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09900000028

第28章 谈谈说是道非

今天就“是、非”二字来谈一谈,站在学佛的角度来看一看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按人们通常的理解,对的就是“是”,错的就是“非”。但学佛的人应该是不讲是非、不论是非、不记对错、善恶不分、好歹不分的人。如此说来,与学佛的人交往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你是一个真正学佛的人,就是一个是非不分、好歹不分的人。如果你经常分别是非,你就不是一个真正学佛的人。

那么,学佛的人要分别什么呢?什么也不分别,只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也就是内心的动机。即使你讲话讲得对,只要动机不纯,也是错的。反之,即使你讲话讲错了,但动机对,站在学佛的角度看,也是对的。

作为一个学佛的人,是否要捍卫真理?如果有人污蔑你的信仰,你应该如何面对?如果对方不懂佛教,反对你学佛,你该怎么办?你说:“我能说服他。”实际上一个不信佛的人,你越想说服他,他越不信。佛说:“我四十九年住世,不曾说过一字,度过一个众生。你们之所以被度,是你们自己发心了。如果你们不发心,我也度不了你们。不是我度你们,而是你们自己度自己。”

一个人真正发心学佛,就会身体力行。就如同一个学习主动的学生一样,根本不需要老师督促。如果不愿意学习,就是老师守在身边也没有用。所以佛说一个人发菩提心,自然会“体解大道”——身体力行。

佛一生之中从未说过他人是非、对错,只教大家认识真理,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认识整个宇宙。而现在学佛的人都喜欢批驳他人,评论他人是非、对错。比如有人来到万行面前问万行:释迦佛说的某句话是对还是错?然后拿着万行说的去跟人说:某某说释迦佛的某句话是错的(或者是对的)。所以如果万行聪明,只会说正法(真理),也就是正知正见,你自然会明白什么是邪知邪见。

希望在座的以后出去讲法,要讲正知正见,树立起正法的法幢。如果不讲正知正见,只是一味地批驳他人是邪知邪见,人家不会被你说服。就像邪知邪见者来到我们面前,我们只要告诉他做人的道理,他自然会知道该怎么做。如果教化不了他,我们应该生惭愧心,是自己没有德行,感化不了他。

如果一个学佛的人把是非分得太清,即便他是在传播真理,维护真理,他的心态也是不健康的。社会上有许多人巧舌如簧,特别善辩。说是维护真理,实际上是争强好胜,表现自己。即便他说的是“正知正见”,出发点已经错了。大学生怎么会和小学生辩论呢?只有小学生会和大学生辩论。小学生一开口,大学生便知他是小学生。小学生一开口,就会说大学生不对。

如果你说:不和他辩论不就行了呗。但内心会说:他对佛法的认识不对,邪知邪见,不如我等等。只要有了其中一个念头,你已经“非”了。太执著“是”的人,本身已经走向另一个极端——“非”。你执著“是”,无非是要证明自己是对的,自己比对方强。

是与非,光说是,不说非,也是执著;光说是,是也变成非;光说这个是,无非是为了体现那个非。古人讲:“是非止于智者。”是非传到智者的耳里就消失了,不会再蔓延。

我曾经和一个法师辩论,我说:“一个学佛的人是一个好歹不分、香臭不分的人。”他说:“既然如此,别人对你好与坏有什么区别呢?”我说:“对我好,对我坏,那是别人的事。我不会因为他对我好或者坏,也对他好或者坏”。

比如你们认为万行好或者坏,这是你们的权利。你们来到万行面前,有的是来出家的,有的是来求法的,有的是为闭关而来的,有的是来看万行到底有多大能耐的……这是你们的权利。但是万行只有一个心态,只能按一个标准对待你们,就是一视同仁,把你们引上学佛的道路。这样你们其他的心态和目的就会自动消失。这里是道场,来这里就是学佛的,只允许有一个念头——学佛。即使做不到“是非不分,好歹不分”,也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同时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

是与非永远并存。以一个超越者的心态去看待事物,所出现、所存在的,都应该出现、应该存在。宇宙对任何事物都不会说应该不应该出现、应该不应该存在。而我们人则会根据自己的感觉、需求和喜好去分别。比如当你不会使用一样东西时,你会说它无用;当你会使用时,又说它有用。又比如眼前的石灰石,不学医的不知道它的用途,学医的就知道它有降血压的功效。

