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97500000037

第37章 三种人

在那个铺天盖地都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年代里,在“抓革命、促生产”的政治思想的指引下“争分夺秒、大干快上、争取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劳动场景里,依稀有三种人在自己的劳动岗位上一直默默地工作着,他们是:倒垃圾的、扫大街的和拉大粪的,这三种人都一个同样的名字叫:环卫工人。

记得小时候,班主任老师都说过这样的话:你们不努力学习,想干什么?啊?不努力学习,以后就去推大板车!去扫大街!去倒垃圾!去淘大粪!由此可见,那时候的环卫工人再怎样为了社会主义革命甘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高喊着劳动光荣以及“劳动没有贵贱”的同时,他们也用闪闪发光的眼神看着带着大红花参军的年轻人和拎着搪瓷脸盆网兜被送去共产主义大学学习的同龄人。留下来的这三种人,是新中国第一批环境保护的工作者。

记得那时候,每天都有环卫处工人拉着车来到弄堂里收垃圾。一进弄口就摇手中的铃铛,“铛铛铛铛”一阵响,弄堂两旁的人都拎着垃圾桶出来了。我们把这种环卫工人叫做“大垃圾的”。一般倒垃圾的会在每一个弄堂里的巷口停下来,遇到年老的阿婆或者年幼的孩子拎着垃圾桶过来,倒垃圾的会接过手来帮忙倒到车上,因为这个垃圾车,四周都订了高高的挡板、或者插上了高高的竹片……一条很长的弄堂,大垃圾的要在每个巷口停,一般选择好几条小巷集中的地段听比较长的时间,一边摇铃铛,一边拿出卷烟,点火抽上一支,还和熟悉的人寒暄,场面很温暖。倒垃圾的拉着车,一般还要带上几样东西:首先是铲子和竹丫笤帚。倒垃圾时总免不了遇上不小心把垃圾洒落到地上,这个时候,倒垃圾的师傅会用他的铲子和竹丫笤帚来清理干净;其次是雨衣和草帽。拉着车,穿弄堂收垃圾,指不定什么时候遇到下雨,一般的小雨就戴顶草帽兑付,遇到雷阵雨或者“过龙”这样的暴雨天气,就必须适用雨衣。倒垃圾的,一般较上都是解放鞋,春夏季节不穿袜子,穿了反而觉着是浪费,不穿更好。解放鞋,如果正好破了洞,既可以当胶鞋又可以当凉鞋,两用的!倒垃圾的到我们那条巷口总是每天早晨七点左右,有时候稍微早一点,能在六点半左右就赶到了,他摇动手上的铃铛“铛铛铛铛”正好把我从床上叫醒,如果那一天正好轮到我负责家里的卫生,值班倒垃圾的话,马上会翻身滚下床,拖上一双无论怎样的鞋子,爬下阁楼,从水池地下拎起垃圾桶就往巷口奔,如果因为动作迟缓,倒垃圾的已经拉着大板车往下一个巷口去的话,还必须小跑一段路,一边跑一边喊:等等我,还有垃圾……幸运的话,倒垃圾的会停下来,接过你的垃圾桶……住在弄堂里院子里的左右邻舍那个时候都像一家人。其实,倒垃圾的来了,如果你拎着垃圾桶准备去巷口倒垃圾的途中看到王典忠老爷爷家门口放着一桶垃圾且没有身影出来的时候,会不假思索的顺手拎起来一并倒了把空桶再放回到王典忠老人的家门口……那个年代里这是一种自觉。后来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后,年轻的一代长大成为这个院子的主人翁的时候,这种事情渐渐也就少了。倒垃圾,从文化人的视角出发来看的话是那个时候一种文化;从一般的劳动者的视角出发的画这就是一种生活。每家每户的垃圾桶里空空的时候,就是倒垃圾的师傅挥汗如雨的时候。有时候生活垃圾比较多的时候来一趟还不够,已经对成山的垃圾车,不能再装垃圾的时候,环卫工人会喊叫起来:不要再倒了,等一会儿我再来一趟……十数年来,我们遇到的大垃圾的师傅,个个都是一样的装束、一样的脾气、一样的普通、一样的辛苦……

