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72000000005

第5章 解剖“经济人”清除路障和谐自我

本章提示:在我们“个人品质”修炼过程中,面对“行路难”这一矛盾,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因素制约。一是社会品质环境这一客观因素制约;二是个人主观因素制约。个人主观因素又来自于5个方面的因素制约。第一是受人(即“经济人”)的本质特性的制约;第二是受“经济人”自我的“人生理念”及所持有的人生的“品质理念”的制约;第三是受“经济人”自我的“个人品质”理念的制约;第四是受“经济人”“个人品质”修炼程度的制约;第五是受“经济人”所持有的“和谐自我”理念以及修行程度的制约。对于社会品质环境这一客观因素,我们在上一章进行了简要分析,这一章着重以“经济人”为重点,通过解剖“经济人”,了解“经济人”的本质,抓住“经济人”的特性,学会清理路障、战胜自我和跨越行难,掌握和谐自我之方法,达到“利人利己”收益之目的。

第一节 “经济人”的概念与特性

一、“经济人”的基本概念

何谓“经济人”?“经济人”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对“人”的一种专用定性词。古今中外的经济学流派在对“经济人”是“力求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人”这一定义基本上是一致的。这种“追求自我利益”的特性,集中表现在“经济人”特有的“利己”本质。也就是说“经济人”待人处事是以“有利于自己的利益”或“如何取得最大化的利益”为主要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在待人处事过程中,其行为主要从“无条件利己、有条件利己、无条件利人、有条件利人、利人利己、损人损己”6个方面表现。

二、“经济人”的四大特性

1. “经济人”持有“利己”性

不少社会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人”是利己主义者。何谓“利己主义”?单从词典的原意解释,“‘利己主义’是指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别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一种思想意识品质”。然而,现代社会发展至今,“经济人”的“利己”性,既是客观事物在人主观意识上的必然反映,也是人类自我生存和发展的必然产物。这种“利己”无论从性质和形式上来讲,与原有的定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为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和重新审视“经济人”是利己主义者的定义,还“经济人”“利己”行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全貌。

2. “经济人”持有“利人”性

何谓“利人”?“利人”从词典上解释是指“使别人得利”。“经济人”的“利人”性,是指“经济人”在“利己”的过程中,也表现出“利人”的一面。如不少“经济人”努力的工作,既为自己积累更多的财富,同时也表现出为社会创造了财富;有的“经济人”经常扶贫帮困“使别人得利”。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现代经济人“利人”的秉性主要通过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表示。

3. “经济人”的“等价交换”性

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中,“经济人”基本上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待人处事。这种交换是以对等的物质或精神价值形式表现,在交换过程中实现其使用价值。一方面既达到了“利己”之目的,另一方面在“利己”的同时又产生了“利人”的结果。我们提倡的“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互相支持、互相关注”等就是遵循既利己又利人的“互惠互利”这一原则。又如在博客站中你点评我的文章,我点评你的文章;在仕途上你抬我的轿,我捧你的场;在日常生活中你送礼给我,我还情于你;在感情生活中你爱我,我也爱你等。这些现象就是“经济人”在“利己”的过程中同时表现出的“利人”行为。总之,无论是物质方面的“等价交换”,还是精神方面的“等价交换”;无论是单一的“等价交换”,还是综合交叉式的“等价交换”,都受一定度的限制或按照交换规律行事。而少数贪污腐败分子,就是因为在“等价交换”过程中超出了度的界线,违反了正常的交换规律,以致触犯了法律才落马下水。

4. “经济人”习惯的可变性

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讲,“经济人”的“利己”或者“利人”、追逐物质利益多一些还是精神利益多一些等习性可随着外部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而转换,其“利人或利己”本性也会随之有所转变。无论从客观环境来看还是从主观因素分析,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改变,主要受以下6个方面的因素制约。一是受“经济人”物质基础的制约;二是受社会“品质”大环境的制约;三是受“经济人”是否确立自我人生的“品质理念”的制约;四是受“经济人”修炼“个人品质”程度的制约;五是受“经济人”职业环境等因素变化的制约;六是受“经济人”生理变化等因素制约。

第二节 “经济人”的“利己与利人”性

任何一个“经济人”都有“利己与利人”的共同点,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获得利己的最佳平衡点。也就是说,在利己的过程中,你是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达到利己目的,其结果是利人多一些还是利己多一些。

一、剖析“经济人”的利己性

“利己”是“经济人”的基本属性,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表现形式却有本质上的区别。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无条件‘利己’”,另一种是“有条件‘利己’”。

1. “无条件利己”表现出一种自然生存态势

“无条件利己”是“经济人”在某种本能与社会客观环境有机结合下,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生存态势,并由此而形成的“利己”行为。如对于常人来讲,饿了就想吃饭、困了就想睡觉、成年就想结婚、结婚就想生子、病了就想医治、有钱就想买房、赚钱就想投资、投资就想买股票或基金等。这些自然的生存行为,是在不影响他人的利益前提下,发自人的本能并自觉自愿而无条件的利己行为,其目的为了获取对自己有益的收获。

2. “有条件利己”的分类与表现形式

“有条件利己”指“经济人”的“利己”行为是因某种原因引起,或者从某种目的出发所产生行为。这种因有原因和目的的“利己”主要有“‘利己不损人’、‘损人利己’”两种形式表现。

第一种类型:利己不损人。

“利己不损人”也可归属于“无条件利己”类,指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为自己获取相对满意的收益。“利己不损人”的行为,体现在“经济人”日常的社会活动中,贯穿于“经济人”工作、学习和生活全过程,表现在“经济人”吃、住、行、娱乐、运动等生活的琐事之中。如有的人努力奋斗为的是实现理想,有的人刻苦学习为的是考上大学,有的人起早锻炼为的是健康身体,有的人节食减肥为的是保持身材,有的人克己奉公为的是坚守信念,有的人勤奋工作为的是重用提拔,有的人请客送礼为的是孩子就业,有的人刻苦好学为的是出人头地,有的人吃苦耐劳为的是发家致富,有的人任劳任怨为的是家庭和睦,有的人不计得失为的是和睦相处,有的人宽容大度为的是和谐自我等。一言统之,“经济人”利己不损人的行为,不仅应该接受和提倡的,也是我们开展“个人品质”修炼、和谐自我的主攻方向。

