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15900000002

第2章 眷恋故乡

故乡情

小时候,故乡是一只纸叠的小船,轻轻漂流在清浅的河弯,人在这边,梦在那边;长大后,故乡是一处避风的港湾,静静守候在大山的深处,人在外头,心在里头。

童年时,故乡是一首歌谣,街巷里的脚步,小河边的玩耍,一脸欢喜不知愁;少年时,故乡是一抹阳光,青涩中的懵懂,艰辛中的期盼,一心执着不言苦;成年时,故乡是一阵心颤,日渐老去的父母,忙碌中的探望,一腔婉约相思瘦;中年时,故乡是一瞬回眸,伫望时的风景,相逢时的话题,一世兜转情更浓。

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唱过许多歌,唯有故乡这首歌,让人动情感叹,让人弥远思久,在心头永远回响。在人生的餐桌上,每个人都喝过许多酒,唯有故乡这壶酒,甘甜醇厚,让人尽兴酣畅,在口头永远回味。

在奔走的疲惫中,故乡不再是贫瘠的土地,是一种淡淡的忧伤,是一种苦苦的牵挂,是一种甜甜的惦记;故乡不再是满目的疮痍,是一壶醇香的酒,是一首豪放的诗,是一阕温婉的词。

在揉碎的心事中,剪不断的乡情,挥不去的思念,温暖飘入心扉,滋润浸入灵魂。岁月流逝,韶华远离,许多人生驿站都渐渐淡了忘了,唯有故乡这个初始驿站,时常让人魂牵梦绕。

故乡在我心中,有时是具体的、清晰的,一条小河,一个小巷,一副面孔,一种腔调,那些亲情友情,那些陈年往事,每当提起想起的时候,总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让我无尽地思念和回味。

故乡在我心中,有时又是抽象的、模糊的,离开故乡三十多年,许多老街老屋都不在了,许多人都不认识了,许多事都记不清了,故乡不只是一方水土风情,更是一种自我的寻找、心灵的归宿、精神的守望。

乡恋

久居异乡,年岁增长,心中时常眷恋那一方朴实而丰厚的乡土,像一个永远的心结,让人割舍不断、牵肠挂肚。

家乡在川南崎岖的山坳里,高耸的山,青绿的凹,葱翠的竹,蜿蜒的河,偏远的村,叠成一幅幅清新的画,深深地嵌进心房,如生命的行囊捎带一生。

屋上炊烟,田野庄稼,山涧沟壑,是童年读得最多的风景;荒凉,贫穷,落后,是少年对家乡最肤浅的认知。外面精彩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吸引我走出大山。

离开家乡,走过一个又一个驿站,终于从城市的一隅蜗居到一隅高楼,行走在匆忙的人群里,感受着拥挤和喧哗;时常思恋家乡土地的广袤,一个人坐一座山,一个人走一条路,一个人蹚一条河。

离开家乡时,带走的唯一礼物,是那口地道的家乡话,至今都不会说普通话,总是闹不清舌头何时该卷何时不该卷,虽不绊脚但绊舌;校正口音几乎要脱一层皮,但乡音不是皮,也不是伤疤,更像是胎记,是一个人原产地的防伪标识。

回望家乡时,对于古蔺女人,我曾经比喻:“像大山一样硬扎,像赤水一样奔放,像兰花一样空灵,像郎酒一样浪漫。”大山融入古蔺女人骨子里,性情就硬,说话办事也干脆;赤水河养育的古蔺女人,自然多了些野性和奔放;幽谷中生长的兰花,映衬着古蔺女人的“奢香”;郎酒是古蔺女人的生命形态,是氏族的图腾,是盛宴的诗歌,彰显了大气、豪气和霸气。

每次回到家乡,走进熟悉的街巷,亲扶老屋的土墙,似乎触摸到过去的事,每走一处,总会翻起几页不同的记忆,把思乡的心境搅拨成一抹离愁,掉几缕青丝,添几许白发,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街头巷尾的夜宵摊,充满着吃的诱惑,只要同学、朋友聚在一起,就管不住自己的嘴,有一种吃出来的满足;说起吃的如数家珍,有聂幺爷的麻辣鸡,有钟跷脚的牛肉干,有小王餐馆的猪儿粑,还有成不了大餐的荤豆花、酸菜绿豆汤。

