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也是一种威慑力
卡莱尔有句名言:“雄辩是银,沉默是金。”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却道出了人际交往中的一条重要规律。沉默,同言说一样,是人类交际的手段之一,两者在本质上都是一种符号,共同实现了人际交往。
穆罕默德和阿里他们两个是多年的好朋友。一天,穆罕默德和阿里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人,这人认为阿里欺负他,就大骂起来。
阿里一言不发,忍耐了好长的一段时间,但最后终于克制不住,与之对骂起来。
这时穆罕默德离开他们转身走了。阿里跟着追上来问道:“你为什么扔下我一个人,受这人辱骂呢”?
穆罕默德答说:“当这人对你破口大骂,你一言不发的时候,我看到你身边有10个天使,这些天使都在回击他。而当你反过来开口大骂他的时候,天使们就抛下了你,我也就走了”。
在当今社会交往中,拥有一副好口才是每个人的梦想,历史上有许多好口才的人,比如说苏秦、张仪口若悬河,纵横捭阖。但好口才并不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说个不停,这样会显得你很唠叨,没有修养。有时如果缄口不言,保持沉默,反而会使人际交往关系更一步地接近。
有一次,记者采访爱因斯坦,问他成功的奥秘是什么?爱因斯坦告诉记者:“成功=X+Y+Z,其中,X代表工作,Y代表开心,Z则代表闭嘴。”由此看来,沉默还是通往成功的一个关键。
面对复杂局面和大是大非,沉默往往是潜心思索,凝聚智慧,为从容应对积蓄力量。当然沉默不是故作深沉或天性木讷,而是盛开在心灵深处的智慧之花。“沉默是金”并不意味着“万马齐喑”,而是崇尚内心充实而不失真诚的沉默。
身为一名管理者,在与下属交流时你常常得多开口,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过于“健谈”已经引起了下属的不满呢?不要以为一位面面俱到的管理者,就是一位无微不至的好管理者,唠叨、啰嗦会使你周围的人把握不住你说话的要点。年轻的下属会觉得你婆婆妈妈,不够爽快利落;年老的下属会认为你不尊重他们,否定了他们的办事能力。久而久之,你便会成为他们厌烦的对象和不愿接近的人。
其实,适当的沉默才是你处理与下属关系的理智选择。在你批评员工时,适当的沉默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通常来讲,当你批评下属时,他的情绪波动是很大的。“你呀你,你看你怎么搞的,我不是早就告诉你了吗?你还……”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成年后更是觉得面子是很重要的。也许你只是想苦口婆心地劝导他一番,并无他意。但是你无形中却伤了下属们的自尊心,让他们觉得颜面挂不住,产生了索性“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那你的批评岂不是得不偿失?若是你在适度的批评之后保持沉默,相信这更是一种对当事人的威慑。一方面,下属会因为你的“点到而止”感谢你为他们保留了颜面,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了你宽广的胸怀。你的沉默并非是对错误的迁就,而是留给了对方一个自省的余地。试一试吧,适当沉默是你处理人际关系的无声“武器”,它会让你在与下属的沟通中畅通无阻。
著名将军戴高乐曾经说过,真正的领袖人物要幽居、伟大和超脱,要神秘,必要时还要保持沉默寡言。恰当地运用沉默的力量应掌握以下技巧。
1.沉默即慎言
沉默并不是绝对的什么都不说,而是慎言。就是多听别人说,听别人透露相关信息便于让自己掌握情况。听得越多,知道得越多。慎言不但可以避免流露自身的秘密,还可以避免说错话得罪人。慎言使你成为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使你透彻地了解身边的一切。
