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30100000006

第6章 千年古塞说汉墓一壶浊酒话兵沟(1)

在平罗县陶乐镇南43公里处,有一条天然大峡谷,呈东西走向,长8公里,宽10~60米不等,自大漠深处探身直扑黄河,状若游龙探水。因秦汉时期,曾在此地置浑怀障军城,屯重兵防御河塞抵御匈奴南下,故名“兵沟”。相传秦朝大将蒙恬,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等北逐匈奴时这里曾是战场;西汉时王昭君出塞和亲,所走路线也经过兵沟浑怀障。

兵沟地形独特,沟壑纵横,峭壁森严,气势磅礴。峡谷内野鸽成群飞翔,红嘴鸭鸣叫之声不断。珍珠泉潺潺流淌汇聚成溪,流向黄河。罕有的大漠冬青盛开着金色的花朵,更显得峡谷沐浴着天地的灵气,充满着神秘的色彩,是探秘古战场苍凉悲壮的绝佳景致所在。

如今,兵沟大峡谷已成为西北著名的保持原始峡谷风貌的影视外景地。《贺兰雪》《绝地苍狼》《陈真》《大漠豪情》《大沙暴》《武士》《苦泉纪事》《边城落日》等多部影视剧都曾千里迢迢来此进行外景拍摄。

平罗地处贺兰山东麓,母亲河翻卷着浪花从境内逶迤而过,向北奔流。高山乃天成险阻,大河为自然屏障,据平罗而设要塞守之,既可以借贺兰山西阻匈奴东进,又可以凭黄河拦匈奴南下,这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军事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使平罗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秦朝灭六国统一中原之后,修万里长城以拒匈奴,并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驻守在长城一线,蒙恬在长城一线筑44座城池派军队驻守,鉴于平罗突出的战略地位,蒙恬在平罗兵沟一带特设浑怀障要塞并派重兵把守。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在出巡路上,遗诏令公子扶苏即位,但赵高、李斯等篡改诏书立胡亥为皇帝(即秦二世),并将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赐死。蒙骜、蒙武、蒙恬祖孙三代都是战国末年著名的军事家,他们出生入死,为秦统一中国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尤其是蒙恬为秦朝开疆拓土、戍边守塞,可谓殚精竭虑,更是功勋卓著。可令人扼腕的是,一代名将却成为封建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政治牺牲品,被赵高等害死。宁夏诗词学会理事、平罗诗词学会副会长杨作枢先生在浑怀障蒙恬展馆凭吊一代名将,细读蒙恬生平介绍后,不由得感慨万千,赋诗一首以为纪念:

蒙恬祭

三代从戎护大秦,蒙恬奉命筑长城。

驱胡铁马披霜走,守塞金戈映火红。

客到兵沟观古墓,我来要塞祭亡灵。

若无将士边关苦,谁筑中华不朽城?

西汉建立以后,匈奴雄踞大漠,匈奴贵族为满足其贪欲,屡屡率军南下,攻城略地,掠夺财物,严重威胁着西汉的统治。元朔二年(前127),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率兵出击河南地的楼烦、白羊王,这块被匈奴自秦末再度占据达70余年的土地,才回到了汉王朝手中。平罗也再次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西汉又重修浑怀障要塞,依然派重兵把守。秦、西汉两朝历时200多年的历史中,平罗作为军事战略要地,不知演绎了多少剑拔弩张、血雨腥风的战争故事。不知道有多少秦兵汉将,演绎了“大漠营盘篝火阑,浑怀障里警狼烟,金戈铁马驱胡走,剑影刀光月下寒”的悲壮画面;不知道有多少热血男儿,在篝火边演绎了“秋霜凝鬓角,甲胄护胸前。遥问妻儿梦,可曾笑靥甜?”的思故土、想亲人的离合悲欢和真情梦幻;不知道有多少戍边将士披甲执戈,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奉献在护边守土的战场,甚至死后连尸骨也埋葬在要塞之丘,忠魂依然守护着边关,因而形成了规模颇为壮观的汉墓群。

要塞兵沟的汉墓群有两处,均位于黄河东岸鄂尔多斯台地前缘。1984年文物普查有76座,均为明丘。之后又发现了数座,现存103座,还有部分墓葬因黄河东移被塌入黄河之中。古墓皆有封土堆,排列有序,每墓间隔50米左右。墓葬有单葬墓、合葬墓,其内部结构有砖墓室、木墓室、土墓室,墓室内呈拱形。双墓室的前室平面近方形,后室平面呈长形,劵顶、顶部用子母砖砌成,墓室宽敞。黄河东侧,203省道旁100米处有3座汉墓,因位于黄土梁,便称作黄土梁汉墓。墓室均为砖砌圈顶,其中一座墓室内有尸骨3具,是20世纪70年代末原陶乐县五堆子乡乐湾子村搞农田基本建设时,推土机推出的汉墓,1991年原陶乐县农民修筑施家台子黄河护岸码头取土时,遗址被毁。据出土文物佐证,这些汉墓为西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至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40)期间所修建。是宁夏已发现的最大汉墓群之一,国内也罕见,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2001年被开发为兵沟旅游区。古老的汉墓在兵沟沉睡了两千多年,它用独特的方式,向人们讲述着古代军事要塞或惨烈,或悲壮,或凄苦的战争故事,向人们诉说着古代军事战略要地——平罗历史的伟烈。黄河水运刁雍开磴口风帆不复还。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全长5464千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在宁夏境内流长397千米,占黄河全长的7%,宁夏段河道,上有黑山峡,中有青铜峡,下有石嘴山,形成中卫、中宁和吴忠、银川两平原,统称宁夏平原。这里山舒水缓,沃野千里,无决口泛滥之患,有引水灌溉之利,故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称。

黄河宁夏平原段由于地势平坦,由上而下,流速每小时10~15公里,适于水运,自古就有舟楫之利。“冻解河开欲暮春,船家生理趁兹晨。土窑磁器通宁夏,石炭连船贩水滨。”“叶叶风帆塞上行,黄河渡口认归程,分明春水江南思,天际咿哑一橹声。”这些诗句都形象地反映了宁夏地区古代黄河水运的兴盛。黄河航运是宁夏上与甘肃兰州、下与内蒙古包头间的重要货运动脉。

