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先生生平年表
邓明以 原编 陈光磊 增订
前记本年表原是已故学长邓明以编撰的。这次收入全集,由我作了较多增订:增加了有关内容,订正了若干讹误并作了相当的文字修改。邓明以学长为我们的老师陈望道先生的生平研究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谨向她表示深切的感谢和缅怀。
陈光磊记
一八九一年(一岁)
一月十八日(清光绪十六年腊月初九)诞生于浙江省义乌县分水塘村的一户农家。
父陈君元务农又兼营靛青(染料)的制作与买卖,母张翠菊仁爱治家,家道达于小康。夫妇俩生育三男二女,望道先生居长。
一八九六年至一九0五年(六岁—十五岁)
在分水塘村上私塾“攻读四书五经等传统书籍,并从人学习拳术,课余并参加田间的各种劳动”。
一九0五年(十五岁)
由父母做主,与同村张六妹成亲。
一九0六年(十六岁)
在义乌县城绣湖书院学习数学和博物。
一九0七年(十七岁)
回分水塘村,带领村上激进青年破除迷信,兴办村学,招募村童入学。
一九0八年至一九一二年(十八岁—二十二岁)
考入浙江省立第七中学(金华中学)学习数理化等现代科学知识。
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四年(二十三岁—二十四岁)
在上海某补习学校及浙江之江大学学习英文和数学,为留学欧美等国作准备。
一九一五年(二十五岁)
年初,赴日本留学。到达东京,在“日华同人共立东亚高等预备学校”进修日语。其间,与留日同学一起,参加反对袁世凯接受日本“二十一条”卖国条约以及反对洪宪帝制的运动。
一九一六年(二十六岁)
九月,入日本早稻田大学读法科。其间又在东京物理夜校学习数理课程。
一九一七年(二十七岁)
五月,从早稻田大学退学。
九月,入日本东洋大学印度哲学伦理学科就读(为听讲生)。
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新思潮,结识了日本学者河上肇、山川均等人,一同进行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活动。
一九一八年(二十八岁)
三月,从东洋大学退学。
五月,在《学艺》杂志第一卷第三号发表《标点之革新》,提倡运用西文标点于中文。
一九一九年(二十九岁)
七月,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法科,获法学士学位。
同月,在五四运动感召下,留学毕业后即回国。
九月,经沈仲九介绍,应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经亨颐校长之聘,任该校国文教员。他与夏丏尊、刘大白、李次九三位国文教员提倡新思想、新文化和改革语文教育,提倡教白话文和新文学作品。四人被称为“四大金刚”。
十二月,浙江省政府当局为反对新文化运动在浙江的兴起,压制浙江一师的语文教育革新,以“非孝、废孔、公妻、共产”的罪名对陈望道等四位国文教员加以撤职查办。经亨颐校长抵制不办,当局就调离经校长。浙江一师师生发表宣言,向当局提出抗议,遭到镇压,于是掀起“浙江一师风潮”。
这年,先后在《新青年》发表《横行与标点》(与钱玄同通信);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发表《点法答问》、《扰乱与进化》、《机器的结婚》、《我之新旧战争观》、《因袭的进化与开辟的进化》;在《教育潮》发表《致仲九(通信)》;在《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发表《我很望天气早些冷》;又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十日刊》发表《新式标点的用法》、《浙江的一颗明星!》。
一九二0年(三十岁)
三月二十九日,浙江省当局派大量军警开进浙江一师,把三百多名学生围困于操场逼迫他们离校,陈望道与广大师生在一起,与军警展开面对面的斗争。
在全国进步力量的声援支持下,浙江一师师生的斗争取得胜利,浙江当局被迫收回成命。而陈望道等人则辞职离校。
四月,在分水塘家里依据日本文与英文本完成了《共产党宣言》全书的中文翻译。
四月底,应上海《星期评论》社编辑之邀到沪任职。到沪后,《星期评论》因故停刊,旋应陈独秀之请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
五月一日,偕同陈独秀、施存统等在上海澄衷中学发起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这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纪念“五一”劳动节。
五月至八月,与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筹建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是研究会的核心成员之一。接着又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并酝酿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员。
六月十七日至二十日,《国民日报》副刊《觉悟》连载所译的《马克思底唯物史观》,这是日本河上肇著《近世经济思想史论》的部分内容。
八月,所译《共产党宣言》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作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出版发行,这是《共产党宣言》在我国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也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
