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01500000021

第21章 汴京秋凉,不及幽居心凉(5)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后人评李煜词“粗服乱头,不掩国色”,这首《子夜歌》便具有这种本色。词篇起句即论人生,言人生愁恨难免,故而人人有愁,人人有恨,但词人的愁恨却与众不同——亡国之君思念故国之恸,并非每个人都能想象出来。他时刻思念的故国,只有梦中才能重见,梦醒后,除了“双泪垂”,别无他法。这种情感,与《浪淘沙》中“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精神实质是相通的。

金陵岁月,他可以欣赏佳人舞点,拈花蕊嗅,踏月游园。宫廷生活奢华而喧闹,娱乐活动更是十分丰富,倘若君王愿意,他大可以从东方刚白尽兴游玩到星月当头。那时候他的梦里偶有伤感,却不过是悲春伤秋、伤时感事的小情怀,以给过分逸乐的帝王生活添一抹暗淡的色彩,毕竟人生有喜有悲、有爱有痛才算圆满。

但是后来,在“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囚徒日子里,日日夜夜见到的都是相同的人,相同的庭院,或许院中的花开了又败了,风雨起了又住了,梁燕去了没回来,这些琐碎的变化,不足以缓解他内心的痛。

梦乡,就成了最好的去处。

梦里不知身是客,哪怕一晌贪欢也可以令人沉迷,他耽溺其中,不愿醒来。但,哪有不醒的梦呢?创作《浪淘沙》时的李煜,正在梦醒后无处可去的困境里狼狈挣扎。

这是个春雨飘落的夜晚。淅淅沥沥的雨打在芭蕉树上,打在窗棂上,惊醒了熟睡的李煜,也惊扰了他的美梦。他就这样不情不愿地,被硬生生地从南唐温柔乡中,拉回令人绝望的现实世界。美梦不再,惆怅顿生,似有人晕开一团浓墨,勾勾画画,涂涂抹抹,以至于连鲜丽明亮的春景也只剩黑白两色。

既是暮春,便是近夏,虽有冷雨叨扰,夜间难免有些许凉意,但还不至于让人畏寒,但词人拥着罗衾,仍觉抵不住五更天的浓浓寒意,实在是因为他心底那一份苦寒始终得不到熨帖。春意已阑珊,这一场雨后,不知又会有多少落红铺地。逝去的春色就像被惊醒的梦,又像被掠夺的故土,追不回,不可追。凄清雨声与阑珊春景,与词人心境恰恰重合,倍增凄苦之意。

他虽然已醒了,却更想假装自己还在梦中,这样才可以暂时逃避“汴京客”的屈辱身份。把“客”字含义说得直白些,便指在他人的地盘上:“他人”若为友,客为座上宾;“他人”若为敌,客是阶下囚。在李煜词中,满是客居他乡、寄人篱下的凄凉。

正因身是客,初到汴京,李煜不能不收敛起对自由的渴望,遵守北宋皇帝的命令,不奉旨意不能随便离开所居住的小院,即便门口只有一个年迈的老兵把守,也不敢擅自逾越;正因身是客,所以每逢和曾经跪在他面前的南唐旧臣相见时,对方行礼后,他还要还礼;正因身是客,他不能再以主人身份支配南唐财富,只能求宋太宗给他增加俸禄;正因身是客,无论宋太宗如何羞辱他,李煜都只能叩头谢恩,甚至连小周后被辱,他也只能忍气吞声。

只有在梦里,他才能逃离这一切,装作现实中的悲惨境遇才是一场梦魇。这虚伪的欢乐和放松,只有短暂一晌,尽欢之后,将是更加难耐的春寒。

他忘不了,独自凭栏远眺时,无限景色尽收眼底。可南唐的三千里地山河,已经成为北宋广袤国土的一部分,再不是他李氏江山,而他也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纵横驰骋了。江山在目,无边无涯,他却只有汴京城中一个被人忽略的角落,且还是慷慨的宋君恩赐的。还记得仓皇辞庙那日,他最后一次仔细打量着生活了半生的龙楼凤阁、玉树琼枝,与随侍的宫娥相对垂泪。分别时易,再见却难,对人是如此,对故土故国亦然。失落感、无力感瞬间滋生,每每让他痛苦不堪,所以词人不止一次告诫自己:“独自莫凭栏!”

