会为自己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急于示人,但郭解不同。他对那位接受劝解的人说:“我听说你对前几次的调解都不肯接受,这次很荣幸你能接受我的调解。但是,我作为一个外地人却压倒本地有名望的人,成功地调解了你们的纠纷,实在是有违常理。因此,我希望你这次就当我是调解失败,等到我回去,再由当地有威望的人来调解时再接受,怎么样?”

郭解的做法异于常人,但却是一种使自己免遭众人嫉恨的明智之举。既保护了自己,又留下了为人称道的美名。谁又能说郭解不是大智慧者呢?

《后汉书·班超传》语:“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是指水太清了,鱼就无法存身,这是饱经沧桑的前辈们留给后人的一个办事准则。在处理人事关系的问题上,一定要铭记这一点。

明成祖年间,广东布政使徐奇进京朝见皇上,顺便带了一些岭南的藤席准备馈赠给朝廷中的官员。不料,京城的巡逻官把这些藤席截获,并将徐奇馈赠礼品的人员名单呈给了明成祖。

明成祖反复看了几遍名单,见其中唯独没有太傅杨士奇的名字,觉得有必要问个究竟,于是立即召见了杨士奇。杨士奇解释说:“当初徐奇受命赴广东任布政使,离行前众官员都作诗为他送别,所以徐奇这次回京特用藤席回赠。那一次臣正好有病在身,没有赠诗给徐奇,不然的话,我这次也在馈赠之列。今天众官员的名字虽然都在礼单上,但他们不一定会接受徐奇的礼物,再说藤席乃岭南特产,徐奇馈赠藤席只是为了表达谢意,不会有别的目的。”

杨士奇这番话讲得自然得体,明成祖对他的疑惑打消了,也原谅了徐奇,命人把名单烧了,从此再也没有过问此事。

在封建时代,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君疑臣必死”。如果杨士奇借此机会炫耀自己的清廉,不仅不会得到赞赏,而且会加重明成祖对他的疑心。杨士奇故意将自己牵扯进来,说明自己与别人没有什么不同,从而赢得了明成祖的信任。更妙的是,杨士奇此举不但挽救了自己,也免除了徐奇的祸事。

以上所述,都是一些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不过,对于一般的普通人,更应该有隐忍的胸怀与气度。

在中国旧时的店铺里是不陈列贵重的货物的,店主总是把它们收藏起来。只有遇到有钱又识货的人,才告诉他们好东西在里面。倘若随便将上等商品摆放在明面上,岂有贼不惦记之理?

不仅是商品,人的才能也是如此。才华出众而又喜欢自我炫耀的人,必然会招致别人的反感,吃大亏而不自知。所以,无论才能有多高,都要善于隐匿,即表面上看似没有,内心实则充满的境界。如果在一开始就让别人把自己的底牌看了个透,在交手之时便没有了回旋的余地,连防守的机会都失去了,只能任人宰割。

如果把锋芒藏在背后,放低姿态,低调为人,反而能够韬光养晦,等待机会,厚积薄发,进而一举击败对手,大胜而归。

3.居安一定要思危,得意更要保持低调

从历史的行事中可以看出,我们自古就是讲究中庸的,这个词几乎涵盖了整个儒家文化。不过分地偏左,也不过分地偏右,尽可能保持平衡。这个理念如果用在隐忍学上,那就是得意的时候要低调,居安而思危;失意的时候要坚强,不能一蹶不振。

世事变幻,人生无常。隐忍学告诉我们,要时刻记住“锐者易折”的道理。人生总有得意的时候,但是得意也要保持低调。

南北朝时期,陈后主是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唐代有位诗人有感于陈朝灭亡,写下一首七言绝句,说的就是陈后主不理朝政,骄奢淫逸的生活状态:“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本来陈后主即位之初政治比较清明,国家富强安定,可是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并不长。由于陈后主的骄傲自满,认为陈朝已经固若金汤,无须居安思危,所以终日花前月下,纵情酒色,放浪形骸,很快,起初的一代明君变成了昏庸之君。

即位后不久,陈后主被弟弟叔陵斫伤,终日在后宫养病,只留当时他最宠幸的张贵妃陪伴于身旁,将其他妃嫔包括皇后都摒斥在外。

皇后沈婺华,出身显贵,父亲为陈朝重臣,母亲是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之女会稽穆公主。她聪明贤淑,精通诗书礼仪,但因赢弱多疾,后主对她还不及一般妃嫔,这样一来备受宠幸的张贵妃宠冠后宫。

陈后主修建许多富丽堂皇的宫殿,分别给张贵妃、孔贵妃等受宠的妃嫔居住。每日饮食起居均由这些人服侍,并且每次饮宴,都命诸妃嫔和女大士等吟诗作乐,选出较好的谱成歌曲,命上千名宫女习而歌之,轻歌曼舞终日弥漫整个后宫。张贵妃初入宫时,是龚贵嫔的侍儿,偶然被后主见到,被其美色迷惑,对其宠爱有加,很快封为贵妃,后生太子深。她非常会察言观色,每次宴会宾客,张贵妃都会让诸宫女参与其事,宫女们对她甚为感激,于是都在皇帝面前说她好的一面。

张贵妃得宠以后,陈后主越来越怠于政事,文武百官凡有奏章,都须通过宦官蔡脱儿、李善度等人才能送达于帝前。而每次批改奏章,后主都与张贵妃共同定夺,张贵妃正好借此机会干预政事,朝中的大小事情没有她不了解的,后主见朝野上下的言论,张贵妃足不出宫都了如指掌,便更加对她宠幸。可是后主并没有看到,政治形势的可危之处:朝中宦官佞臣,内外勾结,王公显贵,骄横不法,花钱买官者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后宫犯法的,只要请张贵妃说情,后主往往都会既往不咎。荒于酒色的陈后主仍然没有意识到“一时的兴旺并不代表一世的兴旺”,还继续过着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

朝中正直的官吏实在看不下去了,上奏后主,阐明了朝中的混乱局势,并且力陈施文庆、沈客卿等人飞扬跋扈、专制朝政之举。可昏庸的后主已听不进任何忠言,先后将大臣毛喜贬谪出朝、右卫将军兼中书通事舍人傅绰赐死狱中。

耿直的大臣章华,上书后主说:“陛下即位,于今5年,思衔帝之艰难,不知天命之可畏,溺于嬖它,惑于酒色。祠七斋而不出,拜妃嫔而临轩。老臣宿将,弃之草戡,升之朝廷。今疆场日蹙,隋军压境,陛下如不改邪归正,悔之晚矣!”

