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27600000008

第8章

述曰。此第三示劝也。应如是生清净心者。谓应修习净智净识清净心。不应住色等生心者。谓不于外形相起庄严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者。谓要以智证于无住。无住即无因也。无著释者。十八差别之中此为第七愿净佛土。离障住处十二之中第三为离小攀缘作念修道。故小攀缘者谓作有形相庄严净土。如求西方观日水等也。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述曰。此破第二取自法王身疑也。于中初问次答。谓有疑曰。前说圣人无为而有差别。无说无取。何故报身自受用法乐取自法王身。谓身无限遍周法界。故一切世间复取彼。云是法王身。为除此疑也。偈云如山王无取者。谓如须弥山居众而彼无心我是山王。众生有分别心自取彼为山王。报佛亦尔。已无分别心故自不言我是法王身。众生有分别故起分别云彼是法王。佛无分别心故不自取为法王身也。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述曰。此第二答也。佛说非身者谓非有分别身。是名大身者是无分别身也。无著释云。此为第八成众生。又是离障住处中第四离舍众生障。故此意云。如来虽知不取形相名离小攀缘。然其报身广大无量。罗睺阿修罗王如须弥山。大众生尚不见其自体。何况欲界小众生。是则如来舍离众生不度也。为此故有此文。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述曰。依世亲释就大文第二重校量之中上来破疑竟。自下第二正校量中复二。初以财施校。次命施校。初中复二。初正校量次随说。是经已下释所以。前中有三。初世尊寄喻以问。次善现顺佛以答。第三如来正为校量。此初也。阿耨达池出四大河所以偏将恒河为喻者。阿含经说有四义。一者有多沙故。二者世间以为福故。谓将为净于彼求福故。三者经劫名不改故。四者佛近彼说法故也。如恒河中所有沙数者。谓取一恒河中沙也。谓方广深浅四十里为一恒河沙也。如是沙等恒河者谓以一恒河中沙。一一沙复作一恒河也。取此无量恒河中沙。一一沙是一佛世界。以此尔数恒河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尚不如受持此经乃至一四句偈也。何以故。此少分受持功德与菩提为因。一切外缘所不能坏故。其财施者为生死因易可破坏王贼等所侵故。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述曰。此第二善现答也。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述曰。此第三佛正校量中有三。一佛问二须菩提答三佛校量也。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述曰。自下第二释所以也。于中有三复次。何以多财布施不如少受持耶。由释此意故有三复次也。谓一者在处处胜在人人尊故。二当何名此经下能摧二障故胜。三者三千大千已下明财施为染因法施为净因故胜。此即初也。于中复二。初明在处处胜。次明在人人尊。如佛塔庙者此是十方诸佛真法身故。谓碎身舍利但一化佛之体。此般若经一切诸佛真法身故也。依无著释者。此一段文即是十八差别中第九远离随顺外论散乱。故第四离障住处十二中第五离乐外论散乱也。谓令依此般若修学。不令习读外典籍故。文中有二。初以四种因缘显示此法胜异。次当何名此经下为对治如言而执义。就前四因缘中即为四。一者摄取福德如经得福多彼。二者天等供养如经随所有处等。三难作如经成就最上希有。四者起如来念如经则为有佛等。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述曰。依世亲此第二。复次释所以也。谓诸烦恼如山如石。而有金刚能破。或烦恼如金刚般若能除断故。或如彩画之金刚。广如无著释。谓由有此种种堪能故受持般若功德胜多财施也。于中初善现问次如来答。此初也。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述曰。第。二如来答中初示名劝持次释所以。

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

述曰。此释中初明诸佛同说同赞。次显己不独有说。此初也。佛说般若波罗蜜者十方佛同说也。谓虽无分别而说亦有因巡。而谈如说但无分别取自法王非无因巡而有自体也。则非般若波罗蜜者非一佛独陈也。此意云。由般若是诸佛本母能出生诸佛。故诸佛同赞故。若有受持乃至四句者胜以多供养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述曰。此第二显己不独说。于中初佛问次善现答。问意云颇有一法如来独说耶。善现答云无。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述曰。此第三复次释所以也。于中初释前受持福多所以。次转释疑。前中有二。初问次答。此初也。谓碎世界以作尘者。有其二喻。一者胜喻。谓因少受持便生多功德。世界者喻少持碎为尘者喻生多福。二者劣喻。如以财施故多烦恼因。谓由所受施人因此而起种种斗诤故。谓世界者喻财施。碎为尘者喻生长烦恼。世界既为尘因财施亦作染因也。今此意云。持法虽少生福甚多。财施虽多但增烦恼。故说虽多财施不及受持一四句也。故寄此意以为问也。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述曰。此答中初顺佛称多。次释非如实。是微尘者谓碎世界以作尘。说非微尘者非如卫世等所执有实微尘也。谓但寄微尘以喻贪等。非即如言而有微尘故也。又释但借微尘以喻贪等。非即微尘是贪体也。是名微尘者谓是寄喻之微尘也。说世界者谓以世界喻财物施。非世界是贪等因。财施为贪因但借世界为喻故。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述曰。此第二转释疑也。谓前所说受持经者。生福甚多。即谓其福德有相果故今破之。谓法身是如来非三十二相化身也。于中初问次答。说三十二相者谓化身。相即是非相者非法身相。是名三十二相者是化身三十二相也。上来依世亲释竟。依无著者经言大千世界已下此一段文十八差别中第十为色身及众生身抟取中观破相应行即是离障住处中第六为离于影像相自在中无巧便。故此意云。众生于色身及名身抟取中无巧便故作一合相。今起方便破一合相故有此文也。然破中有二。一者破色身。二者破名身。色身有二。一者细谓微尘。如经所有微尘宁为多不。二者破粗色身。如经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破名身者如经说世界非世界。以名无形段。不可有其粗细。故以世界为喻也。如经可以三十二相等者。第十一为供养给侍如来故。又是第七为离不具足福资粮故。此意云。若欲供养如来求福资粮者。不应以相见第一义法身故也。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述曰。依世亲释。上来以财校量竟。自下以身命校量。于中初正校量。次释福德多所以。此初也。无著释云。此第十二为远离利养及疲乏热恼故于精进若退若不发故。又离障碍住中此第八为离懈怠利养等乐味故。解云此说若有众生。乐欲味著懈怠。或味著利养不发精进。或曾起功德而复退失。为令远离此等故而以身命校量。意令进趣故也。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述曰。世亲云自下释所以。于中有四一悲舍苦身闻法悲泪。二世尊若复下。明于此生信则生实相。三世尊是实相者下拂疑除病。四世尊我今得闻下进发信心。此为初也。谓须菩提闻说舍身忍苦。又闻此经深义能得菩提。喜叹自故怀悲泣也。无著释云。自此下有其三文。初悲苦舍身闻法伤感与世亲同。次若复有人下明发起精进生如义想。三我今得闻下为令在坐味著懈怠诸菩萨生惭愧故。此为初也。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述曰。此第二文也。谓有闻经生信心者。当来定得无分别智。除妄分别证达二空名生实相。由如是故。虽复舍多身命不如受持也。以欲舍身恒轮生死非求慧行不趣菩提故也。