凭栏处,见江山不在,见春去花残。春到尽头百花凋,浩浩流水带走残花,却带不走愁绪。“天上人间”,这是李煜自诉身世之语,道出他与欢乐人生的诀别,是对国破后巨大痛苦与遗憾的集中宣泄。明朝李攀龙用“悲悼万状”四字,道出“天上人间”之语的凄凉绝望。

在李煜思念故国的词作里,可见多数时候,更让他眷恋的是昔日的繁华和享乐,关乎小日子,少见家国天下,更无黎民苍生,也鲜有对个人过失的反思。《浪淘沙》词中“贪欢”二字,也是过分强调欢娱但少有悔改意味。

但由此更可见一个真实的李后主,他是千古词帝,却非合格政客。词中声声杜鹃啼血式的哀鸣,不为迎合世人的道德标准,也不为百世后的名声,全部是内心真实想法。梁启超先生曾说,中国韵文所表现的情感多以“含蓄蕴藉”为原则,要含蓄到如弹琴时的弦外之音,如吃橄榄时的回甘味儿,最引人遐思,为人乐道。但李煜词中偶尔突然迸发的强烈感情,显然不属于此类,梁启超先生称之为“奔迸的表情法”,这种情感浓而烈,一烧就烧到“白热度”,不修饰不隐瞒,最终收获了意外的美。

李煜的故国残梦里,虽然不具有为传统儒家激赏的明君圣主的感人力量,情感却依旧真挚动人,大抵是因为他笔端淌出的每一个字眼,都与其生命分劈不开。尤其到了后期,他不再怕“声闻于外”,不怕招来祸事,只顾把那些饱含血泪的情感呐喊出来,不吐不快。时而,情之所以感人,尤在“真”字。

作词比做帝王更好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直设想,倘若未作此词,李煜最后当是怎样的死法;也曾想过,于他而言,怎样的死法才算是最好的。相传,此为李煜的绝命词。七夕日,他在府邸命歌姬演唱,声闻于外,宋太宗勃然大怒,遂赐牵机药毒死了他。

彼时,离家国沦丧之日已两年有余。当年,宋太祖的铁蹄并未踏破石头城,高筑的城墙仍为最后一道屏障,内中那个小国虽已苟延残喘,但国号仍为南唐。若此时殉国,战死则留一段佳话,即便自尽,也未失了帝王最后的骨气。

然而,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煜,骨子里少了凛冽寒风下生就的壮士情怀,只有似南方阴雨连绵时的不断哀婉,在错杀忠臣林仁肇等之后,城墙仍在,但他心里的最后一道防线却已然坍塌。石头城中一面白幡竖起,李煜可曾想过,那多么像出殡的场景!

当今人吟诵着这首《虞美人》,或会庆幸李煜选择了苟活,否则又有何人可开宋词之先?然而于李煜来说,虽成了词中帝王,却仍是囹圄困兽,说不清活下来到底是幸运,还是更大的不幸。

如果能自主选择,李煜或许并不希望绝命之作依“虞美人”词牌写成。

这一词牌最初是吟咏项羽宠妾虞姬的。才情如李煜,自然知道霸王别姬的故事。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英雄末路,声泪俱下地高唱《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唱着霸王歌,虞姬拔剑而舞,遂成绝响。

因愧对故乡子弟兵,项羽不肯过江回乡,力战而亡。“西楚霸王”英名得全,而虞美人也被后世代代咏唱。项羽虽死,却博得千古英雄美名。连后世婉约词宗李清照亦为其写了一首豪迈大气的悼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亡国之际,李煜却又是怎样一番表现呢?

没有勾践忍辱复国的心胸,他本不该降;没有刘禅乐不思蜀的放纵,他本不该降。然而,他降了。在这之后,只能忍受亡国的屈辱,反复咀嚼痛苦与悔恨。累得小周后纵然殉情,也未能像虞姬一样成就一段佳话。

皓月皎皎当空照,岁月无情催人老。在那个东风又至小楼的夜晚,李煜可曾因他还活着而沮丧,可曾因最初偷生的选择而后悔?

即便春天繁花似锦,秋日明月当空,李煜也失了欣赏的雅兴。“春花秋月”本是能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然而,世界一切美好的事物,会不会如他的“三千里地山河,四十年来家国”一般,转头便成空?往事历历在目,这“春花秋月”,也终有完结的一天吧!

