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4700000034

第34章 佛教的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下)(3)

华严宗先驱智俨依据《华严经》的《宝王如来性起品》,十分重视菩提心就是性起的说法,强调智慧的心、觉悟的心就是性起。华严宗创始人法藏继承和发展智俨的性起缘起思想,从“不改”(不变)义来解释性起缘起。所谓不改的性是指佛性(就众生来说)和法性(就众生以外的其他事物来说),也就是真如。他在其创宗的奠基性著作《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中,对华严义理举出四门:三性同异与因门六义、六相圆融与十玄无碍。前两门是构成法性缘起的原理,后两门是说明法性缘起的内容,从而系统而全面地阐发了法界缘起理论。参见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196页。后来华严宗大师澄观将散见于法藏著作中的法界思想系统化,明确地提出事、理、事理无碍和事事无碍的四法界说,他说:“总该万有,即是一心;然心融万有,便成四种法界。”(见宗密《注华严法界观门》引)。

晚于澄观的宗密,更进一步强调一切万有为一真法界(总括万有的心)的体性所起,最充分地阐发了自体性起的观点。他还承继澄观的宗脉,将事理无碍融摄于事事无碍法界观中,推进了事事无碍的学说。

二、三性同异与因门六义法藏继承和发挥《摄论》的思想,立三性同异说与因门六义说,以阐明法界缘起的根据。《摄论·所知相品》的三性理论,认为就事物的性质以及人们对事物的性质的看法来说,都有三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法藏从本末两方面考察三性,他说:

“真”(圆成实)中二义者:一不变义,二随缘义;“依他”二义者:一似有义,二无性义;“所执”中二义者:一情有义,二理无义。(《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法藏由“不变”、“无性”和“理无”三义的同一立“本三性”的无异义,又由“随缘”、“似有”和“情有”的同一立“末三性”的无异义。本三性是表示一切事物和现象就是真如本体,末三性是表示真如本体就是一切事物和现象。本三性和末三性都统摄了三性,也是相即一体的。法藏宣传三性六义,举一全收,性无障碍,三性同一,三性一际。三性六义说包含了不变与随缘、似有与无性、情有与理无的对立观念,概括起来就是常与无常、有与无(空)两对范畴,这些对立范畴是相对的、统一的。法相唯识宗认为,圆成实性只有“不变”义,没有“随缘”义。法藏修改了这个观点,他认为性与理是等同的,性与理也都是不变的,同样,似有与情有是等同的,又都是随缘的。由于无性、理无与不变不异,似有、情有与随缘同一,由此也可以说圆成实性不仅是不变的,也是随缘的。法藏以明镜喻真如(圆成实性)的特性和作用,他说因为镜体明净,不变不动,所以能现于物像。又因为现于物像,所以能显镜体明净不动。

染污的物像不能污染镜体的明净,清净的物像也不能增加镜体的明净。真如也是如此,因为它的体不变不动,所以能随缘生起种种现象,又以生起种种现象,反显真如体性清净,不变不动。

由此可知,真如二义是由不变显随缘,由随缘显不变,不变与随缘相依相待。正因为真如不只是有不变义,还有随缘义,所以一切现象都是从真如缘起。在法藏看来,六义各各相对,又互不相碍。万物的相对性就来自三性六义,每一性的相对原理,正是缘起说的理论前提。

法藏还在《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中,依据《摄论》的种子六义,立缘起因门六义说。

他用体的空有、用的胜劣(有无生果的力用,即有力和无力)和待的有无(发动时对其他条件的关系,即待缘和不待缘)三类加以分别,把一切现象缘起的原因(种子)归结为六种特征:(1)“刹那灭”,即不断变化。由于刹那灭,是无自性,为空。由于因灭而果得以生,是有力。还由于是因灭果生,是不待缘。(2)“果俱有”,种子生现行后仍然存在,并支持着现行。由俱而有,就是不有,是空。由俱而能成有,是有力。俱有就不是孤立无缘,是待缘。(3)“待众缘”,种子之成为现行,要具备其他条件,由待众缘,是无自性,为空。因要待他缘才生万有,是无力,也是待缘。(4)“性决定”,种子的善、恶、无记等性质,始终不变。由自类不改,不是空是有。能够自类不改而生果,是有力。自类不改也不是由于缘力,是不待缘。(5)“引自果”,种子只能引自类的果。能引现自果,是有。因虽需待缘才能生果,但果性并不由外缘决定,是有力,也是待缘。(6)“恒随转”,永远与藏识共存。因是随他,不可无,是有。不能违抗缘,是无力。由此,也是待缘。法藏以因门六义来说明缘起现象之间的浑然圆融关系。由有空和有,而有事物的相即关系;由有有力和无力,而有事物的相入关系;由有待缘和不待缘,而有同体和异体的区别,再在异体上又有同一和包含的关系,从而论证了千差万别的事物融通无碍、重重无尽的原理。

