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4800000024

第24章 从技术进步到制度创新 (2)

在前文中,我们论述了农村转移劳动力转移的首要动机是就业和收入。而就业和收入与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崔荣慧(2001)的调查中,他指出越来越多的教育水平较高的劳动力参与了转移,而且每增加一年的教育水平每年可增加汇寄款149元。原因是,劳动力的教育文化程度与劳动生产率具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73(谭友林,2001)。在作者所调查的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0个乡镇企业职工平均月工资为325元,有86.32%的职工月工资在200~400元之间。

(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1)

从对10个乡镇企业的调查中,我们得到有高达97.8%的转移劳动力意识到,自身素质提高对工作稳定性和收入状况改善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有87.9%的转移劳动力表示将投入资金进行自身再教育,有78.2%的被调查者表示将支持家中其他成员接受教育。

非农部门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劳动总量特别是低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不断下降,所以必须提高现有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才能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有效转移。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教育也不仅是在转移前,更应该贯穿于转移中和转移后的整个过程中。

8.2.3 农村技术效率提高的经济效应

在前面几章的分析中,我们指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是通过对分工效率(配置效率)的改进来提高技术效率的。实际数据也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整体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根据世界银行(1998)和蔡昉等(1999)的计算,在改革期间,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农业)向高生产率部门(非农产业)的转移,对GDP增长率贡献了16%~21%。具体而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家庭收入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户职能分工与收入增长

在论及农户职能分工时,我们主要论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户生产与经营职能的分工。由于数据限制,在此,我们仅能分析广义农业内农户进行不同作物的生产之间的分工带来的经济效应。一般认为,农户种植粮食作物很难获得较高的收入,但同样是生产粮食,不同的生产方式仍然具有不同的生产效率和效益。如果把种植粮食的农户分为纯粮户、粮兼户、兼粮户和非粮户四类,则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报告,我们可以发现农户生产职能的不同分工方式或者说农户的专业化水平对农户的收入具有不同的影响,专业化生产粮食的农户(纯粮户)能够获得较高的收入。如1995年种粮户的平均亩净收益为289.18元,纯粮户则达到了306.45元,高出5.97%。扣除家庭用工折值后,不同的粮食生产方式对投入净收益率的影响更大。

1995年种粮户的平均投入净收益率仅为1.73%,而纯粮户则高达106.29%。专业化生产对收入的影响具体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获得:一是不同的粮食生产方式,具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专业化生产粮食的农户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按实际用工的粮食产出计算,种粮农户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为16千克/工日,而纯粮户则达到了28千克/工日,即专业化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比非专业化高出75%。不仅如此,甚至专业化生产对土地生产率也有影响,如1995年种粮户的平均亩产为296.71千克,而纯粮户则达到了311.07千克,后者比前者高出14.36%;二是专业化生产能够节约用工的数量(即提高了用工的质量)。如纯粮户的用工量一般比种粮户节约72.3%以上。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户家庭分工与收入增长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技术效率改变是通过分工效率即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变而实现的。对于一个农户家庭来说,家庭内分工的直接好处就是家庭收入来源及收入结构的变化。转移劳动力的收入转移是以转移劳动力为纽带联结城乡经济的主要方式,也是城市资本向农村转移的一个重要渠道。农户家庭中部分劳动力进城务工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手段。成为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民向市民的角色转换,加速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就业与农民收入之间有很高的相关性。

根据蔡昉等(2003)的推算,2000年外出半年以上的劳动力的转移收入总规模已经达到2700多亿元。以安徽为例,2001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输出人数为77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6,全年农民外出务工总收入260多亿元,分摊到全省农民,人均500多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4.5%。表8-2对比了1997~2001年城乡收入转移的两种方式(劳动力转移收入转移与财政支农资金),从中可以看出劳动力转移收入转移的增长速度是很快的,1997年转移收入转移是财政支农资金的1.07倍,到2000年就增加到了3.62倍。

8.3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诱致性制度创新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农户家庭收入的增长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如何构建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环境,以适宜的制度保障劳动力转移,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8.3.1 诱致性制度创新的条件分析

