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27600000007

第7章

述曰。此又释前也。谓诸圣者皆以无分别智契证真理。方能断惑而立差别故圣人说彼无为法。彼圣人所证法既不如是说。何况如是取。何以故。彼法远离言说相非可说故。上来世亲释竟。无著意者此段经文即是第四欲得法身。于中上来明得言说法身竟。此第二明欲得证得法身。于中有二。谓一者智相至得法身住处。谓无分别智能契得真如法身。即以智相为住处也。二者福相至得法身住处。此明初也。谓前欲得色身佛言色身虚妄。教求法身。欲求法身先修诸真之智。即是菩提法身故名智相。由求智相法身故佛以真如法身。为问谓外事中而有可得菩提。随众生机有可说法。于内无相法身之中本无智身菩提可得。亦无法而可说故以为问也。善现答言义亦同。然解佛意故约真如理彼二俱无也。谓于内真如理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故即无说无取也。于外听者依真如理不可取故无闻无得也。此即说听皆依真如也。世亲释意说证真如故不说法非法。听离妄执故不取法非法。谓法者所执人法为有故。非法者所拨圆成为空故也。依等五义配文者如论自显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述曰。依世亲释初校量之中上来三段。释疑自下正校量也。外意云真理之中既无说无取。无菩萨而可得者所行无相之福。岂不空施耶。世尊挟此意故问善现也。于中初佛问次善现答后如来成此初也。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述曰。此第二答中初标次释。言是福者谓举财施福德。即非福德性者谓非是感出世之福德性也。谓要听闻发生无分别智方得出世无相果故。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者。谓是故如来说此财施福能感世间福德多。

佛言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述曰。此第三佛为校量之中初正校量次释所以。此初也。乃至四句偈者谓下至受持四句也。谓领纳在心名受。记令不忘称持。四句偈者谓明此宗义之处。义圆足者即为一句。如说广大第一常心不颠倒。此四心各为一句也。又如不住于事应行布施即为一句。如是准知。此经宗者谓无分别。破于分别为宗也。如言色声香味触等者是集名。虽有多句义非足故终不成句也。如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等亦非句义也。谓由受持为他说故能生智慧。证无相果。此福不空。唯此二种能趣菩提故。