后主收到这样的奏章不但没有悔过自新,而且一怒之下将其斩首,朝中官员见后主如此暴虐,都明哲保身,三缄其口,一个本来兴旺发达的国家被陈后主弄得岌岌可危。他总以为自己是那个“得志”之人,而不知道“失意”之日已不远矣。

陈后主本来可以避免亡国,但是奸臣当道,妃嫔蛊惑,加上他自己不知居安思危,最终导致国家灭亡。古往今来,有太多才高位高之人不是因为自身能力输于别人,而是因自己的功绩变得骄矜自恃,忘了“盛极必衰,物极必反”的道理,这样也终会被命运惩罚。

《史记·滑稽列传》中说:“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祸福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得意到了极点,往往就是失意的开始,最辉煌的时刻,就意味着你将开始走下坡路。

所以,真正的智者懂得在得意时,更要压低姿态。因为失意的时候还好,一旦得意,人会不自觉地膨胀,自我放大,就像一把开了刃的尖刀,好像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倒他,没有什么问题他解决不了。殊不知,这把尖刀随时可能伤害他最亲近的人,也随时可能受到意外的打击。因为它的锋利,所以它才脆弱,被折断可能只是瞬间的事。

明朝有个人叫沈万三,是当时的“全国首富”。他家有田产上万顷,而且在四路八乡的城镇开设有许多的店铺。对于他的商业才能,余秋雨先生有过一句评价:中国14世纪杰出的理财大师。

沈万三太有钱了,就连当时的首都南京城,有一半都是他修筑的。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准备重修都城。可是由于连年的战乱,造成国库十分空虚,皇帝确实是没有那么多钱,只好向几个大户借钱。财大气粗的沈万三当仁不让,主动表示承担一半的钱粮开销。

商人出身的沈万三自然有他的道理,他认为自己这次出了大钱,而且是帮皇上的忙,这个功劳还小吗?如果靠上皇帝这棵大树,名利双收指日可待。

沈万三的自我感觉好极了,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当今皇上都得靠我接济,这是何等荣耀啊!他与皇帝的工程同时开工,结果沈万三先于皇帝完工,朱元璋很不高兴。

修筑帝都三年之后,沈万三觉得“不过瘾”,又申请由自己“掏腰包”犒赏三军。全国军队每人银子一两,总共近百万两。看到这种情况,朱元璋更难受了,他本来就出身贫苦,再加上心胸狭窄,终于由妒而恨,“匹夫犒天子之军,乱民也,宜诛之”,从那时起,朱元璋下令收他重税每亩九斗三升,相当于亩产的一半多。

沈万三认为,自己是修建首都的头号功臣,而且还给大明的军队花了那么多钱,皇帝怎么也得向我这个“土财主”表示一下谢意。可是他忘了那句话:功高盖主。大明朝是人家朱元璋的,姓朱不姓沈,朱皇帝哪里容得下你沈万三这样的普度众生的“活菩萨”?

朱元璋看到沈万三比皇帝还富有,本来就很郁闷。后来见他又主动发钱犒赏三军,朱元璋不得不开始琢磨:花了那么多钱,会不会是想收买我的天下?就算你有再多的钱,我说句话就能给你安个乱民的罪名,把你的财富变成姓朱的!

朱元璋翻脸了,要不是马皇后求情,沈万三真要人头落地,最后还是发配云南,没收亿万家产。

曾经的荣华富贵一下子变成了过眼烟云,一贯养尊处优的他,根本受不了云南的凄凉清苦。身体上的折磨还是次要的,心理上的痛苦才是他不能承受的,自己为了大明朝出了那么多的财力,最后却落得这样的下场,太窝囊了,不过三年,沈万三就在愤懑抑郁中死去了。

古人的故事告诫今人,在牢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同时,我们更不要忘记“高处不胜寒”!诚然,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像古人所说的“无欲则刚”那样,但也并不能如李白所畅言的“人生得意须尽欢”!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品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很多人开始向内敛含蓄的方向转变,得意而不忘形逐渐成为人们处世的准则。在人生得意时,一定要在内心给自己划一道警戒线,哪些是可以逾越的,哪些是不能触碰的,这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身居高位且沉得住气,才是真正胸中含有大韬略的人。记得,矜持低调、克己奉公、不事张扬,只有懂得这些生活道理并真正做到的人,才能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4.善忍,能忍——暂时的卧倒,是因为时机未到

“忍”是一种做人的智慧,即使是强者,在问题无法通过积极的方式解决时,也应该采取暂时忍耐的方式处理,这可以避免时间、精力等“资源”的继续投入。在胜利不可得,而资源消耗殆尽时,忍耐可以停止消耗,使自己有喘息、休整的机会。

也许你会认为强者不需要忍耐,因为他资源丰富,不怕消耗。理论上是这样,但实际问题是,当弱者以飞蛾扑火之势咬住你时,纵然强者得胜,也是损失不小的“惨胜”。所以,强者在某些状况下也需要忍耐,可以借忍耐的和平时期,来改变对你不利的因素。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永远是强者。俗话说,强中更有强中手,所以,每一个人都会经历一段“卧倒期”。这样做并不是怯懦,更不是屈服,只是带来积聚力量的时间和空间,使我们能够再度站起来,取得成功。

清朝的建立者努尔哈赤出身建州女真的贵族家庭。他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都是建州女真的贵族,被明朝封为建州左卫的官员。那时建州女真有好几个部落,彼此攻击,仇杀不已。明朝的辽东总兵李成梁就利用建州各部的矛盾来加强统治。建州女真部有个土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对李成梁毕恭毕敬,不时上贡,借明朝边官之力称霸满洲。

一次,尼堪外兰带引明军攻打古勒寨城主阿台。阿台的妻子是觉昌安的孙女。觉昌安得知此事,带着儿子塔克世到古勒寨去探望孙女。正碰上明军攻打古勒寨,觉昌安和塔克世在混战中都被明军杀害。噩耗传来,年方25岁的努尔哈赤本想起兵为祖父和父亲报仇,但势孤力单,根本不可能与拥兵百万的大明皇帝交锋。