三、六相圆融与十玄无碍《佛地经论》在解说《华严经·十地品》时,应用“六相”(总、别、同、异、成、坏)作为一种格式,来说明经文每种十句的关系和理解每种十句的内容。智俨由此体会华严法界缘起的相状也不外乎这六个方面,于是就用来解释一切缘起现象。法藏也由此联想和推论现象和现象之间的关系,都是由六相而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缘起关系。他说:

总相者,一含多德故;别相者,多德非一故,别依止总,满彼总故。同相者,多义不相违,同成一总故;异相者,多义相望,各各异故。成相者,由此诸缘起成故;坏相者,诸义各住自法不移动故。(《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又作颂文说:

一即具多名总相,多即非一是别相;多类自同成于总,各体别异现于同;一多缘起理妙成,坏住自法常不作。唯智境界非事识,以此方便会一乘。(同上)这是说,事物的全体是总相,事物的各部分是别相。事物的各部分虽形相各别,而和合同成一体,是同相。事物的各部分虽同成一体,但依然各不相同,是异相。事物的各部分和合成一体,则此事物成,是成相。事物的各部分不和合,各部分的本质不变,是坏相。法藏在《华严金师子章》中以金狮子为比喻,说金狮子是总相,眼、耳等不同部分是别相,眼、耳等同一缘起形成狮子是同相,眼、耳等彼此各不相同是异相,眼、耳等和合而成狮子是成相,眼、耳等各自独立而不和合为狮子是坏相。在《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中则以房舍为比喻来说明六相,梁、柱、砖、瓦等总成一舍是同相;虽是同一房舍,梁、柱、砖、瓦等各为房舍的不同组成部分是别相;梁、柱、砖、瓦等,形相有别,而和合同成一舍,是同相;梁、柱、砖、瓦等虽同成一舍,但叠互相望,各各相异,是异相;梁、柱、砖、瓦等彼此相依相成,合成一舍,是成相;梁、柱、砖、瓦等本来各自独立,不作房舍,是坏相。总、同、成三相,是从无差别方面说,指全体、整体;别、异、坏三相,是从差别方面说,指部分、片断。

同时,整体与部分、无差别与差别,又是相即相入、圆融无碍的,离总无别,离同无异,离成无坏。总即别,别即总;同即异,异即同;成即坏,坏即成。这是用整体与部分、同一与差别、生成与坏灭三对范畴六个方面来说明,虽然一切现象各有不同,但是又都可以融通无间。

六相圆融是法界缘起论的重要内容,十玄无碍(十玄无尽)是法界缘起论的又一更重要的内容,它更充分地表述了四法界中事事无碍无尽缘起的理论。

十玄是华严宗人根据《华严经》的理论构思出来的。《华严经·贤首品》在描述佛的境界时,说一粒微尘中有无量刹(世界),而这些世界又具有染净、广狭、有佛无佛等不同的情况,犹如“天帝网”一样。天帝网是印度古代的神话,说天神帝释天宫殿装饰的珠网,珠光交相映现,重叠无穷。《华严经》在阐发教理时,还常用“十对”名目——教义、理事、境智、行位、因果、依正、体用、人法、逆顺、感应,来说明宇宙万事万物的圆融无碍的关系。智俨在《华严一乘十玄门》中首先立十玄说,宣传十个玄妙的法门,后来法藏又加以继承和发展。由于智俨和法藏的立说不甚相同,为了表示两者的区别,又称前者为“古十玄”,后者为“新十玄”。新与古的不同,主要是将古十玄的“诸藏纯杂具德门”改为“广狭自在无碍门”,“唯心回转善成门”改为“主伴圆明具德门”。再是两者的次第也不一致。法藏新十玄的具体名目和含义是:

(1)“同时具足相应门”。无限的空间和时间的一切事物,同成一大缘起,宇宙是万物和谐共存的体系。因为无前无后、无欠无缺、互为缘起,所以名为“同时具足相应门”。此门最重要,是事事无碍法界的总相,以下九门,都是此门的分别展开。

(2)“广狭自在无碍门”。“广”,大而无外;“狭”,小而无内。至大事物和极小尘毛,互相包容,任运俱现,自在无碍。

(3)“一多相容不同门”。“一”,指本体或个别事物;“多”指一切现象。多能容一,一也能容多。一中有多,多中有一,是相容。一多历然,各不坏体相,是不同。此门是举示万有相入的关系。

