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在关中
对于咸阳这个地方,刘邦早已是久违了,他早在泗水当亭长的时候就出差到过咸阳,不仅到了咸阳,刘邦还遇到一件让他毕生难忘的事情,那就是他遇到了秦始皇的巡游队伍。这感觉就和一个村长到天安门看到了开国大典一样,从来没有见过什么世面的刘邦被这种宏伟的气势镇住了,进而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是也”的感慨。
在日后看来,这一声感叹大有深意。
那个时候的刘邦还是被统治者,被主宰者。
几年时间过去了,当刘邦再次踏上咸阳这片土地的时候,他的角色已经来了个乾坤大挪移了。说是乾坤,一点也不夸张。我们平常所说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不过如此,不过是旧农村换成了新农村,不过是旧貌换新颜,不过是……
但刘邦今天所经历的确实是翻天覆地、乾坤颠倒的变化,今天的刘邦是作为一个统治者,一个主宰着,甚至是一个解救者的身份来到咸阳的。
刘邦怎么也不会想到竟然有今天。
但今天确实来了,如假包换地来了,拧一下脸蛋生疼地来了。
虽然刘邦早已做好胜利的生理准备和心理准备,但当昔日那个神秘的秦宫赤身裸体地摆在刘邦面前的时候,刘邦晕眩了,刘邦的兄弟们也晕眩了。
看看这座城,看看这座皇宫,再看看这其中的东西……这些都属于我们了。
上述说过,刘邦平生有两大爱好,一个是酒,一个是女人。
秦宫就是酒,秦宫就是女人,而且是极品美酒,而且是倾国美人。
刘邦经过长时间的拼杀也该歇歇了,他的享乐心态一时间达到了顶点。或许,这就是终点,这就是我刘邦的命运,这就是那七十二颗痣的暗示。
人各有所好,和刘邦认识不同的人就是萧何,这个曾经帮过刘邦大忙的萧何此时的注意力不在秦宫的金银财宝和女人上,他反而对那些秦皇室收藏的图籍资料非常感兴趣。
这就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场面,当刘邦的大军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却有一个人猫在墙角,在研究秦宫的一些书籍和图册。
萧何这样做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萧何的职业素养,他以前在沛县的时候本来就是整理书籍材料;二是因为萧何的眼光长远,因为他知道,这些看得见地物质财富都是有价的,只有这些隐匿在书中的精神财富才是大宝藏。因此,只要是有关各地区的人力和资源的资料,全都是他最需要的。
也正是萧何在这个时候拿到的这些图文资料,在刘邦日后前进的道路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和萧何有同样想法和同样作用的人在刘邦团体里不止一个,其中还有樊哙和张良。
当时张良和樊哙是非常反对刘邦住在秦皇宫中的,他们时刻提醒刘邦,即将到来的将是项羽四十万大军,我们根本就没任何资本能和对方抗衡。咸阳不是久留之地,如果贪图享受的话,最后我们只能成为众矢之的。
有些东西不能拥有,是因为还没有实力去得到,对于这样的东西,我们要坚决地抛弃,否则,“副作用”会把我们彻底击溃。刘邦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在面对金钱和美女诱惑的时候,才会理智地想一想这么做的利弊。
刘邦成熟了。
于是,刘邦下令封存秦国的宫殿府库等一切财产,大军退出咸阳,回到霸上。
或许就是这么一个细节告诉大家,刘邦具备和任何人争抢天下的实力,因为他身边聚集了一帮在他陷入享乐主义无法自拔的时候,能随时给他敲响警钟的朋友。
刘邦无疑是幸运的。
虎视眈眈的项羽
刘邦率先进入了关中,之后他迅速派人把守函谷关,因为他知道,这次从关东到达关中的赛跑是他先到的终点,但是必定有很多人会不服气他这个第一名,这些人就是项羽和其他诸侯们。
按理说,刘邦这样做其实无可厚非,因为当时楚怀王在刘邦和项羽出发前就定下了规矩——先入关中者为王,并且对这条规矩大家都是认可的。既然刘邦先到了关中,那关中王自然也该他当。
但是项羽对自己的实力一直很自信,在到达函谷关之前,他都是秉着做老大的心态在前进着的,说句实话,他根本没有把刘邦视为对手。
转过头我们再来看此时的刘邦,目前作为关中地区的最高军政首脑,他为了恢复关中地区的统治秩序,准备颁布新的管理条例。前者是一个硬性标准,只要话一说,白纸黑字一写就完事了,但是随后而来的一些软性动荡才是他所招架不及的。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秦国的法律条例不但严酷,而且数目众多。
关于怎么制定法律这个问题上,刘邦集团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就是可以采用秦法的体制,但其中过于严酷的法律是不能要的;一种就是化繁为简,直接用最简单的方式去管理人民。
