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共63章)
↓↓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广播剧的诞生与发展(1)
第3章 广播剧的诞生与发展(2)
第4章 广播剧的诞生与发展(3)
第5章 广播剧的诞生与发展(4)
第6章 广播剧的诞生与发展(5)
第7章 广播剧艺术的特征(1)
第8章 广播剧艺术的特征(2)
第9章 广播剧艺术的特征(3)
第10章 选材、题材和主题(1)
第11章 选材、题材和主题(2)
第12章 选材、题材和主题(3)
第13章 选材、题材和主题(4)
第14章 广播剧人物设置及要求(1)
第15章 广播剧人物设置及要求(2)
第16章 广播剧人物设置及要求(3)
第17章 广播剧的语言(1)
第18章 广播剧的语言(2)
第19章 广播剧的语言(3)
第20章 广播剧的语言(4)
第21章 广播剧的语言(5)
第22章 广播剧的语言(6)
第23章 广播剧的语言(7)
第24章 广播剧的音响效果(1)
第25章 广播剧的音响效果(2)
第26章 广播剧的音乐和歌曲(1)
第27章 广播剧的音乐和歌曲(2)
第28章 广播剧的情节及要求(1)
第29章 广播剧的情节及要求(2)
第30章 广播剧的情节及要求(3)
第31章 广播剧的情节及要求(4)
第32章 广播剧的情节及要求(5)
第33章 广播剧的结构(1)
第34章 广播剧的结构(2)
第35章 广播剧的结构(3)
第36章 广播剧的结构(4)
第37章 广播剧的结构(5)
第38章 广播剧的类型和样式(1)
第39章 广播剧的类型和样式(2)
第40章 导演的起源、职责与修养(1)
第41章 导演的起源、职责与修养(2)
第42章 导演的起源、职责与修养(3)
第43章 导演的起源、职责与修养(4)
第44章 导演的前期案头工作(1)
第45章 导演的前期案头工作(2)
第46章 导演的前期案头工作(3)
第47章 导演的前期案头工作(4)
第48章 导演的前期案头工作(5)
第49章 导演的中期组织工作(1)
第50章 导演的中期组织工作(2)
第51章 导演的中期组织工作(3)
第52章 导演的中期组织工作(4)
第53章 导演的后期录制工作(1)
第54章 导演的后期录制工作(2)
第55章 导演的后期录制工作(3)
第56章 导演的后期录制工作(4)
第57章 附录:尊严(1)
第58章 附录:尊严(2)
第59章 附录:尊严(3)
第60章 附录:广播剧《千条水,总归东》(1)
第61章 附录:广播剧《千条水,总归东》(2)
第62章 附录:广播剧《千条水,总归东》(3)
第63章 后记
同类推荐
“荆公新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每种含教育家的生平、教育事迹、教育成就、教育思想评析和经典教育论著选读及注解解读导读两部分。这对于全面深刻和原原本本地了解学习、运用教育家的思想和著作是十分有益的。教学创新与管理(中小学教务主任工作漫谈)
学校做强,强在运筹。合格的管理会让学校成为知识、生活的乐园,创造力的沃土,最令人向往的理想空间。要健全制度,还要调动气氛,才能使师生言行规范,具有创新思维。学校做强,强在名师。学校的主体之一是教师,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完善自我;给他们一个竞争的氛围,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新课程主张个性发展。就是强调教务主任本身要张扬个性,如果教务主任没有兴趣爱好,那如何为教师提供一个各显其他的舞台,模型式的教师,很难培养出鲜活灵动,性格各异的学生。学校也要创建一种学校文化,让它成为影响全校师生的最重要的因素,从而更加完善“自我”,从而构成学校的综合素质,加强学校的综合能力,推动学校的发展。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研究》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对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跨学科研究着手,论述传播学从拉斯韦尔、李普曼、施拉姆等早期学者到最近的阿什德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运用议程设定、沉默的螺旋、涵化理论、框架理论等多种传播理论,梳理传播学特别是大众传播研究对非传统安全的重视与学科脉络。通过默顿大众传播“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理论,论证大众传播传统四大功能(监测、协调、教育、娱乐)中的“隐性”功能-安全,并使之显性化,同时论证安全作为现代功能,独立于传统四大功能的特征。沿着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安全是一种言语行为”的非传统安全研究方向,论证媒介安全的基础是媒介安全话语。小校长大责任: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教育随笔集出版之后,反响良好。幸甚于自己散记的文字得到大家认可之余,不觉心有所动,萌发了将几年来的办学体会和教育心得结集的念头。一则与教育界同事分享切磋,二则也是对自己办学的阶段性自省和梳理。因了本书的定位更加侧重于思想性和系统性,故而动笔之前,难免惴惴然斟酌良久。其意固然是不敢与周永新、刘彭芝等前辈的专业深度和博闻广识比肩,更重要的,还是对“幸福教育”的提法如何更加精准和科学而不停推敲。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