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24800000017

第17章 李中梓,手到病除的诊脉高手(8)

有位叫张七泽的人,他的夫人患了小便不禁,这种病在妇女中特别多,很多人经常一不留神,小便就自己流了出来,很是尴尬。张夫人觉得这个病越来越严重了,就让张七泽去请医生,请来的就是李中梓。李中梓在诊了张夫人的脉以后,觉得六脉都有些沉迟,就是脉需要重按才能取得,而且跳得有些缓慢。什么是迟脉呢?李中梓在《诊家正眼》里说:“若一息三至,则迟而不及矣。”也就是说,在一次吸气的时候,脉搏跳动三次以下,这就是迟脉了,而迟脉的同时脉位还在沉位,则说明是肾阳虚,因为“沉脉法地,在人为肾”。

所以李中梓判断张夫人是因为肾阳虚才导致的“水泉不藏”,因此开的方子就是温补的金匮肾气丸,用这个方子做汤药,在方子里又加入了六君子汤、益智仁和肉桂。益智仁我们前面讲过了,对遗尿的治疗很有好处。

这个方子,用了两服以后,遗尿的现象就减少了。

再多服几服以后,张夫人的病就痊愈了。

看来李中梓很善于使用温热药,那么对于寒凉药呢?

下面这位叫俞玄倩,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感觉很不爽,郁闷了半个多月,突然就开始小便不禁了。这病让人很难堪,这么大个人了,尤其还是很有身份的人,跟人家一作揖,自己的鞋子就湿了,这成何体统?

于是请来了很多医生,大家一听患者是小便不禁,都想这好办啊,这是肾虚啊,补肾!

看来那个年头一根筋的医生比较多,这些医生坚持着,给老俞补了一个月的肾,结果遗尿越来越厉害了。

这回这些医生都没有办法了,自己学派的思路不灵了,怎么办啊?只得纷纷告辞。

没办法,只好请来了李中梓。李中梓来到患者家,一诊脉,感觉到脉象是“六脉举之则软,按之则坚”。这是什么意思呢?李中梓说,这是“肾肝之阴有伏热也”。怎么办?还用温阳的办法吗?不是的,当体内有邪热的时候,就要用清凉的药物把邪热清出去。

李中梓开了牡丹皮来清肝胆血分之热,白茯苓泻水湿,苦参清血分之热,黄连清心火,甘草梢导热从小便而出。

这个方子服用了六服,老俞的小便不禁就好了。

但是这个时候,捣乱的人又来了,“适有吴门医者”,碰到了老俞,说:“既然清火了,一定会损伤了阳气,现在要大补一下了!”

老俞一时糊涂,又开始补肾(人都喜欢补,觉得这是对身体好),结果本来已经好了的病又犯了。

这让老俞很难堪,难道还去找李中梓?明明是自己没听人家的话啊。但总是这么遗尿也不是个事儿啊,于是就满脸惭愧地又请来了李中梓。

李中梓倒没有介意,马上诊脉,然后说这是“肝家素有郁热,得温补而转炽”,开了泻肝胆之火的龙胆泻肝汤来治疗,这是著名的苦寒药物,可以泻火。吃了四服药以后,老俞就不再遗尿了。

但是这次李中梓也有经验了,他心想,我如果不给你开药,那过两天又来个什么医生,说你阳气不足了,还是要把你给补坏的,干脆我就坚持到底吧。

于是就开了四君子汤,加上清热泻火的黄连、山栀子,给老俞服用了一个月,这个病终于彻底好了。

各位,对于同样一种病,碰到寒证用温热之药,碰到热证用清凉之药,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症来治疗,结果两个患者都好了。

这才是真正的中医之道啊。

医生朋友的故事

有此平和中正之心,除了在给患者诊病的时候得心应手外,李中梓还交了很多同行的朋友。

当时有位医生叫施沛,也是个有名的医生,曾经写过《云起堂诊籍》《脉征》等书。有一次这位施医生自己病了,症状是两个脚肿痛,疼痛难耐,就像被老虎咬住脚似的。这位施医生也不顾自己的面子了,疼得直喊,结果搞得邻居们都跟着他痛苦,因为老施的“叫号彻于户外”,邻居们反映最近睡不好觉,纷纷劝施沛,不要以为自己懂医,就不请别的医生,还是治疗一下吧。

