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8100000029

第29章 道教与基督教的社会生态思想(1)

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由自然和人类社会组成,任何一方的健康存在与兴旺都依赖于其他方面。当今世界,由于社会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自然资源占有量差距越来越大,贫富悬殊、局部冲突、人口爆炸、畸形消费、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等问题导致环境恶化和地球生态系统的不稳定。而人对环境的破坏是特定社会关系下人的活动所引起的,生态环境跟整个人类社会的活动息息相关,无法设想脱离社会关系而单独存在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没有恰当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规则,就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人对自然的伦理关系问题。同样,在人际伦理关系问题上,没有代内伦理的恰当规则,也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代际伦理关系问题。为此,生态危机的解决从根本说与社会问题的解决紧密相联,“我们必须将社会问题置于生态问题之前”[美]戴斯·贾丁斯《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导论》(第3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7页。于是,强化人的个体和组织对周围自然、社会环境的道德规范,使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

§§§第一节神圣与世俗之间

根据1912年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EmileDurkheim,1858-1917)的名著《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所有宗教都将事物分为“神圣的(Holy或Sacred)”与“世俗的(Profane或Secular)”两大类。他认为虽然神圣与凡俗两者截然不同,但两者却又可以“相互转换”。这种“转换”论有助于理解基督徒生活在这个世界,又不属于这个世界;也有助于理解道教着眼于现世,却又追求得道成仙的超越。

一、道教和基督教的“出世”与“入世”

关于宗教的“出世”与“入世”问题是研究各种宗教不可避免的问题。从宗教追求的终极目标而言,各种宗教往往兼具“出世”与“入世”的特征。只不过道教更强调“入世”中的“出世”,基督教则更强调“出世”中的“入世”。因为宗教虽有超然的追求,如道教的长生久视、得道成仙,基督教的“成圣”、“永生”,其价值、境界和精神却必然体现在现实存在之中。宗教的终极关切只有与现实关切结合起来,才可能落到实处。于是宗教的正常存在和发展应该是关心现实的而不应遁世消隐参见卓新平:《基督宗教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43页。丁光训主教强调宗教在现实社会及人生中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倡导宗教以其爱心、道德伦理和服务精神为世界做出贡献,促进人类的理解、沟通、团结及和平,鼓励宗教的宽容、对话和开放,从而使宗教既能达到升华和超越之境,又能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道教从“天人合一”的思想出发,将“道”分为“天道”与“人道”。“天道”指自然的规律和法则,“人道”指人事的规律和法则,包括人与社会和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二者是完全一致,密不可分的卿希泰:《简明中国道教通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34页。;而且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影响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更深层次的因素。因此,处理好前者关系对处理后者关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探讨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时,也就不能不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人际伦理,在道教戒条中二者往往混杂在一起。《太平经》把天地比喻为人的父母,人贼害自然就像子女不孝顺父母,“天者养人命,地者养人形。今凡共贼害其父母。四时之气,天之按行也,而人逆之,则贼害其父;以地为母,得衣食养育,不共爱利之,反贼害之”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15页。《初真十戒》也规定:“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当尽节君亲,推诚万物”;“不得阴贼潜谋,害物利己,当行阴德,广济群生”张君房:《云笈七签》,中华书局2003年点校本,第878-879页。由人及物,不论对人对物,都应一视同仁。可以说,道教把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完全推广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形成人对自然应遵守的种种禁忌和道德戒律。

道教重视现世生活,重视生命存在的现状。汉魏两晋南北朝道教并未要求它的信徒彻底地与社会生活断绝,而是要求他们先尽人道之伦理义务,而后投身于仙道。极力主张儒道兼修的东晋著名道士葛洪就认为,只有做到既能“治国而国太平”,又能修炼成仙的才是“上士”。道教徒即使遁入山林,却未尝不关心天下大事、国家兴衰。随着晚唐以后内丹术的兴起,道教进一步世俗化。南宋金元时期,道教的这种入世倾向尤为强烈,极力鼓吹在世间行善积德、济世度人是得道成仙的必要条件。不仅如此,“无论是早期的南、北天师道,还是后来的正一道、全真道,它们都致力于为封建王朝服务,是皇权政治的得力助手,并竭力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与儒家政治学说的一致性”唐大潮:《明清之际道教“三教合一”思想论》,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第126页。如五代宋初的道士已多“不再引导帝王行方术、求神仙,而是给他们许多其他建议,这些建议大多有着儒家安邦定国,求为治之道的思想内容”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41页。其中道士陈抟曾两次受皇帝征召,劝之以治国安民之道《宋史》卷四五七《陈抟传》,《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到金元时期,全真道真人更是适应时势,更多地走上了“有为”之途。丘处机率众门徒不远万里西觐成吉思汗,极力灌输其治国救民方略,劝以“敬天爱民”、“恤民保众”。