黄河航运事业由北魏薄骨律镇将刁雍始创,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刁雍,字淑和,渤海饶安(今河北南皮县)人,好文尚典,明敏多智,历任将军、刺史,官拜特进,赐爵东安侯,为北魏名臣名将,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冬卒,享年95岁。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五年(444),习雍出任薄骨律镇将后,开凿了艾山渠,兴河渠之利,使薄骨律镇殷实富庶,还开创了古代河套地区黄河大规模水运事业。太平真君七年(446),太武帝拓跋焘下诏,命刁雍将薄骨律镇历年屯垦积谷50万斛(一斛为一石,北魏一石约合今26.5公斤,50万斛合今13250吨)运到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县北),以供防御柔然的军需之用。并指定由高平(今宁夏固原)、安定(今甘肃镇原西南)、统万(今陕西靖边县白城子)及薄骨律四镇出牛车5000辆作为运输工具。刁雍粗略计算了一下,从薄骨律镇到沃野镇,行程800里,由于道多深沙,轻车往来,犹以为难,若再载谷20石,每涉深沙,必致滞陷。谷在河西,转至沃野,还要越过黄河,这样一年只能运两趟。5000辆牛车,合计年运20万斛,50万斛谷物,需要两年半才能运完。所用耕牛、夫役均过万数,势必“大废生民耕垦之业”。因此,刁雍上表,请改为水运,北魏太武帝诏准,朝廷派来工匠,在刁雍指授下,于“牵屯山河水之次”(在今宁夏中宁县舟塔乡黄河南岸),一冬造船200艘。于次年三月开始水运,将两船并为一舫,一舫需用纤夫10人,载谷2000斛,重载顺流而下,5日便抵沃野镇,空船拉纤而上,10日可返回薄骨律镇。200艘船共用船夫一千余人,一次可运谷20万斛,年运3次,50万斛粮全部运完。这与车运相比,大省人力和时间,既不费耕牛,又不荒废农田,可谓“益国利民”。太武帝拓跋焘诏令刁雍水运之法,可自此永以为式。此事历史上传为美谈。刁雍开创的黄河水运事业一直沿袭下来,经世不衰,成为宁夏上与青海、甘肃,下与内蒙古及至山西的一条交通大动脉。值得一提的是,刁雍开创的黄河长途水运,为古平罗县所辖的(注:古平罗县所辖的地域很广,北部直到今天内蒙古自治区的磴口县,亦属平罗县所辖,故平罗古八景中有“磴口春帆”一景。)石嘴山以后1500多年的水运拉开了序幕,也为石嘴山后来成为平罗北部的水旱码头奠定了基础。

到了唐代,黄河水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唐武德七年(624),唐高祖李渊采纳了将作大匠于筠在灵武黄河段组建“舟师”,以防突厥渡河南下、巩固北部边防的建议,一方面招募江南造船工人到灵州造战船,一方面“大发卒”抽调兵员,组建成黄河上的水师,在春夏秋三季行河巡防,遏止了突厥多次渡河南下。唐开元九年(721)之后,沿黄河南起今中卫市,北至内蒙古托克托县,都属朔方节度使的防区,驻有士兵近7万、战马4万多匹。军需物资均由朔方节度使属辖之今宁夏地区供给,仅每年制作军服的布匹达200万匹、军粮几千万斤,其中大多数是以水运完成。从唐太宗李世民到唐肃宗李亨的150多年间,宁夏平原鲜有战乱,所产粮食自给有余,就装船顺流而下,供应下游三受降城、振武军城各地的驻军。按当时的船型,每船可载26吨多,顺水而下,速度比牛车快得多。在唐初和唐末,宁夏平原烽火连绵,农业生产受到破坏,灵州、定远军城、丰安军城、盐州的军粮不能自给,每年从“北都”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购粮,用牛车运到黄河岸边,再装船逆流而上2200多里,运抵定远军城等地。唐贞元年间(785~805),吐蕃东进,宁夏南北战争不断。叶蕃多次破坏渠道,本地粮食绝收,唐王朝再度从山西购粮水运到定远军城、灵州、丰安军城。上水走80天,下水走15天。上水靠船夫拉纤行驶,十分辛苦,且有生命危险。《新唐书·食货志》说“溯河舟溺甚众”。

西夏党项割据政权与宋、辽(金)三足鼎立190年(1038~1227),河运逊于唐代。到蒙元时期,郭守敬恢复了水运事业的繁荣。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顺德路邢台(今河北邢台市)人,元代最著名的水利专家和天文学家。郭守敬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少年时期从学于著名学者刘秉忠和张文谦。元世祖中统三年(1262),担任中书左丞的张文谦,见守敬对水利工程的学习和研究“巧思绝人”,遂向世祖忽必烈推荐。世祖召见于上都,郭守敬面陈华北水利六事,世祖叹曰:“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意即担任公职的人都能这样认真地思考问题,就不算白吃饭了。)当即授予郭守敬提举诸路河渠的职务。中统四年(1263),又加授副河渠使。

据郭守敬的学生齐履谦《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状》所载,郭守敬在宁夏期间,向元世祖忽必烈提出开发黄河水运和探寻黄河河源的建议。郭守敬“尝挽舟溯流而上,究所谓河源”。至元二年(1265年),他从中兴(今宁夏银川市)乘舟,顺河而下,经平罗,四昼夜至东胜(今内蒙古托克托),经实地勘察,证实此段黄河可以通航。因此,郭守敬向忽必烈建议:在宁夏黄河段办漕运即水道运输。据《元史》载:“都水少监郭守敬言:舟自中兴沿河四昼夜至东胜,可通漕运。”忽必烈采纳了他的建议,还下令建立了应理州(今宁夏中卫市)到东胜的水运驿站。沿途设黄河水运驿站10处,有驿船66艘,其中平罗至石嘴山设有驿站几处。从此,宁夏的黄河水运开始兴盛。

康熙三十六年(1697),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派左都御史于成龙在宁夏筹集调运军粮等事宜,征集船只103艘。北行时,船载军需物资等由黄河水路顺水直下,所随船只中有“楼船”,蔚为壮观。

清光绪六年(1880),驻天津的英、德洋行利用水利之便,先后在石嘴山开设10家分行,肆意掠夺西北皮毛资源。他们将青海、甘肃等地的皮毛从陆路或水路运至包头转口,牟取暴利。仅羊毛水运输出一项,每年约1000万公斤。至民国15年(1926),自石嘴山运出的羊毛共4亿多公斤、皮4000多万张。此外,大量甘草、煤炭、盐、碱、粮食、白麻、烟叶的输出,布匹、百货、茶叶、食糖的输入,绝大部分是由黄河水运进行。据1918年有关石嘴山的资料记载,“此间黄河有木船七百余只,往来包头、中卫之间。赴中卫,上水十天,下水四天;赴包头,上水十二天,下水八天。其来往包头者,下水多运皮毛、甘草、枸杞、麻之类;上水则运洋货、糖、茶、土磁等”,“大约河水开冻时,货物多由水运,约占全年十分之七,而车驼占十分之三”(林竞:《亲历西北》1918年12月27日)。

在民国时期,平罗沿河一带农民,兼营船运。民国27年(1938),宁夏当局设河运管理局,开始统一管理河运,组织全省船业公会,令所有船户必须参加,下设河运队,将全省船户编成四个队,平罗、磴口两县船户为第一队,有货运船78艘、渡船15艘。

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石嘴山煤炭资源的开发建设,大型机械和材料,均由兰州等地沿黄河水运至石嘴山。1958年8月1日,包兰铁路正式通车后,大量物资由火车运进运出,水上运输锐减。到1985年,平罗县货船只剩11只(灵沙7只、头闸4只),每年秋季由银川、贺兰、平罗一带向内蒙古运饲草。

