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6400000045

第45章 导演的前期案头工作(2)

第二,剧作家在剧本中所设置的矛盾冲突,都与一定的时代、社会、家庭环境等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就是戏剧的具体情境。每一部剧都要在一个典型的戏剧情境中展开,并由冲突所制约和展现。因此,导演在分析剧本时,要注意把握戏剧情境的变化。

第三,必须抓住那些用具体行动表现出来的矛盾冲突。行动是矛盾冲突的表现形式。对立的双方在特定的戏剧情境中,无不是为了各自的行动目标采取积极的行动。戏剧需要行动,人物需要动作,矛盾冲突因而更富于行动性。人物由一个动作激起另一个动作,每个动作都是为了克服对方设立的障碍而取得继续前进、奔向最后目标的行动。

这里顺便讲一下“动作”、“行动”的区别和它们各自的内涵。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一般习惯来讲,动作是指看得见的、具体的身体四肢的活动。而行动呢?它是指有目的的、由动作和语言去完成的活动过程,如等待、躲避、训斥、请求、拒绝、鼓动、制止、说服等。行动一般不会一刹那就完成,总是有个过程。一个行动过程可以是由一个动作完成(如坐在椅子上等待,躲在隐蔽处一动不动地窥视),但一般来说总是一系列动作的组合,并且常常要伴随语言。有不少行动(如训斥、请求等)还主要用语言去完成。在外文中,“action”这个词兼有动作、行为、行动等多种用法,而在中文里,这些词是在不同场合下分别使用的。

导演在分析剧本时,必须抓住人物动作的发展和变化,梳理出一条人物行动的贯穿线,而这条人物行动的贯穿线也是维系着矛盾冲突的发展线。事实上,凡是平淡、无实质性的矛盾斗争的情节不可能有更多的行动性,也缺乏吸引力。凡有矛盾斗争的情节,便会产生人物复杂的行动。只有富于丰富行动性的冲突,才能使听众感兴趣。所以,从人物行动的具体表现上来探求冲突贯穿线,是具体方法。

(四)分析各类人物

导演在分析剧本时,除上面谈到的主题、事件、贯穿行动线与反贯穿行动线之外,还要分析人物。好的剧本,所有人物都缺一不可,抽离任何一个人物都会影响剧本的完整性。因为每一个人物都有他的任务,都直接或间接地为主题思想而存在。而导演的任务就是要创作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导演在分析人物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要分析人物的社会关系,看看他和周围其他人物的关系怎么样,他的生活状况、经济地位,他的爱好和志向,这一切都可以在台词中找到。导演不仅要从角色自己的台词中,更应该从他周围人物的台词中去寻找。例如广播剧《裂缝》中,剧作家塑造了一位有坚定信念、献身四化的知识分子形象——郭一滨。他在剧中是主要人物,这个人物是在党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典型。他正直、有事业心,是个实干家;他善于思考,又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与郭一滨相对立的人物是石虚,这个人物是“左”倾路线下造就出来的一个特殊典型。他的个性是运动一来就浑身有劲,本身是个知识分子却对知识分子存有顽固的偏见。粉碎“四人帮”之后,他的思想还停留在原来的地方,因此,他对思想解放,对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创造性有抵触。在郭一滨与石虚之间是省委信访组的李平,她是贯穿全剧始末的人物,以她的亲身经历,把全剧的情节连接起来了。李平与石虚不同,她从二十年来的曲折动荡中认识到,有必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正视生活中客观存在的裂缝。李平的形象反映了在生活的教育下,人们挣脱“左”倾路线的羁绊,用清醒的头脑对待现实,对待事业,对待人生。这三个人物的社会关系是:李平是郭一滨二十年前的未婚恋人,她的父亲是郭一滨的局长,而负责基建局日常工作的办公室主任石虚又是当年在大学时期李平和郭一滨的党支部书记。剧中还有研究所老所长张仲庵和老果农魏宝田,郭一滨曾否定过张仲庵的数据理论,老果农魏宝田曾在郭一滨下放基层改造时帮助过他并保留了他的科研成果。从广播剧《裂缝》剧本中分析人物的社会关系、性格等都是从主要人物的台词,从他周围人物的台词,以及从别人对他的评价、介绍、议论及他与别人发生冲突的台词入手进行分析找到的。

