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3000000017

第17章 返城,争抢回家的通行证(1)

从大喇叭和广播,听到外面的好消息;又记起黄浦江畔,记起自己是上海人;公章“砰”的一盖下去,一个家庭解体了;挤在火车上三天四夜,鞋带全都绷断。

到70年代后期,高考全面恢复,全社会思想解放正在萌发,国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给许多彷徨中的知青带来强烈冲击。上山下乡运动积重难返,长年远离家乡的知青正在失去耐心,陆续出现倒流回城、上访请愿等等动向。返城风潮正在从边疆、乡村波及到各地的大中小城市。

与早年从内地迁到新疆的老职工相比,上海支边青年虽然也已经在兵团安家,但还是难以完全安心。漫长的岁月与遥远的距离,并未真正削弱思乡之情和内心深处的回城渴望。当60年代末插队的弟妹们已经纷纷返城的时候,他们这些当初知青的先锋,再一次面临着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了。

花二百多亿换来四个不满意

全国知青的所谓“胜利大逃亡”,是从云南西双版纳的景洪触发的,代表人物丁惠民,也是一位来自上海的知青。1978年9月,他冒着极大风险,给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写了一封公开信,信中历数广大知青的困惑、烦恼和对生活的无望,希望能在政府的帮助下回到原籍家乡。10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召开全国知青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的通知》,下决心解决积压的问题。

据说当时的一个重要背景是,邓小平委托一位分管的副总理组织调查知青的总体情况。最后得出的说法是国家花了两百多个亿,那时的两百多个亿,换来四个不满意:“国家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地方政府和百姓不满意。”

进入1979年以后,这些支边在新疆的上海人也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可能要改变了。因为从亲友的来信里得知,全国都在松动。云南那边是疾风暴雨式的,一下子争取了三个月,就把问题解决了。在新疆的上海支边青年也都收到了家里来信,知道弟弟从黑龙江回来了,或者妹妹从江西回来了,不断地有这种消息。所以他们免不了要着急起来,心想怎么就把我们给忘了?

在他们中间有一种说法是,他们当年被动员出来支边的时候,没有父母当大官,他们不是普通市民就是家庭出身不好的。但后来上山下乡的知青呢,父母当大官的不少,因为在文革初期给打倒了,或靠边站了,他们的子女也只好走;到后来,爹妈平反,又坐回到位子上,就会为自己的孩子想些办法。而像上海支边青年这些走得早的,没有背景的人,为什么就不能回去呢?

事情的变化还得从三十多年前说起。1979年,身处南疆阿克苏农一师5团的上海人顾幸运,听到广播里有关知青回城的政策,她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开始要有转机了。

因为各个连队都有广播站,就像全国各地的农村一样,大喇叭挂在树上或房上,最高的房子上肯定有最大的喇叭。连队每天早中晚都用大喇叭广播,转播中央台的节目,播报各级的通知或任务安排,播送政治文件、革命歌曲、样板戏等。大家早晨起来,中午吃饭,或扛着锄头拿着镰刀从田间工地回来,我能听到那个大喇叭在广播,任何角落都能听到。

关于回城的政策,顾幸运第一次就是从广播里听到的,那意思是,如果上海的家里属于特困情况,本人就可以回去。她和旁边的同伴都互相诧异地看看,不用说,一下子意识到有回去的可能了!

人人都相信,只要上面开口子,就表示有希望。从那以后,他们就开始没什么心思干活了,抑制不住地高兴,整天在田头工地、在宿舍里都是跳啊、蹦啊、吵啊、说啊,好像真的就快要回去了。

那天,周敦福和其他人正在连队外面挖排水渠,通信员送信来了,路过他们旁边,就没往连部去,直接掏出信看看说,谁谁谁,你们有信。有个人手最快,他把信拆开刚一看,马上叫起来:“妈的!上海有好消息了,能顶替的可以回去啦!”

