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2800000004

第4章 信不信

常常听到有人说:我什么都不信。这种人是否存在?这一观点的危害性是什么?

这句话本身是有问题的,他们信不信食物可以充饥呢?信不信太阳可以给我们带来光明呢?真的什么都不信,就无法在世间生存了。事实上,他想要说明的只是自己什么宗教信仰也没有,却将这个问题极端化了。无神论者是存在的,即使是无神论者,也不能说自己什么也不信。

因为与宗教有长期的隔阂,我们周围的确有很多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但如果连基本的人生信念也不具备,往往会导致私欲的极端膨胀。近年来,功利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导致拜金成风。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信仰所致。

宗教是道德建立的基础,古往今来,许多民族都依宗教建立自身的道德准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提倡了几十年,这和菩萨道的精神完全一致。但人性是自私的,如果认识不到“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很难使人们自觉接受。

做个好人够了吗

有人觉得做个好人就行了,为什么要有宗教信仰呢?他们认为,有些声称有信仰的人也未必比自己更善良。

关于好人的说法非常笼统,每个人都有理由认为自己是好人,但究竟依循什么标准呢?而所谓的好人,也有不同程度的区别。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好人,就是善良而富有爱心的人。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能够依五戒十善生活,是人天乘的标准;能够断除贪、嗔、痴,是解脱道的标准;能够自觉觉他、自利利他,是菩萨道的标准;而圆满断德(生命中不再有贪嗔痴)、悲德(对众生具备无限慈悲)、智德(具足一切智慧)的佛陀,才是最究竟的好人。所以说,宗教信仰不仅为我们界定了是非善恶的标准,更为我们指明了完善道德的途径,能够帮助我们成为具有深度和纯度的好人。

不可否认,的确存在虽有信仰却品行不端的人。但问题在于,这些人是否按照信仰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了呢?此外,每个人的素质和起点都不同,有些人积重难返,但只要有心向善并持之以恒,总是会多少发生转变的。我们衡量一个人时,不仅要进行横向比较,也要进行纵向比较。

是否所有人都有宗教信仰的需求?

如果说所有人都有宗教信仰的需求,那未免绝对。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许多人没有宗教信仰,也不曾意识到信仰对于人生的作用。尤其在中国社会,许多人对宗教都缺乏正面的认识。在这样的前提下,信仰需求或者被扼杀在摇篮中,或者转化为其他需求。至于那些终日为衣食奔忙或沉溺声色的人,从未思考过人生大事,自然也觉得信仰是可有可无的。

但信仰所关注的是人生大事,包括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包括对人生价值和生命自我的认识,也包括心灵的关怀及烦恼的解脱。这些都是人类永恒的问题,不会因为我们的忽略而不再存在。事实上,但凡有思想的人都可能会遇到这些问题。一旦涉及这些问题而没有宗教信仰作为支撑的话,人生往往会陷入迷茫之中。

这杯酒,给你带来了什么

有的人知道喝酒不好,是犯了酒戒。但是在生意场上,如果不喝酒,生意就谈不好,或不被对方接受和认可,这要怎么办?

佛教中对受戒等问题也有一些方便。比如受“五戒”,可以先受一条、两条戒,也就是所谓的一分受、两分受,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现状来选择。在没有受戒之前,不存在犯戒的问题。

人生是不断的选择过程,有选择就会有冲突、矛盾,这是正常的。每个人在面临选择时,内心都有一个天平,知道孰轻孰重,知道如何取何舍。学佛也是一种选择,并且是人生最重大的选择。

我们对于学佛的目标是否清楚,是否明白佛法对于改善生命的重大意义,再用佛法智慧审视一下,我们现在所追求的种种利益具有多少价值?如果能这样做一下比较,当学佛和世俗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就会知道应该怎么办了。