新中国建立以前,来往于内蒙古与宁夏的商旅,过黄河靠船只摆渡。1949年10月,平罗、陶乐、石嘴山设黄河渡口12处、渡船19艘。石嘴山渡口为宁夏通往内蒙古的北部门户。民国年间,石嘴山渡口经宁夏省河运管理局定为甲级渡口,摆渡十分繁忙,“每日河东、西岸。

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水运状况的驼夫、脚户,往来如鲫”。20世纪80年代,石嘴山渡口是北京—拉萨109国道的重要津渡。1988年10月,石嘴山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船只摆渡终止。次年,将渡口移下游8公里处的黄河两岸,设立“电厂渡口”。为石嘴山发电厂从河东拉煤的汽车摆渡和附近部分企业服务。1993年,石嘴山市渡口管理所在“电厂渡口”架设浮桥,取代了摆渡。平(平罗)陶(陶乐)公路越河渡口,2000年9月在东来点码头架起了浮桥。浮桥长480米,宽4.16米,设计载重50吨,为单行道浮桥,于是年10月20日通车。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国家又在陶乐渡口处建起了一座横跨黄河、连接宁夏和内蒙古交通的陶乐黄河大桥,并于2006年7月24日建成通车。这极大地促进了宁蒙两个自治区的经济发展。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网的发达使黄河水运的作用日益减弱,但是从刁雍开创黄河水运到黄河大桥建成的1500多年里,黄河水运对于促进我国北方经济的发展、北方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所起的重要作用将永载史册!

黄河水运定远军城名将筑西北边防基永固

唐代,在今平罗县姚伏镇修筑定远军城。这座军城据史籍记载,曾筑过两次。《元和郡县图志》《通典》记载,第一次在景龙元年(707)由朔方行军大总管张仁愿筑;《新唐书·地理志》《旧唐书·郭元振传》记载,第二次在先天二年(713),由朔方行军大总管郭元振筑。两次筑城位置都在“灵州东北二百里黄河外”,而且都属于“关内道九军府之一,受节制”,只是时间相差5年。《元和郡县图志》的作者李吉甫、《通典》的作者杜佑,都是唐代名臣,当朝人写当代事,应属“信史”。《旧唐书》作者为五代后晋的刘煦,《新唐书》作者为宋代的欧阳修、宋祁,虽属后代人写前朝事,因属“正史”,查阅了大量资料,也不能轻易否定。这座军城筑后,也没有毁坏的记载。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张仁愿始筑,5年后驻军增多不敷使用,郭元振又拓宽重筑。

张仁愿,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少年时便才华出众,成人后具有文韬武略,武则天当政时,官至殿中侍御史。曾多次带兵到北边打击默啜(后突厥可汗),因功升州刺史。神龙二年(706)十月,被调回京任左屯卫大将军,次年五月,唐中宗李显任命张仁愿为朔方道大总管、御史大夫,屯边以备突厥。朔方道是一个军事机构,驻灵州,统管关内道北部军事。张仁愿任朔方道大总管期间,受朝廷之命在黄河以北修筑“三受降城”(东受降城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中受降城在内蒙古包头市西,西受降城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又于牛头朝那山(今内蒙古固阳东)北部设置烽堠1800座。紧接着又在“灵武郡东北二百里黄河外”修筑定远军城(今平罗县姚伏镇东),俗称东城,并置兵戍守。从此,定远军城与“三受降城”成为张仁愿朔方军的屯兵重地。从秦汉到隋朝,朝廷把河套地区的军事据点布设在黄河内侧。张仁愿打破陈规,把几座城池修到黄河外侧,也是一种创造。

郭元振(656~713),名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北)人。18岁中进士,任通泉县尉。年轻的郭元振负气仗义,不以细务为意,爱打抱不平,还参加过铸造私钱、贩卖人口等违法活动,结交联络的人有数千,这件事传到武则天那里,武则天召他进宫责问。郭元振毫不隐瞒,并慷慨陈词,武则天一听非平庸之辈,向他索要所做文章。郭元振献上诗歌《古剑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叶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武则天览毕大为赞赏,令人传抄数十份赏给学士李峤、阎朝隐等人,破格提升郭元振为右武卫铠曹参军。随后出使吐蕃,返回后,上疏朝廷罢河西四郡兵,又献离间吐蕃君臣之计,武则天都一一采纳。长安元年(701)任凉州(今甘肃南武威)都督、陇右诸军州大使。景云二年(711)回朝,授同中书门下三品,享受宰相待遇,并代吏部尚书。后又改任兵部尚书。先天元年(712),郭元振调任朔方军大总管。到达灵州后,他认为“西城(西受降城)远阔,丰安(今宁夏中宁县石空镇)势孤,中间千里无城,烽堠杳渺”,便决定在张仁愿筑的定远军城处,拓展面积,筑一座新城,以适应增加驻军、加强防务之需,互为应援。先天二年(713),郭元振组织军士筑城,当年竣工。并于当年招募5500名健壮军士戍守。由于所招的军士多为当地的少数民族,性格刚毅,尤善于骑射,所以定远的骑兵略占一半,配备的战马比其他军城多一倍。定远城置定远军,为关内道九军府之一,也是朔方军行军集结之所。

开元九年(721),朔方节度使设立,定远军成为所辖七军府之一,常驻军士7000人,编制战马3000匹。对防御吐蕃、突厥入侵掳掠起到重要作用。

唐开元十五年(727),信安王李祎任朔方节度副使时(因节度使李亭未到职,暂行军、政之职),察看定远军,他发现定远军城驻军甚多,拥挤不堪,便决定在郭元振修筑的定远军城之西侧另筑一座较大的城池,以适应驻军逐步增多之需要,新城池数月竣工,方圆十四里,名“羊马城”,又名定远西城(位于今宁夏平罗县东北),驻新昌军。到天宝年间(742~756),新昌军撤销,其驻军全部并入定远军,此时,定远军城驻军一万多人,有战马数千匹。

到五代十国(907~960),定远军城仍为朔方军镇屯兵之所,只是在后晋天福七年(942)更名为威肃军。

北宋开宝二年(969),各节度使在宋太祖赵匡胤的威逼之下交出兵权。从此,朔方节度使不复存在,定远军也随之撤销。定远军自组建到撤销,存在了257年。定远军城在唐代、五代时期是抵御吐蕃、突厥、党项等部落扰掠的军事重镇。特别是五代时期,贺兰山以西、黄河以东、定远军城以北被吐蕃、党项族占领,唯有定远军坚挺不拔,是中原王朝西北方向的坚固前沿军事防御重地。党项建立大夏国元昊离宫沉酒色。

