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5000000006

第6章 奇特的个性心理(2)

反过来,生活中又有另一类人,他们的心理张力不是不足,而是过度。他们一开始着手某项工作,便不管环境、条件如何,非要一下子干到底。他们总以为自己的规划、打算是尽善尽美的,不一下子完成,就得不到心理的满足。下面的故事就描绘了这种人。

甲要在客厅里钉一幅画,请邻居乙来帮忙。甲把画在墙上扶好,正准备砸钉子,乙说:“这样不好,最好钉两个木块,把画挂上去。”

甲就听乙的意见,让他帮忙去找木块。木块很快找来了,正要钉,乙说:“等一等,木块有点大,最好能锯掉一点。”于是便四处去找锯子。找来锯子,还没锯两下,“不行,这锯子太钝了,”乙说,“得磨一磨。”他家有一把锉刀,锉刀拿来了,他又发现锉刀没有把柄。为了给锉刀安把柄,他又去校园边上的一个灌木丛里寻找小树,要砍下小树。随后他又发现甲那把生满老锈的斧头不能用,他又找来磨刀石。可为了固定住磨刀石必须得制作几根固定磨刀石的木条。为此乙又到郊外去找一位木匠。可是这一走,就没见他回来。

最后,那幅画还是甲自己用一个钉子把它钉在墙上了。下午甲看见乙的时候是在街上,他正在帮木匠从五交化商店里往外架一台笨重的电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理张力过强是个毛病。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们做事情,不应该指望非做到完美不可。

美国《独立宣言》的文稿,是一份不朽的文献,可是这份文献上竞有两个字是在字行以外。这对整个文献的书写格式来说,无疑是一个缺陷,但这丝毫无损于《独立宣言》内容的价值。

生活中任何事都是由一些细小的部分组成的,如果我们对每个细节都要求完美,这种过度的追求,可能使我们的行为陷于瘫痪,永远无法及时地完成任务。

心理智慧:

我们要对“心理张力”予以恰当的调节,使之保持适当的程度:

既要避免张力过弱,就是“懒惰病”,又要避免张力过强,也就是过度的“完美主义”。

心理张力过强的人,可以从小事着手调整过来。比如,你不必一口气读完《战争与和平》,不必见到房间里有一点灰尘就马上放下手中的工作去打扫,不必强迫自己在一个晚上织完一件毛衣,等等。

而且有些事本来就是不必做完的。

15.大小刺激定律

前面的大刺激会使后面的小刺激显得微不足道。

定律解析:

心理学上有一个关于心理刺激的规律:人们受到第一次刺激,能够缓解第二次受到的较小的刺激。这叫做“大小刺激定律”。

心理学上有一个实验:一个人右手举着300克重的砝码,这时在他的左手上必须放超过306克重的砝码,他才会感到两只手的感觉有所差别。如果一个人的右手举着600克,这时左手上的重量要达到612克,这个人才能感受到差异。后者和前者相比,增加的刺激要达到2倍才能让人感觉到差别。这是因为,后者的第一次刺激更大的缘故。

生活启示:

我们都很容易明白这样的道理:如果一种报纸或公共汽车票的价格,由原来的l元涨到2元或3元,很可能让人接受不了;可是如果一处房产原价30万元,涨了2万元,就不会给人很突出的感觉。

这是因为人们一开始受到的刺激越强,对以后的刺激也就越迟钝。

生活中,这个定律在许多方面都有体现。比如爱情中,有些人总抱怨,结婚后对方对自己不如先前那么好了。其实真正的原因是:

在两人还不熟悉的情况下,互相不经意的接触、一个眼神、一句叮咛、一个热吻……都会让人印象深刻。可是结婚后,还是那些同样的举动,却不如当初那么能调动彼此的感情了。因为在经过长期的恋爱和结婚这样大的“刺激”后,细微的体贴和亲密这样的细节,就显得不那么明显,无法起到和过去相同的作用了。

管理中,这个规律有时可以运用在人事变动或机构改组中。

比如一家公司想要赶走被视为眼中钉的人,为了不使这个事情显得突出,引起很大反响,就先对和这些人无关的部门,进行比较大的人事变动或裁员,使其他职员习惯于这种冲击。然后在第三或第四次的人事变动和裁员中,再把矛头指向既定的目标。由于有第一次冲击,后来的冲击就让人麻木了,就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应。

在谈判中,也可以应用这个心理战术。如果从一开始,就提出令人难以拒绝的优厚条件,等谈判基本结束后,再指出一些对对方不利的细节,就比较容易使对方接受。因为,一开始的优厚条件是一个比较大的刺激,对方容易受到诱惑;而和这个比起来后面的不好的部分,只是个小刺激,也就比较容易接受。

