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没有讲礼貌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在孩子没有礼貌时,总是强迫孩子讲礼貌。例如,有客人来家里,孩子躲在房间里不出来,不与人打招呼,家长非得把孩子拉出来向客人问好,这样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事实上,父母的这种强迫行为本身就是不礼貌的。孩子不愿意与人打招呼必然是有原因的,比如孩子从小就很害羞;孩子认为客人是父母的客人,与自己没关系;孩子正在做作业,一时忘记了打招呼,等等。
父母要引导孩子去跟客人打招呼。如果孩子实在不想打招呼,父母不应该强迫孩子,应该在事后告诉孩子:“与人打招呼是最基本的礼貌。你去别人家里时也希望受到别人的热情欢迎呀!”让孩子设身处地为他人想想,他的礼貌举止才会是发自内心的。
有些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这并不是说孩子一定是自私的,也可能是孩子还不知道怎样关注他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例如,上学时要主动向老师同学问好,遇到熟人要热情打招呼,请人帮助时要用礼貌用语,等等。
孩子们有时会有一些不尊重别人的行为。例如,喜欢叫别人外号,见到残疾人会上前围观,见到别人陷入困境会加以嘲笑,看到别人倒霉会幸灾乐祸。孩子这样做,有时是因为想开个玩笑,好奇,看热闹,盲目地跟着别的孩子做。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尊重别人,没有意识到这样做会伤害到别人。
如果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父母先要平静地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出这样做的坏处。父母要让孩子设身处地体会到不受别人尊重时的感觉,要让孩子知道有教养的孩子应该同情别人、帮助别人、尊重别人。
常见的礼貌待客礼节有:
(1)迎客
迎接客人进屋的时候,主动帮客人放衣物,请客人在合适的位置落座;主动送上客人想喝的饮料;递接物品要用双手。
(2)交谈
主动大方地与客人交谈,不要拘谨,让客人感到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3)送客
在客人要走时,应礼貌挽留,说“您再坐一会儿”、“再喝杯茶吧”等;要送客人一段距离后说“再见”、“有空常来”。
(4)做客
做客的时候要保持整洁,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不能粗声粗气,要谈吐文雅;不经主人允许,不可随意动用主人家里的东西;告别时,要说感谢的话,如“今天饭菜真好吃!”、“玩得很愉快!”教育专家对父母的忠告
礼貌待客存在着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孩子不可能生来就知道如何礼貌待客,父母要在客人来访时有意识地向孩子示范和讲解如何礼貌待客。
礼貌待人从细节做起
家教案例
陈磊气质文雅、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这是她从小到大逐步养成的。陈磊的父母不仅仅是要培养出一个聪明的孩子,也要培养出一个文明的孩子。自陈磊学会说话,能够听懂一些简单的提示和要求时起,陈磊的父母就有意识地在各种场合下,告诉她应该怎样做。例如,早晨离开家时,要和家里人说“再见”,到了托儿所要问“阿姨好”“小朋友好”,等等。
陈磊在上小学以前一直在爷爷奶奶身边。他们非常喜爱这个孙女,每天晚上都给她讲故事,其中不乏如何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这类的故事。他们经常告诉陈磊:那些要吃要喝、打架骂人的孩子谁都不喜欢,长大会变成坏孩子。在这种环境下,陈磊变得非常懂规矩、有礼貌。从小到大,陈磊没有和别的孩子打过架,也从未骂过人。
陈磊初中的班主任,在一次父母会上表扬了这样一件事:班级的一些学生到一位同学家去玩,临走时,大家都忙着拿书包、穿鞋子,只有陈磊留在了最后。她把自己坐的椅子认真摆好,把弄乱的东西,也放回原处。这一瞬间的细小行为,被同学细心的父母看在了眼里,很受感动。这反映了一个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说明这个孩子很有教养。
有的孩子没有做到像陈磊那样懂礼貌,通常是和父母有关系的。父母不能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重智力教育而轻文明启蒙。父母对孩子要求是一回事,自己却未能以身作则,使孩子感到迷茫,不知如何是好。
(1)言传不如身教