看来还真是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啊,有的时候自己给自己分析病情,由于有感情的因素在里面,所以常常会被思绪搅乱。这也是人之常情。于是施沛就请来了其他的医生朋友,有个医生诊断后,认为施沛是血虚,因此开了四物汤,加上了槟榔、木通、牛膝、薏苡仁等药。

可是服用了几服药都没有效果,施沛只好对这位朋友说:“对不起了老兄,我们哥俩的水平差不多啊,多谢你了,我还是再找一个来吧。”

于是就让家人把李中梓给找来了。

李中梓一看,“老弟,怎么不早找我啊,我来诊诊脉。”

李中梓诊脉以后,说:“阴脉细矣,按之至骨则坚,未可竟以虚责也。”意思是说,这脉实际是个实证的脉象,不是虚证,不能补啊。

然后李中梓又看了施沛的腿,发现他的两个膝盖都红了,用手摸摸,感觉很热,这更增加了李中梓的诊断依据,没错儿,这是个实热证。

于是,李中梓就开了一个简单的方子:黄柏五钱为君,木通四钱为佐,槟榔一钱为使。就三味药。李中梓自己给三味药分配了职务,一个君药,带着一个佐药,一个使药,没有臣药。

施沛看了直晕:“老大,这个方子也太简单了吧,能行吗?”

李中梓告诉他:“你就放心服药吧,一天两服药,坚持服用,只要你的湿热泻去了,病也就好了。”

“不用点外敷的药?”

“不用,只要坚持服药就可以了。”

“能行吗?”

结果服了十多服药以后,施沛的病就好了。

本来两人就挺熟的,这下更成了好朋友,两人经常一起出去给人看病,有的时候还互相切磋一下。

比如当时在善化县有位叫黄桂岩的老爷子,这位黄老爷子患的是心口痛,不能吃东西,于是就请了医生。我们现在不知道他到底请的是施沛还是李中梓,总之是两个医生都来了,大家一看,嘿,高手都来了,太好了,赶快给我们老爷子看看吧。

两位医生一诊脉,发现这个黄老爷子的脉搏跳动得有问题,是“三动一止,良久不能自还”。就是说脉搏跳动三下,停止一下,过一会儿才恢复,中医管这种情况叫代脉。

对于这个脉象,两位医生的理解有点不同。施沛嘀咕说:“这脉象如此,是五脏之气不全啊,应该这一早一晚就要不行了。”估计眼神是在说:算了,这个病我们无法治疗了。

但是李中梓却皱着眉,想了好一会儿,才说:“古书里说,人如果痛得厉害了,也会出现代脉,而且周梅屋也说过年轻人如果有代脉是有生命危险的,但是老年人有代脉却可以生存下去,不用担心,没有生命危险。”

施沛很疑惑:您看的书还真多啊,这些书都在哪里?回头我一定仔细看看。

在李中梓精心调理了二十多天后,这位黄桂岩老爷子的病就好了,具体的治疗过程文献没有记载,但是我们依然能从中看出李中梓对患者负责任的态度。

从此,施沛也刻苦钻研脉诊,最后也成为诊病高手,写下了《脉征》一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医生们在一起互相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啊。

在施沛写的书里,也记载了和李中梓两人一同去诊病的故事。

有位叫唐仲宣的朋友,是和施沛一起读书的同学。这位唐同学的老婆生孩子以后,突然开始“心神恍惚,言语错乱”,他知道施沛懂医,就把施沛找来了。施沛诊断以后,分析这是由产后瘀血没有排除干净导致的一种病证,他开的方子是佛手散加上石菖蒲、五灵脂、刘寄奴、姜黄等药,来去除瘀血。

用药的效果还不错,患者开始慢慢地恢复了,于是施沛就开了归脾汤调理,最后总算是恢复了健康。

等到第二年的五月,这位唐同学的老婆又生孩子了,结果老病又复发了。这次唐同学找了很多医生,其中当然包括施沛。施沛用的还是以前那个方子,但是当时有许多在场医生,大家议论纷纷,其中有个医生就说:“这个方子怎么用到了刘寄奴、姜黄这样的药呢?”(其实这位的话很糊涂,这两味药没有什么特别的。)

结果却搞得唐同学以为这两味药有什么问题,就“疑不复用”。

到了冬天,施沛和李中梓两个人散步时路过大洪桥,在桥上正好碰到了唐同学。当时这位唐同学灰头土脸的,施沛很诧异:“咦?老兄你怎么搞成这个样子了?”