各地解决知青回城问题初期,还是沿用50年代起实施的城镇职工顶替政策。而远在新疆已不大年轻的近十万“上海青年”,能够顶替父母工作的毕竟是少数,其中那些幸运儿成了大多数人眼红的对象。当年农二师34团的李良高,率先接到家里给办好的顶替回城手续后,是悄悄离开团场的。他明白,为什么大家眼红?倒不一定是妒忌。问题是,谁一走对大家是个刺激。都不走,几十年一起下来了;而一旦有的能走,有的不能,结果就都坐不住了。

总之,这些已经把塔里木当作家园的人,忽然又记起了黄浦江畔,记起了自己原来是个上海人。在他们的心底,其实从来也没有放下那梦里的石库门和南京路。同时,当十多年的青春抛撒在大漠戈壁,当步入而立之年的“上海青年”大多在地窝子、土坯房里结婚生子,他们早已完成了从城市学生到兵团农工的身份转变。

那些年间,他们已经在生产建设兵团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他们长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忙着婚姻嫁娶,养儿育女,还忙着添置家什用具。而这个时候,外面的世界正发生着超出他们想象的急剧变化。

回城呼声淹没在遥远的边陲

中央在解决云南知青问题的时候,就有相关干部提出,应当一并考虑新疆的上海支边青年。但是从上海至新疆的列车上搜集反映上去的信息是,上海青年每次探家都大包小包地往新疆运东西,可见他们已经很安心了,所以暂时可以轮不到给他们解决。但是,实情真的如此吗?

1979年春节前的一天傍晚,南疆阿克苏农一师14团的欧阳琏,从收音机里听到了云南发起知青返城并取得成功的消息。

当时是在排长家里,他们六个上海人坐在那儿聊天,收音机开着,听到了中央广播电台的“全国新闻和报纸摘要”,里面提到云南的事情。大家听完以后都没有走,谈到很晚,先是发发牢骚,后来忽然就提出来,我们干脆也集体请愿吧,大家一拍即合。于是便写了个海报:“定于正月初五礼拜天上午,在团部商店门外,举行上海支边知识青年聚会,商讨相关事宜。欢迎积极参加。”

这个消息一下子在整个团场传开了。到了那天,骑自行车的,坐毛驴车、牛车的,走路的,农场的上海青年能到的都到了,有的连队简直走空了。聚会的时候就都站在那里,大家议论什么?主要形成的话题,就是讲云南知青、黑龙江知青能回去,我们在新疆的这些人为什么不能回去?我们也要自己争取。

这次在14团的自发集会之后,他们议论得不少了,但是怎么能有结果呢,大家推举出几个代表,到乌鲁木齐的农垦局去反映共同的回城要求。因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制曾经在1975年取消,团场都划归农垦系统。

接待这些代表的干部说:“你们当年不是自愿报名来的吗,怎么现在又都要求回去呢?”先拿这个话敲打他们。接着又说了:“你们和其他地方的知青不一样,你们是支边青年,就相当于移民了。”似乎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仅仅是支边青年,就不属于知识青年行列。既然不是知青,就没有名分,不在中央文件所指的范围之列,那还来说什么落实知青回城政策?不是胡来嘛。

去反映诉求的代表就这样无果而返,没法给等在家里的大伙儿一个交代。不过他们碰壁之后不但没有放弃,反而当即决定效仿云南知青,直接派代表去北京,向中央反映情况。1979年2月24日,新疆的上海支边知识青年代表又出发了。在这些代表里面,欧阳琏年龄稍长,阅历较多,又一向热心和有担当,很自然地成了一个牵头的。当时大家讨论后提出来,14团每个连队两百多个上海人中间选派一个代表,然后一人出一块钱,凑了两百多块,这个代表到北京的来回路费和开销都有了。欧阳琏临走的时候,把自己的一辆从上海托运来的“永久”牌自行车卖了六十块钱,放在身上。

经过数天数夜的长途旅程,他们下车以后,出了北京站,首先看到的景象让他们很意外。正值“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期间,各个信访站前面早就人满为患,许多人就席地睡在火车站的广场上。那年月等待平反昭雪的人实在太多,满地都躺着破衣烂衫的男女老少。

他们这些代表,都在连队的大喇叭里听过不知道多少遍,那个时候李双江唱红的《北京颂歌》,“北京啊北京”,多好听,多么伟大壮丽,多么令人向往。可是到了首都北京,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幅景象,他们禁不住心里都少了一些乐观。