Schultz(1968)将制度定义为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North(1983)将制度定义为"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规范"。"制度是经济主体或行动主体之间的一种利益安排,制度变迁是指由于制度环境的变化导致经济主体或行动团体之间利益格局发生变化,通过相互博弈所达成的新的制度安排。"(史晋川等,2002)。拉坦指出,由技术进步释放的新的收入流,是制度变迁需求的重要原因,新收入流的分割导致技术进步或制度绩效的增进相联系的效率收益是进行制度变迁的一个主要激励。制度在技术进步的变革中不断实现创新,以满足制度利润最大化。因此,制度变迁过程是制度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

制度经济学继承新古典经济理论,把制度引入新古典的分析框架,制度变迁同样可以用"需求-供给"这一均衡分析方法来分析。笔者认为制度变迁导致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又诱发制度创新。制度变迁是不断从非均衡(产生制度需求)到均衡(制度供给),再从均衡(新的制度需求)到非均衡(新的制度供给)的循环过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发展遵循了这一过程。本章将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生技术进步诱致制度创新的理论分析。

诱致性技术创新必须要以一定的制度创新或者制度条件作为保障。速水佑次郎(2003)指出"不管一项技术创新能预期产生多高的利润,也不管生产者多么理性,他都不可能独自的进行技术创新"。就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而言,要成功的实现这样的技术创新,必须满足相应的制度条件:首先,经济体系中,接受转移劳动力的部门必须是一个有效的利益主体,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再者,存在一个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使价格能够反映出相应的劳动力稀缺水平,同时传统部门转移出来的这一部分劳动力在现代部门能按照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工资率的标准取得劳动所得;再次,劳动力转移不受制度约束,即劳动力所有者对劳动力拥有完全产权,可以自由选择就业。

如果诱致性制度变迁机制总是有效,经济就应该稳定增长,不会出现我国目前这种巨大的城乡收入缺口。所以,我们必须了解目前妨碍我国诱致性制度变迁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因素。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一大规模的集体行动无疑是一种市场配置资源的行为,对提高经济效益是有利的。然而,我国现行制度还无法保障这样的技术创新顺利进行。历史发展战略导致的许多制约因素很难实现增量质变,即存在制度的路径依赖。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到传统的多种制度(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税费制度等)共同限制,这些制度的增量变化成本相当巨大。在城市,部分省市出台了各种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城及外来劳动力务工的规定和政策,政策制定者把所属省市受益的政策而不是国家受益的政策放在了最优地位。正如Mancur Olson(1965)所说,由于承担组织行动的成本的那些人员只能得到集体行动的部门利润,因而组织起的集体行动通常大大低于社会最优水平。因而,在技术进步已经产生制度需求时,我国政府应继续完善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制度,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回顾过去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演进过程,无疑对我国劳动力要素的配置效率提高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据估计,劳动力转移对1982~1997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了20.23%(蔡昉等,2000)。劳动力转移对年平均9.2%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为16.3%(蔡昉等,2000)。

然而,我国劳动力转移制度的变迁道路是一个渐进的探索过程,制度供给相对落后于制度需求。改革主体来自需求者,变迁力量薄弱,并且当需求者的短期利益得到满足后,制度变迁的动力就会减弱。或者由于受到绩效误导,表现出路径依赖和制度缺失的特点。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制度需求问题。

目前,妨碍劳动力转移的许多制度障碍仍然存在,尤为突出的是,户籍制度和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户籍制度首先给劳动力转移制造了进入壁垒,其次是在工资及各种福利保障待遇上的户籍歧视(蔡眆等,2001)。这样的户籍制度造成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扭曲,从而无法通过劳动力的转移推进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土地承包经营权30年期限的意愿制度常常在"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现实中无法实现,这种实际和意愿的差异阻碍了土地使用权的市场流转,也限制了劳动力的转移,劳动力离开土地之后仍有后顾之忧。