唐宋时期(6~13世纪),在我国西北一带兴起了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这就是党项族。这支部族自唐代西迁而来,在西北地区落地开花,发展壮大,成为割据一方的武装集团。到北宋时,其首领李继迁利用宋、辽连年打仗无暇西顾的有利时机,乘机扩大地盘,于1002年率领大军一举攻占了灵州,改称西平府,作为新都,建立了自己的统治。1004年他死后儿子李德明即位,德明仍利用宋、辽长期战争,宋国库空虚的现状和统治者害怕打仗、只求苟安的心理,于1005年同北宋签订了和约(史称“景德和约”),德明向宋称臣,宋以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封西平王并赐国姓赵(即赵德明),每年送岁币银4万两、绢4万匹、茶2万斤,并设置榷场(即商品交易市场)进行交易。德明在其二十多年(1004~1032)的统治时间里,一方面注重生产,使西夏的农耕地区出现了恢复发展的局面,一方面又采取多种手段,从宋朝取得优厚的经济利益,大大地积累了物质财富,实力更加强大。1020年德明又将都城从灵州迁到了怀远镇(即今天的银川市兴庆区),并将其改名为兴州。北宋天圣十年(1032),西夏王赵德明去世,其子元昊嗣位,首先去掉唐、宋时期所赐给的李、赵姓氏,自号嵬名氏,自称兀卒(即天子的意思)。

1033年元昊升兴州为兴庆府,大兴土木将兴庆府建成“周回十八里相传以为人形”的西夏都城。北宋宝元元年(1038)十月一日这一天,在兴庆府南郊,高筑祭坛,祭拜天地,自称“兀卒”即汉语“皇帝”,国号“大夏”,西夏语为“大白高国”,音译为“邦泥定国”,定都兴庆府,大封群臣,元昊下旨命群臣奉册为祖宗上谥号,追谥祖父李继迁为神武皇帝,庙号太祖,墓号裕陵,祖母野利氏为顺成懿孝皇后;追谥李德明为光圣皇帝,庙号太宗,墓号嘉陵,母亲卫慕氏为惠慈明太后;封妻野利氏为宪成皇后。立长子宁明为皇太子。这时大夏国的领域,东临黄河,西至玉门关(今敦煌西小方盘城),南迄萧关(今宁夏固原北),北抵大漠。除保有夏、银、绥、省、静、灵、盐、胜、甘、凉、瓜、沙、肃诸州外,又新升部分重要镇堡为州,如洪(今陕西靖边)、定(今宁夏平罗)、威(今宁夏同心)、龙(今陕西志丹北)诸州。元昊在大夏国境内设十二监军司,拥有50万军队,形成了与宋、辽抗衡的局面。

元昊建立自己的割据政权以后,在贺兰山大水沟东(今宁夏平罗县境内崇岗镇南)建离宫,台阁高十余丈,整日与诸妃游宴其中。经宁夏博物馆考古认定,西夏离宫遗址,位于平罗县城西南45千米的大水沟沟口两侧,南北长约4千米。沟南遗址上有建筑台地数十座,其中最大的台面长100余米,前后宽70余米,高出地面12米左右,最小的台面长20余米,前后宽10米,高出地面8米,其余台地高低不一,在5~15米。沟口北侧有三组建筑台地:第一组台地为上下两层,南北长近100米,高出地面30米;第二组台地位于第一组台地之北,修筑在沿山200米的山坡上,自下而上共分四层,最上层高出地面100米左右,每层台面宽60余米;第三组台地位于第二组台地东北,在沿山坡500多米的地方,修筑台地3处。所有台地,台面都较平坦,其后端是将山坡劈去,与台面形成直角,前端则以块石砌成直壁,台地两侧或正中砌有石台阶。台地上及附近有大量西夏时期的琉璃砖瓦、鸱吻、瓦当和滴水等建筑残件等。从离宫遗址的规模与建筑残件,可看出两座离宫恢弘的气势。

据史书记载,元昊的妻室(后妃)有8人之多。按其结婚的先后,可大约定为卫慕氏、耶律氏、野利氏、索氏、都罗氏、咩迷氏、没口移氏、没藏氏等。其中,没口移氏本来是元昊的儿子宁令哥之妻,元昊见儿媳没口移氏生得亭亭玉立,美艳动人,竟然自纳为妃,称为“新皇后”。他在天都山(今宁夏海原)修造行宫,同没口移氏吃喝玩乐,尽情享受。这件事使野利氏的叔父野利遇乞十分不快,对部下散布对元昊不满:“今新得没移氏,即为营内,何重之若是耶?”牢骚话传到元昊耳里,元昊就对他产生恶感,后来宋朝又巧用反间计,元昊终令其自杀。野利旺荣、遇乞兄弟相继被除掉之后,元昊知道是中了敌人诡计,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野利氏后来又常在元昊面前痛哭流涕,诉说二位叔父死得冤枉。野利遇乞被赐死时,他的妻子没藏氏逃往三香家尼姑庵中出家为尼,得以免死。这时元昊下令访寻野利氏遗口,从三香家迎回宫中。元昊又与没藏氏私通,被野利氏发现,元昊令没藏氏出家为尼,赐号没藏大师,居住在兴庆府的戒坛寺中。元昊经常到戒坛寺同没藏氏幽会。甚至在出猎时,也带没藏氏同行,并同住于行营之中。大臣经常劝阻,元昊不听。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十年(1047)二月,元昊出猎,仍用车马载了没藏氏一同出行。行营驻扎在一条叫两岔的河边上。二月六日这一天,没藏氏在营帐中生下一子,因河之名取名宁令两岔,“宁令”为党项语欢喜的意思,表示了元昊对他的宠爱。这就是后来继承元昊帝位的毅宗谅祚,谅祚即取两岔之谐音。没藏氏生谅祚后,被封为宣穆惠文皇后。没藏氏的哥哥没藏讹庞被元昊擢升为国相,悉以国事委之。元昊与诸妃到贺兰山离宫中享乐,沉湎于酒色之中。于是没藏氏兄妹开始策划谋害太子宁令哥、立谅祚为太子的阴谋。

自元昊杀害野利兄弟,野利氏失宠,其子宁令哥爱妻被夺去,母子二人仇恨交加,又恐元昊加害他们,为此日夜焦虑不安。这被没藏讹庞知道了,就想用借刀杀人之计,除掉宁令哥。没藏讹庞派人同宁令哥密谋作乱,刺杀元昊。宁令哥轻信没藏讹庞所谓的支持,遂暗中联络野利族人浪烈等人,等待时机下手。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1048)元宵佳节这天,元昊拥诸妃整日饮酒作乐,至深夜已是烂醉如泥,由侍从扶入宫中,正待进入卧室时,宁令哥一剑挥去,将元昊鼻子整个削掉。没藏讹庞以谋叛罪将宁令哥及其母野利氏捕获处死。

元昊被削去了鼻子,受了惊吓,又气恼不过,鼻创发作,过了一夜,不治而死。元昊临死前下遗命,由从弟委哥宁令承继帝位。元昊死后,诸大臣诺移赏都、埋移香热、嵬名浪布、野乜浪罗等与设藏讹庞商议拥立新帝事时,提出遵从元昊遗言。没藏讹庞反对大臣的意见,说:“委哥宁令非子,且无功,安得有国!”诺移赏都说:“国今无主,然则何所立?不然,尔欲之乎?尔能保守夏土,则亦众所愿也。”没藏讹庞这才说出自己久藏心中的打算,他说:“予(我)何敢哉!夏自祖考以来,父死子继,国人乃服。今没藏后有子,乃先王嫡嗣,立以为主,谁敢不服。”众大臣听了,慑于没藏讹庞的权势,只能点头称是,并择日奉立刚满周岁的谅祚为帝(即毅宗,西夏第二个皇帝),尊谅祚母没藏氏宣穆惠文皇太后。没藏讹庞以诺移赏都等三大将掌兵权,自为国相,总揽夏国军政大权。

