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万人何等壮观,况且这二十万人是在战场上淘汰别人的幸存者,章邯就这样带着二十万大军向楚军大营浩浩汤汤的行进。
在征战了几年之后,章邯投降了。
接受一个人的投降是很容易的,接受二十万人的投降也不难,但最难的是接受自己心中对仇恨的妥协。也是在投降的一刻起,章邯的肉身就和灵魂分离了。
章邯痛苦,项羽也痛苦,多少次项羽都想象着手刃章邯时的痛快,多少次项羽都想拿章邯的人头告慰九泉之下的叔叔。
项羽设想过千万次他们的碰面,但是他唯独没有想到会以这样的方式见面。
当章邯满脸疲惫地来到项羽面前的时候,项羽的心绪却不再是那种深刻的仇恨,而是一种历经千帆之后的平静。
你来了,那么你就来吧;你降了,那么我就接受吧!
面前的章邯虽然憔悴,但却还是高大的,是让项羽钦佩的。项羽这一辈子没有几个看得起的人,就连刘邦在他眼中也只是一个三教九流。也就是眼前这个人曾经让项羽尝过失败的痛苦,也就是眼前这个人让项羽经历过失去最亲的人的悲伤,也是眼前这个人让项羽下了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决心,也正是就是眼前这个人牵绊和左右了项羽长时间的动向。
项羽命令章邯的副将司马欣统帅二十万秦军,章邯自己则跟在项羽大营里,对于这个曾经的敌人,项羽要亲自看着。因为章邯既然能在关键时刻腾升出对自己二十万大军那样的情感,就可以知道这二十万血性的大军是认章邯的,是服章邯的,是愿意为章邯卖命拼杀的,所以这时候的项羽当然不能冒险让章邯随意见到兵士。
战争虽然远没有结束,但是这一次章邯的投降却意义重大,这次投降直接影响了项羽日后的走向和这个四分五裂的国家的命运。
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个有划时代意义的投降。
项羽的大军当时号称四十万人,但注意,这只是号称,充其量也就是所有诸侯的军队加上项羽的军队一共是四十万人,四十万人这个数字虽然唬人,但真正归项羽调派的人数并没有多少。这些诸侯虽然表面上都把项羽奉为盟主,但是等到真正调派军队的时候却不一定会出兵。
而当时的章邯除了秦朝的内部原因之外,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被这四十万人给吓住了,他以为项羽率领的只是大军的先锋部队,倘若这样,他的二十万大军只是去送死。
还有需要关注的一点就是项羽的心理,在经过和章邯这么长时间的交战之后,项羽确实累了。当初他和刘邦的共同起跑线都一样,最后的终点是关中,先入关者为王。但是随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项羽不愿再深陷这场战争中了,他想尽快脱身,和谁打都不想和章邯打了。
而且项羽清楚地知道自己现在的真正实力,也清楚地知道手下这帮诸侯的真正嘴脸。
最重要的是在一次一次的战争磨炼中,项羽渐渐成熟了,渐渐知道了顾全大局的重要性,正是这种战争素养的提高让项羽的野心也进一步膨胀。
他的最终目标是咸阳,他的最终目标是关中王。
没了章邯军团的羁绊,项羽火速下令大军开向函谷关,他要赶在刘邦之前到达咸阳。
公元前207年8月,刘邦攻入武关,使首都咸阳再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军事压力。这是秦国自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耻辱和恐惧。
赵高更是感觉到一种耻辱,自己好不容易大权在握了,好不容易混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了,当他正想好好享受权力的时候,居然有人打到家门口了。
曾经的赵高拍着胸脯和秦二世说过,关东流寇不足为惧。可是现在刘邦却攻入武关,章邯军团投降,项羽即将进攻函谷关,秦国灭亡是迫在眉睫啊。
秦二世当然也没有想到,赵高不是一直说很好很安全吗?赵高不是一直说局势都在他控制之中吗?怎么突然就有个叫刘邦的人跑到自己家门口了!更让秦二世想不到的事情还在后面呢!