其实,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准则,有做人的道德底线。在生活中,这种人有时虽显得不合群,可是一旦人们了解了他们之后,反而会对其刮目相看。从长远利益而言,有慈悲心,能够持戒,对事业会更有好处。另外,持戒是在帮助我们克服生命中的不良习性。持戒之难,也在于我们不容易战胜自身习性。因此,很多人会用各种外在借口来说明不能持戒的原因。事实上,那是因为我们没有自制能力,难以摆脱不良习性的左右。

究竟谁是菩萨

有人说,汉传佛教名为菩萨乘,实际却是声闻乘;南传佛教名为声闻乘,实际却是在行菩萨道。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大乘佛教所行的是菩萨道,但从教界现状来看,在这方面确实做得还很不够。不少念佛或参禅的学人,更多只是关注个人解脱,对社会大众比较冷漠。所以,我们这几年也在着重地提倡菩提心教法。因为菩提心是大乘佛教的不共所在,也是区分大小乘的关键所在。而从汉传佛教的传统来看,对于菩提心教法确实弘扬不力。我们虽然是大乘,但实际呈现出来的面貌,的确带有小乘自了的倾向。相反,在南传佛教地区,佛教非常普及,几乎渗透在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僧人也担当着民众的精神导师,起到了化世导俗的作用。

但我们要看到,这只是反映了一种现状,并不是用来否定汉传乃至大乘的口实。在汉传佛教典籍中,有着丰富的菩提心教法,需要我们去挖掘,去弘扬;更需要我们去实践,去身体力行。

同时还要看到,虽然都在提倡慈悲,声闻乘和菩萨乘是各有侧重的。声闻乘也修慈悲,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但这种修习只是随缘而行,并不具备承担精神,不是必须完成的。而大乘提倡的菩提心则具有承担精神,是对三世诸佛和法界众生的庄严承诺:我们不仅这一生要广行利他事业,还要尽未来际以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解除痛苦为使命。具备这样的发心,才能成为大乘行者。否则,尽管也在利他,也在行善,仍是不能称为大乘的。反之,只要具备这种愿力,就已回小向大,不再是小乘行者了。

不计较的技巧

对于欠钱不还、冤枉诽谤等伤害,是否不该计较?

别人欠钱不还,或者冤枉诽谤,如果你能不和他计较,那是说明你的修养和境界。但作为一个学佛者,我们不仅要考虑自己,还要考虑众生的利益。

只要涉及到他人,就要考虑怎样才能真正利益对方。有时,我们用不计较的态度,能感化一些人。

但有时,也可能迁就了对方的缺点,反而会害了他。真正的慈悲,应该是帮助他认识并改正自身错误。

面对他人的冤枉诽谤也是同样的,如果不去辩解,对方的误解可能越来越深,嗔心越来越大,甚至因此造下种种罪业。

你固然有涵养,能够如如不动,却使对方痛苦不堪,这也不是真正的慈悲。

在《瑜伽菩萨戒》中,如果有人冤枉菩萨,而菩萨不作澄清,不去消除对方的误解,也是一种犯戒行为。当然在对待不同情况时,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最重要的,切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否则,冤冤相报何时了?我们要怜悯他,因为他也是在烦恼支配下不能自已。

他虽然伤害了我们,自己却是最直接的受害者。佛陀在因地时,被歌利王割截身体都不起丝毫嗔心,这才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怎样和众生结缘

我们应怎样和众生结缘?

如果我们以欢喜心接纳一切人,以柔和心理解一切人,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人,以恭敬心尊重一切人,以感恩心报答一切人,就能与众生结下善缘。如果我们看到别人时,和蔼可亲、满面春风,别人自然也愿意接近我们。如果我们看到别人时,冷若冰霜、面无表情,无形中就会将人拒于千里之外。即使身边的人,也会和我们咫尺天涯、形同陌路的。

此外,还要恰到好处地赞叹他人的长处,不是虚伪的恭维,更不是肉麻的谄媚,不要赞叹到让别人坐立不安。除此而外,供养和布施也非常重要。当他人有困难时,应尽力提供帮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只要做到这几点,人与人之间就能和谐相处,就能和众生广结善缘。

怎样才能对他人生起同情心?