第二种类型:损人利己。

“损人利己”指在伤害他人或损害他人的利益前提下,为自己获取最大化的利益。如操纵某只股票的庄家,反复拉升或打压这只股票,目的是为了获取较多的投资差价及利润;有的人在上司面前说同事坏话目的是打击他人抬高自己;有的人无中生有目的是报复他人满足自我;有的人压制下级目的是防止超越保住位子;有的人拉帮结伙目的是孤立对手获取私利;有的人破口大骂目的是压制对方占取上风;有的人大打出手目的是制服对手取得胜利;有的人溜须拍马目的是压制同事谋取私利;有的人请客送礼目的是替代他人获取高位;有的人挑拨离间目的是打击他人抬高自己等。总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时不时的会出现“损人利己”的人做“损人利己”的事。这类人有一个共同特点,也就是“毫不利人,专门利己”。

二、剖析“经济人”的“利人”性

从现实角度看,“经济人”在“利己”的同时,也还持有“利人”的一面。“经济人”的“利人”通过“‘无条件利人’和‘有条件利人’”两种形式表现:

1. “无条件利人”是一种超越自我的超自然行为

“无条件利人”的“经济人”是由于坚定地持有某种理念或信仰之后,而产生的一种超越自我的超自然行为。这类“经济人”是极少数的,是人类中的“精品”。同时,也可以称之为“社会人”。正如毛泽东所说的“白求恩同志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崇高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如此看来,白求恩大夫就是一个无条件“利人”的典范。同时,也有少数者,所持有的“损己利人”人生价值观,如战斗英雄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以及雷锋等也是人类中的“极品”。

2. “有条件利人”的分类与形式

“有条件利人”是指“经济人”在使他人获得利益即“利人”的过程中,为了追求自我利益,而设定的获取利益的条件或目标,并为达到这些目标而行使“利人”之行为。更深入地说,有条件“利人”是“经济人”通过投入与产出比较、利益得失的平衡后所产生的一种“利人”行为。因此,虽然从现象上看是“利人”,但从本质上分析还是为了“利己”。与“利人利己”性质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有条件利人”也存在褒贬两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种类型:褒义有条件利人。

“褒义有条件利人”是指“经济人”在确定某种条件的前提下,所实施让别人得利或帮助他人的行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类“褒义有条件利人”的行为一般是通过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表现,如有的人借钱给他人必须有抵押担保,有的人借钱给他人必须有借款承诺,有的人助人必须他是朋友,有的人对他人友善必须是他对你好,有的人与他人深交必须有共同语言,有的人与他人合作必须是他有实力,有的人与他人交友必须是志同道合,有的人对他人义长必须是他也情深,有的人欣赏他人必须是他有才气等。由此分析,“褒义有条件利人”贯通于“经济人”自我人生的全过程,交叉于“经济人”之间的精神和物质交往中,活跃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沉淀在意识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中。如此看来,“褒义有条件利人”是“经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的一种习惯反映,因为无伤大雅,故可以给予理解的。

第二种类型:贬义有条件利人。

“贬义有条件利人”是“经济人”从自己利益出发,以有利于自我的物质和精神绝对收益为标准,在“等价交换”过程中,所收取的利益绝对值大于支付财物费用或加精神费用后的总支出。“贬义有条件利人”与“贬义利人利己”相同,其最显著的表现特点是:“经济人”以个人物质和精神收益为行为标准,并通过“等价交换”的方式而实施,其最大的社会危害性也是滋生社会“腐败”的源头。所以,对于“贬义有条件利人”的行为我们同样应该群起而攻之,并加强自身的“个人品质”修炼,坚决抵制干扰。

三、剖析“经济人”的“利人利己”性

“利人利己”是指“经济人”在行为过程中,从综合平衡的角度出发,其言行在既有利于他人的同时,也使自己得到一定的收益。“利人利己”属“有条件利人”范畴之内。结合社会现状分析,“经济人”的“利人利己”行为可分“褒义利人利己”和“贬义利人利己”两种。

1. “褒义利人利己”表现形式

“褒义利人利己”是指从褒义的角度理解“经济人”通过“等价交换”形式,首先支付一定的物质或精神成本,所产生“利人”过程的同时,也获得了精神多于物质方面“利己”的收益。“褒义利人利己”,是“经济人”在社会活动中与人相处和处理社会事务过程中采取的最佳平衡点,也是从和谐社会、和谐环境及和谐自我的角度考虑后所采取的最佳选择。“褒义利人利己”的表现行为,与物质比较而言,精神方面的收益相对占的比重多一些,如有的人帮助他人后享受了助人后的快乐,有的人做了义工后增添了人生的阅历,有的人赞助他人后得到了好评的口碑,有的人扶贫帮困后得到了事业的发展等。

“褒义利人利己”最大的特点是,当你帮助他人(无论是精神帮助还是物质帮助)之后,同时,在某种程度又满足了自我,实现了自我的一种精神价值。因此,“褒义利人利己”行为,在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里值得我们提倡和追求。

2. “贬义利人利己”表现形式

从贬义的角度理解,“贬义利人利己”是指“经济人”以物质收益为其行为标准,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经过绝对“利己”收益的测算,通过所支付财物费用加精神费用后的总成本,与所获得的高于成本后的收益(至少等值收益)比较后,而采取的较理想化的收益选择行为。“贬义利人利己”行为最显著的特点是:“经济人”待人处事过程中的所作所为纯粹以物质利益(绝对收益)为行为标准,并通过“等价交换”的方式实施。“贬义利人利己”对社会最大的危害是“滋生社会腐败的源头”,如有的人行贿送礼目的是为了工程获利,有的人“献金送银”目的是为了谋求更大的私利,有的人受贿收礼目的是为了发财发家,有的人买官卖官目的是为了升官发财,有的人私开“鼠仓”目的是为了增加财富等。“贬义利人利己”是阻碍社会发展、干扰社会经济秩序、妨碍社会公平和公正的病毒。为了社会的和谐,为了公平和公正,为了维护普通“经济人”自身利益,我们必须对“贬义利人利己”行为群起而攻之,必须齐声呼吁健全法律和监督法律执行过程中的公正性,也必须加强“经济人”自身的“个人品质”修炼,强身健体抵制干扰。

四、“损人损己”概念与表现形式

“损人损己”指在既指“经济人”在伤害他人或损害他人利益的同时,自己也受到了伤害或自己的利益也受到了损害。“损人损己”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极端形式,如人与人在争斗中鱼死网破、两败俱伤等现象;二是一般形式,如有的人因某种意愿未达到而辞职、有的人因心理不平衡而伤人等。“经济人”“损人损己”的行为,是由于自身一时冲动或对法律意识淡漠而造成的“临时”和“盲目”冲动,这种非理智的冲动行为,完全违背了“经济人”的本质和其自然属性,所以不应该接受和提倡的,而在“个人品质”修炼过程中,应该杜绝、抵制和避免的。