还有一种垃圾,是散落在大街上的。也有住在大街边的人家在关门睡觉以前把生活垃圾倒在路边的情况出现,这样,又多了一种和垃圾有关的环卫工人——这就是“扫大街的”。由黄蜀芹导演的《芙蓉镇》里,著名演员“姜文”和“刘晓庆”拿着竹笤帚扫大街的场景,是何等诗化的结果啊!那是电影本身为了体现扫大街以外的元素而有意设定的场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扫大街的,在所有人睡得最熟的时候来到了城市的街道上,等大家打开家门走上大街去上学去上班的时候,看到的只有整洁干净的大街,在街面上,大家走着,有谁会想起扫大街的那些人的身影?熊晓芸高中毕业顶替环卫局退休的父亲,进了环卫局,负责清扫前街的麻石弄到到狮子弄,一共两个街区,一般凌晨两点不停地扫天亮的时候可以正好完成任务。熊晓云长得不好看,又是扫大街的,到了二十九岁那年,才和同班组的万进文结了婚。比熊晓芸晚来环卫处扫大街的陈花因为长得好看,结婚以后就被调离了环卫处,进了粮食局,在戴家弄粮站卖米。扫大街的,都喜欢夏天,他们的职业决定了他们可以躲避在炎热的太阳管理工作,他们把一天中仅有的比较凉爽的那个时间段当作工作的时间。他们不喜欢冬天,寒风凛冽,每年都要被冻坏脸和手……城市的大街像一条带子,带子上有很多污物,扫大街的在这条带子上,每一个间距都有一个人在路灯下形成人影,所有的人影都握着同样的工具,一点一点地移动前行,天亮的时候,路灯也灭了,人影也消失了,整条带子整洁干净了……那个年代,这个城市最早的一半公交车发车的时候,公交车上行路线沿途的路段一般已经被清扫干净了——我曾经坐上这样的公交车,前往火车站去接大学放寒假从北京来的二哥,一路上,车里面只有我和司机;车外面,被夜雾染成橘黄色的街灯散发的橘黄的光里,一路都可以看到扫大街的环卫工人。他们穿着各色的衣服、扎着各色的头巾、裹着各色围领、带着同样白色的口罩、拿着同样长短的竹丫笤帚、以同样的动作以及同样的频率和节奏做同样的工作。这样一次偶然的遇见,让我看到了隆冬季节一辆开往火车站的公交车外相电影画面一样的镜头的组合。这种镜头的组合,和黄蜀芹导演内心中要表达的那种浪漫是经人的一直——因为这样的镜头的组合只适合观者的眼睛。而立在凛冽的寒风中的他们,是另一种感受和另一种生活……