昨夜东风又起,想必春的气息已扑面而来,解冻的泥土都散发出了芬芳,然而,总可惜这里不是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的江南。小楼上,李煜遥望故国的方向。思念总是发生在想要忘却的时候,故乡的物、故乡的人,全部不经意间爬上心头——昔日的白玉栏杆与雕梁画栋,不知还在否。只怕,曾经熟悉的旧人面容,今生已再难相见,便是侥幸重逢,都已尽是颓色。

今非昔比,早已换了人间,实难淡然处之。只好把心中一腔愁绪,付诸于浩浩东流、无穷无尽的一江春水。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在李煜辞世近千年之后,法国人缪塞曾对文学的“不朽”做出这样的注解。这首《虞美人》,当得起这样的评价。

李煜能直言的往事,似乎只有对故国宫殿的怀念,而更深的不甘与屈辱,却不能说。被押进京后,在开封明德门下,他伏在地上,用九个响头换取了“违命侯”的封号,得以不死,亡国之君,那份屈辱怎能言、对谁言?曾经,小周曾“刬袜下香阶,手提金缕鞋”来幽会与他,而今,曾被拥在怀的美人已被封为“郑国夫人”,为赵光义所霸,他只能装作不知。

自古以来,为了保护两样东西,好男儿必拼死一战——一为脚下土地,二为怀中女人。李煜二者皆失,生亦何欢!只能在“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饮鸩止渴中混沌度日,然而那些清醒的日子,就更加难熬了。

《虞美人》词中连缀的,原本俱是美好意象,勾勒成形,却成了一幅沉郁到极致的画面。贯穿其中的,是李煜这位亡国之君反复咀嚼痛苦后的情思。唐圭璋先生在《李后主评传》说:“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实是一语中的。

历史不相信眼泪,李煜注定是个失败的君王。

同是亡国之君,同样是作词比做帝王更好,南朝的陈后主陈叔宝却有迥异的结局。

陈叔宝有一首《玉树后庭花》,与李煜幽会小周后的《菩萨蛮》相比,所彰显的文采风流毫不逊色。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据传,这首诗是陈后主为歌妓出身的宠妃所作,流传坊间。自唐朝诗人杜牧在《泊秦淮》赋诗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后,《玉树后庭花》即被视为亡国之音。陈叔宝生活奢侈,日日与嫔妃饮酒作乐,喜谱艳词,他被隋军俘虏后,毫无故国之思,甚至曾作诗建议隋炀帝封禅:“日月光天德,山川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

面对灭亡自己国家的敌人,尚能如此大张旗鼓地歌功颂德,实令人不齿,但也正因如此,陈叔宝才能得善终。李煜毕竟不是陈叔宝,一首《虞美人》竟成了他为自己提前写就的墓志铭。听闻《虞美人》之歌,宋太宗派南唐旧臣前去探虚实,旧人面前,李煜的一腔悔恨未做丝毫遮掩。

一个虽懦弱仍留有棱角的人,宋太宗终归是容不下的。

不过,历史总是公平的。正因为不像李煜有那么深重的愁思,陈叔宝降隋后,再无艺术成就更高的词作传世。

李煜被毒死后的第149年,宋太宗的后人宋徽宗赵佶也写了一曲《燕山亭》,他像李煜一样,以词为花为酒为纸钱,凭吊那“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无限江山: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北宋都城是在公元1127年被金人的铁骑踏破的,宋徽宗和他的儿子钦宗赵恒都被金军俘虏。在被押往金地途中,徽宗见杏花开得灿烂,触景伤怀,做了此词。冷艳的杏花居然让天上的仙女都自愧不如,然而娇美若斯,却在风雨中纷纷凋零,这无异于宋徽宗自身处境的写照。离别之痛、亡国之痛无处寄托,不忍思量,只能梦中重回,但最近,却连梦都没有了。今夕悬殊,触景伤情,与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愁,实是一般无二。

宋徽宗书画、音律、填词等无一不通,元代脱脱在其所撰的《宋史》中曾叹曰:“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李煜何尝不是如此?

不论是宋太祖赵匡胤指挥千军万马踏破金陵城时,还是嘴角挂着得意笑容享受地目睹李煜肉袒出降时,抑或宋太宗赵光义赐下一杯牵机药时,定然都没有想到,一百多年后,其后人的命运,竟会与李煜的人生吊诡样重合。

同类推荐
  • 一个50后的鲁迅观

    一个50后的鲁迅观

    《一个50后的鲁迅观》选进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鲁迅研究的论文,绝大多数都公开发表过,分为人格篇、作品篇、比较篇、文化篇、研究之研究篇。作者怀着对一个永生的民族魂的敬意,以自己独到的视角,表达了一个50后不同凡响的鲁迅观。  这是一本热爱鲁迅的人必读的书,也是不同时代读者阅读鲁迅应该参考的一本书。
  • 伤感的散文精选(散文书系)