刘邦是个大老粗,当然赞成后一种方式,并且萧何等人也认为应该反其道而行之,无为而治最好。
所以,这次会议讨论的结论就是——简单地颁布三条条例就可以。
此时,刘邦以关中最高首脑的身份召集咸阳及其附近各县头脑、地方长官来霸上开会。
会议空前成功,刘邦和各地“长老”打成一片,并且一致通过了和平友好的交往方针。在刘邦重申了会保护各地领导们的既得利益之后,这些人彻底成了刘邦的拥护者。这个时候,刘邦非常合时宜地说了三条规定:第一,杀人者死罪,第二,伤人者抵罪,第三,盗窃者抵罪。原秦朝的法律一律废除,所有官员与行政单位全部保留,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约法三章。
这次会议不管是官方反应还是民间反应都非常良好。
大家反应不可能不良好。
关中地区的老百姓们万万没有想到亡国之后,竟然还能获得如此保障,这个天大的好消息马上就传开了。
下面又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景象,当了亡国奴的老百姓给刘邦的起义军送来了酒肉,这下起义军就变成了解放军。
但关于收受群众物品这一条,刘邦早有规定,谁都不许私自拿老百姓的东西,而且平时要尽量低调,绝不扰民。
刘邦这一明智的举动给他奠定了非常良好的群众基础。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为日后刘邦拉了不少选票。
悲怆的新安城
巨鹿之战后,项羽的政治地位不管是在楚军中还是在众诸侯中已经是相当高了,可以这么说,项羽这个时候的心理方面已经是准备着当关中王了。
但是,公元前206年12月,当项羽信心满满地走到函谷关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刘邦已经先自己一步到了函谷关。
这虽然是之前说好的——先入关者为王,但项羽起初想到的结局是自己先到,对于这种没有任何心理暗示的结果,项羽接受不了;对于这种完全抹杀了自己在秦末大起义中最大功臣的地位的结果,项羽不能接受。
按理说愿赌服输,既然是事先约定好的,那么我们就应该遵守约定,但是事实往往没那么简单。我们来认真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
当时的项羽是带着主力部队去大战章邯的,刘邦只是作为侧翼去吸引敌人的部分兵力,而且在重大的正面战场上,都是项羽去出战的,但是现在刘邦却先到了关中,这完全抹杀了项羽的功绩。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项羽当时已经有充分的称王的心理准备了,当时我们描写破釜沉舟一战之后诸侯对项羽的态度是“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这就说明当时的项羽已经在各诸侯中间有非常高的威望了,项羽称王虽不能说是众望所归,但也是理所应当的。而刘邦现在却在函谷关以武力告诉项羽,你不能进去!
“先入关中者为王”这个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是楚怀王,而楚怀王在项梁死后,对项羽是非常不地道。所以,倘若是我项羽先入关中那也就算了,但要是刘邦先入关中,那就一定是楚怀王的偏袒。
项羽在经过这一系列的思想斗争和分析之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与刘邦决裂。
就是在这个时候,本来拥有共同敌人的刘、项军事集团,在秦王朝灭亡之后,他们失去了共同的敌人,利益随之消失了,就摇身一变,变成了两个相互对峙的军事集团。
也就在这个时候,项羽突然发现自己平素轻视的那个刘邦已经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成长起来了。
是该翻脸和全速前进的时候了。
项羽带着四十万大军火速赶往关中,但是章邯的二十万降军却大大减缓了项羽的行军速度,而且最重要的是,统领这二十万降军的司马欣的威望根本就不能和章邯比。项羽望着这二十万人顿时有一种恐惧的感觉,这二十万铁骨铮铮的汉子脸上分明就还挂着不甘心的表情与心绪。
这二十万降军,让项羽彻夜难眠。
项羽不是没有想过教化问题,倘若把他们教化过来,也是一支威力无比的军队,但这二十万人流得却完完全全是秦朝的血液。项羽不敢冒这个险。而且秦人和楚人之间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有如此深厚的历史仇恨的秦军根本就不可能被教化过来。
如今诸侯反奴为主,自然也不会善待秦国降军了。那些被派到这里的军官肯定会借机报复这些秦军士兵,轻则含沙射影的讽刺一翻,有的甚至还公然取笑、侮辱他们。而秦军对这些突然成为自己顶头上司的六国人当然是不服气的,双方当然少不了要剑拔弩张,整个军营火药味十足!