八月十五日,协助出版《劳动界》刊物。这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向工人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的通俗性刊物。先后在该刊发表《平安》、《真理底神》、《女子问题和劳动问题》、《劳动者唯一的“靠着”》等文章。
八月二十二日,参与筹建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
九月,应聘至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开设文法、修辞课程。
同月,积极参与陈独秀将《新青年》改组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机关刊物的工作,基本完成。
同月起,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外国语学社任课或演讲。
十一月七日,参与工作的全国第一个以共产党命名的《共产党》月刊(李达主编)问世。
同日,在《国民日报》副刊《觉悟》上发表《评东荪君底〈又一教训〉》,批判张东荪鼓吹基尔特社会主义的言论。
十二月,陈独秀赴广东,由他负责《新青年》的编辑工作,继续努力将《新青年》办成为党的机关刊物。
这年,在《浙江一师校友会十日刊》连载和张维琪合译的《唯物史观底解释》,发表《“的”字底新用法》、《改造社会底两种方法》;在《觉悟》发表《“的”字底分化》、《名词位次的表现法》、《指示代词的商榷——“这裏”、“那裏”写作“这里”、“那里”》、《品词底分类》、《“可”字底综合》、《新体诗底今日》(译)、《文艺上的各种主义》(译)、《妇女组织》、《妻的教育》、《性道德底新趋向》(译)、《旧式婚姻底丧钟》、《劳动问题第一步的解决》、《劳动联合》、《现代思潮》(译)等文章。
一九二一年(三十一岁)
四月十七日,出席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商讨纪念“五一”节筹备会议。会上决定成立“纪念劳动节筹备委员会”。
四月二十九日,设在渔阳里六号的“纪念劳动节筹委会”遭到法租界巡捕房的搜查,没收了宣传品。
原定五月一日在上海公共体育场召开纪念“五一”大会,因反动派当局的严密封锁未能实现。
六月,前妻张六妹因病去世。
六月二十四日,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陈独秀、李大钊、李达、李汉俊、陈望道、邵力子、沈雁冰、沈玄庐等同文化界知名人士经亨颐、夏丏尊、周建人共十五人,在《觉悟》上刊载《新时代丛书编辑缘起》,筹备出版“新时代丛书”。
八月三日,所主编的《国民日报》副刊《妇女评论》创刊,发表创刊宣言。
同月,前往沪西小沙渡路开办职工补习夜校,并亲自讲演或授课。
九月二十六日,所撰《作文法讲义》开始在《国民日报》副刊《觉悟》连载,至一九二二年二月十三日载完。
十一月,中共“一大”召开后,陈望道为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第一任书记。
十二月,党为培养妇女干部而成立的“平民女子”开学,陈望道任该校教员。
这年,在《新青年》发表《劳农俄国底劳动联合》(译);在《新妇女》发表《妇女劳动和劳工劳动》;在《东方杂志》发表《社会主义意义及其类别》(译)、《职业的劳工联合论》;在《妇女评论》发表《婚姻问题与人口问题》、《男女社交底自由》、《恋爱论发凡》;在《觉悟》发表《随感录》三四十篇,文学小辞典多则,小说《记忆》、《往杭州去的路上》,诗歌《爱情》(译),《还能看轻女子吗?》、《婚制底罪恶底悲感》、《我底恋爱观》、《妇女问题与经济问题》、《略评中国的婚姻》、《俄国婚姻律全文》(译),以及《文章底美质》、《文字漫谈》、《语体文欧化底我观》、《文章概观》(译)等文章。
一九二二年(三十二岁)
一月十五日,出席上海地方党组织在宁波会馆召开的“德社会学者纪念会”,纪念李卜克内西、卢森堡被害三周年,并在会上发表演说。
一月二十八日(农历正月初一)上午,参加上海地方党组织上街散发“贺年帖”的活动。“贺年帖”一面写有“恭贺新年”四字,一面印有宣传共产主义内容的“太平歌”。歌词是陈望道起草的。歌词为:
天下要太平,劳工须团结。
万恶财主铜钱多,都是劳工汗和血。
谁也晓得:为富不仁是盗贼。
谁也晓得:推翻财主天下悦。
谁也晓得:不做工的不该吃。
有工大家做,有饭大家吃,
这才是共产社会太平国。
三月,《作文法讲义》成书,由上海民智书局出版。
四月二十三日,随同中共中央书记陈独秀前往吴淞出席中国公学马克思学说讲演会,并在会上发表了演说。
五月五日,出席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以上海学界名义假座北四川路怀恩堂举行的马克思诞生一百零四周年纪念会,并在会上发表演说,介绍马克思的学说。
八月十三日,出席“上虞女界同志会”成立大会,并发表演说。
八月十六日,在《国民日报》副刊《觉悟》发表《女性觉醒的辉光》(给邵力子的信);在《妇女评论》上发表《从鸳鸯湖到白马湖》长篇游记。
这年,加入由茅盾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是早期会员之一。
这年,在《觉悟》及《妇女评论》发表《随感录》十数则,以及有关妇女问题的通信及文章:《租妻底风俗》、《同情和合一》、《中国民律草案与俄国婚姻律底比较》、《〈女子地位讨论专号〉导言》、《女子地位讨论声中的我见》、《限制离婚底昏迷》、《母性自决》、《爱不得的悲哀》、《生育节制问题》、《〈自由离婚〉号引言》、《自由离婚的考察》、《席上珍女士在商报馆里吊死事件》、《看了女权运动同盟宣言以后》等二十余篇。此外,还发表《平民艺术和平民的艺术》、《文学与生活》、《茶话》(小说)、《国学不宜于公众讲演(答曹聚仁君)》、《讨论文学的一封信》、《“了”字的用法》等文章。