这种手段实质上是一种心理麻痹,使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显得不那么严重,以使对方更容易接受。

心理智慧:

当我们想要对方接受一种不容易接受的条件时,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先在前面放一个大的“烟雾弹”,这会使后来的真正目标,显得不那么严重,从而更容易被接受。

16.自我宽恕心理

人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定律解析:

如果问许多人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是坏人么?”即使是说心里话,也没有几个人会承认。

生活中的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大多数人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即使自己有不好的行为,也会为自己找到借口,或下意识地把责任推给别人。这就是“自我宽恕心理”。

生活启示:

生活中做了坏事的人,总会给自己找借口。

比如,一个杀人犯杀了许多人,被抓获后,对自己的罪行不以为耻,反而觉得是社会不公造成的。

又如,一个偷窃工厂原材料的小偷说:“我偷的是公家的,又不损害个人!”

一个抢了富翁的抢劫犯说:“他有的是钱,就一定是正道来的吗,不抢他抢谁?”

这就是极为普遍的自我宽恕心理在作祟。

不仅仅是罪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对自己的错误,也都有自我宽恕的心理倾向。

对员工吝啬的企业家会认为:“家业是我创的,资金是我投的,这年头工作难找,我不让你们失业就不错了!”

打人的人说:“谁让你骂我!”骂人的人叫道:“谁叫你踩了我的脚还不道歉!”

夫妻之间吵架,也经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觉得自己付出的多,对方付出的少。

这是因为,人性中根深蒂固的特点是:发现别人的错误容易,看到自己的错误难。

而且当我们做错了一件事,引起了一个不良后果,我们往往本能地想:“是不是别人的责任?”而不会首先想:“是不是我的过错?”

我们首先会假定坏事是别人的错误造成的,经过仔细推理,发现不是人家的问题,才会逐渐认识到是自己的错误。而在很多时候,人是有偏见的,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自己也往往意识不到。也就是说,人很难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看待自己和他人。

心理智慧:

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予以承认,是一种可贵的品质。荀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号召我们经常反省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这样我们才能进步,也才能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

17.厚脸皮效应

经常得不到尊重会降低人的羞耻感。

定律解析:

我们平时常说“×××脸皮厚”,而实际上,世界上并没有天生厚脸皮的人。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每个人天生都是有自尊和羞耻感的。即使是婴儿,从6个月大的时候,也能识别“好脸”、“坏脸”。大人逗他笑,给他好脸,他会笑;大人横眉竖目,大声吆喝,他会马上哭。

可见人人都有自尊。

所谓“脸皮厚”的人,其实是由于后天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久而久之,羞耻感逐渐降低而形成的。这就是“厚脸皮效应”。

生活启示:

“厚脸皮效应”对教育的启示最大。对于孩子,我们只有重视孩子的自尊,才会使他有羞耻感,“脸皮儿薄”。脸皮就像手心的肉,如果经常磨它,就容易形成茧子,以后再磨,就没有感觉了。

张老师脾气不好,总爱批评学生。几乎每个课间,他都把班里调皮的学生叫到办公室,大声训斥。久而久之,这些孩子逐渐麻木了,也不像开始时那么怕他,有的还和他顶撞。

刘老师平时很少批评学生,学生对他反而比较敬畏。有一次,他偶尔批评一个学生,虽然语气不重,声音不大,可是被批评的学生竟羞愧地哭了。

这是因为刘老师比张老师更懂得“厚脸皮定律”。他知道只有尊重孩子,孩子的自尊心才比较强,只要轻微地批评,就能起到警戒作用。相反,如果批评过多,孩子的自尊心下降,以后的批评就很难奏效了。

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如果无视孩子的自尊,动辄当众辱骂、训斥,日久天长,孩子就容易把批评当作“家常便饭”,不再脸红,不再害羞,也就变成了“厚脸皮”的人。那时候,不仅孩子的心灵受伤,想再影响他也不像原来那么容易了。

在其他人际关系中,也要注意这个效应的影响。

夫妻之间,有的刚结婚的时候相敬如宾,可是过起日子来,锅碗瓢盆、柴米油盐的琐事,使他们经常发生矛盾。如果彼此都不克制脾气,动辄吵得面红耳赤,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家常便饭,也就是彼此的羞耻心都降低了,而相互的感情也会变得非常疏远了。

心理智慧:

不论是父母、老师对孩子,还是职场中上司对下属,以及各种人际关系中,都要提防厚脸皮定律的影响。在批评和指责别人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方法和火候,因为过度的指责,不仅破坏彼此的和谐,也可能使对方越来越不在乎你的指责。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要尽量用委婉的方式提出,尽量减少批评的程度和次数。

1 8.狄德罗效应

人们在拥有了一件物品后,倾向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其他物品。

定律解析: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有一天,朋友送给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是当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却忽然觉得身边的一切都很不协调: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

于是为了和睡袍配套,他把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使他的书房最后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

可是,后来他心里却不舒服了。因为他发现:“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他把这种感觉写到了一篇文章里,叫做《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

二百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根据这个故事,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概念——“狄德罗效应”。这个效应的含义就是: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总倾向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生活启示:

生活中的“狄德罗效应”是随处可见的。比如,有人送了你一块高档的手表,如果要戴上,就要配以相应的衬衫、西裤、外套、皮带、皮鞋、领带,皮夹子也要换成真皮的,然后眼镜也要换成更高级的。接着要用香水,发型也要打理,吃饭也必须出入更高级的餐馆,开销越来越大……又如,人们买到一套新住宅,为了配套,总要大肆装修一番,铺上大理石或木地板,配红木等硬木家具。而出入这样的住宅,自然不能破衣烂衫,要有“拿得出手”的衣服和鞋袜……就此“狄德罗”下去,也许有一天忽然发现男主人或女主人也不“配套”,可能就走上了离妻换夫的路子……心理智慧:

这种现象,本质上并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方面,它可以促进消费和“内需型经济增长”,是好事。但对个人来说,我们也应看到:人的欲望没有穷尽,而我们在一定阶段的财力是有限的。虽然“人往高处走”,但也应适度,要避免环环相扣的“配套”让自己透支。比如购物的时候,要先给自己一个定额,钱花光了就停止刷卡;一个时段内,要制定一个消费标准,暂时达到了,就停止进一步的追求。

19.沉没成本定律

不可避免的损失发生后。最明智的做法是当它没有发生。

定律解析:

经济学中有许多概念,不仅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对于认识人生也是非常有益的。比如“沉没成本”这个概念。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投资决策时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生活中也有许多沉没成本。对于这样的沉没成本,我们的态度同样是:不要让它干扰未来的生活。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明知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挽救,却偏要去挽救;明知机会已经失去,却偏要感到极度的痛苦,在精神上折磨自己,使身体也受到打击。这样做不仅可笑,而且毫无用处,沉没成本太大了。为了避免生活中的沉没成本,当一个失败或损失不可避免地发生后,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当它没有发生。这叫做“沉没成本定律”。

生活启示:

让我们设想下面的情况:你花了10块钱,买了一张今晚的电影票,可是临出门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如果你执意去看电影,不仅要来回打车,增加额外的支出,还可能面临着被大雨淋透、发烧感冒的风险,这样可能还要发生吃药打针的成本费用。这时,根据“沉没成本定律”,也许明智的选择是放弃这场电影。

可是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非要把已经沉没的成本“捞”回来。他们觉得既然买了票,不去看就可惜了,却不考虑为了弥补这个成本,可能要付出更大的成本,遭受更大的损失。

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坦然接受已经付出的成本,并不让它干扰到你未来的生活。

同类推荐
  • 会说不难:50种社交场合的最佳说法

    会说不难:50种社交场合的最佳说法

    社会交际中的谈话,看起来似乎人人都会,因为人人都有一张嘴,但如果说的离题万里,或者不着边际,同样是不会说话的表现因为他没有达到说话的目的。可见,要真正达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情,真正达到表达思想、融洽感情、增进友谊的目的,还必须把握交谈的一些规律和原则、技巧和方式。而具体到每一个人不同的社交场合与社交情境来说,适合于此的并不适合于彼,适合于这个情境的并不适合那个情境,适合于这个场合的并不适合于那个场合。因此,总结与归纳各种不同场合、不同情境下的各自不同的最佳说话方式,肯定会对每天每时每刻都不停地穿梭在各种不同的社交场合的亲爱的读者朋友大有用处,大有好处。
  • 智慧创造财富 创新成就可能

    智慧创造财富 创新成就可能

    赚钱与财富是两个概念,财富包括精神、情感、生命等内容,没有学识是不足以铸就真正的财富的,财富是一种境界。当今人类已经进入一个智慧信息的时代,是以知识为本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经商需要有灵活的头脑,智慧可以改变命运,智慧可以创造财富,拥有智慧可以从根本上掌握开启未来的钥匙。正所谓观念创造未来,智慧创造财富,创新成就可能。
  • 学生赠言妙语5000句