综上所述,我们崇尚的是“无条件利人”的行为;我们赞同的是“利己不损人”、“无条件利己”的行为;我们提倡的是“褒义利人利己”的行为;我们理解的是“褒义有条件利人”的行为;我们反对的是“损人利己”、“贬义利人利己”、“贬义有条件利人”和“损人损己”的行为。

第三节 “经济人”与“等价交换”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了第一次“等价交换”发展至今,“等价交换”理念一直控制着人们的思维,并指导着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行为。

一、立体网络式的“等价交换”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等价交换”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和新鲜血液。从初级的“等价交换”演变成高级的“等价交换”,从单一的“等价交换”转换为综合的“等价交换”,从有形的“等价交换”发展到无形“等价交换”;从实物形状的“等价交换”提升到精神形态的“等价交换”,从短期的“等价交换”拓展到长期投资式的“等价交换”等形式。由于“等价交换”的内容之多,形式之广,因此成就了一大批“经济人”的宏伟大业,同时,也铸造了“经济人”人格的多样化,形成了“经济人”“个人品质”的复杂化。

二、“经济人”“利己”的表现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每个“经济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造成其生活的标准、要求、目的和目标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由于存在差异,因此“经济人”所表现的“利己”方式也就不同。如有人追求物质利益,也有人追求精神利益;有人愿意满足肉体和生理的需求,也有人注重精神和内心的感受;有人喜欢通过实际参与体验感受,也有人喜欢欣赏他人参与感受结果;有人只注重自己的感受,也有人注重他人的感受;有人在乎物质利益得失,也有人在乎“口碑”及他人的评价。一句话,有人在乎“利”,有人在乎“名”,更有人甚至名利都在乎。

三、“经济人”平衡名利

所谓平衡名利,是指“经济人”在“利己”决策选择过程中,面对名誉(精神利益)与物质利益对比、分析、筛选,从中比较和选择。一般而言,对于看重“利”追求物质利益的人,他的“人生理念”,相对是“利己多利人少”;而对于看重“名”讲究精神收益的人,他的“人生理念”相对是“利人多利己少”,或者是“利人利己各半”。

可用以下“名利平衡”公式表示:

1. 看重“利”追求物质利益时的公式

利己>利人

2. 看重“名”讲究精神收益时的平衡公式

利己<利人

或:

利己=利人

3. 看重“名利”追求物质和精神收益时的平衡公式

利己>利人

或:

利己=利人

利己控制着“经济人”的价值观,利己控制了“经济人”的中枢神经,利己通过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等价交换”过程中“得与失”的利益平衡后而得以实现。

四、“经济人”的“利益得失”计算公式

根据宋圭武先生所著的《“经济人”问题研究》一文中指出,一个理性人在进行其消费效用最大化目标决策时,总是将消费利他产品的效用与消费利己产品的效用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决策。理性的基本决策原则是:

边际利己产品消费收益+边际利他产品消费收益=边际利己产品消费支出+边际利他产品消费支出

从宋圭武先生提出的定义和提供的公式(本书称之为“原始公式”),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作为一个“经济人”在处理工作、学习、日常生活等各类社会事务中,这种“等价交换”的思维方式,这种利己的平衡计算方法,经常有意或无意式的在我们的脑海中出现,并支配着我们的行为。由于“经济人”个体的差异和利己目的、性质不同,所以“经济人”在分析和决策过程中,其计算利益得失的基本公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1. “经济人”基本收支平衡公式(注:由原始公式缩简)

利己收益+利人收益=利己支出+利人支出(A=原始公式)

宋圭武.“经济人”问题研究.http://www.chinathink.net/freetext/DisplayArticle.asp?BoardID=9&ArticleID=994

2. “经济人”利益收入公式(派生公式)

利己收益+利人收益>利己支出+利人支出(4—1)

或:利益纯收入=利益毛收入—(利己支出+利人支出)(4—2)

3. “经济人”“无条件利人”收益公式

利己收益<利人支出(4—3)

或利己收益=0

4. “经济人”“利己不损人”和“无条件利己”收益公式

利己收益>利己支出(4—4)

或利己收益>0

5. “经济人”“褒义利人利己”收益公式

利己收益+利人收益=利己支出+利人支出(4—5)

6. “经济人”“褒义有条件利人”收益公式

利己收益+利人收益>利己支出+利人支出(4—6)

或:利己收益+利人收益=利己支出+利人支出

7. “经济人”“贬义利人利己”和“贬义有条件利人”收益公式利己收益+利人收益>利己支出+利人支出(4—7)

8. “经济人”“损人利己”收益公式

利己收益>利己支出(4—8)

或:利己收益+损人收益>利己支出

五、“经济人”决策方案的选择

虽然“经济人”在决策时依据如何产生最有效或“利益最大化”的利己方案,但由于“经济人”所持有的“人生理念”、人生的“品质理念”、“个人品质”理念的不同,因此,在决策行动之前,所面临的分析、选择、决策等行动过程中也具有本质上的差异。一般情况下,这种差异通过不同的决策方案反映其本质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 最大化的物质利益方案

主要表现形式是:损人利己、贬义利人利己和贬义有条件利人。基本计算公式:

利己收益+利人收益>利己支出+利人支出(4—7)

利己收益>利己支出(4—8)

或:利己收益+“损人”收益>利己支出

2. 最大化的精神利益方案

主要表现形式是:损己利人。基本计算公式:

利己收益<利人支出(4—3)

或:利己收益=0

3. 物质利益比重大,精神利益比重小的方案

主要表现形式是:无条件利己、利己不损人、褒义有条件利人。基本计算公式:

利己收益>利己支出(4—4)

或:利己收益>0

利己收益+利人收益=利己支出+利人支出(4—5)

利己收益+利人收益>利己支出+利人支出(4—6)

4. 精神利益比重大,物质利益比重小的方案

主要表现形式是:褒义利人利己。基本计算公式:

利己收益+利人收益>利己支出+利人支出(4—6)

或:利己收益+利人收益=利己支出+利人支出

5. 利益总收入与总成本支出平衡方案

主要表现形式是:褒义利人利己。基本计算公式:

利己收益+利人收益=利己支出+利人支出(4—6)

第四节 “经济人”的路障

何谓路障?路障意指路上设置的障碍物。何谓障碍?障碍意指因阻碍物而受阻造成不通畅。何谓“经济人”的“路障”?“经济人”的路障意指影响和制约“经济人”进行“个人品质”修炼的因素。也就是说,“经济人”在“个人品质”修炼行动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那么,影响“经济人”走出行难、跨越自我的“路障”是什么?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制约。

一、受社会外部环境的制约

社会环境尤如自然气候,良好的气候环境有利于百花争艳、万物生长,恶劣的气候环境(除少数生命力相当顽强者)不仅抑制万物生长,还会摧殘其生命。为此,“经济人”行走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社会外部环境好坏也是造成其“行难”不可忽略的“路障”因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经济人”决策“利人利己”方案提供良好的土壤、实现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一致的目标、营造层叠和交叉式的全方位和谐环境、促使社会良性而又健康发展;不良的社会环境,不仅为“经济人”提供了滋生“专门利己”的不良土壤,而且造成“经济人”挖空心思而不择手段的“损人利己”行为。

1. 营造良好的“三大”社会环境

所谓良好的“三大”社会环境包括:“公平的竞争环境、公正的法律保证、完善的社会管理体系”这三个方面的外部条件。“公平的竞争环境”是社会活力之源,而社会活力给“经济人”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取得合理的收益分配和供给新的目标动力;“公正的法律保证”有利于维护“经济人”之间竞争秩序,促进公平竞争的良性循环;“完善的社会管理体系”既保证普通“经济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同时也有助于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包括物资富足或精神富足的“经济人”),用爱心去帮助和关心弱势“经济人”群体,以达到社会关系和谐、促使社会整体健康的发展。在良好的“三大”社会环境下,有利于“经济人”克己守礼、克己循规和克己为人,并在其决策时采取“利己利人”相对平衡的行动方案。

2. 不同的社会环境有不同的结果

虽然“经济人”受“利己”本质特性决定,时时处处表现出力图取得“最大化的个人利益”。但社会环境又是滋养其如何取得“利己”利益的外部土壤。“经济人”在“好与不好”的社会环境下,呈现出的表现也是不同的。

一是在不好的社会环境下表现。在一个无序或不规范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为“经济人”获取“最大化的利己利益”提供了滋生“贪婪欲望”的土壤,在一种“贪婪成风”的社会环境下,如若“经济人”缺乏明确自我人生的“品质理念”、缺乏良好的“个人品质”修炼,在缺乏一定的自恃力的情况下,易受物质利益刺激和驱动,产生的行为更多是以损人利己、贬义利人利己、贬义有条件利人三种形式表现。

二是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表现。在公平而又有法律保障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人”虽然也会注重和追求物质利益,但在注重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还会注重追求精神利益,其产生的行为一般以无条件利己、利己不损人、褒义有条件利人和褒义利己利人四种形式表现。

二、受“利益得失”观念制约

所谓“利益得失”,是指“经济人”在决策选择过程中,平衡“利己”的名利得与失。“经济人”的“利益得失”观,为自己设置了“路障”,造成了在自我人生道路上“行之难”的现象频频出现。

三、受“个人品质”修炼程度的制约

经济人的“个人品质”修炼决定其行为。事实上,“经济人”在其“利己”行为的选择过程中,势必经过反复的“利己”与“利人”利益权衡和比较。一个人如果持有明确的“人生理念”,持有个人的“品质理念”,按照“十项个人品质”标准,坚持自己的“个人品质”修炼。那么,他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在日常生活中待人处事必定是以“‘利己不损人’、‘无条件利己’和‘褒义利人利己’”这几种“等价交换”方式行事,至少也会以“褒义有条件利人”的方式行事。反之,一个人如果缺乏“个人品质”理念,势必按照“‘损人利己’、‘贬义利人利己’和‘贬义有条件利人’”这些“极端利己”方式行事,一定会处处表现出“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

第五节 “经济人”的利益得失观

所谓“经济人”的利益得失观,是指“经济人”在决策选择和行为过程中,平衡“利己”物质和精神利益的得与失,平衡“名和利”的得与失时所持有的理念和观点。通常,“经济人”在日常社会活动中,从自身或站在“利己”的角度待人看事,因自我利益“得与失”平衡点把握难度大,所以,经常会显现“思己怪他”的心理失衡状态。由于许多“经济人”持有片面的利益得失观,不仅为自己设置了“路障”,而且也使自己陷入“路难行”的困境;不仅造成了自我不和谐,而且增加了社会不和谐的因素。

一、“经济人”面对“利益得失”的表现

在一般情况下,“经济人”面对自我利益的得与失时,以“最大化利己”为第一反映。时常在想“利己”之事,并在“想”中希望“得到”,在“想”中不愿“失去”。

1. “想”法体现“利己”

“经济人”时常持有不同的“想”法,这种“想”法,表现出“经济人”的一种愿望、希望和期望。“愿望”表示了“经济人”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利己”目的想法。“希望”是人的一种心愿,表示“经济人”心里想着实现某种“利己”状况。“期望”表示了“经济人”希望实现“利己”的愿望。“经济人”的“愿望、希望”通常反映在“想”法上,并在“想”中期望得到“利己”的好处。

2. “想”法希望“得到”

“经济人”通过“想”,表示自己“利己”的心愿,时常考虑在“利己产品”的交换过程中,以最大化的“利己”效应为目的。“经济人”经常围绕“希望得到什么,希望得到多少,不希望得到什么,不希望失去什么,期望如何得到,期望怎样得到”这些主题在“想”事,几乎每一个“经济人”都会在希望与不希望、期望与不期望“想”的过程中,结合有利于自己的“合算与不合算、值得与不值得”方面进行平衡计算。也有不少的“经济人”不仅期望“得到”“利己”的好处,而且期望“利己”的好处得到多一些。经常加大“利己”的期望值,即期望得到“最大化的利己”收益,期望把“失去”降到最小值,期望支付最小的费用和成本。

3. “想”法不愿“失去”

一般情况下,“经济人”以“利己”为基本出发点,围绕“利己、最大化的利己、最小的成本支出”“三项利己原则”而实施待人处事的行为。在“利己和最大化的利己”实现过程中,许多“经济人”既想“得到”最大化的“利己”收益,又不想“失去”或不愿支付较多的成本费用。在此意愿的支配下,因不同“利益得失观”决定不同的行事方式。