在你周围的人群之中,正人君子和奸诈小人同生同在。如果你说话办事不注意场合、不分内容和对象,不注意分寸,很容易被别人利用,有可能惹祸上身。所以凡事都要小心谨慎,尽可能地避开人际交往中的一些误区,把握主动权,才能在与人交往中赢得尊重,而不受伤害。
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有关你的太多情况。世间有君子就一定会有小人,所以真诚并不等于完全无所保留、和盘托出。尤其是对于你并不十分了解的同事,最好还是有所保留,千万不要把自己所有的私事都告诉对方。
2.有不同意见时保持沉默
在双方交谈时,一方不同意对方的意见,却迫于情面或对方的地位、优势,而无法直接表达出来,此时,表示反对意见的最好方式就是沉默以对。
尤其是在社会地位、等级不同的人们之间,地位低下者往往会“以不语应万语”,表达自己对某些事物的困惑、茫然和内心的愤怒。
3.话不投机时保持沉默
话不投机半句多。在交谈的过程中,如果双方志趣不合,观念不同,继续交谈对于双方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时,其中的一方会很少发言,更多的时候是保持沉默。这意味着他已不想交谈下去,在努力设法尽快地结束谈话。
4.面对批评、辱骂时保持沉默
面对别人卑鄙、恶毒、残酷的批评或辱骂,你千万不要变得像对方一样失去理智。狗咬了你一口,难道你也去咬狗?获胜的唯一战术,就是保持沉默,不和别人发生正面冲突,就连多余的解释也没有必要。因为相互争吵辱骂,不会给任何一方带来快乐和胜利,只会带来更大的烦恼、更大的怨恨、更大的伤害。退一步讲,在对骂中没有占上风的一方,当众出丑,带来的只是对自己鲁莽行为的悔恨。占了上风的一方,虽然把对方骂得体无完肤,又能怎么样?只能加深对立情绪,加深对方的怨恨,而他在旁观者的眼里也不过是一只好斗的公鸡罢了。
5.面对误解保持沉默
受了委屈,或受到他人的误解,人们总想当时解释清楚,通过解释去化解矛盾,洗刷自己的清白。其实这时最好还是保持沉默。因为解释无异于杯水车薪,是不起任何作用的。记住:聒噪不如沉默,息谤得于无言。
6.沟通心灵的时候需要沉默
不随便打断他的话,让他有充足的时间来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点,注意倾听。在倾听中吸取智能,弥补纰漏,建立信任,得到满足。
7.向对方施加压力时运用沉默
人们往往向往与别人沟通,排斥黑暗和沉默。静寂的沉默往往令人没有依靠,有的时候真的可以让人为之疯狂,所以人们常常会无法忍受长时间沉默带来的压抑。正因为如此,许多打心理战的高手才经常会利用“沉默”这张王牌来打击对手,他们可以制造沉默,同样也有方法打破沉默,用沉默来达到目的。
巧妙化解危机
河豚遇到危险之时,会把扁平的肚子一鼓再鼓,瞬间膨胀成可怕的大圆球,以此来吓退敌人。这是一种典型的虚张声势法。在动物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是动物为了自保而经常采用的一种策略。人与人交往时总会碰到困难、尴尬,甚至是危险的情况,即使你极小心防备,也难保不会发生。巧妙地化解危机,就是打一场冒险的“心理战”。
秦大士是南京士子,自幼聪明好学,10岁便能写诗作文,23岁考中举人,而且写得一手好字,真可谓才华横溢。
乾隆十七年,皇太后六十圣诞的万寿恩科殿试结束,大臣们一致推秦大士为状元,呈皇帝定夺。乾隆看到秦大士的文章,也被折服了。但当看到秦大士的籍贯时,却想起了另外一个人——北宋大奸臣秦桧。乾隆心想,两人的籍贯相同,姓氏相同,这个秦大士会不会是秦桧的后代呢?万一是,让一个奸臣后代当状元,传出去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于是,乾隆立即召见秦大士,开门见山就问:“你是不是秦桧的后代?”原本满心欢喜而来的秦大士,万万没想到,皇上竟出此一问。可是,世上真有这么巧的事,他确实是秦桧的后代!