赵高本来想找章邯当替罪羊,没想到这个章邯先行一步降了项羽,那么现在只剩下一个人了,这个人就是秦二世。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赵高当时在秦朝的嚣张程度真是令人发指的。
赵高的双手已经沾满了鲜血。
当时真正让赵高起了杀机的事件其实就是秦二世的问责,关东的军队已经打到函谷关了,秦二世就算再怎么混账也不可能不管不问,这个时候他也着急了。
关于这件事情,秦二世当然要责问赵高,虽说赵高当时在朝中不可一世,但是关于这件事情他还是有责任的。
赵高害怕了,也正是因为害怕赵高起了杀机。
于是,一次借以搜寻盗贼的谋杀开始了。可怜的秦二世到了最后苦苦哀求赵高给自己一条生路,哪怕就是当一个郡的郡主也可以,没想到这个秦二世曾经的老师,曾经的臣子,曾经最信任的人连这个要求都不满足。
最后,赵高终究是杀死了秦二世。
赵高可以杀扶苏,可以杀大将,可以杀李斯,可以杀胡亥,但是他杀不了此时正在函谷关的起义军啊。
赵高没有办法,只能派人给刘邦传信求和。在这信上,赵高先是抢了一个头功,我现在已经把暴秦的主子胡亥杀了,咱们现在也算是一条战线上的人了。我赵高不谋求别的什么,只想做一个关中王。
刘邦看到信之后,根本没有加以重视,不就是一个秦朝的宦官吗,秦二世迟早要死的,根本不用你动手。对于赵高的求和请求,刘邦根本不予理睬,大军继续逼近咸阳。
赵高一看刘邦根本不吃他这一套,更加着急了。要是楚军当真打进秦宫里的话,一定要先找个带头人,现在秦二世胡亥也死了,掰着指头数也是自己是这里最大的头了。赵高认为这样不行,赵高得再找个替罪羊。
其实这个时候的赵高并不是没有想过自己当皇帝,但史记里有这样的一个记载,真实性无从考证。
赵高杀死秦二世胡亥以后,有一天自己在龙椅上坐下了,没想到还没坐稳,龙椅就摇了起来,把赵高从龙椅上摔了下来。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赵高知道自己的命是当不了皇帝的。那么好吧,既然我当不了皇帝,就故伎重演。
这个时候赵高又找到了一个人——子婴。
当时赵高给子婴安的名号是秦王,大家都知道,自从秦始皇当上皇帝之后,他就对秦国日后的继承者有一个规定,那就是当了皇帝的后人必须都是秦始皇几世传人,前面这个刚刚被杀的胡亥不就是秦二世吗?
所以说,现在这个子婴的叫法就很有意思,已经不是秦始皇几世了,而是直接称秦王。
也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赵高的荒唐。
那么,这个子婴到底是什么人?他和秦二世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赵高偏偏要选择子婴为皇位继承人呢?
关于子婴的身份,史记中有三种不同的记载,虽然先前的时候,子婴是秦二世的侄子这种说法非常流行,但是经过各个史学家的分析,这种情况是不成立的,因为如果子婴是胡亥的侄子的话,那其中的年龄是不对的。
最能让人信服的一种说法就是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
子婴就是赵高立的新秦王,同时赵高也没有想到,正是这个人结果了自己的性命。
子婴这个人虽然素来没有什么野心,但他是一个极有悟性和想法的人,他在严酷的宫廷战争中活了下来,同时也了解到了赵高的卑鄙和残忍,并最终成为赵高选择的一颗棋子。
赵高没有想到就在他把屠刀砍向别人的时候,有一个人已经把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子婴知道赵高这个人极其阴险狡诈,想要活下去,就必须比赵高先动手,也就是在赵高希望子婴出席登基大殿的时候,子婴杀死了赵高。
子婴掌握大权后,派出最后一支部队前往防守咸阳的最后一道关口——潼关。此时,刘邦也率军抵达潼关,准备强行攻打。
但谋士张良认为这场战争并没有绝对的胜算。
潼关在军事上找不到弱点,刘邦就从他们的心理出发。潼关的守将非常贪财,于是刘邦就派人带了好多财务去贿赂守将。
这一心理战术果然成功,守将一看到这么多钱,立刻表示愿意和刘邦谈判,却不知道自己正中了刘邦的计。
这哪里是什么谈判啊,和这帮败局之将谈判才不是刘邦的作风,刘邦这个时候早已经在暗中积蓄力量,他要攻潼关一个措手不及。
公元前207年12月,刘邦军至霸上,也就是今天陕西西安的东南方。
此时秦廷已经没有一兵一卒了,除了有些太监宫女之外,秦廷就是一座空城。
子婴和大臣们早已做好了投降的准备。
子婴对这次的投降也是筹划已久的,否则也不可能那么从容。
子婴几乎把一切行头变成了白色,坐骑是白色的,长袍是白色的……子婴要让刘邦知道,对于这次的投降,他是非常有诚意的。
这已经是刘邦第二次来咸阳了,但让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刘邦竟然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到咸阳。
至此,统治中国十五年的秦帝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