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必须建立在产权界定的基础上,劳动力自由流动可以防止由于工业品和农产品的不同收入弹性带来的城乡收入差距。Johnson(1999)认为,在今后30年,如果劳动力转移障碍拆除,在可比人力资本条件下,城乡收入可以达到几乎相等的水平。蔡眆等人(2000)指出,劳动力在部门之间的转移对年均增长率的贡献可以实现2~3个百分点。

因此,我国政府应该积极探索激励劳动力转移的新型制度,在制度变迁中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无论户籍制度改革还是土地制度改革,并不是形式上让农民变成"非农民",而是要在实质上给予农民要素产权,在公平市场上实现优化配置。政府的作用是供给利于这种市场配置的制度。我国劳动力转移应该实现供给主导型占优的格局,形成自上而下的畅通的劳动力转移制度,突破劳动力转移"制度锁定"的局面。

8.3.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需求

林毅夫(1996)认为,诱致性制度变迁是由某种在原有制度安排下无法得到的获利机会所引起的。"如果(行动主体)预期的净收益超过预期的成本,一项制度安排就会被创新"(Davis and North,1979)。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盈利性决定了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和城市生产要素禀赋结构和要素相对稀缺程度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了相对价格的变化。

由于生产方式改变而不断释放出来的劳动力成为农村传统部门的优势资源,资本成为城市现代部门的优势资源,劳动力与资本的重新配置将使各个生产要素边际生产率得到提高,带来利润。但是,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农民对就业方式和就业区域没有自由的选择权。扭曲低效的要素配置制度已不能满足人们利润最大化的需求,这一需求必将诱发实际的制度变迁。

从农村传统农业部门释放的劳动力受到城市现代部门新技术新增长点的吸引,萌发了从事非农劳动的念头,但由于户籍制度和传统观念的限制,在信息和知识不足的情况下,劳动力不敢大胆尝试离开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去从事不熟悉的劳动方式。制度需求者在昂贵的意识形态摩擦成本前不愿自我冒险进行制度创新,这种迫切的制度需求只有靠政府来供给。正如林毅夫(1996)所说,虽然制度供给者不是国家,但国家天然是制度供给者。

8.3.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供给

当政府预期制度变迁的收益大于成本时,将通过法令改变制度的非均衡而实现新的制度均衡,实现强制性制度变迁。即这种制度变迁的诱因在于政府效用最大化。

(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2)

同类推荐
  •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求真务实:通往中国现代文明社会2

    求真务实:通往中国现代文明社会2

    《求真务实:通往中国现代文明社会2》是《求真务实》系列丛书的第二部,收录了多位研究学者对中国社会转型、中国社会风气,美国网络、能源战略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系统分析、解读和建议。专著在研究方法上展现了青年研究学者多视角、多思路的特点,并本着科学严谨、求真思想的治学精神,从客观的角度剖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自北京大学、芝加哥制度经济研究中心等多位知名学者,对专著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内容简介:牛津和剑桥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无论你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社会上的“打拼”一族,抑或是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阅读《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将会提升你的品位,启迪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性情。
  • 逃离北上广2:上海太昂贵

    逃离北上广2:上海太昂贵

    如果你爱TA,就送TA来上海,因为这里是天堂;如果你恨TA,就让TA来上海,因为这里是地狱。 天堂和地狱之间,只隔着一件东西:钱。 日本人说,上海是魔都。 英国人说,金钱就是上海的未来。 郭敬明说,上海可以满足你的一切物质需求。大上海说,请买单。 我们说,请翻书。
  • 引领思想 共话成长: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指导手册

    引领思想 共话成长: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指导手册

    作为全国10家青年分类引导试点工作单位之一,本书系统总结浙江大学开展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认识、做法、成效和经验,集中整理各院系在思想引领工作中形成的经典案例,全面反映浙江大学各级共青团组织近年来工作实践和创新,探索具有浙江大学特色的共青团组织近年来工作时间和创新,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共青团工作体系。
热门推荐
  • 异市之美女如云