这二十万的秦军可是秦国压箱底的一股军事力量,曾经章邯就和这些兄弟们把反抗义军打得七零八落,对于这次惨痛的失败,起义军可是记忆犹新。如今,一旦他们再想反叛,项羽可真是招架不住。而且,项羽还得管这帮人吃饭,自己那四十万大军的粮草都是问题,谁还能管这二十万人呢?
为了反秦事业的最后成功,为了消除一切不利因素,项羽决定,也必须决定铲除后患,而且是用最简单的斩草除根法。
新安——一个永远会被历史记住的地理名词,一个带有希望与安全感名字的城市,却成了这二十万将士最后的坟场——项羽决定在这个地方解决一切后患。
晚上,项羽邀请司马欣、董翳到楚军大营,名头是要找他们商量事情,并且命令英布暂时代理司马欣统率秦降卒军团。
司马欣虽然有一万个不愿意,但毕竟是降军之将,自然没有什么说辞,而且说不定这一次能见到老领导章邯。
项羽如愿让这三个昔日的老上司和老下属见面了。
当晚,仨人是边喝酒边诉苦,很快就喝醉了!
三个人醉了,一个关于二十万人的阴谋却醒着。
这一天的深夜,秦军二十万人正做着“回家”的大梦,突然喊杀声震天,大部分的秦军都还没有反应过来到底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就已经死在刀下了。二十万人数虽然众多,但是他们既没有首领,也没有武器,有的只是面对冷兵器时不堪一击的血肉之躯。
二十万人中存活下来的人只能跑,大批的士兵们跑到了悬崖边上,前有刀剑,后有绝路,两种选择都是死。
夜色掩盖的杀戮被白天撕开了。昨晚夜间的血腥瞬时全部展现在秦军面前,自己的兄弟死了,自己的战友死了,楚军真的不放我们一条生路。幸存的秦降兵在悲愤和伤心中选择了跳崖自尽。
二十万秦降军,一夜之间,全部死亡。
这二十万兵士的命运始终是被放逐的,从战场到监牢,再到今天的死亡,只是他们不会料到,从他乡到他乡,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他们的归宿终究是无尽的悬崖。
在这二十万人中间,或许还有天真的人,或许还想过再往前走一点,就可以穿过古道回到自己的家乡,或许……
一层层尸骨堆砌、鲜血覆盖的秦兵降卒被埋进了尘土之后,随之消失的还有那不绝于耳的哀号,这些都是历史的伤疤。
新安,掩埋着让人心惊胆战的历史。
章邯醉了,章邯又醒了,但是章邯却情愿自己一直醉着。
章邯知道曾经随自己纵横沙场的伙伴、自己曾经希望自己能带着他们回家的二十万兄弟此时已经变作崖下冤鬼。
一个人的悲伤我们或许可以面对,但是背负二十万人的悲伤,我们无从知道章邯是怎么挺过来的。
如果说在投降的那一刻,章邯的灵魂和肉体就已经被分离了,那么现在,章邯的灵魂也完全死去了。或许他还苟活,或许他仍然还能带兵打仗,但只是一具躯壳而已。
项羽解决了二十万秦军后,再无后顾之忧,果断打进函谷关,驻兵戏西,也就是戏水西岸。
项羽和刘邦这两个昔日的对手此时都密切地关注着对方的一举一动。
刘邦手下的左司马曹无伤向项羽密报:一是刘邦要做关中王,二是刘邦要让秦降王子婴为相国,三是刘邦想把秦宫的财宝全部据为己有。
这一次的密报让项羽非常肯定,刘邦要准备称霸了。这一消息让项羽震怒至极。
随后,项羽很快就做出了一个决定,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第二天一大早先让士兵们好好吃一顿饭,然后给我把刘邦灭掉。
这一个决定对项羽来说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刘邦的实力再强也大不过项羽,在刘邦实力的成长阶段将其灭掉是非常明智的。
但是这个决定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这个决定只是项羽一个人决定的,他并没有和他的军中谋士们商量,而且具体的讨伐办法也没有说明,只是他的一个随性而为。
当时如果范增知道的话,肯定不会同意项羽的做法,我们来看一段史料。
当时范增对刘邦的认识是,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范增这句话的意思是,刘邦不是一个普通人啊,他现在既然有雄霸天下的野心,就说明他有这个实力,而且他也确实有天子之气。
更难能可贵的是,刘邦是个什么人啊,刘邦既爱酒,又爱女人,但是贪财好色的刘邦在进入关中之后竟然老老实实的,没有喝酒,也没有找女人。也正是从这件事情中,范增知道了刘邦不简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