一九二三年(三十三岁)
八月,接受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委派前往上海大学出任中文系主任,开设美学、修辞学、文法学等课程;又任上海大学最高议事和行政机构评议会评议员。
同月,应邀赴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夏期教育讲习会演讲,讲题为《国语教授资料》。同期参加讲学的还有黎锦晖、舒新城、黄炎培、丰子恺等。
八月十五日,《妇女评论》诞生两周年,在该刊第一百零四期发表《两周年的感言》。
八月二十三日,由《妇女评论》与《现代妇女》合并组成的《妇女周刊》创刊,为刊物出版写了社评。
十月,同柳亚子、叶楚伧、胡朴安、余十眉、邵力子、曹聚仁、陈德征八人共同成立“新南社”。他与邵力子、胡朴安三人为编辑主任。
这年,在《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发表《最近物理学概观》、《对于白话文的讨论》(一)(二)(三)、《文言白话和美丑问题》、《方言可取的一例》、《旧梦诗序——评刘大白的诗集》、《谈新文化运动》、《韩端慈女士底生涯》、《骂人的不骂人党》、《解约》;在《妇女评论》发表《英国下议院与平等离婚案》、《保护女子制度底萌芽》、《女子工业社诸女子底努力》;在《艺术评论》发表《看了东方艺术研究会底春季习作展览会的感想》等文章。
一九二四年(三十四岁)
在复旦大学国文部开设“新闻学讲座”。
与刘大白等编辑《黎明》周刊。
这年,在《妇女周报》发表《妇女问题》;在《东方杂志》发表《我的婚姻问题观》;在《觉悟》发表《人类的行为与艺术描写的关系》、《“老马”与“复辟”》、《答曹慕管先生》、《自称“研究新文学者”底文气谈》、《美学纲要》、《论辞格底效用兼答江淹》;在《时事新报》副刊《文学》发表《修辞学在中国的使命》;在《小说月报》发表《修辞随录》多则。
一九二五年(三十五岁)
五月三十日,五卅运动爆发后,接任上海大学教务长和代理校务主任。在党的领导下,率领全校师生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
六月四日,上海大学被英帝国主义武装占领。
五日,上海大学在老西门勤业女子师范学校建立临时办公处,由教务长陈望道主持师生大会,详细报告学校被占领经过。由他起草宣言,发表通电,抗议帝国主义暴行。
本年,参加由匡互生、叶圣陶、夏丏尊、朱自清等组织的“立达学会”,在立达学园任教。在《立达季刊》第一卷第一期发表《修辞学的中国文字观》。
这年,在《妇女周报》第九十一—九十五期连载译文《恋爱的三角关系论》;在《民国日报》副刊《黎明》周刊上发表《毒火》。
一九二六年(三十六岁)
三月二十七日,上海艺术协会成立。陈望道被推举为执行委员,其他执行委员还有田汉、欧阳予倩等八人。
这年,将复旦国文部新闻学讲座扩大设立为新闻学组。
这年,在《黎明》发表《〈龙山梦痕〉序》;在《新女性》发表《中国女子的觉醒》。
一九二七年(三十七岁)
春天,由陈望道亲自踏勘的上海大学新校舍在江湾西镇落成。
“四·一二”事变后,上海大学被国民党查封。
八月,所著《美学概论》一书由上海民智书局出版。
九月,出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及复旦实验中学校长。
在《新女性》新年号(一九二七年)发表《现代女子的苦闷问题》。
一九二八年(三十八岁)
一月至八月,为筹建大江书铺与当时正在南洋工作的汪馥泉通信联系,讨论各项事宜。
五月十五日,午后陪同鲁迅至复旦实验中学讲演一小时,题为《老而不死论》。
九月,“大江书铺”开业。
十月十五日,所编辑的《大江月刊》创刊。在创刊号发表《关于片上伸》、《关于国术的国考》;在十一月号发表《新近两部别致的书》;在创刊号至十二月号发表《名雕名画名影录》。该刊出了三期便停刊。
这年,所编辑的“文艺理论小丛书”由大江书铺出版。译作《艺术简论》、《文学及艺术之技术的革命》作为“文艺理论小丛书”中的两种书籍出版。
这年,在《北新》第二卷第七号发表《美学概论的批评底批评》;在《新闻报》副刊《学海》上发表《文学与体制》。
一九二九年(三十九岁)
五月,与施存统合译的《社会意识学大纲》(俄国波格丹诺夫著)由开明书店出版。
秋,出任地下党创办的中华艺术大学校长。
十月,大江书铺出版了夏衍译作高尔基的《母亲》和茅盾的《野蔷薇》。
这年,在《小说月报》第二十卷第三、五、六、八、九号连载《苏俄十年间的文学理论研究》译文。
一九三0年(四十岁)
二月,参与编辑由鲁迅主编的《文艺研究季刊》出版,仅出一期即被禁。
三月二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他主持工作的中华艺术大学正式成立。
五月十一日,针对陈望道及《东方杂志》等收到假冒左联之名的恐吓信,左联发出了致《巴尔底山》编者的信。
五月二十四日,中华艺术大学被国民党查封。
九月十六日,与蔡葵女士在浙江东阳蔡宅举行婚礼。
九月二十一日,携夫人蔡葵女士回义乌,在义乌县立初级中学作“东义二县风俗的批评”演讲。
十月,所著《因明学》在世界书局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用白话文讲解因明学的著作。
十二月,译著《苏俄文学理论》、《艺术社会学》在大江书铺出版。
编辑的“艺术理论丛书”在大江书铺出版。
这年,还在《文艺研究》第一卷发表《自然主义文学底理论的体系》译文,另外,还发表了《果戈理和杜思退益夫斯基》、《断截美学底一提言》等译文。
一九三一年(四十一岁)
二月,因保护左派学生,受国民党迫害离开复旦大学,蛰居在上海寓所从事《修辞学发凡》的写作。
九月二十八日,在《文艺新闻》第二十九号以《文化界的观察与意见》为题发表文章,就“九·一八”事变,抗议日本侵略我国。同期发表文章的还有鲁迅、夏丏尊、郁达夫、胡愈之、叶绍钧、郑伯奇等人士。
这年,还在蔡葵女士主编的《微音》月刊发表《格罗绥论妆饰》、《帝国主义和艺术》等译文,以及《论双关》、《修辞与修辞学》等文章。另译有《机械美底诞生》。