由元昊时期开始形成的母后干政、外戚专权,祸及西夏国后世。这是西夏政治斗争的特点之一,也是西夏政治日趋腐败,逐步走向衰亡的祸端之一。

西夏古书残片贺兰山下狼烟急哆讹定州举义旗

夏、辽河套之战后,辽兴宗深以南壁之败为耻,“君臣谋议,通报丁口,简募甲兵,日夜教阅,思雪前耻”(《西夏书事》卷18)。而元昊也害怕辽朝报复,故“贡献位勤”。

夏天授礼法延祚九年(1046)十一月,辽兴宗派遣西南招讨使萧蒲奴率领两万兵马进攻西夏。战前,辽军在黄河上架起浮桥,作为退路。制作巨舰数艘,在上游钩取浮物。辽军过河作战失利,西夏军在上游放大木,欲撞坏浮桥,断辽军归路。辽军赖有巨船大钩钩取大木,方保住退路,安全撤退。第二年二月,萧蒲奴又一次率兵深入西夏国境内,西夏军抵抗不力,辽军“大掠而还”。(《辽史·萧蒲奴传》)

夏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1048)元昊死后,刚满周岁的谅祚被立为皇帝,谅祚的母亲没藏氏临朝,由谅祚母舅没藏讹庞为首的三大臣分治其国。元昊临终遗言曰:“异日力弱势衰,宜附中国(指宋朝),不可专从契丹。盖契丹残虐,中国则仁慈,顺中国则子孙安宁,又得岁赐、官爵;若为契丹所胁,则吾国危矣。”(《西夏书事》卷19)

夏毅宗延嗣宁国元年(1049)谅祚遣使于辽,辽兴宗因前次南壁战败和党项部逃到西夏等旧怨,借口贺正使迟到,不敬,趁其主少国危,再度亲率大军讨伐西夏,辽、夏第二阶段战争开始。战争在宁夏北部石嘴山地区进行,平罗境内为主战场。

是年六月,夏“遣使贡于契丹,契丹复留使者不遣”(《辽史·兴宗本纪》)。七月,辽兴宗兵分三路:以韩王萧惠作为河南道行军都统,赵王萧孝友、汉王贴不作为副都统,是为南路军,渡过黄河后,先攻破西夏的唐隆镇(今陕西神木县北);北路以耶律敌鲁古为北道行军都统,突入西夏右部地区,转而南攻凉州;中路以天齐王耶律重元、北院大王耶律仁先作为先锋。辽兴宗亲率中路军随后出发。九月,辽军战舰粮船绵亘数百里,由萧惠率兵沿黄河南进。西夏军突然出击,萧惠麻痹大意,辽军猝不及防,兵士死亡众多,损失严重。十月,辽北道行军都统耶律敌鲁古率军进攻凉州(今天的甘肃武威县),挥兵东进到贺兰山西夏离宫(即今天平罗长城境内崇岗西南的大水沟口一带),俘获元昊妻没口移氏和西夏贵族家属数十人。没藏讹庞率领3000骑兵出战,遭到辽国大军痛击而撤退。此次战争,夏、辽两军互有胜负,此后几年双方时有军事冲突,夏天祐垂圣元年(1050)二月,没藏讹庞派大将洼普、猥货、乙灵纪等,率兵进攻金肃城,被辽南林牙耶律高家奴、辽西南招讨使耶律仆里笃率兵攻击,猥货、乙灵纪等相继战死,洼普中箭而逃。三月,辽兴宗命萧蒲奴等率军队讨伐西夏,行宫都部署别古得监战,遣同知北院枢密使萧革进军边城声援。四月,萧蒲奴率军攻入西夏境内大肆掠夺后返回。五月,辽兴宗命萧蒲奴、耶律宣新、萧抹等率军乘胜进攻兴庆府。辽重兵包围兴庆府,大肆纵兵烧杀掳掠。没藏氏不敢出战,严令夏军诸将闭城坚守。六月,辽军攻破贺兰山西北的摊粮城,将西夏国储备粮食全部运回辽国,西夏兵仍然闭垒不敢出战。十月,没藏氏在辽国接连不断的打击下,只好派人赴辽,请依旧例称藩。夏、辽重新讲和,西夏仍然向辽称臣纳贡。

辽、夏盟好的真正恢复,表现在辽朝方面的举动是:当西夏罗兀城为宋军攻占,夏国收复有困难并向辽求援时,辽朝皇帝随即发兵30万帮助解困。不久,宋又攻夏,夏再次遣使向辽朝求援,辽朝皇帝便遣使入宋“诘问兵端”,予以调和。辽在夏、宋之间的斡旋,多少对维持三国鼎立的局势起了作用。

西夏建国以后,随着封建所有制关系的确立和发展,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也更加错综复杂。统治阶级内部为争夺皇权的斗争接连不断;人民不堪官府的盘剥也时常揭竿而起。西夏社会的这些矛盾,随着崇宗乾顺的亲政和皇权的巩固,有些有所缓和,但有些则随着封建所有制的进一步发展而加剧。西夏官僚地主和贵族,在日趋封建化和接受汉文化的同时,也纷纷开始横征暴敛和巧取豪夺,激起各族人民的激烈反抗。

夏大德五年六月(1139),西夏第四个皇帝乾顺病逝,他的儿子仁孝即位。仁孝即位初,西夏境内发生了严重的饥荒,米价暴涨,按当时计量单位,一升米竟高至百钱,人民贫困交加,度日维艰。西夏大庆四年(1143)三至四月间,西夏京畿(今宁夏平原地区)地震,“愈月不止,地震沉陷民宅数千户,人畜死亡者万数”。这年七月,这一带又出现大饥荒,“诸部无食,群起为盗”。夏国人民不甘坐以待毙,部落起义相继发生。西夏境内的威州(今宁夏同心县韦州镇)的大斌,静州(今宁夏青铜峡市境内)的埋庆,定州(今宁夏平罗县姚伏镇)的浪、富儿等部落人民纷纷起义。起义规模多者万人,少者也有五六千人。起义军杀富济贫,“攻击州城,州将出兵镇压也无济于事。各郡,县连连告急”。这次暴动对西夏统治者威胁很大,夏多数大臣主张调兵镇压,唯有枢密承旨苏执礼主张招安。仁孝便采取了赈济灾民与派兵镇压并行的办法,首先下令各州按灾荒轻重,赈济灾民,兴、定二州遭地震严重,家中死2人者免租税3年,死1人者免租税2年,伤者免租税1年。西夏统治者企图通过赈灾抚恤等手段平息暴动,但人民无以为食的现实情况依然没有改变,暴动不但没有停止,而且日益高涨。仁孝赈济平息未能奏效,便派西平都统任得敬领兵镇压,起义军队伍逐步瓦解。唯独定州的浪、富儿两族群众,在哆讹的领导下,在今天平罗姚伏恃险坚守阵地,坚持抗击西夏官军达4个月。到了这年十月,任得敬乘夜发兵偷袭义军堡寨,疯狂屠杀起义军,浪、富儿两族群众的起义惨遭失败,起义领袖哆讹亦被杀害。

