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4700000034

第34章 佛教的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下)(3)

华严宗先驱智俨依据《华严经》的《宝王如来性起品》,十分重视菩提心就是性起的说法,强调智慧的心、觉悟的心就是性起。华严宗创始人法藏继承和发展智俨的性起缘起思想,从“不改”(不变)义来解释性起缘起。所谓不改的性是指佛性(就众生来说)和法性(就众生以外的其他事物来说),也就是真如。他在其创宗的奠基性著作《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中,对华严义理举出四门:三性同异与因门六义、六相圆融与十玄无碍。前两门是构成法性缘起的原理,后两门是说明法性缘起的内容,从而系统而全面地阐发了法界缘起理论。参见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196页。后来华严宗大师澄观将散见于法藏著作中的法界思想系统化,明确地提出事、理、事理无碍和事事无碍的四法界说,他说:“总该万有,即是一心;然心融万有,便成四种法界。”(见宗密《注华严法界观门》引)。

晚于澄观的宗密,更进一步强调一切万有为一真法界(总括万有的心)的体性所起,最充分地阐发了自体性起的观点。他还承继澄观的宗脉,将事理无碍融摄于事事无碍法界观中,推进了事事无碍的学说。

二、三性同异与因门六义法藏继承和发挥《摄论》的思想,立三性同异说与因门六义说,以阐明法界缘起的根据。《摄论·所知相品》的三性理论,认为就事物的性质以及人们对事物的性质的看法来说,都有三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法藏从本末两方面考察三性,他说:

“真”(圆成实)中二义者:一不变义,二随缘义;“依他”二义者:一似有义,二无性义;“所执”中二义者:一情有义,二理无义。(《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法藏由“不变”、“无性”和“理无”三义的同一立“本三性”的无异义,又由“随缘”、“似有”和“情有”的同一立“末三性”的无异义。本三性是表示一切事物和现象就是真如本体,末三性是表示真如本体就是一切事物和现象。本三性和末三性都统摄了三性,也是相即一体的。法藏宣传三性六义,举一全收,性无障碍,三性同一,三性一际。三性六义说包含了不变与随缘、似有与无性、情有与理无的对立观念,概括起来就是常与无常、有与无(空)两对范畴,这些对立范畴是相对的、统一的。法相唯识宗认为,圆成实性只有“不变”义,没有“随缘”义。法藏修改了这个观点,他认为性与理是等同的,性与理也都是不变的,同样,似有与情有是等同的,又都是随缘的。由于无性、理无与不变不异,似有、情有与随缘同一,由此也可以说圆成实性不仅是不变的,也是随缘的。法藏以明镜喻真如(圆成实性)的特性和作用,他说因为镜体明净,不变不动,所以能现于物像。又因为现于物像,所以能显镜体明净不动。

染污的物像不能污染镜体的明净,清净的物像也不能增加镜体的明净。真如也是如此,因为它的体不变不动,所以能随缘生起种种现象,又以生起种种现象,反显真如体性清净,不变不动。

由此可知,真如二义是由不变显随缘,由随缘显不变,不变与随缘相依相待。正因为真如不只是有不变义,还有随缘义,所以一切现象都是从真如缘起。在法藏看来,六义各各相对,又互不相碍。万物的相对性就来自三性六义,每一性的相对原理,正是缘起说的理论前提。

法藏还在《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中,依据《摄论》的种子六义,立缘起因门六义说。

他用体的空有、用的胜劣(有无生果的力用,即有力和无力)和待的有无(发动时对其他条件的关系,即待缘和不待缘)三类加以分别,把一切现象缘起的原因(种子)归结为六种特征:(1)“刹那灭”,即不断变化。由于刹那灭,是无自性,为空。由于因灭而果得以生,是有力。还由于是因灭果生,是不待缘。(2)“果俱有”,种子生现行后仍然存在,并支持着现行。由俱而有,就是不有,是空。由俱而能成有,是有力。俱有就不是孤立无缘,是待缘。(3)“待众缘”,种子之成为现行,要具备其他条件,由待众缘,是无自性,为空。因要待他缘才生万有,是无力,也是待缘。(4)“性决定”,种子的善、恶、无记等性质,始终不变。由自类不改,不是空是有。能够自类不改而生果,是有力。自类不改也不是由于缘力,是不待缘。(5)“引自果”,种子只能引自类的果。能引现自果,是有。因虽需待缘才能生果,但果性并不由外缘决定,是有力,也是待缘。(6)“恒随转”,永远与藏识共存。因是随他,不可无,是有。不能违抗缘,是无力。由此,也是待缘。法藏以因门六义来说明缘起现象之间的浑然圆融关系。由有空和有,而有事物的相即关系;由有有力和无力,而有事物的相入关系;由有待缘和不待缘,而有同体和异体的区别,再在异体上又有同一和包含的关系,从而论证了千差万别的事物融通无碍、重重无尽的原理。