家乡人热情好客,喜欢热闹,大点的酒席每月都有,朋友间的小聚隔三岔五也有,讲究“无酒不成席”;最引以自豪的是家乡有个郎酒,爱郎酒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不光自己爱喝,还劝外地人喝,说郎酒喝了不打头。

经过岁月的蹉跎和坎坷,才知道生命中最温暖的地方莫过于家乡,那里有父母的血脉和传承,有亲人的关爱和挂念,有童年的顽皮和放纵,有少年的青涩和懵懂。

倏忽间人已中年,虽然还没有到老,但思乡的情结愈发深厚,在心底总有一个不老的梦,那是今生的家乡,永远的归处。

记忆中的老街

古蔺的老街,从儿时记事起,就在脑海里储存、定格了,虽然岁月冲淡了记忆,但每当细细回想时,那遥远模糊的街景,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老街有些破旧,但感觉很亲切,青石板铺就的主街沿着落鸿河伸展,按居民的习惯,分为上街、中街和下街;街道两旁,大多是些木质老屋,店铺上着旧式的门板,装或卸都方便;往住户家里走,可以看到狭窄、幽深的小巷,小巷中有门槛,小院中有天井;临河人家还有些吊脚楼、小轩窗,通往河边的水北门巷子,整天都是湿浇浇的。

主街爬坡的一面,有许多弯曲、起落的街巷,印象比较深的有个牌坊口,沿着坡坎往上走便是县府,从小在大院长大,对那一片再熟悉不过了;有个大巷子,聂墩墩在岔路口摆个麻辣鸡摊子,那鲜香诱人的味道让人惦记;有个豆腐业,那一片豆腐作坊比较集中,有个同学祖上是做豆腐的,人缘也挺好,大家都叫她“豆腐西施”;记得清楚的,还有大礼堂、油榨房、万家巷子、一人巷……

那些纵横交错的街巷,像是迷宫,拐弯抹角,绕东串西;小巷中藏着深宅大院,门口躺着打瞌睡的黄狗,寂静而神秘;抬头望去,墙壁上布满了青苔,屋顶上长满了青草,偶尔有阳光从瓦缝中漏出,斜斜地照在石阶和鹅卵石上。

老街上的茶馆,随时都坐满了人,老一辈最懂最恋茶馆,一杯清茶,咀嚼的是人生滋味,留下的是满口清香。铁匠铺的壮实汉子,光着膀子,满脸通红,汗流浃背,高举着铁锤,叮叮当当地敲打着铁器。棉花铺的中年夫妻,背着弹弓,手持木槌,弹着棉花,头发上,须眉上,衣裤上,沾满了棉花絮,像个雪人。

外婆家住在中街,新中国成立前是做布匹生意的,木板房虽然陈旧,但日子过得殷实,时常去那里玩耍,或蹭点吃的,晚了就住下。天刚蒙蒙亮,就听到鸡鸣狗叫声,小贩卖小吃的吆喝声,那声音很是悦耳。下街有个新华书店,兜里没钱,去那里只是翻翻看看,入迷的时候,一蹲就是大半天。有时也去街边的小书摊,花上几分钱,看上几本喜欢的书。

老街上的人相处融洽,端着饭碗串门的,纳着鞋底拉家常的,支个木架搓麻绳的。哪家有个红白喜事,整条街的人都当成自家的事来办。远方的亲戚朋友来了,家里住不下的,隔壁邻居家打个招呼也可住宿,主人客人间没有半点忸怩。

曾经的老街都变样了,那些低矮的层楼、斑驳的墙面、老式的凳椅、旧式的襟衫、慢摇的蒲扇,渐渐消失在过往的尘烟中;只有那些熟悉的面孔和乡音,还深深地留在久远的记忆里。

赤水河,英雄河,美酒河

我的家乡有条赤水河,从母亲赋予我生命那时起,就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水土之源,还是精神之本,我与它的自然、人文都密不可分,注定我这一生都行吟在它的影子里。

赤水河,穿行在滇黔川纵横沟壑之间,从一个山谷到另一个山谷,从一个险滩到另一个险滩。丹崖幽谷,飘忽暗河,抚摸岸边拴盐船的石孔,可猜想当年舟楫不断、川盐入黔的盛景。

赤水河,以它特有的赤诚和俊美,演绎了历史和当代佳话;过去向往赤水河,因为它是一条英雄的河;现在赞美赤水河,因为它是一条美酒的河。

四渡赤水,得意之笔;大兵压境,围追堵截;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机智灵活巧迂回,纵横驰骋川黔滇。以绝处逢生的险境,创造了军事史上的神话。