关键是,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而不是将个人想法强加于人。当我们面对一个杀人犯时,也许会觉得他罪大恶极,心生厌恶。但我们设身处地替他想一想,感觉可能就不同了。他之所以会走上犯罪道路,也许和从小的生活环境有关,和成长中的挫折、失败有关,也许并不是他自甘堕落,而是因为种种原因身不由己。不管怎样,他自己也是一个受害者。能够从缘起的角度看世界,才能对他人生起真正的同情。

正信不迷妄

我在做建国后秘密社团的论文,比较关注邪教问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宗教资源和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军事资源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反邪教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以无神论和科学技术来反对它。实际上,他们在斗争平台上找不到对手,因为科技人员也有相信邪教的。有些宗教人士或学者认为,佛教是比较和平的,且经过长期积累,已完全中国化了。大力发展佛教,可以保护我国的宗教资源不被“法轮功”之类的邪教夺取。

你说的有道理。过去,政府对宗教认识不足,导致整个社会与宗教对立。科学虽能解决一些问题,但并不是万能的。实际上,两者不可互相替代。科学有科学涉及的领域,宗教也有宗教涉及的领域。科学是改造物质世界的,宗教是解决心灵问题的。科学能解决的问题,宗教未必能解决;宗教能解决的问题,科学也未必能解决。

曾几何时,人们认为练气功是科学,而信教却是迷信。所以,信教是难以启齿的,练气功反而是光明正大的。“法轮功”之所以盛行一时,就是因为它既打着气功的旗号,又赋予宗教的内涵。虽然这个内涵是极端错误的,却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人们对宗教信仰的需求。

这又涉及另一个问题,人类究竟有没有信仰的需要?从社会现状来看,虽然很多西方国家宗教信仰十分普遍,但在中国,很多人没有信仰也照样过日子,似乎宗教并非生活必需。因而,人们常以诧异的目光看待佛教徒,尤其是其中的知识分子,觉得文化人怎么也信这些子虚乌有的东西?

国人之所以缺乏信仰,主要是因为对宗教有太多偏见。而当这种精神需求被压抑时,会转而寻找另外的替代物,比如邪教,比如物质。

现代人往往通过拼命赚钱、享乐,甚至对社会进行破坏来发泄烦恼。其实,也不能说他们完全没有信仰。但他们所信的,只是钱,只是自己,只是眼前的利益和快乐。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人有不同层面的需求,并通过不同领域予以解决。如果只关心基本生存,那么宗教的确是不重要的。如果还有更高的精神需求,那宗教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安全感也是人们主要的精神需求之一。

比如,人类对死亡有着与生俱来的恐惧。关注到这些层面,势必会归于宗教。历史上风光一时的人物,都已烟消云散,这便使人们对生命的终极目标产生疑惑。如果没有宗教信仰,往往会在对生死的探究中迷失方向。不少哲学家和文学家便因此产生虚无感,并因无法排遣这种虚无而选择自杀。而佛法告诉我们,生命是无限的延续。死亡只是一期生命的终结,同时,又是新生命的开始。有了这样的认知,我们就不会畏惧死亡了。在茫茫宇宙,地球就像太空中的一艘飞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

我们从哪里来,又去向何方?唯有信仰,才能帮助我们找到人生的立足点和最终归宿。

佛法与科学——兼容还是对立

佛法和科学能否兼容?佛教是否反对发展科技?