世间上的万事万物,甚至看不见的,都有用。当我们从正面无法认识时,只能从反面去认识。为什么世间上会有“报应”?因为一个人只有受报了才会悔恨,才会反省。就如同一个人被打倒后,爬起来还不服气,只有连续被打倒几次,才会服气一样。

好多人没有体验过出家人的生活,只看到表面上的清闲自在,不像社会上的人上班那么严格准时。当他到寺庙来体验生活,尤其是出了家之后,才发现比社会上的人还难做。因为社会上的人只需管好“身”和“口”,而出家人还要管好“意”。既要管好有形的,还要管好无形的。实际上有形的也是受无形的主宰。就像大家坐在这里来回地换腿,那是因为心静不下来。如果降伏了心,身体自然会静下来。这就是有形的受无形的主宰。

学佛人有些观念,社会上的人是很难接受的,就像刚才讲的,一个真正学佛的人是好歹不分,香臭不分的。试想,你对一个学佛的人很好,而他对你却和对他坏的人一样看待,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万行的好多弟子都说万行是“好歹不分,香臭不分”。实际上万行还没有真正达到这个境界,但一直尽力做到“好歹不分”。无论你给不给我钱,供不供养我,对我态度如何,我都同等对待。不会因为你给万行磕几个头,送个红包,万行就对你另眼相待。看不清自己的起心动念,就会被境所转。

一个学佛的人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问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来到这个道场,来到这个师父身边,是为何而来?如果在这里住上一年两年后,心态变了,动机变了,你是否能觉察到?比如你原本是为修道而来,后来觉得这里有利可图,或者有权可使,你是否能觉察到自己心态的转变?

要修道,心要死。心不死,不会成道。一个人无论是学佛还是从事其他任何行业,如果能十年心不变,也就是十年保持一个理想、一个心态,也即一念十年,十年一念,必然会有大成就。即便你是想争权夺利,十年也会有“大成就”。可是有几个人能十年一念,一念十年呢?十年一念确实不容易做到,但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十年一个理想。我是十年一个目标。比如闭关,前后用了十年;现在建闭关中心,也打算搞十年;以后再干别的,也会给自己定一个时间目标。

佛教有个词叫“慢心”,指的就是人的傲慢心。佛学把“慢心”分析得非常深入、透彻。比如与人当面争论是属于粗糙的慢心。但是,即便表面上不争论,如果心里想:他年龄小,刚学佛,懂得不多,没有必要跟他争论。这也是慢心的表现,只是比前者微细一些。

何谓谦恭心?“谦”是谦虚,“恭”是恭敬。一个学佛的人遇事只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能在别人身上挑毛病。如果我们的智慧高,德行深,即便别人有不同的思想、心态,来到我们面前,也会被我们溶化,变成我们的“化身”。就像当年佛的弟子们来到佛面前,都被佛同化,变成了佛的化身一样。在他们身上,都体现出了佛的形象。

上等人抓心,中等人抓人,下等人抓事,末等人抓物。大家可以根据这个说法,看看自己是属于哪个等级。我最近才知道×××是教《心理学》的。《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剖析人的内心世界的。如果你不了解大家的心理活动,说明你这个心理老师的功夫还不到家。

一个学佛的人要明白,世间上的事物,只要有人说好,必然有人说坏,有人认可,也必然有人不认可。佛教徒都认为释迦佛是真理的代表,可是当今世界60亿人口,又有多少人相信佛呢?就像基督徒都相信耶稣,而非基督徒都不信一样。如果在座的把《圣经》读一遍,也会相信耶稣。因为他也是个大开悟的圣人,只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传播真理。

学佛的人都在学悉达多的思想,为什么没有形成自己的佛学思想呢?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大家必须在自己的见地上痛下功夫。我经常跟身边的道友说要会讲法。因为不会讲,就没有自己的佛学见地。

从古至今,讲经说法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照本宣科,讲悉达多的思想,而不是自己内在的“心经”;另一种是讲自己内在的心经。为什么你学佛没有自己的思想呢?说明你还没有上道,没有与道沟通。就像你们之所以讲不出翁源县的地形、山水,是因为没有到实地看过,只能听别人说,自己跟着鹦鹉学舌。如果大家真的身体力行——体解大道,一定会有自己的佛学思想。