蜈蚣崖上“美酒河”题字,横空出世,气势恢宏,赤水河般配这样的大字;“水”是酒存活的液体,“酉”是贮酒的坛子,酒是这一方水的赋予,是这一方人的造化。

赤水河畔,满山的高粱、小麦,似乎天生就是为酿酒准备的。赤水河畔的人,有一种力透石壁的生存欲望,要以酒的烈性,展示生命的跳动和张扬。

赤水河,让人血脉偾张、神采飞扬,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水文气候,酝酿了茅台、郎酒、习酒等名蜚中外的酱香美酒,奠定了赤水河在中国酿酒业的核心地位。

二郎天宝洞

二郎,古蔺境内、赤水河畔、川黔交界的一个偏远小镇,与习水、仁怀隔河相望;回水沱像一个酒壶,赤水河流经这里,再倒出去,就变成了酒;半山腰上,弯曲起落的街道,青石铺筑的台阶,通向酒香深处。

美酒的酿造,更多得益于水质、土壤、气候、作物等自然条件,不然很难解释,在配方、技术保密的情况下,茅台、郎酒的口感如此接近,以至于行家都难以分辨,只好作个通俗的界定:高度酱酒以茅台好喝,低度酱酒以郎酒好喝。

天宝洞,典型的喀斯特溶洞,蕴含“天赐宝洞”之意,深藏在二郎五老峰下。我曾经两次造访天宝洞,在朋友接待后半醉半醒的状态下,飘飘然进洞探访。偌大的洞库,深邃、幽暗、斑驳,凉悠悠、湿漉漉的;上万只土制陶坛,贮存数万吨基酒,整齐地排列着,看上去像“兵马俑”,显得浓烈憨朴、肃穆;洞内常年恒温,冬暖夏凉,有利于微生物生长;陶坛上积满的酒苔,用手触摸有丝绸般的感觉,不会留下任何印痕,对酒的醇化甘洌有稳定老熟的作用。

赤水、高粱、小麦酿造的郎酒,可谓“生长于自然,成熟于自然”,必得在这里窖藏三年以上,经历孤寂和等待,才能熬炼出细腻温和、醇厚绵长、空杯留香的品质,让人感受“宝洞客来风送醉,举觞人去路留香”的诗情。

太平古镇

太平,落鸿河与赤水河交汇处的一个古镇,与贵州习水隔河相望,过去的商旅和兵戎之地。

明末清初,自贡井盐入黔,设立水路驿站,盐商拥入设号,船只胪列,桅墙如林。清末,江西陇南商人朱复桐的后裔,为怀念家乡“太平堡”,祈祷过往行人渡河平安,将“落鸿口”改名为“太平渡”。

古镇的建筑,大多是吊脚楼,以干阑式技法,在陡峭的地势上争取空间,依山而建,傍水而居;梯坎的街道,店宅的房屋,沿着山势蜿蜒爬去,呈现“台、吊、错、挑、梭、靠”的特点,错落有致,古朴而含蓄,独特而丰富,充分体现出对自然的适应和尊重。

红军四渡赤水七十二天,其间三进古蔺,转辗驻扎五十四天;二渡、四渡赤水时,在太平留下了总部、银行、医院、住所等八十多处遗址,在陈列馆珍藏了马灯、印鉴、号谱、土炮、苏维埃纸币等七百余件文物;许多房屋的门板、板壁,当年红军架设浮桥都用过,一砖一瓦,一檩一角,一石一物,都浸透着红军的气息和情谊。

曾经的繁荣和硝烟已经散去,古镇显得有些冷清,每条街道,每栋房屋,似乎都在说着悄悄话,历史是沉寂的、不张扬的。慢慢踱着步子,沿着青石板上坡下坎,穿行于街巷之间,四处打量镇上的居民,不管是歇坐门前的老人,还是戏耍道头的孩童,都在专注手中的零碎事,都在忙碌或悠闲地生活着,一切都是那样朴实、恬淡、自然。

在街角的石凳上发发呆,在院落的槐树下喝喝茶,让我不经意想起遥远的童年往事,诱使我将美丽的记忆碎片,贴在似曾相识的街景和面孔上,在脑海里刷新一番,年龄虽老熟了一些,思想却年轻了一些。