道教既是“入世”的,又是“出世”的。道教徒从调和人道与仙道、混一圣俗,到取仿佛教、弃世出家、径取仙道。道教在历史上无论怎样把儒家伦理规范融摄入道教思想体系,如何强调行善积德、济世度人,但都是服务于道教“得道成仙”这一终极目标,贯穿着劝善成仙的宗旨。

同样,基督教既是“出世”的,又是“入世”的。在基督教中,人与上帝的关系也直接影响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亚当与夏娃犯罪后,彼此推卸责任,相互埋怨,大地也因此受到咒诅。换言之,罪不仅是人与上帝的疏离,也是人与人关系的扭曲,以及人与万物关系的破坏。

基督教强调来世,耶稣说:“凡想要保全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丧掉生命的,必救活生命。”《圣经·路加福音》17:33。耶稣教导:“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圣经·马太福音》6:19。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圣经·马太福音》6:21。“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圣经·马太福音》6:25。但是,这种超尘世的永恒追求也影响着信徒在尘世的生活,它创造了一种努力追求神圣和像天父一样的完善,这是一种奉献的人生观。

耶稣“登山宝训”关心人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道德问题,而且需要从信仰的角度去回应。耶稣说:“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所以,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作,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但无论何人遵行这诫命,又教训人遵行,他在天国要称为大的。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圣经·马太福音》5:17-20。“登山宝训”论及的问题涉及与兄弟、与女人(妻子)、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包括基督徒之间以及与非基督徒的关系。“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圣经·马太福音》5:48。耶稣要求门徒在行事为人方面要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不是去死守那教条主义与律法,而是要向着一个完全的目标进发,就是以完全的天父为榜样,在神救赎的恩典下去做一个完全的门徒,从而体现出神圣与世俗、永恒与现实之交汇,它使宗教中的终极关切与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关切联结起来。

基督教认为,人只有和这个世界互相联系,通过铺展揭示造物主的工程和完成天主在历史中的计划,才能实现光荣天主的任务。因此人为了达到与天主共融的目的,既要通过默想性的敬礼生活,也要通过与他人积极主动合作去做实现天主计划的工作,即祈祷并工作[德]卡尔·白舍客:《基督教伦理学》第1卷,静也、常宏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02页。

耶稣的“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上帝的物当归给上帝”《圣经·马太福音》22:21。的名言,也表明遵守世俗的法律与信徒的宗教追求是不相冲突的。在《圣经》中,保罗对于社会问题持一种适应现状的保守态度。保罗说:“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罚。”《圣经·罗马书》13:1-2。但又想以基督的“爱”来转化。托马斯·阿奎那也力图调和天堂与尘世的关系。阿奎那认为,在天堂、尘世两种幸福中,最高的幸福在于天堂的幸福,即认识、理解、接近上帝。但阿奎那也不得不把尘世幸福纳入他的思想体系。他认为一个人是有两层幸福的。除了天堂之外,还有一种幸福,即一个人能够由其本性的原理而得到的幸福,也就是人的自然本性的实现,以及能为自己取得的一切特殊的利益,如财富、收益、健康、技能或学问等等,也必然导向社会的幸福。不过,阿奎那对尘世幸福的承认是有一个重要前提的,尘世幸福只是达到天堂幸福的手段,只有天堂幸福才是人生最终目的。他说:“人们在尘世的幸福生活,就其目的而论,是导向我们有希望在天堂中享受的幸福生活的。”[意]托马斯·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86-87页。《韦斯敏斯德信条》也指出:“凡假基督徒自由之名以反对国家或教会的任何合法权柄,或其行使的人,便是抗拒上帝的命。”《韦斯敏斯德信条》(1647年),《历代基督教信条》,汤清编译,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5版,第354页。加尔文以工作为天召,把改造社会当作每个信徒的责任。