    异市之美女如云

    当异术超能遇到现在科技当阴谋诡计遇到绝对暴力是你死?还是我亡?这是一个充满强者的世界,这是一个美女如云的故事。
  • 每天懂一点高血压防治知识

    每天懂一点高血压防治知识

    如今。高血压已成为一种常见疾病,人们对其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每天懂一点高血压防治知识》本着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最新治疗资讯、最佳治疗方案和最实用护理方法的原则。收纳了很多有助于高血压患者康复的护理细节和治疗方法。《每天懂一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宗旨就是为高血压患者带来康复的福音。让健康、快乐的生活常伴你左右。
  • 歌尽桃花十里烟霞

    歌尽桃花十里烟霞

    她本是凤命,却因他的出现走向末路。他说:“桃尽歌,我此生定不放过你。”他说:“桃尽歌,你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不过你不会死,至少不会死在我前面。因为我会保护你。”他说:“桃小姐,能嫁给我么?”他说:“小歌儿,我此生最不后悔的就是我最终抛弃飘忽不定,选择紧紧抓住你。”为什么明明他说了那么多他说,明明他立下海誓山盟,明明他为她倾尽天下却,在最后放开她的手?不过不用担心,他不会寂寞。这次换她抓住他的手。上碧落,下黄泉,有我陪你。
  • 嫡掌乾坤

    嫡掌乾坤

    李旭……你灭我族人,辱我宫妇,占我家国,毁我大秦百年基业。我和熙誓要让你千倍百倍地还回来,让你子孙殆尽,家破人亡,生不得安逸,死不得安眠!身为大秦国的嫡长公主,面对惨死在朱门前上千名宫人,家国被破的血海深仇……和熙誓要夺回家园,让那些夺走了她一切的人,付出更惨痛的代价。宫廷政变,诡谲阴谋,铁马金戈,乱世风云,是谁在操控着这一切,执掌乾坤……
  • 死神交响曲侦探事务所

    死神交响曲侦探事务所

    我李子曦开了一间侦探事务所为自己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又为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事业,只要在案发现场七天内,我具有能够原景重现的能力。加上通灵能力的灵儿,能打会偷阿武我们组成了三剑客,用自己的能力去维护自己内心的正义。一个个离奇的案件,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故事,一次次智慧与勇气的比拼创造了一个我的世界。
  • 老师不教的恋爱课

    老师不教的恋爱课

    如何让他在你最美丽的时刻遇见你?一见钟情果真是不需人工、完全天然的东西?半径5米内,哪里去撞到你的Mr.Right?怎样让他为你怦然心动?他是不是有很强的独占欲?你会不会总是爱上花心男?偏食的男人干吗不能要?什么样的男人才是好的护花人?
  • 我心中的太行山:全国网络征文大赛获奖作品汇编

    我心中的太行山:全国网络征文大赛获奖作品汇编

    本书是一本关于太行山的散文集子,共含68篇文章。68位作者用满腔的真情讲述了父辈们在太行山上创建的不朽业绩,用深邃的眼光解读了太行山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用深情的笔调抒写了太行山的山山水水和憨直厚朴的太行人。
  • 教你一眼看透海

    教你一眼看透海

    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海洋科普知识,内容涵盖解密海和洋的差别、海流成因的发现、海雾的形成、海洋台风的威力、有趣的海洋动物、凶残的海洋巨蟒、海底的不明潜水物、太平洋上的珊瑚海、海洋探测的顺风耳等。
  • 荒涯

    荒涯

    涅槃,超脱生死的轮回。结束,亦是开始。最后的传承终现!苏醒吧,昔日,曾并肩战斗的兄弟!!!
  • 轻狂世子妃

    轻狂世子妃

    将军府三小姐上官馥雪痴、傻、呆、丑样样俱全,大婚被辱,衣不蔽体,人人耻笑“丑女活该!”21世纪天才鬼医以身试毒,暴亡!一朝醒来,暴怒!谁敢欺辱我上官馥雪?后娘?让你竖着进来横着出去!蛇蝎姐姐?迟早扒掉你美人皮!无品渣男?九九八十一招虐死你不偿命!漠然回头,糟糕!一堆美男扑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