佛法有佛法解决的领域,科学有科学解决的领域。科学是一种工具,而佛法则是一种观念,一种智慧。作为工具,需要健全的精神去运用它。若无心灵健康的实践者,科学会为虎作伥,成为世界的祸害。所以,佛法并不排斥科学,只是教导我们如实看待科学的长处和不足,同时对如何运用科学给予正确指导。

科学主要偏向对物质世界的改善。过去我们总认为科学是万能的,事实又怎样呢?关于生命现象的知识,我们的确比以前掌握得更多,但对于精神领域依然无知。我们可以用手术刀把患病的胃切除,可烦恼现起时,却无法用手术刀将烦恼切除。今天的人一味强调经济发展,这种想法非常盲目。生活水准是提高了,但社会面貌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甚至出现了道德沦丧的倾向。发展还带来了什么?是环境的污染,是能源的过度开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被破坏得满目疮痍,各种自然灾害层出不穷。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在澳洲,不能随便砍一棵树或挖一块石头,但我们却为了发展经济,毁灭了大片的森林、山峦。我们的子孙后代,又将以什么作为生存资源?所以,我们应从正反两方面看待发展的利弊。

目前,人类所拥有的核武器足以将地球毁灭几十次。通过发展核武器互相制衡,是制止战争爆发唯一可行的方法吗?我们又怎样保证这些核武器会得到安全的保存?所以,不管科技如何发展,社会如何发展,关键还是要有健全的理念来指导。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佛和发展科技是不矛盾的。

马克思对宗教的否定,说明了什么?

马克思所否定的宗教,主要是西方宗教,并不包括佛教。在马克思的辩证哲学中,如否定之否定、质量互变等,和佛教理论也有某种相通之处。所以,马克思曾经评价:“辩证法在佛教中已达到很精细的程度。”恩格斯更是赞叹:“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辩证思维才成熟。辩证法最初就来源于佛教。辩证的思想只有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相对高级发展阶段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的。”作为佛教徒的我们,是否也有这样的认识呢?

佛典是神话吗

看过金庸先生的学佛经历,起初他读了一些大乘经典,感觉神话成分较浓,难以接受。后接触原始佛典,觉得很相应,这才对佛法生起信仰。我自己也有同感,毕竟我们受唯物论教育多年,对类似神话的描述很难接受。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金庸先生的说法,只代表他的一家之言。其实,佛经并不像小说或传奇那样,是编出来的,而是由佛陀阐述其亲证经验,再经弟子们记录而成的,并不存在神话的成分。

佛教有不同语系、不同法门之分,每个人有缘接触什么,又能对什么生起信心,都取决于他自身的认识。正因如此,佛陀才应机设教,开显种种法门。金庸先生喜欢原始佛典,感觉那才比较平实,只是代表他的根机、他的需要。作为他个人来说,当然有自由选择任何一个适合自己的法门。但是,因此而评判其他法门,显然是不合适的。

事实上,大乘经典是以整个法界为平台,蕴涵着更高的知见、更广的视野、更深的修法。在修行上,所要成就的品质和境界也更为高广深远。因为大乘佛教的修行目标是成佛,不仅要成就大智慧,还要圆满大慈悲。

人对世界的认识,取决于自身的认识能力,难免有诸多局限。所以,我们不要过于主观地看待自己不了解的领域,更不要轻率地下结论。有时,我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为这是对,那是错。事实上,所有这些只是我们看到的现象,只是我们根据有限经验所作的判断。可曾想过,我们看到的究竟对不对,能看到什么程度?在证得实相之前,每个人都在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我们看到的,只是被我们处理过的影像,并非客观的真实。

因此在了解过程中,我们应当本着虚心学习的原则,先去理解我们能够理解的那部分,而不是妄加评论。在此过程中,善知识的引导也非常关键,否则我们很可能师心自用而不自知。

同类推荐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日常用品,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宽容》讲述的就是“宽容”,以佛学与国学中涉及的饶恕、包容、谦让、忍耐为基础,告诉读者一个获得淡定、幸福人生最简单的诀窍: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知交遍天下,朋友之间不必事事计较;因为宽容,我们才能步步登高,胸怀的宽广决定了人生舞台的大小;因为宽容,我们才能家和万事兴,血浓于水的亲情不可被私欲沾染;因为宽容,我们才能优雅行事,息事宁人总好过无事生非;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放下执念,收获的是一整片蓝天!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3)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3)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共四册,内容包含弘一法师讲经说佛的文字、以及他的书信,另外还包括法师出家前谈艺的全部文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法师的书信部分,书信大多是写给友人的私人信件,有的信件同时随附明信片,所以有些书信在正文内容结束之后,另有法师的“附白”或“又白”等另附的内容。个别书信因保留不全,无法查证收信人姓名,遂本着求真、求实、求全的做事风格,将此类书信中现有内容编入书中,以期读者能看到法师的最全最真的著作。
  • 道教简史