“天上掉馅饼”,是社会流传了多年最普通的一句话。如果以你想得到它为前提,采取什么方法取得?这里,有五种“得与失”的方式。第一种是靠“勤”和“劳”。即你得到了是因为你起早,失去较多的睡眠休息,花费比他人更多一些的时间提前去等去找。第二种是去“抢和偷”。你不愿支付自己的“勤劳”成本,但又一定想得到,只有支付自己的“风险”成本,从别人手中抢来或偷来。第三种是去“讨”。当你在与他人商量的过程中,支付自己一定的“感情”成本,说服别人分点给你,当然,这还得看对方的意愿而定。第四种是去“骗”。这时,你需要支付相当的“虚假感情”成本,在骗取别人的同情下,而到达“利己”的目的。第五种是去“捡”。这个方面纯属偶尔和意外因素,造成捡到了便宜,类似中头彩的性质,其运气概率是极小的。同时,当你得到这块馅饼后,又期望不想失去时,你必定会采取“防、守、攻”这三种手段或方法。

二、“利益得失观”产生“经济人”行为的动机

何谓动机?“动机”意指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念头。“经济人”行为是由其“最大化利己”动机支配下而产生的。“经济人”的动机在形成过程中受两个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起因于外部条件“诱惑”所引发的“反射动机”,另一方面来自于内在“最大化利己”愿望下产生的“冲力动机”。外部的“反射动机”和内在的“冲力动机”均都受制于自我的“利益得失观”,通过对“利益得失”平衡和抉择中产生的行为动机。

例如,就一个人产生跳槽动机而言,一是从外部诱惑引起的“反射动机”来看,人们对金钱财富的追逐、奢侈的物质享受、放荡的“金钱+美女”生活、诱人的名人成功讲座、权力者的生活模式、另一家公司高薪承诺等;二是从内在的“最大化利己”“冲力动机”来看,寻找自我成功之路、探索新的自我发展机会、躲避不利于自己(物质收益或精神收益)的工作环境、取得相对高的物质报酬、提高社会知名度、追求名誉和地位、寻求最大化的利己机会等。再如对少数人寻短轻生者自杀的动机分析,一是从外部条件“诱惑”的“反射动机”看,其生存环境中缺乏关爱和帮助;二是从内在“最大化利己”“冲力动机”来看,寻短轻生者找不到活着对自己有利的地方,因为找不到“利己”之路,从而步入了迷茫和困惑之中,所以产生了轻生“自杀”冲力动机,最终造成了结束生命的绝望行为。

三、剖析“利益得失”动机的偏差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虽然动机为了“利己”,然而结果并未能如己所愿。为什么动机是为了“最大化利己”,而结果却不尽人意?事实上,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不仅受其“利益得失观”因素制约,还受其他错综复杂的主客观综合因素制约,包括每个“经济人”所处的社会阶层、文化修养、职业技能、“个人品质”修炼、人脉关系、遗传基因、潜力素质以及实现机遇等诸多综合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有的可以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也有的却受客观条件制约,并不能以自己的意志所而转移的。然而,许多“经济人”在产生动机和实践过程中经常疏忽了这些错综复杂的综合因素存在,不能全面分析其中的各种原因,不能结合实际正确的看人看己,形成了动机与现实、期望值过高、承受挫折和失败压力等动机、行为和结果的诸多偏差。

1. 动机与现实的偏差

不少“经济人”持有简单、孤立和静止的观点看人、看事和看己。他们在某种“利己”动机产生时,经常忽略动机在实现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内外条件,忽略在行为过程中各类可变因素,忽略自身内在的后备条件,忽略改变、改善、装备和提高自己应变能力等,往往采取一厢情愿而自说自话的处事方法。由于其动机与现实差距甚大,不实的动机形成不实的愿望,不实的愿望采取不实手段和方法。所以,经常出现动机与条件相违、动机与结果相勃,最后产生不佳的效果。

2. 缺乏正确认识自己

对于“经济人”来说,一个合理的动机必须与所处的社会阶层、文化修养、职业技能、“个人品质”修炼、人脉关系、遗传基因、潜力素质以及实现机遇等诸多综合因素相结合。然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少“经济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他们不知道自己属于何种性格的人,不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知道如何扬长避短,甚至更不清楚自己到底在寻找什么和追求什么,从而存在期望值过高、自我感觉过于良好、做事眼高手低、社会角色错位、“利己”目标设定不合理等各种表现。在缺乏全面分析环境和正确认识自己的前提下,产生许多盲目和随意的动机,并为自己的盲目、冲动和随意性支付承受压力和烦恼的代价。

3. 缺乏卸压能力

所谓卸压能力,意指“经济人”掌握和运用一定的知识技能卸除由烦恼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卸压和解压,是每个“经济人”应该学会的一种“自我和谐”的技能。但是,不少“经济人”由于缺乏卸压能力,在动机与结果、愿望与现实之间出现较大的差距,而产生了上火、失望、烦恼、痛苦甚至于绝望等一系列失调反映。这种因意愿与结果相违背而产生不快的感觉,导致情绪的波动,带来较多的烦恼,形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面对这些压力,许多“经济人”既缺乏及时卸压的能力,又缺乏如何解压的技巧,陷入困境不知如何调整。

面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作为一个“经济人”,如何尽可能使自己的动机与结果达到一致呢?最明智的选择是抓住要点进行自我卸压调控。这些要点主要是:结合实际、认识自我、缩小差距、学会解压。当我们全面分析和正确认识找到动机与现实的差距后,才能使行为相对有效。

第六节 划分“经济人”阶层设定合理的利己目标

一、简单介绍社会阶层划分的理论依据

所谓社会阶层,意指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社会阶层的划分,世界各国的学者以不同的理论为依据,采取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对社会阶层进行分析和研究。如西方社会学者马克斯·韦伯以“利、权、名”三重标准的分层理论,对社会成员进行阶层划分。即经济标准(财富)、政治标准(权力)和社会标准(声望);也有的专家学者采用多元分层标准,如把人们的收入、地位、职业、教育、技术、种族、性别和宗教信仰等综合得分相加而形成。美国的一些社会学家用财产多少、拥有房屋的大小及类型、本人受教育的程度、消遣方式等进行综合分层,中国的专家和学者们也在进行类似的分析和研究工作。2005年中科院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中,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占有状况作为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把当今中国的群体划分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十个社会阶层。于此同时,在对中等阶层的划分中,中国理论界也还在研究和讨论的阶段。有的专家学者提出以经济、政治、文化三种概念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还有的提出以经济、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为综合指标的研究方法。又如零点公司从多个角度考虑后,提出了“以个人20万年收入、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水平在人民币50万以上、拥有价值在20万以上的私人轿车、拥有高尔夫球俱乐部会员卡”等十个方面对中产群体的判别标准,只要符合其中一条,即可认定他为中产群体。总之,无论依据何种理论、采用何种方法,对社会“经济人”成员的划分,至少可分为上、中、下三个阶层。