一九三二年(四十二岁)
一月十一日,在《文艺新闻》第四十四号发表《关于著作者协会——一个具体而简要的建议》一文。
一月十七日,参与发起组织的中国著作者协会成立。
二月三日,同茅盾、鲁迅、叶圣陶、郁达夫、丁玲、胡愈之、何丹仁(冯雪峰)、田汉、沈端先等四十三人,就日本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变,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
二月八日,同鲁迅、叶圣陶、戈公振、郑伯奇、王礼锡等发起成立“中国著作家抗日会”。
二月九日,在中国著作家抗日会第一次执行委员会会议上被推选为秘书长。
六月六日,为营救被国民党拘捕的国际革命组织泛太平洋产业联盟的牛兰夫妇,与李达、丁玲、汪馥泉等十七人发表宣言。
七月十一日,为营救绝食八日危在旦夕的牛兰夫妇,与柳亚子、郁达夫、茅盾、鲁迅、方光焘等三十二人联名致电国民党当局,要求释放被害者。
十二月十五日,同鲁迅、柳亚子、茅盾、胡愈之、叶圣陶、沈端先、周起应等五十五人签署《中国作家为中苏复交致苏联电》,祝贺中苏复交。
《修辞学发凡》按上下册分别于四月、八月在大江书铺出版。
这年,在《中学生》发表《贡献给今日的青年——答〈中学生〉杂志编者问》、《关于恋爱》;在《微音》发表《说飞白》、《说跳脱与节缩》;在《女青年》发表《说回文》等。
一九三三年(四十三岁)
三月十四日,出席上海中国学术界举行的马克思逝世五十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演讲,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和成就。在大会上演讲的还有蔡元培等人士。
五月十五日,陈望道同郁达夫、茅盾、叶绍钧、洪深、杜衡、鲁迅、田汉、丁玲共九人发表《为横死之小林遗族募捐启》。日本革命作家小林多喜二于本年二月惨死在日本法西斯势力的酷刑之下。
五月二十三日,为营救被国民党无理逮捕的左翼作家丁玲、潘应人,陈望道与蔡元培、杨杏铨、胡愈之、洪深、邹韬奋、叶圣陶、李公朴、沈从文、柳亚子、夏丏尊等四十余人致电南京政府,要求查明释放或移交法庭办理。
七月一日,大型文艺刊物《文学》创刊,陈望道、郁达夫、茅盾、胡愈之、洪深、徐调孚、傅东华、叶绍钧、郑振铎等九人为编委。
在《文学》创刊号发表《关于文学的诸问题》。
八月一日,在《文学》一卷二期发表《日本文学家的水浒观》。
夏,大江书铺停业。
九月,应邀赴安徽大学任教,讲授“普罗文学”。
这年,在《中学生》发表《“吗”和“呢”的讨论》、《关于胡适批判》。
一九三四年(四十四岁)
春,从安徽大学回上海。
五月,为夏丏尊、叶圣陶合著的《文心》一书作序。
六月,为反对“文言复兴”,与陈子展、胡愈之、乐嗣炳、夏丏尊、傅东华、叶绍钧、曹聚仁、黎锦晖、黎烈文、马宗融等十二人发起大众语运动,提出白话文必须进一步接近群众口语,建立真正以群众语言为基础的“大众语”和“大众语文学”。
六月十九日,在《申报》副刊《自由谈》发表《大众语文学的建设》,提出大众语是“大众说得出,听得懂,写得顺手,看得明白”的语言,成为公认的大众语定义。
九月,创刊《太白》杂志。在刊物上首创“科学小品”,首倡在刊物上用民间的“手头字”(即简体字),开辟“掂斤簸两”的栏目,专登匕首式的杂感。
十一月,与叶圣陶、夏丏尊、宋云彬合编的《开明国文讲义》,由开明书店出版。
这年,在《女青年》发表《镜花缘和妇女问题》;在《中学生》发表《这一次文言和白话的论战》;在《文学》月刊发表《大众语论》、《所谓一字传神》、《名实问题》;在《申报》副刊《自由谈》发表《关于大众语文学的建设》、《怎做到大众语的“普遍”》;在《太白》发表《方言的记录》、《文学和大众语》、《用脑子论》、《明年又是什么年》等文章。
一九三五年(四十五岁)
三月,由他编辑的《小品文与漫画》——《太白》杂志特辑,由生活书店出版。
六月上旬,胡愈之等发起组织“中国语言学会”,陈望道为筹备委员。其他筹备委员还有胡愈之、叶圣陶、夏丏尊、舒新城、曹聚仁、乐嗣炳等。
八月,赴广西桂林师范专科学校任中文科主任。讲授修辞学、中国文法学等课程。
十月,在桂林师专开学典礼上作《怎样负起文化运动的责任》的演讲。
同月,在他的倡议下,校刊《月牙》创刊。《月牙》校刊第二期刊发他的《怎样负起文化运动的责任》演讲稿。
秋季,在他的倡导下,桂林师专剧团正式成立。
这年,在《太白》发表《虚字的研究》、《关于刘半农先生的所谓“混蛋字”》、《接近口头语的方法》、《论游记要分版发行》、《语文之间通同之共轨》、《保守文言的第三道策》、《关于“缩脚语”的论争》;在《中学生》发表《关于修辞》;发表收入《望道文辑》的《语言学和修辞学对于文学批评的关系》、《说到测字摊》、《关于理论家的任务速写》、《读文法书》、《恋爱的新生》、《对于读经的意见》等文章。
一九三六年(四十六岁)
桂林师专迁至南宁并入广西大学文法学院。陈望道继续留任。六月,《望道文辑》(祝秀侠、夏征农编)由读者书房出版。
十二月,译著《伦理学底根本问题》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
一九三七年(四十七岁)
七月,抗战爆发,他从广西回上海,在地下党领导下与韦悫、郑振铎、陈鹤琴等组织上海文化界联谊会,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在“孤岛”时期坚持敌后斗争。
是年,积极提倡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亲自到难民所去开展扫盲、普及教育的新文字宣传工作。
一九三八年(四十八岁)
三月,参加上海新文字研究会举办的“第一次难民新文字读写成绩表演会”,发表讲话并颁奖。
五月十四日,提出《请求修改北音方案上名目、说法及排列案》,在上海新文字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议上进行讨论。