城市生活的人除了能无休止地创造垃圾,还能无休止地排便。街道边弄堂里的公共厕所的粪池每时每刻都在创造新高度。每天清早的时候,全市任何一间公厕都人满为患,走过任何一间公厕都可以看到捂着肚子等蹲位的奇妙景象。因为有了这样一种人,这个城市上空每天的空气里的氨气指数保持着基本不变的状态,也保持着让这个城市早出晚归的人们始终能呼吸正常的空气。这种人就是“拉大粪的”。拉大粪的优良中,一种是直接把粪车拉到公共厕所门口,淘走粪池里的屎尿,这种环卫工人准确的名称叫做“淘大粪的”;还有一种,和倒垃圾的一样,只是把垃圾车换成了大粪车,也有一把铃铛,但是声音比大垃圾的铃铛发出的声音要清脆很多,发“叮叮叮叮”的声音,城市里的居民是通过这种声音的差别来判断巷口到来的是粪车还是垃圾车,这种环卫工人被叫做:“倒大粪的”。这两种粪车,一般有明确的分工。倒大粪的来了,一般停留的时间比较长,因为往往会遇到有人正好坐在自家的马桶上拉屎,如果走得太急,这个人还没来得及擦屁股粪车就拉走的话,会在第二日发出抱怨的。我们那里以前用马桶的人特别多,后来在一个叫“金狗”的人的影响下,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家废弃了那种带盖的马桶,学着和“金狗”家一样,用一种带拎钩的便桶,轻便好用。这个进步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因为“金狗”,整条弄堂的居民把在家里坐马桶拉屎的习惯废除掉,改为充分利用在公共厕所解决如厕问题,养成只有在深更半夜不方便的时候才用便桶的好习惯。说实在的,在几乎看不到马桶的弄堂里穿行,心情都会不一样。“淘大粪的”和“倒大粪的”都是拉一辆粪车(记得我们小时候把这种粪车叫做“坦克车”,非常形象),但是他们之间也是有区别的,淘大粪的,多一把粪勺;而倒大粪的,多一把铃铛。其他的,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和倒垃圾的环卫工人一样,也预备了草帽和雨衣……

前些日子回到家乡小住,回去的当天就特意去了曾经生活过的居民区,在那些拆迁剩下的残垣断壁上依稀还可以看得见这样的标语:热爱卫生、人人有责。另外,看到了每条弄堂口都有环卫局放置的绿色的垃圾桶……也因为拆迁,很难找到从前的那种公共厕所了。没有了这样的公共厕所,估计“淘大粪的”环卫工人也不会有了吧?但是第二天早晨起来跑步的时候还能碰到“扫大街的”……第三日我陪母亲在超市购物时竟然见到了当年的老邻居、“扫大街的”熊晓芸,谈话间告诉我们她已经退休了,环卫局已经改名为“环保局”了,她的儿子现在就在环保局上班,负责和河道治理和水污染防治方面的工作。突然感觉环境卫生服务转为环境卫生保护,这真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啊……

上面说的三种人,在当时其实原本就是一种人,把他们叫做“环卫工人”。现在可能要换一种说法了,叫做:环境保护工作者……

同类推荐
  • 实用社交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社交文书写作大全

    这是一套以促进现代应用文写作规范化为主要目的,以当代常用且新颖的应用文写作为主要内容,以企事业单位与政府机关的文书写作者和使用者、普通高校师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兼具教材性质的工具书。
  • 师爱:教育可以如此智慧

    师爱:教育可以如此智慧

    本书是“中小学教师教学丛书”中的第三十二册,无论时代怎样变化,教育如何改革,师爱都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本书将为您细致阐述在这种无价的爱中如何使您的教育充满智慧。其中技巧、情感、沟通等搭建的方法全都融会于本书之中,是一本教师必备的实用手册。
  • 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

    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

    当今时代,新媒体无处不在。新媒体不仅是传播手段或形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传播观念和产业形态的变革,并影响到内容生产、消费方式等各个环节。那么,新媒体包括哪些形念?与传统媒体相比又有哪些特性?对社会生活发生着怎样的影响?对传媒产业又带来了什么变化?如何与传统媒体嫁接融介?这一系列问题亟待研究和探讨。本书内容既包括数字技术和新媒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包括新媒体发展现状、最新研究成果等。重点对新媒体传播特性、新媒体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以及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和常用设备操作等内容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同时,对传媒领域中的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网络媒体等做了比较细致的比较和分析。
  • “洛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洛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每种含教育家的生平、教育事迹、教育成就、教育思想评析和经典教育论著选读及注解解读导读两部分。这对于全面深刻和原原本本地了解学习、运用教育家的思想和著作是十分有益的。
  • 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精典教育)

    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精典教育)