    伤感的散文精选(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

    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

    宋词写艳情而不轻佻,写富贵而不卑俗,如行云流水、老松柔柳,临风伴月,情调闲雅,怀抱旷达,使人心驰神往,无限沉迷。这本《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正是我们在学习、借鉴先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的精华之作。本书编撰体例除原词和鉴赏外,特附词人名片、注释、插图及后人点评。“词人名片”做介绍,力求言简;“注释”疏通义,力求准确;“鉴赏”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有助于读者掌握原语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适量的“插图”则以视觉形象与语境交相辉映,触发大家的灵感。另外,我们还搜集了较为经典的后人点评,帮助读者开阔视野,启发思考。
  • 金陵十二钗的网络生活

    金陵十二钗的网络生活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三百多年来,《红楼梦》为汉语白话写作树立了一面旗帜,是中国古典文学在小说技艺上达到的最高峰。三百多年来,《红楼梦》激动着无数的读者,一代又一代人为它的故事所倾倒,为它的文字所痴迷。无数少男少女们心下默念着贾宝玉林黛玉的名字,暗藏着自己的青春情怀。又是多少历经世事磨练的人从中品位政治纷纭、勾心斗角。更有不能数计的文艺作品从《红楼梦》中演化而出,小说、日记、戏剧、歌舞、影视剧……或改编,或续写,或戏说,三百多年来,一部《红楼梦》成就无数文本。一并多少学者名师潜心红学,皓首穷经,研究《红楼梦》的著作在图书馆里已作汗牛充栋。 ……
  • 唱出我们的沉默

    唱出我们的沉默

    成长的真理是—— 自我教育。是的,你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接受教育,惟因如此,我要让你们现在就记住这个真理: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且不说今天的教育体制有诸多弊端,不论体制之优劣,你们都不可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你们要自己做这个过程的主人,这便是自我教育的涵义。放弃做这个主人,任凭成长受外界的因素支配,是对成长的真理的背离。
热门推荐
  • 本草经集注

    本草经集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吃定你了冷魔王子

    吃定你了冷魔王子

    她偷偷的隐藏着自己集团千金的身份,在英国仅用了三年就获得了博士后研究生的爵位。却重新读大学,隐藏真身份,开着咖啡店,住在公寓里,他赖账不交钱,一见女老板·····
  • 爆笑宠妻:无良夫妻要翻天

    爆笑宠妻:无良夫妻要翻天

    [全文完]她狂,她悍,爷宠得,不服你试试?“你是我的,谁都不能欺负!”某男很霸道。“除了我!”某男自认为很诙谐!某女冲天翻个白眼,“那你是我的,谁都不能靠近!”某女更霸道,“否则剁手剁脚剁弟弟!”现代小强穿越古代翰林嫡女,一朝重生光芒万丈,斗得古人哭天抢地。经经商、种种地,顺便打打坏亲戚,庶妹姨娘狠毒?怕什么!身靠老公好乘凉。毁我名誉破我婚姻?没事,姐照样有人要!本文一对一,男女皆欢脱,偶尔还抽风,长篇巨制,开局舒缓,越往下看越精彩,亲们不要错过哦!
  • 聚焦新秩序

    聚焦新秩序

    本书由肖钢倡议和牵头撰写,作者选取了5年来国际金融领域的60个热点问题,从历史、现状、趋势、对中国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探讨,以短小精悍的篇幅、通俗易懂的语言、平实生动的评述,加以阐释。这些问题涵盖财政货币政策转变、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金融监管体系塑造、金融业重组与变革、金融基础设施完善等五大领域,为各级领导和有志于从事国际经济金融研究的人士提供了难得的、鲜活的史料参考。
  • 春夏秋冬——一望无际的海洋

    春夏秋冬——一望无际的海洋

    这篇小说是我的真生活,它让我长大,让我懂得了许多的道理,在这里你可以和百乐,百雪,雪见,雪萤,晓翼,兴远,后面还会有百奇跟你玩,这篇小说让众多的人成长。
  • The Comedy of Errors

    The Comedy of Erro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仙道王者

    仙道王者

    通灵大世界,万宗林立,天才辈出,强者如云,群雄争霸,演绎出一段段令人热血沸腾的传奇故事!少年江宁来自一座偏僻的小城,手持长枪“星陨”,与大陆天才争锋,如璀璨星辰腾空而起,在这大世界搅起了无边风云。
  • 血色晨光

    血色晨光

    当血色的阳光再一次布满天空的时候,凡人们啊,你们怎么能够逃脱你们的宿命啊
  • 青春校园之恋爱

    青春校园之恋爱

    十年分别后的相遇,爱情的奇迹,使他们相遇,不再分离,他们之间的倾世爱恋
  • 三生道主

    三生道主

    三生界大乱将至,万族林立、诸雄争霸,问世间谁主沉浮?少年穆风背负着灭族仇恨与耻辱,于乱世中崛起。诛群雄、灭煞道,一步步登临道主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