三、六相圆融与十玄无碍《佛地经论》在解说《华严经·十地品》时,应用“六相”(总、别、同、异、成、坏)作为一种格式,来说明经文每种十句的关系和理解每种十句的内容。智俨由此体会华严法界缘起的相状也不外乎这六个方面,于是就用来解释一切缘起现象。法藏也由此联想和推论现象和现象之间的关系,都是由六相而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缘起关系。他说:

总相者,一含多德故;别相者,多德非一故,别依止总,满彼总故。同相者,多义不相违,同成一总故;异相者,多义相望,各各异故。成相者,由此诸缘起成故;坏相者,诸义各住自法不移动故。(《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又作颂文说:

一即具多名总相,多即非一是别相;多类自同成于总,各体别异现于同;一多缘起理妙成,坏住自法常不作。唯智境界非事识,以此方便会一乘。(同上)这是说,事物的全体是总相,事物的各部分是别相。事物的各部分虽形相各别,而和合同成一体,是同相。事物的各部分虽同成一体,但依然各不相同,是异相。事物的各部分和合成一体,则此事物成,是成相。事物的各部分不和合,各部分的本质不变,是坏相。法藏在《华严金师子章》中以金狮子为比喻,说金狮子是总相,眼、耳等不同部分是别相,眼、耳等同一缘起形成狮子是同相,眼、耳等彼此各不相同是异相,眼、耳等和合而成狮子是成相,眼、耳等各自独立而不和合为狮子是坏相。在《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中则以房舍为比喻来说明六相,梁、柱、砖、瓦等总成一舍是同相;虽是同一房舍,梁、柱、砖、瓦等各为房舍的不同组成部分是别相;梁、柱、砖、瓦等,形相有别,而和合同成一舍,是同相;梁、柱、砖、瓦等虽同成一舍,但叠互相望,各各相异,是异相;梁、柱、砖、瓦等彼此相依相成,合成一舍,是成相;梁、柱、砖、瓦等本来各自独立,不作房舍,是坏相。总、同、成三相,是从无差别方面说,指全体、整体;别、异、坏三相,是从差别方面说,指部分、片断。

同时,整体与部分、无差别与差别,又是相即相入、圆融无碍的,离总无别,离同无异,离成无坏。总即别,别即总;同即异,异即同;成即坏,坏即成。这是用整体与部分、同一与差别、生成与坏灭三对范畴六个方面来说明,虽然一切现象各有不同,但是又都可以融通无间。

六相圆融是法界缘起论的重要内容,十玄无碍(十玄无尽)是法界缘起论的又一更重要的内容,它更充分地表述了四法界中事事无碍无尽缘起的理论。

十玄是华严宗人根据《华严经》的理论构思出来的。《华严经·贤首品》在描述佛的境界时,说一粒微尘中有无量刹(世界),而这些世界又具有染净、广狭、有佛无佛等不同的情况,犹如“天帝网”一样。天帝网是印度古代的神话,说天神帝释天宫殿装饰的珠网,珠光交相映现,重叠无穷。《华严经》在阐发教理时,还常用“十对”名目——教义、理事、境智、行位、因果、依正、体用、人法、逆顺、感应,来说明宇宙万事万物的圆融无碍的关系。智俨在《华严一乘十玄门》中首先立十玄说,宣传十个玄妙的法门,后来法藏又加以继承和发展。由于智俨和法藏的立说不甚相同,为了表示两者的区别,又称前者为“古十玄”,后者为“新十玄”。新与古的不同,主要是将古十玄的“诸藏纯杂具德门”改为“广狭自在无碍门”,“唯心回转善成门”改为“主伴圆明具德门”。再是两者的次第也不一致。法藏新十玄的具体名目和含义是:

(1)“同时具足相应门”。无限的空间和时间的一切事物,同成一大缘起,宇宙是万物和谐共存的体系。因为无前无后、无欠无缺、互为缘起,所以名为“同时具足相应门”。此门最重要,是事事无碍法界的总相,以下九门,都是此门的分别展开。

(2)“广狭自在无碍门”。“广”,大而无外;“狭”,小而无内。至大事物和极小尘毛,互相包容,任运俱现,自在无碍。

(3)“一多相容不同门”。“一”,指本体或个别事物;“多”指一切现象。多能容一,一也能容多。一中有多,多中有一,是相容。一多历然,各不坏体相,是不同。此门是举示万有相入的关系。