唐同学正低头走路,一抬头,看到了施沛,很是惭愧,说:“哎呀,老同学你不知道啊,我老婆自从生了孩子,就开始不正常了,有时无端地唱歌,有时狂笑,有时发狂,服用了很多清心安神的药都不灵啊。这不,昨天晚上她还闹着要上吊呢,搞得我连书都看不了啊。”

施沛一听,忙介绍旁边的李中梓。

唐同学一听,大喜,说:“今天我偶然碰到你们两位,这难道是老天爷可怜我,让你们来救我的吗?”(唐同学的嘴很巧啊,当时也是他不用人家施沛的方子,才造成这种后果的。)

于是就请两位到家里去诊病。

三人一路同行到了唐家。

两个医生给唐夫人诊脉后,一切磋,觉得是沉涩之脉,这是有瘀血,同时还有痰啊,而且时间这么久了,一定要用些力道大点的药物。

这样,就共同开了方子,用有活血作用的当归尾、桃仁煎浓汤,用这个汤来送服滚痰丸。这样服用两次以后,患者就排出了一些败血,然后又用镇肝丸调理,唐夫人的病就好了。

两位大侠携手,真是患者的福分啊。

其实产后这种情况很多,我曾经看到有的医生以为产妇产后身体虚弱,上来就补,结果和古代医案里出现的情景一样,补得产妇开始浑身发冷汗等。如果能够注意到患者舌头上的瘀斑,注意到患者的脉象是沉涩的,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患者服用几服后身体就正常了,可见辨证的重要性。

天下巨变

前面我们说到,李中梓在经过了艰苦的磨炼后,终于成为一位坚持中正平和之道的名医,他在救人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就在李中梓忙着救人的时候,天下发生了巨变。

在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军队占领了北京,明朝灭亡了。

随后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清军入关,建立了大清王朝,准备挥师南下。

就在北京的明朝政权灭亡的时候,崇祯皇帝的从兄——福王朱由菘在南京成立了南明福王政权,而拥戴他建立政权的,是一个叫马士英的人。

马士英在政权建立之后,就给李中梓来了封信。

那么,马士英是什么人呢?他为什么会给李中梓写信呢?他们之前认识吗?

要想介绍这位马士英,先要介绍一个叫阮大铖的人。

这位阮大铖是谁呢?这位的头衔是:著名的东林党人和反东林党人,这两个称谓似乎有些满拧,但是纵观他的一生,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实际情况。

同类推荐
  • 杨力细说经络按摩

    杨力细说经络按摩

    本书共分为八章,包括经络按摩解密、经络按摩的必修课、十四条“决生死,除百病”经络、经络按摩要对症等内容。
  • 中医养脾胃速查手册

    中医养脾胃速查手册

    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如果一个人的脾胃不好,气血生成就会不足,身体各个器官就得不到正常的滋养,而出现“枯萎”现象,接着就会百病滋生。《中医养脾胃速查手册》从体质、饮食、经络、运动、日常细节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养脾胃的各种方案,以及常见脾胃病的对症防治与调养方法。三分治,七分养,养好脾胃身体才健康。一书在手,养生保健,健康无忧。
  • 杨力讲人体保健

    杨力讲人体保健

    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大脑、头发、眼、耳、口、鼻、肢体、胸、背、腰、腹、皮肤,以及五脏等多个重点部位,向读者系统地阐述了一套全新的科学养生方法。《杨力讲人体保健》涉及了中西医保健学、卫生学、生理学、病理学、营养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内容翔实、简单明了,且通俗易懂,是一本健康养生、延年益寿的工具书。
  • 寒从脚底起,病自心中生

    寒从脚底起,病自心中生

    从《黄帝内经》一脉相承的中医文化告诉我们:人体生病全由内外邪的双面夹击所致。本书从饮食、经络、运动、情志甚至是日常的起处坐卧等习惯教你不生病的智慧。
  • 四季养生全书(求医不如求己系列)

    四季养生全书(求医不如求己系列)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诗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本书以春、夏、秋、冬为纲,以起居养生、休闲养生、运动养生、饮食养生、祛病养生、性爱养生、情志养生为目,科学翔实地介绍了一年四季的养生方法。文字通俗易懂,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强,适合各个层次的读者阅读,也适合现代家庭珍藏。
热门推荐
  • 巧娶豪夺:男神诱妻69日