六月,制订《拉丁化汉字拼音表》,由开明书店出版。
七月,与陈鹤琴、方光焘等发起成立“上海语文学会”,任副理事长。
七月十三日,创刊并主编《译报》副刊《语文周刊》,发表发刊辞。
是年,在地下党创办的夜大学“社会科学讲习所”任教,讲授《中国文艺思潮》和《中国语文概论》两门课程。
是年,以《语文周刊》为论坛,在语文学术界发起关于中国文法革新的讨论。
这年,在《文汇报》副刊《世纪风》发表《纪念拉丁化的解禁》;在《华美周刊》发表《拉丁化北音方案对读小记》及《补记》;在《语文周刊》发表《中国语文的演进和新文字》、《表示动作延续的两种方式》、《说语言》、《谈杂异体和大众化》、《一种方言的语尾变化》、《叠字的检验》、《谈存续跟既事和始事》、《“一提议”和“炒冷饭”读后感》等文章。
一九三九年(四十九岁)
二月,为上海语文教育学会起草《请试验拉丁化以期早日扫除文盲案》及《拟请决议修改初高中国文课程标准并规定大学入学试题不限文体案》,作为向重庆“全国教育会议”的提案。
七月,“上海新文字研究会”发表经他修改定稿、由倪海曙执笔的《拉丁化中国文字运动新纲领草案》。
十一月三日—十二日,与陈鹤琴等以“上海语文教育学会”名义假上海大新公司五楼举行为期十日的大规模的“中国语文展览会”,宣传祖国语言文字以及文字改革,对青年和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展览会会刊之一——陈望道著《中国拼音文字的演进》同时出版。
这年,在《语文周刊》发表《文法革新的一般问题》、《从分歧到统一》、《回东华先生的公开信》、《漫谈文法学的对象以及标记能记所记意义之类》;在《文艺新潮》刊布《拟请议决修改初高中国文课程标准并规定大学入学试题不限文体案》。
一九四0年(五十岁)
秋,经香港赴抗战后方,回重庆北碚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开设修辞学和逻辑学等课程。又任训导长(一学期),利用这一职务,做了许多保护进步学生、掩护地下党员的工作。
这年,在《大美报》副刊《浅草》发表《六书和六法》;在《长风月刊》发表《语文运动的回顾和展望》;在《学术》杂志发表《中国古代的语文标记论》、《文法革新问题答客问》;在《中国语文》发表《从“词儿连写”说到语文的深入研究》、《语文中的鸡冠派》、《“语”和“语团”论略》等文章。
一九四一年(五十一岁)
十一月,复旦大学经国民政府行政院会议决议改为国立。
十二月,在《复旦学报》复刊第一号发表《答复对于中国文法革新讨论的批评》。
一九四二年(五十二岁)
出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任职期间,提出“宣扬真理,改革社会”作为科学和民主办系的一个纲领。
一九四三年(五十三岁)
为复旦大学新闻系提出“好学力行”作为系铭。这是把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打成一片的条规。注重学行并重,如每周举行一次时事分析、问题讨论、学术研究的“新闻晚会”,并办有《复旦新闻》等三十余种壁报。
这年,在《读书通讯》发表《文法的研究》;在《东方杂志》发表《论文法现象和社会的关系》、《评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书后》。
编著《中国文法革新论丛》并作序,书由重庆文聿出版社出版。
一九四四年(五十四岁)
六月,为“充实新闻教学的设备和内容,使有志新闻事业的青年更能学以致用”,亲自发起募捐筹建一座“新闻馆”。馆内设有:图书资料室、印刷室、会议室以及收音广播室。
九月一日,复旦大学新闻馆奠基,参加奠基典礼。并于这一天撰写《〈修辞学发凡〉第九版付印题记》。
一九四五年(五十五岁)
四月五日,“新闻馆”开幕典礼隆重举行。在开幕典礼上发表《新闻馆与新闻教育》的讲话。
同月,《修辞学发凡》第九版于重庆由中国文化服务社刊印。
八月下旬,重庆国共谈判期间,陈望道、张志让、周谷城等受到毛泽东的邀见。
一九四六年(五十六岁)
一月,旧政协开幕。参加复旦大学学生进步团体组织的“和平建国座谈会”。
三月,反动派借口张莘夫事件发动了全国范围的反苏大游行。复旦地下党领导的《谷风》壁报揭露了真相,特务们公开逮捕《谷风》负责人庄明之,并强迫罚跪,恣意人身侮辱。洪深教授起来仗义执言,也受到特务的殴打。事件发生后,陈望道与洪深等带头签名发动罢教以示抗议。
六月五日,抗战胜利后,随同复旦大学迁校而返回上海。
一九四七年(五十七岁)
二月十四日,同上海文化界人士叶圣陶、郭沫若、马叙伦、胡朴安、金兆梓、朱经农、郭绍虞、方光焘、吴文祺、周予同、郑振铎等发起组织“中国语文学会”,并起草《缘起》一文。
三月二日,“中国语文学会”在上海成立,陈望道、叶圣陶、章锡琛、郭绍虞、周予同、方光焘、魏建功七人为理事,马叙伦、郭沫若、郑振铎三人为监事。
是年初,加入地下党领导的“大教联”。
五月二十四日,同洪深等十四名教授联名发表《我们对于此次学生请愿的意见》,罢教抗议国民党军警无理包围学校逮捕学生迫使学生罢课一事。
同月,华东地区十六所高等院校的“大学教授联合会”成立,陈望道任联合会主任。
同月中旬,被选为“大教联”请愿代表团代表,赴南京抗议国民党政府长期拖欠薪金,并提出增加教育经费,提高教职员待遇,增加学生伙食费等要求。
五月三十一日,针对五月二十六日“国权路血案”及五月三十日凌晨国民党反动派举行全市性大逮捕,复旦被捕十一人,全市被捕五十余人的严重事件,复旦教授陈望道、周谷城、洪深、陈子展、吴剑岚等九十九人联名发表罢教宣言,以示抗议。为营救同学,教授们到处奔波。
十一月,复旦老校长李登辉逝世,作《悼李老校长登辉先生》祭文,称赞李校长是“复旦传统的象征,也是校长最好的典型”。
这年,在《国文月刊》上发表《试论助辞——纪念〈马氏文通〉出版五十周年》。
一九四八年(五十八岁)
一月二十九日,“同济一·二九血案”发生,复旦师生闻讯后,在他和潘震亚、洪深等教授带领下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赴同济声援。