于是,他只好把仇恨集中到尼堪外兰身上,并向明朝宫吏请求把尼堪外兰交给他。这一请求惹恼了骄横跋扈的明朝边将,被视为无理取闹,一口拒绝,只肯把他祖父和父亲的遗体还给他,却不肯交出尼堪外兰,反而令尼堪外兰为“满洲国主”。尼堪外兰也因为依靠明军,势力大增,更加志得意满,不可一世。不少女真部落都归附于他,他竟趁势逼迫努尔哈赤也来归附自己,俨然以建州国君自居。

面对这种屈辱,努尔哈赤并没有被仇恨冲昏头脑。他从小就在抚顺的互市上接触了很多汉人,并学会了汉文,特别喜欢读《三国演义》、《水浒》这一类小说。对其中的谋略十分欣赏,用心学习。心思缜密的他开始对自己的现状作了一番冷静地分析。他深知现在自己的力量弱小,绝对不能和明军发生对抗。此时朝廷念他的祖父、父亲无辜而死,就让他子承父业,做了建州卫都督佥事。他先对付尼堪外兰,用祖父留给他的十三副铠甲起兵,把尼堪外兰打得狼狈不堪,大败而逃,明军怕因此引起更大战争,于是让他杀了尼堪外兰。

杀掉尼堪外兰后,努尔哈赤又把目光转向分裂的女真各部。他知道,只有女真各部族团结起来,形成一股统一的力量,才有可能对抗明朝军队。所以,他先致力于统一女真部族,对于朝廷,则采取谦恭的态度,贡赋不止,对于明朝边将的骄横无礼,也都一一忍了下来。他的声势越来越大,过了几年,就统一了建州女真,引起女真族以外其他部的恐慌。

当时的女真族共有三部,除了建州女真之外,还有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其中海西女真中的叶赫部势力最强。看到努尔哈赤力量壮大,海西女真感到恐慌,就联合了“野人”女真、蒙古等九个部落,结成联盟,合兵三万,分三路进攻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不慌不忙,沉着应战。他以少胜多,把这支联军打得大败。叶赫部不得不派人求和,提出将本部的公主嫁给努尔哈赤为妻。努尔哈赤答应退兵,并就此下了聘礼,向上天滴血盟誓。但是,不久叶赫部就违反了盟约,把公主另许他人,还把已经归顺了努尔哈赤的哈达部拉拢了过来。努尔哈赤当即发兵讨伐哈达部,将之打得大败。但一向对女真持分而治之政策的朝廷却对努尔哈赤施压,努尔哈赤只好暂时退兵。

后来,叶赫部将许配给努尔哈赤的公主嫁到蒙古,努尔哈赤发兵来报夺妻之恨。朝廷见形势危急,便多方调兵,并出面进行调解,努尔哈赤为形势所迫只好暂时息兵。

努尔哈赤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统一女真各部,已经并不只是征讨叶赫部的问题,而是如何对待朝廷的问题。只要他一出兵攻打叶赫部,就不免要长驱深入到明朝的境内,一定会引起明朝的干涉。虽然经过几年征战,他的实力大大增强,但还没有到能和朝廷分庭抗礼的程度。于是,他不得不暂时放弃攻取叶赫部的计划,先尽力处理和朝廷的关系。当时,朝廷曾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建州女真部已垦种的地方,不许他们收获那里的庄稼,还违反双方划定的范围,说建州女真部越境杀人,强令努尔哈赤交出十人抵命。

对于种种无理的行为,努尔哈赤都忍了下来。为了麻痹明朝,他继续向明朝朝贡称臣,朝廷认为努尔哈赤态度恭顺,又封他为龙虎将军。他还多次到北京亲自察看明朝政府的虚实。

后来,叶赫部又在朝廷的支持下进攻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给予回击,大败叶赫部。此时他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对女真各部的统一,将之编为八个旗,加强了战斗力。力量今非昔比。于是,就召集八旗首领和将士誓师,宣布跟明朝因七件事结下了冤仇,叫做“七大恨”。第一条就是明朝无故挑衅,害死了他的祖父和父亲。为了报仇雪恨,他决定起兵征伐明朝,不久就攻下重镇抚顺,接着取得了萨尔浒之战的胜利。经此一战,明朝军队元气大伤,不得不对努尔哈赤采取守势。后来,还是灭亡在清朝的手中。

努尔哈赤的崛起,告诉了我们忍耐的力量。他当年对朝廷的屈服,只不过是采用了卧倒的守势,并不是忘记了血海深仇,而是以这样低调的行为避免引起强大明军的注意,好寻找机会,积蓄力量,以图再起。

事实证明,他的这一策略是十分有效的。

而世界上的第一位亿万富翁洛克菲勒也是一位善忍、能忍的高手。

在洛克菲勒创业之初,由于资金缺乏,他的合伙人克拉克先生邀请昔日同事加德纳先生入伙,有了这位富人的加入,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做很多想做、有能力做、只要有足够资金就能做成的事情。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克拉克要把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更名为克拉克·加德纳公司,他们将洛克菲勒的姓氏从公司名称中抹去的理由是:加德纳出身名门,他的姓氏能吸引更多的客户。

这是一个大大刺伤洛克菲勒尊严的理由,他同样是合伙人,加德纳带来的只是自己的那一份资金而已,难道他出身贵族就可以剥夺洛克菲勒的名分吗?但是,洛克菲勒忍下了。他知道,假如对克拉克大发雷霆,不仅有失体面,更重要的是,会给他们的合作制造裂痕。

洛克菲勒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在这之后他继续一如既往、不知疲倦地热情工作。到了第三个年头,他就成功地把那位极尽奢侈的加德纳先生请出了公司,让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的牌子重新竖立了起来!那时人们开始尊称他为洛克菲勒先生,他已成为富人。结果正像众所周知的那样,克拉克·加德纳公司永远成为了历史,取代它的是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洛克菲勒就此搭上了成为亿万富翁的特快列车。

能忍人所不能忍之忤,才能为人所不能为之事。正如大仲马在《基督山恩仇记》中所说:“这是一个奥秘——卑屈的懦夫用它遮羞,坚强的巨人把它作为跳板。”一时的卧倒并不是永远的屈服,这种低调的行为不过是一种手段,当有了强大的力量之后,就会再一次站起来!