二、重新划分社会“经济人”阶层

在中国,由于社会阶层划分至今还在研究和探讨中,各个理论学派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在“经济人”的分析和研究中,本人对“经济人”阶层的划分,采用西方社会学者马克斯·韦伯的分层理论,即以“财富标准、权力标准和社会知名度标准”这“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为依据,进行粗略划分,认为大致可以划分以下十个阶层或十类群体。

一是特富“经济人”,指个人或家庭资产在人民币10亿以上、国家级的社会知名人士、拥有国家级的社会地位和权力者等;

二是次特富“经济人”,指个人或家庭资产在人民币10亿以下至1亿以上,国家级的社会知名人士,拥有国家级的社会地位和权力等;

三是富有“经济人”,指个人或家庭资产在人民币1亿以下5000万以上,各省、直辖市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知名人士,拥有省、直辖市级的社会地位以及权力等;

四是次富有“经济人”,指个人或家庭资产在人民币5000万以下2000万以上、各地市级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知名人士,拥有地市级的社会地位以及权力等;

五是中产“经济人”,指个人或家庭资产在人民币2000万以下1000万以上、地级(市)区域内的社会知名人士,拥有地级(市)区域范围内的社会地位及权力等;

六是次中产“经济人”,指个人或家庭资产在人民币1000万以下500万以上、县及县级以下社会知名人士,拥有相对区域范围内的社会地位及权力等;

七是小康“经济人”,指个人或家庭资产在500万以下100万以上;

八是次小康“经济人”,指个人或家庭资产在100万以下30万以上;

九是贫穷“经济人”,指个人或家庭资产在30万以下(包括拥有可使用的土地、房屋住宅地基的价值);

十是弱势“经济人”,指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

三、“经济人”阶层设定合理的“利己”平衡目标

在讲究一定的物质收益保证的前提下,我们提倡“经济人”通过支付与之相适应的、相对合理的物质成本或精神成本,从而取得于此相对应而合理的物质或精神收益。本人构思和提倡的平衡目标大致是:

——对于特富和次特富、富有和次富有的“经济人”来说,提倡支付较大的物质成本和相对的精神成本,获取更大的精神收益。

——对于中产和次中产“经济人”来说,提倡支付相对平衡的物质成本或精神成本,获取一定的物质收益或精神收益。

——对于小康和次小康“经济人”来说,提倡支付相对平衡的物质成本或精神成本,获取一定的物质收益或精神收益。

——对于贫穷“经济人”来说,提倡支付相对的精神成本,换取与之相适应的物质收益。

——对于弱势“经济人”来说,提倡社会全体“经济人”共同去帮助、关心和爱护他们,使他们获取一定的物质收益,享受相对的精神生活。同时,部分人(除无正常记忆功能者)反馈给社会精神成本支出。

四、“经济人”阶层与“利人利己”合理目标对比表

根据目前我国“经济人”阶层的实际状况,由于其物质条件、经济基础、社会权力、社会知名度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也导致各“经济人”阶层对利益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此,在“等价交换”的“利己”过程中,各“经济人”阶层或群体应结合各自的实际,设定行之有效的“利己与利人”的合理目标以达到相对平衡,其目标设定的基本原则是“因阶层而定、因人而定、因环境而定、因能力而定、因技能而定、因管理而定”六个方面。

第七节 追求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利己行为

如果说,劳动使猿人演变成“简单人”的外部形态,而对“利己”利益产生的动机和追逐行为,不仅完成了“简单人”向“经济人”思维形态的高级演变,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重新整合和快速发展。虽然,人活着的动力来源于“利己”利益的存在,但随着社会形态向更高级演变过程中,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对意识形态上的精神生活追求。可以断言,这种追求精神利益是人类社会必然的发展趋势。由此,“利己来源于生活”和“利己又高于生活”也将成为部分初、中级“经济人”向高级“经济人”转化,或者向“社会人”转化的人生最高境界。我们如何把握自我人生,达到“利己”既源于自己的人生,又高于人生的境界呢?其实只要掌握一点,这就是持有褒义性质的“利人利己”这一基本理念。坚持人生在世,待人处事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他人。

一、“利己”源于生活,是人活着的动力

“利己”来源于生活,决定一个人活着的动力就是追求“利己”利益。当我们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利己”性,“承认”对“利己”利益追求的同时,我们对人类世界的认识、对人的本质认识,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新的跨越阶段。因为我们是“经济人”,所以自我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一生追求“利己”。“承认”这一点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它不仅是正确认识和全面分析自我本质的需要,也是战胜自我跨越行难的前提条件。每一个“经济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追求“利己”的物质或精神收益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是自然和正常现象,就必须坦然承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有的人表面对物质、金钱、名誉或地位方面问题不屑一顾的现象,经常把“不是就个钱么,有什么了不起”,“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某某性质的问题”,“给多少我无所谓”等挂在嘴上。看起来似乎对物质利益不屑一顾,而实质上其所作所为还是为了获取最大化“利己”的利益。又如,人们常说的“我凭什么要这么做?你为什么这样要求我?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个“凭什么”和“为什么”,实际上也就是人们试图掩饰“这么做,对我有什么好处?以否认自己是个‘利己’或‘自私自利’之人”。因为这个“为什么和凭什么”,实际上心里在盘算“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好处有多少?将失去什么?失去多少?”等。也就是“利己”的利益是多少?利己多还是利人多?