八月三十日,参加文学大师朱自清追悼会,敬献挽词。
秋季,由国民党特务控制的《新新闻社》分子在复旦校门口张贴一份致新闻系主任陈望道的万言信,对他进行公开威胁与侮辱,叫嚷陈望道应对新闻系的种种“赤化”现象负总责。他毫不畏惧,镇静坚定。
这年,在《国文月刊》发表《两个原则(上海公私立大学教授对于中国文学系改革的意见)》,提倡中文系改革要依据现代化和科学化两个原则。
一九四九年(五十九岁)
二月二十二日,复旦大学师生员工为迎接解放成立“应变委员会”,陈望道作为教授代表,任应变委员会副主任。
四月五日,为庆贺陈望道先生执教三十周年暨五十九岁寿辰,以及由他创建的“新闻馆”成立四周年,复旦大学新闻系师生举办了隆重的庆祝会。于右任从南京寄赠“记者之师”立轴一幅。出席盛会的还有其他系的代表及社会各界名流、学者代表。
五月二十六日,上海解放前一天,“大教联”改选理事会,推举他任理事会主席。
六月初,“大教联”在金门饭店(今华侨饭店)召开最后一次全体会议,决定与“大学讲师助教联合会”合并,改组为“上海大学教育工作者联合会”,陈望道当选为会长。
七月二日,出席“第一届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七月二十九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任命为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文学院长,主持校委会工作。
九月四日,“上海新文字工作者协会”成立。陈望道为主席团成员,在成立大会上致开幕辞。
九月,出席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以后历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并当选为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九月十一日,“上海新文字工作者协会”召开第一次理事会,陈望道当选为协会主席。
十月十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在北京成立,陈望道当选为理事。
十月,在他倡议下,复旦大学新闻系开设新文字课程,由倪海曙主讲。
十二月,任命为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
一九五0年(六十岁)
四月,出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和华东文化部部长。
十月,在《新教育》发表《“一”字的用法——答沙人问》。
十一月十八日,为《新文字周刊》第四十六期特辑题词:“结合实际,推进文字改革工作。”
十二月二十三日,上海新文字工作者协会第二届理事会推举陈望道为主席。
一九五一年(六十一岁)
春,在上海新文字工作者协会和华东工农速成中学联合举办的文法讲座主讲文法。
六月,由沈志远、苏延宾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十二月,为周有光著《中国拼音文字研究》一书作序。
一九五二年(六十二岁)
一月十三日,在《新文字半月刊》编委扩大会议上对刊物编辑方针提出“必须重视人民的实际需要”的意见。会议决定将刊物改为《语文知识》月刊。
七月,在《语文知识》月刊发表《计标》一文。
十月,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任命为复旦大学校长。毛泽东主席的任命书于十一月签署。
一九五三年(六十三岁)
一月十三日—二十四日,出席中央召开的各大行政区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会议。
七月七日,出席第一次华东高等院校招生工作委员会议,并作讲话,全面论述了当时的文教方针和招生计划。
十月,自此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第二届、第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一九五四年(六十四岁)
二月,出任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高教局局长。
五月二十七日,由于他的倡议,学校决定复旦大学校庆从这一年开始举行科学报告讨论会。他为第一届校庆科学报告讨论会题词,提出综合性大学应当广泛、经常地开展科学研究。
十月,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一九五五年(六十五岁)
六月一日—十日,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常务委员。
十月十五日—二十三日,出席第一次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为主席团成员。
十月二十二日,在文字改革会议上作重要发言,载入《文件汇编》,一九五七年由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
十月二十五日—三十一日,出席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讨论会,为主席团成员;在会上作总结发言,载入《文件汇编》,科学出版社于一九五六年出版。
十二月,在复旦大学筹建语法、修辞、逻辑研究室。一九五八年后改名为语言研究室。
一九五六年(六十六岁)
元旦,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邀见,毛主席十分关心他的学术研究工作,鼓励他继续从事修辞学研究。
二月,出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筹备委员会主任。