(4)“诸法相即自在门”。上一门就用来说,一切万有相入无碍。此一门就体来讲,一切万有相即无碍。“相即”,相等,相同。如一事物舍己同他,则全同于他。如一事物摄他同己,则他全同于己。所谓一法即一切法,一切法即一法,互融互摄,相即无碍。

(5)“秘密隐显俱成门”。“秘密”,秘藏密收,也就是摄受的意思。一法摄一切法,是一法显而一切法隐。一切法摄一法,是一切法显而一法隐。隐显二门,俱时成就。这是说事物同具隐显两种形相。

(6)“微细相容安立门”。此门是说微细事物既为其他事物所包容,也能含容其他事物,而且微细事物之间,也都彼此相容,安然并立,分明显现。

(7)“因陀罗网境界门”。“因陀罗”,即帝释天。“因陀罗网”,即天帝网。帝释天宫殿所悬珠网,珠珠各现一切珠影。这是一重影现。再是一珠所现的珠影,又各现其他一切珠影,这是二重影现。如此重重映现而无尽无穷。此门是以因陀罗网比喻一切万有的相入相即,不只是一重,而是重重无尽。

(8)“托事显法生解门”。随托一事而观,如观察一叶一枝,一花一果,就能产生一切无尽缘起、事事无碍的理解。

(9)“十世隔法异成门”。此门是从时间上来说事物也是联系的。“十世”,指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各有过去、现在、未来,合为九世。此九世也称为“别世”。九世又相互摄入,合成一念,称为“总世”。总别合论,称为“十世”。十世区分是隔历之法(隔法),同时具足显现,是隔法异成。

(10)“主伴圆明具德门”。既然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来说,一切事物都是相即相入、圆融无碍的,那么,随举任何一事物以为主,其他一切事物就都为伴,主伴交辉,相依无碍。由此也可知,任何一事物都圆满一切功德,称为圆明具德。

华严宗人认为,以上十门是一切万有都具备的,万事万物,相即相入,浑然无碍,而又彼此差别,安然自立。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差别之相历然,同时又重重无尽,成一大缘起。这就称为十玄缘起,事事无碍。

四、四法界与一真法界前文提到,华严宗人澄观明确地用四法界说来概括一切事物及其相互关系,而四法界在华严宗人宗密看来又是一真法界的展开。四法界和一真法界说,是华严宗人,尤其是法藏、澄观和宗密关于法界缘起的系统理论。

四法界是:

1.事法界。事,事物;法,诸法;界,分界。事法界指千差万别的事物。宇宙间森罗万象,一一差别,山是山,水是水,花是花,草是草,各有自体,分界不同。华严宗认为每一事物都含有十对内容:(1)教义,言教与义理。(2)理事,理体与事象。(3)境智,所观的对境与能观的智慧。(4)行位,修行与所得果位。(5)因果,修行与达到的境界。(6)依正,“依”,依报,指众生所依处的国土;“正”,正报,指依住于国土的佛、菩萨和一切众生。(7)体用,体性与作用。(8)人法,主体与客体。(9)逆顺,逆法教化与顺法教化。(10)感应,随应不同根机的种种应化和感应得理的当机众生。每一事物的十对内容,同时相应,圆融无碍。可见,华严宗所讲的事,包含丰富的内容,也体现了浓郁的宗教修持色彩。

2.理法界。“理”,诸法的体性;“界”,性的意思。澄观说:“理法名界,界即性义,无尽事法同一性故。”(《华严法界玄镜》卷上)“同一性”即共同本质。“理”不是指事物的规律,而是指事物的本性、本体。理法界是指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华严家认为,无尽事物,同一体性,天地同根,万物一体,没有差别。

同类推荐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每天读点鬼谷子

    每天读点鬼谷子

    本书以从先贤的思想中吸取营养,在创业时从实际出发、思虑周详,在事业发展过程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职场竞争中认清形势、胜券在握,从而使我们能够在生活工作中捭阖纵横、潇洒自如,逐步达到人生的顶峰。
  • 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本书旨在解除每一个人内心挣扎的苦痛,还年轻人以阳光健康的心态,赠老年人以历经沧桑的从容,让整日奔波的人有一个心灵的港湾,让无所事事的人有一座心灵的庙堂。教导世人如何看待现实生活中的诸般不如意,待人接物又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心态。总之,本书旨在以“通俗佛经”之相,助世人修出佛心禅性。
  •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独尊于西汉武帝之时。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学成为了我国的显学,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对中华文化的熔铸、对中国人性格的形成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了传承和弘扬我国儒学,本书编者编著了《儒学基本常识》以供广大读者朋友阅读或参考。
  • 禅的智慧