第二,分析人物对剧本中所发生的事件的态度和表现。如在全剧中人物都有些什么样的直接行动?在戏剧冲突中他是站在哪一边?导演要从形象中挖掘思想,从思想中理解形象。导演必须很好地考虑每一个人物在剧中的地位,即作者为什么要写他。剧中人物在剧本结构中的位置不同,任务有轻有重。有的人物是推动剧情发展、行动性较强的重要人物;有的人物是为了更深刻地揭示生活某一侧面,丰富主题内容,强化矛盾冲突的,他们在剧中承担的任务相对较轻。导演对“主体结构人物”要多下工夫,但对“一般情节人物”也不能忽视。比如,广播剧《你是共产党员吗?》中有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刘大山,任北方铁路局局长;另一个是他的战友白帆,任北方铁路局蓝天分局的局长。剧中的中心事件是围绕着古塔车站出现撞车事故而展开的。这两个人物在对待古塔车站出现的事故上,行动不一致,产生了分歧。白帆对待这起事故的表现是包庇古塔车站的站长,隐瞒真相,假报事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丧失原则,造成很坏的影响;刘大山则是坚持原则,严肃纪律,有错必纠,揪住不放。他对隐瞒事故的蓝天分局局长白帆记大过一次,撤掉蓝天分局所管辖的古塔车站站长的职务,并通报全局,挽回影响。刘大山认为:“一个分局局长带头欺上瞒下,下面工人怎么看我们?党的威信降低了!这么弄,还能不低!群众不相信我们,这是对共产党员的最大的处罚。”剧中的次要人物——铁路扳道工人吕久才,是他写信给刘大山揭发蓝天分局局长白帆隐瞒事故的真相,并且敢于署上自己的名字,正是他的行动促使情节向前发展。对于这样的人物,导演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三,导演在分析剧本时,对一些在剧中虽不出场,但却对剧中事件、矛盾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甚至决定剧情发展的特殊人物,由于他们都直接与主题内容有关,与情节进展有关,应给予足够重视。比如广播剧《序幕刚刚拉开》中,新上任不久的柳春鹤局长要整治的是朝阳林场主任、人称“二山神”的栗魁生。这个“二山神”是林场中的一霸,他利用职权拉帮结派,盖私房、收贿赂,是无恶不作的地头蛇,他的行为不仅败坏了党纪国法,在群众中也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但在剧中这个人物始终没有出现,剧作家是通过虚写交代出来的,而且“二山神”对柳春鹤的卑劣行为也在幕后进行了虚写。导演在分析剧本时,对未出场的人物也要给予足够重视,切不可以认为剧本表面没有这个人物而忽视他的存在。

总之,导演在剖析剧本时,不仅要抓住剧中人物的动作和音容笑貌,应更关注他们处在特定的矛盾冲突中,所产生的心情、念头、欲望、想象等各种心理状态。导演要把握住人物的心理活动,要像作家一样,钻进作品中去,参与人物的生活,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具有真实感。

(五)挖掘语言内涵

广播剧的语言有两类:一类是解说词;一类是人物语言。人物语言在戏剧界被称为台词。我们也尊重这个古老的称谓,把广播剧中的人物语言称之为台词。在分析剧本时,导演既要把重点放在研究台词上,对解说词也不可忽视。解说词与台词构成全剧的整体,如剧本中根本无解说词,那要另当别论了。

导演在分析剧本时,必须研究台词,因为在分析各类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时,挖掘台词的内涵显得特别重要。角色的思想、意向和冲突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性格以及人物的社会地位、职业特点、文化程度、知识水平等都能在语言中表露出来。研究台词可以从正面入手,也就是角色的直接语言。例如广播剧《裂缝》中张仲庵的台词:“请听,我是政协委员、建筑协会副主席、科普协会副主席、九三学社的常委……唔,省里还有几个头衔。此外,是三个杂志的编委,大大小小,虚虚实实,据不完全统计,身兼24个职务。请注意,我已虚度八十有二啰!趁现在脑子还清楚,不坐下来做点事,给后人留点东西,活着有什么实际意义!?研究所所长是个实职,可我已是力不从心了,走路都要人扶着,能去工地吗?不接触实际怎么能领导工作?所以我决定让贤。”又如在李平同郭一滨“相会”一场戏中,根据两个人物的对话所使用的语汇不同,显露出二者由于职业的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性——一个搞技术的知识分子同一个搞政治工作的知识分子之间的不同性格。而这种性格语言是与他们本身的思想、感情及日常用语完全统一的。像“该浇铸在一起”,“裂缝是绝对的,无缝才是相对的,不信,你用万倍显微镜看看那平整光洁的玻璃,上面也布满了裂缝。世界是充满了裂缝的,我们的责任应该是为消除裂缝和隐患而奋斗不息……”这些语言是表现一个搞土木工程的知识分子的性格化语言,富有哲理性。而李平的“当心哟,别钻进白专道路的死胡同”,则表现出20世纪60年代搞政治工作的人物的性格化语言。