5.适当地“低头弯腰”,就是转危为安的妙招

谈到隐忍,自然少不了低头弯腰之说,自然很多人少不了会把低头弯腰和阿谀献媚、低声下气的奴才联想到一起,还有的人认为,低头弯腰是屈服、软弱的投降动作。但若从长远来看,并不尽然。肯低头弯腰,并不代表肯屈服。真正懂隐忍学的人,知道及时退让,知道更好地去积存实力,更有力、更有把握地击败对手。

假如仔细观察,我们经常会看见,在天气晴朗的下午,总有一只苍蝇或者蜜蜂之类的昆虫,会从敞开的窗户飞进来,在房间里一圈又一圈地飞舞,左冲右突努力了好多次,却很少有可以再飞出窗户去的——因为,它们总在房间的顶部空间寻找出路,总不肯往低处飞。甚至有好几次,它都飞到高于窗户顶部至多两三寸的位置了,可就是不肯再飞低一点!

如果昆虫们肯低头的话,可能还会回到大自然,可是它们就是始终不肯低头,所以,最终也没有飞出房间。这个生活中的例子告诉我们,人,若是不懂得低头弯腰,最终什么事也办不成。

有一人曾向苏格拉底问道:“据说你是天底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我想请教一个问题:请你告诉我,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到底是多少?”

苏格拉底微笑着答道:“三尺!”

“胡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五尺高,如果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只有三尺,那人还不把天地戳出许多窟窿?”

苏格拉底仍微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越过三尺的人,要想能够长久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呀!”

做人要低头,这是苏格拉底给我们的人生真谛。

从表面上来看,“低头做人”忽然间会给人一种懦弱和畏惧的感觉,但事实并非如此,有时,适当的低头做人,也是隐忍学中的一种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当我们在应该保持低头做人时就要保持低姿态,“低头做人”其实并不低,它反而恰恰是转危为安的妙招。

当孙膑遭到迫害后,并没有义愤填膺地责备庞涓的不义,而是采取一种“低头做人”的方式——假装疯癫,麻痹庞涓,以求生存,最终在马陵之战中报了自己的血仇。司马迁被汉武帝打入死牢后,没有挺起胸膛让自己成为杀身成仁的大英雄,而是采取低姿态,以腐刑换死刑,从而获得生存机会,使自己能够继承父志,终于完成了被人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很多人看来,孙膑和司马迁的行为是苟且偷生,实则这种低头做人的姿态却是隐忍中的一种处世境界,低头做人使他们最终完成了自己想做的事。倘若他们当时并不是以低姿态做人做事,也许他们早就命丧黄泉了,后来的成就也就无从谈起了。

所以说,适时适当地低头做事,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这也是隐忍者经常采取的处世之道。

有句谚语说:“总想比别人高一头的人,最后一定会比别人低几个头。”此语教育我们:目中无人,未必就真高了,就像低头做人并不意味着自动放弃了自己的价值一样。

比如说水,无论和什么搁一块儿总是垫底,但它却享受着人们对它的“敬畏”,就因为它既载舟又覆舟,还能水滴穿石。

人生如水,一旦你低下头去面对人生时,就会发现,美言、美食、美景、美差……遍地都是。

有一位平凡无奇的年轻推销员,当他开始推销产品时,每天接到的只是寥寥无几的几张定单,有时甚至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所以,每次他干完一天的活,总会在大街上逛一圈,想想自己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是表达不够有说服力,还是热忱不足?终于有一天他折回去,并把这种习惯变成了一生的资本。他问那位商家:“我不是回来让你买我的产品的,我希望得到你的指正。请告诉我,我刚才什么地方做错了?你的经验比我丰富,事业又成功,请给我一点指正,直言无妨,请不必保留。”他的这种低姿态为他赢得了许多友谊,以及珍贵的忠告。他很快被提升为当代最大的香皂公司高露洁的总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立特先生。由此,我们不得不说是低姿态成就了他。

所以说,适当的“低头弯腰”不是妥协,而是隐忍学中提倡的一种理智的忍让;该“低头”时就“低头”调整一下目标,能巧妙地穿过人生荆棘,该“弯腰”时就“弯腰”改变一下视角,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无限风光!

6.忍者神“龟”——学会适度示弱,别太争强

“缩头乌龟”常用来辱骂人胆小如鼠,但正因为乌龟在遇到强敌时,总是不与强敌争斗,而是将自己柔弱的头和四肢缩到硬硬的龟壳内,龟才能活得相当长久。由此,便悟出这样一个道理:适时适度的示弱,能迷惑敌人,保护自己。

鸿门宴上,剑拔弩张,暗伏杀机。弱者刘邦,毕恭毕敬,尽显其弱;强者项羽,得意洋洋,掉以轻心。最终,当时的弱者登上了皇帝宝座,昔日的强者兵败自刎。当对手确实强大而自己又实在弱小之时,明智地选择示弱,而不一味逞强,可以暂避锋芒,养精蓄锐,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三国演义》中刘备曾一度投奔曹操,为迷惑曹操,他种田浇菜,掩盖其志。关、张二人见他如此不求上进,都非常失望,但刘备只说“此非二弟所知”,依旧我行我素;曹操煮酒论英雄时,刘备竟假装被雷声吓得扔掉了筷子。因为刘备当时羽毛未丰,若与曹操硬碰硬的话,无疑是以卵击石。只有假装无能,曹操才不会把他当作心腹之患。

示弱是一种“障眼术”,是在自己弱小、无力还击时保护自己免受“硬伤”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三国时期,杨修是一个极有才华的人,而曹操也是一个爱才之人,可是,曹操最后为什么要杀死杨修呢?有人说是曹操妒忌杨修。当然,的确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杨修过于显摆其个人才华、锋芒毕露。

曹操平汉中后,想继续讨伐刘备,又难以推进;想守住汉中,又难以防御持久,进退两难。曹操心中烦躁犹豫,偶说“鸡肋”二字,杨修就叫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惇问怎么回事,杨修说:“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曹操怒杨修造言乱军心,斩之。

杨修聪明过头,把撤军这样事关全局的大事用负面的语言和行为表达出来了。殊不知,这样的军机大事是不能用此方式表达的,即使曹操心里真是这样想的,但是曹操没有直接表达出来,就是因为曹操认为这话说出来会动摇军心,这是基本的军事常识,但是杨修却一张嘴就说出来了,这不是在表现自己的才华吗?