黄荆老林

我在老家古蔺生活了十八年,从小就听长辈传说黄荆老林,因乾隆年间“封禁”而保持原始状态,那里有野生动物出入,觉得很神秘,很蛮荒,很害怕。

初识黄荆,是在高考落榜的那年,待在家里心烦,父亲联系公路局的朋友,让我去黄荆养路段写标语。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崎岖山路,满身泥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过去的黄荆,是一片蛮荒;如今的黄荆,是一片幽景。随着旅游条件的改善,前去观光、探访的人多了起来,像是一个藏在深闺的美少女,让人怦然心动。

丹霞地貌,古树参天,藤萝缠绕,轻抚梯坎、树皮上的青苔,湿润润的,凉悠悠的;鸟语空山,蝉鸣幽林,枫叶猩红,树荫间洒下的缕缕阳光,暖洋洋的,羞涩涩的。

山得水而活,水因山而幽。蟒童河水破峰而出,冲激成八节瀑布,水花飞溅,空灵飘逸;每一节瀑布都有一个传说,林涧潺潺的溪水,没有夸张的响声,与山峦交织在一起,诉说着纯净质朴的美好。

环岩,悬崖绝壁,幽奇险秀,飞瀑如泻。普照山,山脉雄奇,凌云屹立,东可观日出、晨辉,西可看云海、晚霞。笋子山,盛产竹笋,山势尖削,沟壑交错,似一条蜿蜒天际的绿带,缭绕于群峦与白云之间。

描绘黄荆的美,我的语言是贫乏的,清代光绪年间,湖北墨客梁春华在白云岩上题诗,发出了“劈开八节洞,飞出万重山,云气吞边日,泉声响百峦。封侯千古事,作客十年间;艰险都尝遍,无知林鹤闲”的感叹!

亲情

系魂小时候,我迷失在山谷里,母亲急了哭了,和几个伙伴找回家,母亲搂着我,不停地对人家说,这个没魂的苦孩子,把魂丢在了大山里。

长大离开山乡的时候,母亲把一根红线系在我的手腕上,反复叮嘱,在人多的城里,不要被花言巧语蒙蔽,自己的命要自己带在身上。

许多年过去了,拴在我手腕上的那根红线早已丢失,但母亲的话始终记在心上,我的魂还在遥远的山乡。

背影小时候,常紧握父亲的手,在幽静的街巷里跌撞行走,一抹夕阳,将父子俩长长的背影印在青石路上。

时光渐渐拉长了岁月的背影,昔日紧握父亲的手已经松开,跌撞的脚步变得沉稳,浅薄的脚印日益深厚,成熟的步履走在远方。

许多年后,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从未走出那条街巷,父亲将他背影中精彩的部分裁剪了下来,精心缝在了我的身上,使我的生命里时常闪现着父亲的影子。

白发和皱纹侵蚀着父亲的容颜,街巷里留下的是父亲踽踽行走的背影,唯一不曾改变的是父亲的目光和心愿。

姐弟情姐姐,你亲切地叫我一声兄弟,让我想起小时候,迈着踉跄的步子,扑进你的怀里,爬到你的背上,发出那声稚嫩的呼喊。

前方有好多大山要爬,那根长长的背带,驭着艰辛,也背着梦想,我好想在姐的背上,寻一丝温暖和依偎。

可我说不,我怕太沉了会把姐压垮,姐弟间是修来的福分,情同手足,不分你我,弟永远驶不出姐的心岸。

离家的日子,我没把姐忘记,穿着姐一针一线织成的毛衣,在风雨中前行,总有一缕缕暖意在心田缱绻;那声弥漫着乡音的呼喊,是舔伤时的小屋,是疲惫时的安慰。

这些年来,你我都有了小家,但没有忘记大家,把苦衷埋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孝敬父母,侍候老人,似乎把生命都做了抵押,而不要一分报偿。

当我们的孩子都长大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开始老了,翻过的日历上,写满了岁月的无奈和沧桑。