我们反对物质利益高于一切的“拜金主义”,但因为我们是“经济人”,所以必须承认追求“利己”物质利益存在的现实必然性,必须承认物质是“经济人”生存的基础,也必须承认物质是精神存在的基础。因为我们是“经济人”,不可能超越社会经济现象这一事实,去谈什么空洞的纯精神收益;又因为我们是现代“经济人”,所以反对脱离物质基础的虚无飘渺纯精神主义。总之,因为我们是“经济人”,必须承认在经济社会中,每个“经济人”自我和他人的精神生活和需求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这一铁定事实。

二、高于生活的“利己”体现于“利人利己”

虽然,我们通过对“经济人”的分析,得出了“利己”是每个人的基本生存目标这样一个结论。然而,因为“利己”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性,所以从人生的价值层面上讲,人们在为自我生存而努力拼搏以获取“利己”收益的同时,又必须“利人”。正如我的博客好友“行云流水”所说“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不会在追求物质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忘记精神的积淀,也不会在纯精神的世界中沉醉而去”。确实,也就是因为“精神是在不断的物质积累过程中沉淀和提炼而成”。所以,追求高于生活的“利己”是“经济人”崇高的人生价值目标。简单地说,因为“利己”,所以必须学会“支付”;因为“利己”,所以必须承受“失去”;因为“利己”,所以必须学会“妥协”;因为“利己”,所以必须学会“协调”;因为“利己”,所以必须学会“理解”;因为“利己”,所以必须关爱和帮助他人;因为“利己”,所以必须学会“大度包容”。

总之,因为我们是生活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的“经济人”,为了“得到”自我的“利己”价值人生,必须坚持“个人品质”的修炼,必须为创造和谐的生存环境支付自己的成本和费用,必须承受“失去”的痛苦和压力,必须因“利人”而跨越“利己”实现崇高的人生价值。

三、高于生活的“利己”行为表现在“利己”目标合理

1. 设定合理的“利己”目标

“利己”高于生活的唯一标志就是:设定合理的“利己”目标。既然我们是经济社会的“经济人”,虽然“利己”本性是客观存在的,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但在待人处事过程中,采取何种“利己”方式,却是可受个人主观意志控制的,可以由自己来决定。要解决个人主观意志的“可控性”,首先必须对“经济人”社会阶层的构成进行划分和归类,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对比分析,最后设定合理的“利己”目标。

2. 合理的“利己”必须平衡“利益得失”

合理的“利己”是以不同的平衡方式指导“经济人”的自我行为。“利己”多还是“利人”多?“利己”最大化的期望值是多少?平衡和选择“利己”的物质收益与支出比例是多少?平衡和选择如何减少支出获得最大化的物质收益?平衡和选择如何增加精神收益等?一句话,合理的“利己”显现“利益得失”处于最佳平衡,即体现于支出和收益相对等的“利己”平衡方案和行为之中。

3. 认真筛选和正确选择“利己”方案

历朝历代,不少的政治家、思想家或其他的以“家”著称的名人义士经常呼吁并提倡人们淡泊名利。虽然本人也曾提起过这方面的话题,但声音太轻,犹如蚊子叫声(也许连这种声音的效果也没有,只有我自己听得见)。经过对“经济人”深入研究和分析后,本人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所谓的“名”,意指“社会名誉和地位”,也可以归纳为精神利益;所谓的“利”,意指物质利益。事实上,一个人追逐“名利”,不见得是件坏事或不光彩的事。试想,倘若失去这种对“名利”追逐的动力源,那么地球人能演变为如此精明能干吗?人类社会能有如今繁荣昌盛的景象吗?所以说,“经济人”对于“名利”的追逐,既是社会发展的必须产物,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然而关键的问题在于区别:当你收获了“名利”之后,是否从“高于生活”的层面上体现出一种超越自我的“社会责任价值”?比如说,当你拥有上亿资产后,会不会提高回报社会的责任?当你取得相当权力后,会不会忠于职守为老百姓和社会做事?当你功成名就后,是不是继续精忠报国?所有的这些,取决于“经济人”必须认真的对比、分析和筛选“利人利己”后,结合自己人生理念和个人品质修养,作出自我人生价值的最终抉择。一般就“经济人”而言,对于看重“利”追求物质利益的,他的“人生理念和价值”,相对是“利己多利人少”;而对于看重“名”讲究精神收益的人,他的“人生理念和价值”相对是“利人多利己少”,或者是“利人利己相对平衡”。

四、运用科学的“利己”发展观经营人生

一个睿智的“经济人”,必然是一个能运用科学的“利己”发展观放眼未来的人,必然是一个能正确处理短期“利己”利益与长期“利己”利益关系的人,必然是一个能找准和锁定自我人生总体收支平衡点的人,必然是一个不刻意追求某一阶段或某一时期内“得与失”的人。一言统之,是一个认真并善于经营自己人生的高人。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经济人”必须抛弃“即得利益”的短浅目光,必须增强抓大放小和长期投资意识,必须以追求长远的人生价值目标为宗旨。

1. 增强“抓大放小”意识

所谓“抓大放小”意指“经济人”在“等价交换”过程中,抓住“利己”大的方面,放弃“利己”小的方面。或者说经常做“利人”的小事,由“利人”小事积累,最终也会获取大的“利己”收益。如我的博客好友“上网种田”所述“大取大舍,大舍大取,是大利,把握人生的重要取舍,是大利”。再如社会上早已流传的“吃小亏占大便宜”或“占小便宜吃大亏”这些话不无道理。

2. 增强“长期投资”意识

所谓长期投资意指“经济人”经过综合平衡,放眼未来,不为此时此彼的得失所困。对于长期投资的“经济人”来说,短期利人的目的是期待更大的投资收益回报。诸如有的投资者购买股票,就是用此类投资意识操作,以短期亏损但长期盈利的形式表现。从理论上讲也是以“时间换取空间”,以“牺牲眼前利益换取将来利益”。

3. 增强“自我和谐”理念

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凸显阶段,作为一个普通“经济人”时常会对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某些人和事表示不满,以发牢骚、埋怨等形式表现。然而,人们的牢骚并未能使这些复杂矛盾和问题得以解决,从某种意义讲,还会加大这些矛盾的复杂化和尖锐化。既然我们不能改变环境,就应该学会适应环境。在适应中学会妥协,在妥协中学会协调,在协调中学会平衡,在平衡中跨越行难,在跨越中和谐自我。“自我和谐”有利于“他人和谐”,和谐他人有利于和谐生存小环境,和谐生存小环境利人利己,催生“经济人”在“等价交换”过程中取得较理想的“利己和利人”平衡收益,实现“经济人”高于生活的“利己”价值目标。

同类推荐
  • 怎么沟通,领导才放心 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

    怎么沟通,领导才放心 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

    本书的内容分为7章,主要介绍如何体察领导的意图和心理状态、如何与领导构建积极的合作关系、如何解决与领导合作过程中的意见分歧、如何平衡团队中的冲突并做好自身定位等7个方面的重要问题。书中的内容广泛,吸纳了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从心理层面上指明了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行动、怎样沟通,以及保持怎样的职业心理状态,才能赢得领导良好的心理认同。
  • 哈佛情商课(大全集)