古语说的好:“满招损,谦受益。”一个人即使并不自满,而只是锋芒毕露,别人也很容易去攻击他,他当然就会受到损伤。因为你的流光溢彩使周围的人黯然失色,所以,你越能干,事情做得越完美,就越得罪人。也许你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甚至百思不得其解。可事实就是如此,人们完全可以这样想;“都是爹妈生的,凭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曾国藩对“藏锋”曾有过精辟论述:“言多招祸,行多有辱;傲者人之殃,慕者退邪兵;为君藏锋,可以及远;为臣藏锋,可以及大;讷于言,慎于行,乃吉凶安危之关,成败存亡之键也!”

藏而不露,并非不露。易经上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把握好藏与露的分寸,最后才能露出真正的锋芒。空空无迹,浩浩无垠,藏之愈深,发之愈溥。

越是争强越是容易成为众矢之的,不论什么时候,大家的矛头永远是指向领头的人。唯有守弱,才能够最好地积累实力,也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王熙凤素来逞强好胜,但是她却懂得,示弱有时候比强硬更容易获得成功。凤姐小产后为充分调养,依然不肯放权,最终落下疾病。就在她身体不爽利的那段日子,丈夫贾琏却在外面偷偷迎娶了尤二姐。生米已经煮成熟饭,这个时候去闹,不会对现状有所改变,反而落实了她是母老虎,爱吃醋,容不得人的恶名。

于是,凤姐先是趁贾琏前脚刚走,就把东厢房收拾出来,而且规格都按自己的房间布置。然后穿上素服去见尤二姐,以姐妹相称,将尤二姐接回府里。她成功的示弱,不但让尤二姐把她当成可以信赖的人,还博得贾琏的赞赏。甚至在贾母、王夫人面前说尤二姐的好话,更显得自己的大度,衬出贾琏的不通情理。

紧接着,贾赦把秋桐赏给贾琏,王熙凤旧恨未除又添新恨,但此时,她还是选择了忍。一边在尤二姐面前做好人,一边给秋桐说自己的不容易,用借刀杀人的方法除了尤二姐。

一向好强的王熙凤居然会在这件事情上示弱,让很多人刮目相看。因为当时王熙凤小产,贾琏以为求子嗣之名娶了尤二姐,倘若王熙凤这个时候不是用示弱的方法,依然像以前的那种强势做派,估计,不但跟贾琏的关系更加僵化,还会落得不顾及贾氏家族香火的骂名。

在实际工作或生活中,也有一些强者专门欺负弱者,即恃强凌弱。因此,示弱可以让对方摸不清你的虚实,降低了对方攻击的有效性,一旦攻击失效,对方将有可能收手,从而弱者也获得了生存。

正所谓:灵芝与众草为伍,不闻其香而益香;凤凰偕群鸟并飞,不见其高而益高。善藏者,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处世的过程中,要多学习隐忍者的处世之道:不可凡事将自己的锋芒全部表现于外咄咄逼人,并应适当亮出自己的弱点。

7.越是你有理,越要表现得谦下

无论何时何地,在我们的身边总能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高谈阔论,总是炫耀自己的才能多么的出众;他们滔滔不绝,总喜欢以一己之见来强迫别人赞同其观点。你若稍稍与之争辩,他们便剑拔弩张,与你争辩不休,直到最后你不得不“认输”,承认他说的是对的。这时,他们便会为自己出众的“口才”自鸣得意,沾沾自喜。遇到这样的人,我们往往哭笑不得,不知道是气他们的无知,还是笑他们的愚蠢。

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他们又得到了什么?除了浪费时间、浪费唾沫换来别人违心的认输,除了给别人留下一个“莽夫”的印象,他们什么也没得到。

有时候,言语是很苍白无力的东西,它并不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利益。我们也很少能够单纯地通过言辞去说服别人改变立场,让人心悦诚服。即使人家嘴上说着:“算你赢了,我说不过你!”也至多是个“口服心不服”。

武则天掌握国政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娄师德的大臣,他自幼才思敏捷,但却从不逞口舌之利,素以谨慎忍让而闻名。娄师德有个弟弟,即将出任代州刺史。娄师德不放心,就问他:“我位至宰相,你又任州官,受皇帝的宠幸太多了。这正是别人所妒忌的,你打算怎样避免这些妒忌呢?”

弟弟跪在地上说:“从今以后,即使有人朝我的脸上吐唾沫,我自己擦去算了,决不让你担忧。”娄师德面色严峻地说:“这正是我所担忧的。人家向你吐唾沫,是恨你,如果你将唾沫擦去,正违反了吐唾沫的人的意愿,只会加重他对你的愤怒。应该不去擦,让它自己干,并笑着接受它。”

这就是历史上“唾面自干”的来由,也是一代名将娄师德奉行的人生哲学。这是一种很好的避免争端的办法,但是生活中有很多人却并不明白这样的道理。

有一位先生,一次上岳父家吃饭,进餐时翁婿两人聊起了一条高速公路的修建问题。那位先生强调:修建公路的进度一再推迟,是有关方面的错误;而岳父则不同意,认为公路本来就不该兴建。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渐趋激烈。后来那位岳父大人把问题扯到“年轻人自私心重,没有环保意识”,很显然是在批评那位先生。那位先生怕再争论下去伤和气,便开始缓和下来,婉转地说:“可能我们的看法永远也不会合辙,可是,那没有什么。也许我们都是对的,也许我们都是错的,这都是未可知的事。”

那位先生的一席话,不仅给自己搭了台阶,也给对方打了圆场。避免了双方争论不休,矛盾扩大,影响感情。试想,那位先生如果意气用事与岳父争论下去的话,结果会如何呢?