为什么好多出家人、居士学佛多年,却讲不出来?实际上他只是“信佛”,根本不是“学佛”。他相信有佛、有天堂、有地狱,但自己从来没见到过,所以讲不出来。偶尔讲出来的也只是知识,而非经验。你们以后听法师讲法,要看他讲的是佛经,还是自己的心经。

过去禅堂里出来的法师,都是讲自己内在的心经,而不是讲悉达多的经书。自古以来,讲“开示”要比讲佛经难得多。讲“开示”讲的是自己的佛学思想,而讲佛经则是讲悉达多的佛学思想。讲“经”讲得好,讲“开示”未必讲得好。

实际上讲佛经也分三个层次:一个是依文解义,一个是心领神会,还有一个是亲履本地风光。一个知识、文化水平高的人,拿起佛经就会讲——依文解义。稍有领会就是“心领神会”。亲自走进去,再走出来才是“亲履本地风光”。

科班出身的学生通常都是“照本宣科”。再高一点就是“心领神会”。现在好多出家人都是从佛学院出来的,讲经多是照本宣科,依文解义,连心领神会都达不到。如果是从禅堂里出来的,还能看到一点“心领神会”的影子。

当一个人真的能看清自己的起心动念后,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和转变。学佛入不了道,就是因为没有产生质变。很多人总以为量多了,就能达到质的变化。事实并非如此,“量”达到了,“质”未必会变。比如好多学佛的人天天诵经,有的把某部经典诵了上万遍,还是不明白;有的甚至把《华严经》都背会了,《华严经》里的境界却一点都没有出现。因为缺乏实践。而且时间久了,在不知不觉中还产生了慢心。因为周围的人都不诵经,而自己天天诵。

微细的慢心自己是觉察不到的。什么时候才能觉察到呢?只有到了六地、七地的菩萨,才能觉察到自己微细的慢心。佛教中有个故事:一个比丘路过荷花塘时,不由自主地说道:“好香的荷花!”这时河神出现了,批评他不应分别香臭。比丘赶快向河神忏悔。

通过这个故事大家应该明白,只要分别香与臭、对与错、是与非等,都是有傲慢心。一个真正学佛的人就应该是一个“好歹不分”的人。社会上不学佛的人则另当别论。所以作为学佛的人,我们必须看清自己的起心动念。

你内心树立了一个“佛”的形象,必然会有一个“魔”存在。如果你内心没有“佛”,也就没有“魔”。所谓“成佛”,就是放下自己的分别、执著。有时我发现自己对饮食和房间的摆设特别执著,这可能是累世的习气。

同类推荐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人我国。
  •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世间的风光,有时一阵风就吹光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成功,结果把自己摧残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享乐,结果把自己摧毁了。要用无所得的心做事,才能和解脱相应。《处世》是济群法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追求外物的态度的指导。现代的人,有太多的浮躁和不安。如何正确对待财富、物质、名利、情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健康幸福的生活准则是什么?快乐的根源又是什么?《处世》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和方向。
  •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是慧缘上师数十年来对佛教医学研究应用和教学的总结,有很高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慧缘佛医学的问世,不仅向人们揭示了佛教医学的奥秘和特点,其最大的愿望是给各寺庙有志研习佛教医学的僧尼法师们提供一本完善的学习范本,也给对佛教医疗学有兴趣的各界人士提供了一本参考书,书中较详细地介绍了佛医学的来龙去脉,佛教医学神秘的特点及运用方法,并将现代中西医学理论和方法与之相结合,使佛教医疗学更趋于完善,也使之更便于学习和运用。 由于本书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古老而新颖的医疗保健和养生方法,其中许多方法对很多疑难杂病具有独特和神奇的疗效。
  •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是一本涉及哲学与心理学的普及性佛学读物,由“我”与法师的对话、“你”与法师的对话和“心”与法师的对话三组对话,53个问答组成。觉真法师通过很多具体的生活或者人生的问题,比如家庭、爱情、婚姻中遇到的问题,以自己一生的研佛心得,给予了积极和智慧的解答,在阐述中贯穿儒释道传统文化精华。
  • 莲心禅韵