事关重大,秦大士趴在地上,顿时汗如雨下,一下子不知该如何作答。他面临着两难选择:要么如实禀告,前程肯定完了;如果矢口否认,就冒犯祖宗,这是不孝,而且犯了欺君大罪,这是不忠,弄不好脑袋就要搬家。无论哪种选择,都是死路一条,秦大士思索片刻,索性壮起胆子,高声说道:“皇上,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何等聪明,哪里会听不出弦外之音,所以他更加欣赏秦大士的过人才智,当即点秦大士为新科状元。
秦大士巧妙地化解了危机,成为清朝第四十三位状元,被授翰林院修撰。高中状元后的秦大士,高调做的第一件事竟是前往杭州西湖祭拜岳飞。在岳飞墓前,看到秦桧夫妇的塑像被反绑双手,长跪于此,他沉思良久,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句:“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此事传出,人们顿时对秦大士刮目相看,无不肃然起敬。
自秦桧之后,秦家后代陷入了数百年的信誉危机,终于被秦大士成功化解了。秦大士一生为官清廉,造福百姓,成为传世佳话。
在实际战略中,风险往往与机遇、利益和成功共存,“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善于正确、及时地把握对方的战略背景、心理状态、性格特性等,因时、因地、因人地以奇异的谋略解除自己的危机。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于是下令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诸葛亮之所以能大胆地以“空城”退敌,就是他准确地揣摩到了司马懿谨慎、多疑而心虚的心理状态,而诸葛亮独出心裁、奇异的思维方式,使他成功地化解了一时的危局。
虚虚实实,兵无常势,变化无穷。在敌乘我虚之时,当展开心理战。一定要充分掌握对方的心理和性格特征,才能达到缓解危机的目的。
软批评的力量
批评既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又是一种有效的沟通信号。
古有“乐妻劝婆”的故事,读来耐人寻味。乐羊子外出求学,7年未归,婆媳相依为命,家境贫穷。一日,婆婆嘴馋,竟偷杀了人家的鸡。乐妻知情后,并未发火。当婆婆端来香喷喷的鸡上桌时,她却不动筷子。婆婆忙问何故,她伤心地说:“媳妇无能,没能侍候好婆婆,使得饭桌上有了不是自家的鸡。”听完媳妇的话,婆婆羞愧不已。从那以后,婆婆再未做出偷偷摸摸的事。乐妻如此驾驭批评的艺术,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积极开展有效的批评很有启发。
在现实生活中,要使批评达到预期效果,除了自身正派,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断在工作中建立威信外,还必须提高自己的批评艺术。批评的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能否达到这个目的,批评的方式、方法至关重要。有的恰到好处;有的适得其反。因此,批评要讲究艺术。
举个美国NBA球赛的例子。一位休斯顿火箭队主力队员在主场开赛时,因堵车迟到半小时,这在主教练眼里是不可饶恕的过失。主教练范甘迪严肃地把他叫到办公室,他忐忑不安地搓着手,等待严厉的批评教育。范甘迪让他坐下,平静地说:“迟到原因我心知肚明,但一切都过去了。从现在开始,你什么都别想,只想着用百分之百的努力投入比赛,好吗?”那位队员心情放松下来。紧接着范甘迪在暂停的瞬间对火箭队员说:“他迟到了,所以欠大家半场很好的比赛。”然后转头对那位队员说:“你明白了吧?你要打半场精彩的比赛还给大家,包括全体热心观众。上场,小伙子!”那位队员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拼吧!他像匹野马冲向赛场……
比赛结果:他共获得22分和20个篮板,率领火箭队主场以86:80分战胜底特律活塞队。范甘迪满意地笑了,不但笑赢球,更笑“软批评硬鼓励”的执教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迟到队员把压力变成动力,以精彩的球赛奉献给队友和观众,换来大家对他的谅解。
这位迟到队员就是我们喜爱的中国小巨人姚明。
批评是心理战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用以精神控制的有效措施。不要错过任何洗脑的机会,这才是管理的真正成功。批评也是一门艺术,如何批评下属?不妨采用以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