老光景

老屋三十多年了,曾经的日子像风一样,一串本土本乡的脚印,留在了家乡那些老屋里。

老屋的邻居,是邻居的老屋;斑驳的泥墙,已经露出了缝隙,爬满了藤蔓,屋顶上好些瓦片已经在风中吹落;一圈又一圈蜘蛛网,还守护着门槛、窗棂和天井。

老屋睡在炊烟里,也醒在炊烟里;听惯了三天两头刮锅底的声音,吃惯了饥一顿饱一顿的粗粮,摸惯了那些磨得溜亮的梁木、椽子和老式家具。

不隔音的墙,墙上的那些窗口,曾经听一段逸闻趣事,递一个滚烫的苞谷,接一铲喷香的锅巴。

父母那双长满老茧的手,揉出一缸酸菜,磨出一盆豆花,腌出一挂腊肉,本分地过着百姓的平实生活,在几曲蛐蛐叫声里,换成了浓浓的味道。

老屋,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显得肃穆和静谧,与世无争的样子,那些蹉跎的岁月,老屋惦记着,我也惦记着。

老茶馆,凝固着旧时光,盖碗茶,紫铜壶,老虎灶,竹靠椅,木方桌,老烟杆的敲击声,老爷子的咳嗽声,跑堂倌的吆喝声,定格成老茶馆的光景。

老茶馆,是休息、解闷的好去处,花几毛钱,一待就是大半天;一杯清茶,喝着恬淡、自在和悠闲;一碟瓜子,嗑着家事、国事、天下事。

墙中间的领袖画像,画两边的红色语录,都在诉说着那个年代的故事;每一个角落,都留存着岁月的沉淀;每一缕阳光,都享受着生活的安详。

老街的乡亲,不紧不慢地来,不紧不慢地走;让老茶馆泡着的,是乡亲每天的心情;老茶馆是生活的停顿,停顿在乡亲的心中,停顿在老街的深处。

童年的煤油灯时常想起童年的煤油灯,那盏小小的、暗暗的煤油灯,拉长了父母姊妹的身影,一家人围坐在灯光下,做着针线,做着作业,做着游戏。

童年的煤油灯,倚靠在斑驳的墙角,葫芦状的灯罩,丰满而圆润;棉线捻子的灯芯,大口吸食着煤油;我小心将它捧起,轻轻擦掉玻璃上的灰尘。

童年的煤油灯,微弱的一簇灯焰,仿佛随时都可能被一只飞蛾扑灭;借着一丝灯光,母亲纳着鞋底,姐姐织着毛衣,细长的麻线、毛线,在胸前盘旋、起舞。

童年的煤油灯,油烟重,气味大,两个鼻孔熏得黑乎乎的;摇晃的火苗,容易燃着头发;看书久了,对眼睛伤害挺大的。

童年的煤油灯,淡淡的、暖暖的灯光,给清贫的家庭增添了几分温馨;朦胧的、跳动的灯焰,在我的记忆里徜徉,在我的内心里升起梦想和希望。

再聚首,因为同学

金秋十月,流光溢彩,我们古蔺五中高七九级同学,怀揣着对老师的感恩、对情谊的珍惜,相聚在黄荆老林这片天然、美丽、神奇的土地。

高七九级,是历史转折中的优秀群体,是古蔺五中校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次聚会,是一次久违的重逢,是一次不舍的告别,相逢的喜悦,道别的伤感,挂在每个同学脸上。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曾经两年的高中学习生活,把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回忆。那时候,我们都不富有,但内心单纯、质朴、浪漫,日子过得很开心,这是那个年代留给我们的最好礼物。

三十五年没见面,同学间都有些陌生,好多都叫不出名字,那又何妨,一个握手,一个拥抱,流露的感情依然那么滚烫;忘不了那青春的悸动,忘不了那羞涩的表情,忘不了那闪烁的泪花,忘不了那传情的小纸条,忘不了那课桌上的三八线,忘不了那同学间的顽皮、打闹和恶作剧……

三十五年,一万两千七百多个日日夜夜,叠在一起的日历有厚厚的三十五本,那一页一页翻过去的,不仅仅是光阴和岁月,还有割舍不断、挥之不去的同学情。

三十五年,黄金般的岁月,我们经历了人生的磨砺和积淀,同学之间的友情,像一本珍藏在书架上厚重的书籍,当收拾整理的时候,会轻轻掸去上面的尘埃,静静细细地解读和回味。

三十五年,人生的变化莫如“渐渐”,从萌芽的春,渐渐变成了绿阴的夏,渐渐变成了金色的秋;从青涩懵懂的少年,渐渐变成了精力旺盛的青年,渐渐变成了成熟稳重的中年。

三天的同学聚会,虽然很短暂,但很紧凑、很圆满;同学聚会虽然结束了,但同学之间的友情不该间断;抽点时间,找点空闲,时常在一起聚聚;满满地斟一杯酒,道一声同学珍重;紧紧地握一下手,藏一份纯真感情。