(4)“诸法相即自在门”。上一门就用来说,一切万有相入无碍。此一门就体来讲,一切万有相即无碍。“相即”,相等,相同。如一事物舍己同他,则全同于他。如一事物摄他同己,则他全同于己。所谓一法即一切法,一切法即一法,互融互摄,相即无碍。

(5)“秘密隐显俱成门”。“秘密”,秘藏密收,也就是摄受的意思。一法摄一切法,是一法显而一切法隐。一切法摄一法,是一切法显而一法隐。隐显二门,俱时成就。这是说事物同具隐显两种形相。

(6)“微细相容安立门”。此门是说微细事物既为其他事物所包容,也能含容其他事物,而且微细事物之间,也都彼此相容,安然并立,分明显现。

(7)“因陀罗网境界门”。“因陀罗”,即帝释天。“因陀罗网”,即天帝网。帝释天宫殿所悬珠网,珠珠各现一切珠影。这是一重影现。再是一珠所现的珠影,又各现其他一切珠影,这是二重影现。如此重重映现而无尽无穷。此门是以因陀罗网比喻一切万有的相入相即,不只是一重,而是重重无尽。

(8)“托事显法生解门”。随托一事而观,如观察一叶一枝,一花一果,就能产生一切无尽缘起、事事无碍的理解。

(9)“十世隔法异成门”。此门是从时间上来说事物也是联系的。“十世”,指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各有过去、现在、未来,合为九世。此九世也称为“别世”。九世又相互摄入,合成一念,称为“总世”。总别合论,称为“十世”。十世区分是隔历之法(隔法),同时具足显现,是隔法异成。

(10)“主伴圆明具德门”。既然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来说,一切事物都是相即相入、圆融无碍的,那么,随举任何一事物以为主,其他一切事物就都为伴,主伴交辉,相依无碍。由此也可知,任何一事物都圆满一切功德,称为圆明具德。

华严宗人认为,以上十门是一切万有都具备的,万事万物,相即相入,浑然无碍,而又彼此差别,安然自立。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差别之相历然,同时又重重无尽,成一大缘起。这就称为十玄缘起,事事无碍。

四、四法界与一真法界前文提到,华严宗人澄观明确地用四法界说来概括一切事物及其相互关系,而四法界在华严宗人宗密看来又是一真法界的展开。四法界和一真法界说,是华严宗人,尤其是法藏、澄观和宗密关于法界缘起的系统理论。

四法界是:

1.事法界。事,事物;法,诸法;界,分界。事法界指千差万别的事物。宇宙间森罗万象,一一差别,山是山,水是水,花是花,草是草,各有自体,分界不同。华严宗认为每一事物都含有十对内容:(1)教义,言教与义理。(2)理事,理体与事象。(3)境智,所观的对境与能观的智慧。(4)行位,修行与所得果位。(5)因果,修行与达到的境界。(6)依正,“依”,依报,指众生所依处的国土;“正”,正报,指依住于国土的佛、菩萨和一切众生。(7)体用,体性与作用。(8)人法,主体与客体。(9)逆顺,逆法教化与顺法教化。(10)感应,随应不同根机的种种应化和感应得理的当机众生。每一事物的十对内容,同时相应,圆融无碍。可见,华严宗所讲的事,包含丰富的内容,也体现了浓郁的宗教修持色彩。

2.理法界。“理”,诸法的体性;“界”,性的意思。澄观说:“理法名界,界即性义,无尽事法同一性故。”(《华严法界玄镜》卷上)“同一性”即共同本质。“理”不是指事物的规律,而是指事物的本性、本体。理法界是指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华严家认为,无尽事物,同一体性,天地同根,万物一体,没有差别。

同类推荐
  •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太虚法师致力于佛教改革,提倡人间佛教,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1927年,出国巡回讲学,遍历英、德、法、荷、比、美等国家,弘扬佛法。在巴黎首建世界佛学院,开创了中国僧人跨越欧美弘传佛教的先河。法师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振兴佛教、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虽出家为僧,但救世济民之心让人感佩,是一位侠骨热肠的高僧。
  • 道教

    道教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讲到宗教时,曾说:“大凡人类奉拜相同的神和信仰相同的祖宗,也可以结合成一个民族”,根据这个道理来看我们中华民族,我们中国固有的宗教是道教,道教崇奉的是“虚无自然元始天尊(王)”,相当于一般人通常所称的上帝,这就是中国人所奉拜的相同的神。而我们信仰相同的祖宗就是黄帝,大家都知道我们都是黄帝的子孙,因此道教是我们大部份中国人所信奉的宗教。
  •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南文博雅授权电子版权。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热门推荐
  • 处男的战争史