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述曰。此第三拂疑除病也。是实相者谓无相为相也。即是非相者。谓则非是虚妄分别所执差别之相。说名实相者。谓无虚妄之相说名实相也。谓有闻说实相言故。谓是虚妄分别所执之相。今言不是故有此文也。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述曰。此为第四进发信心。即是无著第三为令菩萨生惭愧也。谓说恶世尚有众生能生实相。况今现在菩萨闻说般若而不进修。谓恶人信解乃可希奇。菩萨受持盖不足叹。故有此文也。就此文中。初善现问次如来答。问中有三。初标问次释后结。此初也。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述曰。此第二释中有二。世亲云。初明所取空次明能取空。子云此唯说法空也。无著云初明人空次明法空。离人家执故。此初也。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

述曰。此第二明法空也。

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述曰。此第三结也。谓若有分别即有业生死起。既除分别之相妄想生死都无则名诸佛也。此意云。纵舍多身命非证理之因。若暂听经便是离相之福。谓因受持听闻故当证二无我理。既是胜因故多舍命之福也。

同类推荐
  • 格致余论

    格致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皇朝平吴录

    皇朝平吴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经验麻科

    经验麻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Essays in Little

    Essays in Litt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大乘八大曼拏罗经

    佛说大乘八大曼拏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纠结小杀手

    重生之纠结小杀手

    有杀手杀完人后还会痛心疾首?这个杀手不合格?错!是她有纠结的毛病好吗
  • My Lady Caprice

    My Lady Capri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璀璨仙王

    璀璨仙王

    仙压时代将过,仙道争王即将开始,天地间充斥着血腥之气,无数个尸山血海隐隐浮现,更有神魔万族伺机而动。在这天下动荡,血雨腥风的乱世,一位少年自万古之前穿越而来,且看身怀万古之秘的他,如何虐天才,抢仙兵,种药王,炼仙丹,走上一条坑杀至尊神魔,横扫诸天万界的无敌之道。
  • 战天记

    战天记

    一个平凡的少年,在一次与同学们野炊时遇到了自己无法想象的经历,一位重伤弥留人间的仙人,一只天地未变前来到地球的凤凰,使得少年的人生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尔虞我诈,亲情的羁绊,兄弟的支持,终于让少年走向了人生的颠峰,修仙之路唯艰辛,亲情真情在心中。
  • 清茗

    清茗

    清朝康熙年间,一户庞姓人家避难至武夷山,茶商陈运德和方茗梅暗中较量,一个传奇珍瓷把三家的命运纠结在了一起。
  • 半身法师

    半身法师

    《地狱骑士》的续篇,讲述一个非人类主角成就魔法师辉煌的伟业的故事。
  • 我们身边的空缺

    我们身边的空缺

    《我们身边的空缺》作者高安侠通过富有鲜明个性的文字,充分地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感悟凸显出来。关注“人”,特别是关注身边小人物,他们的苦痛作者感同身受,在平静的文字背后暗藏悲天悯人的情怀,充满了个性和智慧。在文本中有很大比重的作品是对历史的独特诠释,作者常常试图叩开锈迹斑驳的历史之门,造访历史。《我们身边的空缺》以古人古事为题材,诠释那一个个高贵的或者是丑恶的灵魂,非常智慧地注入她自己独特而新鲜的感悟与见解,时不时闪现一种超越时空的哲思,令人耳目一新。
  • 笨小子与宝丫头

    笨小子与宝丫头

    随着现在高科技的发展,我们对于网络的需求越来越高,游戏是一个载体,我们的两个主人公就是从这里相遇的,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请继续往下看吧。
  • 老板性格之谜

    老板性格之谜

    作者按星座区分了各种老板的性格,使读者可以一窥西方老板和雇员关系之一斑的同时,还可以把中西方社会的微观方面和人际关系进行异同比较。
  • 桃花劫之祸世妖妃

    桃花劫之祸世妖妃

    一个离奇出生的女婴,成为永康国的灾难,为了私欲,修行道长用仙家至宝‘通灵玉’遮蔽女婴身上的晦气,女婴长大,倾国倾城,成为永康国后宫里集万千宠爱为一身的颜妃,更陷入四角恋的虐心之中,且看她如何在后宫步步为营,打败对手,颠覆永康国,成功收获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