有关部门派人在站外等上海支边青年的代表们,他们被拉到远郊区一个偏僻的招待所。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此后在北京的那么多天,仅仅关于他们身份的说法就一直难以认定。上面的口径原则上没变,依然还是说,你们去新疆的这些人不属于知青,是屯垦戍边,是“文革”以前的事情,所以和云南、黑龙江的那些情况不一样。你们是支边青年,他们是知识青年。

就为了这个名分一直在那里讨论,甚至断断续续争论了五十二天。事实上,这十万上海青年在60年代是作为知青运动的先例,大规模地集体到新疆。最后,总谈不下去也不行,人家给他们下的结论是:“承认你们是知识青年,但是要跟后来上山下乡的知青有个区别,你们叫做‘支边知识青年’。”这样的叫法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他们搞不太清楚。

当初,杨清良在上海作为基层团组织干部,自己也参与了支边的动员和招收工作,所以他就有条件掌握更多的资料,比较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而此行,他也是代表们的带队人之一。在北京的这次对话会上,在最僵持的时候,如同是庭上拿出关键证据,杨清良从包里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大信封,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它打开,将里面的文件材料一一排开在面前的桌子上。

所有人自然都伸过头来看,只见里面有196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上海从市到各区的招生简章、录取通知书、沿途须知手册等等。上面都盖着公章,其字样是:“新疆上海知青招生办公室。”一目了然。当时各个区都是刻的这个公章。

之后,杨清良特意从中把国务院知青办74号文件拿起来出示,对在场的人说:“这份文件的第一条,我来背给各位听一听好不好—‘凡是1961年以来,全国各大城市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均享受知识青年政策。’各位领导,这可是国家权威部门的正式文件呀!”

在乌鲁木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档案室里,现在可以查到相关文件,上面标示着“支边知识青年”。另一方面,那一次上海青年的代表还搜集并呈交了大量的证据,比如当初每个人进疆的光荣证上就写的是“知识青年”,印得清晰可见。

那次上海青年们到北京反映情况,虽然谈得艰难,但面对他们迫切的诉求,高层随后派出了工作组,前往戈壁深处的基层团场调查摸底。

调查组有一个刘济民,是农垦部的一位负责人。在团场马上传开了,北京的工作组来了,大家听到消息都很高兴,感觉上面说话算数。领导的车走在路上,连队的人都跟着吉普车在后面跑,路不好,特别颠簸,车走不快,所以人都能跟着吉普车跑。正好遇到前面木桥被水冲垮了,上海青年就纷纷跑来,直接跳到大渠里,人分两边,把吉普车抬了过去,热情高涨。

工作组到了农场以后,腾出一个院子接待,结果,院子四周,甚至附近的树林子里,白天黑夜都站满了等候消息的人。男男女女,都是一起在这里苦干了十多年的人,而且都还讲着同一种口音:上海话。

但是如此热情的阵势,让工作组很不适应,可以说很紧张,甚至后来有一种被围困不得解脱的担心。尽管实际上只是这些上海青年的期望太强烈了。三天之后,虽然没有得到什么承诺,但大家还是礼貌地站在路边目送走了工作组。

希望闪现之后,是漫长的等待。整个过程从1979年初到1980年末,这期间,国家频频发生的大事,似乎把上海支边青年的回城呼声淹没在了遥远的边陲。

从偏远连队汇集到阿克苏

据说,上海支边青年呼吁要求返城的那年,一场黑风暴刮了七天七夜。因为他们长年开荒造田,没有了胡杨林的阻挡,整个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仿佛都被卷到了空中,暗红色的悬尘在天地间拉起了巨大幕布,七天七夜看不见太阳和蓝天,分不清白昼与黑夜……

在那个记忆中异常寒冷的初冬,成千上万的男女,这些昔日的上海青年看上去已经不那么年轻,也已经无异于农工了,他们从各个偏远的连队,走向团场,又从团场走出来,顶着刺骨的风沙,沿着塔里木河,沿着他们亲手修筑的公路、林带或者干渠,陆陆续续地,汇集到了阿克苏地委大楼的前面。