    哈佛情商课(大全集)

    哈佛大学,是一座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著名学府,是世界各国学子们梦想的殿堂,哈佛在人们心中已经成为成功的标志。数百年来,这所万人景仰的学府培养出各个领域的高情商名人,共出过8位美国总统、4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30名普利策奖获得者。哈佛大学之所以能在文学、思想、政治、科研、商业等方面都造就出灿若群星的杰出人才,得归功于它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商方面有着一套独特有效的方法。
  • 大女人的素质,小女人的情怀

    大女人的素质,小女人的情怀

    让女人读懂女人,更让女人读懂男人,读懂这个社会。本书不是空谈大道理,而是很碎的小技巧,只要你做到了,就能还你一个原本属于你的灿烂女人。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大女人的素质讲述了女性在职场中怎样发挥个人魅力,怎样用女性的沟通技巧来经营职场关系以及怎样出色的工作获得职场提升;小女人的情怀讲述了作为新时代的女性怎样打造自己的女人味,关心照顾好自己的丈夫,经营好自己的婚姻,获得永远的幸福。这两部分都可谓是现代女性的必修课,职场里女性大展身手,生活中女人甜蜜幸福,通过阅读本书你会更加懂得女人的人生,也更加明白怎样去塑造自己的职场形象,营造自己美好的家庭氛围。
  • 创新(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创新(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一本好书,就像一粒饱含智慧的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播下这粒种子,让它生根发芽,伴随孩子一起快乐地成长。此刻,您手中的《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创新》正是这样一粒种子,还等什么?快快将它播撒在孩子的心里吧!
  • 时尚社交礼仪(时尚生活指南)

    时尚社交礼仪(时尚生活指南)

    随着社会发展的与日俱新,生活的节奏也不停的加速前进。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使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穿梭的人群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奔波着,我们抬头不难看见林林总总的商业,琳琅满目的街道,社会的主流一直是围绕着人的消费来进行的,而时尚的生活,其实是一种消费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对待价值观的态度。积极,乐观,时尚,这些都是生活的元素,想要让自已变开心,就需要懂得如何能汲取古典和渲染新潮的生活方式。
热门推荐
  • 十八岁的紫藤花

    十八岁的紫藤花

    《十八岁的紫藤花》用朴实无华的笔触,从一个个温暖感人的小故事中,讲述了人间的真善美。情节 生动,笔调幽默,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构新奇。
  • 士为知己

    士为知己

    他是如神一般的传说,是呼啸九天的骠骑将军。作为君王的一把利剑,在征讨杀戮之后,他如何来面对这如山的重负以及那一点深藏的恻隐之心?她是墨者的后裔,血液里浸透了侠与义的守律。她的眼界超越了家国,锄强扶弱,兼爱非攻,是她的信念。他烈情似火,一旦明了自己的心就毫不退缩;她情深意重,一经爱上,就生死不弃。在残酷如斯、命如草芥的战场中,开出最美的花儿。仅仅是一段战火情缘吗?远不止如此!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蛮僧

    蛮僧

    血脉?武法?妖魔鬼怪?诸天神佛?――看我蛮大力杀出几十条血路!哇哈哈哈……‘逆徒,我是这么教你的吗?!!’慧空方丈怒目圆睁,大声质问道。‘额……师傅,你好像就是这么说的哎――’
  • 洛沙大陆

    洛沙大陆

    他是九天之上神界天帝的小儿子,多情恣意,潇洒放纵,她是战神之女,五界内数一数二的美人,为情所困,自毁修为化身成狐。两千年后,她投胎成了妖界的杀手,冷若霜雪,步步为营,他却摇身一变成了一代邪神,魔界君主,断情绝爱,阴谋算计。她的命运如风中残烛,被他任意操纵。她忘记了前世的一切,却苦苦追寻梦中那一片桃林、那一架古琴、那一缕孤影。他将一切铭记于心,却将对她的情忘得一干二净。棋在他手,局在他手,他算情算爱算天下。九重天上,他坐拥五界,怀抱冥界公主,她代表妖界送去贺礼,她问,你爱我吗?他答,你是棋子,爱上你,就会满盘皆输。
  • 天巫传

    天巫传

    血月之夜,天罚雷霆降落泰山之巅,碎灭古老的结界,打破封印了天地元气两千多年的神秘五色祭坛。当天地元气重现,古老传说中的仙与神,妖与魔相继降临人世,一场延缓了几千年的战争再度拉开序幕!仙神争霸,妖魔乱舞。乱世风起时,没有人注意到,一只小小的僵尸,带领着人族悄然崛起……他手掌风火雷电。他脚踏苍茫龙蛇。他奔跑时,让大地震颤!他怒吼时,让天空臣服!他自称为巫族,他,名为苏彦……
  • 绝世小农民

    绝世小农民

    山村小子一脚踏进一片灵石空间,从此走上一条逆天之路!一路上还有纯纯小村花,性感女教师,妖娆女老板相伴,甚至城里的高冷的俏总裁也对他纠缠不休,这世道到底是怎么了?陈北站在山头大喊:我只是个农民,你们别过来!
  • 绝色冥妻

    绝色冥妻

    我在农村,参与了一场特殊的闹洞房事件,然后,我得到了一个绝美的鬼妻……活了二十多年,我才发现,原来我是个半阴半阳之体,为了跟我的老婆杨雪,永远生活在一起,我不得不面对各方面的妖魔鬼怪,跟这些邪恶的势力,进行殊死斗争。
  • 朝成青丝慕成雪

    朝成青丝慕成雪

    初见他时,男子静静立于回廊之下,自成一幅画。她就知道自己一直等的这个人就是他。一朝梦醒,我分不清这到底是我的梦还是我的执念。可是扶苏我知道你的一世,便知你的下场,只想安心在你身边陪你,使你一世平安。......看一个因执念而魂归大秦帝国的女子,只想追寻那个温文如玉的男子。
  • 迢迢赴约:快穿男神送怀抱

    迢迢赴约:快穿男神送怀抱

    主角XX一不小心掉进了井里然后死了!?“我还不想死啊!”就这样被女配逆袭系统名白轩的系统收入门下。“这个奸炸的系统!为何如此对我!”白轩:“我喜欢你!”XX:“骗鬼呢!你只是一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