记住乡愁

回不去的家乡家乡往往是和父母联系在一起的,父母在的时候,那个地方属于你,人离开了,心还经常回去,会时常牵挂,会从梦中惊醒,会千里迢迢赶回家;只要踏上回乡的路,就有一种归心似箭的感觉,因为家乡有父母的思念和期盼,有相聚的温暖和亲昵,有离别的不舍和愁绪。

自从父母去世后,家乡给人的感觉,不再那么亲近了;没有父母的家乡,已经不再属于我,心中会泛起一种莫名的茫然、惆怅和孤单;那些熟悉的街巷,热闹的菜市,久违的乡音,深情的依恋,都因父母的去世渐渐淡了。虽然那里还有两个姐姐,她们也说:“父母不在了,这里还是你的家,要常回来看看。”但我心里总是空落落的,以前父母在,回到家里很踏实、很随意;现在住两个姐姐家,虽然对我仍然很好,但始终有一种去亲戚家做客的感觉。

回到自己家里,那种忐忑、纠结的心情挥之不去,我总在想,长期在外工作和生活的人,就像一只飘在天上的风筝,过去对家乡的依恋,是因为父母在那头牵着线,现在父母不在了,心魂上的牵扯就断了,就像一只断线的风筝,随风飘荡,找不到牵引你的人。

乡愁,是一声清亮的笛,总在明月时响起;乡愁,是一曲悠扬的箫,总在孤独时穿越;乡愁,是一阵清脆的鸽哨,总在薄暮中划破寂寥的天际;乡愁,是一枚思乡的邮票,总在期盼中回到遥远的故乡。

乡愁,是一种心底的记忆,因为故乡偏远、落后,总想逃离;乡愁,是一种永久的期待,因为故乡朴实、淳厚,又总想回归;远离了故乡,反而对它多了几分宽容和亲近。

乡愁,是一种隐隐的愁怨,是一种悠悠的依恋;乡愁,是一种未改的乡音,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结;乡愁,系着一个人的心,牵着一个人的魂。

乡愁,是一种对生长地的眷恋,故乡有了家,才有了方向感、归宿感;乡愁,是一种出走与返回的变化,离开后回归的,不再是原来的模样,已经物是人非,有了陌生感、失落感。

乡愁,是一种重回故乡,也是一种难回故乡;故乡留给自己的,仅仅是一种过去的回忆,一种意念的存在,一种精神的纽带。

乡愁,是一种人生的回顾,也是一种心理的需求;乡愁,是一种精神的向往,也是一种家园的追寻,更是一种灵魂的归处。

同类推荐
  • 名家名作精选:朱自清散文

    名家名作精选:朱自清散文

    诗歌,抒放我们的浪漫情怀;散文,倾诉我们的心灵密语;小说,容纳我们的英雄梦想。每一种文体,都有它不一样的魅力。《名家名作精选》系列收录了22位著名作家的经典之作,这里有他们的离合悲欢,苦辣酸甜,他们为青春歌唱,为爱情幽伤,在特别的岁月写下了特别的文字。让我们随他们的笔迹再回味一遍青涩年代,再温习一遍陈年旧事,让我们再感动一次……
  •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的词与情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的词与情

    苏轼的词另辟蹊径,于剪红刻翠外别立一宗,以清旷之气登大雅之堂。他不刻意为文,而文绝千古;不刻意为人,而名重九州。从他的笔端,我们感受他美丽而别有趣味的人生:年少的轻狂、与友人同醉的畅快、与手足聚散的不舍、大彻大悟的轻松;听到人类情感之弦的振动,有喜悦,有愉快,有梦幻的觉醒,有顺从的忍受。面对命运的捉弄,他深得其乐、尽情享受,向世人演绎“宠辱不惊”的风华。读他的词,可以爽口,可以怡情,可以遣怀;品他的人生,感动、敬佩、怜惜相互交织。正是这种超凡的魔力,不管时光如何流逝,不管社会如何变迁,苏轼都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喜爱,去思索,去体味。
  • 浮生诗草