原农一师副师长赵国胜,在阿克苏干休所的家中做着手势说:“当时的情况是,忽然各个团场的都纷纷赶来了,一下子在阿克苏集中了上万的上海青年。以后回过头来看这个问题,我们一些当领导的抱着避而不见的态度,把上海青年要求回城的举动,几乎看成了敌我矛盾。当时我是阿克苏农垦局的副局长,这时候呢,农垦局其实没有权力,也没有力量来制止了。”

回家的愿望被迅速催生与放大。此时,上下奔走的欧阳琏,不知不觉中成了上海支边青年返城的一个富有号召力的人物。阿克苏的请愿人群一度进入地委大楼,事情的性质似乎陡然变化了。

同类推荐
  • 西部埋伏:秦始皇陵重大考古发现之谜

    西部埋伏:秦始皇陵重大考古发现之谜

    一个偶然的机会,位于中国西部骊山脚下的八千兵马俑破土而出,这一旷世奇观立即震惊寰宇,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经过考古人员几十年的努力探寻,秦始皇陵园地下殉葬品的神秘面纱被层层剥去。本书真实地再现了这支庞大的地下军团被发现、发掘、珍藏、展览的全过程,并以兵马俑军阵和陵园内外陆续出土的铜车马、百戏俑、石铠甲、文官俑、青铜仙鹤等珍贵文物为线索,全景式展现了大秦帝国的风采。同时对这些国宝出土后发生的盗窃与侦破、人事纠葛与恩怨是非,作了较为翔实的描述。这是秦始皇兵马俑发现以来最为精彩动人的一部纪实力作。
  •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与众不同的才女,与众不同的解读。《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精选李清照39首经典词作,每一首词作都反映着李清照的一段人生经历。全书以李清照的爱情为主线,贯穿其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分为“情窦初开”、“厮守白头”、“相濡以沫”和“物是人非”四个部分。作者在品读李清照诗词时,并不拘泥于传统中的“寂寞愁苦”,而是看到了李清照的大丈夫气质和独立的女性人格,视角独特,文笔浪漫,细腻优美地记录李清照的生命历程,精雕细琢地诠释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 不想讨好全世界

    不想讨好全世界

    我们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人,他们看起来毫不起眼,在人群之中常被忽略,但他们存在着。你仔细听他们的故事,大起大落大离大合,这些小人物不是特别爱惜自己,不求别人的认可,但会把人性中最悲天悯人的部分发挥到极致。像忠诚、守信、重诺、尽责这些我们以为很容易就能做到,其实做起来很难的事,这些人却可以用一生坚持却从来不用谁认可。那些我们曾经推崇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不仅仅是故事里的情节,而是这本书中真实存在的。这本书,让我们不好意思再把那些卖力的执著当成笑料和讽刺,让我们每个人不再盼望别人当好人,自己不再戴着面具做人。在这本书里和一群小人物不期而遇是幸福的。世界这么美好,根本不用讨好。
  • 古诗鉴赏金典

    古诗鉴赏金典

    该书是根据新课标高中教科书、新课标高考大纲“古代诗文阅读”考点编着的。该书从读懂古诗的各种有关知识入手,细致讲解,深入浅出;紧扣考点的各类内容,以历年高考古诗鉴赏题为依据,总结出各种考查内容的答题方法和格式,可以使学生以简驭繁,以少总多。
  • 把生活过成最美的诗句

    把生活过成最美的诗句

    本书是一本关于最平常生活的叙述,作者让一个个平淡的日子充满了诗意。这缘于她有一腔对生活热忱的品性,坚持爱与善良的传播,让亲身所历的一切真善美都有所注脚,永远做一个在场的人,心存对自己生活的这个时代的热爱和赞扬。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例子,许多人误以为作者是在书写她们的生活,因为读者也她的生活中看见了自己的影子。生活有十色,请相信向着太阳生长的植物一定是最茂盛的。作者愿意与你一起,沐浴心灵的阳光,每天都有拔节的声音。
热门推荐
  • 危险上司