基督教经历了社会的变迁,参与了社会的重建。基督徒虽宣称生存在这个世界而不属于这个世界,但这只是一种境界和理想追求,其实实在在的社会性却不容置疑。基督教亦致力于人之社会的净化和圣化。因此,基督教的福音要证实其为“天国之音”,也必须首先为“社会福音”,体现出其社会拯救卓新平:《神圣与世俗之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73页。通过投身于这些服务于人及万物的任务,人就在为天上准备了资财。虽然地上的进步必须要与基督王国的成长区别开来,但是它也是天国的重要关心所在。因此,天主教梵二会议总结说:“信徒们不得将职业和社会生活与宗教生活对立起来,那些玩忽现世责任的人既玩忽了对邻人的责任,也玩忽了对天主的责任,从而也就危及了他自身的得救……在人的所有世上活动中,人该将个人的、职业的、社会的和科技各方面的事业与因素,同宗教价值一起,联合成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整体,并在宗教价值的绝对指导下,将这一切协调统一在天主的光荣内。”[德]卡尔·白舍客:《基督教伦理学》第1卷,静也、常宏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04页。而“爱”则是把宗教生活同人在世上的承诺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基督徒强调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但“不属于”这个世界。耶稣说:“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圣经·马太福音》10:37-38。实际上,不论是道教,还是基督教,都力图寻找超越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二、道教的“承负”与基督教的“尽义”

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王之佳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第19页。在不超出支持它的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换言之,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要满足全体人类的需要,而不是只为某些特定的强势人群,它遵守的是公平正义的原则,这是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良性循环、社会持续进步的重要保证。而社会公平包括代际公平以及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之间的代内公平。

代际公平要求正确处理当代人与后代之间的利益关系,要求资源和环境在代际之间进行公平分配。如果人类只顾眼前利益,过分损害环境和资源,就会断了后代的生计,危及人类在地球上的持续生存。道教的“承负”说已涉及了代际公平。见于《太平经》中的承负,其主要含义:一指道德上的善恶报应,二指社会政治不太平的祸根。《太平经》说:“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故前为承,后为负也。……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70页。即先人的行为对后人会产生影响。如果先人犯有罪过,积恶太多,必报应于后人;如果先人积功累德,后人也能得到先人的庇护,“当为后生者计,可毋使子孙有承负之厄”同上,第80页。“承负”说警示当代人不要为后人留下债务,否则,子孙后代“必有余殃”。从生态学的角度看,道教的“承负”观也提醒人们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当代人要多做有益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善事。《太平经》认为:“欲解承负之责,莫如守一。守一久,天将怜之。一者,天之纪纲,万物之本也。思其本,流及其末。”同上,第60页。《太平经》又说:“能行大功万万倍之,先人虽有余殃,不能及此人也。”同上,第22页。因此,能否解承负,关键还是是否“行大功万万倍”。

同类推荐
  • 老子与神话

    老子与神话

    本书从神话研究的角度,以文化人类学的观点解析《老子》这一中华经典的人类学内涵。首先避开了学术界一贯采用的从哲学到哲学的“便道”,而是以当代人类学的视野和材料作为参照,对《老子》一书中的神话思维、道与永恒回归神话、《道德经》的母神原型、祭祀王和大母神崇拜等做了追本溯源式的哲学通解。
  • 改造命运 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

    改造命运 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

    本书是收录了《了凡四训》的原文并进行了译解,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篇。
  • 向释尊问佛

    向释尊问佛

    本书通过释加牟尼和底子阿难的对话,以问答的形式阐释佛法世界中的生命意义。
  • 西藏佛教

    西藏佛教

    本书第八章噶举派和第十四章西藏佛教文化由牛宏编写,第九章格鲁派由牛宏、才让共同编写,其余各章由才让编写完成,最后由才让对全书进行了修订和统稿。藏传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其发展的历史又错综复杂,本书只是概略性的介绍,旨在希望有助于读者掌握和学习藏传佛教的一般知识,能起到一点对藏传佛教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作用,并希望有助于民族间的文化沟通。由于编者学识有限,在编写的体例结构到叙事方式多有不如意处,恳请读者谅解。我们欢迎读者的批评指正,使我们将来能再作补充和进一步的完善。
  • 《古兰经》注释研究

    《古兰经》注释研究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止。史料表明,《古兰经》问世以来文本从未变化,变化的是对它的注释。因此,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注释《古兰经》伊始,历代注释家基于经训教义原则,秉承注释学术传统,发扬文化创制精神,与时俱进地解读着《古兰经》的微言大义,揭示着《古兰经》的经义经旨,从而使伊斯兰教始终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程,使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
热门推荐
  • 到最热的地方避暑