    学生赠言妙语5000句

    一句短短的赠言妙语,虽不是贵重礼物,但却如甘泉更能滋润心田,更能耐人寻味。它可以架设彼此的桥梁,使情感流通,使心灵交融,让你我获得深深的默契。
  • 人生紧要关头的手段

    人生紧要关头的手段

    本书立足于现实,收集了人生紧要关头的各种手段。内容包括:“成功做人,超越人性的弱点”、“闯出自我的天空,从点滴做起”、“掌握做人方法,成功需要技巧”等。
  • 面具:人性弱点大揭密

    面具:人性弱点大揭密

    每个人都有不止一个面具,本我、自我、超我,这三个“我”一直以来都约束着每一个人。面具本无罪,罪恶的是面具背后的人心,但更多的人戴着面具是为了微笑着生活,带给别人快乐,同时让自己也快乐。
热门推荐
  • 百年归来

    百年归来

    旧时代的强者,将会给新的时代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没有理由不写呀!鉴于之前太过年轻,所以本书重写,还请多多支持!以上
  • 深宫之罪妃心计

    深宫之罪妃心计

    她是丰都四美人之一,天性善良,柔弱堪怜,一道诏书将她择入宫中。她本想与世无争却落得家破人亡,恨使她蜕变,爱使她绝决。一场场勾心斗角,厮杀争夺,何时能休?他是后汉臣民心中之神,杀伐果断运筹帷幄的镇国之王,可恨命由帝不由己,处处受制于皇帝,心爱之人亦被所夺,恨不能伸,爱不能得,一次次备受煎熬,皇权倾轧,沉浮谁主?在深宫幢影下两人在阴谋中相遇在算计中倾心,明知不可得却暗生情愫,明知不相守却偏偏回顾。看风云波谲生死两抛的宫廷之路如何用心计谱出一曲烽烟离乱爱恨相缠,若英雄末路美人迟暮谁能谋算到最后?
  • 花千骨之桃花朽矣

    花千骨之桃花朽矣

    奈何桥边,三生石旁,我有没有见过你。你从来不信我,你只相信你的眼睛。白子画我以神的名义诅咒你:“今生今世,永生永世,不老不死不伤不灭……我累了,爱累了……小骨原谅我……
  • Meteorology

    Meteorolog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十五古镜记

    十五古镜记

    这是一个关于成长与爱情的故事,一个关于抉择的故事。
  • 帝魂弑天

    帝魂弑天

    兄弟的背叛使他心死,朋友的死亡死使他的心坠入了无边深狱,师傅的死更是令他变得冷酷无情。........爱情使他的脸上出现了微笑,但死亡却成就了他无情之道。一句“有情道中死,无情道则生。”使他杀爱人,逐友人。..........“孤独,原来是这种滋味,如今我知道了,懂得了,却也后悔了。”
  • 香炉修仙传

    香炉修仙传

    一个无名小卒,靠着一个香炉催生药草。一步步成长最终是成仙寿命无疆,还是身死道消。敬请期待。更新可能很慢,希望谅解,但会一直书写下去。
  • 职业时代

    职业时代

    这是一个各种职业存在的大陆,有剑士,弓箭手,刺客,格斗家和牧师等,他们都是修炼一种能量气,称之为练气。主人公王正只是一个出生于罗兰的小镇的一个剑士的王氏家族,修炼剑术家族的他却是一个资质平凡的普通少年。他备受着家族歧视的人。有一天,从天而降的神秘红色珠子突然跑进他身体导致昏迷,然而,等他醒来却发现了身体潜能发生巨大变化.继而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
  • 死生境界

    死生境界

    所谓活着,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只是日复一日地默默看着不变的每日风景,仅仅如此,便可以称作“活着的”吗?那完全是拟态,我完全没有在活着。——直到遇见她为止。她,就站在这已经死亡的一切之中,轻轻地转过身,用着朋友相见一般的亲密语气说道:“晚上好。”空之境界同人,不推荐未看过原作的同学观看。混乱视角警告,女性主角警告,其他诸多警告,请试图入内的读者多加注意。
  • 鸿启

    鸿启

    世道难,人心乱,没有低又怎会有高……一个武林世家的孩童,在五岁的时候因为体质原因无法炼气,被家族无情的抛弃了,后来机缘巧合让他重新开启了修炼的大门,于是……大道有先后,前人能走的路我要走,前人没能走过的路我也要走一遭!修真,修的是长生,修的是逆天,修的是自在,修的是无怨无悔……小松的《鸿启》将给您们带来一个别样的仙侠新人,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