五月,任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
九月,上海语文学会成立,任会长。
十月,率领我国大学校长代表团,应邀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考察访问,参加东德格莱爱夫斯代尔脱大学建校五百周年庆祝活动。
这年,在《语文学习》二月号发表《对于主语宾语问题讨论的两点意见》;在《语文知识》四月号发表《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讨论》,在十月号发表《上海语文学会成立大会开幕辞》;在《文艺月报》十月号发表《纪念鲁迅先生》等文章。
一九五七年(六十七岁)
一月,上海创刊《学术月刊》,任编委会主席。
一月二十三日,上海市推广普通话委员会成立,出任副主任(列第一位)。
六月,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上海市委接受他为中共党员,因考虑到历史情况和当时工作的需要未予公开。
十二月四日,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师生作《怎样研究文法修辞》的学术报告。
这年,中国语文社重印《中国文法革新论丛》一书,他写了《重印〈中国文法革新论丛〉后记》。在《新闻日报》八月三十一日、《解放日报》八月三十一日发表《我们知识分子必须进一步进行思想改造》;九月于《中央盟迅》发表《两件大事》;在《文汇报》十一月六日发表《向节日最好的献礼是彻底改造自己的思想》等文章。
一九五八年(六十八岁)
一月上旬,他通过上海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讨论周恩来总理《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和《汉语拼音方案》(草案),为全国人大通过《汉语拼音方案》作准备。
一月二十日,他倡议设立的上海科学会堂正式成立;同时,他主持上海语文学会举办的“汉语拼音展览会”即在科学会堂开幕。
三月九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成立,任社联主席。
五月,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委员会主任委员。
七月,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语言学组副组长。
十一月十二日—十二月四日,出席中国民主同盟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民盟中央副主席。
十二月,邀请革命前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访问复旦,并与中文系师生座谈文字改革问题。
十二月二十八日,上海语文学会及复旦大学语言研究室联合召开“纪念《马氏文通》出版六十周年座谈会”,在会上作《漫谈〈马氏文通〉》报告。报告刊登在《复旦》月刊一九五九年第三期上。
这年,在《语文知识》第七十四期发表《建立新型的文风》;在《学术月刊》第六期发表《怎样研究文法修辞》。
一九五九年(六十九岁)
四月十八日—二十八日,出席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会上与廖世承、吴若安、苏步青等作联合发言。
四月十九日,在《中国新闻》发表《纪念五四运动四十周年,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在《文艺月报》发表《五四运动和文化运动》。
四月二十五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文化教育大跃进的一年》的发言。
五月,在上海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与李振麟、贾亦斌、蒋学模等作题为《关于贯彻执行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几点意见》的联合发言。
十二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会议上作《为实现继续跃进贡献我们的一切力量》的发言(与廖世承联合发言)。
这年,在《复旦》第六期发表《复旦十年》;在《中国语文》九月号发表《对普通话教学成绩观摩会的两点愿望》。
一九六0年(七十岁)
七月二十五日—九月五日,出席中国民主同盟第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回沪后即召开上海市委全体会议传达民盟中央全会精神。
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文汇报》发表《“文法”、“语法”名义的演变和我们对于文法学科定名的建议》(与吴文祺、邓明以联合发表)。
一九六一年(七十一岁)
二月二十四日,在复旦大学校务会议上提出学风和校风的建设问题。
五月一日,出席上海各界庆祝五一劳动节联欢晚会,与毛泽东主席会见谈话。
七月一日,在上海市各界人民举行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代表上海市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工商业者致祝词。
七月八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四十周年,在《上海盟讯》发表《伟大、光荣、正确的四十年》、《谈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七月三十日,在上海语文学会作《谈谈修辞学的研究》的学术报告。