西夏天险克夷门雄关难挡百万兵

1193年,西夏第五个皇帝仁孝病死,子纯祐继立。此时,蒙古部在漠北逐渐兴起。铁木真统领强悍善战的蒙古部兵,在连续不断的战争行动中,联合克烈部王罕,先后征服了札只剌、蔑儿乞、弘吉利、塔塔儿诸部。后来与克烈部王罕失和相持,1203年蒙古部大破克烈部,王罕走死,克烈部灭亡。次年又进攻乃蛮,打败太阳罕,征服乃蛮全境。1206年,铁木真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分裂的局面。东起黑龙江上游,西达阿尔泰山的辽阔草原,都置于铁木真的统治之下。是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被蒙古部贵族会议推为蒙古大汗,号称成吉思汗(蒙古语,即拥有四海的成吉思汗画像汗之意)。

蒙古统一后,东南与金国相邻,西南与西夏接壤,成为当时中国历史舞台上一支新兴力量。此时,蒙古已完成从军事部落制向奴隶制的转化过程,但蒙古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及铁木真的统一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了极大破坏,使蒙古经济极为困难,铁木真出征时也只能是“枕着衣袖,铺着裙子,以流涎解渴,以牙肉充饥”(《蒙古秘史》谢再善本),铁木真的妻子“身上穿着百衲衣,腰间系着短缀……把好吃的东西给天命儿子们吃”。解决生活需求和补充军需物资成为蒙古汗国的当务之急,相邻的西夏、金国及西域许多政权和民族便成为它的掠夺对象。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前,金国对蒙古诸部落有过征讨和奴役,蒙、金之间结下了怨仇。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蓄意对金国进行复仇战争。但金国物产丰富,文化发达,军事力量雄厚。所以,成吉思汗起初虽攻占了金国部分土地,但很难征服整个金国。为了防备西夏的进攻,解决后顾之忧,铁木真把进攻的矛头指向西夏。西夏在国力上弱于金国,而且和金国定有“交相救援”之盟。蒙古采取了先攻破西夏与金国之联盟、免除侧翼受敌之患的策略。西夏居于蒙古进军中原和西域的要冲,亦为人力、物资补充和实战训练的场所。蒙古军若控制西夏,即可南下中原,西攻西域。因此,成吉思汗便开始征服西夏的战争。

西夏天庆十年(1203),在铁木真征服克烈部的战争中,克烈部首领王罕之子亦剌合·桑昆兵败逃入西夏境内。西夏天庆十二年(1205)三月,成吉思汗消灭乃蛮部后,借口西夏收纳蒙古仇人,发动了对西夏的第一次战争。蒙古大军自今蒙古共和国境内南下,攻破西夏边境城堡力吉里寨,毁其墙垒。接着又进攻乞邻古撒城、落思城,大掠人民及其骆驼而去。接着,纵兵掳掠瓜、沙诸州。四月,蒙古军带着大量战利品和骆驼、羊、马返回漠北。这次进攻乃是蒙古对西夏的抄掠性战争,也是一次对西夏试探性进攻。力吉里寨、落思城乃西夏边境的重要军事据点,由于远离西夏腹地,蒙古兵突然南下,西夏皇帝未能及时组织有力抵抗,导致蒙古兵入河西走廊。蒙古军队这次进攻,其目的在于试探西夏之虚实,未有扩大疆域、据守城池的战略意图。另外西夏的实力以及夏、金之间的联盟关系也使蒙古有所顾忌,故得胜后,即撤军。蒙古撤军后,夏桓宗(西夏第六个皇帝)下令修复各地遭破坏的城堡,改都城兴庆府为中兴府。

西夏应天二年(1207)八月,成吉思汗以西夏不肯纳贡称臣为由,亲率大军第蒙古大军二次进攻西夏。在此前一年,西夏镇夷郡王李安全废桓宗纯祐,自立为帝,即襄宗(西夏第七个皇帝)。蒙古军此次进攻,旨在迫使西夏解除夏、金盟约,臣服蒙古。蒙古军经居延海逆弱水而上,攻击目标直指西夏边陲要塞斡罗孩城(即兀剌海城)。斡罗孩城是西夏北境防御重要据点,有重兵把守。蒙古军的进攻遭到夏军顽强抗击,激战40余日后,蒙古军才攻破此城,成吉思汗尽屠城中幸存者,且派兵四处劫掠。夏襄宗李安全调集右厢各路大军进行抵抗,加之地形诸因素对蒙古军不利,蒙古军无法继续深入,两军相持5个多月,蒙古军因粮食匮乏而大掠其境,后于次年退兵。

蒙古此次进攻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一方面是西夏进行了顽强抵抗;其次斡罗孩城地势险要,周围为沙漠戈壁,继续南下则有沙碛、贺兰山、黄河为天然屏障,地势对蒙古军不利。且该地区人烟稀少,靠劫掠以供军需的蒙古军如遭抵抗,则难以长久相持,且不能迅速进入河套平原,威胁西夏腹里地区,会有金国乘虚而攻,腹背受敌之虞。所以,成吉思汗在夏应天三年(1208)初,大掠一番,满载而归。

西夏应天四年(1209),蒙古军积极作进攻金国准备。为防止侧后威胁,成吉思汗亲率大军第三次进攻西夏。是年三月,蒙古军在成吉思汗的指挥下,兵锋直抵西夏的军事重镇黑水城和斡罗孩城。夏襄宗李安全派太子承祯为主帅,以大都督府令公高逸为副元帅,率大军5万迎击蒙古军。西夏军迎战不利,副元帅高逸阵前被俘,不屈而死。四月,蒙古军进围斡罗孩城,西夏太傅西壁讹答率军据城坚守,韦州丰县人谢睦欢劝斡罗孩城守将出降,城遂破,而西壁讹答率军巷战,经过激战,终因力量悬殊,夏军战败,西壁讹答亦被蒙军俘获。蒙古军再次占领斡罗孩城后,乘胜长驱直入,直逼中兴府外围最后一道屏障克夷门。克夷门位于何处,当今的专家学者说法不一。据《元昊传》(白滨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年1月第1版)“西夏略图”,将克夷门标在兴庆府之北,此地为右厢朝顺军司治处。又据《西夏简史》(钟侃、吴峰云、李范文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版)“西夏疆域图”(1038年),将克夷门标在兴庆府之北、定州(唐定远城,址在今平罗县姚伏镇东)之西。《西夏简史》中记载道:“右厢朝顺军司,驻克夷门(今宁夏银川市西北、贺兰山东)。”据石嘴市与平罗县文物工作者1985年考查,克夷门应位于今平罗县崇岗镇南、贺兰山东麓之大水沟处。