    本书以自然教育法的原著版本为基础,参阅了近年来自然教育法的多种国内译本,介绍了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书中介绍了自然教育法的宗旨,并对自然教育法中涉及的众多领域做了介绍,描述了数学、外语、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的游戏学习方法,对孩子的感官能力、思维动力、动手能力、品德素质的培养都提供了训练方法及操作原则。
热门推荐
  • 末日之前没有想念

    末日之前没有想念

    青年作家姚瑶用抒情诗般清新、干净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个关于成长、青春、动荡、遗失与追寻的故事。这十五篇故事,表面上是看似平缓无波澜的瓶中水,却犹如静水深流一般坚强而又令人无法抗拒地击中内心。总有一种柔软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种伤痛无法言说,那是面对生活而不愿妥协的倔强呐喊。也许,这些独属于青春期的爱与悲伤,是每个人在心底始终无法忘怀的珍贵记忆,虽时光老去,仍在心间灼灼发亮。
  • 工伤保险与劳动争议

    工伤保险与劳动争议

    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劳动者由于工作原因并在工作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或因接触粉尘、放射线、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引起职业病后,由国家或社会给负伤、致残者以及死亡者生前供养亲属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 新的时代之丧尸危机

    新的时代之丧尸危机

    一群在末世危机中挣扎的年轻人,是否能凭借运气或实力在这丧尸遍野中生存下来?或者,死亡。种种未知的危险在迷途的前方等待。只有充满勇气和毅力的人才能获得生存资格。
  • 卡能时代

    卡能时代

    卡武大陆,一个卡能发展到极致的世界,修炼卡能的人被称为卡牌武者!卡武等级:卡徒、卡兵、卡士、卡尉……
  • 中老年健康千问千答

    中老年健康千问千答

    本书介绍了老年人常见疾病预防保健、运动健身、饮食营养、常见心理疾病等基本知识。
  • 亲,前男友不包邮

    亲,前男友不包邮

    这是一个倒霉的富家小千金被险恶大叔甩掉,又遇恶少的故事。好在亲妈没给她绝路,日子凑合着还能过下去……
  • 夙冥忆瑾

    夙冥忆瑾

    【垂髫】她6岁,他10岁,她暗恋他,这是她的初恋。【豆蔻】她13岁,他17岁,他要娶异国公主为妻。他只把她当做妹妹,绝无男女情分之想。她,已死心……【及笄】在她成年之际,却遇见了可以终身托付的人。可是,他傻她愚,两人磕磕撞撞。但幸好月老还是为他俩牵稳了红线。执子之手,白头偕老……
  • 星空之域

    星空之域

    2023年1月1日,续日本《刀剑神域》事件之后,官方收录的“种子”突然被黑客盗窃。3月30日,中国三大游戏公司联手代理一款真实性极高的网络虚拟游戏——《星空之域》。我只是一个邋遢的坏学生,没有考上高中而被父母劝去学习护理知识……拜托!男护什么的要去手术室工作的!我晕血哎!还不如去开个网吧,天天玩游戏多好。ps:此篇与刀剑神域有些关系,属半同人。顺便一说,我是手机码字加发稿,很慢很坑。
  • 悬念故事7

    悬念故事7

    故事的悬念性强烈,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能吸引读者读下去。悬念的大量设置,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哥子、於全军、庄秦、九斗、菊韵香、大刀红等各路名家任务,通过作者精雕细琢为大家奉献了一道道悬念大餐。打开本书,您将看到的是各种离奇、曲折的故事,让您有从第一眼看过就欲罢不能的神秘。
  • 犹记当年奇仙遇到爱

    犹记当年奇仙遇到爱

    一场探险,让我们邂逅,架空的世界,原来也多姿多彩,重重波折,最后你还是舍弃了,狗血的剧情,我定会让你后悔…半神人的仙力虽不能上天入地,让你爱上我是绰绰有余的。这一生遇到你是命运,逃不开是选择,不是不爱,是不想让你受伤。人生何必如初见,但求相看两不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