    道教简史

    本书分十四章,以时间为序,介绍了道教出现的基础和背景,探讨了从汉至清道教的发展变化及各时期的特点,简明扼要地勾勒了中国道教的发展历史,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其中,作者对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道教起源等诸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资料详尽,有理有据,极具说服力。
热门推荐
  • 碧血妖瞳

    碧血妖瞳

    上古年间,赤源大陆发生了史上最大的灾难,史称五荒之乱。上古五荒屠戮了这个生机昂然的大陆。大陆所有种族第一次成立联盟,经过惨痛的代价终于打败了这五个魔头,代价却尤为惨重。时间又渡过了千年,五荒封印即将打开。但是大陆的人们却毫无知觉。难道这个大陆又要发生千年前的动乱吗?还是说谁能阻止这场悲剧的发生。
  • 都市不思议之一路向尸

    都市不思议之一路向尸

    在大陆中央有一座嘈杂的现代化城市——湘西市,黑夜中蔓延着一种吸血怪物,人们称之为僵尸那一日,欧阳楚——一名普通的学生,遇上了一名僵尸女子,进而卷入一场掀翻城市的大混战中自此,一群吸血成迷的僵尸开始扩张世界……就在欧阳楚快被空腹和饥渴感折磨成狂之际,一股超级意识,划破空间,侵入到他的脑袋……
  • 清实录宣统朝政纪

    清实录宣统朝政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迷案仙踪

    迷案仙踪

    本书以贞观年间太宗星夜遇袭说起,为法正天下,太宗委任魏征为钦差大臣,代天巡牧四方。一路上,魏征偕同一干奇男异女,在乱世初定的唐朝大地屡破迷案,终遂太宗天下太平和谐共生之心愿。
  • 等待鹰先生

    等待鹰先生

    现实百态,胡言乱语,谓我心忧,谓我何求。
  • 天河主宰

    天河主宰

    少年莫天,从一颗偏僻的星球走出,带着一颗龙骨戒指,横扫天河
  • 谁淀染的谁的炫舞青春

    谁淀染的谁的炫舞青春

    她,宫陌然,一个高傲却随性的女子。他,尹城熙,一个偏执却为爱执着的男子。游戏里,他们是水火不容的对手。现实中,他们是令人羡慕的欢喜冤家。一场纠结在游戏和现实中的爱恋;一段刻骨铭心却得不到祝福的恋爱;一场白雪公主和灰姑娘的爱情竞争。王子,究竟属于公主还是灰姑娘?
  • 神秘小姐请稍等

    神秘小姐请稍等

    暂时没有简了了可口可乐呵呵呵给二爹呵呵呵
  • 诛仙:无恋传

    诛仙:无恋传

    本书完结,推荐新书《我要选吕布》十五年前正魔大战青云门,张小凡执诛仙古剑杀鬼王救万民并将诛仙与天书秘密,公告天下各派,求得长世太平不料机关术墨家借此秘密横空崛起,重新定义正魔新格局一时间,风雨再起诛仙的故事还在继续,各位仙友准备好了吗……
  • 衍天控运

    衍天控运

    孤儿杨萧自幼被清然居士收养,习得紫薇斗数,随后下山给人逆天改运。但最终遭受天谴,妻女双亡,他心灰意冷在昆仑山之巅准备跳崖,但被他师傅清然居士遗物——一张古卷所救.....后因古卷之因领悟《衍天控运决》。然天道不允许有人掌控命运,遂降下雷劫...古卷护主与雷劫相抗最终引起混沌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