    到最热的地方避暑

    本书是《禅门公案三百则》第二部,从浩瀚的禅门典籍中精挑细选出最具代表性、最精彩动人的公案。为了引导读者深入这些公案,每一则都有妥切的“白话新唱”、慧眼独具的“分析与鉴赏”,公案中出现的术语也适时注释。
  • 腹黑萌宝总裁敢要吗

    腹黑萌宝总裁敢要吗

    “想当我爹地,可以,排队,给钱!”萌宝眯着眼,瞧这眼前的男人。某男脸黑了,“你妈呢,我的亿万身价全送给你。”——————————“女人逃了我六年还敢把我的孩子给拐走了,我太把你宠的无法无天了是吧!”“身下留人。”某萌宝来解救自个儿的妈咪。“妈咪,好感动哟!”某个没良心的女人两眼泪汪汪。“小子,亿万不要了”某男威胁到道。“对不起妈咪,本宝宝去也!”说着轻飘飘的走了。货真价实,假一赔十本文绝宠,绝宠的
  • 《天使任务之遇到爱》

    《天使任务之遇到爱》

    这是一个触动人心的故事,希望它能给每个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纯阳传说

    纯阳传说

    万载修行,一朝悟道;一朝悟道,万载孤独。我本站在巅峰,但我想走的更远,他却说没有过程的结果是空洞乏味的。于是,我回来了,在自己的天,走一条自己没有走过的路!纯阳归来!自巅峰归来,走向巅峰,一样的巅峰,不一样的故事!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江东三公子

    江东三公子

    三国大时代,是冷血与热血的较量,激情和无情的碰撞。文者斗智,武者斗勇。孙翊,斗天下!几许英明陨,几多温情存,亲临局中局,目睹计中计。只为神州立命,只为天下太平。写一幕“天数如然”的传奇,道一出“代汉者,当涂高”的绝迹。(正史为主,野史为辅,欢迎雅正。)
  • 重生之娱乐圈御宠

    重生之娱乐圈御宠

    从前的苏瑾年面对前夫一家的极尽侮辱,只会对自己说一声“输不起”,哪怕这只不过是自欺欺人。五年后的苏瑾,顶着王牌旗下的王牌艺人华丽回归,面对众人的不屑与嗤笑,她以作品来反击。当极品前夫想潜她时,她一笑置之:“江先生,你不觉得对一个有夫之妇做这种事情很可笑吗?他比你帅,比你有钱,会哄女人,基因又好,最重要的还是我愿意为他生孩子,靠这些我还用得着利用你上位么?”ps:此文很爽,喜欢的收藏。文艺范小清新全是扯淡,简单粗暴才是正道!
  • 倾国倾城倾城妃

    倾国倾城倾城妃

    她,出生于一个神秘的杀手世家。22岁,世界顶级杀手。却也是二十一世纪娱乐圈里实至名归的歌后、影后。一位杀手前辈,一个家族使命,令她来到一个架空时代。嫁神王、报血仇、战沙场,金戈铁马,名震天下!她的传奇由此开始…
  • 家具里的中国

    家具里的中国

    中央电视台历时四年之久拍摄的纪录片《家具里的中国》,在央视播出半年之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整理编撰成书,以飨读者。取景广泛,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家具中的精湛的技艺与文化。文字凝练、插图精致、设计精良、包装精美,兼具阅读、馈赠与收藏价值。
  • 音乐知识100问

    音乐知识100问

    这是一本通俗的音乐读物,它面对广大的少年和青年音乐爱好者,因此我们尽量写得浅显和易懂,希望通过上面这100个问题,能够对中、外音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世界和中国著名的音乐家、音乐作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由此引起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世间七十二行,或三百六十行,各行有各行的学问,而且非常专业,所谓隔行如隔山也。有的行业看来简单,就凭自己的小聪明去做,结果必然要闹笑话。足见知识是要认真学习的。但是艺术又是相通的,例如京剧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我们从京剧演员的表演中就可以认识中国的音乐、美术、诗歌、舞蹈、杂技和历史;懂得京剧的写意性表演,对中国的写意画认识也会有益处的。
  • 别逃出我的世界

    别逃出我的世界

    此文已经转换成另一个,请看“别逃:诱拐傲娇未婚夫”谢谢,说明一下这不是弃文这不是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