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述曰。此释也。谓由因听闻此经故依教思惟修习引无分别智。契会真。智圆满故。从此生理先妄覆故名之为出今此总合说故但言出也。谓一切诸佛者报化二佛从此经生也。及诸佛阿耨菩提者诸法身佛从此经出也。论云于实名了因者谓于无为实相了因所得也。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述曰。更释受持福胜之意也。谓以无分别智契证真理。理智圆明名为佛法。此唯十方诸佛同得名为佛法。余人不得故即非佛法。又初一法唯佛自解余人不解名非佛法。此第一法即以受持此经及为他说为因。故说此二福德胜也。上来世亲释。竟依无著者彼说欲得证得法身中有二。上来明智相法身竟。此明得福相至得法身住处也。谓外有疑曰。上说于真如理中无智相法身可得。又无法可说者。欲受持此经为欲得福耶。故如来为校量也。谓于如来言说法身若有诸之者。能生福相至得法身。故若受持一四句者生福甚多。依等五义如论应详。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述曰。依世亲说此下有二校量。合二为一文。于中二。初释疑次校量。释疑有三。一者约二乘以生疑。谓前说一切圣人以无为法得名。无为法中无说无取者。何故预流等云我能取自果。复云我得我证耶。第二疑云。若言无说无取者何故如来昔于燃灯佛所闻法。故从七地入八地耶。是即有说有取故。第三若无说无取者何故菩萨取庄严净国土等耶。此三种疑皆于前说一切圣人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故生疑也。不同前段校量中所生疑者皆于应不住相想以生也。就此破初疑之中有四。一一文中佛问次善现答。此为初问也。流有二种一者生死流。二者出世流类。若望生死即是逆流。若望出世便是预流也。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述曰。此第二善现答。初标答次释答也。此答意云。若正在观中证理之时。而无趣入不作趣入之解。故但为其立名称曰预流也。又若入色声香等是有分别。正证真理之时但冥契理。而不入色声等法。故名预流也。余皆据观中而答也。谓在观时不作能得能证解。故名与前无违也。上来世亲意。无著者上来四差别竟。此第五为修道胜得中无慢也。若八种住处之中第四离障碍住处中有十二。此初离慢障也。谓诸圣者云我能得果我是预流等。故名之为慢。今答若在观中之时而无我得之慢也。然前三果出观容起。第四果者烦恼定无所知容起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述曰。此后之三果皆应准前通释。然前三果之中皆应有即为著我人等译家略故无也就第四果中初佛问次善现答。中初正答阿罗汉。次善现引己为证令他信故。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述曰。此第二引证也。言我是第一离欲者谓能离烦恼障及定障故也。以是俱解脱故不同慧解脱但离烦恼障也。就引己为证之中有三。初明佛与胜名。次彰不念。后释成前义。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等者。是则有我人等执还有烦恼不能无诤。世尊即不说我为无诤行也。以有诤故世尊说。即知我无不念得无诤行也。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述曰。依世亲释此破第二疑也。于中初问次答。言然灯者即谓定光。谓释迦佛昔为菩萨之时。七地将满当尔摩纳仙人。闻定光佛欲来入城。遂从一女人买华将以散佛又表己之深敬。布发掩泥当。尔佛为说法即入八地。第三僧祇初也。其卖华女人闻言供佛遂不取钱。便共同愿。因此而来恒为夫妇作善知识即耶输也。谓外有疑曰。上言圣人以无为差别故无说无取。何故释迦于燃灯所而取法。定光复为说耶。今为破此疑故以为问也。言有所得者谓分别心妄所执法也。无所得者谓智证真时无彼分别之心所得法也。但言无彼分别心之所得名无所得。不遮智内冥真亦为所得也。此意云。佛于定光所闻法时无于分别所执有所得法。但智内冥真如于所执中都无所得。证智不可说不可取故亦无说无取也。故今问言佛于燃灯佛所智证于法时为有所得不。

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述曰。此第二答可知也。论云不取理实智者。谓不取者不分别之心执取也。理实智者谓以智证实理时。分别取执者都无所得也。世亲释竟。无著者此第五为不离佛出时。故离障住处十二中此第二离少闻障也。谓若行无所得名为多闻。若作有所得是少闻。然佛于定光佛不作分别取执有所得。故是离少闻障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

述曰。依世亲此破第三疑也。谓有疑。曰无为法中既不可取不可说者。何故菩萨取庄严净佛国土。复云何受乐报佛取自法王身。复云何余世间复取是法王身耶。此中有二初破彼疑菩萨取庄严净土。次破疑佛取自法王身。初中有三。初佛问次善现答。后世尊示劝。此初问也。菩萨取庄严佛国土者。谓初地已上菩萨生报净土。随其分量于一一地见佛不同。自身有异既处净土之中。即是取自庄严净佛土。何故前言圣人以无为有其差别无说无取耶。今破此疑者。谓诸菩萨以无分别智内证真理庄严。故于外事形相之中即得七宝庄严。于内证庄严之时无说无取也。若于外事形相之中而言我庄严佛土者。此可为取。菩萨便是住色等境中。既证无相之庄严。何名取净土。故偈云智习唯识通。智习谓修习无分别智。唯识谓智相应净识。通者谓达真理。即真庄严也。故摄大乘解十八圆满净土中云。出世善根之所集起者。此说净因也。谓要发菩提心修行出世善根。积集长时即能证会。故名为因。又广大自在净识为相者。谓以净识为净土体也。心净即佛土净故也。又云大念慧行以为游路。大止妙观而为所乘。广大法味喜乐所持。空无相愿为所入门也。菩萨庄严佛土者。佛问善现云于外形相菩萨庄严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述曰。第二答中初总答次别释。但诸菩萨要内证庄严。方住外七宝。非如观西方池水等名庄严也。有形相庄严即是住于色等境界中。故言庄严佛土者。谓内庄严也。即非庄严者非外形相庄严也。是名庄严者是无相无取真庄严也。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同类推荐
  • 钦定平定台湾纪略