    危险上司

    【完】平安夜,她遭遇了人生中最为残酷和真实的噩梦,一颗种子在腹部悄然萌芽……六年后,她进入贺氏,却惊觉眼前的上司是那夜的男人。辞职逃离,以为平静生活可以继续——一场车祸,却将儿子的身世秘密揭开,法院传票也随之而来。下跪、乞求,她用尽所有办法都不能让他所动,儿子抚养权将她逼到绝路。为见儿子,她半夜偷入豪宅,却误闯他的房间,男人声音散开:“想要我撤诉么,很简单……”
  • 荒岛一枝花

    荒岛一枝花

    一朝醒来,米良发现自己到了一个只关男人的荒岛监狱!为避免米良的出现引起争端,第一个“捡”到米良的男生丁原,将她藏在了自己的房间里。然而纸包不住火,最终米良还是被人发现,引起监狱老大印昊的不满和男生间的骚动!为了在这个岛上生存下来,米良凭借自己的聪明智慧及非凡才艺,成为岛上男同胞一致认可的“岛花”!一次无意间听到监狱老大印昊与下属的谈话,米良知道了印昊等人竟偷偷谋划越狱,为重获自由,逃到外面的世界,米良决心要勾搭印昊,让他爱上自己……
  • 大败局Ⅱ

    大败局Ⅱ

    在本书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一种“工程师+赌徒”的商业人格模式。他们往往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在某些领域有超人的直觉和运营天赋,更有着不可遏制的豪情赌性,敢于在机遇降临的那一刻,倾命一搏。这是企业家职业中最惊心动魄的一跳,成者上天堂,败者落地狱,其控制完全取决于天时、地利与人和等因素。
  • 家庭教师之天宇

    家庭教师之天宇

    这本书是我绞尽脑汁写出来的。希望大家喜欢,有什么意见可以私聊我QQ2417936742,我也会看的,每个星期四更新,本书讲的是一个少年穿越到家庭教师世界的事情,目前停更
  • 冰火妖图

    冰火妖图

    刀与剑,妖和仙,一种情怀,一段旅程。千年之始,五神之约;千年之末,至尊苏醒。轮回之后再轮回,少年郎在江湖在朝夕,冰雪席卷大地,战斗一触即发。
  • 神鹿灵刀:鹿晗穿越记

    神鹿灵刀:鹿晗穿越记

    盘古灵玦,入灵天开。成帝之日,乘鹿归来。拥有千万粉丝的人气偶像鹿晗,在西湖录跑男节目时,忽然捡到一块神秘玉佩后便莫名穿越了。然而那是一片修炼杀气的神秘大陆,可是在这片以杀为尊强者为帝的大陆上,人气偶像鹿晗却阴差阳错成了和自己同名的废柴鹿家大少爷鹿晗。为了证明自己,为了回到地球,鹿晗一步步逆袭最终养成了大陆上最强的存在——杀帝……
  • 盟约之上巳节

    盟约之上巳节

    农历三月初三,盟约领袖东皇前往天庭参加蟠桃盛宴,人间秩序就由盟约其他成员管理。百无聊赖的苏凌意外在上巳节前夕加入盟约......
  • 英雄联盟之王者归来

    英雄联盟之王者归来

    惨被初恋戴绿帽,竟因我是青铜渣。每个人的初恋,都是纯洁的。屌丝林逸凡却惨被初恋女友戴绿帽,女友告诉他:“英雄联盟都不会玩,不配和我在一起。”林逸凡一年前是中国电竞天才:天龙。一年后,他隐姓埋名,改头换面,却被上分婊骂成废物。他明白了:想要平凡,必先不凡。林逸凡:君临天下,王者归来。
  • tfboys之流年听夏时

    tfboys之流年听夏时

    是谁的笑笑出了眼泪,是谁的哭哭出了笑容。。。王俊凯爱着宁萌,全世界都知道,宁萌爱着王俊凯,只有他自己知道。宁萌说:”对不起,我爱你。“王俊凯说:”没关系,我也爱你。”
  • 仇化情缘

    仇化情缘

    人与妖、一场误杀带起两人的爱恨情仇。“你不能放了他们吗?你要杀的是我!为什么要连累他们!”“帮你的就是我的仇人!”“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