当一个人不愿承认自己错了的时候,完全是情绪作用,跟事情本身已经没有关系。当你自己错的时候,也许会对自己承认。如果对方处理得很巧妙而且和善可亲,你也会对别人承认,甚至为自己的坦白直率而自豪。既然你自己也是这种习性,那么就可以理解别人也具有同样的习性,因此不要把所谓“正确”硬塞给别人。

有一位汽车代理商,在处理顾客的抱怨时,常常冷酷无情,不肯承认是自己这方的错误,总想证明问题的根源是顾客在某些方面犯了错误。结果,他每天陷于争吵和官司的纠纷中,心情一天比一天坏,生意也大不如以前。

后来,他改变了处理客户抱怨的办法。当顾客投诉时,他首先说:“我们确实犯了不少错误,真是不好意思。关于你的车子,我们有什么做得不合理的地方,请你告诉我。”这个办法很快使顾客解除武装,由情绪对抗变成理智协商,于是事情就容易解决了。如此一来,这位代理商就能轻松地处理每一件事情,生意也越来越好。

当我们说对方错了的时候,他的反应常让我们头疼,而当我们承认自己也许错了时,就绝不会有这样的麻烦。这样做,不但会避免许多争执,而且可以使对方跟你一样的宽宏大度,承认他也可能犯错。

争强好胜者未必掌握真理,而谦下的人,原本就把出人头地看得淡,更不要说一点小是小非的争论,根本不值得称雄了。越是你有理,越表现得谦下,这就是隐忍学主张的“得饶人处且饶人”,这也往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胸襟之坦荡、修养之深厚。

8.退并不是胆怯,只是为进做了一个热身运动

人生贵在把握进退之机,“进”与“退”都是处世行事的技巧,该进则进,该退则退,退是为了日后更好地进,只有懂得该退则退的人,方能成为隐忍中的处世高手。

春秋时期,楚庄王为了增强自己的势力,发兵攻打庸国。由于庸国奋力抵抗,楚军一时难以前进。在一次战斗中庸国还俘虏了楚将杨窗。三天后,由于庸国的疏忽,楚将杨窗竟从庸国逃了回来。杨窗对楚庄王说明了庸国的情况,说道:“庸国人人奋战,如果我们不调集主力大军,恐怕难以取胜。”

楚将师叔出了一个主意,建议用佯装败退之计,以骄庸军,然后再去进攻他们。因此师叔带兵进攻,开战不久,楚军佯装难以招架,败下阵来,向后撤退。像这样一连几次,楚军节节败退。庸军七战七捷,不由得骄傲起来,不把楚军放在眼里。庸军军心麻痹,军队渐渐松懈了斗志,对敌人的戒备也渐渐消失。

在这种情况下,楚应王率领增援部队赶来,师叔说:“我军已七次佯装败退,庸人已十分骄傲,现在正是发动总攻的大好时机。”于是楚庄王下令兵分两路进攻庸国。此时庸国将士正陶醉在胜利之中,怎么也不会想到楚军突然发起进攻,庸国士兵仓促应战,抵挡不住。楚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举消灭了庸国。师叔七次佯装败退,是为了制造战机,一举歼敌。

在这个故事中,楚国为了战胜庸国,采取退让的方法,最终获得了胜利。

懂得隐忍的人都懂得,退一步,便可以创造更好的机会。因为退本身并不能说明他们胆怯、弱小。相反,能进能退、能屈能伸则是隐忍的象征。

古人形容大丈夫就说能屈能伸为大丈夫也,可见大丈夫行事,理应是有进有退。退的目的是为什么?是为了更好地进攻。战斗打起来,就需要战士有韧性,没有韧性的战士终究会失败。

该进则进,该退则退。在强大的势力下加上韧性的战斗,胜利一定属于那些该退则退的隐忍人士。作战如此,生活中的为人处世更是如此——“退”是为了“进”,因此不管怎么退,只要最终的结果是为了进就可以。

首先,你表现得以他人利益为重,事实上是在为自己的利益开辟道路。尤其是在做一些风险比较大的事情,冷静沉着地让一步,便可赢得一世。

人世间的冷暖变化无常,所以,当你遇到极为不利于自己的形势时,便可以在表面上做出退步,忍他一时,给人以碌碌无为的印象,隐藏自己的才能,掩盖内心的抱负,以免引起对手的警觉,专一等待时机,从而实现自己的抱负。这是自我表现的一种艺术,也就是所谓的“暂时的让步是为了更好地选择”。

其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有时退一步,其实就等于进两步。

奥康集团国际贸易部与意大利客商签好了一笔订单,双方谈好产品单价为23美金,而且也签订了购销合同。可是在产品投产时,他们发现生产部门在计算成本时将皮料的价格算得过低,若按实际成本计算,每双鞋的出口价格最少还要增加一美金。意大利客商知道这个消息后,表示要严格恪守合同,并没有做出让步的准备。

双方僵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奥康集团国际贸易部负责人将这个情况汇报给了公司总裁王振滔,并询问他是否继续与外商洽谈加价?

王振滔这时表示:一美金是小事,商业信誉是大事,退一步海阔天空。既然签了合同,即使亏本了,这笔买卖也不能停止,要继续做下去。

这一消息后来传到了意大利客商的耳中。听说奥康主动做出了让步,意大利客商在感到意外的同时也表示很感动,于是主动提出在原价格的基础上增加一美金。可是这一举动被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婉言谢绝了。王振滔表示:奥康多赚一美金还是少赚一美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恪守信用。

意大利客商对奥康诚信经营的做法大为感动。他们当即决定追加订单,将原来20多万美金的订单一下子增加到100多万美金。客商表示:接下去要和奥康集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将在单鞋和休闲鞋方面的更多的订单下到奥康来。在商界中,此事一时被人们传为美谈。

所以说,一时的退让并非是丧失原则和失去自尊,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缩回的拳头,打起人来才有力。只有采取这种手段才能达到目的,而只是一味地为了实现目标,结果只能是头破血流。

退并不是胆怯,只是为进做了一个热身运动,就好像是跳高一样,站得更远,才可能跳得更高。

9.你需要对方的帮助,这与你的尊严无关

你需要找工作,需要调动工作,需要开拓更广泛的人际关系……在这所有的活动之中,你可能都处于一种求人的地位,处于一种必须表现低姿态的格局之中。所以你必须隐忍,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是,在放低姿态后,很多人就老想着别人可能会很傲慢地对待你,会轻视你,会对你视而不见,甚至会侮辱你……这样想想之后就退缩了,就丧失了勇气,宁可忍受不办事的后果,忍受不办事的麻烦,把事情搁置起来,也不去求助于人。

其实这只能说明你没有修炼好心理素质,要记得,你怎样看待你自己是一回事,别人怎样看待你是另一回事。你应该把别人怎样看待你和你自身的价值分开。

自古以来,凡成功者都懂得放低姿态。

周文王弃王车陪姜太公钓鱼,灭商建周成为一代君王;刘备三顾茅庐拜得诸葛亮为军师,促成三国鼎立。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如果没有周文王及刘备的低姿态,哪能求得赫赫成绩,从而流芳百世?