研究台词,重要的是掌握台词的意思。演员是通过台词进行交流的,用台词把听众带入剧情。因此必须分析每句台词的真正意思和用意是什么,人物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在同谁说话,是什么原因引起要说这句话,说这句话要达到什么目的,等等。导演只有把台词研究透,戏剧的主题思想也就显而易见了。

广播剧导演研究台词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就是为选择演员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广播剧的体现要靠声音而不靠形象。导演在研究台词时就可以确定演员的声音造型,这个声音造型能否表现人物独特的性格,在分析台词过程中能做出初步的设计。

分析解说词。解说词在剧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第一人称的,有第三人称的,还有综合人称的。剧作家写的解说词,由于人称的不同在语言的构成中也有区别。导演要针对不同的解说词制订出处理方案,为将来排戏做准备。

(六)分析剧本结构

广播剧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剧种,在结构形式上有线性的、时空交错的、心理的、板块的等类型。导演在分析剧本时,必须熟悉剧作家是如何结构这个剧本的,剧本属于哪种类型。当明确了剧本结构类型之后,导演要把剧本里反映的事情和冲突的来龙去脉弄清楚。

导演为什么要分析剧本结构呢?我们知道,广播剧的成功要以鲜明的、动人的形象反映出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剧作者往往是通过情节结构来安排和处理剧情的变化。那么,作为导演就必须熟悉剧作家是如何结构剧本的,也就是说,要把剧本里反映的事情和冲突的来龙去脉掌握清楚。

事实上,剧本中的故事总要经过从发生、发展到结束这样几个步骤。导演分析剧本的结构,就是要摸清剧本是如何交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生活的规定情境,人物性格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剧作家是怎样把戏剧冲突结成“扣”,又选择了哪些重点推动剧情的发展达到高潮,戏剧冲突的“扣”又是如何被解开的……这样分析可以看出全剧的骨架。之后,导演就要正确巧妙地处理剧中主要冲突线的发展,要让戏剧冲突有起有伏,有张有弛,有高潮也有潜流,有爆发点也有埋伏线。这些主要是通过节奏变化来体现的,节奏在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形式美的一条法则,通过节奏的高低起伏、强弱张弛,可以激发感情,吸引听众。导演对节奏的把握,有助于分清主次和各段戏的从属关系。次要的场面不可作为主要场面来处理;主要场面也不可草率地“跳”过去,否则就会使戏剧的节奏不顺畅。导演通过对剧本结构进行分析,也就是掌握全剧节奏的过程。因此说,导演分析剧本结构,掌握好全剧的节奏是非常必要的。

(七)分析“最高任务”

我们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分析剧本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答案是为了了解剧作家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作品。用戏剧的术语来说,就是了解剧作家所写作品的“最高任务”。作家写作,把自己对现实的看法传达给听众,是有他一定的目的性的;而导演要排演一部剧,也有他的目的性。所以,导演在选择剧本时,首先要考虑作品是以什么样的思想影响听众的思想意识;其次应该考虑剧本所提出的思想任务是否是我们今天所迫切需要的。总之,在排演一部剧之前,导演应首先明确它的思想目的。播出一部剧就是要把主题思想体现为积极的行动的号召,这种号召就是人们常说的最高任务。导演如果看不到剧本的最高任务,就等于割断了所要表现的剧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作家的作品是根据最高任务而产生的,导演的创作也应该奔赴这个目标。导演不仅要揭示剧本的思想,而且应当根据现实生活深化剧本的思想。“导演要尊重剧作家,尊重剧作的体裁、风格。导演首先要吃透原作的精髓、内涵和本质,在紧紧把握原作的精髓、内涵和本质的前提下,经过严肃认真的思考,打开你那艺术幻觉与想象的大门,让你的心灵在时代上空翱翔。”[1](张奇虹语)

同类推荐
  • 师之道:教育,一个不能少

    师之道:教育,一个不能少

    本书是一本教育随笔。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师生学习与成长等内容。全书分为爱心花圃、草根教育、等待花开、守望麦田、烛光摇曳、我思我在六辑。
  • 迷思为何存在

    迷思为何存在

    如同人类生存的压力可能是自然生态恶化的原因,但不能成为人类任意破坏生态环境的借口一样,激烈的商业竞争可能是新闻一时无顾伦理的原因,但不应该成为新闻伦理道德肆意缺失的借口。
  • 法宝:宁夏“继续解放思想推进跨越式发展”研讨文集

    法宝:宁夏“继续解放思想推进跨越式发展”研讨文集

    明确提出,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思想上的不断解放,观念上的不断创新,实践上的不断开拓,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欣欣向荣的新阶段。
  •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不仅是学术大师,在写作方面也堪称大师。他的一生笔耕不辍,无论是学术著作,还是散文、小品文、游记等,都蕴含了季羡林先生深厚的写作功力。本书收入了季羡林先生谈写作方面的文章,相信对广大读者提高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 王家岭的诉说