古语说:“己正而后能正人。”父母若要孩子礼貌待人,首先自己要做出表率。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直接、最深刻。父母的身教是对孩子最生动、最实际的教育。父母应充分利用家里来客的有利时机给孩子示范,使孩子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理解文明、礼貌和热情的含义。父母通过潜移转化的行为影响孩子,使孩子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礼貌待人的品德。
(2)文明礼貌语言要求
不说粗俗的话,日常用语包括“您好”,“早上好”,“见到您非常高兴”,“欢迎光临”,“晚安”,“再见”,“欢迎再来”,“对不起”,“没关系”,“谢谢”,“请”,等等。文明礼貌行为包括交往行为和环境行为两种。交往行为包括见面或分手时打招呼,与人交谈时眼神、体态和表情要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与别人说话的时候用眼睛看着对方,也是一种礼仪。
(3)文明礼貌的环境行为要求
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如爱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穿着朴素大方整洁,头发干净整齐;不打架骂人;待人态度热情和蔼;遵守交通规则;乘车时主动购票,给老、幼、病、残、孕让座,不争不抢座位;购物时按顺序付款;爱护公共设施、文物古迹;观看演出和比赛时,不起哄骚扰,做文明观众,等等。
坐要有坐样,站要有站样。说话要和气,要轻声。有的父母说话大声嚷嚷,那么孩子也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同大家说话时要稍大声一些,让大家都听得见,平时说话要轻一些。
(4)待客要求
父母要给孩子讲解待客的规矩,使孩子懂得一定的行为规范。亲友来访时,听到敲门声要说“请进”;见了亲友按称谓主动亲切问好;拿出茶点,热情地请客人吃;当大人谈话时,不应随便插话;小客人来,主动拿出玩具与小客人玩;共同进餐的人未完全入席前,不得动餐具自己先吃;客人离开时要说再见,并欢迎客人再来。
客人在时,父母对于孩子良好的表现可以做出表扬;客人走后,父母也可以对孩子的表现做出评价,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以及今后要注意的地方。
教育专家对父母的忠告
孩子在接待客人中出现了失误,如打碎了茶杯,弄脏了饭桌,父母千万不要当面批评,要原谅孩子由于缺乏经验而出现的过失。孩子礼貌待人的行为规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靠父母平时不断培养。
从正面引导孩子礼貌待人
家教案例
楚楚的爸爸妈妈用一种积极、鼓励的态度,让孩子更有礼貌。楚楚同妈妈一起上街,在过马路时,楚楚看见一个老爷爷行动不便,便主动扶着老爷爷过马路。过后,妈妈对楚楚说:“楚楚,你注意了没有?旁边的叔叔微笑地看着你,后边的阿姨向你投来赞许的目光,路边的那位小妹妹还向你竖起了大拇指!”楚楚只顾扶着老爷爷过马路了,没有注意这些。
“楚楚,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夸奖你呢?”妈妈适时地诱导着。楚楚没有回答,但从她的微笑中,妈妈知道楚楚已经明白,受别人夸奖的原因是她扶老爷爷过马路。
楚楚同爸爸一起去买东西,爸爸在轻松愉快中让楚楚养成更好的礼貌行为。“阿姨,请换一杯酸奶,好吗?”楚楚笑眯眯地请求阿姨。楚楚很快拿着换回的酸奶来到爸爸身边。“楚楚,你后边的那个叔叔也换酸奶,阿姨没有像对待你那样顺利地给他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楚楚摇了摇头,因为她没有注意到后边的叔叔。
爸爸告诉楚楚:那位叔叔没有礼貌,楚楚在换酸奶时用了个“请”字,所以,阿姨愉快地答应了楚楚的请求。
一些父母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有本事就行了。其实,这些父母只要留心一下周围人物,注意一下大众传媒,就会发现事业有成的人没有不懂文明礼仪的。现代社会的确尊重个人的选择,然而对人的文明礼仪要求更高,因为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孩子最终是要走上社会的。试问,一个举止粗俗、满口脏话的人能受到人们的欢迎吗?一个人纵然学识渊博,满腹经纶,但如果不懂礼貌待人,也无什么前途可言。相反,一个人举止得体,待人彬彬有礼,必定深受人们的欢迎。
有些父母往往会频繁地分析孩子错误的原因,失败的原因,反倒使错误行为、失败行为的表象充塞孩子的大脑。一遇刺激,这些行为便跃然而出,使孩子一错再错。楚楚的爸爸着眼于关注孩子成功行为、正确行为,对此有目的、有重点地诱导。父母要像楚楚父母那样从积极的方面,帮助孩子关注成功,帮助孩子分析成功的原因。
教育专家对父母的忠告
每个孩子的身上都会有闪光点,特别是父母具备较好的礼貌行为时,孩子会表现得更优秀。父母只要真诚地鼓励、赞赏孩子的礼貌之处,就会使孩子变得更为彬彬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