    莲心禅韵

    一位印度智者追寻禅宗智慧,探求人生哲理的心路历程,带你走向心灵自由之路,文化没有国界,思想没有疆界,智慧的激情碰撞,文化的和谐沟通。
热门推荐
  • 暮山红月

    暮山红月

    一个种族会消亡,神灵使其苟延残喘,以拯救自己……五帝镇守世界五个方向,南池朱帝被某族暗袭成功,盛怒之下掀了万里祖地。该族远遁死忘之地,待神灵重回……沉睡了若干个时代的婴儿,在滔天大火中醒来,东方领主救下他……百族皆徘徊在大陆最强的两大势力之间。一个男孩拖着白戟从东方走到南池,再进入地底,而以后又会去向何方?
  • TFBOYS之也许我们不该相见

    TFBOYS之也许我们不该相见

    真正爱你的人,会用最初的心陪你走最远的路。TFBOYS又会不会用最初的心陪女主走最远的路??敬请期待
  • 论利益与政治

    论利益与政治

    本书运用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理论和方法,从改革、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出发,研究利益与政治这一人们时刻关注和敏感的问题。本书以利益是主体在实现其需要的活动中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所体现的价值,政治是特定社会中各权力主体在以政权为核心的条件下围绕着对利益的权威性调控而结成的一定关系和所展开的活动等基本观点,研究了中西方关于利益与政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利益和政治的本质及其形式,实现利益的活动规律和进行政治的活动规律,利益与政治的基本关系,利益关系与政治格局,利益效用与政治效应,利益秩序与政治控制,政治控制中的权威与服从、民主与集中、权利与义务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 斗破仙路

    斗破仙路

    青荷镇的平凡采药少年,偶遇神兽大战,开启通天之门,求仙之路。上古之时,众神云集,诸仙齐聚。千万年间,沧海桑田,苍生皆叹。人人皆叹仙路难,不争仙路,活尽岁月亦枉然!
  • 豪门交易:黏上被拐新娘

    豪门交易:黏上被拐新娘

    是灰姑娘嫁入了豪门?女孩有恩于锦家?或者她背后还有什么神秘身份?忙碌于众说纷纭中,他们从未发现,他们身边那个急欲把自己透明化的女孩,有着坚韧的毅力努力工作着,那种认真的样子,是只有有心人才注意到的光彩非常!他们只知道她叫小程,却不知她的名字,程曦儿!而她之所以会沦落为这样进退不得努力让自己透明化的地步,全是因为那个一不小心撞到她不道歉没礼貌,最后还追到她的小窝里严加追债的男人,说是什么,爷爷看上了她?“只要你老老实实的配合我在他老人家面前的工作,我保证,你的前途一片锦绣!”威胁交易,这是他们再相遇后,最初的交际!
  • 怀着情义闯天下

    怀着情义闯天下

    王天出生在一个小镇上,在二中度过了青葱的美好的岁月,接着出来城里念书,由于喜欢文学,于是,在学校里把精力都放在了创作上,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在职中念了两年书后,由于一场意外,于是,辍学出来社会打拼,逐梦......
  • 蔷薇易冷

    蔷薇易冷

    【完结】俏皮不自信小蔷薇+帅痞学霸大校草没有人一开始就是完美,他需要经历一次次磨难,一次次得到与失去的痛,才会知道什么是爱,怎么去爱。三年了,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们重新开始。而她,却已经有了男朋友,他们之间有太多阻碍,也许分开,才是最轻松最理智的选择。可是他紧追不放,她一再后退。终于,他自以为是的爱,一次次伤了她。她却发现,即使再痛,可没了他的世界,她一片漆黑。如果爱你注定是伤害,我却依然不准备放手,小蔷薇,你还要我吗?(互为初恋,双洁,完美结局)
  • 释空记

    释空记

    中南大界,妖魔称霸为王,人族地位低下,终年堪当奴隶,眼见人族灭亡之际,名为晖月的神人破空而出,手持一柄释龙剑拯救了人族。几百年后妖魔再出新王,蓄谋已久的反攻人族计划即将实施,而地球上的一名普通大学生尘殷因祸穿越至此恰好撞见这百年的一难。且看他如何生存与乱世、如何改变人族命运。
  • 梦回家园(独行者丛书)

    梦回家园(独行者丛书)

    本书收《火车》、《左邻》、《父亲》、《糖》、《伊胡塔的候车室》、《抱着孩子的农妇》等百余篇散文。
  • 破空沧海

    破空沧海

    从一个同一个起点的少年,从出生开始就是一个在别人讽刺眼神中的废物。但是他却如此从容,别人的表现丝毫不影响他的努力。而正因为自己的努力以及种种原因成为整个世界顶尖强者。这就是《破空沧海》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