    处男的战争史

    小人物的奋斗成长史主人公们调查超自然神秘事件,一起追寻遗失的国宝。
  • 孤儿院

    孤儿院

    我们相互依存,只因为我们都是孤儿。题目有点太大了,怕自己难以把控,所以计划在2016年年底前完成。预计10万字左右,我会尽力做到我的最好。
  • 重生之李唯一

    重生之李唯一

    美男?她免疫!温柔霸气才是王道作诗?她不会!满嘴胡诌是她专长手段?她不屑!小小聪明却一大堆且看吃货李唯一的重生搞笑之路!
  • 吾师吾父吾夫

    吾师吾父吾夫

    她骄横跋扈,刁蛮任性,目空一切……她嚣张,她为所欲为!她不可一世!她自认跋扈第二,世间无人敢称第一!她说,这个世上唯有一人能束缚住我,能动得了我的心!她头顶天使光环,身揣恶魔之心……一个女子鄙视的看着她说,“虚伪!”她得意的说,“我师父就是喜欢我虚伪!”一个女子不屑的凝视着她道,“做作!”她捏着手指像个兔子,懦懦的道,“沫儿的爹爹最喜欢沫儿乖巧样……”一个女子恶狠狠的吼,“不要脸!”她娇笑着,掩嘴说,“没办法,夫君最爱奴家不要脸,他说够味!”
  • 爱情无理由

    爱情无理由

    爱情或许是点点滴滴,爱情或许是卿卿我我,爱情或许是打打闹闹,其实爱情是一生的陪伴。
  • 天蓝玫瑰之冰山公主

    天蓝玫瑰之冰山公主

    我喜欢蓝玫瑰和黑蔷薇!!!!!!!!!!!!!!!!!!
  • 修真之异界毁天者

    修真之异界毁天者

    永远的永远是永恒,来世而今生,永远的循环,永恒的灵魂啊!我以六界守护者的身份祈祷您的降临。只见一个白法苍苍的老人正用他那颤抖的双手结着各种印记,而其虔诚的态度,像是在祈祷着什么一样……
  • 末世之淘汰游戏

    末世之淘汰游戏

    无情之人?人格分裂?弑父者?还是运筹帷幄的天才?无数人对周一平有着不同的评价,而他只想带着死去的同伴意志做一件事——见到幕后黑手后,抽他丫一嘴巴子。
  • 穿越,第九个王妃

    穿越,第九个王妃

    ◇◇本书已上市,出版名《第九王妃》,当当、淘宝、卓越及全国各大书店均有售。她叫叶无心,是叶氏武馆馆主的女儿,相亲男想亲近她,被她一脚踢成残废,不料遭天遣一命呜呼。穿越后,她是丞相府温柔、端庄、贤淑的大小姐。呸~~那些都是些什么词,她全不认识。因美貌遭养母嫉妒,被设计成为端木孤辰的第九任王妃——传说已经死了八个老婆的萧王端木孤辰。不知是陷阱的她,高兴的上了花轿。新婚当天不见新郎,还没有婚礼?面对刁奴、恶仆、三儿的挑衅以及失宠的身份,她不怀好意的笑了。☆☆他叫端木孤辰,是楚国最年轻、睿智、残暴的王,战场上的野狼,手握楚国重兵,是为天下人所忌惮。在他的眼里,女人是麻烦的代名词,更是细作的代名词,死了八个老婆他也不在乎。离上一个王妃猝死刚过一个月,皇帝一道圣旨,要他娶第九个老婆。他冷笑,这皇帝真是迫不及待想置他于死地,他倒要看看他这第九个王妃怎么置他于死地。☆☆“王爷,请签字!!”她将一张休书拍到端木孤辰的书桌上。“我的王妃,搅了我的王府,你就想这么一走了之?”优雅的撕掉休书:“别闹了,回去好好背女戒!”水晶新浪微博名:雪色水晶-HX,欢迎来互粉调戏……↓↓↓↓下面有“加入书架”的字样,点击收藏本书,以后可以直接在红袖藏书架看到最新更新提示。
  • 爱痛之双面

    爱痛之双面

    经历爱与痛,才明白青春总是掺杂着悲欢离合。时间就像完美的机器,可以把你的记忆磨的残破不堪,还可以把你的记忆磨的光鲜亮丽。但是一定有人在你的记忆留下他和她的笑、他和她的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