克夷门,为贺兰山隘口之一处,地势险峻,“两山对峙,中通一径,悬绝不可登。元昊时,设右厢朝顺军司,兵七万守之。”(《西夏书事》卷40)蒙古军至克夷门,李安全派大将嵬名令公率兵5万拒战。嵬名令公乃西夏皇族,身经百战,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他率军设伏于山间。蒙古军进至山隘中间,西夏军自山上飞驰而下,把蒙军断成几截,使其首尾不能相顾,蒙古军措手不及,将士慌乱不能应战。一场激战,蒙古军死伤惨重,残部退出山口,西夏军队取得了初战胜利。蒙古军在山口与西夏军相持两个多月后,西夏军戒备日渐松弛。成吉思汗见时机已到,设下埋伏,派一支部队引诱西夏军进入伏击地区,四面围攻,夏军大败,嵬名令公被俘,将士死伤甚多,蒙古军乘胜攻陷克夷门。西夏都城外围被攻破,蒙古军一路连克定州、兴州各堡寨,烧杀掳掠,进而包围了西夏都城中兴府。

中兴府自李德明开始,经历代西夏国主不断加固,城池坚固,再加上李安全亲自督战,蒙军久攻不下,遂引河水灌城。中兴府地势低洼,城外湖塘密布。蒙古军围城至九月,恰值连日大雨,城外渠、湖之水暴涨,成吉思汗在中兴府周围筑起堤坝,遏水直灌中兴府城,致城内水深数尺,房屋倒塌,居民被溺死者无数。十月,李安全派使节向金国求援。金国群臣主张和西夏首尾呼应,夹攻蒙军,但金国主卫绍王完颜永济鼠目寸光,说:“敌人相攻,吾国之福,何患焉?”(《西夏书事》卷40)拒不发兵。夏军坚守至十二月,因水久淹,中兴府城和蒙古军所筑堤坝均有崩塌溃决的危险。成吉思汗派人招降李安全,和议尚未形成,蒙古军所筑堤坝溃决,大水四溃,蒙古军营内一片汪洋,已无法再进行攻城。成吉思汗再派被俘的西夏太傅西壁讹答入城诏谕,李安全登城隔水相见,面约和好,献公主给成吉思汗,向蒙古纳贡称臣。蒙古军撤围退兵,此次战役方告结束。

此次蒙古没有彻底灭亡西夏,原因在于西夏军事实力尚强;其次,蒙古军队缺乏在河渠纵横、深沟高垒的农业环境作战的经验;其三,蒙古使西夏臣服,破坏夏、金联盟的目的已达到。李安全奏请“我唐兀惕百姓惧而愿为君之右手而效力”,愿将“众多骆驼”“织乃毯子”“缎匹”“猪鹰”“择优而常送之”(《蒙古秘史》续集卷1)。于是,成吉思汗答应李安全请求,西夏作为蒙古藩属可以存在下去。蒙古后顾之忧已解除,第二年(1211)就开始了对金国的大规模进攻。

蒙古军在三次(1205~1209)对夏的战争中,克夷门、中兴府之役是最为关键的战役。蒙古军队此次经过充分准备,围城打援,消灭了西夏大量有生力量。破斡罗孩城后,长驱直入,直捣西夏要害地区。西夏也进行了顽强抵抗。因此,战争空前激烈,使之成为蒙、夏战争的一个转折。战争的失败导致西夏由联金御蒙变为附蒙攻金,为蒙古伐金国及西征解除了后顾之忧。而夏、金关系从此恶化,彼此战争不断,三方战争的战略主动权却稳操在成吉思汗手中。

蒙古和西夏议和后,便集中力量进攻金国与西征。蒙古在西征和进攻金国的过程中,不断向西夏征兵。西夏“不堪奔命,礼意渐疏”,于是又惹怒了成吉思汗。西夏光定七年(1217)十二月,成吉思汗派遣木华黎率军队渡过黄河,第四次出征西夏。当蒙古军队逼近中兴府的时候,西夏皇帝遵顼惊恐万状,将太子德旺留在都城领兵防守,自己匆忙逃窜西凉府,夏无力抵抗,再次向蒙古请降。

西夏光定十三年(1223)遵顼让位给德旺。德旺想趁成吉思汗率军西征的机会,把漠北未被蒙古征服的部落联合起来,共同抗击蒙古军。蒙古得知此消息以后,便决定调集大军对西夏进行第五次进攻。

西夏乾定元年(1224)九月,蒙古大将孛鲁统兵攻破西夏的银州,夏兵数万人战死,夏将塔海被俘后遇害。蒙古掳掠西夏牲畜,夺据西夏边地要隘。德旺向蒙古表示投降和派遣人质,蒙古才退兵。

西夏乾定三年(1226)秋,成吉思汗以西夏与金国议和,不服从征调,迟迟不派遣质子等为由,亲自统率10万大军第六次征讨西夏。是年五月,遵顼病死。时隔两月,在蒙古军占领河西走廊诸州后,西夏国势日蹙,城邑不守,蒙古大军日益逼近京城,德旺惊悸而死。其侄子南平王被拥立即位,是为末帝。十一月,成吉思汗亲自率大军围攻灵州。末主李遣大将嵬名令公率10万大军紧急赴援,途中被蒙古军队打败,损失惨重,嵬名令公率残军退入灵州城,和西夏废太子德任及灵州守将佐星共同坚守。蒙古军日夜攻城,灵州城终于陷落,佐星战死,德任被俘后不屈而被杀。

灵州一战,西夏主力被歼。蒙古军遂扫荡西夏河东地区,从盐州川向中兴府推进。西夏宝义元年(1227)初,蒙古重兵包围了中兴府。是年六月,成吉思汗回师六盘山避暑,派御帐前首千户察罕赴中兴府谕降,夏末主拒绝。此时,中兴府已被蒙古军围困半年,西夏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保卫战。夏末帝懦弱无能,全赖右丞相高良惠率百官、将士日夜坚守,高良惠积劳成疾。部下劝他保重,他感叹说:“我身为国臣,不能消除祸乱,使敌寇深入至此,活着有什么意义呢?”最后由于劳累过度而死。中兴府粮尽援绝,又遇到强烈地震,房屋倒塌,疫病流行。军民大多患病,已失去了抵抗能力,末主李走投无路,只得遣使乞降,成吉思汗允其请,李又以“备贡物、迁民户,须展限一月,乃得亲自来朝谒,蒙古主亦允之”(《西夏记》卷28)。此时,成吉思汗已重病,驻跸在清水(今甘肃省清水县)西江,立下遗嘱:“死后暂秘不发丧,夏主献城投降时,将他与中兴府内所有兵民全部杀掉。”成吉思汗命其子拖雷赴中兴府安抚。不久,夏末主李率李仲谔、嵬名令公成吉思汗陵墓投降蒙古。八月,夏末主前往蒙古军营谒见成吉思汗时,成吉思汗已病死。其子拖雷遵照成吉思汗遗命,将西夏末主杀死于萨里川。蒙古军遂入中兴府,大肆屠掠城中军民,将都城中兴府付之一炬,以摧毁“王气”,就连贺兰山下的西夏王陵、山上的避暑行宫都未能幸免。察罕谏后,蒙古军才停止屠杀,但城中人口所剩者不过十之一二。党项族统治了近200年之久的西夏王朝就此灭亡。