你要告诉自己,你求人帮助时表现低姿态,只是向对方说明在这件事情上,你的实力不如对方,你需要对方的帮助,这与你的尊严无关。

当你求助于人的时候,你内心的精神支柱应是你内在的尊严,而内在的尊严是完全摆脱他人对你的看法和评价而独立存在的。内在的尊严是你对你自己生命价值的肯定,它和别人的看法无关。

你去求助于别人,并不能说明别人比你更有价值,或说明别人比你更有尊严。它只说明:在你要办的这件事上,别人由于种种原因比你有更多的主动权。因为主动权操之于人,所以你要表现低姿态,你表现低姿态只是向对方说明在这件事情上,你的实力不如对方,你需要对方的帮助,并不说明你的人格低贱。

你有你自己的优势,而在你实力不足的领域之中,你就需要求别人办事以解决自己的问题。正如你找医生看病要付钱一样,你找别人办事就要付出一定的外在面子,这是你向对方显示低姿态的一种具体的代价。

如果你想把事情做成,就得以一种低姿态出现在对方面前,表现得谦虚、平和、朴实、憨厚,甚至愚笨、毕恭毕敬,使对方感到自己受人尊重,比别人聪明,那么在谈事时他就会放松警惕。当事情明显有利于你的时候,对方也会不自觉地以一种低姿态来对待你。

其实,你以低姿态出现只是一种表象,是为了让对方从心理上感到满足,使他愿意合作。实际上越是表面谦虚的人,越是非常聪明的人。当你表现出大智若愚来,使对方陶醉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气氛中时,你就已经受益匪浅,并已经完成了工作中很重要的那一半了。

你谦虚时显得他高大;你朴实和气,他就愿意与你相处,认为你亲切、可靠;你恭敬顺从,他的指挥欲得到满足,认为与你很合得来;你愚笨,他就愿意帮助你,这种心理状态对你非常有利。相反,你若以高姿态出现,处处高于对方,咄咄逼人,对方心里会感到紧张,做事就没数了,而且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因此,为了把事情办成,不妨常以低姿态出现在别人面前。

有一位博士在找工作时,被许多家公司拒之门外,万般无奈之下,博士决定换一种方法试试。他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的身份再去求职。不久,他被一家电脑公司录用,做一名最基层的程序录入员。没过多久,上司就发现他才华出众,竟然能指出程序中的错误,这绝非一般录入员所能比的。

这时,博士亮出了自己的学士证书,老板于是给他调换了一个与本科毕业生对口的工作。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在新的岗位上也游刃有余,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建议,这比一般大学生高明,这时博士亮出自己的硕士身份,老板又提升了他。

有了前两次的事情,老板也比较注意观察他,发现他还是比一般硕士有水平,就再次找他谈话。这时博士拿出博士学位证明,并说明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老板恍然大悟,并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绝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一种隐忍的智慧。学习盘旋着上升,这既是人生的一种品位也是境界,让我们脚踏实地地攀上成功的高峰。

10.人生只有爱还不够,必须还要有个“忍”

都说,爱是人间的一份力量,但是只有爱还不够,必须还要有个“忍”——忍辱、忍让、忍耐,能忍则能安。

要做个受他人欢迎的人,做个被他人爱的人,那就必须先处理好自我的声音和面色。面容、动作、言谈、举止,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忍辱得来的。

有一位青年,脾气非常暴躁,经常和别人吵架,因此大家都不喜欢他。

有一天,这位青年无意中走到了大德寺,碰巧听到一位禅师在说法。他听得似懂非懂,于是留下来问禅师:“什么是忍辱?难道别人朝我脸上吐口水,我只能忍耐着擦去,默默地承受?”

禅师听了青年的话笑着说:“哎,何必擦呢?就让口水自己干吧。”

青年听后,有些惊讶,于是问禅师:“那怎么可能?为什么要选择忍受呢?”

禅师说:“没什么不能忍受的,你就把口水当作蚊子之类的东西,不值得为此大动干戈,微笑着接受就行了!”

青年问:“如果对方不是吐口水而是用拳头打过来,那该怎么办呢?”

禅师回答:“这不一样吗?不要太在意,只不过是一个拳头而已。”

青年认为禅师实在是胡说八道,终于忍耐不住,忽然挥起拳头,向禅师的头上打去,并喝道:“和尚,现在怎么样?”

禅师非常关切地问:“我的头硬得像石头,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你的手大概痛了吧?”

青年愣在了那里,忽然心有所悟。

面对青年的暴行,禅师毫不放在心上,怒又从何而来?