    巧娶豪夺:男神诱妻69日

    【四少系列二】前世,她家产被夺身败名裂,在未婚夫与别人结婚日跳楼自杀做贺礼。一朝重生订婚时,她看着跪地求婚的男人笑靥如花:“滚!你个渣男!”一转身她错把男神当炮灰亲密秀“真爱”,不曾想从此踏上了被诱不归路……谁说男神都高冷?谁说暖男不腹黑?她不过戏问一句:“你有多爱我?”他便眼睛发亮笑得迷人直接扑过来:“我不善言辞,还是用做的来证明吧。”……这其实是腹黑大灰狼阴差阳错巧娶豪夺诱拐重生小绵羊宠着爱着并吃干抹净的故事(用我一世倾情,许你朝暮如歌)【人生浮世,红尘若梦。总有一人,爱你如命。】
  • 雨滴滴落花朵上

    雨滴滴落花朵上

    时间不走,感情不去,我怎么会又遇见你,心不跑,人不归,我必,会忘了你,安子郁
  • 警校风云

    警校风云

    他们怀揣同样的梦想来到了警校,开始了从普通人蜕变为警察的痛苦而又充满乐趣的生活。他们共同经历魔鬼般的军训,互相配合与文化课老师斗智斗勇,稚气未脱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学着惩奸除恶。警校里的条条框框虽多,却无法束缚年轻人意气风发的青春本性,于是一幕幕青春故事在绿色的校园里上演……
  • 明末争霸

    明末争霸

    乱世显现我欲偏居一隅,奈何事不如人愿!前有流寇作乱乡里,后有鞑子南下欲夺我汉家天下。只能带领带领村民,杀流寇,逐鞑子。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 记忆是催泪的芥末

    记忆是催泪的芥末

    没资格与有资格,我该喜欢谁或者爱上谁,你是我的谁。析,一辈子的好朋友
  • 明战龙骧

    明战龙骧

    是怎样一部奇书,能够左右大明江山逐鹿易鼎?是怎样一番奇遇,能使落魄浪子扬名九州?又是怎样几段姻缘,令人爱恨交割,流连忘返?看厌了明末的战火硝烟,仲蒙带你回到明朝初年,共同感受那段危机四伏的铿锵岁月。
  • 来自异界的修真者

    来自异界的修真者

    宗派被灭门……被仇人追杀!被迫跳下悬崖……凌陌睁开眼时,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他竟然从修真界穿越到了灵气匮乏的地球!当他叫苦不迭时,他才发现自己竟然死而复生了!而且他的修为也下降了好几个层次,这还不说,地球灵气这么匮乏这该怎么修炼?为了修炼挣钱,他只好出去谋生计当别人的贴身保镖!没想到,他要保护的是一位超凡魅力的绝色美女!难道是我命犯桃花?嘿嘿,想想都有些小激动!
  • 独宠

    独宠

    遇到禾生之前,沈灏从未觉得儿女情长有何乐趣,女人对于他而言,是一碰就晕的存在。遇到禾生之后,沈灏发现,他这二十八年简直白活,爱情竟比权利更让他着迷。“我嫁过人,丈夫刚拜完堂就死了,你不怕被我克死么?”“不怕,求嫁。”
  • 西域东来

    西域东来

    《西域东来》讲述的是发生在1220-1234年的故事。它以札兰丁被成吉思汗的西征大军掳掠到蒙古,进而被编为探马赤军灭西夏、征大金,最后驻屯于中原的经历为经,以他和两个女性的情感纠葛为纬,给我们编织了这样一段画面:一个在中亚锡尔河草原长大的少年穆斯林几经辗转,最终成了中原地区的回回人。小说通过对这批来自中亚穆斯林的生存状况、思想文化的变迁,以及他们不幸遭遇的细致入微地描写,让我们理解了这个民族激情澎湃、坚忍不拔、不轻言放弃精神的真正源泉。
  • 简随云

    简随云

    简随云,人如云,浮云淡淡,淡淡然。谁又知她深不可测,智慧绝伦。江湖中,无论正邪两道,还是资深的武林泰斗,都得给她薄面。她的一句话,便可让天下第一宫放下百年恩怨,也可让北方第一堡一夜间风云变色。她,足可影响天下,却是置身世外,人间走一场,最终欲归重山中。天下,谁能让她留下脚步?能与她风云相合,共游天边的人,又会是谁?(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