    浮生诗草

    竹三的诗,写得很有特色,不仅风格清朗明畅,遣句行云流水,更重要的是,这些诗,是诗人半世生涯的写照。一方面,它概括抒写了我们这一辈人的共同心路;一方面,又写出了他自己独特的经历。在这个点上说,《浮生诗草》具有一定程度的典型性意义。
  • 部长与国家

    部长与国家

    本书记述的是当年“独臂将军”余秋里授命出任石油部长、带领五万大军在松辽平原上进行大庆石油会战的传奇故事。作品以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活动,翔实叙述了当年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代领袖们为了打破国际反华势力对我国进行的全面封锁、毅然决策开发松辽石油基地的一系列高层活动内幕。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一场游戏一场梦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一场游戏一场梦

    人生是一场游戏也好,一场梦也好,我们都是其中的一个角色,爱恋过、恨别过、欢笑过、悲泣过……长长的生命中,我们可能遇到的,猝不及防的伤害,原来并不是一个传说。年少的时光无论当时多么难堪,回首时却都是如此美好,正如一场情浓意深的戏,一场似虚似幻的梦。
热门推荐
  • 洞玄灵宝飞仙上品妙经

    洞玄灵宝飞仙上品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沐扬之心

    沐扬之心

    因为男友婚礼的事,苏沐扬回到离开十五年的城市,在见过两位新人的那一刻,毅然选择离开,却不想遇到她这一生都不想在见的人。“扬扬,你不想要爸爸留下的东西。”“待在我身边,一年之内,好好做个助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苏沐扬回复:“杨总诚心邀约,以后就请多多指教!”一切的一切就从这一刻开始。在亲情、友情、爱情中,苏沐扬始终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她一路迷茫,跌跌撞撞,终看清自己的内心。
  • 一箩金

    一箩金

    仿佛安静的潜水艇,等候出击时刻的诡谲还是在黑夜中浮出水面仰望星空,生活如同战场,确定又不确定??结局往往充满戏剧性,泪光在笑意中闪烁。
  • 词综

    词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轻王寒妃:逆天猖狂二小姐

    轻王寒妃:逆天猖狂二小姐

    她,绝世杀手,离奇穿越到“她”这个草包废物身上,是天意还是人为?再次睁眼,“她”已不是那个“她”。绝美容颜,绝世天赋,高超医术。她已重获新生,破茧成蝶,注定要傲视天下。她是废柴,不,她是元素鬼才;她是草包,不,她是王牌杀手。看她如何玩转整个大陆,掌控生死于指尖。
  • 九凰朝凤绝色狂妃

    九凰朝凤绝色狂妃

    她,是21世纪的杀手女王,一朝穿越,却成为凤府最无用的草包废材大小姐,当倾城的眸子睁开,她要成为强者!征服这龙崎大陆!他,是北玄帝国诡谲冷酷的天才轩王殿下,拥有妖孽的容貌,是北玄帝国甚至是这世上最美的男人,却为她倾倒,看他们上演一出追逐与被追逐的好戏,踏上强者之路!
  • 重生之遇见EXO

    重生之遇见EXO

    鹿晗第一次见到她,对她留下深深的印象,后来慢慢的爱上她,却不料自己却狠狠地伤害了所爱的人,亲手把她推向别人。
  • 那些网管

    那些网管

    网管!!答曰:网管不在!网管,我的电脑死机了!答曰:重启一下就好了。网管,我耳机没声音啊!答曰:重启一下就好了。
  • 腹黑五师妹玩转江湖

    腹黑五师妹玩转江湖

    她,是上古世界强者紫燃捡回的弃女,从小,她与几个师兄师姐一同生活在那个世界,没有师姐的偷逃,她也不会出去,一场意外,她遇见了他。“师夫说,这个世界有一种毒药,那种毒药,无药可解,但有一种是活在幸福中,而令一种,却痛苦万分……”“我中毒了……中的……是你的情毒!所以……你休想甩开我独自去死!”他,是想让天下合二为一永无战争的魔帝,本该与她没什么瓜葛,但,遇见她时,他的心,乱了。
  • 磨刀石:专注与圆融解码

    磨刀石:专注与圆融解码

    一个困扰千千万万学子的热点问题;一个关乎每个家庭幸福的热门话题;一部历经十年读书炼心的生命感悟。作者花费十余年时间,以独特的视角撰写的这部关于有效家庭教育问题的著作,可以说是家庭教育百花园中的一朵既朴实又艳丽的鲜花。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倡导的借助心智修炼驯服精神、培养智感与西方先进教育理念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