隐忍是一种修养,当我们修炼好了内心,让内心足够强大,就没有事情能让我们生气。大多数成功者,都是能够把情绪控制得收放自如的人。

很多时候回头想想,那些让我们生气的理由根本不值得思考;再想想,是否有这样一种情况:我们发完了脾气,却忘了自己为什么不高兴。

有一个叫爱得巴的人,每次一和人发生争执,就会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跑上两圈,然后坐在地上喘气。爱得巴工作非常勤劳努力,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

但不管房子和土地有多大,只要他因与人争论而生气,就会绕着房子跑两圈。

“爱得巴为什么每次生气都要绕着房子跑两圈呢?”所有认识他的人心里都感到疑惑,但是不管怎么问,爱得巴都不愿意说。

直到有一天,爱得巴很老了,他的房子和土地也太大了,他生了气,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房子转,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两圈,太阳已经下山了,爱得巴独自坐在地上喘气。

同类推荐
  • 把握当下

    把握当下

    把握当下就是要对自己当前的现状满意,要相信每一个时刻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最好的,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开。
  • 人脉圈

    人脉圈

    “圈子决定位子”,你拥有什么样的圈子,对于人生有着重要影响。比如同一个工厂生产的两个同样的盘子,一个可能成为招待贵宾的餐具,一个可能成为喂猫喝水的用具。盘子的质量是一样的,可是它们的作用和命运却大相径庭,这是因为所处的圈子不同。姜子牙在乡下只是个隐士,以耕田渔猎为生,到了周文王集团,就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这是找到了适当的位置,当然也是入对了圈子。
  • 《中庸》64个人生智慧

    《中庸》64个人生智慧

    本书结合“中庸”的思想理念,从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际应酬等方面将其中有现实意义的部分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诠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出了与现代社会、现代人相关的共通点。
  • 破解职场密码:成就辉煌事业的自助读本

    破解职场密码:成就辉煌事业的自助读本

    职场是现代人生活的演绎,所以无论是职场新人,还是高层管理者;无论是外企白领,还是机关领导,都是职场这个舞台上的主角。但是职场这个谜,你究竟可以看透多少,又了解多少?如何与上司、同事和睦相处?如何处理工作中的顺境与危机?如何在明争暗斗的职场左右逢源?这一系列问题仍然让无数的办公室男女头疼不已。在忙碌的社会生活和激烈的职场竞争中,人们没有时间来慢慢寻求其中的解决之道,而是追求快速成长之法。本书正是立足于此,从职场规划开始,将职场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之道,让广大职场人士可以更好地去奋斗、去成功,去打开自己辉煌的事业大门!
  • 漫话幽默谈吐

    漫话幽默谈吐

    本书分为幽默素质和幽默随笔二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心理调节、神经放松、颠倒逻辑、歪曲推理、自我调侃、哥们儿真逗、文人幽默逸事等。
热门推荐
  • 萌妻太萌黑帝的专宠thief

    萌妻太萌黑帝的专宠thief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她紫依就是活生生例子。躲进一间豪华包间,听了不该听的秘密,偷了不该偷的东西,他叫人把c市翻了个底朝天,还是没能找到,大怒,在黑白两道下了通杀令。而她侥幸逃脱也身受重伤昏迷不醒……美男!帅哥!我不要!娶我?可以。钱包拿来,陪你做任何事!
  • 晚离殇之忘忧

    晚离殇之忘忧

    暗恋是影子,喜欢是阳光,而爱,是空气。它让你放下你的一切,骄傲,自尊,让你为了他它卑微到尘埃,却依旧甘之如饴。司凌:我爱你,愿为了你做任何事,若你厌我,弃我,没关系,我走就是,只要你好。苍玖:我不懂爱,我和你在一起的时候,会忍不住看你,有时心底的感觉很复杂,我不喜欢这种感觉,但离开你,看你和别的男人说笑,心里又不舒服,这也许就是爱吧。(小说不一定好看,文笔不一定流畅,希望大家不要喷,多给我提意见,谢谢。另外,不日更,更的会很慢,不要骂我,我也只是高中生)
  • 末世之绝境逢生

    末世之绝境逢生

    宅男在这时代是普遍存在的,作为一名资深宅男,除了上学就是呆在家里看动漫,电影。而这天,发生的一切彻底的改变了我的命运
  • 春秋公子记

    春秋公子记

    春秋时期,晋国发生“骊姬之乱”,太子申生被杀,留下一个儿子姬云霄。云霄长大以后,为保护流亡的晋国公子重耳(也就是后来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踏上了一条充满危险与曲折的路。
  • TFboys:那年季未微凉

    TFboys:那年季未微凉

    小时候,我们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后,我们笑着笑着就哭了,在这个世上生活真的很难,忍受着自己喜欢的人对别人温柔,自己还要装作一副全然不知的模样,我真的受不了,我戒不掉你,真的。对啊,我是傻,傻到为了你放弃一切,我是傻,傻到呆呆的看着你对她好却什么也做不出,我是傻,傻到天天夜夜想你,我是傻,傻到不知道怎么说爱你,我是傻,傻到,喜欢上了你。现在的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安念,一生一世只喜欢你啊……
  • 无道I

    无道I

    无:是为空、没有。道:规则,原则。无道:没有规则、原则。
  • 穿越之彼岸烟熏妆

    穿越之彼岸烟熏妆

    原来,到最后…在这个世界她只不过是一只跳梁小丑,好笑得紧。曾经,她对他说。我喜欢你,我不要你再孤身一人…他听了后,只是微微皱了一下好看的眉,厌恶的说了一句,就凭你,也有资格喜欢我?她听了后,仰起倔强的小脸说,我会让你爱上我的…一场跨越空间的穿越,带着怎样的命运去描绘彼此的故事?
  • 海边的剑圣

    海边的剑圣

    临南城第一帮派青帮老大的提前出狱,将会让这座滨海小城又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即将迎来的夏日时光,会有什么样的奇遇在等着陈青和陆飞。泛着咸咸海风滋味的热血故事,敬上。
  • 大道与歧途

    大道与歧途

    五四至建国初期,是社会的大动荡、大转型时期,各色人等粉墨登场,其中,最值得一说的,是那些与历史、政治颇多纠葛的文人故事:陈独秀的频繁入狱与视死如归;瞿秋白参与矛盾《子夜》的创作;鲁迅与章太炎的师生之情;胡适与蒋介石的恩怨情仇;郭沫若、柳亚子与毛泽东的诗词唱和……王彬彬的文章,一向以文笔优美、观点犀利著称。他不人云亦云,而是重视大量史料的参照、考核和论证,以缜密的逻辑思维,呈现出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另一个侧面。作者饱含感情的文字,无论是批判、驳斥,还是赞赏、讴歌,都有理有据、爱憎分明,让人读后有所得,有所思。
  • 狂龙引

    狂龙引

    元突皇朝末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看一个难民遗孤如何在群雄并起的时代杀出血路,扭转乾坤掌控河山。铁汉柔情泪,红粉美人哭。一个草莽狂龙的故事,一个绝代天骄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