同类推荐
  • 秦疆万里

    秦疆万里

    公元前四世纪中期,亚历山大在忙东征,雅利安人在忙推行种姓制度,商鞅在忙变法,一只小小的蝴蝶自遥远的21世纪穿越而来,历史的滚滚车轮不可避免的发生偏移。是亚历山大征服全世界?还是种姓制度在全球推广?亦或是伟大的华夏民族统治这一纪元?当强悍的马其顿方阵遇上骁勇的老秦锐士,是攻守兼备的马其顿方阵扬名立万,还是横扫六国的老秦锐士高奏凯歌?上帝之鞭的辉煌传说会不会提前几个世纪爆发?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能否饮马地中海,笑傲莱茵河,将它的版图异想天开的扩充到北至波罗的海,南达好望角,东到新西兰?一切精彩,敬请期待,本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战国!
  • 人民的主张:1789—1814法国革命史

    人民的主张:1789—1814法国革命史

    本书以较近的距离、严谨的态度、丰富的史实和新颖的观点讲述了法国大革命、热月政变、督政府时期、执政府时期和第一帝国这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在此书中,作者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了法国大革命这一历史巨变,明确指出“革命是不可避免的”。他颂扬法国革命摧毁了旧社会,也认为恐怖统治与拿破仑一世专政都是法国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预言复辟王朝必将为资产阶级政权所代替。
  • 秦汉战争史(上)

    秦汉战争史(上)

    战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战争史是记述这一特殊社会现象产生和发展全过程的专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主体组成部分。我国几千年来,有记载的部落之间、民族之间、诸侯之间、新旧王朝之间、阶级之间、阶级内部及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战争,数以千记。中国战争史有着丰富的内容,它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灿烂夺目的光辉。
  • 大明布衣王

    大明布衣王

    袁牧野,一个大学院校,历史系毕业高材生,因无钱无势,怀才不遇,沦落成了街边小贩。一次与城管的斗智斗勇中,倒霉地跌落窨井,穿越到了元末年间。他凭着对历史地熟悉,巧与大明开国天子朱元璋,与之义结金兰,开创不世之基。建部队,结名流,不畏权贵威逼。平北乱,下南洋,播天朝威名。做帝师,献谏策,立大明盛世。当得是:越世百年遇国殃,金戈铁马征沙场。开得大明逢盛世,爵拜逍遥布衣王。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拾遗录成都

    拾遗录成都

    一座城。一个世界。可以画上等号吗?或许吧,毕竟一个人并不真切地需要一方花花世界,只想抱持一片安放自己的巢穴罢了。只是高喊着征服世界的少年们总对此无所知觉。
热门推荐
  • 烽火红山

    烽火红山

    “塞外山川秘境藏宝图”,引起日本最高军事头子的高度重视,继而暴露出一个千年秘密,笼罩红山几千年的迷雾,如何层层剥开?历史烙印如何清晰呈现,烽烟激荡战鼓响,火星燃起千金诺。红土柔情色魔度,山清水秀铁血护。燕赵儿女刀枪舞,长鸣警钟敌谋破,啸语岂容外敌侵,诛杀日寇中华吼,抒写一幕幕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壮丽凯歌。
  • 校花的超级强少

    校花的超级强少

    修真、魔法。一个是从小在死亡之中度过的神奇少年,一个是繁华大城的首富千金,当保镖与校花碰撞,会产生怎样的花火?现代世界以外的那些隐世者,他们又有怎样的神奇?请随主角黄浩轩慢慢走进这个天马行空的校园、都市、魔法师、修真的传奇故事吧。
  • 拒染豪门:帝少的首席逃妻

    拒染豪门:帝少的首席逃妻

    第一次出国就惨遇飞机失联,醒来后她从一个阳光少女变成了少夫人!醒来第一天就被他折磨一夜,然后还要夺走她的心!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她誓必要逃离他的掌心。“帝少,少奶奶又跑了……”“该死,给我24小时全城搜捕!”她被他抵在墙角:“你到底要怎样?”“你这么不乖,看来我只能想办法彻底拴住你了……”他抚摸着她平坦的小腹邪邪说道…【正文已完结。】
  • 玩美高手

    玩美高手

    被无良师傅卖下山,从此开启花都玩美之旅!桃花运来袭,凌风很郁闷,这么多美眉,到底该选择哪一个?
  • 末日系统之神之改造

    末日系统之神之改造

    2013年12月22日,地球(海南星)华夏国西江区的xxx大学。地外文明的一封邮件,将地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命名为神之改造系统在地球正式启动.......这世界,变天了。
  • 冰山法医:溺宠律政佳人

    冰山法医:溺宠律政佳人

    萝莉脸女王心的大律师云楚璃色胆包天,扑了身价千亿的冰山男神萧霖笙!“萧总,人家胸口闷,你来摸摸呗……”“萧总,人家姨妈痛,你给看看呗……”“萧大总裁,人家浑身痒,衣服已经脱好,你来治治呗……”“够了!”某男嘴角抽搐:“我是解剖尸体的法医,不是妇科!”“萧医生……人家想给你生包子……”某女噘嘴,臭不要脸的继续嚷嚷。“这个可以有!”某男一本正经开始解皮带:“本大夫兼职兽(禽)医(兽),专治不孕不育!”
  • 凤涅生

    凤涅生

    从我有记忆开始便是师傅一直伴我长大,而我那唯一可以称之为“亲”的人最终也离我而去。对于破解身世之谜仅存的希望便寄托在那残缺不齐的诡异的梦中。待终历经挫折,拨开层层迷雾,真相却是地狱。忽然想到的一句话简介:一个身怀异能的X族少女死了师傅之后踏上了漫漫寻亲路中途经历了种种剧情还拐到了男主最后大结局。
  • 上司老公:宠蜜刁蛮妻

    上司老公:宠蜜刁蛮妻

    由于章节写文地方出了差错终止更新,我会另外再申请一本新的,内容一样
  • 混沌皇尊

    混沌皇尊

    是命运的轮回?还是宿命的安排?九州远古神族为何会于异宇宙扎根?陨落的千古人杰为何会异世重生?这一切是梦幻般地巧合?还是有着至高无上的操纵?这一切的一切静等你揭开神秘面纱?
  • 一年之痒

    一年之痒

    我曾经说过,小的时候,理想之一,就是卖文为生。实现了之后,发现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看来,特别单调。每日里就是看书,写字,看书像是从书页上把字一行行拆下来,而所谓写文章,按王朔的说法,就是码字,像小时候在农场砌墙一样,一块一块往上码。所以说,我的生活等于是一边拆字,一边码字。拆别人的,码自己的,码好了给别人去拆。 习惯了这样生活的人,除了读的写的,都非自家喜欢的东西,一般来说,是不会感到枯燥的。因为拆字的时候,是生活在别人营造的世界里;码字的时候,则是生活在自己手工的世界里,总有新鲜可觅。足不出户,一样好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