九月,出席上海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十月二十三日,在南京大学作《我对研究文法、修辞的意见》的学术报告。
十月二十七日,在《上海盟讯》发表《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
十二月二十五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常委会上作工作报告。
一九六二年(七十二岁)
一月四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作《修辞学中的几个问题》的学术报告。
三月十六日,辞海编辑委员会第六次(扩大)会议,由上海市委领导宣布由陈望道接任辞海主编。
四月十五日,《语言学资料》发表《陈望道谈上海语言学界的倾向问题》。
六月一日,在复旦校务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学风和校风建设,提出“不仅要抓成果,而且要抓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七月,在上海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题为《贡献我们的一切力量为推翻一穷二白两座大山而奋斗》的发言。
八月,录取文法修辞学科研究生一名。
十月,随全国人大代表团赴越南访问。
十二月十七日,复旦大学召开纪念《修辞学发凡》出版三十周年座谈会。在会上作讲话。
这年,上海文艺出版社重印《修辞学发凡》,撰写了重印前言。
一九六三年(七十三岁)
春节,出席中共上海市委组织的各界人士春节座谈会,聆听周恩来总理在座谈会上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重要讲话。
三月二十六日,主持召开校务扩大会议,有全体校务委员、全体教师、全体研究生、行政负责人参加,召开这么大规模的会议专门讨论学风和校风建设问题,在复旦校史上是一种创举。
五月,在上海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题为《谈找差距,挖潜力的增产节约方法的推广使用》的发言。
六月,在民盟上海市委追悼沈钧儒主席大会上致悼词——《用实际行动来悼念沈钧儒主席》。
秋,夫人蔡葵旧病复发,学校安排他偕夫人去青岛疗养。返校时,他自己出资上千元购买多种花卉树木运回复旦用于绿化校园。
一九六四年(七十四岁)
四月十九日,在杭州大学作题为《关于语言研究的建议》的学术报告。
八月,出席上海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同月,与胡裕树联合录取文法修辞学科研究生两名。
十一月,夫人蔡葵病逝,终年六十四岁。
十一月,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一九六五年(七十五岁)
负责总主编的《辞海》(未定稿)出版,并为书名题字。
组织复旦大学语言研究室语法组同志研究汉语搭配复合谓语问题,撰成《试论搭配复合谓语》一文。
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二年(七十六岁—八十二岁)
一九六六年六月至一九七二年十月,“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停止行政职务和社会活动。
一九七二年(八十二岁)
批准复出工作,以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身份参与外事接待和有关社会活动。
十一月,所主持的复旦大学语言研究室部分恢复,继续开展语法与修辞的研究。
十二月,委以复旦大学革命委员会主任名义。
一九七三年(八十三岁)
一月,《论现代汉语中的单位和单位词》一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三月,《汉语提带复合谓语的探讨》一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八月,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出席中共十大。
在到达北京住进京西宾馆的当天晚上,邓颖超同志受周恩来总理的委托,到宾馆看望、问候并亲切交谈。
是年,为复旦大学团委、学生会举办的书法展览会题“又红又专”四个大字。
一九七四年(八十四岁)
组织和指导复旦大学语言研究室同志整理修改《试论汉语文法》书稿(后改名《文法简论》)。
一九七五年(八十五岁)
一月十三日—十七日,出席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选为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
三月,赴京出席四届人大常委会。
春,因病入住华东医院。
十二月,完成为重印《修辞学发凡》所作的校读和修改工作,并写《重印前言》。
一九七六年(八十六岁)
七月,《修辞学发凡》由上海人民出版社重印出版。在病榻上完成《文法简论》一书定稿工作。
一九七七年(八十七岁)
一月,为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在病榻上撰文《深切的怀念》,文章发表于《文汇报》一月十五日。
七月,校读《文法简论》样稿,并写《后记》。《文法简论》于一九七八年四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九月,应《文艺论丛》之约所撰写的《关于鲁迅先生的片断回忆》一文刊发于《文艺论丛》第一辑(一九七七年九月)。
十月二十四日,病情危重,进行抢救。
十月二十九日,凌晨四时在华东医院病逝。终年八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