    钦定平定台湾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宋稗类钞

    宋稗类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昌吉县呼图壁乡土志

    昌吉县呼图壁乡土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四教仪集解

    四教仪集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兜率龟镜集

    兜率龟镜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女校男学弟

    女校男学弟

    还俗小道士路尘到都市寻找亿万富豪的未婚妻,师姐柳雅彤,不料,师姐嫌弃他邋遢平庸,故意刁难,让他完成各种任务,比如抢走警花的罩罩,插班女校读书.试看超级痞气,嘴炮无敌,心地善良的五禽诀高手如果逍遥都市。
  • 七星剑雨

    七星剑雨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芦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梦,青衫沦落十年人。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 战神天骄

    战神天骄

    这是一部战神的凯歌!!!
  • 创源记

    创源记

    我叫米加勒,第七代人工数据信息网络使用者,pows完美系统的七大系统管理员之一。那也曾是一个鼎盛的时代,可是,越是接近完美,就越不完美。耀眼的辉煌,却只是一闪而过,接下来开始的,成为了毁灭。那是一场政变,由昔日完美的系统所引起。整个世界都变了,法律在失效,制度在瓦解,那些完美,正在叛变。隐藏身份,历经千辛万苦,我来到了阿尔萨斯。世界正在朝着最可怕的方向发展,当一层层的阴谋褪去,我终于发现pows系统的异常,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一场全人类的浩劫,已经悄然来临了。在这进退两难的局势中,面对整个世界,我到底该如何选择?
  • 异世系列之倾城恋

    异世系列之倾城恋

    幼年失去双亲的石坚意外的遇上了他的燕儿,短暂的快乐后却又不得不分开,可就在分开的那一晚石坚却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异界。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下,石坚要如何凭借他那过人的毅力去超越别人,他又要如何才能追上燕儿的脚步呢·········
  • 末日微笑

    末日微笑

    人生度漫长,相急何身亡。末日的微笑摆在眼前。是生是死,自有定义。
  •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

    青年茅盾的人生旅程,可以称得上是有声有色。亦文学亦政治,他都满腔热忱,也都有过精彩时刻。但在进入而立之年的时候,一茅盾的生活轨迹发生了一次很大的变化,他拉开了与政治的距离,专心进入文学创作领域。
  • 击浪生涯:李宗仁和郭德洁的执手岁月

    击浪生涯:李宗仁和郭德洁的执手岁月

    本书着重讲述了李宗仁先生的私人情感生活。详尽记录了他和郭德洁女士风雨共济、相知相携,共同走过了四十余年的生活历程。书中还记录李宗仁先生人生履历和在一些重要的历史时刻的生活状态。情真意切,令人感叹万分。
  • 四叶草之幸福的轮廓

    四叶草之幸福的轮廓

    她们是三枚一直守候的四叶草,一直认为自己只能做一个默默看着他们的透明人但跌跌撞撞的闯入了三个少年的世界,打开了一场奇迹般的邂逅,青春雨季,有你我相陪,少年的勾引二字,彻底打碎了少女的心,那三位守护我的少年,其实我可以用心去发现他们,他们也更好,好的让我有点揪心…
  • 东风杨柳

    东风杨柳

    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聊斋志异》他是一代花旦,她是一世狐仙,命运的安排是坎坷,心中的执念的是泪水。百花苑是她的笑容,七星殿是他的执著,原地的花谢了又开,八仙湖旁衰草连天。等待第九百九十九个月圆之夜的来临,花旦与狐仙跨越的千年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