    禅的智慧

    本书以参透世理人情的智慧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禅的入世智慧,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禅在心中心中有禅,处处即禅心不妄动,超脱化外原本无物,何染尘埃等六部分内容。
热门推荐
  • 天灵之路

    天灵之路

    他,是千傀道人创造的唯一的自主傀儡!他,是这世界上唯一的不是上天创造的生命!周身三千六百丹田,任你天资妖孽,却难以超越!在无数天才当中踏出那最后凡人成仙的一步!另类修真问道之路,就在天灵之路!追求天道不是盲目的修炼机器,每天过去的也是生活。笔者力求每一个角色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每一个角色的生命都有血有肉。每一个故事都是鲜活的生活,精彩的一生!
  • 当下的修行 要学会宽容

    当下的修行 要学会宽容

    《当下的修行:要学会宽容》从八个方面对宽容进行全面的阐述,行文流畅优美,语言生动细腻,深入浅出。全书精心挑选诸多案例,既汇集了古今中外名人的智慧,又延伸至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以事例说理,条分缕析,详细阐述了如何学会宽容,以理动人。相信该书会让读者在尘世的喧嚣中蓦然聆听到生命的真谛,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释放,用心体会到人世间最美的乐章。
  • 记录身体成长轨迹(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记录身体成长轨迹(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逝灭星联

    逝灭星联

    天夜:我讨厌这个世界!叶丽萨维塔:超次元生物也不过如此!李翔:改变世界的,果然不是我!若月:安好,我的孩子们!天星:谁敢动我妹妹!天悦:哥哥,对不起,悦儿没有其他的选择!天辰:姐姐什么的,有一个就够了!茉莉:如果死亡可以让我变强,那就去死好了!艾瑟儿:我欠你的,这辈子还不完了帕斯卡:唉,看来我是个没有用的人!青天木铃鹿:哥!我来把你复活!雷:你并不欠我什么!艾:难道……我已经死了么?木木:不可以?凭什么不可以!陈颖:这个毒,会侵害你一辈子的!李舒羽:师傅!这是徒儿第一次反驳您的话!由于有学业的限制,所以不能像其他作者一样保证更新。所以各位如果感兴趣,那么在这里就谢谢大家的捧场!
  • 画葬

    画葬

    简介:时光画了一幅画,画中葬了花。握不住的沙终也不舍扬了它,被岁月掩埋的秘密能否在后来的风中极致绽放,爱恨纠缠不休终究会负痴情人,流年轻颤,不如缄默。
  • 怪谈怪谈

    怪谈怪谈

    世界上有鬼?怪谈鬼故事。展开了不同的故事……
  • 能说会道好办事

    能说会道好办事

    言谈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把两个陌生的人由陌生变为熟悉,由熟悉变成知己或亲密的朋友;它可以解救危机,打开通往坦途的顺利之门;它甚至可以叱咤风云,一句话抵得上千军万马、可以翻江倒海、气魄无穷。周恩来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曾激励了万千上万的青少年发愤读书;马丁·路德·金一篇充满豪情壮志的演讲让美国黑人风起云涌寻求自由;贝多芬一句“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更是激发了许多人战胜困难的勇气。同样,周围的人给你一点小小的赞扬和鼓励,就能使你找回自信,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 守护甜心之被遗忘的自己

    守护甜心之被遗忘的自己

    两种外貌,两种性格,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平庸的天使,拥有友谊,纯洁美好,是蓝色;出众的恶魔,一无所有,高傲淡漠,是红色;蓝色代表天使,却高傲淡漠;红色代表地狱,却妖艳异常;而另一个,紫色,红蓝双瞳,这又代表着什么?性格的错乱,紫色的出现,妖族的介入,一个又一个谜团,悄然绽放,等待着她的答案………
  • 嫡女狂妃万万岁

    嫡女狂妃万万岁

    她,是重生后的变态气术师。美男排行榜第一美男三皇子赖着她,宠溺着她;温柔的药圣美男沐泽当她是甜心宝贝,就连那个曾经的未婚夫也倒过来追她了哦........一个个美男都缠绕在她身边,这当然也引来了无数眼红狼,她们一个个叫嚣着她是废材,想尽心思捉弄她,败坏她的名声,却被她粉身碎骨,折尽风头!
  • 20几岁要懂点社交礼仪(MBook随身读)

    20几岁要懂点社交礼仪(MBook随身读)

    《20几岁要懂点社交礼仪》:本书结合大量生动的事例,并辅以精辟的分析,客观准确地讲述了现代社交礼仪的重要性,并主要从仪表、会面、电话、职场、商务应酬、做客待客等角度,详细地介绍了现代社交中应该注意的礼仪细节,从而帮助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在交际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走向成功。