    王家岭的诉说

    “这是一起造成38人死亡、115人受伤的极其严重的责任事故”。这是一部直赴灾难现场,用事实的真实追踪描述还原灾难的内情文学报告,是超越了新闻报道的直观表层描述之后的事实和理性思考与追问。《王家岭的诉说》是一部典型的灾难文学作品。赵瑜率队,五作家察访祸灾真相;矿工诉说,众难友揭秘国字煤田。深度解答网民疑团,王家岭上生死实录;严格拷问矿主良知,黄河赤子气贯全书。
热门推荐
  • 冷面王爷的悍妃

    冷面王爷的悍妃

    原本是一无是处的弃子,一夕之间被接回,只是为了代替嫡女嫁给不详之人。只可惜她已不是原来的顾晓之,当现代的灵魂遇到古代人,这火花该怎么燃烧?
  • 传奇之仙问

    传奇之仙问

    问世间可有仙?…………三尺木剑怀天下,一把裁决定江山!谁人忆,年少那一句豪情壮志,誓比天更高!兄弟聚义三杯酒,出生入死同战斗!谁人忆,往昔那一生兄弟情深,肝胆两相照!回首红尘痴情醉,十年想思待君归!谁又忆,红尘那一段痴情缘浅,相思苦断肠!沙城争霸群雄起,万道争鸣封神决!莫问天下谁为峰?九天十地我为尊!谁还忆,最终那一朝辉煌岁月,君临天下!…………再回首,问世间可有仙?…………
  • 时空圣客

    时空圣客

    一颗本源珠,逆了时光,动荡天下;乱了空间,缭绕山河。少年刺客自七峰而出,以时空之力,闯荡这纷呈的大地,让这时空的力量,驰骋苍宇之下!
  • 凌世弃子

    凌世弃子

    前世他死在他最爱的人手上不怪别人,只怪他自己太愚蠢居然相信爱这个飘渺的词再次醒来,已成为异世凌家弃子,看废材怎么涅槃重生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千古五言之祖:<古诗十九首>》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神奇的生命之光褚蒜子传

    神奇的生命之光褚蒜子传

    东晋初年褚蒜子(324-384)一生三度垂帘听政的传奇的政治故事和爱情故事,东晋康帝司马岳的皇后,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曾祖褚洽,官安东将军;父褚裒。官卫将军、徐兖二州刺史,追赠侍中、太傅,爵都乡亭侯。出成年以后,晋成帝闻其美丽及才识,将之许配给弟弟琅玡王司马岳,褚蒜子成为琅玡王妃。不久晋成帝病逝,传帝位予司马岳,是为晋康帝,公元342年册封褚蒜子为皇后.
  • 桃花碧玉剑

    桃花碧玉剑

    据说近三百年来,江湖中最神秘的地方是桃花源,就是那位东晋诗人笔下的桃花源。在园林界当中,桃花源是名副其实的好园,但更多的人相信,桃花源只活在那位诗人的心里,而无存于世。在江湖中还有一件神秘的宝物叫“碧玉剑”,据说“碧玉剑”每十年降临人间一次,好人得到了它,带来的是幸运和财富:坏人得到了它,带来的却是不祥和灾祸。如今又是一个十年,“碧玉剑”重现江湖,这一次“碧玉剑”选择了江湖中最神秘却又令人向往的桃花源。那么这一次,它又会为人带来什么呢?
  • 天缺玉

    天缺玉

    风暴起,席卷四方。异界入侵,无一人能逃脱劫难。我的生命,竟然只是这绝世阴谋的一部分,你们要用我的性命,要用我的血来铸造着辉煌!那么你们就来吧,让我用你们的生命,你们血,来铸造我的辉煌!
  • 世界文学经典文库:基督山伯爵(青少版)

    世界文学经典文库:基督山伯爵(青少版)

    主人公唐泰斯原先是正直单纯的水手,由于遭到别人的陷害,在与心爱的人结婚的那一天,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一下子被关进了黑牢。在暗无天日的黑牢里,唐泰斯万念俱灰,绝望的他想到了死亡,想用死亡来结束这一切。然而唐泰斯最终战胜了自己的懦弱,他知道“踌躇令强者止步不前,障碍令弱者不敢动弹”,“人总得有所冒险才行”,他及时抓住了机会,在恩人的帮助下,获得了新生。十四年的牢狱之灾结束了,唐泰斯变成基督山伯爵开始了他的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